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低年级学生音准感知的获得

浅谈低年级学生音准感知的获得

小编:

浅谈低年级学生音准感知的获得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音乐教学课程中学习歌曲的时候变成了学生模唱的形式,而且是学生直接模唱了歌词,缺失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难道只是学习几首歌曲吗?我不这样认为。我们常说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可我们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音名都不认识,最基础的音阶都唱不准,又何来听觉的提高,感受的深刻,创造的发展呢?

人们常说孩子的学习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学生学习要从基础做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在于点滴的积累。因此,我认为识谱教 学是音乐教学中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的过程进行分析,识谱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的反应过程,即指发生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不能分开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首先它要求学生要准确掌握各音的音高,否则就会“跑调”,而音准观念的获取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在我的教学中,我曾经在一年级新班的教学活动中尝试每节课开始进行5分钟的唱音阶练习。最开始时,我要求学生只唱3个音(如do mi sol或do re mi等),逐步到后来唱5个音(如do re mi fa sol或do sol mi sol do′等),最后到学生唱出完整的音阶,并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唱出不同速度的音阶,当学生升入二年级时,他们认识了每个音的音名和五线谱位置时,他们已经能很准确地唱准音高了,到了二年级结束时,班里的一部分学生已经能根据歌曲字母谱的提示唱出简单的歌曲旋律了,由此可见,学生音准的准确获得来源于音程感的练习和不断巩固。

后来当这些学生进入三年级的学习时,我利用课本中的大量音乐知识与音阶视唱相结合,在5分钟内进行不同节奏型的音阶视唱练习,如学习八分附点音符时,我要求学生唱 …这样的音阶,学生们感到既熟悉又新鲜,在此基础上,还逐步增加了难度唱成 样的音阶,还尝试着唱了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的音阶,进入高年级后学生还进行了不同节奏型音阶的连接演唱,比如八分附点和后十六节奏的连接,由开始时两种节奏型到后来连接四、五种不同节奏型唱音阶,对学生的音准、知识、识谱能力都是挑战,也是积累。这样学生在音阶的听唱中既熟练地掌握了音准又强化了乐理知识的记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再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很顺利地解决了谱面中的难点。

每位音乐教师都知道训练学生最基础的音程感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对音准的听辨能力接受得最快,所形成的音准固定音高的潜在感觉也最牢固,而识谱的视觉反应是个相对抽象的知识,我认为可以待到高年级再开始训练,我曾经在没有唱音阶基础的四年级教学班里进行过尝试,就是让学生先识谱再

唱谱的练习,进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谱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学生唱谱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几乎全部学生都有跑调的现象,甚至还有许多学生是将歌谱像读课文一样读出来而不是唱出来,就连最初浅的音程方向都不知道,所唱的所有音都是一个音高,由此可见,学生早期形成的固定音程感对掌握音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教学内容,我们要把这一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在反复感受中获得音准的感知,我们在教学中要切记避免使用成人化的语言,可采用器乐教学、多媒体教学、肢体语言、表演等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感知,提高学生的音准感觉。

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学生的音准感觉是识谱教学的基础,更要为歌曲的学习做准备,在课堂中我们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环节,应以“唱歌教学首先必须把歌唱好”为原则,切不可顾此失彼,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相信经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到了高年级学生就很少会出现跑调、不识谱的现象了,我们也将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起走进音乐,和学生一同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合唱教学中音准训练的有效性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