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

小编:

[摘 要] 文章基于包含居民和企业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内嵌劳动力供给的MIU模型,分析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动对居民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居民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大于(或小于)1,那么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显著促进(或抑制)居民就业。鉴于目前中国居民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较高,因而推断货币当局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能有效促进居民就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也证实了这一推论。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居民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将不断下降,因而保持货币政策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才是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货币政策;居民就业;货币效用模型;一般均衡分析

[作者简介] 曹子君,湖南商学院金融系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湖南 长沙,410205)

[中图分类号] F8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6-0003-0005一、引 言

居民就业不仅是货币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而且它还影响到货币当局在实践中如何制定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规则,因此,探讨货币政策对居民就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早期学者主要是从货币的储藏职能和货币的交易职能等两个角度来研究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前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将表现出中性的特征,即政府试图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来改善宏观经济状况是徒劳的(Diamond,1965)。在后一方面,部分学者通过将货币嵌入到居民效用函数中,构建货币效用模型(Money in the Utility Model,简称MIU模型)来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具有超中性,即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对宏观经济没有影响(Sidrauski,1967)。

Sidrauski(1967)同时也指出,如果在货币效用模型中考虑劳动供给决策的话,那么货币超中性的特征将不成立,因为居民对实际货币余额的持有会影响自身劳动供给决策。Lucas和Rapping(1969)最早运用内嵌劳动供给的货币效用模型对居民就业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居民跨期替代行为对自身的劳动供给产生了显著影响。此后,许多学者对该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一些学者赞同内嵌劳动供给的货币效用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跨期替代行为如何影响居民的劳动供给决策,如Hall(1980)、Andrews和Nickell(1982)、Heekman(1993)等。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质疑,如Dutkowsky和Foote(1992),他们认为前述研究太过侧重工资和利率对居民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往往忽视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样也会影响到居民的劳动供给决策,考虑到内嵌劳动供给的货币效用模型中实际货币余额、消费和闲暇等将同时决定居民的效用水平,他们运用美国的数据对模型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居民的消费和货币需求对自身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影响均较小;同时,Dutkowsky和Dunsky(1996)还指出,如果在居民效用函数中不考虑实际货币余额的作用,将会导致错误地估计居民的劳动供给跨期替代效应,通过模型分析和经验检验,证实了模型中居民的劳动供给跨期替代效应将随着货币因素的引入而显著变大。然而,上述学者的研究均未能对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给出直接回应,同时还回避了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可能出现的货币超中性问题。Walsh(2004)虽然基于内嵌劳动力供给的货币效用模型证实了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货币超中性问题的存在性,但并未进一步说明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居民就业的影响。此外,国内学者如刘金全(2001)、王君斌和薛鹤翔(2010)、王彬(2010)等对货币政策与居民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本文不同于现有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整合,基于包含居民和企业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内嵌居民劳动供给量的MIU模型,进而分析货币政策是否会对居民就业产生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和方向如何。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将构建一个包含居民和企业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说明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动与居民就业的关系;第三部分搜集中国1985~2013年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模型分析结论;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

二、理论模型

居民就业对一单位正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冲击和生产率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图中实线表示外生冲击结果,虚线表示采用Bootstrap反复抽样1200次获得的95%置信区间)。就货币供给增长率冲击而言,根据图1(A)可知,当居民就业受到正的货币供给冲击时,在初期它的响应值为零,在第2期达到峰值1.2%,之后将缓慢下降,期间将伴有小幅度的波动,长期来看它将趋于稳态水平,这种变化结果说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增加在短期内将能有效提高居民就业水平,但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的就业效应并不显著。就生产率冲击而言,由图1(B)可知,当居民就业受到正的技术冲击时,它在初期的响应值为零,随后将迅速下降呈负向变动趋势,在第2期达到峰值-0.7%,期间虽伴有小幅波动,但总体来看,其响应的负向变动趋势没有发生逆转,这种变化趋势说明在短期内技术进步将对居民就业产生抑制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图2显示了居民就业对一单位正的M0冲击和M1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图中实线表示外生冲击结果,虚线表示采用Bootstrap反复抽样1200次获得的95%置信区间)。结果显示,就正的货币供给冲击而言,由图2(A)和图2(C)可知,无论是M0冲击还是M1冲击,居民就业均呈正向变动,并在长期中趋于稳态水平。就正的生产率冲击而言,根据图2(B)和图2(D),居民就业均呈负向变动,并在长期中趋于稳态水平。上述动态变化结果进一步说明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能有效促进居民就业水平的提高,而生产率水平的上升在短期内将对居民就业产生抑制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金融支持新疆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医药回扣心得体会 医药销售心得体会(通用6篇) 2023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