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中国建筑设计的新概念趋向

浅析中国建筑设计的新概念趋向

小编:

随着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中国元素在影响着世界,世界文化也在作用于中国。在中国与世界相互融合的今天,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深受实际建筑设设计的影响,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的新趋向正在向生态化、智能化、本土化与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迈进,本文针对21世纪中国建筑新的发展趋向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对促进我国建筑设计良性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建筑设计;全球化;生态化 智能化;本土化;趋向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自身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在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事业已经逐步认识到盲目发展有引发的各种问题。盲目的追求发展速度并不是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我国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今天,我国城市建筑设计正在向生态化、智能化、大众化与本土化的发展趋势迈进,中国的建筑事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1 城市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向

生态化以谋求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着我国能源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建筑耗能的逐步提高发展生态型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目标之一。建筑的生态化是在建筑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谋求人、自然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发展,将建筑融入自然生态循环之中,实现建筑能好的与建筑资源的合理使用,最终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国建筑的生态化发展,将改变传统意义上建筑能耗与建筑资源的单向流动,促进资源与能耗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人与建筑、资源、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对生态建筑的定义为: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化的建筑施工工艺和科技手段,促进建筑与其他因素之间的有机统一,努力使建筑融入神态环境之中,成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并为充分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通过生态建筑的基本定义以及建筑生态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的生态化的基本特点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态建筑是一种环保型建筑,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废渣、废气、废水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其次,生态建筑一种节约型建筑,生态型建筑对土地的利用率要高于普通建筑,此外生态型以利用可在再生能源为基本特色,可以替代非可再生资源,循环使用有节省了有限的自然资源;最后生态型建筑最终还会为生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舒适、空气清新、环境良好的空间。

2 城市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趋向

城市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趋向是指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将各种现代化的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精神网络技术等内容融入建筑功能之中,使建筑具有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时能对“智能壳体”的开头和空调用量等内容进行自动调节的功能,通过建筑对外部环境所做出的反应进行自我调适,营造一个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智能化的空间环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座智能化建筑在美国建成,这一建筑的建成标志着世界智能化建筑的开端,随后的十几年内,欧洲其他各国以及日本都相继的建成了数以万计的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建筑最为典型的国家当数日本,智能型建筑在日本占据建筑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智能化建筑在世界范围内的逐步推广,英法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智能化建筑,并给予了智能化建筑一定的文化内涵。智能化建筑通过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对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进行控制,为现代社会家庭提供了舒适、便利、安全空间以及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我国智能化建筑起步比较晚,国家对智能化建筑予以了高度重视,由建设部所颁发《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逐渐渗透入建筑行业,建筑的智能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城市建筑的大众化发展趋向

城市建筑大众化的发展趋向是指建筑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建筑应本能的体现出依托大众,趋向民主的品格,建筑面向公共开放的内容应逐步扩大。工业现代化以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而在现代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生活质量更为人们所关注,已经取代经济发展所处的第一的位置。我国拟定于2015年实现中国的第二次现代化。在第二次现代化时代精神空间将被知识与信息所扩大,生们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将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为此建筑的空间应逐步扩大,来适应人类生活的这种变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协调的,经济发达地区正在积极向第二次现代化迈进,逐渐增加城市与建筑的公共活动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们用于参观、交往、旅游的时间在逐步增加,并有获得信息、知识、文化的需求。为此城市建筑的公共空间除固有的各类公园、商业、娱乐、餐饮、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外,在私有、团体私有的建筑中,亦应增加对外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这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征,是社会的进步。

城市建筑的大众化趋向是我国城市建筑发展的目标之一,更是基于大多数人对生活的进一步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形成的21实际的新发展趋向。

4 城市建筑的本土化发展趋向

本土化应该理解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一个事物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的变化,通俗的说就是要入乡随俗。建筑中所谓的本土化意味着建筑地域性格的凸现,建筑民族文化的表现以及建筑民族精神与风俗的体现,并且其根本之意在于满足人们丰富的且日趋多样化的建筑审美需求。本土化建筑是一个具有时空特征,相对稳定的概念,其延续和发展取决于建筑师对具体地方语境的理解。本土化不能仅仅理解成建筑形式本土化,本土化应该体现在多方面,它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而且体现在建筑的功能上,体现在建筑的空间上,体现在建筑的材料上,体现建筑的园林景观绿化上等。

在全球化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许多城市逐渐失落了个性,彼此之间越来越相像,在国际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冲击下,城市空间也越来越向纽约的曼哈顿看齐,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向高处延伸,而不考虑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口的承受能力。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逐步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作为古老文明的东方古国,中国将失去自己的独特魅力,建筑本土化的丢失意味着我们文化的衰落。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自觉地保护与发展,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中国文化是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为此在我国城市建筑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积极立足于本土文化,对世界文化进行吸收与借鉴,在不丢失中国特色的基础中融合时代发展的特色是我国建筑设计具有本土化、民族化和时代化的特性。

5 总结

上述四种发展趋势是我国城市建筑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国城市建筑事业正在积极的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城市与建筑设计一定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参考文献:

[1]王飞逸. 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08) .

[2]张瑞国,李向学,宋时琴. 生态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现[J]. 建筑设计管理, 2009, (04) .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淡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依法行政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个人半年总结部队士官通用 幼儿园大梦想家舞蹈串词报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