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小编:

摘要:本文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单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指标评价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

生态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对象,通过对外力作用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量化评估,可以定量地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通过研究分析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或生态负荷进行量化。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后进行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将水利工程作为作用因子,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原因和规律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了解和评价各个生态目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确定一个合适的评价范围,从而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影响对象作出价值评估。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涵盖内容较为广泛,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生态环境影响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即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包括局部气候的改变、物种资源的变化、河岸泥沙淤积的演化等;而社会环境影响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区域土地的开发增值,产业布局和结果变化等。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区域水文气象的影响

以兴建水库为例,在建库前后相比年平均降雨量和汛期平均降雨量在水库库区都有所降低。而且夏季水库水面温度低,使经过水库的气流稳定度增加,从而使库区附近产生对流性天气现象的机率减少。建库后,水面增加改变了下垫面条件,使库区气温发生变化,一般是使气温平均升高。同时水面的拓宽也会使风速增大,风区长度增加。另外,最显著的是建库后蓄水,抬升了地下水位,库区的相对温度也会大大增加,也增加了库区的雾日。这些气象条件的改变虽大部分有利于农作物种植和生长,但气象因素改变对生物的生活习性改变也有很大影响甚至会使某些生物绝迹于库区。风速增大会使库岸的稳定降低,湿度增加会对人体疾病引发起火上浇油的作用,地下水位的上升使地下水质易受污染等。

2、河道径流的影响

水利工程修建成后,拦截河道径流从而改变了水的自然流势,改变了上、下游河流的来水来沙条件,从而影响了上、下游河流的用水状况。最主要表现在上游淹没区增加,使沿河居民迁移,减少耕地面积。由于水库所蓄水体是比较稳定的,紊动程度比自然河道相对减小。因此水温分层明显,当水体下泄到下游灌溉农田时,就会引起农作物减产,在库区也会造成冷浸田。水库还存在短期泄放水流,造成冲刷河床,下泄水流使下游水流产生很大的波动变化,从而影响下游河流的水力情况,使河床演变的特点相应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例如黄灌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下游的淤积量减小到几乎没有了。而且由于水流变清使下游水流挟沙量增加,反而对下游河床造成了冲刷,使河床呈马鞍状。

3、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诱发地震

4、对区域水循环及水量平衡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由于对河道径流过程的调节,还可能影响到区域的水循环及水量平衡过程,例如,在埃及的尼罗河上,1964年阿斯旺坝建成后,尼罗河每年8月至10月向下游泄洪340亿立方米,洪水流到了罗塞塔和达米埃塔河口区,影响到了该区距海岸80公里,最大水深达150米范围内的水循环过程。在阿斯旺坝建成前,洪水季节,河口区水循环为两层流形式,即尼罗河水在表层,地中海水在下层。但建成大坝后,呈单层流状态,即仅有地中海水流动,这完全打破了区域的水循环形式。在我国华北平原,建国初期,首先完成了治淮工程,减轻了南部平原的洪涝灾害。50年代后期,除修建地表引水工程外,还修建了不少拦蓄降水的“平原水库”,曾有人提出实现华北平原河网化,以期“水不出田”,保证旱季灌溉用水。结果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区域水量平衡,所以,保证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是水文工作者和环境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衡量标准。一般而言,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历经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步拟定阶段、专家评议筛选阶段和确定阶段。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信息重叠,需要结合项目本身情况和生态环境间的特殊性,选取具有独立性的指标因子,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1、分析主体生态系统

分析主体生态系统是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第一步。不同的区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不尽相同,其中自然生态系统根据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特征,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根据人类活动而定向改变。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特异性,而其中主体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则能反映出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2、分解环境评价目标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体系中,应遵循整体最优的原则,对生态环境中的评价目标按逻辑关系进行优化分解,并根据分解后的评价对象进行特定的组合分析,挑选影响作用最大的对象作为评价主体。

3、确定评价因子 对评价对象进行优化分解后,需要根据已确定的评价主体来确定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中的主导因子。调查研究表明,国内外常采用的主导因子确定方法包括信息统计法、专家打分法、主导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来确定。

4、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诸多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采用已定的主导因子和科学的评价思路构建最优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般要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评价指标的确定应以科学性为原则;取得的评价数据应真实合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水平及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简洁明了,具有可操作性。

四、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问题决策方案。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包括以下几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系统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权重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等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生态环境评价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是确定评价模型的原则和依据”,也就是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应以受影响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子为评价主体,应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获得权重。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时,为使权重的确定更加客观、合理,引用集值统计的原理和熵等概念算法进行改进,减少了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使得模糊评判矩阵更加客观合理。水利工程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可认为是一个三级评判过程。在对具体建设方案进行评判时,应首先进行三级评价,然后逐次通过二级和一级评判过程求出准则层数据,并得最终评价结果,确定因素集的权重,然后得出此分系统的评价结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公益性的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是不能用市场价格衡量的,依靠传统财务和经济的评价方式根本不能判断出项目的优劣,这些评价方式都没有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特点,也不能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确定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纪检监察干部教育整顿心得体会(优质13篇) 银行保险客户经理的工作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