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高职教育的“双元制”

试论高职教育的“双元制”

小编:

"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通过对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发达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探究,剖析其特色,提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借鉴意见。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元制;特色;启迪

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经济发达的重要基础,这已是所有学者和管理者的共识。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认为是最出色、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所启迪。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概况

国际上曾有两大职业流派:一是以日本、美国等为代表的“企业职业教育模式”,一是以俄罗斯、法国等为代表的“学校职业教育模式”。这两种职教模式存在技能实践和理论学习严重脱节的问题。而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基本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双元”指的是企业和学校,即校企合作,联合办学。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在企业和学校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双元制”教育模式突出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工作,而是职业领域的全部工作,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角色,适应岗位工作。这一教育模式同时也注重学生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又成为具有新加波特色的“双元制”,它是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即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为学习者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色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同时被看作是“二战”后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作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而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双元制”教学工厂,又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奇葩。“双元制”具有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双元运作,重视发挥企业作用

学生在课堂里完成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则需到工厂和企业,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这就将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既有较强操作技能又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与普通文化知识的技术人员。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发挥着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包括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的生活津贴和社会保险、专业技能教师的薪资和社会保险、培训设备和材料等等费用。另一方面,企业成了教学的主体。

2.分析市场,灵活设置专业课程

“双元制”教育模式下,专业设置是根据市场进行职业分析,按照企业需求来设置。这样既为企业培养了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缓解了就业难的状况;同时兼顾专业的长远稳定性、专业的综合性,避免就业面太窄、后续发展能力不强。学校、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设置和选用需要的课程、教材,其主导思想是把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及时引进培训计划,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同时,职业教育研究部门跟踪市场形势变化,负责公布人才市场信息。这就保证了职业教育的灵活和高效,加强了整个经济市场的整体性、联动性。

3.法制健全,政府协调,切实保障培训实施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不论是在德国还是新加坡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政府的参与。要实现学校与企业双元的密切协作,完成培养目标任务,政府积极参与协调,强调了社会合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规划与发展,在预测劳动力供求数量、工业需求、离校生的数量、为各职业教育机构设定长远的招生培养目标时提供综合的参考信息,以便作出最为合理的规划。同时,健全的职业教育法制也是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必需的保障。德国是目前世界上职教体系最完善、法制最健全的国家,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有明确的法令法规,标志着“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双元制”高职教育从诞生开始就一直是企业与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办学,经济界与教育界共同推动教育发展,办学的目标也是解决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这种教育与行业、职业发展密切联系的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推动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双元制”教育在办学形式上最大的特色。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将学校和企业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学生既是企业学徒也是职业院校学生,不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都需通过相关的法律文件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培训合同,明确职责和义务,实施技能培养。

5.突出技能,严密实施

职业院校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制订教学计划,企业要制订职业教育大纲,两者之间要保持统一。由于不同企业的职业岗位、训练的职业技能和容纳培训学员数量的不同等原因,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安排学员到企业轮岗学习,保证学员能够学到与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而不是某个企业某个单项技能,这就保证了“双元制”教育的质量。

6.统一考核,保证教育质量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条例》规定了统一的考核机制,高效保障了教育质量。德国“双元制”教育实行教考分离,入学采用申请制度,不需进行统一考试,过程中有两次统一考试,即中间考试和最后考试。两次考试必须全部通过方可,考试不及格者给予两次补考机会,实行宽进严出、统一标准,使考核公正、公平、高效。

7.社会认可,市场吸纳

“双元制”职业教育国家重视、企业参与,不但是面向个人的教育,而且是面向社会的教育,是促进就业和经济繁荣的途径,因此得到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

三、“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启迪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其改革和发展更应有世界的眼光。从德国和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可以得到一些启迪。

1.提高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

把发展职业教育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全民的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必须将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成为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这就不仅仅限于政策的制订,更要在法制、机构和经费上给予保障。

2.建立健全法制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使之有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经费投入保证,使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培养有责任感、义务性和需求性,学校培养高职人才有针对性、实用型和可用性。这样,才能使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3.政府部门积极管理与协调

从新加坡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以看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调控和指导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统筹协调作用,特别是规划和信息发布功能,避免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4.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经济发展

纵观各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非常强调职业教育应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保证和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地方。在职业教育的规划和培养策略上应充分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灵活设置学科和课程,促进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5.加强实践性教学

“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了独立学习、独立设计、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等能力,这些都体现在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中。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例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以“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方法;“模块化、渐近式”的课程模式。但这些教学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学校还未得到全面深入推广。因此,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模式开发中,必须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借鉴成功经验,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上下功夫,使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成为“职业学生”,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6.建设“双师型”队伍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高职人才就必须有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双师型”团队来实施。“双元制”教育的“双师型”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技师”,而是能真正将生产、管理服务的最先进最前沿的专业能力有效地吸纳并能传授给学生的双师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想方设法建立机制,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灵活流通渠道,通过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教研活动、对外服务等手段,创造条件,精心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7.加强校企合作求“共赢”

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星光大道,是职业教育真正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教师才能接触实际,同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也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将企业的尖端技能人才请进课堂。通过工学结合,学生才能得到学习锻炼;企业也能从中得到需要的技能人才,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这样就能求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当然,这其中必须依托法规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深入的校企合作。真正建立起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沟通平台,学校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和技能人才输送,企业将行业企业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动态和新成果带进学校。

8.注重教材建设

高职教材建设更应注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等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渐进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又要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因此,高职教材建设团队不仅要考虑到我国的先进经验,同时要吸纳国际先进技术知识,使高职应用型教材跟上世界先进潮流,使高职技术人才能够适应各种类型先进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

9.高职教育要国际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高职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高职技术人才不仅要适应国内企业的需要,同时还要适应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培养高职人才的国际化。同时,应加快本科及以上高职人才培养的步伐,才能适应国际化高职人才的培养,从而使我国高职教育进入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10.强化资格认证制度

为使我国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必须建立全国性统一的资格证书认证体系,保证各职业资格相互间的认可,确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证书并举的制度,增强两者之间互补的灵活性和渗透性,在借鉴德国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使我国高职教育向着先进性方向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美国技术教育课程百年变革的历史考察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十佳领读员演讲稿 演讲稿(模板9篇) 参观机场心得体会(精选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