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创新扩散理论的职业技能大赛扩散分析与策略

浅谈创新扩散理论的职业技能大赛扩散分析与策略

小编:

"

[论文摘要]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导向作用符合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核心—外围理论等创新扩散的理论。据此,提升大赛引领导向作用的策略包括精心筹划大赛各环节,谋求效用最大化;优化大赛的机制建设,开展推广与交流专题活动;有效运用人际传播渠道与大众传媒;运用创新扩散规律,发挥大赛核心辐射功能。

[论文关键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引领导向 扩散规律 策略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指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的由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它旨在创新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如今,“大赛”已成为集中检阅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和教育改革并进行教育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引领导向作用日益显著,表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它的开展有利于确立职教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目标,有利于提升职教的社会美誉度、社会认知度、社会参与度,有利于推动社会(政府)、行业企业与职教三方联动机制的建立。本文将借鉴经济学的创新扩散理论分析职业技能大赛扩散的规律、动力和渠道,并就提升引领导向作用的策略作初步分析。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扩散分析

笔者认为,职业技能大赛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运作模式及综合社会影响辐射现象,是一种广义的创新扩散传播过程,它遵从创新扩散的基本规律。所谓创新扩散,是指一项创新随时间通过某种渠道被社会系统成员所接受的过程。扩散过程由创新、传播渠道、时间、社会系统四个关键元素组成。在经济学范畴,研究创新扩散的理论主要有创新扩散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核心—外围理论。笔者将综合这些理论,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扩散进行分析。

(一)职业技能大赛引领扩散的现象规律 2.创新扩散从“高梯度”流向“低梯度”。20世纪60~70年代,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Krumme)和海特(Hayorm)等人以弗农(Vernon)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主要依据创立了梯度转移理论。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如果区域主导产业处于创新阶段,则认为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处于高梯度,反之则处于低梯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梯度转移理论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职业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活动,必然起源于经济生产和职业教育高度发达地区,这种创新活动的影响力也必然通过多层次的系统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3.创新扩散的空间规律:核心向外围。约翰·弗里德曼对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发展规划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有关空间发展规划的理论体系,称为核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扩散是一种由基本创新群的积累过程,而迅速发展的大城市系统由于具有较高创新变革能力而成为核心区域,创新往往是从大城市这些核心区域向外围地区进行扩散的。核心区与外围区共同组成完整的空间系统,其中核心区在空间系统中居支配地位。核心—外围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作用的空间结构演变模式,并可指导我们建立起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作用空间发展规划,通过大赛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向外围区域传播职业教育创新成果。

(二)职业技能大赛引领扩散的动力分析

一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对创新扩散的动力问题的分析最具说服力。按照其理论,创新扩散动力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影响。一是模仿比例效应。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某一产业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数与总的企业数之比,模仿者比例增大时,采用的风险减小,对采用新技术的企业的推动力变大。二是采用新技术的企业的机会利润率。模仿者所获得的机会利润率越高,企业越愿意采用该技术,从而推动创新扩散的进行。三是采用新技术的成本额度。采用新技术所要求的投资额越大,资本越不容易筹集,创新的扩散动力就很小,扩散则不容易进行。

类比职业技能大赛,其新的理念、教学与培养模式等的传播采用的主要动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如果采用新的教学与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的比例较大,它会形成一种“环境压力”,带动更多的院校选择新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其二,如果采用新的教学与培养模式等能带来超额的效用,也即新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比之前更能契合培养目标,则高职院校等部门趋向采用新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其三,如果采用新的教学与培养模式等所付出的成本与社会资源较低,低于采用所带来的额外效用,则高职院校等部门倾向采用新的教学与培养模式等。

<>

(三)职业技能大赛引领扩散的传播渠道

创新扩散是通过一定渠道实现的。创新扩散传播渠道有三大类,即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与中介机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书籍及其他刊印出版物等;人际传播主要通过社会网络,实现个人或组织(企业)之间的多向传播行为;中介机构是创新扩散的一个主要途径,它是为创新扩散而进行传播、咨询、技术开发等服务的专门性中间组织。中介机构对创新扩散主要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向潜在采用者宣传和推荐技术创新,二是为潜在采用者提供有关技术创新评价的咨询和服务。

职业技能大赛中创新扩散的传播渠道主要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但中介机构也会发挥一定作用。首先,每届职业技能大赛都聚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社、网站、杂志等,它们是传播大赛信息、先进教学理念等的主要渠道。其次,每届职业技能大赛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企业人员、科研开发人员、参赛学生及他相关组织与人员的大聚会,这种情形是交流、传播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具体操作的有效渠道。最后,每届职业技能大赛都附设了形式不同的研讨、展示、推广和公共关系等活动,这是在更广范围内传播职业教育相关信息,凝聚职业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最高智慧”的重要平台,在一定意义说,它是具有准组织性的中介机构属性活动。 "

二、提升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导向作用的策略

(一)深入开掘,精心筹划,追求效用最大化

职业技能大赛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集结了各类社会资源,甚至得到了从国务院、教育部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与指导,由此可见,大赛的决策者要在理念上进一步超越“只是大赛”的局限,将其作为职业教育集中展示、集中交流、引领导向的平台,丰富与拓展大赛的多种功能,使其成为连接职业教育、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人力资源与政府部门的桥梁和纽带。

把握职业技能大赛核心功能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各类可能的功能,甄别遴选,系统整合;在此基础上,要精心设计各类相关活动,对于需要特别推广的理念、教学模式等要有所设计,重点开发其内容与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职业技能大赛检阅、对职业教育引领导向的功能。

(二)优化大赛的机制建设,弘扬大赛引领导向功能

弘扬大赛引领导向功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相关职业院校、省市地区要在参照国家技能大赛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设置、区域经济产业特点设置相关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这种多元多级的竞赛体系构建“金字塔形”的选手产生过程,并形成“校校有比赛,省市有竞赛,全国有大赛”的机制。这种逐级遴选机制,可从制度层面保证“最高级别”选手被选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教师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核心能力。

纵观几届大赛,许多省市地区参赛队都是在层层竞赛、逐级遴选基础上产生的,但开展的还不够普遍与规范,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规约,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规则体系中加强和完善相关内容。首先,要积极鼓励倡导开门办竞赛的方式,实现“请进来,走出去”,聘请相关企业、相关单位的工程师参与竞赛的组织与指导,允许学生参加校外其他同等院校的技能大赛,或各企业组织的技能大赛。其次,还可通过冠名等互惠方式寻求行业企业的资助,降低竞赛的成本。再者,要运用好激励机制,使大赛倡导的理念、教学模式引领导向职业院校教学实践的态势获得长效的推动。

(三)开展推广与交流专题活动,有效运用人际传播渠道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像磁石,不仅凝聚了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机构与科研机构等,而且集结了在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培训、组织、思想、策略等经验或智慧,但它们一般是弥散的,通过自在的人际交流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准中介性机构加以聚集、展示、提供交流平台。几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开展的交流推广专题会议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值得坚持与拓展。

具体形式可以有经验交流会、研讨会、推广会、介绍会、座谈会、现场会与联谊会等,具体内容主题宜根据大赛总体设计与具体情况设定,宗旨是做好扩散传播以达引领导向的作用。例如,可设置关于培训选手专业技能经验的交流会,关于赛前组织各类竞赛遴选参赛队、让更多学生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的做法的推广会,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讨会,关于职业教育、行业企业、政府机构等不同组合不同层次的交流或联谊会,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践经验与破解瓶颈的交流会,关于参赛学生竞赛准备与参赛经验的座谈会,关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质量标准的介绍会,关于业界前沿技术报告会,关于世界职业技术竞赛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报告会,关于国际职业教育经验或我国省市地区职业教育经验推广会,关于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人才需求与就业洽谈会,关于组织到竞赛地企业或职业院校参观考察现场会等。

(四)设立新闻信息管理推广中心,运用好大众传媒

如前所述,大众传播媒介是创新扩散的重要渠道之一。从四届技能大赛看,新闻发布、记者采访及更多媒体的关注和宣传,使大赛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但从提升大赛的引领导向作用考虑,以为还要做好这样几点:

1.完善机构功能,设立新闻信息管理推广中心。其职责包括在大赛组委会统一领导下制定大赛宣传报道整体方案与制度,大赛相关新闻信息的收集、加工制作与新闻信息发布活动的设计与管理。

2.进一步拓宽载体形式,丰富报道视角。除广播、电视、报纸外还需加强互联网、杂志与书籍等载体的传播宣传,特别是通过网络可以迅捷、多视角地展现大赛风貌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相关杂志设置专栏或编辑专刊,出版大赛相关研究类著作,不断充实网站内容,在吸引社会关注上做足文章。

3.调整报道内容结构,向能够引领导向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倾斜。报道技能大赛相关的“新闻性”事件固然重要,但那些具有“专业性”的职教改革的成果、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等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当然,对后者的报道在大众传媒中进行也要适度考虑受众的接受性,可以设计与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或调整角度提高接受性;另外还可采取对不同受众群体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提高针对性。

(五)运用创新扩散规律,发挥大赛核心辐射功能

如前所述,创新扩散需要动力机制、渠道,并遵循其扩散规律。关于畅通传播渠道等前文已述,这里就运用动力机制与扩散现象规律试作分析。

1.协同性原则。将通过大赛引领导向职教改革作为整体推进职教改革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推进改革措施的协同、整合;另一方面,通过大赛或其他形式增强职业院校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例如,可从教育管理组织等层面上考虑加强职业院校相互联系的各种架构,譬如建立各种联席会,专业领域的各种联盟、协会。

2.激励性原则。技术、产品的创新一般可以带来额外的收益,它成为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在教育中,由于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使学生更能满足社会需要这种创新“收益”往往是后效性的,一般也不能给学校带来即时的、显性的额外收益,再加上创新需要付出成本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实施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有必要采取外在激励机制。激励可采用奖励、特惠、冠名与评估等方式。例如,可设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普及院校、教学团队或个人奖项,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创新集体或个人奖项,省市或区域职业技能培养与竞赛工作组织奖项等。奖励的形式要做好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有机结合,奖励的作用期要避免终身制或时间过长,要实行动态管理,并致力于奖励的长效机制建设。

3.营造梯度空间,推动“创新流”。总括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梯度转移理论、核心—外围理论、极化—涓滴理论,一个共同点是创新扩散空间应是一个散布“创新源”的“梯度空间”。对此的基本考虑是:其一,鉴于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院校是全国职业院校的一部分,且一般分布在不同地区,这在客观上能成为“创新源”;其二,可按照不同的行政区划将职业院校分为不同的组群,根据几届技能大赛综合成绩等因素,在组群中确定一些核心院校,并委以推广传播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教学理念、模式之责,可冠以“职业技能大赛教学理念与模式推广示范学校”之名;其三,抓住各地区的职业技能竞赛的契机,借所在职业院校备赛的驱动力,以“职业技能大赛教学理念与模式推广示范学校”为主体,开展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的推广传播。

<>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