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试析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小编:

"

论文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情感可理解输入语料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指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提供可理解语料、训练听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习得问题等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力图为培养离职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听力是影响人们获得有效信息和实际效果的最基本因素,同时也是其外语学习、欣赏、交际、应试能力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美国保尔-兰金教授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只占9%。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中,“听”首当其冲。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陈旧单调。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一盒磁带一台机,一本教材一支笔。听了一遍又一遍,听完以后对答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默默地、被动地听,而教师纯粹是个按键人(bu∞npusher)。学生的困难得不到应时地克服和解决,而这些困难就成为影响学生听力提高的障碍。障碍不扫除。听力水平就难以提高,这样反过来又压抑和挫伤了学生听的积极性,如此恶性循环。就使教与学成了矛盾。那么,作为听力教师面对这种状况该怎么办呢?研究表明,学习者只有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才能获得更多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mible input)。而获得可理解语料的量以及学生从中吸纳(intake)的语言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外语学习的效果。因此,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提供可理解语料、训练听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习得问题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情感,特别是态度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语学习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强烈动机,教师可以从态度和动机形成的根源寻找突破口。外语学习态度和动机的形成不但与学生对目标语、目标语成员集团及其文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认识相关,而且与学生的需要、兴趣等相关。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外语学习情感。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听力材料,向学生介绍目标语民族的民俗文化、科学技术等,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目标语、正确认识目标语的民族及其文化。使他们对目标语民族文化等产生好感,端正他们对目标语及其民族和民族文化的态度。帮助他们形成“融入性”外语学习动机。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英语教师和英语听力课产生好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在反省外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的同时,肯定自己取得的成绩。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强化学习英语的动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都会给他们学习目标语的情感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比如,学生在学习目标语时,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待这些错误的态度如果是指责。学生上课时就会感到很紧张。他们害怕出错,不敢参与课堂活动,逐渐地进入被动的学习状态,进而讨厌学习目标语。如果教师的态度是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赞扬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勇气,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这样就不仅能降低学生的焦虑度。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会外语的信心。

其次。教师应该注意听力材料的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本身的兴趣,帮助形成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外语学习给现实生活带来的便利,帮助形成外语学习的外在动机。一般说来,听力材料的内容如果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关。他们会在理解材料的过程中体会到获取非语言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如果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泼、有趣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外语,他们会感觉到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带来的乐趣。感受成功的表现带来的喜悦。在这种快乐与喜悦的不断刺激下,学生会把外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形成学习外语的强大内驱力。如果他们在听力材料中获取的非语言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且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就会在课后感受到外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外语学习的工具型动机也就得以激发和保持。

除了态度和动机外,归因(attribution)是否正确同样影响着外语学习的效果。如果学生把外语学习的成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的程度、学习策略的使用等可控因素,而不把成败归因于学习能力、外界环境等非可控因素,即便失败了,他们也会自己承担失败的责任,反省学习过程,找到失败的根源,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留意综艺节目、娱乐节目,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和语言表达方式上考虑加入这些元素,做到恰当好处。会使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需要严格证明的地方,教师往往呈现给学生的是完美的推理过程,其实有时候展示推理过程的半成品,学生更受用。教师不妨再现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对有问题的地方的解决过程,试错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失败的经验中得到启迪。利用计算机在图像处理上的优势。数形结合帮助理解。例如在讲解函数f(x)在xo的极限时,可让x从Xo的左右两侧向xo靠近,动态描述在Xo的运动过程中,其对应函数值的运动情形。从而得出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单一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凸现各自的优势。比如,在利用电教室观看二次曲面的教学录相时,限于电教中心的管理。一般都是把教师讲的过程和观看录相分离开来。如果在观看录相的同时,教师可以自行控制录相的播放,结合教师讲解和黑板展示,效果应该更好一些。

5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随着实验课的开展,原有的考核方式将进行必要的改革,否则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将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对应于新的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考核的应该包括“纸质版理论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和数学建模能力测试”三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的合格程度的评定应是这三方面的综合结果。各个高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适当地调整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比如“研究型”大学,理论考试比重应大些,而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学校,后两项的比例应适当加重。这样的考核方式将会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笔者对于在解放思想、强化内涵建设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其核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

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外语学习情感。教师除了设法引导他们形成和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之外,还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二、提供可理解语料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从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中获得目标语的输入。这种输入对学生而言是否可理解,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前对他们掌握目标语知识的情况和使用目标语的技能水平有整体的把握,是否能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对教材的难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教师在选择和提供给学生语料前,有必要把握材料的难度,并做恰当处理。如果教师知道学生的问题存在于听力材料的语法方面(包括语音、词、短语、句等),那么,在提供给他们材料之前。有必要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节省部分在线认知资源,把较多精力集中起来理解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如果知道学生的困难在理解方面。教师可通过介绍背景知识、文章体裁等降低难度。

背景知识的介绍可帮助学生搜寻正确的意义空间。听懂听力材料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语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如果学生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民族风情、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就会感到听懂单词,听不懂内容,造成听觉认知上的障碍,选择答案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通晓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必要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语报刊杂志,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为提高听力水平打下基础。比如,使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系列之FocusListening录音材料时。学生听到serve somebodv right,往往会想当然地理解成“好好地侍候某人”,但其真正含义却是“某人罪有应得”,“某人活该”;flying colors,学生会认为是“飞扬的彩色”的意思但又疑惑不解,经教师解释才明白其本义指“迎风飘扬的旗帜”,且引申义为“全胜。大成功”;make it经常在short conversations中出现,但学生经常不注意而不去深究地简单理解成“制做某物”,但实际上它有“达到预定目标,做到,成功。发迹,及时抵达,好转。得救”等几层含义,而且须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其含义。又如,lron curtain一语出现在第四册第九课之passage2--Winston Churchill一文中,但课本上的Learning Points部分只给出了其汉语译文“铁幕”,文中也只提到丘吉尔是使用iron curtain的第一人,且此语已成为英语习语,但iron CUFtain究竟所指何物,学生一则因为比较关注练习要求而不会注意到此类词语,二则因为手头工具书和资料有限且不知从何处查起而懒于或无从深究,所以笔者便提醒并告诉学生:此语出自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的Winston Churchill爵士于1946年所发表的演说。后即成为西方报刊及政界用语,本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为阻止同欧美各国进行思想、文化交流而设置的一道无形的屏障。现也被引中喻指阻止消息、思想交流的一切无形屏障或精神、文化分界线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三、训练学生听的方法

训练听力技巧的目的尽管与学生获得可理解语料相关,但不同于教师直接给学生提供可理解语料。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主动获取、有效处理语料的能力。听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获得可理解输入的量,进而影响他们掌握目标语的程度,而听力水平的高低不仅与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相关,还与他们能否有效运用听力技巧相关。所以。教师通过应用一定的材料,训练学生听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听的技巧,也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必要途径。从整体上来说,听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可有选择性地结合材料讲授一些被成功者采用的听力技巧。如预测、记关键词、联想发挥、推理等。

从听材料的过程看,听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的标题、图例以及习题中给出的有关信息“预测”即将听的这部分材料大概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把思维空间固定在一个有效的范围内。然后,通过联想发挥,激活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关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并与从材料中获得的有关信息结合,推测材料有可能涉及到哪些具体方面。这就是通常说的“自上而下”的听法。在听的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都将得到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帮助学生“预测”接下来将发生的事。“自下而上”的方法帮助学生证实、调整预测。教师在教学生“自下而上”的方法时。要提醒学生不要把注意力放到听懂每个单词上。而应该放到这个意群的理解上。此外,训练学生边听边记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或在听懂一段话后概括其主要意思并记录下来,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遗忘”,为听后顺利完成习题做好准备。听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积极、主动的获取目标语知识、提高使用目标语能力的有效过程。

四、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习得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的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建立和检验目标语假设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听材料前已获得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有效地运用了听力技巧,仍然出现听力障碍。无法正确理解听到的材料,就说明学生存在习得问题。此时,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揭示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使学生重建对目标语的假设,从而把技能训练的过程与语言知识的获取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最终获得相关的语言能力。

众所周知,听目标语材料与面对面的交谈不同,与阅读也有区别。被听的材料是选定了的,不会因听者没有听明白而重复或降低语速,或调整表达的方式,或是配备体态语帮助听者理解。从这个角度看,听力教学中学生有被动的一面。在无法选定听力材料的前提下,通常学生反映的问题要么是笼统的难。要么是其中的某细节把握不住,或者是每个句子都懂,但不知道材料的主旨是什么。还有些学生反映听起来吃力甚至听不懂的材料如果改成阅读,他们会觉得很容易……听材料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现象都是习得者没有习得目标语某一方面知识的表现。它实质上反映了隐藏的习得问题。此时,如果教师不停留在放磁带、对答案,而能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能使学生的习得问题浮出水面。处于显著位置,被分配更多的注意力,最终得以解决。

比如,当某材料以书面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被他们理解,而以声音形式呈现则不能被理解时,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该材料,通过具体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习得问题的症结可能存在于发音不准、语调把握不住,或者是词汇没有以声音的形式在大脑中编码(只以文字的形式存于大脑)。或是句法结构还没有完全被习得。问题的症结被揭示之后,学生需要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针对不同的情况,教师可建议学生设法感知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语音和语调。问题严重的可从感知单个的音、感知不同因素的语音特征开始,稍好一点的可从感知词与词之间、意群与意群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音、语调特征着手,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

如果听力材料以文字形式呈现,学生仍不能很好地理解。就表明学生还没有建立关于某语言现象的假设,或者已经建立的假设是错误的。也可能是缺乏相应的语篇知识、语言运用能力等。此时,学生希望教师能帮他们分析习得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让他们获得相关显性知识。重建假设。由于显性知识只有转化成隐性知识。在大脑习得机制中注册后,才处于被成功习得的状态,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获得显性知识、重建假设后,有责任进一步给学生提供相应语料,或指导学生获取相关语料。通过不断使用该类语料使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最终获得语言能力。

外语听力教学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帮助他们建立和检验对目标语的假设、内化假设、最终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永远是语言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服务的中心对象。教师决定不了学生是否学会某语言知识、掌握某语言技能,而只能创造条件,促进他们学会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获得语言能力。这决定了教师的角色是心理辅导者、课堂的参与者、可理解语料的提供者、听力技能的训练者、学生习得问题的诊断者、解决问题的指导者等。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在课堂的角色,才能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习得目标语的作用,学生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而有效。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英语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合作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研究生小论文格式 技术论文格式(模板6篇) 食堂厨师长述职报告(十一篇) 2023年军队反腐心得体会总结 军队心得体会总结(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