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小编:

"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和视角,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不和谐的现状,探索了我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念,并就学生工作如何转变观念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和谐校园 校园建设 学生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提供各种服务的任务,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良好行为的养成、各种困难的解决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学校与社会三者得到和谐发展。当前,如何丰富和完善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积极拓展学生工作在建设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是学生工作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

一、当前高校校园不和谐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于高校和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这个“象牙塔”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冲击和挑战,校园中出现越来越多不和谐的声音。

1.社会变革带来大学生思想与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的语境下,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渗透进来,我国社会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导致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大学生校园行为文化已深深地打上了商业和功利的烙印,网络化时代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言论和负面新闻等在学生校园生活中已占据相当的位置,等等。这些社会大气候的不和谐因素给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和不和谐之音。

2.大学生价值观显现出青年亚文化中的反文化和负文化倾向。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呈现出很多问题,比如有部分大学生远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崇尚西方文化;有的学生“哈韩”“哈日”,热衷时髦和新潮,放弃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追求,表现出对街头文化、蹦迪、追星、抽烟、逃课的追崇和热爱;还有一些大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世界,游走在以街谈巷议、负面新闻和西方文化为主要载体的海量信息中,成为“甲壳虫”或“胶囊式”的人,造成民族心灵的隔阂和现实人际关系的疏离和障碍,社会责任感和生存能力降低,使青年亚文化中的反文化和负文化倾向不断蔓延和滋长。

3.大学生集群行为影响校园正常秩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转型和利益调整步伐加快,我国社会正走向各类矛盾集中显现和群体性事件多发的阶段。受社会群体事件的影响,加之大学生处于相同的生存空间,学生群体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基本相似,所关注的热点也具有一致性,人群比较密集,大学生校园集群行为常会急剧爆发,如散布谣言、群起起哄;聚众斗殴、破坏公物;在宿舍大喊大叫、摔酒瓶、扔杂物;在大型集会上鼓倒掌、吹口哨,严重影响校园的正常秩序。

4.学风与学业问题。目前,各高校普遍出现了学风滑坡现象,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牢固;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主动,缺乏钻研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学不求深,识不求广;部分学生诚信意识和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考试作弊,论文写作敷衍了事,甚至抄袭剽窃;部分大学生组织纪律涣散,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热衷于谈情说爱、上网聊天、游戏娱乐,甚至逃学、酗酒、校外住宿,表现出自由松散、心思浮躁、虚夸疲沓和学风低迷。

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很多高校的心理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和障碍者占20%~30%左右,这些学生不能正确解决出现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使许多不该出现的校园悲剧连续发生。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主要有:交往恐惧、人际关系不适、叛逆、妒忌、羞怯、自卑、猜疑、虚荣、考试焦虑、强迫症,严重的还有自杀等,由此而导致的行为问题往往有犯罪、网络成瘾、吸毒、盗窃等。

6.安全与环境问题。由于高校近些年在校学生人数飞速增长,在高校校园周边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链条,出现了很多的商业场所、网吧、赌博及娱乐场所等,校园周边环境日益复杂,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之高校校园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校内人员往来复杂,高校学生安全问题及各种隐患增大,校园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不断攀升。还有学生居住密集,管理难度增加,火灾等严重危及学生安全的隐患也在不断增加。

二、学生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基本理念

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和谐校园建设包括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谐向上的大学精神,和谐配置的教育资源,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和谐活跃的校园氛围等基本内涵。

高校学生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具有以下的理念:第一,尊重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教育者(教师)和教育的对象(大学生),要以人为本,切实依靠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第二,要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要求学生工作不仅要关心大多数的学生,更应该向少数的学生以及“问题学生”投出关注的目光。第三,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管理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价值和个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成果,充分利用优良的教育资源和公平正义的管理理念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把高等教育的全部价值都归结到学生身上。第四,学生工作要从促进大学生成才与成长的目的出发,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倾听学生的合理诉求,时刻关注学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和需求,为学生积极赋权,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在尊重他人权益的情况下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

三、学生工作干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角色的转变

学生工作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坚持学生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品格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

1.由管理权威型向对话服务型转变。学生工作干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由于掌握着学生就业、评奖、资助、推优、入党等学生渴望获得的“利益”,以及拥有对违纪学生的惩戒和处理的权力,他们在学生的观念里是可以操纵自己前途和命运的人,所以在师生关系中就显得很不对等,老师具有很大的权威,而学生只有顺从,没有话语权。但现代的教育理念呼唤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学生工作干部进行角色转换,要摒弃原来权威的角色形象,而以“对话者”“引导者”“服务者”角色开展工作,树立起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干部“生活导师”的形象。

2.由要求学生型向帮助学生发展型转变。在以前学生管理中,学生工作干部坚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方法僵化和呆板,使师生关系紧张。但现代教育观念中的学生工作应更有张力和弹性,注重人性、情感和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发展和创新。

<> 3.由高耗型向高效型转变。由于近年高校发展很快,学生人数剧增,学生工作干部的工作任务繁杂而艰难,压力很大,很多学生工作干部把学生工作本来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简约为简单的重复劳动,充当救火队和保姆形象,往往累坏了自己,还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现在学生工作要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这就需要研究学生工作的规律性东西,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精力去获得最好的教育和管理效果。

四、学生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策略探讨

1.高校要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当前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与深度不断加大,单纯地依靠学生工作很难完成。所以,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牢固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教育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凡涉及学生事务的管理部门,如学工、党团组织、就业、教务、财务、后勤等部门都要各负其责,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学校内部各组织和各个群体能够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充分发挥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最大绩效,把全员参与和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核心理念。

2.学生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和管理机制。学生工作要以学生德育为核心,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等,让每个大学生体验道德生活的意义,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品德,提升爱国情怀,肩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做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学生工作还要通过优良校风学风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学术道德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学生工作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此外,学生工作干部还要同学生建立起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深入学生群体保持和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个人权利的表达和实现释放空间。

3.积极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群体,消除精神和心理障碍,顺利完成学业。在大学校园,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经济困难、家庭变故、社会地位低、精神和文化匮乏等因素的限制,社会生存能力低下,在校园里受到同辈群体的奚落和排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焦虑、紧张、逆反、自卑、狭隘、抑郁等身心疾病,这时候如果得不到相关组织和教师的及时帮助就有可能荒废学业,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学生工作干部要利用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对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接纳、支持与鼓励,并积极寻求学校资源和积极的关怀帮助,以弥补其缺陷,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教育机会,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实现和达到其最大的人生成就。

4.学生工作要帮助学生与自我、同辈、学校、社区、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工作干部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要教育和帮助学生抛却过去,清醒认识自己,增强心理素质,培养良好品格,促进学生社会化人格的正常协调发展。教育学生在生活方面做到自立,在人格上做到自强,在心理上做到自信,消除不良心态,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困扰,增强各方面的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业进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相关的讲座、培训,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学业、就业、感情、恋爱、婚姻与性爱等观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和成熟稳健的性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信念,为今后人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最富朝气和活力、极具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对每个大学生人格的塑造、精神的引领甚至构建和谐校园都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学生工作要注重通过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创造文明、健康、高品位的精神氛围、舆论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和综合素质,使他们精神振奋、乐观开朗、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和不良生活习惯的侵蚀,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