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高校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模式

试论高校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模式

小编:

"

论文摘要:建设高水平的高校特色专业师资队伍是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从高校特色专业师资资源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构建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校特色专业;师资队伍;构建模式

一、加强特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过去行业特色高校长期隶属于行业管理,依托行业办学,行业特色专任教师群体长期专注某个行业一流大学领域,承担行业技术创新的学科研究和行业所需人才培养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目标不断提升,特色与质量已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并成为高校综合实力和被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如果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行业行政隶属关系发生断裂,与行业整体契合度下降,造成特色专业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逐步下降,那么传统的优势竞争力就很难持续。

二、高校特色专业师资资源存在的问题

特色型大学经历了依托行业办学、服务行业需求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学用一致、资源共享”的传统师资队伍培养模式,也成为了本行业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自主定位和特色之路产生了实质性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特色教师资源缺乏,学校师资总量不足

特色专业教师是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基础、前提、关键和保证。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行业特色高校与原行业系统之间沟通渠道减少,行业内科研经费资助来源削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人才流动与人才竞争,高校特色专业人才出现流失的现象。部分教师离开高校,到原行业内的研究所、企业或政策环境更有利于个人事业发展的其他高校谋求更好的发展。

2.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性失衡

特色专业教师结构性失衡首先表现在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方面,由于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补充过快,30岁以下、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占的比重较大;特色专业教师中博士学历层次比例相对较低;缺少特色专业领军人才。

3.特色专业师资培训实践不足

由于行业隶属关系断裂后,学校的办学目标多投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学科和专业,师资来源呈现多样化,特色专业教师获得到企业学习机会减少,知识更新慢,客观上制约了特色专业教师人才的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阻碍了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

办出特色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特色专业师资队伍水平决定大学的教育质量,代表着大学的学术水平,其所具有的实践力和创新活力决定着大学的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以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尽管许多行业特色型高校正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但原行业性特点依然保持着并拥有着一大批行业特色专业人才。提升高校竞争力就要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学科的优势,依托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大力实施,瞄准行业需求前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特色化发展战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师资人才队伍。

1.创新特色专业师资培养机制

行业特色专业教师是创新特色型大学、建设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培养行业特色人才的主要依靠力量。提高特色专业师资培训效果,确定师资培养总体目标。首先,构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心理素质的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增强培养行业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和鼓励特色专业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用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特色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和鼓舞学生。其次,搭建特色专业教师发展平台。行业特色专业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所需要的大批优秀和部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明确学校特色学科发展、特色教师整体发展及个体发展目标。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环节引入行业专题,通过行业形势、特点及技术发展前景和趋势让新教师了解特色专业所服务的行业内涵。通过积极搭建特色专业教师与行业实践的平台,鼓励新教师利用假期到行业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行业业务,拓宽学科领域与明确服务方向。再次,构建特色专业教师与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拥有创新知识的多少和质量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命运。实施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各种专业人才,作为承担培养创新型人才主要责任的大学,必须拥有一批国际化的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创造各种机会,定期地组织行业相关学科骨干教师赴国外考察、研修,与国外同行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了解国际学术、技术前沿。最后,重视特色专业教师的学历培养,提高学术水平。由于历史原因、特色专业的特殊性,特色专业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不高。要通过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部分教师到国外、校外进修等办法,既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又为特色专业新开课程及新设置专业储备了人才,实现特色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2.调整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资源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学科是特色大学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力量之源。特色专业人才是学校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虽然高校在培养特色专业教师,满足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普遍缺少大师级人才。为保持特色学校的学术水准、竞争能力与良好声誉,要调整特色专业师资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高水平团队。首先,广纳贤才,通过招聘、选聘等方式积极从国外、校外引进与自身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各类优秀人才;通过采取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吸引选拔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在国家重点研究领域和重大专项中有发言权的战略科学家,不断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并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其次,开发特色教师队伍资源,不但要瞄准国外、校外的人才,也要开发好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对特色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领军人物和优秀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再次,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本着“不求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按特色教师编制设定流动编制,“不拘一格”吸引人才来校从事合作研究、主持科研项目、讲学等工作,参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最后,优化特色师资资源,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构筑创新基地。特色专业教师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升级的主力军,是高校加强与行业互动联系的桥梁纽带,发挥优秀特色专业人才的团队效应,需构建和扶持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创新团队和学术梯队。

3.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促进人才成长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成长需要环境。特色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具有特殊性,由于其来源、背景、经历、能力的不同,参与行业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学校在对特色专业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对特色专业教师还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对高层次人才实施弹性管理,提倡个性化发展和团队创新。对青年教师制定适合事业发展的培养计划。通过创造自由的学术环境,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鼓励特色专业教师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服务社会。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高校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