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浅谈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小编:

【内容摘要】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良好的应用迁移理论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注重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合理迁移,往往能够带给学生非常重要的引导与启发;注重知识概念教学的有效迁移,会让学生们对一些核心知识有更好的掌握;深化对于知识应用的迁移,将会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 高中化学 应用实践

迁移理论能够为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带来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引导。合理的利用迁移理论,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更为多样,也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也是一个教学重点。迁移理论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迁移理论的引导下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的设置,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一、思维模式的有效迁移

迁移理论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指导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迁移,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吸收知识及解决问题时拓宽思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理解问题。在实际问题解答中,学生之所以会碰到较大障碍,或者完全找不到突破口,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思维上的局限。学生如果不能够及时转换思维、拓宽思路,只会局限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停滞不前。迁移理论的应用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在知识教学或者是例题讲解时有意识的给学生渗透思维的迁移,这不仅能够带给学生非常重要的引导与启发,也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很多学生思维上的局限很大程度是源于记忆定势。记忆定势的特征是印象重叠或混淆记忆,即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旧知识严重干扰了相关的其它知识。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常数》这节内容时,会出现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化学反应原理》中有一段文字:“固体、水溶液的水的浓度可视为定值,其浓度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若学生只停留在记忆的浅层次,对后续的学习会产生阻碍。其实,当水在水蒸汽状态时和某些有机反应时,水是需要列入表达式的。因此,教师在知识教学时要有意识的指出这一点,并且要纠正学生的记忆定势,帮助大家区分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这不仅是思维迁移的一种直观体现,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知识内容有更准确的理解与掌握。这才是高效的化学课堂上应当有的教学方式。

二、知识概念的合理迁移

迁移理论不仅可以用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在很多具体的知识的理解与讲授中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相关的引导与启发。化学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很多新知的学习是在对学过内容巩固的基础上逐渐展开的。教师要把握住化学课程的这一特征,在知识教学时要合理的展开对于迁移理论的渗透,要帮助学生在知识迁移的基础上更好的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让学生对于一些核心知识有更好的掌握。这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移动》时,通过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引导学生概括出影响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勒沙特列原理。掌握了上述原理,便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回顾和解释已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某些知识,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SO2催化氧化反应条件的控制、CaCO3在CO2水溶液中的溶解与析出等。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逆向迁移的形成过程,这将会帮助学生很好的联系学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对后续课程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理解与学习,这很好的构成了顺向迁移。在平时的知识与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对于迁移理论的合理渗透,这将会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知识应用的灵活迁移

深化对于知识应用的迁移也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不少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都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即使刚刚讲过一个问题,再引入一个模式上一致的题目后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解答。这既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理解上不够透彻,也说明了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深化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透过迁移理论的渗透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问题的举一反三能力。经过这样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会更为深入。

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这部分内容时,课堂上我给学生们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根据你们学过的知识和不同的原料制取乙醇”。问题一提出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学生列举出了各种方法:卤乙烷水解法、乙烯水化法、乙醛催化加氢法、乙酸乙酯水解法、淀粉发酵法等多种制乙醇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料来源的难易、成本的高低、反应过程的控制,对上述列举出的方法作出综合评价,以达到思维求异,解法求优的教学效果。从这个问题的思考中还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学生需要仔细分析哪种方法最为简便且最为适宜,这也是学生在平时的问题解答中应当有的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2] 袁来德. 化学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J]. 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4期.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评析2014、2015年的“江南十校”两道化学选择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帮父母做家务的初中作文字(模板21篇) 化工厂化验员个人年终总结报告(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