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沙漏型”结构: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育的现实取向

“沙漏型”结构: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育的现实取向

小编:

摘 要:敏锐捕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为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决策支持,是军校研究生教育目的之一。本文提出研究生科研能力“沙漏型”结构,并针对军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研究同质同构、管理导向偏失等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研究环境、过程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科研能力;问题识别;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科研能力不仅是研究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军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研究生对专门学科研究的能力,使其能够敏锐捕捉现实世界中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能利用相关资源进行深入持续地研究。当前,部分军队院校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上呈现出相对滞后的趋势,拓展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是军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成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在探究真理的科研创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观察现象、识别问题、探究真相、提出解决方案等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研究生学员通过查阅文献、独立阅读与思考等主动学习和认知过程,获取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同时通过理解、领悟、升华,将外界知识消化吸收变为自己所有。概括地讲,研究生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观察捕捉事物本质特征的问题识别能力

识别与形成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者在已有知识、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状态、本质特征等进行观察并重新认识和发现的能力。识别问题的能力需要思维活动能快速、敏捷地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并能站在学科方向前沿开创性地选择有理论和现实价值的课题。对科研问题的敏锐程度和选择、聚焦能力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科研活动的方向和速度。

(二)文献检索、选择与阅读的信息加工能力

信息选择与文献阅读的能力,指有效获取与选择所需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学习、理解并掌握文献资料的能力。研究生在全部的科研活动中(包括选题、实验、总结和评价成果),都需要查阅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了解前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将己有的关于对象各方面的认识在思维中联结和统一起来,形成关于对象的整体认识,并进一步根据己有经验或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测和分析。

(三)概括、提炼、再认识事物的创新思维能力

指研究者对于提出的问题,经过资料收集、分析处理、弄清问题,从而提出方案将问题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直至完成目标的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论证、逻辑推理、语言表达、组织协调、鉴别评价能力等方面。是否具有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志,要用研究生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来检验。

二、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特征

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其知识储备、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综合体,我们将之形象地描述为“沙漏型”结构。

(一)坚实宽厚的理论功底

这是沙漏的基底。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需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了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宽泛的知识积累与储备,研究生学员就更有可能从众多纷繁复杂的表象中识别问题的本质,从而实现突破和创新,实现研究方向的延展性。打造宽厚的理论功底旨在筑强科研能力培养的根基。

(二)敏锐宽广的思维视野

这是沙漏的上顶。丰富的知识要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具体实践中产生新的成果,在未知的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创新,有赖于敏锐深刻的创新思维和宽广的视野,以及透过问题表象进行深入独到的分析,从而实现大中见小、以小搏大,实现科研主题的聚焦性。创新思维是科研能力的核心,特别是形象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非逻辑思维能力,科学上的“灵感”往往与非逻辑思维紧密联系。敏锐宽广的思维视野是找准问题的关键。

(三)控制收敛的研究习惯

这是沙漏的连接处。即在坚实的理论功底支撑和开放的思维视野下,围绕某一科研主题,深入地研究分析,以获得与研究方向和行为论文选题相关的系列成果。控制收敛的研究习惯旨在将科研问题做深做细,要求研究生学员培养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相关心理品质,及时关注、跟踪、捕捉学术前沿问题,围绕研究主题就所选研究对象进行文献搜索和有效解读,既保持研究的前瞻性,又保持研究的系统性、收敛性。

此外,研究生学员还需要具备与外部环境有效互动的协同能力,包括课堂上与专业课程教师共振,平时与同学及科研团队的共鸣,知识摄取与补给过程中研究视角与已有知识体系对接共通、特别是习得应用先进工具方法的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从而集成、优化、升华自身知识体系。

三、当前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科学研究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是一种高度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劳动过程。理论上说,研究生学员的科研应凸显主题聚焦性、方向延展性和方法前瞻性,当前军校研究生教育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量轻质、顾此失彼等问题。

(一)研究选题同构同质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制度主要对研究生毕业年限和就学期间学术成果数量有明确要求,但缺乏理性的分级评判制度,导致部分研究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制造文章而无暇顾及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倾向明显,研究主题、研究范畴出现严重的同构化、同质化,科研活动中应付型、过关型、散漫型现象严重。当前军校研究生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还不能真正做到密切关注和深度发掘军队建设中有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二)研究方法单一滞后

研究生教育既是一种专业教育,更是一种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教育,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显得非常重要。但当前军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重专轻博”的倾向,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广博性不够,尤其是研究方法论等分析工具类课程相对较少。部分研究生知识面狭窄,缺乏相近学科的知识积累和相互支持,难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进行多角度分析和创新。 (三)研究思维引导不足

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的传授,引导、启发、培养研究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及时有效地进行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引导,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形成的重要途径。当前,军校研究生教育还普遍存在着以传授知识为导向,轻视理论架构的分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式、发散式、主题式、研讨式教学内涵尚显不足,妨碍了研究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提高。

(四)研究平台开放不够

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背景、科研经验、治学态度、创新性思维方法等对指导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部分导师缺少系统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意识,在指导学术研究上带有一定盲目性。此外,研究生参加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思维碰撞与交流的平台。

(五)研究管理导向偏失

当前军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另一种倾向,即过于强调部队导向性,强调科研成果及学位论文的社会效应和应用价值,导致研究生学位论文偏重政策建议的分析与描述,而本应居于橄榄型中端的理论分析部分相对薄弱,缺乏坚实的理论分析基础,导致头重脚轻。同时,专业经典文献阅读引导与要求较为缺乏,反映在论文写作中文献综述模式千人一面,主要是资料堆砌而少有评述,深度思考不足。另外,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数量、时间比例低,指导不够。

四、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路径

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必须把过程与目标结合起来,从基本的科研素质入手,树立学员主体观念和开放教育理念,使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德高学富、思想敏锐、求实创新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一)优化课程设置,拓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宽度

课程教学是强化研究生理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环节。当前,学科之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综合化和整体化趋势,跨学科知识技能和正确的研究方法是科研创新的催化剂。因此,要从系统观点出发,应针对不同研究专业和领域,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对课程设置方案的针对性、先进性、合理性等严格审查把关。一方面,重点增设学科中高级专业基础课程和新兴、交叉、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另一方面,也要特别强调增设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或以讲座等方式加大开设有关方法论、文献检索法方面的知识传授力度,使研究生得到基本科研方法的训练,掌握科研特点、程序、方法和要求。通过课程设置的综合与整合,拓展研究生理论知识基础的广度和深度,筑牢学员“沙漏型”科研能力结构的基底。

(二)革新教学模式,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厚度

科学研究是培养创造能力、开发创新成果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检验课程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为此,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科研导向,以研究为中心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入课堂教学,使研究生能围绕专业课程相关领域深入研究一个或几个课题,实现从基础知识向前沿课题的自然过渡。对课程的考核应以考查研究分析能力为主,包括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通过课程教学中科研视域的引领以及相关研究思维及能力的集成培养,拓展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厚度,同时也培育研究生学员科研聚焦与收敛的习惯,加固学员“沙漏型”科研能力结构的链接关键。

(三)注重师资建设,延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深度

导师负责制决定了研究生指导教师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承担者和第一责任人。导师从科学探索精神、治学态度等品德和作风诸多方面都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科研态度、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为此,首先要优化导师遴选和退出机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才能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充实和活跃导师队伍。也可推行导师组培养制,发挥优势互补作用,以促进学生博采众长,开拓研究思路;或从部队聘请业务能力强的部队主官充实导师队伍,参与研究生教学,准确地把握军队建设对专业的需求,提高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针对性。同时,着力提高导师队伍素质,认真落实导师负责制,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引导与培育。优秀导师对研究生学员的影响力,从对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检查,科研视角的选择与兴趣的培养,到研究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高,涵盖了“沙漏型”科研能力结构的整个体系。

(四)改善学术环境,拔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广度

良好的环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重视导师和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和学术规范养成,形成遵循学术道德、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其次,要尽力拓宽研究生及导师及整个单位科研平台和路径,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合作交流和联合攻关,聘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拓宽研究生学术研究视野;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级别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保持科研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要从制度上对研究生就学期间参与军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作出规范并纳入培养、考核体系。在激发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创新思维,从而锻造学员“沙漏型”科研能力结构中过硬的上顶。

(五)优化过程管控,打牢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强度

一是加强复试环节,把好入口关。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科研思路、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潜力,遴选优秀考生。

二是完善培养方案,把好过程关。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类别和特点,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标准,加强各个阶段和环节的质量评估与管理,使培养过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如在考察科研数量和等级的同时,增加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应用型、关联性、系统性等考核指标,把“创新”作为研究生论文的重要质量指标等。

三是严格监督考评,把好出口关。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终成果,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撰写学位论文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过程,同时也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重点考察论文选题的新颖性、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性和创新成果及效益。为把好出口关,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选题工作,严格考察选题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新颖性,从源头上确保质量;第二,强化“双盲”评议制,促使学校、导师和学生重视学位论文质量。建议将盲评导师的评价结果与论文抽查结果挂钩,以提高盲评结果的科学性、严肃性;第三,组织好论文答辩。提倡聘请相同领域的校外专家主持答辩,加大评审人员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2]王会朋,罗振峰.浅议军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武警学院学报,2007,(1).

[3]苏社钦.关于军校研究生教育转型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10,(8).

[4]吴志丹.围绕“五个结合”创新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思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3).

热点推荐

上一篇:核心问题撬动深度体验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