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文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文

小编:

导语:工商行政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活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工商行政管理在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面日益显示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文。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文(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工商部门风风雨雨地走过了30年发展历程。在面临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型的历史关口,工商部门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认真总结和反思30年发展经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法绕开的课题。

一、30年发展的经验昭示

(一)工商部门的职能是法定的,但也是动态的

从工商职能的法定性来看,工商职能是政府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要发展市场经济,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就必然包含工商部门的职能。这不仅要求工商部门的恢复重建必然与改革开放同步。也是工商部门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工商部门的每一步足迹,都逐步上升为国家意志,同化为法律成果,成为新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准入法、市场行为法、市场交易法等快速发展,工商部门的执法依据从最初的一两部条例。发展为400多部法律法规。工商职能的法律授权性更加清晰明确。

从工商职能的动态性来看,由于政府职能的内容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不断变化,相应工商部门的职能也随之而变。从最初的管理小商小贩、集贸市场到管理国际大公司、生产资料市场、无形市场等。职能也随着发展更新。同时,涉及工商部门的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法律授予的职能权限相应而变。为工商部门的职能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

(二)工商部门的职能是政府的,但也是市场的

一方面,工商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分支,接受政府管理,代表政府履行职责。政府可以将其职能合并或者分解。可以赋予某一部门而不赋予另一部门,因此,在政府职能的配置上,政府拥有决定权。30年来,工商部门紧紧围绕政府的所思所想,积极履职尽责,为政府工作提供了坚定支持,也从中找到了发展动力和方向。但是,失误和教训也是深刻的,一些本属工商职能的事权被剥离出去,这说明,政府更看重职能的效果,工商部门更应把着力点放在围绕政府整体职能的发挥上。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否符合公众和社会的需要,是决定政府部门存在价值的关键。如果公共产品不适应公众的需要,这种公共产品最终会失去群众的支持而走向消亡。工商部门是监管市场秩序的,市场决定着工商部门的职能空间,市场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工商部门履行职能的宽度和幅度。没有市场对工商部门的政务需求,工商部门的存在意义和发展基础就会动摇。三十年来,工商部门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实打实地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特别是为非公经济主体充当娘家人,赢得了广泛认可,在市场主体中拥有较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权威。这是工商部门30年来的最大成果,也是今后工商部门发挥作用的强大资源。它告喻我们:工商职能归根结底要靠市场来决定。

(三)工商部门的职能是散杂宽泛的,但也是有主线的

有人形容:工商部门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的确。工商部门的职能看起来散杂而宽泛。从法律授权来看。工商部门没有一部专门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其职能散见于林林总总的法律法规之中:从职能手段来看,工商部门既要代表政府利益。也要代表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利益,处于错综复杂的交汇点。反映到工作职能上。也必然有多种职能手段。工商职能的这种散杂宽泛性,与处于探索发展中的改革进程相吻合,与社会发展的新旧冲突相适应,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只有整个改革框架基本形成之后,这种散杂宽泛性才会弱化。这是30年来工商部门发展轨迹证实的规律。盲目批判这种杂散性和宽泛性,将阻滞工商部门的发展,压缩工商部门的作用空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工商部门职能的散而不乱,是有主线的。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问题,工商部门从恢复重建之日起,就把市场主体的发展问题作为监管市场的目标和宗旨。所有职能均是围绕市场主体的产生、发展、消亡而产生和展开,为解决市场主体发展而服务:市场主体没有合法身份,工商部门颁发执照;没有经营场地,工商部门培育建设市场;没有好的竞争环境。工商部门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出现大量消费争议,工商部门开展消费调解。总之,市场主体发展了,市场就管好了,市场主体没发展,市场就没管好。这是取信于市场的必然要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工商部门30年来发展的主线。

因此,规范多一点,还是指导多一点,这不是决定工商部门职能发挥程度和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而是阶段性、技术性问题,需要的是从宏观上、大局上把握市场主体发展规律,进行有侧重的、因地制宜的调整。这是工商部门能够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

(四)工商部门的职能是中立的,但也是主动的

工商部门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执法机关,是市场秩序的裁判员。需要在国家利益、经营者利益、消费者利益之间进行协调和平衡,需要以中立的超然的立场来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恢复建制30年来,工商部门从实践中感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羁绊,是对执法公信力的最大挑战,因此不遗余力地寻求职能的中立性,从停止参与经商办企业、市场管办脱钩到省以下垂直管理等,都是有益的探索。30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追求中立性的努力必须贯穿于工商执法的始终,是工商执法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需要关注的重点。

同时,工商部门的职能也是主动的。这种主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商执法带有国家意志和主流价值倾向,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必须有主动担责的勇气;二是工商职能实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工商部门必须有主动掌握的艺术。30年来。工商部门总是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工作重心,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雷厉风行,扮演了市场秩序强力维护者的形象,在主导市场行为中处于支配地位,是一个负责任能担责的部门。同时,工商部门广泛利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并指导成立了个私协会、消费者协会、广告协会、经纪人协会等协会组织,一些协会和职能组织如“一会两站”还延伸到村组,形成了执法的群众网络和社会基础,在执法影响力上掌握了主动权。这些经验告诉我们,职能的主动性是工商部门发展的源泉,失去了对市场主体行为的主导权,失去了对执法影响力的主导权,工商部门就会陷入孤立无助的窘境。

二、正确把握当前职能操作中的问题

(一)责任与手段问题

在很多基层同志看来,现在工商部门的责任刚性,但手段软弱。表现在:一方面,国家赋予的责任越来越具体化。责任风险越来越大,但人员配备和财务保障等不配套,地方政府要求工商部门承担的任务与其应承担的责任不相称;另一方面,法律赋予的查扣等措施管理越来越严,风险越来越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群众的支援或声援太少,工商部门的-执法手段显得孤立和无奈,工商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社会矛盾向工商部门转稼的情形越来越多。

必须承认,的确存在上述情况,但又是难免的,应正确看待。从政府工作规律来看。政府在履行责任时总有一种手段不够的冲动。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政府都如此,但这种冲动必须保持在与公众立场相平衡的状态,单方面无限增加显然是违背公众利益的,也会遭到公众抵制。我国正处在从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阶段,片面诉诸管制手段的时代已经过去,服务型政府更多地是采用行政指导等手段。达到“不令而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更多地站在群众一方想问题,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用群众的力量管理公共事务。工商部门的手段少了,弱了,但责任不能少,不能弱,相反要主动找事,主动担责,主动深入群众,化对立为统一,化单向为双向,化分隔为一体。

(二)执法与服务问题

工商部门要把服务作为执法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宗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服务层次太低,总是拘泥于微观领域,常常处于政府服务链条的最末端,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从工商部门的执法领域来看,从市场主体的产生到消失全过程,工商部门都有权监管,但工商部门牵头抓总的事情很少,社会影响力有限。反观人民银行、发改委等机构,它们也有执法职能,但能够从具体的执法中超越出来,站在政府的立场出谋划策,其结果,政府满意,部门也得到重视和发展。

客观地说,工商部门掌握很多重要的市场信息,完全有条件开展一些更高端的服务,之所以没有开展。除了人才等因素外,更多是观念问题和财政体制问题,只有从微观的执法层次中超越出来,工商部门的服务才更有份量和影响力。

(三)标准与效果问题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工商部门的工作评价体系不完整,与政府和社会的需求相脱节。一方面。工商部门的涉及面广,职能宽泛。基层人员工作很辛苦、很忙碌;另一方面,所做的工作与社会期望之间差距较大,工作无法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同,心理冲突和压力与日俱增。在社会上,工商部门的印象总是“收费、罚款”。在个别政府领导眼里。工商部门是一个对企业卡脖子的部门。这种工作标准与效果的错位。已经成为工商部门发展的障碍。

事实上。工商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是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政府工作的标准就是工商工作的标准,群众评价的标准,就是工商自我评价的标准。离开政府和群众的评判标准和评判参与,工商部门没有自搞一套的理由和价值。什么时候标准能够内外一致,什么时候效果才会内外公认。

三、坚定不移地把工商职能运用好、发挥好

回顾30年的历程,没有市场取向的改革,就没有市场监管部门的加强。市场经济越发展,市场监管越重要,这是工商部门赖以前进的信心与动力。但是,面对政府职能转型,工商服务低层次的现状,工商部门必须更加主动地作好战略研究,切实把职能运用好、发挥好。当前,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结合:

(一)把依法行政与合理行政有机结合起来

基于职能的法定性,工商部门必须依法行政。把自己的行为严格控制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要有法可依,及时把部门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强工商实践的合法性;要有法必依,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主旨办事,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巩固工商执法监管的权威性。

基于职能的动态性,工商部门又必须讲究合理行政。要因地制宜,把社会评价标准与法律评价标准统一起来;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既满足法律的精神,又符合社会的期望,特别是要认真抓好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和规制,真正使法律变成群众的法律,社会的法律。

(二)把积极监管与主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监管是工商部门的基本职责,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必须认真履行。但监管和服务是统一的,工商部门必须主动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种服务,促其又好又快发展。凡是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不管通过什么形式和手段,都要大胆地试,积极地做,并一抓到底。要开拓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特别要加大宏观层面的服务,把服务逐步从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延伸,成为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谋部,百姓生产生活的好帮手。

(三)把大胆创新与规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部门发展的根基。工商职能的宽泛性,决定了工商部门创新的领域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在面临复杂考验的形势下,工商部门更要把创新作为重中之重。要营造创新的氛围,制定符合实际的创新计划。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帮助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脱颖而出。特别是要建立各级工商机关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以争先创优为平台,带动工作创新的深入。

同时,工商部门的创新必须围绕市场主体的发展这一主线来展开,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精神。对于创新的成功经验,要及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促进创新与规范的良性循环。

(四)把独立执法与社会化执法有机统一起来

追求独立执法是行政执法的内在要求。工商职能的中立性决定了工商部门必须主动摒弃利益部门化影响和体制束缚,从体制、人、财、物等方面继续保持独立性。但独立执法并不排斥执法的社会化,相反,越是独立执法,越要加强执法的社会化,否则,独立就变成了孤立。工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紧依靠政府、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综合执法体系,实现执法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文(二)

摘要: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是不容置喙的,可以说中小企业代表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然而,近些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很令人担忧,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信誉度低、重生产销售、轻内部管理等问题。本文以中小企业现金流为研究对象,在对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金流;现金流管理: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家经济的“底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国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生产总值占我国GDP的40%,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0%,实现利税约占40%,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75%中。中小企业在为推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在45岁左右,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岁,5年淘汰率近70%,约30%左右的中小工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仅有三成左右具有成长潜能,66.9%的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1】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短命”,究其原因皆是因为现金短缺和现金流管理混乱所致,混乱的现金流管理,使所筹集到的“宝贵资金”无法有效使用,而使“资金短缺”问题雪上加霜。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加强现金流管理,保持“血液”在企业中的顺畅流通,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特点

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既有现金流管理的一般共性,又有小微企业的个性特点。以往学术界多是广泛的对企业现金流管理进行研究,鲜有详细的针对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下面首先分析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特点,用于以区别大企业现金流管理特点。

(一)目的性不是很强

企业现金流管理最终是为了提高企业价值。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所处环境、自身发展情况所限,其现金流管理多是为了满足营运资金流动性所需,使企业资金不至于短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目的性不是很强,多是在管理层不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

(二)连续与广泛性明显

由于现金的特殊性,决定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连续广泛性的存在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中。从企业的创办到走向稳定的轨道到发展壮大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融资活动体现了现金流的流入,投资活动体现了现金流的流出,经营活动体现了现金流的流转与增值保值。企业的一切活动始于现金流,也终于现金流。

(三)重点性较突出

企业价值受未来现金流的流入量所影响,故现金流管理应以未来稳定的现金流入为重点。现金流若喻为“血液”,筹资活动便可视为“输血”,投资活动可理解为把自己的“血液”放在外人的身体里“造血”,营运活动则是自己“造血”,分配活动则为“放血”。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重点性很强,应把重点放在日常营运活动上,并力求在各种经营活动的平衡中,实现现金流的增值。

二、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活动中对现金流问题关注不够

对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最直接、客观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标准是能否形成健康、良性的现金流。但现实生活中,我国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多把注意力放在利润指标上,很少强调现金流的重要性,很少关注现金流的健康与否问题。往往到需要用钱时才知道现金流的重要性,平时只看重报表上的“账面利润”,很少对现金流加以规划、预测和管理,缺钱就临时筹借,钱多了则大手笔的胡乱支出。

(二)投资决策的不合理导致现金流流动的盲目性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存在短视行为。他们的做法往往是“有市场就投资”,盲目跟着“感觉走”,根本不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企业自身的实力能否支撑这一决策,最终造成资金无计划流动,投资收益较低。从战略角度出发,企业应该不仅仅关注目前的现金流,还应关注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因为只有从战略上努力形成企业未来的良性现金流,才能使企业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2】

(三)融资决策的不合理使资金融资中产生较大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他们由于效益低、风险高以及信用低等原因,深受银行歧视。所以企业不得不把融资目光转向民间借贷,通过借助抵押贷款、非法贷贷款、相互担保等手段获得需要的资金,这样就加大了企业流动资金筹资的风险。在这个极其复杂的资金链条中,融资杠杆被放大,一旦某个资金链条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加大了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

(四)日常闲散资金缺乏有效管理

中小企业由于人力有限、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有限、加之管理层的不重视,所以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缺少一套有效的保值、增值的现金流管理模式。【3】大部分中小企业多把闲散资金放在银行,虽然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息收益,但是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在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今天,货币的贬值速度很可能超过其存款的利息率,从而使企业存款贬值,获得负的投资收益。

三、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现金流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以价值创造管理为中心,这一理念应成为管理者的共识。与这一观念对应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还应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强化一系列的新管理观念,增强现金流管理意识,以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中小企业做大做强。【4】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及时培训和更新自身的财务知识,提高现金流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管理层不能只重利润而轻视现金流,要明白利润是种“错觉”,现金流才是永恒的“现实”。【5】管理层要明白只有现金才能满足各种支付,才能偿还各种到期债务,才能购入各种资产与生产用原材料以满足生产经营所需。利润只不过是纸上数据,可以通过各种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人为的创造各种理想利润。

(二)完善现金流预算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小企业现金流的经营与管理亦是如此,没有预算,管理就犹如黑暗中走路,茫茫然不知往何处走或不知怎么做才好。有了预算,企业犹如有了指南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预算判断企业的经营业绩状况。【6】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在现金预算方面明显不足,管理欠缺,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强,易受到资本市场变动冲击和影响。因此,相对中小企业来说,能够预测现金的流动,从而监控企业未来发展的能力,是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中小企业现金预算,它是中小企业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现金预算的编制是形成良好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现金流量管理的准绳。现金预算主要是为了确保在需要时有可供使用的现金;在正常营运时期识别出现金短缺,并采用适当的补救措施:可以申请债务延期暂缓还本付息、抛售有价证券或向银行借款,发现偿还到期债务后有多余现金,应拿出一部分投资有价证券

(三)提高现金收支管理水平

1、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运行及存货的现有状况,中小企业如果存货积压、生产能力闲置,则应制定宽松的信用政策。把应收账款的收回状况与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的绩效水平紧密挂钩,树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调动一切“关系”,使用各种方法清收欠款,对拖欠款项可以信函、电话、派专人上门催收、请相关机构帮助催收或直接采取法律行动等方法。

2、尽量延迟支付应付款项

应付账款的管理主要是在不影响本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推迟应付账款的支付期。可以采用汇票付款,控制支出时间,实行“朝收晚付”原则。中小企业还应当与当地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使企业贷款、还款、存款和转账结算都能顺利进行。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延迟支付等现金管理活动中还要考虑利益相关企业的状况,不能因一点小利而影响企业的信誉以及长久的企业合作关系。

3、合理利用现金浮游量

企业可以利用的是那些本企业已经支付的款项,但是相关票据仍在收票人及银行之间处理,该款项仍被企业实际占有控制,企业仍可以暂时动用该笔存款。如果这些浮游量能被准确估计,企业就可以利用浮游量投资其他收益较高的资产。但是,一定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及企业关系。故中小企业在利用现金浮游量时要权衡利害得失,考虑是否能准确的预测现金流,不能盲目的使用现金浮游量。

(四)构建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式—经验预测模式

财务上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有随机模型、存货模型、现金周转模型,这些模型都有自己的试用范围及优点长处。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波动很大,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有限、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大多中小企业是不适合也不考虑用上述模式来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我们可采用一种新的模式一经验预测模式来计算中小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综上可知,在所有模型中,这种模型灵活、简便、实用、可以很快预测当日的现金流需用量。现实经济生活中,许多中小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也是这样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只不过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没有从理论上上升为一个“模型”而己。

(五)加强现金流的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时刻牢记风险管理理念,在整合财务、审计等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应时刻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经营及财务风险进行监控。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指派专业的财务人员,由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现金流进行各种风险分析与评估。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和掌握的内部信息,对现金流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现金流存在的风险。现金流的定量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现金流的来源:例如现金净增加额,管理人员在分析时要注意现金净增加额是由经营活动产生,还是筹资或投资活动产生,如果是经营活动产生则说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平稳,说明企业在自己“造血”,且应收账款收回能力较强;如果是筹资活动产生则说明是企业举借外债或吸收投资而形成的,企业在“输血”,这会使企业在未来将支付更多的利息或者股利;如果是投资活动产生则说明是由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资产引起,则可以理解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在下降,或者是企业在调整资产结构与改变未来发展方向。对现金流风险的定性分析,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资本市场的敏锐层度,进行的个人价值判断。定性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定量分析因资料量化不足的弊端,但由于主观色彩较强,只能作为定量分析的一个补充。企业的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应结合对现金流风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专门的风险分析报告,对现金流风险做出综合详细的评价,供中小企业管理层决策使用。

参考文献:

[1]金赛,特纳(英).现金流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双越.浅析中小企业现金流的科学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9(06)

[3]李姝娟.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4)

[4]袁祖成.对企业加强现金流管理的几点建议[J].经济师,2001(07)

[5]儿玉尚彦.增加公司现金流的黄金法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陈泰先.现金为王—管理好你的资金后防[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1

热点推荐

上一篇: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范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模板8篇) 2023年高效课堂演讲稿题目(大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