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小编:

关键词 轨道交通,环境景观,风亭

1 城市 发展 对轨道交通景观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性质及功能决定了它的空间形态、结构形式,以及其车站、区间及附属建筑——人行通道出入口、风道风亭等,都存在与城市地面环境空间结合或协调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城市的性质、 历史 、文化、气候、地理、 经济 等,对城市环境景观都有各自的要求。轨道交通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协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场地 自然 环境的要求:城市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空间。人文景观不论是地上、地下,都有与城市自然环境及景观协调的问题。要着重于解决人文景观如何能最大程度地,成为场地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2)周围人文景观的要求:以建筑物、街道、路边的人行道、广场以及高架路为主的城市人文景观,要求环境中景观要从形式、色彩、质感、细部处理等方面协调统一,为城市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城市规划要求的景观功能:景观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文化符号,可以被看作是人们活动的背景。不同的色彩、风格、空间尺度等都会赋予场所不同的情调,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市民的情绪、调节着市民的行为。

此外,按照城市规划或地段景观功能的需求,从空间尺度、视觉效果、整体的连续性,要求轨道交通景观创造出丰富的形式与质感,并给人以产生亲切感的环境,同时对城市环境中各种空间与城市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这都是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景观的要求。

2 方案实例 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本文仅就地铁、轻轨的环境景观问题进行研究,并着重讨论风亭的景观处理效果。

地铁、轻轨的线路按敷设方式可分为高架、地面、地下三种。不同的型式,对城市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1 高架

地铁、轻轨的高架车站、区间,具有工程量小、工程投资少的特点,但同时会给城市带来景观上的不协调、噪声的污染等问题。如图1中所示,笨拙的型体、灰色调的表面处理,给人的感觉是城市中的一种“视觉”污染,造成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

针对高架车站、区间的本身特点,首先应从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及环境设施上进行全面的构思,对所处地段的地形、环境特征加以巧妙的、空间尺度适宜的利用,不能简单地进行功能上的堆砌。高架线路首先要注意线型,应与区域特点、土地利用规划、原有道路相协调。平面线型应尽量平衡、流畅。车站地点的选择,应结合旧城改造或新区预留两侧的绿化地,这会改善街道景观和人们心理感受。道路应分幅,尽量留出中央的绿化分隔带,两侧又留有不同层次绿化的行道树,给人以明快、舒适之感。如图2所示,高架车站的结构形式、体量、尺度与周围建筑尽量和谐,轻巧的造型使高架形式与城市环境匀称,满足城市或区域环境的需求。此外,文化内涵及历史传统建筑化的基本元素的组织运用与体现,是轨道交通建筑在环境中具备有机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地面

地铁、轻轨的地面车站、区间,具有与高架形式相类似的工程量较小、工程投资较少的特点,同样也会带来景观上的不协调及噪声污染等问题,只是影响程度要轻微一些。又如图3中所示,地面形式要占据城市的土地,对城市功能布局及城市交通会产生分隔与阻断的影响,并引发周围环境的恶化。因此对这一形式应采取谨慎的态度,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它对城市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各种交通 网络 繁多,设置地面形式的轨道交通显然是不适宜的。城市近远郊区及城市绿化隔离带中受地面形式的影响较小,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也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及周围环境景观的要求来区别对待。其次,建筑布局、结构形式、环境设施以及建筑物的质感、色彩、文化内涵等也是地面形式的地铁、轻轨所要重视而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如图4所示,利用地面形式的特点也能为城市景观制造“闪光点”。

2.3 地下

地铁、轻轨的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避免轨道交通所产生的噪声对城市的污染,为城市形成安静、舒适、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景观提供了条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投资巨大;另外其突出地面部分的附属建筑——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及风亭,与城市景观的协调问题,也是 目前 国内每个兴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2.3.1 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的建筑形式可设为敞口式(图

5)、带盖式(图

6)及与邻近建筑结合式(图

7)。

目前国内有些地铁、轻轨地下车站等的出入口存在着建筑形式单调、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不论地点生搬硬套一种模式等问题,且规划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条例。不同的出入口周围环境差异很大,如将其统一为一种模式或一种体型、体量,必然造成对环境的协调性差。出入口不同于一般的地上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可以在规划的地块内进行建筑群体或单体竖向、平面空间的多种组合,而出入口建筑本身体量较小、功能形式较单一,一般设于人行道边及城市广场周边的醒目位置,从性质上接近于一种具有功能性的、设于交通及人流密集地段的街道建筑小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城市景观具有重要的视觉影响。同时要注意的是, 没有统一设计标准以致形成的各种出入口同样会妨碍轨道交通建筑的整体形象,应尽可能地避免把各种类型的出入口杂乱地组织于一条或几条线路内。目前,可以解决所有出入口与环境协调的通用法则应该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通过业主、设计、施工各方依靠对环境的感觉及敏感性,去把握不同环境中可资利用的设计元素来进行设计创造。因为脱离了环境就无法判断一个出入口的好坏,重要的是使它适应于一个已存在的环境,且与其它出入口从形式、色彩、材料特性、标志等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给城市景观以良好的视觉效果。

敞口式、带盖式出入口的体型一般是由基本几何要素组合而成的。在追求功能与结构合理的基础上,应使几何要素能够巧妙地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周围环境一起构成完整统一的效果。与邻近建筑结合式的出入口应重视与邻近建筑功能上的互补,在建筑形式上要以邻近建筑的风格为主调,并采用空间渗透及引导的方式,增加乘客对出入口的识别性(见图

7)。

2.3.2 风亭 由于以上几方面车站环控要求的特殊性,增加了风亭与城市景观协调的难度。 目前 广州地铁

1、2号线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车站风亭普遍存在着建筑形式较单一,以及体量、质感和视觉效果对城市景观有一定 影响 的 问题 (见图

8)。紧凑的空间尺度,丰富的形式和质感,整个视觉上的连续性,这几个要素形成的最佳组合是景观处理的关键。

1)形式:风亭是小体量、单一功能的建筑,要与周围环境、建筑共同建立一种秩序感。这种秩序感首先取决于平面布局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平面布局是根本),并注重主(周围环境及建筑)从(风亭)关系的处理,不能各自为政;在突出主体的基础上,主从之间体现出互为依存及互为制约的关系(见图

9)。

2)体量与空间尺度:可从方向性、形状、轮廓变化进行 分析 ,主要是风亭建筑体量的长、宽、高比例关系。由于风井净面积及车站内部功能的要求,风亭的体量感及采用某种特殊的形状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以柔软、活泼而富有运动感的曲线来取代刚劲挺拔的直线来作为建筑的轮廓,是正确处理比例关系变化的一种尝试,可以使单调的形式多样化(见图

10)。

3)整体的连续性:风亭和其周围的环境需要融合在一起,并和周围建筑共同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如图11中所示,景观化的风亭处理,在广场这样一个环境中,配合大范围的空间尺度,随着风亭体型的流线型起伏变化,取得一种有机、统

一、完整的良好效果。

轨道 交通 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更加快速地 发展 ,有关环境景观的 研究 也将更加深入,轨道交通建筑将成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一部分,功能与景观形式将是两个同样受到重视的问题。

参考 文献

[1]周翊民,周黎.加快建设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体系[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8,

(1).

[2]何宗华.城市轻轨交通工程设计指南[M].北京: 中国 建筑 工业 出版社,1996:176-178.[4]韩伟强.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

(1):90.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网络会计的几点思考(1)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政治治理心得体会(热门17篇) 最新仿写中秋节的句子(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