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资本论的广松式探究

资本论的广松式探究

小编:高玉邦

广松涉(ひろまつわたる,Hiromatsu Wataru,19331994)是日本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内对广松哲学的介绍,始于 1994 年。在把广松哲学译介到中国学术界的过程中,南京大学的张一兵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卞崇道先生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20 世纪 30 年代末,冯友兰先生在其《新理学》一书中谈到,对于宋明理学,自己大体上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讲。照着讲是注疏家的讲法,接着讲是哲学家的讲法。作为日本哲学史上继西田几多郎之后的第二大哲学家,与冯先生的《新理学》一样,广松涉对《资本论》的解读也是接着讲。

一、广松哲学的意趣

广松生前出版过著作 40 余部,其哲学源头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学(及新康德主义)、马赫哲学(及现代物理学)。读者也许要问:可是,沿着这三大哲学源头,广松哲学要接着讲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可以用关系第一性五个字来概括。那么,广松涉关系第一性的思想背景又是什么?在广松的众多著作中,未必提供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现成答案。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广松涉发表于 1994 年 3 月 16 日《朝日新闻》的《以东北亚为历史的主角建立以中日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这篇文章,来了解广松哲学的基本意趣。

现在谈论关于世纪末的话题还为时过早。何况,以东北亚为历史的主角的预想,或许过于大胆。将来会怎样?是自哥伦布以来的五百年间以欧洲为中心的产业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当然,一体化的世界不可能断裂。然而,以欧美为中心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必须寻求新的世界观、新的价值观。 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归根结底将产生于亚洲并席卷世界。 那么,什么样的世界观将成为基调? 除了欧洲的,不,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极少的例外,关系主义将取代过去占主流的实体主义而成为基调。 对我来说,是把这一情况称作意识对象-意识内容-意识作用的三项图式的克服或事的世界观。 我想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的转换确实是世纪末的大趋势 。关于价值观可以说也是如此。 若一言以蔽之,是从物质的福利中心主义到以生态学价值为中心的价值观的转换 。当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变革,不能撇开社会体制的变革而独立进行。 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追问过去五百年间以欧洲为中心的产业主义。 在不久的将来,东北亚将成为主角。 建立以中日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以此为前提建立世界新秩序! 那绝不是容易的道路。在依然蕴含着南北差距、生态危机如此深刻化的今天,这不能不说是紧迫的课题。

二、广松哲学的基础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广松哲学的基础是以四肢结构论为理论内核的《存在与意义》两卷本(19821993),该书通过系统地剖析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克服与超越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的实体性思维方式,将其推进到以龙树为代表的东方式的主客统一的关系性思维方式,为上述两大转换提供哲学奠基。

在《存在与意义》两卷本中,广松系统地论证了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四肢结构是广松用于论证其事的世界观的一个比喻性术语,是其函数式地对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四个存在契机的精到把握,旨在论证主客、心物的不可分性。具体而言,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就是作为能识的人类的能知的个人在一定的现象的所与中认知意义的所识(现象的所与意义的所识能知的个人能识的人类),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就是作为职位的人的能为的个人在一定的实在的所与中认同意义的价值(实在的所与意义的价值能为的个人职位的人类)。四肢结构亦称二肢二重结构,其中,现象的所与、意义的所识以及实在的所与、意义的价值属于客观的二肢,能知的个人、能识的人类以及能为的个人、职位的人类属于主观的二重;现象的所与、能知的个人以及实在的所与、能为的个人具有现实的存在性格,意义的所识、能识的人类以及意义的价值、职位的人类具有理念-理想的东西的存在性格。广松强调,四肢结构中的每一肢各自只是函数中的一个变数。换句话说,并非首先存在四个分肢要素,然后各要素之间结成关系,而是作为总体的关系从根本上先于要素而存在。在广松看来,欧洲哲学中的诸如个体、自我、普遍、超越论的主观的基本概念,都是物象化的误视的产物。举例来说,我发现手头的这张 X光照片的某个部位有癌的影像。此时,在近代的主观客观或以胡塞尔为代表的对象内容作用的三项图式的认知模式看来,不外是主观的我观察客观的癌的影像,主客观被直接置入感觉 知觉判断的二项图式中。 然而从物象化论的视角来看,真实的事态是:我从 X 光照片,读取某种特定的影像,我作为掌握 21 世纪医学的医生,将某种特定的影像认知为癌症,由此呈现着我(能知的个人)作为医生(能识的人类)和作为某种特定影像(现象的所与)的癌症影像(意义的所识)的四肢结构。[7]反之,把主观的我和客观的癌症影像先在地单独置入感觉 知觉判断的二项认知模式中,把作为关系的事简单化,这正是由来已久的物象化的误视的形成机制。广松坚持,欧洲哲学中的个体、自我、普遍、先验的主观等基本概念,都是物象化的误视的产物。胡塞尔的意识对象意识内容意识作用的三项图式,实际上可以简化为主观(意识内容意识作用)客观(意识对象)的图式,他所谓的主观客观的一致,实际上是主观内部的一致,即意识内容意识作用的一致。正是这种主观内部的一致,使得近代认识论愈发走向闭塞,最终引发现代认识论的危机。广松的解决之道是,将意识对象意识内容这二项改造为现象的所与意义的所识,剩下一项意识作用,则继续引进胡塞尔的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的概念,亦即将意识作用主体间性这二项改造为能知的个人能识的人类。

三、以四肢结构论解价值形式论

广松涉的《资本论的哲学》初版出版于 1974年(现代评论社),1987 年的增补版(劲草书房)添写了新版序言、鲁宾的问题寄语及 15 个补注。此书的解读对象是《资本论》第 1卷第一篇第一章商品及第二章交换过程。《资本论的哲学》对《资本论》的接着讲,最精彩的地方当数广松涉运用四肢结构论对《资本论》第 1 卷第一篇第一章商品中的价值形式论的独特解读。

四、以物象化论读资本论

《以物象化论为视角读资本论》是《资本论的哲学》的姊妹篇,全书共三讲,其解读对象为《资本论》第 1 卷第一篇第一章商品,第六篇工资和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以及作为由《资本论》第 1 卷向第 2 卷过渡的遗稿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如果说《资本论的哲学》是从四肢结构的视角正向凸显《资本论》中价值形式的关系性存在,那么《以物象化论为视角读资本论》则是从物象化论的学理反思的立场反向批判《资本论》的商品、货币和资本这三大拜物教。

总之,面对广松涉的文本,读者若能抓住凸显关系主义和批判实体主义这一广松哲学的正反两面,就相对容易阅读与理解。然而,由于广松涉与马克思有着不同的问题域,无论广松运用四肢结构论解价值形式论,还是以物象化论读《资本论》,按照解释学的观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应进一步思考《资本论的哲学》与资本论的哲学本身。

热点推荐

上一篇: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