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小编:贺湘宇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逐渐融合,微课、慕课作为新的教学形式逐渐进入高校课堂。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慕课与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将微课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的体系结构、制作形式、资源建设、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使微课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有益的补充,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慕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57-03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s in the Teaching of Foundation of Computer in Universities

XIANG Hua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Online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merged with traditional education. As a new teaching mode, Micro-courses and MOOC gradually get into university classroo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in universities, and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scendency of Micro-courses and MOOC, micro-courses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e, production form, resource construc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micro-courses. Micro-courses will become effective and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it will also develop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kills of computer.

Key words: micro-courses;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foundation of Computer in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of the course; teaching effects

1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是大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基础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具备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服务的技能。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在各高校学生中的调研,发现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1 学生水平分化严重,教师很难因材施教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对象是新生,由于各地经济和信息化普及程度,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不同,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发达地区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生活中接触计算机较多,入学时已能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偏远地区学生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对学习内容接受较慢。我们对2013年至2015年对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测试的成绩分布如图1所示, 由三图对比可见,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整体有一定提升,但分化情况依然存在,怎样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因材施教,是教师面临的难题。

    图1 2013年至2015年新生计算机基础入学测试成绩分布图

1.2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计算机基础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精力放在高数、英语等课程上,计算机课成为不受重视的课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新生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差。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例如计算机理论知识部分,学生往往选择退缩,而不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困难。

1.3 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理论和操作,其中操作部分仅限于Windows、Office和网络基本操作,但一些办公软件的高级操作并不涉及,学生学完课程后甚至无法自己编辑毕业论文,不会在Excel中分析实验数据。 目前用人单位要求学生一上岗就能自如应付工作,熟练应用各种常用软件、掌握各种软件应用技巧、快速掌握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新软件,能独立解决问题。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无法兼顾到以上内容,使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 微课与慕课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广泛而快速的影响。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网速的提升,网络视频使用方便、观看流畅,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使微课成为教育资源建设的一种形式,并逐步推广。

目前,网络在线教育形式有慕课和微课两种。慕课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一门慕课课程包括课程体系结果中的所有学习内容,学生以兴趣为导向,不分年龄、不分国籍,凡是想学习,都可以加入学习。在慕课课程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要安排部分翻转课堂形式的讨论答疑,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微课是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设计的教学视频。微课可以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环境。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知识解读、问题探讨、重难点突破、要点归纳;也可以是学习方法、生活技巧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2]。微课可以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和补充。

将两种在线教育模式进行对比,可知慕课规模大,受众对象广泛,交互性强,是高度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按认知规律和课程体系进行排列。微课针对某个知识点设计制作,同一课程的微课内容呈网状结构。从应用范围看,慕课适合学生从头到尾自主学习一门课程,而微课则更适合学生学习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解决各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由此可见,微课更容易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并成为其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微课,将课程重难点以及扩展内容做成微课,能补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3 微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3.1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体系结构设计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七部分组成,共48学时,课程学时结构见表1。课程涉及内容多,知识点繁杂,而教学学时少,形成尖锐矛盾。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形式的出现和逐步推广,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微课可以成为正常课堂教学之外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表1 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章节\&学时\&计算机系统基础\&8\&操作系统基础\&6\&文字处理软件\&14\&电子表格处理软件\&8\&演示文稿制作\&4\&计算机网络基础\&4\&多媒体技术\&4\&]

根据对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知识点进行分析,我们建立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体系结构,如表2所示。因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是对课堂学习内容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所以,该微课体系结构中包含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中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将来学习、生活中会使用的知识内容。

表2 计算机基础微课体系结构

[课程章节\&微课内容\&学习要求\&计算机系统基础\&进制转换\&必学\&计算机硬件组装\&必学\&操作系统基础\&安装操作系统\&选学\&Windows高级设置\&选学\&文字处理软件\&简历制作\&必学\&论文编辑排版技巧1(样式的运用)\&必学\&论文编辑排版技巧2(页面设置)\&必学\&海报制作(图文混排)\&选学\&邀请函制作(邮件合并)\&选学\&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成绩分析(分类汇总)\&必学\&社区人员信息分析(高级筛选)\&必学\&职工工资分析(数据透视图)\&必学\&小区停车收费统计(跨表引用、函数)\&选学\&演示文稿制作\&母版的概念及应用\&必学\&演示文稿中的动画\&选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组建局域网\&必学\&网络测试\&选学\&网络安全设置\&选学\&多媒体技术\&声音的数字化\&选学\&图形与图像\&选学\&数字化视频\&选学\&]

微课内容根据学生水平、需求分成了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必须观看并完成相应练习,选学内容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需求自主选择学习。

微课全部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每段微课视频均围绕一个具体任务,将知识点融合在任务中。例如在微课论文编辑排版技巧1(样式的运用)中,设计任务为对一篇30页的论文编排三级标题,任务中包含了样式、大纲级别、多级编号等知识点。通过学习,学生既掌握了长文档的基本编辑方法,同时对其中包含的知识点涉及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有了深刻的了解并能熟练应用。

3.2 微课制作形式

目前,微课制作的形式非常多,可以是教师进行情境性的内容讲解或展示实验教学过程,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或纸上的板书,清晰醒目地展示某个运算推理过程,也可以是通过录屏软件录制的屏幕操作或是语音讲解和批注展示的PPT演示课件等形式。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特点,除了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计算机组网采用摄像机拍摄形式完成以外,其他计算机操作类内容的微课均采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录制形式制作,录制的视频在后期制作中适当添加字幕及文字提示,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力求语言简洁、讲解清晰,给学生强烈临场感,并能跟随微课内容同步操作。

3.3 微课资源建设 除了微课视频以外,微课还应该包括相应的微课资源包。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形式设计,每节微课内容都围绕一个具体任务来讲解知识点,因此要提供微课内容中使用的所有素材,使学生能够在观看微课时同步操作。对于每个微课视频,还提供相应练习题及配套素材,使学生能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各个章节布置开放性练习,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设计、完成一些作品。例如搜集一组实验数据,使用Excel进行分析,制作分析图表,并将分析结果制作成演示文稿。使学生学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微课视频及相关资源要发布给学生使用,需要一个微课教学平台。平台除了起发布作用之外,还需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方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视频及相关课程资源在已有的校内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中发布,学生登录学习平台后,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观看要学习的微课视频,下载相应的微课资源包,完成课程配套练习。

3.4 微课学习效果评价

微课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就应该和传统教学过程一样,应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由于微课内容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安排到自主学习机房观看视频、完成微课练习,因此对于微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要由微课学习情况和开放性实验完成情况构成。微课学习情况包括微课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微课练习完成情况。其中必学微课内容及对应练习要求学生全部完成,根据学习平台记录的数据统计,计入学生平时成绩。选学微课内容及开放性实验为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及兴趣选学、选做,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长、练习成绩则作为期末特别加分,给学生鼓励。

4 存在的问题

将微课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将是对传统教学方式非常有益地补充,能有效解决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4.1 微课工作量

每节微课视频的时长虽然只有10到15分钟,但是从确定选题、搜集制作素材,到视频录制、后期合成,再到配套微课资源制作、发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所有微课内容均为一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微课上线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检查学生微课练习,批阅开放性实验,这些都导致了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大幅增加。而这部分工作量并未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中得到体现。如何对教师微课制作及对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的工作量进行核定,提高教师参与微课制作及微课教学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讨论研究。

4.2 微课效果评价

微课具有移动性、普及性、个性化、片段化的特征,目前对学生微课学习效果的评价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应该对微课教学支撑系统进一步改造,搜集记录更加详细的教学活动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

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公共课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对微课内容及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评价,促进微课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 王琦,余胜泉.从学习元看微课评价的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4-25.

[3]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矩形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30-36.

[4]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和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33-35.

[5] 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6]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1):67-71.

[7]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1-24.

[8]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42-44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NET的教务信息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心得体会(优秀17篇) 2023年运输成本管控 成本管理心得体会(模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