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结构 电力系统发展论文(5篇)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结构 电力系统发展论文(5篇)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结构 电力系统发展论文篇一

1前言

当今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卫星通信、保护监控、计算机系统和测量等电子设备产品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电力行业中,尤其在电力变电站这样设备高度集中的地方,含有大量的微电子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我国电力行业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对国计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另一方面,这些微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一旦遭受雷击过压的冲击,轻则造成这些电子系统的运行中断,设备永久性损坏,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所承负的那些须实时运行的后续工作的中断和瘫痪,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和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于电力这类国家重要关键部门,更为重要。

为此,我们认为对关键的系统和设备进行防雷害和过电压保护,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实施的。

通过我们为电力通信机房及二次变电系统防范雷害、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等工作方面所做出的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根据贵处防护现场的实际基础环境情况,及进行保护的工艺设备情况的要求,本着“经济、实用、高标准、高起点、高可靠性”的原则,为贵处做出设计方案,供各位领导和专家评审。

2设计说明 2.1项目的提出

根据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领导指示,由市供电分公司通信公司提出,对通信机房及电力变电站进行防雷和整改工作。

对通信机房和变电站内设备供电系统进行雷电防护加固对通信改造机房增加防雷型双电源自动切换配电柜对机房接地与变电站接地实施等电位隔离和地线优化等措施增设雷电环境在线监测记录装置对通信机房平面布置图、机柜正面、背面图、机房外部接线图、电源接线图、机房接地图等资料进行编制、存档对机房内线缆、光缆等制作标识进行区分整理通过防雷改造、机房整改确保通信设备和电气设备运行更安全、更可靠,为日后维护工作的顺利、快速、方便奠定基础。2.2设计原则

由于雷电防护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防雷工程的系统设计、电涌保护器选型、安装、维护对所保护的设备关系重大,对业务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防雷保护系统设计应具有先进性、可靠性、易维护性和经济合理性。防雷工程设计及防雷器件的选择应遵从以下的原则:(1)客户利益原则

无论防护工程的大小,防护设备数量选用多少都应以用户对安全期望值为原则,以用户需求为宗旨。本着务实,实用有效的思想,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考虑用户设备的可扩展性,通过相互间深层次的技术交流和沟通,达到目标的一致性,取得双赢。(2)安全、可靠性原则

防雷工程的设计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防雷工程的设计中防护产品应是成熟可靠的产品。

电力通信设备是电力调度与电网控制的关键设备,对人民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任何时刻的系统故障都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及相关的社会影响。这就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如何提高系统可靠性是防雷工程师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因此,防雷产品满足以下要求: a)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系统传输无损耗和衰减,不出现“乱套”或“暂乱套”;

b)满足在规定的技术条件下的防感应雷、防浪涌过电压的冲击,且能自动复位; c)防护器件失效或损坏时,产品具有声光报警或遥讯接口、自动脱扣装置; d)防护器件失效或损坏时,可在线热维护(热插拔),故障处理无须停机;(3)先进性原则

采用当今国内、国际上最先进和成熟的工业设计技术,使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从国家电力及电力通信发展来看,系统总体设计的先进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防雷系统的设计考虑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及装备特点,对高压输变电网、电力调度控制网和电力通信网开放的体系结构中的强电设备、弱电设备的安全接地系统的兼容性和协调性;防护设计中的梯度性;

采用产品技术应当是有效的,可扩充的,能满足今后日益扩充的需要。(4)实用性原则

本着安全最大化原则,配置防雷保护系统的投入与安全的期望值成正比,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能减少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提高和延长设备工作时间、避免雷电灾害或重大事故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为用户的系统设备增值,有效的保护用户的投资,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

(5)开放性,可扩充、可维护性原则

防雷保护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保证用户的投资,所选产品必须满足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符合国家或国际有关标准。这样才能对电力网络的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因为系统雷电防护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从系统论的角度上讲,系统结构越合理,系统的各个部份(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就越合理,相互之间的作用就越协调,从而才能使整个系统在总体上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2.3设计依据

sdj2-92《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

gb/t15153-1994《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及电源》 gb/t13729-199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501269-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用的电涌保护器》 gb18802.2-2003《电信和信号网络的冲击保护装置》 ga173-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ga267-2003《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电电磁脉冲安全保护规程》 iec1024-1∶1990《建筑防雷》

ie1312-1∶1995《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通则》

2.4电力通信及变电站建筑物防雷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分类

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分类

变电站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内的电源设备、远动控制设备、通信设备防雷应划为a级防雷保护。

其防护措施应有: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雷电浪涌入侵的防护、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和等电位联接的措施。3雷击的分类和危害

防护雷电灾害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首先应确认雷害侵入所保护系统的各种途径,在这个基础上,依据系统防雷的科学理论和我们丰富的防雷设计安装经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从而达到在雷电入侵时能够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目的。

为此,首先对于电力变电站的雷电入侵和危害,我们分别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3.1电力线是雷电入侵的重要渠道 3.1.1雷电远点袭击电力线

我国电力线输电方式是由发电厂通过升压变压器升压后,输电至低压变压器,经低压变压器的输出给用户。由于我国的电压基本波形是每秒50hz的正弦波形曲线,在电力线上形成每秒50次的交变磁场。如遇雷害发生时,在雷电未击穿大气时,将呈现出高压电场形式。根据电学基本原理,磁场与电场之间是相互共存可逆变化的,那么,雷击高压电场通过静电吸收原理,向大地方向运动。雷电首先击在电力线上,并从电力线的负载保护地线入地释放,这样就击穿了设备。在高压线上的表现为击穿变压器的绝缘,在变压器低压端与负载的连线上遭雷击,损失的是用电设备。为此,在选择防雷器时,首先考虑远点雷击。3.1.2雷电近点电力线的侵入

所谓雷电近点袭击电力线,实际上是雷电袭击被保护设备所在的建筑物避雷针或金属屋面(区域管制中心主楼为金属屋面),从而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保护问题。雷电打在建筑物避雷装置上,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定义建筑物接闪电能力为波形10′350ms三角波,雷击电流为150ka。避雷针引下线由于线路电感的作用,iec61312定义最多只能将50%的电流引入大地。也就是说,10′350ms直击雷引下线只能引下50%的电流,余下的电流将通过电力线屏蔽槽、水管、暖气管、金属门窗等与地面有连接的金属物质联合引雷,但也只引下少部分雷电流,余下总电流的25%在大楼流窜至ups输入输出负载的电源线、局域网线、各类信号线等。结果将击穿ups输出对地线和输入对地线、终端设备电源对逻辑地线、网口对逻辑地线等。3.1.3错相位雷害

美国空军电磁兼容手册中,描述雷电发生时用肉眼可识别闪电为一组雷击,每次不少于26个雷,它有大小和发生先后的区别,如果一个高能量雷打在一条火线上,而另一个低能量雷打在另一条火线上,线线之间就会产生一个电压差,侵入设备。这种侵害设备的现象,称错相位雷击,又称雷电的二次破坏。

小结:堵死雷电由电力线入侵电子设备,应该从远点雷击、近点雷击和错相位雷击三种雷击现象入手,实施全方位的保护,才能在发生雷击时,实施有效的保护设备。3.2建筑物内感应雷害

雷电击在建筑物避雷针或金属屋面上,由避雷针或金属屋面通过引下线,将雷电流泄放大地,引下线自上而下产生一个变化旋转快速运动磁场,建筑物内的电源线、网络线等相对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高压并沿线路传输击毁设备。建筑物内感应雷击对微电子设备,特别是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危害最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微电子设备遭雷击损坏,80%以上是由感应雷击引起的。

以变电站为例,避雷针引下线或主钢筋距机房约10米,假设机房为7′7m2。di=75kadt=10ms

则感应高压u=2′10-7′7′ln=5571v

由此可知由雷电产生的感应电压无孔不入,它可以危及机房内所有的用电设备,感应雷的能量虽小,但电压较高。所以,对感应雷害的防护,应该是全面的防护。3.3雷电作用下的网络雷害 3.3.1广域网络

一般讲,广域网络通常不遭受直击雷的破坏,1mm2的铜线遭受10ka的雷电袭击,它自身就断了。所以,广域网的雷害主要是感应雷害,击穿方式为线对线和线对机壳(地)。在ga173-199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标准中,广域网保护的最大雷电流为5ka,连接广域网一般有以下几类,一类是ddn专线,一类是isdn专线,一类是帧中继以及微波通讯方式。对于专线的接收端口,它的耐压应为5倍工作电压,即vdc25v,传输速率小于等于2m,插入防雷器,使之在雷电作用下,短路保护5ka电流,而端口残压小于25v;

而对于话线备份来说,它的工作电压为48v加93v振铃电压共计175v,插入防雷器,防雷器的启动电压185v,残留电压小于vdc330v,因为调制解调器的耐压为vdc330v。保护模式为线对地和线对线,广域网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一般在28%左右。3.3.2局域网

在局域网的传输电缆中,常常采用utp电缆,utp电缆的4对线中两对线(1-2,3-6线对)一对线接收一线发送,采用rj45接口方式。既然局域网电缆采用rj45型是一收一发,那么,就应按两对线进行雷电保护。

我们做过一次试验,在一条连接服务器的网线旁边,约距网线0.5米处,采用雷击发生器对网线0.5米处一条金属线发射雷电流。由小到大,发射电流为10ka,周边磁场污染了网线,瞬间服务器端口、芯片被击穿,这时,示波器记忆感应高压为100v。

在变电站的综合布线中,施工人员为了布线工程的美观漂亮,把很多网线放在墙壁内,没有考虑对utp电缆的屏蔽处理,一旦建筑物某些钢筋泄放雷击电流都将引起感应高压,从而击毁设备。

另外,对于网络系统,由于雷电引起的电磁脉冲,在机房内产生3gs(高斯)的变化电磁场,必然引起网卡端口芯片的烧毁。3.3.3综合布线

从防雷角度上考虑,布线一定要明确表示:

a)电源线不要与网络线同槽架设,数据插座与电源插座保持一定距离; b)广域网线缆不要与局域网线缆同槽架设; c)网线与墙壁布置时,有条件应远距离安装; d)屏蔽槽有厚度要求,并要求两点接地.3.4雷电高压反击(又称地电位反击)

雷电袭击建筑物避雷针、金属顶面、女儿墙的避雷带,由引下线将雷电流引入大地,由于大地电阻的存在,雷电电荷不能快速全部的与大地负电荷中和,必然引起局部地电位升高,这种反击电压少则数千伏,多则数万伏,直接烧坏用电器的绝缘部分。

另外一点值得非常注意的是:防雷的概念不仅仅是对雷电灾害的防护,还有由于大型设备起停,切投等引起的电网波动,而产生的浪涌过电压是目前电子系统最大的威胁,其危害的比例绝对高于自然雷击的比例。雷电过电压,浪涌过电压,均归于瞬态过电压(瞬态浪涌电流)的范畴之内。

在通过具体分析了雷害入侵被保护系统的各种途径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防雷保护设计工作不是简单的避雷设施的安装和堆砌,而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为此我们的设计指导思想的主旨是,本着“经济、实用、高标准,严要求、高起点、高可靠性”的原则,在遵照执行国际有关标准,国家有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还参考和引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有关防雷技术标准要求,以期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4设计具体说明

经过对多个变电站的实地勘察,当前变电站中所采用的防雷措施(外部避雷)是比较可靠的,但是,随着电力网容量的增大,电压等级的提高,综合自动化水平的需求,单靠传统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外部避雷设施已不足以防护雷电或开关过电压对微电子设备的冲击,进行内部系统的雷击浪涌防护和加装spd(电涌保护器)是迫切的和必须的。

本设计主要内容为:(1)所有通信机设备线缆整理、打标签、平面图、走线图、设备明细表等设计绘图(2)110kva变电站:

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远动信号端口浪涌防护(3)110kvb变电站:

更换电源柜、增加接地铜排、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串口信号端浪涌防护(4)农电所总站:

接地改造、设置地线铜排、配线箱改造、增加防雷保安单元、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5)生产综合楼客服中心:

增加直流电源配电柜、接地改造、增设接地铜排(6)220kv变电站:

交流配电系统设计及改造,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数据线防雷(7)110kv变电站:

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数据线防雷(8)220kvc变电站:

交直流配电柜的设计制造、接地线的引入、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串口信号端浪涌防护

(9)110kvd变电站:

增加交流配电柜、引上接地铜排、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信号端浪涌防护(10)110kve变电站:

交流电源系统雷电防护、信号端浪涌防护、接地均压环处理.(11)旧供电局:

地线引入、增设接地铜排、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信号端浪涌防护(12)供电所:

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信号端浪涌防护(13)供电大厦15楼交换机房:

交流电源系统雷电防护、接地均压环处理(14)供电大厦16楼通信主机房:

地线引入、增设接地铜排、电源系统雷电浪涌防护、信号端浪涌防护 4.1建筑物防雷、二次弱电设备系统防雷及电气安全设计指标 4.1.1电气安全技术指标

(1)供电方式(采用tn或tn-c-s系统)及电网要求

电源电压:380v/220v波动不大于±5%

电源频率:50hz波动不大于±0.5%

波形失真率:应小于±5%

电压漂移:(n-pe)应小于1v。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结构 电力系统发展论文篇二

论文关键词:电力系统 通信网络 网络管理系统 q3适配器 snmp tmn

论文摘要:分析了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的管理要求,针对网络管理层次多、设备种类多、网络结构复杂的特点,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解决方案。方案以tmn为基础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强调接口的开放性,强调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强调网络化和对各种体系结构的兼容性。为网管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的设计原则

1.1 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1],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1.2 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

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2.1 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 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 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 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

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代理: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结语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itu-t ples for a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s.胡谷雨(hu guyu).电信管理网及其应用(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通信工程学院报(journal of ice),1999,13(2)

谢钧(xie jun).利用tmn综合平台构造多级网络管理系统(building multi-level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mn platform).通信工程学院报(journal of ice),1999,13(2)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结构 电力系统发展论文篇三

长沙威普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ttp://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方案

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 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 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是一个管理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 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网元管理层:直接管理单个的网元(设备),同时支持上级的网络管理层。这一层主要是面向设备、单条电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内容。其直接的结果实现设备的维护系统。

网络管理层:在网元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对网元之间的关系、网络组成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其功能包括: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停役、维护计划,网络发展规划等。

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地址:长沙威普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址:客户服务联系电话:0731 88650578

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设置和监视环回,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

数据服务器:是网管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和处理管理信息。网管工作站: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它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来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同时运行各种网管系统的应用程序。

浏览工作站:通过广域网、internet或intranet网接入网管系统,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协议适配器:完成网管系统与被管理设备之间的协议转换。

前置机代理:通过远方数据轮询采集及网管系统与采集系统之间的协议转换,实现对各种通信站、通信设备的实时管理。

网管系统的软件由管理信息数据库、网管核心模块、若干应用平台、若干网络高级分析程序及数据转换接口程序组成。

管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 以及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离线数据。

网管核心模块包括管理信息服务模块、管理信息协议接口及实时数据库;

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网络高级分析软件包括网络故障分析、性能分析、路由分析、资源配置分析。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起步比较迟,相对于公用网和其他一些专用网都落后了一步。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未见真正的规模比较大的网络管理系 统,网络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通信监控系统和一些随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引进的网元、网络管理系统。随着网络规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目前这种状况 的不适应性。从事电力通信网运行、管理、开发的建设者们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结构 电力系统发展论文篇四

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管窥

【摘 要】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有了越来越大的通信行业的发展规模,也会增大覆盖的范围。另外,在实际的生产活动当中有了越来越复杂以及庞大的需要交换的信息和数据,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传统方式能够处理的实际范围。将通信技术引入到现代化的生产活动当中,能够有效促进信息的交换,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应该设计并开发出基于通信技术业务流程的一个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该有效保证企业当中信息交换的准确、方便以及快速。在本文中,简单描述了电力通信运维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阐述了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并分析了管理系统的实现。

【关键词】电力通信 运维管理 系统设计 原则 实现

在电力系统当中,系统通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的主要业务有电网的生产、营销以及调度,属于保证电网经济、稳定、安全、高效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方面的支撑。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壮大了电力通信网的实际规模,也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为了能够对电力通信网的稳定发展进行更好的适应,对电力通信网的整体质量进行提高,优化管理运作的实际水平,应该对电力通信运维的管理进行足够的重视,有效保证通信运维工作的高效性、可靠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保证电网业务当中具有的综合能力。

1分析电力通信运维工作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电力通信的相关运维工作管理正在逐渐摆脱人工管理的阶段,向着电子化管理阶段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工作管理当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没有足够完善的运维部门工作的管理

通常情况下,运维部门的日常工作管理主要包括对相关的工作管理进行工作方面的计划以及通知。现阶段,没有非常标准的记录填写格式,没有极其严格的规范,有着各种口语化的描述,对运行状况的查询很难及时快速的进行;有着比较落后的数据统计方法,同时也有着比较低的工作效率,根本就不能为报告提供科学、有效以及全面的依据。应该对值班工作的相关记录进行规范统一,同时对工作记录进行集中性的管理,对日常的运维工作进行更加高效、规范以及快捷的完成,进而保证运维的基础工作。

1.2 不能有效实现运维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一般来讲,运维部门的调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有效实现故障业务的处理以及及时检修的工作方面的闭环管理,在实际的调度管理过程中,需要多个协作的部门来进行故障的处理,同时完成检修的相关工作,并对实际的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现阶段,相关的业务流程对逐渐发展变化的情况根本不能完全的适应,常常会产生跟随流程的反复性的工作,根本不能对工作效率的实际情形进行有效的提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相关工作的协调调度,应该在一定意义上提供全面完善的,同时能够有效支持变更的控制以及管理,有效实现全程新流程的管理,方便日后的相关工作总结,对同类的故障时延进行一定的降低,进而提高网络运维的管理水平。

1.3运维管理和其它的通信管理系统之间没有足够强大的互联互通

通信资源管理与运维工作管理的发展以及监控水平有着一定的差异,各个系统之间严重缺乏整合、数据的交互、资源的共享以及系统之间的联动。因为通信网有了逐渐广泛的发展范围以及逐渐多元化的业务需求,这就导致运维管理工作根本不能跟随其快速发展的脚步,在及时性以及效率方面有着些许问题。

1.4 没有非常强的运维工作的经验交流与分析总结

众所周知,运维管理当中的工作分析、工作总结、工作经验以及报告能够为运维工作有效的积累经验,为处理故障提供有效的建议来逐渐完善以及优化已经形成的相关运维部门当中的经验库和专家库,能够有效共享知识以及经验。

2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2.1系统设计的相关目标

经过对电力通信运维管理工作当中的基本工作流程进行探讨,得出了系统设计的具体目标,具体表现为:运用该电力通信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管理相关的日常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推进所有部门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化、办公自动化以及规范化的程度,利用软件系统能够实现在线完成电力通信的运维管理工作,进而来实现管理、通信效率的最终目的。

2.2系统设计的相关原则

(1)稳定性与安全性。在整个系统当中,稳定性与安全性是保证稳定运行以及满足实践需要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数据安全属于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支撑以及关键,为了有效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应该数据进行存储加密,利用身份验证以及权限控制来对用户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避免泄漏比较重要的数据,另外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实时备份的相关策略,避免数据由于硬件故障或者软件错误而损坏或丢失。系统的稳定性是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所以,在设计系统时,应该保证较高的容错性以及较强的兼容性,对比较重要的数据进行二次的校验,进而有效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可用性与易用性。通常情况下,可用性指的主要是系统可以对当前的业务需求进行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还应该兼顾未来的实际发展需要,并对相关的接口进行预留。在进行了反复的对比之后,最终决定使用总体设计以及分步进行实施的方案来确定系统的技术路线。首先应该对总体的设计方案进行确定,并根据总体方案的相关指导来实现日常工作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功能模块,在实际的实现过程当中应该特别考虑模块的可用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应该运用硬件的容错处理来对系统底层进行管理,进而有效保障硬件以及软件的可靠稳定。之后依靠螺旋模型安全稳步过渡到更高权限的管理功能以及更多功能的功能模块。根据上面提及的操作步骤来进行具体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整个系统紧密联系硬件环境以及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能够及时的得到试验以及调试,另外,还能有效保障系统在未来具有一定的平滑性、扩充性以及连贯性。

另外,易用性指的主要是对于直接的用户来讲,系统当中的易于学习与使用、可以有效减轻记忆负担、方便操作等特点。对系统的直接用户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熟悉业务程序的实际程度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应该设计友好简洁的系统用户界面。为了更加方便不同权限用户来操作以及运行软件,利用界面将系统当中的大多数功能及具体的操作方法清晰的传达给用户,并有效配置健全完善的帮助系统,能够更好的方便对系统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对系统操作更快速的掌握。

(3)独立性与协作性。其中,独立性主要是指系统当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独立的基础上,可以很好的完成所属业务部门的相关工作流程,可以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正确接收并处理,进而构造出符合相关要求的数据来输出。而协作性指的主要是各个模块间可以按照工作的处理步骤和数据约束,根据系统接口来组成完整层次的系统。

3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建设完成系统的结构以及数据库后,接下来就需要来实现系统的相关功能。首先来讲,应该对数据实现建模,记录电力通信运维管理当中的工作,组织并管理相应的数据资料,进而有效保证数据与调度值班的一致性,当实现该功能时,应该做好业务模型、告警数据模型、表单模型以及设备资源模型等,当录入数据库当中的数据时,能够按照工作当中记录的数据,在数据表当中进行分别的录入,对现实工作当中的事件进行模拟,运用系统来进行实施。在数据的选取时,应该运用统一的采集数据的标准,有效保证业务的相关性以及资源的相关性。

其次,应该严格规范业务流程,实现系统和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当对流程进行规范之后,应该保持系统与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进而实现业务工作自动化处理的有效促进,因为完成系统功能的相关设计之后,那么在各个功能模块当中就包含着相关的处理业务的功能键,系统能够完全完成日常的维护工作,例如现场的作业管理等,在相应的功能模块当中对执行方式进行了一定的保护,消除了缺陷、验收生产、设备的清扫以及巡视等,对相应的功能键进行点击,那么就能够进入到相应的子功能的模块当中,在该模块当中,包含着比较常用的修改、删除以及添加的功能键,同时还包含着基本的网络维护的信息,例如,执行方式单、工作位置、仪器仪表、耗材使用等,当出现维护站点时,那么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能够在系统当中查询以及维护,并做记录。

4结语

经过探讨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的相关系统设计以及实现,对该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所需要的基础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很好的实现相应的功能应该依赖基础数据,因此,应该根据基本的数据来有效保证数据资源的准确性以及唯一性。为了保证电力通信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提高,那么必须将信息化管理渗入到运维管理工作当中,进而来适应相关的运行要求,保证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雪.山东电力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3(5):11-12.[2] 张涛.电力通信综合资源管理系统设计[j].电子与通信工程,2011(08):42-43.[3] 王萍萍.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路的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11(2):12-13.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结构 电力系统发展论文篇五

网络教学论文网络教学系统论文

对教学网络互动系统的设计构想

摘要:教学网络互动系统是校园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方便教师备课、授课、发布课程信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获取课程信息,教师和学生课后交流、答疑、教师批改作业以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等教学环节的有效载体,并且可以为以后远程教育的开展打下基础。本文将从教学网络互动系统设计的必要性、系统功能以及系统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网络 互动系统 功能 结构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校园网的建立和迅速发展,许多高校开发出了各自的网络信息平台,这些平台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影响尚有待提高。因此,在当前校园网已基本建成的前提下,建设一个教学网络互动系统,以改善目前的教学工作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

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1.1 当前教学模式过于简单

目前在大学校园中,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仅是教材文本数字化以及教师课堂讲稿的简单再现,并且表现形式单一,其内容主要是以下两种方式:

①简单的电子文本或静态图像;

②教师的课堂powerpoint演示文稿。

1.2 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难以共享

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教师和学生往往需要独自建设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相似性和通用性,这样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并且不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

1.3 师生缺乏交流平台

师生交流的传统形式往往受到时空的极大限制,效率低下,且大多数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繁重,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如果师生能有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则该问题将迎刃而解。

1.4 信息传播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信息传播大多是通过班干部的上传下达或手机短信等平台来实现,但这种方式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向传播,且效率低下,不利于师生的交流。

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教学网络互动系统是在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介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平台,其主要特征是:以开放的非线性分布方式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平台和共享方式,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优化的教育时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该系统应是一个集成平台,通过此平台,应当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2.1 自主学习

通过教学网络互动系统,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而是以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可能。

2.2 资源共享

师生可以通过上传、下载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到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

2.3 师生交流

教学网络互动系统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答疑。由于交流信息的公开,可以避免问题的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此外,由于网络的特性,师生不受空间的限制,使其在时间分配上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2.4 信息公告

在系统中设置有信息公告部分,该部分用于及时向学生传递课程信息,如交作业的时间、考试的时间和地点、课程安排的调整等信息。

2.5 在线批阅

通过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学生可及时地将作业上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批阅,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节约师生信息传递的时间。

2.6 后台管理

通过该模块管理员可对系统及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如对学生信息、公告、教学资源等进行添加、删除、修改,以及相应的权限设置和信息查看,当然,教师也应享有部分管理权限。该模块保证了网站

能够及时更新并动态运转。

系统结构

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分为三大模块:网络教学模块、网络资源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其系统结构如图1 所示。

3.1 网络教学模块

网络教学模块包括信息公告、课程学习、作业习题、课后交流等部分。

信息公告是教师发布课程信息、学生获取课程信息的便捷通道,该部分用于及时向学生传递课程信息,如交作业的时间、考试的时间和地点、课程安排的调整等信息。

课程学习是网络教学模块的主题,是师生教学的直接表现方式。通过多种教学资源构建起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师生的教学质量。

作业习题是对课程学习的复习和巩固,具体内容根据课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构建习题库时可采用层层递进的启发式设计,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交流是师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提供的交流平台,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建议,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想法等,直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2 网络资源模块

在网络资源模块中,多媒体素材按其类型进行组织,主要包括视频、音频、文本、图形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习题库、课件库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库是基于习题库、课件库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教学资源集合,并直接面向师生的教学活动。网络资源库是开放的,并可根据需要再建立其他子库。

习题库是学生进行课程复习和巩固的主要平台,在习题库中可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类型等方式进行分类、排序,以便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课件库专门用于存放课程资源,学生可方便地进行下载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避免教师对相似或相通资源的重复建设。

其他是对习题库、课件库的补充,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他们深入学习。

3.3 网络管理模块

网络管理模块,包括了系统管理、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等三个部分。系统管理负责整个教学网络互动系统的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学习管理等,是对网络教学模块的管理;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管理、课件库管理、习题库管理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管理,同时负责对教学资源的收集、分类和整理,是对网络资源模块的管理。其中,系统管理主要由管理员负责完成,资源管理主要由教师和学生负责完成,而教学管理由管理员和教师共

同负责完成。

结束语

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网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并实现了校园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高速联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必须有重大变革,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新型人才,因此,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必将成为今后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周长安.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情报,2006,7.[2]黄艳娟,陶国芳.对校园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构想.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黄军勤,张烨,崔杜武.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钢材基础知识(5篇)

下一篇: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计划大全(20篇)

2023年期权模拟报告(通用10篇) 烟叶收购工作方案(汇总16篇) 实用机井维修合同书(通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