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材料(5篇)

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材料(5篇)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材料篇一

我国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广泛、病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32个省、自治区和自辖市中,除上海外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地方性甲状腺肿大。除上海、江苏外,都有地方性克汀病流行。全国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约为4亿人,全世界碘缺乏区人口的37.4%,占亚洲病区人口的62.5%。

北京市的西部是太行山余脉,北部是燕山山脉,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碘缺乏土要分市在这些山区。由于北京市政府采用碘盐、碘化物、碘油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目前已控制了新的碘缺乏病例的发生。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张北平原、冀北山地、冀西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3/5,所以碘缺乏病有河北广泛流行。除碘缺乏病外,河北省沿海从平原还和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1983年继陕西、黑龙江、天津之后,河北省成为第四个碘防治达标单位。

山西省的东部是以太行山为主的恒山、五台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从1972年开始推广碘盐和碘油防治措施,现仍有地力性甲状腺肿4万余人,地方件克汀病已停止发生。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全境称为内蒙古高原,海拔友1000m以上。内蒙古是我国的几个自治区中第一个碘防治达标的单位。

辽宁省在我国东北的南部,山地与丘陵分列东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碘缺乏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1983年成为我国碘防治达标的第11个单位。

黑龙江位于东北边疆,北部是大小兴安岭,南部是东北山地,1980年大面积供应碘盐,是继陕西之后我园第二个碘防治达标单位。

江苏省位于我国的东南,跨长江与淮河下游,地势平坦,西部和北部为丘陵地借,是我国地势最为低平的一个省区。据1988年考察证实,该省的部分县市碘防治已经达标。

浙江省位于太湖以南,有较多的丘陵,碘防治开始较晚,可是发展较快。日的.除个别县外,巳基本控制和消灭了地方性甲状脓肿的流行。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全境山峦起伏、海拔1000m以下的丘陵占今省面积的90%,出此,碘缺乏病流行较广泛。

台湾省在福建东南100多公里的海面上,是我国最大的岛屿。碘缺乏病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台湾山区。

河南省位于黄河小、下游,北、西、南三面为山地,占总面积的26%,丘陵占18%,其余为平原、河谷、盆地,是我国第七个碘防治达标的省份。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地势中间低、三面高。在我南方的省、区、市中是第一个碘防治达标的省份。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东、南、四三面都是山地丘陵。1982年在碘缺乏病区普及了碘盐。

广四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南部边疆并跨云贵高原一隅,四周山岭绵延,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85%。病区的总人口约为l600多万,饮水中的碘含量与地方性甲p状腺肿患病率呈负相关。

贵州省,山地面积占87%,有57个病区县,重者30个,轻者27个,病区人口1644万,病情以黔东南、黔南自治州最为严重。由于采取供应碘油、碘盐等措施,预防效果显著。

云南省位于我国南部边境,山地面积片全省面积的93%以上。1991年病区总口约2000万,地方件甲状腺肿病人21万人.地方克汀病人5220例。现在全省年产碘盐28万吨.相当于全省总供盐量的91%。全省病区儿乎都已吃上碘盐。

西藏自治区位于西南边疆.全境为高原大山,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现在已知48个县属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区,病区人口百万以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人有各10万多人.防治措施主耍是全民服用碘油胶九,在拉萨一些病区还试用碘茶砖加在酥油茶中饮治。

甘肃省地处黄土、内蒙、青藏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m以上,是—个山地型高原。全省14个地区、州、市都有流行。病区人口1300多万。1970年全省全面推广碘盐,是我国第10个达标的省区。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为青藏高原的主题部分。全省绝大多数县乡中有流行,1971年开始供应碘盐。1985年达标。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是病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1975年全省开始普治,1980年陕西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地方病防治达标的省份。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河套两部、跨黄土高原,全区以山地高原为主。病区人口120多万.1981年全区达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西北边疆。境内有天山、阿尔泰山、卡拉昆仑山及吐鲁番、准格尔、塔里木盆地。病区人口为1187万,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140万人。1975年开始供应碘盐.还采取盐葫芦内加碘、面粉加碘及肌注口服碘油等措施。

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材料篇二

履行职责真抓实干

开创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新局面

鸡西市卫生健康委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鸡西市辖三县(市)六区,总人口158.5万。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市历史上曾经是地方病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区,80年代初地甲病患病率为12.41%,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区覆盖近58万人口。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综合防控、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全民普供碘盐、农村改水等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力度,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9年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基本消除状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部门联动,建立防治工作齐抓共管机制

(一)履行政府职责到位。鸡西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将地方病防治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攻坚计划”紧密结合,建立了政府“一把手”责任制和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防治地方病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部门协作配合到位。制发了《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规划》、《防治重大疾病联席会议制度》等政策文件,强化各部门职责任务和制度要求。教育、发改、水务、盐业、市场监管、广电、移动通讯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全力落实,强化推进,有力增强了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三)防治网络队伍到位。建立了以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为中心,以市、县两级综合医院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市、县、乡、村四级防治网络和层级稳固、专兼职结合的防治队伍,注重培训指导,提升岗位技能,为全面做好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防治任务高质量完成(一)坚持源头治理,实施改水工程。针对地方病农村高发特点,为从根本上治理,我市持续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优先对病区村进行改水,近三年全市完成投资8935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90处,有效解决了11.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我市农村饮水工程累计完成率达到91.7%。

(二)强化干预措施,实施普供碘盐。坚持不懈地落实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这一行之有效、简易安全的主导措施,采取监管和宣传并举,确保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碘盐质量。我市食用碘盐覆盖率保持98%,销售碘盐合格率为100%,合格碘盐食用率保持99%,相关知识知晓率保持90%。

(三)持续跟踪病情,开展各项监测。我们每年都坚持开展盐碘监测、儿童孕妇尿碘检测、儿童甲状腺超声检查及大骨节病、克山病监测。目前我市8-10岁儿童无甲状腺肿大病例,儿童、孕妇尿碘中位数、碘盐合格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我们还开展了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监测,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农林场共计810个监测点,对水碘中位数超过10μg/l的4个乡镇所辖的所有村开展全覆盖检测,为我省绘制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分布地图和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准确数据。

(四)评价防治效果,开展现症调查。组织市级调查指导组,深入县区、基层,对630家医疗卫生机构700余名业务人员进行了现症病人的诊断标准、确诊流程、调查表规范填写等培训指导。全市共调查病区村(社区)594个,搜索复核现症病人碘缺乏病41例、大骨节病3383例、克山病19例,现症病人均为老病例,自2010年起,我市无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新发病例,达到基本消除状态。

三、广泛宣传,形式多样,畅通防治知识普及绿色通道

(一)开展常态化阵地宣传。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做为前沿宣传陈地,每年都坚持开展防治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利用健康讲座、电子显示屏、固定宣传板、宣传单、宣传折页等方式开展日常宣传,将宣教工作常态化。

(二)开展多元化媒体宣传。将免费公益宣传作为相关部门硬任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利用碘盐包装袋、控盐勺等新途径,播发、登载防治知识、公益广告和标语口号,注重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开展多样化活动日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日,采取搭设彩虹门、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咨

询点、组织专家义诊等方式开展一条街宣传;制作宣传展板,在中小学校、社区、乡镇集中摆放宣传;印制防治知识雨伞、围裙、水杯、环保袋等宣传品向居民发放宣传,深入学校、机关、企业开展讲座宣传,努力确保宣传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在综合措施落实上持续发力,为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建设健康鸡西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材料篇三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简况

地方病是由环境或自然疫源性因素引发的一类疾病。其特点是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分布区域广,受威胁人口多,病情重,危害大。《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条例》规定的7种地方病为: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及自然疫源性鼠疫、布鲁氏菌病。

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其中60%的旗县存在4种以上地方病。地方病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影响病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我们面临的防治任务十分严峻。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国家法定甲类传染病。我区有蒙古旱獭、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和长爪沙土鼠4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面积为33.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8%左右,分布在54个旗县(市区)。鼠疫防治主要采取以监测为基础和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主要表现和危害是关节痛引致的运动障碍,以至影响或丧失劳动能力。我区有布鲁氏菌病疫源旗县94个,是全国布鲁氏菌病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布鲁氏菌病的防治主要采取畜间免疫为主和检疫、淘汰病畜的综合性措施。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导致人体摄碘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危害。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甲状腺肿大、克汀病、胎儿死亡、流产和先天畸形;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智力及体格发育。碘缺乏病防治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措施。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我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均属于饮水型病区。氟中毒主要损害人体骨骼系统,表现为氟班牙和氟骨症。氟斑牙以牙齿着色、缺损和牙齿脱落为主要临床表现。氟中毒的根本防治措施是改水降氟。

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人体长期摄入过量的砷引起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我区的砷中毒病区属饮水型病区。砷中毒的主要表现是皮肤过度角化、溃烂,色素沉着,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砷在人体内具有一定的蓄积性,长期过量的摄入和蓄积会引发砷中毒。严重的砷中毒患者可导致脏器和皮肤癌变。砷中毒的根本防治措施是改水降砷。

克山病是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我区有克山病病区旗县12个。克山病防治主要采取补硒、换粮等综合性措施。

大骨节病是病因不明的变形性骨关节病。主要表现是骨关节变形、弯曲增粗,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致残,生长发育障碍。我区大骨节病区分布在18个旗县,大骨节病主要防治是采取换粮、补硒等综合性措施。

============== 内蒙古防治地方病刻不容缓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提供的信息表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疾病防治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地方病防治任务艰巨。目前,地方病和传染病仍然严重地威胁着各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全区地方病患病者高达264万多例(全区总人口是2300多万),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许多病人处于贫病交加的境地。

内蒙古共有101个旗、县,每个旗、县都有地方病分布,多数旗县存在两种以上的地方病,有的多达六七种。在全区50个贫困旗、县中,每个旗、县至少有3种地方病,70%的贫困旗、县有4种以上地方病,地方病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全区54个鼠疫疫源旗、县,每年有8-10个旗、县发生动物间疫情,而且呈现出点多面广、流行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有的疫点靠近城镇、交通要道和边境口岸,对人群构成极大的威胁。

内蒙古是砷中毒、氟骨病、克山病、碘缺乏病、布鲁氏杆菌等地方病的高发地区,这些地方病的唯一有效防治办法就是防氟和防砷改水工程,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全区仍有1万多个村(屯)、320多万人没有摆脱氟中毒的危害;防砷改水工程刚刚起步,改水任务还十分繁重;还有17个旗、县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布鲁氏杆菌病在部分地区呈现上升趋势。

二、急慢性传染病疫情形势严峻。内蒙古自治区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60万,慢性乙肝病人50万,每年由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死亡逾万人。内蒙古是结核病高发地区,经1990年全国普查,自治区肺结核患病率843/10万,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283/10万,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6.5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5万,年均死亡近5000多人。流行性出血热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疫区范围由上世纪80年代的4个盟市、13个旗县扩大到目前的8个盟市、38个旗县。

三、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害日趋严重。这方面的防治工作刚刚起步,有的连基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尚未开展,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疾病、不同人群研究落实防治对策和制定干预措施方面,还需要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工业卫生、环境卫生等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职业病、糖尿病、老年病、精神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也十分薄弱。

四、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硬件软件建设均相对滞后。卫生资源配置重城市、轻农村牧区,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牧区改水改厕工作进展十分缓慢。据2000年统计,全区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为29.8%,自来水覆盖率为30.8%,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监测检验手段落后。许多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经费没有保证,人员工资都难以按期足额发放。一些地区的领导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没有摆到适当的位置。(摘自新华社)(新华社)

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材料篇四

篇一:2011-2014年地方病工作总结 杜庄小学2014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本,在卫生部门的重视、大力支持下,我校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在不懈努力和抓落实的过程中,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形成了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我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对全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同时也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标语、校园广播、等宣传设施,对健康教育特别是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二、多渠道宣传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学校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坚持把碘缺乏病和地氟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在上好“碘缺乏病和地氟病防治教育课”方面,做到了“四有”,即:有教师、有教学内容、有教学时间、有教 案。使学生了解了碘缺乏病和地氟病的危害,明白了使用正规碘盐和防氟降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教师从网络等地方搜集地方病知识印发给学生,宣地方病病防治知识,告知家长及学生。动员学生及家长正确购买食用碘盐,认识防氟降氟的意义,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我校共向全校学生发放了宣传资料,然后通过这些学生带动周围的村民,大家共同阅读宣传资料。

3.学校加强校园附近地段标语宣传,书写、悬挂防氟标语,校园内开辟专门报栏张贴宣传图画及知识、各班级教室内张贴卫生小知识。

4、号召学生写好一篇与防治地方病健康教育有关的作文。为使宣传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安排高年级学生写好一篇地方病防治相关的作文,强化学生对地方病知识的识记。

三、卫生部门大力支持

为使地方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市疾控中心及龙头山镇卫生院疾防人员多次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发放碘缺乏病及地氟病宣传资料,适时对学生发放地方病调查问卷,给予学校宣传资金支持,促进了学校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地方病课程设置和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继续广泛宣传动员,把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杜庄小学

2014年12月杜庄小学2013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校学生对碘缺乏病的防治知识的认识,确保在2013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我校开展了防治地方病——碘缺乏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校辖区的地方病主要为“碘缺乏病”。长期以来,虽然经过一系列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成效,但人们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食盐加碘”在碘缺乏病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这就需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消除碘缺乏病。因此,我们从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

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有两项任务,第一是对师生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做到食用盐符合加碘盐规范。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碘缺乏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安排了专门的课程——体育锻炼/健康教育课,开展对碘缺乏病防治的教学。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学校要求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坚持把碘缺乏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了碘缺乏病及其危害,以及碘缺乏病的防治主要就是食用碘盐,明白了使用正规碘盐的重要意义。

3、开展对比实验,加强学生认识。在澄江红十字医院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校在五年级二班开展了对实验,通过教育前后的实验对比,提高了学生的知晓率。

4、结合此次 “防治碘缺乏病”活动,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告知家长及学生,动员学生及家长购买碘盐,正确识别合格碘盐,拒绝伪劣碘盐,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5、严格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坚决杜绝伪劣碘盐。对学校食堂食用盐管理,我们一方面是严格购买渠道,坚持到正规商场、商店购买,并做好进货记录;另一方面是落实专人进行经常性检查。

6、我校以“防治碘缺乏病”为主题,张贴宣传画2副,办专题黑板报一期,使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氛围洋溢于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继续广泛宣传动员,逐步形成教师 学生 家长 社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把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杜庄小学

2013年12月杜庄小学2012年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晋中市和昔阳县教育局、卫生部门等的重视下,我校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作为学校重要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大力抓工作落实,使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传染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形成了较强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加强领导

我校把健康工作列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我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兼职健康教育教师担任副组长,对全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同时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标语、校园广播等宣传设施,对健康教育特别是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二、主要措施

1、将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病的预防列入教学内容。要求健康教师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卫生课,每周用一课时向学生讲解宣传地方病知识,重点是碘缺乏病、地方甲状腺肿大和地方性氟中毒病。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的知识,提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

建阳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碘缺乏病(idd)、饮水型地氟病是危害我市广大人民的地方病,我市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盐业、水利、教育、妇联、残联、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下,通过广大卫生工作者和相关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碘缺乏病方面,我市于1991年11月经省、地的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1999年6月经省卫生厅组织考核验收达碘缺病消除标准,2009年通过了市级组织的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考评;地氟病方面,我市3个饮水型地氟病高病区童游镇七姑村松原自然村、麻沙镇新坪村、麻沙镇留田村三组进行了改水,经过多年的病区地氟病病情监测未发现新病人,3个高病区自然村饮用水监测全为合格低氟饮用水。现将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下,全市1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90个村,16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2589,总人口337565人,以汉族为主。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967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1℃,年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平均1742毫米,境内最高海拔1836米,大部均在400米以下。境内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均以自产为主,海产品较少,饮用水源有井水、泉水、河水等类型。水碘含量偏低,为3.41ug/l。我市有 2个乡(镇)先后查出是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共有病区村3个,其中轻病区村1个,中病区村2个病区人口497人,呈点状分布,属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

二、我市地方病病防治现状:

(一)、碘缺乏病防治:

全市卫生机构数为268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4家,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所193个,个体诊所59个。全市从事地方病防治专业兼职工作人员18个,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健全。近年来,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和省、地业务部门的大力关心、指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和南平市“十一五”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

建阳市曾是省碘缺乏病的重点病区之一,碘缺乏病流行时间较长。1982年对全市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情况进行调查,患病率17.66%。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1984年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供应碘盐工作,采取食用盐加碘为主,普服碘油丸为辅措施对碘缺乏病进行综合防治。在卫生、盐业、残联、妇联、质监、教育等部门和广大地方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碘缺乏病患病率从17.66%,下降至1.07%;7-14岁青少年甲状腺肿大率从29.58%,下降至11.76,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991年11月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控制地甲病标准目标。1999年6月通过省卫生厅消除碘缺乏病家阶段目标评审组评估考核。2005年开始实施我市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2008年组织碘缺乏病监测,结果表明: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91%(能触摸法),尿碘中位234.9ug/l,小于50 ug/l仅占2.38%,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3%。全市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合格碘盐食用率等各项综合指标已达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的要求;2009年顺利通过了市级组织的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考评。

(二)、地氟病防治:

199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有关部门相互合作对我市3个饮水型地氟病高病区童游镇七姑村松原自然村、麻沙镇新坪村、麻沙镇留田村三组3个高氟地区进行了改水,3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于1990年达到基本控制标准。2006、2007年建阳市卫生防疫站对3个病区村降氟改水工程开展质量监督、检测,并对6个村开展高氟水筛查,新坪、留田病区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松原病区村原改水工程已损毁,村民饮用山泉水、井水及河水,部分井水超标,筛查村未发现高氟水。2010年松原村争取各方资金又进行了改水,确保了村民饮水安全。健康教育方面,在我市3所小学及病区村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不断提高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

根据省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要求,综合我市地方病的流行特点和现状,制定了我市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为做好我市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我市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由卫生、发改、财政、盐业、质监、教育、工商、水利等十几个部门组成,在市卫生局设地病办,卫生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卫生防疫站站长担任副主任,市卫生局制定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市卫生防疫站制定细化各防治工作规划,开展分类指导的原则。市政府将地方病工作纳入政府“十一五”目标管理规划,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消除地方病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全民食盐加碘的防治措施。同时建立每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把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病防治作为我市地方病防治的中心工作,市政府每年召开地方病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治工作,落实各项防治工作任务,使地方病防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划化的轨道,切实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工作环境,有效保障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快地方病防治进程。市卫生防疫站还成立了地病科,并配置2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每年根据上级计划派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地方病培训;同时,不断防治机构增加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能满足防治工作的开展和需要,每年有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经费能足额拨付到市卫生防疫站。

(二)加强盐业市场监管:

合理设置食盐销售二级网点,在13个乡镇设置销售网点20个,城区4个,并通过二级销售辐射全区居民。据统计,2004年至2010年全区碘盐销量分别为1127 吨、1235吨、1221吨、1142吨、1242吨、1345吨、1320吨保证足量供应碘盐。为进一步加强对食盐走私的监控和打击,组织工商、质监、盐业、卫生等部门进行盐政执法检查,对食盐市场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形成对生产、流通和销售市场全过程的监控,有力地打击食盐的走私活动。

(三)监测与防治

1、开展病情监测。按照省卫生厅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氟病病情监测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监测工作:(1)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加强监测过程的质控,确保监测的质量。按省卫生厅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要求,我市制订了我市的实施细划,完善了监测方案。组织开展碘缺乏病的监测,加强监测过程的质控,确保监测的质量。2005年开展病情监测,随机抽取全市小学30所,对8-10岁的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调查12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92%;采取尿样标本210份,尿碘中位数212.4 ug/l,采集学生家中盐标本210份,合格率99.5%。2007年开展病情监测,随机抽取全市30所小学,对8-10岁的在校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调查12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0.92%,采集尿样标本210份,尿碘中位数234.9 ug/l,采集学生家中盐标本210份,合格率98.39%。开展学生碘缺乏病知晓率调查,对村民家碘盐进行监测,并对部分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通过宣传,不断提高了居民碘盐食用率,有效控制了碘缺乏病的发生。通过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我市居民碘营养均处于适宜状态。

(2)饮水型地氟病病情监测,2006-2010年每年开展童游镇七姑篇三: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地方病防治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校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防治地方病宣传教育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校的地方病主要为“氟中毒”。长期以来,虽然经过一系列综合防治,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成效,但人们对氟中毒的防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改水在氟中毒防治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这就需要从学校抓起,从小学生抓起,进一步强化防治认识,最终消除氟中毒病。因此,我们从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入手,落实专人负责学校“氟中毒防治”教育工作。

二、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氟中毒病的防治工作,在我校主要有两项任务,第一是对师生进行“氟中毒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治意识;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向家人及附近的家庭主妇搞好宣传。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1、坚持把氟中毒病防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安排了专门的课程——体育锻炼/健康教育课,开展对氟中毒病防治的教学。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学校要求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坚持把氟中毒病有关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课堂教学,在上好“氟中毒病防治教育课”方面,做到了“四有”即:有教师、有教学内容、有教学时间、有教案,“氟中毒病防治教育课”率在四至六年级达100%,学生对氟中毒病防治知晓率达到95%以上。使学生了解了氟中毒病及其危害,以及氟中毒的防治主要就是改水,明白了使用水的重要意义。

3、结合此次 “防治氟中毒病”活动,通过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宣传氟中毒病防治知识,告知家长及学生,动员学生及家长正确、合理的使用水资源。我校共向近100多名学生发放了宣传资料,然后通过这100名学生带动周围的家庭妇女,大家共同阅读宣传资料,了解防治氟中毒病的重要意义,是宣教活动做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5、我校以“防治地方病”为主题,张贴宣传画1副,办专题黑板报一期,悬挂氟中毒条幅1副,使防治地方病工作的氛围洋溢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地方病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和健康课教师培训工作,扎实开展好地方病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继续广泛宣传动员,逐步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把地方病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官渡镇中心小学 2011.4

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材料篇五

浅议地方病

摘要: 简述地方病的概念,通过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及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两个方面分析地方病的成因,科普我国常见的地方病及其现状,并提出防治地方病的措施,让人们可以通过调节人类自身的行为来预防地方病,能够更加科学、健康地生活。

正文: 1. 地方病概述:

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有的地区可多达五、六种,受威胁人口多达4.2亿多。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地方病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年代比较久远,而且有一定数量的患者表现出共同的病征。地方病分为化学性地方病和生物性地方病。化学性地方病又称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人的生长和发育同一定地区的化学元素含量有关,出于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在局部地区内呈异常现象,如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等,因此,在当地居民人体同环境之间元素交换出现不平衡;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量超出或低于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就会患化学性地方病。

2. 地方病成因: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状况。地质环境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土壤-水-植物-食物-人体这个食物链进入人体,在极端的情况下,由于某一元素(或某几种元素)含量不足或过剩的结果,导致人体内环境稳定性调节紊乱,产生严重的功能障碍,并使一定数量的人群,患有共同的病症,引起地方病的产生。地方病是在某一特定地区,与一定的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从环境地质学角度来看,地方病是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某种或某些元素严重不足或显著偏高所造成的。在一定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境内,就产生生物地球化学地方病。一般分为“正的生物地球化学省”与“负的生物地球化学省”,前者是由于在该地带内某些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后者是由于在该地带内某些元素含量过低引起的。生物源性地方病

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化学元素性。生物源性地方病分布和宿主的生活习性等关系更为密切,因而形成在分布地带、纬度及流行季节的不同特点。生物源性地方病的疫源地会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开发而日趋缩小,但是也会由于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使某些生物源性地方病扩散,如登革热、军团病已开始传入或在威胁中国。又如新疆本不存在流行性出血热,但是随着褐家鼠通过人员流动被带至哈密、大河沿和乌鲁木齐,而成为新的自然疫源地。

3. 我国常见的地方病:

中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7种。

目前,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总缺碘人口的一半,据统计我国 1000余万智力残疾人中80%以上是由碘缺乏造成。全国有10万多个村庄在高氟区,而大骨节病的受威胁人口超过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也在7000万以上。从病种上看我国共有70余种地方病,其中克山病、大骨节病、碘缺乏病(地甲病、克汀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氟中毒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病种。经过建国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各地建立了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开展了大规模群防群治工作,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80%省、市(区)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氟中毒病区中50%以上中、重度病区完成了改水降氟任务,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42%,其中急性感染病人下降了91.8%,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病情稳中有降。

控制和根治地方病比起其它类疾病的防治要困难的多,特别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不少地方近年来都出现了地方病的回升情况,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控制地方病的危害。

4. 地方病防治:

地方病防治工作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

在防治地方病的法规工作上,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规定,对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进行法规调整,它们是:《全国地方病防治工作规划》、《卫生部关于完善地方病防治工作达标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加强领导严格控制鼠疫疫情发展的几点意见》、《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卫生部关于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条例》、《麻风病联合化疗及评价标准》、《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暂行)》、《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规划纲要》等。对于地方病防治,我们需要: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大众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播地方病防治的有关知识,促进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具有有利条件和优势。医务人员具备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病人和社会人群信赖他们,因而他们的宣传更具有说服力。2.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地方病防治工作信息,宣传国家相关政策。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工作信息,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有关问题,防止诸如地方病疫情突发时的信息失真引起群众心理恐慌,引导群众关心,参与地方病防治工作。

3.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群防群控的社会氛围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举办预防医学(地方病)专业本科或研究生起点的学历、学位班,确定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攻关。举办多层次的专业培训班、研讨会、考察队,培养一批实用型、应用型,肯于吃苦,勤于风险的基层地方病专业技术人才。将地方病的防治知识列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树立防病意识,摈弃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根本上改变致病因子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4.搞好制度和机制创新,使地方病防治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地方病的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政府行为的利民工程,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快地方病防治进程。参考文献:

[1] 贾红霞等.地球化学环境与常见地方病[j],1672-9064(2010)02-0046-03 [2] 曲蛟等.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j],1672-4569(2004)02-0028-04 [3] 赵帆.地方病防治工作浅析[j],1008-5149(2009)02-0141-01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初一回忆作文600字 初一回忆作文标题(三篇)

下一篇:庆祝2024年第六个医师节座谈上的讲话稿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