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分析(4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分析(4篇)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分析篇一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

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奥尔夫音乐特点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

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根据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和幼儿园教育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或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同时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养:感觉(及情感体验)、表现、创编的能力,并通过亲自参与的活动(说、唱、奏、动、听、游戏等),去探究、发现、表现和创造艺术。目前许多幼儿园还停留在排排坐,唱唱歌的落后状况,根本没有系统的音乐课程,能够真正启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设置了符合中国孩子特点的亲子奥尔夫音乐班…幼儿园奥尔夫音乐班课程。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奥尔夫音乐的优势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即兴性;

2、综合性;

3、参与性;

4、自然性;

5、民族性

6、大众性。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

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

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

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分析篇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5、自生命开端的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音乐是人人需要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挖掘人人俱有的音乐潜能,是在开发和培养、发展这个天性,使孩子健康成长,去感受和体验音乐语言、节奏、韵律。很多爸爸妈妈都了解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的重要性,可是怎么样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却是一个让人迷惑的事情,于是,把孩子交给专业的早教机构,(比如带孩子上音乐亲子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现在的音乐早教领域有很多针对孩子的音乐教材,很多老师在介绍的时候,总是会说这么一句话:“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而在做具体讲解的时候则是众说纷纭,云山雾罩。作为家长,很多人大概只知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音乐教学法,而对其他,可能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实际上,因为我们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我们才更应该弄清楚这种教学法的理念,以及它为什么比较适合孩子,孩子能从中得到什么益处等等。

奥尔夫教学法特点

1、节奏„.奥尔夫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如四分音符为走步,八分音符是跑步的节奏等。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单独存在。应当说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如:

小 老 鼠∣ 上 灯 台 ∣偷 油 吃∣ 下 不 来∣ 喵 喵 喵∣ ∣ 猫 来 了∣叽 里 咕 噜 叽 里 咕 噜∣ 滚 下 来‖

就这么一个小儿歌,你可以把他变成各种节奏来朗诵,然后再结合一定动作 或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边跳或边拍掌,跺脚等过程中。培养对 节奏的敏感.这种基本节奏练习,应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进行。

2、奥尔夫教学第二个重要特点就是打击乐器。在奥尔夫的教学中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等这种乐器,而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有固定音高能奏出旋律的,和无固定音高而起节奏作用的两类。如三角铁,木质音条琴,鼓等等。利用打击乐器有一些目的性.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这迎合奥尔夫以节奏为第一的目的。其次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尤其对于孩子可以使它们尽心的演奏。打击乐器的运用非常广泛,他可以排练已经编好的歌曲和器乐曲,在排练过程中,可让孩子们交换乐器,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使用。在打击乐器的运用中常与朗诵,表演,舞蹈相结合起来运用。

3、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即兴演奏也是他的一大特点。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术简易,和声思维单纯,而且伴奏的各个声部均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孩子一开始就作自由即兴性演奏。这对培养孩子奏乐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都极其有益,即兴演奏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求孩子“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奥尔夫教学法正在以其独特、新颖,富于创造性的特点一步一步走进中国。让中国的儿童在早期的音乐教育中有了更好的教材和方法,也让我们这些从事音乐教育的人们受到很大的启发,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辟了新天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五大优势

一、有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不仅能缓解心理的紧张压力,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

二、有多种幼儿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1、动作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抓住了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这一年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的最多的就是身势动作,他的教学法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个幼儿的生命活力,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这也是孩子天生的表现形式。

2、游戏

如游戏“布谷鸟”,准备:地上到处撒落着乒乓球。音乐:布谷鸟。老师不需要任何的语言,示范玩一次游戏,孩子们就能自己总结出游戏规则:听到布谷鸟叫的时候就从地上捡一个乒乓球。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准备过程,却深爱孩子们的喜爱。

3、其他

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老师像变魔术一样变换着各种形式,带我们在音乐的圣殿中遨游,让人叹为观止。时而是跟随打击乐器有节奏地念歌词或儿歌,时而是自己即兴创编简单的音乐,跟随音乐做动作表演,有乐器、可唱歌,可舞蹈,也可情境表演。

三、注重合作,注重各尽其能。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一直很受重视,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这一点恰恰是非常欠缺的。从开始的两两合作,摆一些简单的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到后来非常多且越来越复杂的小组活动证明,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

四、把一些古老的童谣、民歌作为奥尔夫音乐的基本素材。 如童谣《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根藤》,儿歌《小白兔》,《排排坐,分果果》,歌曲《小燕子》,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等等,它们来源于生活,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由代代人口耳相传,成为老少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

五、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动作

即兴性奥尔夫音乐的一大原则。即兴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在“做”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2、声音

如:先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然后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慢慢让幼儿模仿想像中的声音,如:“云飘动的声音是怎样的?”从模仿简单的声音开始,到模仿比较复杂的声音,再到创造性地模仿声音。这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极其有益的。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毕生都具有很大作用。这个在本世纪初就出现的音乐教学法,竟能如此恰如其分地诠释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分析篇三

奥尔夫音乐教法

奥尔夫音乐教法的内容很多,这里简要说出了其中的要点,有兴趣的同行可以看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因此,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法、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体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而且逐渐得以发展、成熟和完善。其教育体系包括它的音乐教育思想理论、元素性音乐教育观点、音乐教学育人目的等。

一、节奏为先导

节奏本身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溶为一体。“节奏先导”不是一条原则或一个公式,而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对于基础音乐教育,节奏训练显然占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节奏活动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节律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比较单纯,直感强,可以不借助于任何器具,仅用“肢体活动”来表现,易于着手,易于被感受和领会。使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技术难度降至最低的限度。节奏为先导,具体在每节音乐课,常以节奏开始,其内容大都是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去赶集,买个萝卜当鸭梨……”等),或与该课主要内容相一致的节奏内容,作为其后教学的前引。一般先是进行朗读与拍手同节奏的类型,进一步发展为朗读与拍手,朗读与踏脚,拍手与踏脚节奏互补的二重声部节奏类型,最后可再发展为朗读、拍手与踏脚的三重声部节奏类型。节奏的训练,很少用谱,让学生直接随教师一起做声势动作,再配合接近人体的乐器(打击乐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多次反复中记住它。同时为了培养合作协调等“非音乐”的素质,或是为了使教学气氛轻松活泼,也使用一些不是直接为本课的后续教学作引导的节奏内容。

二、边玩边学

按照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的观点,音乐教育首先是“育人”,要求在音乐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材中的内容不仅是简易的、易被孩子们所接受的,并且最好带游戏性,不能用成人性的,专业的尺度去要求和衡量。根据这一特点,结合现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奥尔夫体系中大量的与培养音乐素质有关的游戏,如:“我是 集体的一部分”(进行包括空间感、协调性和听觉的多项训练)、“声音的传递”(由最初的声音模仿到多声部和声的合唱训练,以及高度的思想专注、反应敏捷性和集体协作等多项训练)、“老子与儿子散步”(通过左右手拍击不同的节奏,进行双手平衡、相互协调和二重节奏的多项训练)等,(具体的游戏内容和方法可参看秦德祥所著的《元素性音乐教育》一书),使音乐教学不限于音乐学科本身,也不限于只是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是注重于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结构感、美感、敏感反应能力、注意力的集中与合理分散能力、平衡能力、记忆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训练,特别明显的是由于把教材内容载入游戏之中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

三、课内器乐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简单乐器的器乐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显著区别其它教学法的特点。

1、注重多声部的音乐:常以卡农,分组合奏,大合奏等形式,尽量不搞大齐奏,尤其要重视分组的练习和演奏。总体的演奏效果比较丰富和复杂,但其中每人的演奏都是比较简易的,这样去培养学生互相合作、配合协调的习惯,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歌曲伴奏形式以及较复杂的打击乐合奏形式。

2、简而不陋:简单的乐器,简便的演奏,简朴的乐曲,但是,乐曲的结构,演奏的表现力等诸因素都得到了十分鲜明的体现。

3、由浅入深,融合贯通:由于奥尔夫器乐课堂教学是从最简单的肢体活动开始,逐步引伸到接近人体的乐器,再发展为竖笛吹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开始器乐学习时,接触的是最易感受和领会的形式,完全消除了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且保证在其后所进行的每一项加深内容的学习,都是在学生完全熟练掌握前一项的基础上发展延续的,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之下,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百分之一百。目前,学生无论在校内或校外,音乐的学习都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四、创造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在一般教学形式(舞、奏、唱、律动、游戏)中的情感创造外,主要应用于音乐创作练习,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发展和增强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同时,使孩子们对音乐艺术的特性,基本表现手 法和基本结构原则,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音乐创作练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成果多加鼓励,关键是要孩子们去“做”,至于“做”的怎样则是无关紧要的。先是由 朗读入手,让学生选出名词类二字词组、三字词组、四字词组和五字词组为节奏原形,进行各种节奏创作练习,逐步加进小节、节拍、音调、旋律的创作练习,可以是标准的记谱法,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新的记谱形式。在音乐创作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创作有明确的出发点,教师应先提出若干的限制和要求。例如:“小节搬家” 的练习,其中各方面的因素都是规定了的,只要求在小节调换这一点上去展开创造。这样,给创造留下了天地,这种创作余地的大小,对教学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本身是灵活多样的,这正是创造能力自由翱翔的天地,在确定方向、任务、要求的情况下,要强调个性化,多样化,要学生各走各的路。避免传统教学中单一的“顺向”和“单向集中性”思维,注意培养和启动学生的“逆向”和“多向发散性”思维。比如:学生一旦明白了记谱法只是记录声音的一种符号后,便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各自特点的音乐记谱形式,他们用自己创造的乐谱形式,记下了生活中所听到的自己所喜欢的歌曲或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分析篇四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540 李静琳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想把他们领进艺术的大门。通常情况下家长会让孩子进行一种或多种乐器的学习,但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抵触的情绪,就是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反而耽误了孩子的艺术教育,而并没有让孩子进入艺术的大门,而成为过客。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教育?应当如何进行音乐教育?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老师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找到了答案,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主动积极的越快的从中获得相关的艺术经验。

卡尔·奥尔夫——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蹈的启迪,二十世纪 三十年代出版《音乐教程》一书,力图“引导人民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同时,考虑把教学经验用于儿童音乐教育实验。在奥尔夫音乐课程中要求幼儿“动”起来,用“综合式、即兴式”的方法学习音乐,幼儿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从根本上来看,他是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的,幼儿在学龄前时期只具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发育完全,无论是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很低,兴趣爱好和特长也不明显,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较低,日常幼儿在课堂中表现出非常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所以要求教师为幼儿传射的学习环境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

举例来说,针对幼儿园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入园困难是幼儿、家长与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为了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就可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方法与幼儿进行音乐互动,以《小松鼠上学校》的故事带入,进行主题式的音乐活动。

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第一节活动应当在进行音乐游戏前还需要通过故事带入。在幼儿进入请静候,教师可播放音乐带着幼儿一起进行律动,让幼儿在律动的过程中体验固定节拍,教师在律动的过程中可加入方向性的动作,引导幼儿感知方向。第二节活动应在第一节活动的基础上,由单人的方向性律动变为双人甚至班内幼儿一同进行的律动,如教师可引导“让我们一起和小松鼠坐小火车去上学吧!”,除了方向的感知外,同时用拍手或其他身体动作的方式感知乐句。第三节可通过不同小动物的模仿(利用纱巾来变换)让幼儿感应曲式,将ab段的动作变换固定,比如a段模仿小动物,b段模仿该小动物走路;再a段模仿另一种小动物„„如此循环,让幼儿感受ab段曲式的变换等等„„

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十分适合作幼儿,既能帮助幼儿在艺术技能上有所习得,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培养幼儿在艺术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不追求结果而更加注重过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合唱组织策划书(七篇)

下一篇:中小学教师35-55岁的语文工作总结(优质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