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四篇)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四篇)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篇一

“教育不仅要把筐装满,更要把灯点亮”,着力破解入脑入心不够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的一项灵魂工程。官兵头脑就像一块土地,不长庄稼就长草,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抓好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武装,着力在撬动官兵心灵、滋润官兵心田、触及官兵灵魂上下功夫,按照“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改造官兵、塑造官兵。当前,一些单位在教育中还存在着“重内容完成轻思想转化,重死记硬背轻消化吸收,重集体灌输轻个体培育”等问题,教育搞得不少、但打下烙印不多的现象,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和反思。提高教育实效,必须抓好抓实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步骤、把好提高教育质量的几个重要关口。一要抓住教员队伍这个关键。毛主席早就说过,“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注意解决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在教员队伍培养上,要按照固化主体队伍、建强兼职队伍、拓展领导队伍的思路,一方面挖潜内部资源,军师级单位每年要举办“四会”政治教员培训式比武,加大参与数量,扩大比武规模,提高培训层次,增强主体教员队伍“四会”能力;旅团要充分利用“指导员之家”“政工夜校”等平台,采取领导帮带、经验交流、集中培训、难题会诊、试讲示教等方式,搞好经常性培训。另一方面善于借助外力,定期组织政治教员走出去进行外学外训、到部队代职锻炼,不断增强他们管思想抓教育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充分挖掘借助军地院校、地方党政机关资源力量,采取走出去见学、请进来帮教等方法,开阔部队教学骨干的视野、提高部队教学骨干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二要把好备课授课重点环节。守好课堂教育主阵地,必须向课堂教育要质量,确保每堂课都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备课授课要落实“课前调研、集中审课、推门听课、群众评课”四项机制,坚决杜绝“代替备课,复制粘贴、照搬照抄,一份教案用多年”等现象。课堂上,要善于用活泼的形式吸引官兵、用朴实的语言拉近与官兵的距离、用丰富的事例讲明道理,防止大而化之、舍近求远。要提倡抬起头来讲课,防止照本宣科、“读”课“念”课,切实回答好官兵思想上的疑惑、内心里的困惑。三要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是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教育既要灌输基本理论,提高官兵思想理论素养,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白立身处世做人的基本道理,学会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又要聚焦官兵思想和实际问题,拉直官兵心中的问号,解除官兵思想的困惑,在回应利益诉求、主动帮困解难中增强教育的温度和真情实感。要提高教育的层次和格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文化熏陶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面的能量激励人,既不能以搞教育代替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用解决实际问题代替思想教育工作,更不能用小恩小惠、封官许愿糊弄官兵。官兵出了问题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原因,不能把一些不该由教育解决的、教育解决不了、光靠教育解决不好的问题强加给教育,不能把教育当成“万能钥匙”“挡箭牌”,切实归正教育本能,增强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教育不仅要解思想之惑,更要答胜战之问”,着力破解聚焦打仗不力的问题。

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服务备战打仗作为鲜明导向和根本任务。当前,“和平积习”“二八现象”在一些单位还比较突出,不愿、不敢、不善于想打仗、谋打仗、抓打仗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有的士官留队、干部晋升的出发点考虑个人利益多,考虑为打仗利打仗的需要少。有的单位教育和训练相互脱节,把官兵的精气神转化为战斗力成效不明显,官兵缺乏赴战的准备、胜战的本领、敢战的胆气。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破解这些问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战斗力的贡献率。一要深扎“从军报国、一心向战”的思想根子。要把当兵打仗作为终身课题,兵之初、官之初、入党之初就要把当兵打仗作为必修的第一课,切实讲清为什么当兵、入党干什么、当干部意味着什么,增强官兵的使命感责任感。新兵入伍、选取士官、干部晋升都要签订“当兵为打仗、打仗我先上”的承诺,个人述职时要把“我为打仗做了什么”作为重点加以汇报,讲清围绕打仗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有什么贡献等,把当兵就要履行打仗之责烙在脑海中。二要锤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习主席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练兵贵在练气。无气不足以勇,少气不成其师,气是人之本、军之魂。实现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要求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必须把大力培育官兵的“虎狼之气”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的责任担当,更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必然要求。要广泛开展读红色经典、学英模事迹、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视活动,组织踏访战斗遗址、祭扫烈士陵园、拜谒英雄纪念碑,常态开展短小精悍、丰富多彩的挑战性、对抗性、实战性比武竞赛活动。要把心理行为训练纳入军事训练计划,让官兵在实打实的对抗、硬碰硬的较量、真对真的比拼中经受磨砺考验、砥砺血性胆魄。三要营造“大练兵、大备战”的砺战氛围。要注重遴选具有浓郁战斗气息的标语口号、战史战例和士兵格言进灯箱、入橱窗、上展板,用好军营广播等媒体平台,积极播报反映练兵动态、训练典型的文字、声音和视频,鼓励官兵在训练场上、比武场上把战斗口号喊起来、把战斗歌曲唱起来、把战斗激情激发出来,使官兵一走进军营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战斗气息。要广泛开展“学战史、学战例、学战将”活动,各级图书馆、阅览室每年要订阅军事题材的报刊和书籍,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掌握战史、精通战例、熟悉战将,激发战斗热情。

“教育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着力破解形式方法不活的问题。

习主席指出,“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当前,官兵成分结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部队教育模式与官兵教育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是教育的主要矛盾。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贴不紧、跟不上、做不实的问题,关键在于改进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是微课教育要普遍化。要在坚持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注重发挥微教育的助推器功能,构建微力量、微内容、微方法、微激励四位一体的“微教育”体系,广泛运用微演讲、微节目、微动漫、微电影、微阅读、微讨论、微广播、微访谈等多种手段,将复杂内容、抽象理论简单化具体化大众化,实现“开小口挖深井”效果。二是仪式教育要常态化。要探索开展新兵授衔授枪、入党宣誓、开训动员、任命和晋职晋衔、退役告别军营、立功受奖表彰、授装列装、重大节日升国旗等仪式教育,规范内容程序、固化形成制度,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净化思想灵魂、催生使命责任。三是分层教育要规范化。教育中“一锅煮”导致的结果就是有的人吃不饱、有的人吃不了。必须加强分类指导、分层施教,做到对象上区分层次、内容上分解细化、方法上对症下药,防止和克服“齐步走”“大锅饭”,切实提高教育的精准度针对性。四是军民共育要有序化。要形成部队—社会—家庭共育机制,官兵休假探亲离队时,要向家人通报离队时间、注意事项和有关要求,归队时要了解休假期间现实表现、有无违纪违法情况。年终岁末,要向干部家属寄发家庭助廉信和慰问信,促使形成共管共育良好家风。官兵有重大突出表现立功授奖时,要开展“家乡媒体进军营”活动,形成“部队当典型、家乡扬美名、退伍得实惠”的生动局面。

“教育不仅要走心,更要走新”,着力破解时代性不强的问题。

习主席深刻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开放的时代没有封闭的军营。当前,大部分官兵都有智能手机,喜欢用手机上网、交流互动,可以说,手机绑架了生活、改变了习惯、肢解了时间。政治工作的贡献率和增长点在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大变量在网上,抓好网络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各级在这方面想了一些办法,但还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宝贵阵地,在主动走进网络、占领网络、引领网络,通过网络牵引官兵思想上差距还比较大。要改变网络教育忽冷忽热的交替反复状态,实现“要我用”到“我要用”的根本转变,就要把手段创新与内涵创新统一好,在打造“精品力作”上下功夫。一要建强网络配套体系。旅团可适度引进互联网,大胆借鉴运用oto、慕课等模式,在强军网打造在线学习、在线教育、在线考评、在线服务、在线娱乐平台,把网络教育搞得新颖扎实活跃。要推进新一轮网络线路升级改造,使强军网网速能够媲美互联网网速,推动互联网、强军网、手机移动网三网融合,使官兵上网用网更快捷方便经常。二要用足网络优质资源。要鼓励官兵关注“向党看齐”“学习中国”“求是”等公众号,及时推荐优秀文章、学习资料等,让官兵及时接受正能量感染熏陶。要探索推动数字化“学习军营”建设,引进智能图书馆,链接地方网上图书资源库,将数字图书、电子报刊、红色教材等资料下载至智能手机,随身携带、随营流动、随时学习。三要抓实网络舆论引导。要通过网上问卷摸实情、网上聊天察兵意等方法,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时官兵思想动态,梳理倾向性思想问题,找准教育的切入点。要围绕社会炒作的敏感问题和官兵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在网上发布权威信息,抢占教育先机,防止网上不良信息侵蚀,真正用“数据链”加固“生命线”。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篇二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全球得到了普及。人们通过网络频繁地在网上交流活动。网络不仅流行于虚拟空间,也渗透进现实生活,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对部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给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思考和挑战。

关键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75-02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新。新华网2010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处书记、国家副书记习近平通过全国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向全国100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发出问候短信:“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今天正式开通!我代表党中央,向全国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致以亲切的问候!习近平”,引起了广大基层党建工作的强烈反响。这是我党利用新型信息平台对基层党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部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通过政治教育授课、个别谈心等方式方法进行,受时间、地点、授课人员素质等条件的制约,网络信息技术使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更宽泛,速度更快捷、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传播或灌输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官兵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在网络教育中,每一个个体都是自由而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再以权威自居,平等地与受教者进行讨论与交流。由于网络教育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单向教育的传统做法,“换位”教育,将极大地激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积极性,也会明显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更快。网络时代,信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能够迅速传播到达每个网络终端。部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跟进服务,切实发挥服务保证作用。2012年6月16日,神州九号于18点37分发射成功后,全军政工网马上联合总装政工网和二十基地政工网,在半个多小时后推出专题网页,从各个角度全面报道这一事件,网民在短短一个小时后,点击率就达到7万多条。增强了官兵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贯彻主题主线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信息传递的地域限制。各地域的部队都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资源。部队利用军内的网络,构建自己的网站,就可以掌控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在特殊敏感时期和重大事件发生时,要及早分析研判,全面准确地把上级的政策主张、基本态度、原则立场和采取的工作举措,最早、最快、最准地传递给广大官兵,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及时有效。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广。部队构建的网络教育平台,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有效的保存,使得师资力量和信息资料两种资源的得到整合。打造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网上教员队伍,确保重大课题有专家攻关,大项教育有教授辅导,一般教育有教育骨干讲课。利用网络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立网上“图书馆”,并开办网上学历升级和远程教育,从全军各级政工网和报刊视频上采集转载各种资料和信息,形成较为完善的网络教育资料体系,让广大官兵能随时随地地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满足成才需求。

1.网络基础建设不足,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基础建设是根本保证。只有推动部队网络基础建设的普及,才能有效地推进部队网络文化的创新。当前基层部队已经基本设立了军营网吧,但计算机的数量,远远不能保证人员通过网络受教的需求。再就是,计算机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快,部队的计算机配置参差不齐,加之计算机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配备不到几年都已经跟不上要求,导致很多网络教育手段因为电脑跟不上而不能够展开。还有部分部队网络还没有覆盖到位,还无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即使使用存储设备拷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课件,进行学习,也会因为没有联通网络,不能够及时更新教育内容,而不能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特点,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网络功能不够完善,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网络是个多元化的平台,不光可以给基层官兵提供一个授课平台,也能够提供丰富的娱乐平台。基层部队有其营区封闭性的特点,官兵与外界交流少,日常娱乐项目有限。因此,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充实更新文化信息资源,搭建一个文学、音乐、影视、游戏、博客、论坛等多种形式,供基层官兵共同娱乐,使其超越单纯的搜索信息、提供资料的作用,创建新型教育模式。使基层官兵娱乐身心,排解压力,增进相互沟通,拉近距离,融洽内部关系,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拓展的领域。

3.网络骨干人才短缺。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延续性。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驾驭网络,开展高质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相应的网络技术。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远远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网络技术这么简单,它需要政工“网管”、技术研发、网络评论、远程编辑、网络报道等相关网络人员形成的网络技术人才体系来提供支撑。网络骨干人才的短缺,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网络的高速发展,无法有效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效率、快节奏的特点。

(一)加强网络基础建设

1.推进网络全面覆盖。网络已经成为了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部队网络化的建设,也要加快步伐,实现全军的网络全面覆盖,来推进这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网络的全面覆盖是部队全面推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保障。在实现部队网络的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地创造条件扩大基层部队网络带宽,加快网速、扩大链接,逐步增加基层部队计算机数量,最终实现真正的部队网络化,才能有效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2.加速网络技术更新。网络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网络发展速度。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建设内容丰富、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系统。只有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紧贴部队形式和官兵的现实思想,才能不断完善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3.营造网络使用氛围。现代的青年官兵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兴趣,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官兵自由选择、自主点播,自发接受教育,易于被广大官兵所接受。在网络上广泛开展“读好书”、“知识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深化网络思想政治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官兵学习、娱乐、减压释负等切身需要,形成“人人乐于用网,网络教育人人”的浓厚网络文化氛围。

(二)加强网络骨干人才培养

1.加强网络技术人才建设。要利用好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深化军队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开设计算机技术授课,让广大官兵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术。其次要定期开展网络技术培训,培养网络技术骨干人才,让其掌握相对专业的网络技术。再就要在网络技术骨干里选取专业技术精的骨干,在各级设立网络技术员,让其在各级网络系统中发挥特长,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技术保障。

2.加强“网管”队伍建设。互联网络源头多,人员复杂,信息资源真假难辨,网络谣言迷惑人心。部队网络系统具有源头相对单一,有利于网络管控。但是也要求网络管理员强化网络信息平台的“阵地”意识,牢牢掌控网络舆论导向。坚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科学理论,大力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在网络上开辟舆情动态、论坛社区、军营博客等群众性教育栏目,用科学理论、先进思想、优秀作品占领网络阵地,形成主流思想导向,让网络系统成为宣扬新理论、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的学习平台。

3.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化。网络信息技术使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更宽泛,速度更快捷、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与传统思想教育的单向传播或灌输不同,网络思想教育突出官兵的双向或多向互动。在网络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再以权威自居,平等地与受教者进行讨论与交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观念,加强对网络技术的掌握,探索网络技术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趋势,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化

1.推动网络文化助教。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填鸭式”封闭的单向教育时代将要推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先进军队网络文化引领下的素质教育模式。让先进军事文化在网络上具体化,借助军事网络文化抓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新的视角、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厚重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官兵享受“文化大餐”的美味中获得教化和收益,最终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转变为开放式新型教育模式,全面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2.坚持“新观念”育人。应对网络时代的变换,更新思想观念就是最好的适应。要从传统的“教育管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树立“终身育人”的新的教育观念,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突出出来,对官兵的长远发展负责。探索网络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岗位任务的官兵都能够得到发展;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专业化,让官兵能够学到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突出“精气神”建队。抓部队的精气神,就是抓部队的内涵建设和官兵的素质提升。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建设有质量、部队有内涵、干部有思路、战士有素质”的“四有”建队模式,积极发挥网络快捷、便利和开放的优势,加大先进文化的元素,增强官兵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官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激发斗志,不断壮大自身的“软实力”,在增强内涵底蕴中提升精气神。

参考文献:

[1]刘斌.浅谈部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j].党史博采,2012,(7).

[2]专题新闻.关于加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解放军报,2012-06-29.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篇三

【摘要】军队这一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网络群体存在中的一分子,受到各种网络信息的影响。研究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部队在未来信息战、网络战中实战化水平,充实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qq、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使碎片化的网络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心情等,这使得原本虚拟的网络在“现实的人”的操作下,用数字化、符号化的方式映射了人的新的存在状态――技术化生存状态。它是现实的人的另一种映射,来源于人的实践,将人的精神世界通过文本、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人是群体存在的动物,在互联网上,人们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以“关注―被关注”、寻找好友、建立有共同爱好的网络社区等形式,建立起了全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就是全新意义上的人的群体存在形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军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军人这一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网络群体中存在的一分子。

但是,这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关系,同现实社会一样,不仅存在着正面的、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信息,也存在着负面的、阻碍人类发展的信息。互联网上的负面信息在西方势力的刻意引导下,对我国广大人民和我军官兵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对此,充分发挥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宣传功能、互动功能,营造起良好的网络环境,对培育新“四有”革命军人、实现政治工作网络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理想信念导向。理想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是当代革命军人勇于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形成不屈不挠的意志力的源泉。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达到汇聚力量、激发斗志、引导行为的目的。网络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空间,官兵在网络中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化和观念,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官兵树立理想信念,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现实世界,在训练中不断磨砺自我,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良好健康的心态面对我军深化改革的挑战;把军人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军队整体素质上,用我军先进文化来指导实践,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物质文明与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是奋斗目标导向。网络作为巨量信息的载体,可以将其称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引导教育客体积极利用网络,通过满足教育客体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引导教育客体进行自我教育,打破时间以及空间限制,让教育客体了解世界,在展现自我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奋斗目标。

三是行为规范导向。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军结合起来,引导官兵积极学习宣传法律知识,将法治观念以及军队道德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使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导向功能不断得以深化和拓展。

一是政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我军的政治优势,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是围绕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不变的军魂而开展的。在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互联网以及网上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多种观念、思潮相互交织,多种文化相互碰撞,我军官兵面临着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的挑战。通过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揭开西方国家实行“颜色革命”的真实面目,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保证广大官兵政治上的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是思想保证。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官兵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进理论,着力培养官兵树立科学、开放、创新的思想观念,培养出具有科学思想和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是战斗力保证。政治工作必须围绕“提高军队战斗力”这唯一的目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军队中通过互联网、军网等途径,针对未来网络战场快速、多变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进行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各级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学习和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手段使官兵及时响应党的号召,强化军队听党指挥这一不变的军魂,坚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念,培养官兵无畏牺牲的战斗作风;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中去,使官兵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能力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提高政治干部服务广大官兵的能力,充分运用网络的力量解决官兵心理、生活上的困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军队战斗力提高的能力。

一是引领主流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及程度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通过多样的教育方式,将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实践和建设中的先进文化所蕴含的正确思想、主流意识和道德规范等内容传递给广大官兵,使广大官兵接受主流文化并将其内化,实现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下转第47页)(上接第40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弘扬先进文化、引导其他文化来实现对文化的引领,利用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引导官兵努力培养和践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二是宣扬我军理念。“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国民民主意识日趋强烈的今天,在互联网上宣传我军的理念和良好形象,明确我军军事行动具备的正义性、合法性,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军队的判断,关系到军事任务的完成和政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世界对我党我军乃至整个国家形象的认知和评价。

三是整合多样文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距离被无形拉近,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在西方国家的刻意宣传、灌输下,外来文化和思想观念大量涌入我国,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交锋,激烈的文化价值斗争严重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对军队同样产生了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自身文化不被同化、异化的前提下,吸收、改造外来优秀文化,过滤、消除消极文化,在增强部队凝聚力的同时,将具有我党我军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观念传送给官兵,内化为官兵的政治认同与自觉追求,从而引领各种文化思潮更好地为部队建设与形成战斗力服务。

网络的本质是信息的分享、互动、虚拟、服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网络平台为基本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样以信息的分享、互动、虚拟、服务作为其本质特征。这就使得网络环境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即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灌输式的“主体―客体”模式,而变为“主体―客体―主体”的“双主体”模式。这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强调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围绕信息的生产、传递、共享而产生出来的相互参与、相互影响、互为主客体的互动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仅仅在一开始通过对某一信息的传播、共享,组织和鼓励被教育者积极参与;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受到极大调动,与教育主体、其他教育客体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互动,一起发现问题、开展讨论并付诸实践,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得最有价值的收益。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共进,促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互动,是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功能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宋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5(03):20.

[2]胡锦涛.《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时发表的重要讲话.2008年6月.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篇四

军队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其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在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因此,科学发展观也就包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激发军人的创造力,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军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千千万万名现役和曾经为军队做过贡献的每一个军人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军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完成过去尚未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仅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和爱国、爱军教育是远远不能激发军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必须重新定位军人的价值,重新审视军人的道德,从军人出发,以军人为本,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总在强调军人应该奉献,但军人首先是人,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安全,那么军人是脱离人民之外的特殊人吗?我们不能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而抹杀军人作为人的普通性,军人也是人民,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维护军人的根本利益。要让军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军队自己认识到军人的价值,而要求上到国家高层,下到黎民百姓认识到军人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军人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军人是人,因此军人有正常人的任何需求,而且军人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产生比普通人更强、更多的需求,但中国军人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需求的合理供给,这也就是产生了军人需求与供给极不均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我们且撇开生理的需求,只谈生存。毫无疑问,军人是国家供给制,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那生存的质量呢?我们在谈小康社会,在谈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好象这一切把军人刨除在外,只谈军人应该随时随地奉献,但光让军人吃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中国军人知道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军人可以忍耐,可以奉献,但不代表中国军人只能忍耐,只能奉献。军人得不到有效的激励,是国家巨大的隐患。我们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儿女,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份子的孩子,我们的军人更加了解父辈的艰辛,我们的军人更加希望全国的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但让军人忍耐、奉献是不能让全国普通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也不能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不能让军人一味的忍耐和奉献,军人的价值虽然用货币无法衡量,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要让军人体现价值,全社会要尊重军人,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认可军人,承认和满足军人的客观需求,才能让军人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谈到的人的需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在和谐社会中建立和谐发展的军队,才能让军营的绿色成为社会的和谐色。

道德是一种意识的事物。脱离军人本身,而空谈军人的道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军人的道德是建立在承认其价值和体现其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军人得不到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那么军人的道德对军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说服力。过去,我们总在对军人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军人应该怎么样,但现在看来,这些教育对军人的激励作用很小,反而造成了很多军人的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军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提倡军人的道德。但仅仅是生存还解决不了军人的道德问题。军队不是真空,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大,说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比例大,生活水平低,而现阶段我国军人的主要支出还是生活必须品,生活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恩格尔系数很大,可以说生活水平和质量很低。甚至,很多军人整天在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可以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军人怎能爱岗敬业,怎能有正确的军人职业道德观。古语讲重赏之下有勇夫,现代新军事革命更是人才的竞争,合理的物质激励是基础,合情的精神激励相配套才能让军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军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国家所有的一个大集体。要让这个大集体产生较好的效益,必须让集体里的成员热爱这个集体,让他们身在这个集体里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这个集体,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此,军队本身必须合理的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目前,我军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即使一些留在部队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么多军队优秀人才离开军队这个大集体,除了军队的待遇低这个原因外,军队自身不能很好的使用配置这些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让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职业归属感,必须根据每一个军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晋升等。要充分了解军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给他们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创造其发展才能的空间,使各类军队人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以增强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动力。

现阶段,我军在人才建设上的突出问题就是不能以人为本,不能合理的用人,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使用很不恰当。很多单位只讲求口头上的重视人才,过分重视人才的数量,而没有真正的合理使用人才。比如:有些单位强调人才建设工程,对外宣传单位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多少本科,但只是数量的聚集,而没有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很多硕士、博士高学历军人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对口,学以无法制用。这势必打击军事人才的职业归属感,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流失。在某些军队单位,硕士、博士毕业后即使受处分也要脱离部队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一边强调重视人才,一边却不使用人才,这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只有重视并且提倡军队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流动,才能避免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有的单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使人才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增强人才活力。可以想象,如果高学历军人遍布在军队的许多重要岗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面貌改观有多大。我们不能完全苟同“精英治国”、“精英治军”的绝对正确,但应该认识到高学历“精英”在治国和治军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他们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事威慑力的根本支柱。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以人为本,在军队就是以军人为本。只有在给予军人合理的物质待遇基础上,优化配置军事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军人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使军人创造价值,提升价值,军人的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必然也就随之增强。

热点推荐

上一篇:行政前台年度工作总结 前台年度工作总结 个人简短(10篇)

下一篇:教育工作者的年度工作总结大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