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祁黄羊教案(八篇)

祁黄羊教案(八篇)

小编:zdfb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祁黄羊教案篇一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能够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十分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明白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样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资料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能够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明白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忙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案篇二

为了丰富老师们的教学生活,四年级语文下册频道小编为你搜集了祁黄羊教学反思,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帮助!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诱疑导读。

新课开始,先让孩子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然后又让孩子们回到课文里找答案。问题源于学生,终于文本,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想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在想什么?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居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时,他们会怎么说?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交流分享,升华体验。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祁黄羊的高尚品质? 你想对祁黄羊说些什么?再次点击中心。

(四)实践体验,延伸拓展。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让我们推荐班干,标准是什么?

祁黄羊教案篇三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着重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

师:(板书)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

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生:自由朗读。

师:你知道解狐、祁午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生:解狐是祁黄羊杀父仇人,而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师:祁黄羊推荐的人一个是仇人,一个是儿子,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我不明白祁黄羊为什么要这样做,杀父仇人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他怎么能选解狐呢?同时推举亲生儿子担任国家要职,他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误解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请同学们用书上语言来回答。

生:因为祁黄羊荐贤是出以公心的,所以他“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指导理解“出以公心”)

生:因为没有比解狐和祁午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师:理解得真好。那么,祁黄羊在推荐这两个人时,有没有人出来反对呢?

生:当然有。推荐解狐,他的家人一定会反对,如果他的老母亲还在,一定会说祁黄羊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生:不止是他的母亲这样说,我想,所有祁黄羊家的亲戚朋友都会这样说。说他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人,是一个不肖子孙。

生:我想,当时祁黄羊推荐解狐时的压力一定很大,毕竟解狐是他的杀父仇人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祁黄羊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好好来读读他的话,体会他的出以公心。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那么,推荐他的儿子,又会有谁出来反对呢?

生:那些和祁黄羊不对的人会出来反对,他们会说祁黄羊是在包庇自己的孩子,是想把自己的官位让归自己的儿子。

生:一些人肯定会在晋王面前说祁黄羊的坏话,说他是偏袒自己的儿子。

师:那么面对这些压力,祁黄羊又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另一段话,体会他的出以公心。

学生有感情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像助燃剂,像点火器,激活学生情感的火把。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案篇四

《祁黄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前,我深入、细致、反复地品读了这篇课文,参阅了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教学中我以探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表演课本剧效果不够好等,今后要改进,提高教学效益。

祁黄羊教案篇五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编者的意思。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

片断一: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兴亡、安危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又想,又郑重地说”中的“祁黄羊想了又想”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4: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5:老师,我的想法错了。祁黄羊推荐人,是拿才能作标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祁黄羊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我们反复读课文后,一定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片断二: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

生1: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做事出于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在军中多年,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晋悼公的欢心,以达到顺利推荐儿子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战国方面的故事对这位同学的说法展开讨论。

(全体学生继续阅读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别是“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一句。)

生3:祁黄羊应该知道军中的事情,特别是解狐的事情,因为解狐是一个有名的人,能杀祁黄羊父亲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军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位中军尉应该清楚。

(此时老师好像被这些学生同化了,越来越感觉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生5:我看过电视剧《春秋》,看到许多人太阴险了,会用计谋杀人。

生6:我星期天与爸爸到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厚黑学》,爸爸说《厚黑学》就是写厚脸皮黑心肠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是春秋战国时的例子。读这篇课文我发现祁黄羊可能真有这种预谋。师:你阅读面真广,说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史书上所说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这位老师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想了好久才回答。)

师(犹疑地):应该说大部分是真的。

生5:那么这件事全部是真的吗?

师(诚恳地):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课下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今天每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片断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历史故事。大家先读几遍课文,然后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与课文对照自学,怎么样?

生(齐答):好!

(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从《吕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全体学生进行新的阅读并讨论)

生1:课文怎么与《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不一样?生2:《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没有说解狐大病。生3:晋平公是不是晋悼公?

生4:祁黄羊是推荐解狐为南阳令,课文怎么写成了中军尉,到底课文正确还是《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正确?

生5:课文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晋悼公说的,《吕氏春秋》中则是孔子所说。究竟是谁说的?

生6:两篇文章中的祁黄羊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7:我感觉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人。而课文中的祁黄羊好像是有计谋的。

师:你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祁黄羊是有计谋的?

生7:因为课文中写到祁黄羊在军中多年,又是中军尉,解狐卧床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黄羊应该清楚解狐身体不行无法胜任了,他的儿子自然而然就能顺利当上中军尉。师:你的意思是说课文中的祁黄羊也公也私了?

生7:是有点这样。

(全体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老师没有对这些答案做出结论,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鼓励。)

写在后面: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比较成功,可以说是不同教学理念之下三种类型的课堂形式。

片断一中,虽然孩子产生了那种与课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师也没有打击这位同学的思考,但最终却将孩子们引回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上。这也是大多数课堂严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种模式。

作为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片断二是一节敢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文章的课堂。虽然课堂上,老师的为难使得课无法进行下去,但这是一节十分真实的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课上到这里,我们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片断三则迸发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维,体现了一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不敢说,所有的课文都要这样教,也没有这种必要,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信息来思考文章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的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他们是不会这么上的,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感觉前两个片断是深入的过程,第三个片断是浅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跳出前两种教法,我们才能运用好第三种方法。在简单可行的第三种方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他们主动的参与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祁黄羊教案篇六

我不是沉默的羔羊

——一堂“节外生枝”的语文课的启示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文中共有三处写到关于祁黄羊的“想”:

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2、“看来只有祁午才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3、“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郑重”和“想了想,又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

师:祁黄羊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郑重地说”?

生1:祁黄羊在想朝中谁能够担此重任。

生2:祁黄羊也就应想到解狐也曾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杀父仇人是让人不会忘记的。

生3:祁黄羊的心里很矛盾,到底举不举荐解狐呢?一面是血海深仇,一面是国泰民安。他在彷徨,结果想到了国家的利益,他舍小家、为大家。还是选取了举荐解狐。

生4:我给大家补充一下,前文悼公也“说”了,中军尉的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祁黄羊前思后想经过了艰难的抉择,所以才显得很郑重。

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巩固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然读的惟妙惟肖。有了对“第一想”的理解,“第二想”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了:

生1:祁黄羊可能在想,我举荐儿子祁午会不会有人说我偏心眼呢?但是,转念又想,解狐死了,除了祁午以外实在没有适宜的人选了呀!为了国家,我只能举荐了祁午。

生2:祁黄羊很慎重,也很无奈。但他别无选取!

正当学生们说得正浓的时候,一位同学发表了与众不同的看法:

生:我觉得祁黄羊什么也没想!课文中祁黄羊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悼公吗:“我压根儿什么也没想。”(“第三想”)

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我也感到很意外。这是我课前没有注意到的状况啊!稍作思考之后,我又把球踢给了学生,引导他们以“祁黄羊到底进行没进行思想斗争”为题进行讨论。学生的用心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共分成三派:

1、祁黄羊当时真的什么也没有想。

2、祁黄羊举荐人才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最终,“公”战胜了“私”。

3、“压根儿没想”的“想”的意思是“计较”,并不是真正好处上的“想”。

紧之后,学生又围绕各自的观点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论证、辩论。其中尤以持观点二的同学的表现最突出。他们认为祁黄羊举荐人才时,不仅仅想到被举荐者是自己的仇人或亲人,而且还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痛苦抉择。最后为了国家的利益,他选取了唯才是举,把个人的恩怨情仇通通抛到脑后。但,在悼公面前,他撒了一个善意的谎,但撒谎并不能说祁黄羊是一个道德低下的人。正如医生能够向病人撒谎、将军能够向士兵撒谎一样,“望梅止渴”不就是大军事家曹操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吗?祁黄羊在悼公面前撒了谎,但祁黄羊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一样具有胸怀博大、不计前嫌、公私分明的光辉形象!

在不断的争辩中越来越多的同学趋向于观点二。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坚持己见。

暂且不说答案与历史相不相符,但,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有丰富细腻感情的祁黄羊就这样在同学们的争辩中“诞生”了!学生们懂得了祁黄羊也是人啊!这是多么难得的发现呀!与以往标签式、脸谱化的英雄形象相比,祁黄羊这个形象无疑是更鲜活的也是更有生命力的。

几点体会

教材: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透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文本不是知识的全部,勤奋的语文教师能够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把文本看成是实现文本和人本对话的一个话题,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汲取更多语文养料的切入口、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探索未来的一个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门坎。话题面前没有权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甚至也没有老师、没有学生,只有对话者——对话的朋友、合作的伙伴。教师要利用好这个话题,发掘这个话题中的资源,迎来源源不断的活水,透过开放话题、延展话题、迁移话题、超越话题,实现话题的可持续性发展,使课文成为理解语文的窗口、使课堂成为师生才智较量的阵地、使语文成为学生追梦的乐园。

“杂音”:最美丽动人的音响

杂音也是一种音,正是杂音的存在,才能够看出乐音的优美。教室中就就应存在一分杂音、一分异质、一分叛逆。苏州市副市长、苏大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过:“教育的叛逆就是教育的创新。”从这种好处上讲,一分杂音、一分异质、一分叛逆其实也意味着一分创新、一分超越、一分优美的乐音!“杂音”排斥顺从于任何一位权威、创新就就应鄙弃认同于任何一种正确答案、鄙弃定位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鄙弃信奉于任何一个传统的规则。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校长charleselane教授曾说过:“组织内部异质性的存在,都有利于事物的进化,避免组织走向衰退和死寂。”

争辩:课堂灵性飞扬的翅膀

争辩,相同的声音在那里交汇、激荡,使思想驰骋四海,翱翔云天;争辩,使不同观点在那里碰撞、闪光。没有争辩,就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势,没有争辩,就没有智慧火花在闪烁,就没有灵性的飞扬。争辩,还使许多沉寂的生命被击活、迟钝的心灵被开启,使他们也焕发出生命的阳光,重新找到自我。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发现就是在争辩之中产生出来的,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争辩的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话题中去,不仅仅要搜集论证自己的观点,还要时刻注意对方的观点。为此他们就要去读书,并且要把书上的东西搞懂,变成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他们乐此不疲。争辩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较为明晰的结论,还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

祁黄羊教案篇七

星期二我上了《祁黄羊》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能够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十分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十分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样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

的说:大哥呀,你怎样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之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思考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之后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主角,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十分地投入,能够看出他们十分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

在解狐去世后,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刻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构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思考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之后让学生小结:透过这件事能够看出祁黄羊在处理事情的态度怎样?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铁面无私、正直无私、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布置学生查阅一下资料,搜集一些能反映“解狐”“祁午”的军事才能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再一次验证祁黄羊的举荐是否公正!

祁黄羊教案篇八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么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感恩的讲话稿200字(七篇)

下一篇:保洁员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6篇) 最新六年级课文盼读后感(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