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教育信息化现场会(3篇)

教育信息化现场会(3篇)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信息化现场会篇1

同志们:

全市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市教育局继XX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大型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几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及装备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我们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对策,明确目标,全面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及装备工作。下面,我仅就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和如何强化装备工作讲几点意见。

当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式发展,仅今年,全市信息化建设投入就达四千多万元,这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和物质条件。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统合性工作,要软硬件结合和配套,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硬件建设的到位,满足于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要求,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因此,以应用为抓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全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自己的认识和行动适应知识时代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采取灵活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加快步伐,在全市中小学校尽快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尽快普及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尽快实现信息网络"校校通"。

近年来,我市中小学广大干部、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为加快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技术应用发展到"学科教学整合"阶段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还必须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利用率较低;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水平亟待提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科教学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及共享技术优势,在教学中实践"学科教学整合",加快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从现在起,到XX年,我们要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和任务:

--基本形成具有吉林市特色,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整合"概念体系、操作策略、教学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使用信息资源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提高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鼓励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各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培育一批"学科教学整合"的示范性学科、示范性学校,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总结先进经验,示范并带动中小学各学科加快"学科教学整合"。

--完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科教学整合"效果的评估,加强对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教育信息化现场会篇2

尊敬的博科娃女士,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很高兴与各位相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政府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半年前,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著名水乡古镇——乌镇举办,发布了《乌镇宣言》,倡导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使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本次大会以“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为主题,把握了时代脉搏,顺应了发展潮流,很有意义。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重大突破。互联网作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成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动力。从1969年诞生至今,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产生活方式,让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朋友“零距离”沟通。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以较低成本,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大缩小了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可以使全球1.2亿失学辍学儿童的“读书梦”不再遥不可及。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

——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教育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使学习主体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教育信息化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天的孩子,只要轻点鼠标,就有机会接触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还能在多样文明交流互鉴中,培养开放包容的精神,汲取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20年前,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20年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互联网发展大潮,制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如今,中国拥有网民6.49亿,基本覆盖4.84亿10至39岁的青年人,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中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万所、在校生2.6亿、教师1500多万。中国地域广、差异大,既有上万学生的“超级中学”,也有仅几个学生的“乡村教学点”,推动教育信息化既是紧迫需求,也是宏大工程。2010年中国颁布教育规划纲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2013年中国明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即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校校通”进展迅速,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2011年不足25%,2014年达74%,有7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成效显著,全国6.4万个偏远地区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400万农村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国家开放大学集聚了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3.3万门。“人人通”实现新突破,师生空间开通数量已达3600万个,350万名教师开展网络教研。“资源平台”顺利运行,2014年访问数近10亿次,成为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数字教育资源超市”。“管理平台”全面应用,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基础数据库,1.77亿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入库,实现全国学生“一人一号”。建成了覆盖所有高校的考试招生、学籍学历、就业服务等信息平台。

不断的努力,使我们收获了丰硕成果,我愿与大家交流分享我的体会。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我国政府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并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学校倾斜。二是注重协同推进。国家层面建立了多部门参加的协调小组,各省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确保教育信息化有力有序推进。三是拓宽渠道方式。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企业垫资建设、学校付费使用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网络信息运营商的合作,促进企业参与教育资源开发。四是坚持应用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索,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齐心协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年初,李总理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必将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面对全球互联网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搭乘信息化的“快车”、实现教育发展的新跨越,是我们不容错失的共同机遇。在此,我愿提出四点倡议与各位分享:

第一,顺应大势,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当今时代,信息化和“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通过教育信息化传播知识与技能,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也可以使人类更有能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战略举措,统筹部署,加大投入,尤其应把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位置,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信息化的阳光雨露。

第二,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也无法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再多彩的视频、再精美的画面,也

无法替代面对面、手牵手的`温暖鼓励。我们应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加强信息教学研究开发,提供多样学习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第三,共建共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我们应当努力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鸿沟,拓展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扩大共享覆盖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网络空间监管和治理,帮助受教育者平等、有效、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普通民众。

第四,互学互鉴,开创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新境界。互联网开启了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新时代,我们应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成功经验,为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使之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参与不同文明的传承创新,推动不同文明的深度互动。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长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增进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积极推动全球教育的变革发展,并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实现公平的、有质量的全民终身教育,我国政府对此高度赞赏。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教科文组织的各项活动,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世界各国开展创新合作,为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未来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愿意为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正如互联网一样,连接起来才有力量。只要我们携手并肩,我们一定能够汇聚更大的力量,推动国际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信息化现场会篇3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题会议,是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近年来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部署讲几点意见。

一是观念落后。有些地区和学校的领导,仍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对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力度不大、积极性不高。二是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没有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和培训保障经费缺乏。三是设备老旧,硬件水平低。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还不能满足要求。虽然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很高,但是互联网接入带宽低,10m以上带宽接入的学校仅占68%。还有27所教学点没有接入。20%的学校没有校园网,即使建成的校园网也大多都是简易局域网,功能简单,离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还有很远的距离。四是“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刚刚起步且进展缓慢,覆盖范围小。五是应用不广泛,利用率低。存在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应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够。网络学习空间大多停留在注册层面,没有应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尚需提高。这些问题和困难,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教育信息化基于全球信息化产生,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延拓和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大融合日益加深,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引发了教育的新思想、新形态,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推动着教育教学不断变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所需,成为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成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与基本标志。要完成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带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无法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失去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科教兴市战略就难以推进。

第三,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推动教育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转变。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横向联系、纵向衔接,为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一,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与服务能力。

“同频互动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现场会的重点观摩内容,各旗市区和直属高中要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相关工作,4月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各旗市区学校覆盖率要达到50%,村校和教学点建成接收学校,其他学校建成主讲学校。自治区已将“同频互动课堂”列为考核指标,市政府也将把此项工作作为对各旗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四,加快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离不开教科研引领,

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环境下教科研能力,创新教科研模式,提高教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发挥教科研工作的导向作用。一要加强教科研人员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提升信息素养,站在教科研阵地的前沿,引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融合创新。二要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课题带动战略,跟踪教育信息化前沿,结合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我市的创新举措和应对策略,推动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三要借助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新研究模式,利用各种网络平台、通讯工具,大力开展网络研修、网络集体备课等活动。

第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质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由于是非考科目,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按照课程计划开足课程。各地各校要从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的角度,从适应信息社会生存和满足教育信息化需求的角度,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选配专业教师,开放机房,开放互联网,高中要开好信息技术课选修模块。建设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环境,保证满足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要求。

第七,增强信息化技术支持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设备运行维护能力,保证设备、网络安全运行,是信息化发挥作用的技术保障。要抓好市、旗市区、学校三级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形成以县为主的技术服务体系,旗市区电教部门要配齐专业人员,大的学校要设立信息化支持部门,做到小问题不出校,一般问题旗市区解决。逐步探索信息技术设备运维社会化。

第八,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要确保网络安全,避免重系统建设,轻安全防护的现象,杜绝网络与信息系统处于“裸奔”状态。当前各种不名病毒、程序员及不良信息大量存在,要做好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采取措施为孩子们提供绿色上网环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和责任制,做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要制定并落实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坚持网站读网制度,发现信息安全事件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报告。要配备必须的安全防护设备,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定级和测评,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及时修补漏洞。加强教育培训,持证上岗,不断提高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又要加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节点特殊,任务繁重,我们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第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各地应积极争取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全面改薄工程,加强对农村牧区、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投入,明确教育信息化经费在生均公用经费、教育附加费中的支出比例。财政部和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增加部分用于“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开支需求。”学校要确保此项经费专项用于信息化。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形成多渠道经费筹措体系,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编制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各地要摸清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紧紧围绕实现国家“三个基本”和自治区发展教育信息化目标要求,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中,借助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薄改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科学谋划“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

第四,做好数据统计上报工作。按时、准确上报自治区月报统计信息,及时完善并审核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数据,这两项数据是国家和自治区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重要参考,也是评价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的依据。为做好迎会促创工作,本次会议结束后,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月通报制度,对于消极懈怠、影响迎会进程的要进行全市通报,必要时报请政府启动约谈和问责程序。

同志们,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2020年目标的关键之年。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三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5篇)

下一篇:保洁员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精选环保倡议书提纲大全(22篇) 最热参观抗联遗址心得体会(汇总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