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

小编:CZJ曹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一

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预算会计的弊端和不足越发显现出来,因此必须对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改革,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展更为全面的预算会计。

从1月1日起,我国全面执行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一系列财政制度,以此为标志,表明我国预算会计走上了科学规范的中国特色模式的道路。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预算会计的弊端和不足越发显现出来,因此预算会计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

一、狭义的预算会计体系包括

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已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

1.政府会计

政府会计内容概括起来,可称为“一项制度,两个体系”,即: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的基本目标应以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主。不同的政府业务活动对会计系统所期望达到的境界也是不同的,因此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也应从政府业务活动的特点方面来进行考虑。

政府会计有三个特征:一是政府单位执行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无论是政府的行政部门、非行政部门或其构成实体等,执行的准则和制度是统一的,不是分类的。另外,所有政府单位使用的政府性资金和管理的政府性资产,所有的政府活动形成的财政资源和财政责任,都要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和管理。

二是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全面、系统地反映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单位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状况,综合披露政府及政府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信息。

三是提供科学有效的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的种类经济活动状况,这些科学有效的信息有利于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强化政府的会计责任,有利于政府自身的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推进宏观经济管理。

2.非营利组织会计

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类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会计类型。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它与企业会计在会计基础理论方面如会计对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表达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其组织目标、财务资源来源、财务资源分配机制、受托责任和业绩考核方面的特征,使得非营利组织会计又有其特殊性。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不以营利为目的,更注重社会效益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股东价值最大化,而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公益性服务组织,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实现社会使命,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对组织的评价不能以利润指标衡量,应该更注重宏观的社会利益。

(2)以政府拨款和捐款收入为主,兼有经营性收入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按性质划分,大体包括四个部分:①财政拨款,包括:来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拨款和项目经费;②社会捐赠,包括:个人、社会、企业的捐款;③服务收费,包括:会员缴费;④经营性收入,非营利组织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目标,维持组织自身的持续发展,在使命的约束下可以开展一定的经营性业务以获取收入,但以不损坏组织公益形象为前提。

(3)所有权特殊,不存在所有者权益

与企业不同,非营利组织的资源提供者并不是组织财产的所有者,他们在向非营利组织提供财产或资源时一般不期望收回经济上的利益。非营利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获取的盈余既不归组织资源提供者所有,也不能在人员之间进行分配。

二、电子预算的产生――预算会计史上一次跨越性的变革。

电子预算是由人工智慧结合企业组织规则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式预算编制方法,它将企业各方面局部的信息整合成具有完整框架的预算体系,从而使预算的编制更正确、更富效率。作为现代财务的一种应用工具,电子预算具有效率性、合理性、战略性的基本特征。

电子预算是基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首先,从预算编制的流程来看,传统的财务预算不论是人工编制还是用工作底稿来编,每个参与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否则将会使预算编制工作困难增加,而且也难以形成一份有建设性意见的预算方案。其次,从财务部门的角度来看,当有关部门将预算编制出来之后,财务部门必须对这些预算工作底稿加以汇总、整理。由于各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尽相同,加上一些部门预算工作存在的滞后性,致使财务部门既要担负繁重的调整业务,还要不断催促有关部门提交预算报表。当某一数字需要调整时,其整个预算工作又将重新开始,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整个预算编制的效率。由此可见,传统预算最大的缺点在于,预算编制者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无法将历史资料汇总、存取和及时运用,无法对企业现有资料进行整合,它们相互之间是孤立的,难以融合应用。而没有历史资料的交互融合,预算编制只是对资金进行交互分配,缺乏建设性和发展性,使预算失去原有的实质内涵。

电子预算代表着企业竞争战略进入一个革命性的时代,相对于传统预算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电子手段编制预算,使预算工作变得快速而便捷

与传统预算编制相比,电子预算降低了编制预算时来回交涉的困难度和时间成本,而且通过在线编制预算,不需要工作底稿,也使得调整数字之类的单调工作不复存在。它消除了过去可能发生的纸张和时间的浪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的、极富创意的编制技巧。

2.网络技术下的电子预算,扩大了传统预算的范围

企业可以将整个集团公司作为系统,以扩大预算的规模,集团下属各分公司可以透过网络从全球各地进入系统编制预算,从而使预算的编制过程更具效率性。

在电子预算的配合下,竞争财务将有关信息转化为竞争战略的目标,使企业在获得上述三方面效用的同时,促进了预算流程的合理化,使过去单调、繁琐的预算工作转化为一种充满乐趣的组织战略。

3.电子预算与企业财务系统联结,极大地提高了预算的编制效率

电子预算使企业预算及预测功能完全自动化,即不论何时何地,预算编制者均可以借助于网络路径与预测编制系统联结,处理与他们相关的预算编制工作。同时,在预算编制语言的辅助下,轻松地编制、更新、追踪监控预算系统。

电子预算是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它使所有的预算编制者在统一的规范下编制预算,并随时提供预算编制者决策所需的历史资料。电子预算帮助编制者制作不同形态的预算,例如物资采购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等。最重要的是,电子预算促进了竞争财务的发展,提高了战略管理的效率,使财务工作者更多地分析、掌握有关公司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可以预见,这种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预算必将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佳助手。

预算会计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一样,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各级政府、各级事业行政单位要重视预算会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端正的态度制定完善的对策,用良好的形象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满意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二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本文分析了现行预算 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若干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预算会计 制度改革和政府会计标准建设做好理论准备。

一、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仍然面临改革的要求,预弇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其名称、目标、基础和核算内容等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并且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的习惯做法相差甚远。

二、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

总的说来,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核算内容不完整。会计核算缺乏全面性的最主要表现是,对政府拥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没有进行核算和反映。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将政府参股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而没有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部分国有资产状况反映还不全面;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只是笼统地反映当年财政对基金的拨款支出,而不能反映社保基金的整体运行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2.核算结果不准确。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ra,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都实行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存在收支项目不能配比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年终的收支结余,造成各年度之间收支规模波动较大,从而使年终结余不真实,造成虚假平衡现象,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3.不能为预算改革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在“零基法”下,一切从零开始,主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使用额度,因此,编制“零基预算”,除了有核定编制、制定标准定额等相关配套制度外,摸清各部门的“家底”、充分了解各部门资源的占用和使用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可靠的会计信息,就无法编制“零基预算”。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使用预算资金、开展公务活动中形成并拥有大量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许多事业单位如科研、高校、医院等单位还拥有相当数量的股权投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资产的核算存在账目不实、资产虚增等问题,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各单位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难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清楚的“家底”。

4.会计报告透明度不够

虽然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均规定了相应的一套会计报表,但各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也没有一套能够完整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源、债务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长期以来,我国只强调预算会计为预算管理服务,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工具,因而造成预算会计只侧重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因此所能传达的预算会计信息非常有限,政府的债权、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不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在预算编制较粗放的情况下,就更为有限。这一缺陷对财政内部管理者而言,由于缺少对政府资产与负债的完整会计信息,难以对政府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使财政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

三、预算会计改革的建议

1.逐步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要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由政府会计、非营利机构会计、企业会计三部分构成的会计体系。政府会计体系范围要以公共支出预算范围进行调整,未纳人公共支出预算的单位应退出政府会计系列,改用企业会计制度。对非国有事业单位因其固有的非营利性、公共性,应将其列人政府会计系列。为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作相应的改革,引人基金会计,设置如永久限定用途基金、暂时限定用途基金和未限定用途基金等若干种类基金,以满足不同性质事业单位和多样化事业单位的核算要求。

2.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我国政府会计报告由总预算会计报表和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构成。总预算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投放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他附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人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有专款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款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等。但是,我国政府会计报告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不注重期中财务报告的报送,这不利于政府预算资金的营运分析与管理;二是会计报告的种类较少,如营运表、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账群表等尚不完善;三是报表体系尚不完善,政府会计中的审计与统计报告在我国鲜见;四是报告编制方法较单一,我国各级政府之间主要以汇总方式编制会计报告而不以合并方式编制。

3.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

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方法可以全面、真实、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和财务状况,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预算透明度,推进财政预算法制化。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研究和探索我国预算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或部分权责发生制转变的可行性和改革模式。目前,我国由于受信息技术、管理水平、预算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全面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在某些收支项目上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还是可行的,可考虑对财政总会计部分项目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事项核算。

4.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改革

(1)改变财政支出的核算方法。在财政支出确认方面,要改变目前“以拨代支”的核算办法,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财政支出列报应以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报送的按部门分“类”、“款”、“项”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与人民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小额现金额度”会计总账科目。在建设单位会计资金占用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小额现金额度”会计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类的“银行存款”科目的核算内容改变为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人、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

(2)统一规范国库会计核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要求国库部门为财政部门按收人和支出设置分类账,财政按资金性质开设零余额账户,支出划分为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零星支出和转移支出等,这就要求国库会计要按预算收支科目对预算收人进行核算和反映。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建立独立的国库会计科目,设置和调整账户。人民银行国库参加同城清算和联行后,需要增设会计科目,即需要增设“同城往来”、“联行往来”和“暂收”、“暂付”等会计科目,以对预算支出的同城和异地划拨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行库往来”科目的性质会因国库提升为清算行而发生改变,“行库往来”视同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存款,用于各级预算收人的收纳、报解和预算支出的调拨。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三

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狭义)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但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一)政府会计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1.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议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即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

凡是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管理的直接对象,如财政直接将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并批复到这些单位(行政单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主管某一专业的行政事务。行政单位作为政府的延伸,政府预算中理应包含行政单位预算)。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并把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法案汇编于本级总预算。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因此,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逐渐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2.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预算执行制度的改革,其作用必然大打折扣。预算执行改革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建立我国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取消所有的过渡账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行政单位为了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由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从本级政府预算集中的资金中分配和拨付。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行政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一商业银行一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按预算指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一政府采购一商品供应商方式直接支付;亍政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一商业银行一行政单位备用金(信用卡)方式支付。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国库单一账户后,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这部分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而行政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证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账。这笔业务实际上是同一会计主体(一级政府)下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向非营利组织会计靠拢,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还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

非营利组织是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非某一个人或组织或所有股东的经济利益的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如果用“事业单位”这个名称,显然不能涵盖所有的不属于企业性质的非营利组织。我们通常所称的“会计”应是一个最大层次的概念,这个大概念的外延应包括以取得利润为根本目的的“企业会计”和以非营利为直接目的的“非企业单位会计”即用“排除法”将排除企业会计后的会计称为“非企业单位会计”而“非企业单位会计”又包括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与企业相比,尽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它们与企业之间的区别仍相当明显,即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目的性,行为的目的不同,决定着它们行为方式、程序和控制模式也不一样。无论是企业,还是这些组织,它们都是从事一项具体的社会活动,但是它们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使投资者得到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管理或服务时,并不追求收益,其目的在于按照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提供者的企望和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非营利反映了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的基本特征,其目标着眼于社会效益。显然,这些组织的会计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本质特征相近,但还是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它有自己的业务收入,而且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如一般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收支不需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各种基金会更是如此,其会计系统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因而在会计原则、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只是由于它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因而,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政府会计虽同属非企业单位会计,但不能统称为政府会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将其统称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须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1.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应不再有遗漏。其中,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真正反映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本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所以,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面临又一次改革。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行政单位拨出经费、行政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行政单位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现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将受到挑战。例如,行政单位的工资将由财政通过人民银行一商业银行一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此时,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拨款数做一笔支出。而行政单位在现行制度下,既要做一笔收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做实际上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如果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成政府会计,那又要在政府会计的支出总账上记一笔,同时在某一个支出明细账(行政单位)上记一笔,不会动摇会计基础。总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推行,对现行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冲击将是非常巨大的。

3.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展开,政府采购资金运动就成了预算会计的一个新的重要核算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其他资金,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因此,也就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部门)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另外,会造成预算单位收支过程中价值流转和资金及实物流转的脱节。政府采购物品的价值按转账通知流入、流出单位,但货币资金却不实际进出单位。为此要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办法。

现行的操作办法是按照国家机构的建制和经费的领拨关系确定的,按照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层层下拨经费,年度终了又层层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汇编决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由于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因此,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采购合同价。确认本级财政支出,即财政支出的决算也不需要层层上报,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还要改革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即采购品使用者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据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账,在报送会计报表时既要提供资金的收支情况,还要提供采购品的到位情况,从资金和实物两个方面报告,并与采购部门的结果核对。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四

我国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论文

一、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预算管理改革,其重点是将权责发生制作为预算会计的确认基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启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入权责发生制己成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管理目标有了新的变化,预算管理的范围得到了扩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算会计比较,不能全面反映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及成果。

于是,OECD成员国开始研究和探索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问题。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权责发生制在支持绩效导向的政府预算改革、加强政府资产和负债管理、鉴别与控制财政风险、提高政府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及改进政府对长期资产的管理等方面都比收付实现制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确认基础己成为预算会计改革的一种国际新趋势。

二、我国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思路

1、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以权责发生制作为预算会计确认基础,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为其提供保障;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准则、制度作为操作规范;最后需要有掌握了相应知识的人员与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尚未制定,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这决定了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将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转变为权责发生制,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先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待时机成熟时再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

2、把握权责发生制运用的程度。权责发生制运用的程度是由政府的财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决定的。为解决现行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下“年终结转”事项不合理等现象,我国财政部曾于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确定了中央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若改革目标定位于加强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对其公共服务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进行考核,就需要在服务费用和政府固定资产核算方面运用权责发生制,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若改革目标是充分揭示政府的隐性债务,以防范财政风险,则应选择在社会保障收支、国债收支、政府担保支出等方面运用权责发生制。

3、逐步推进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基础,能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会计信息支持,预算会计与预算管理应协调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改革己明显落后于预算管理改革,出现了许多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无法处理的业务。对此,我们应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对于因实施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而导致财政资金流向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出现收入增加且工资费用或非货币性资产同时增加的业务,可在现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来解决现实中难以操作的问题;对于需要转换会计确认基础才能处理的业务(如跨期收支的业务),则应部分推行权责发生制;而对于那些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且确认又不经济的事项,则应暂缓推行或不推行权责发生制,以保证预算会计核算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快建立政府会计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府会计标准也趋于国际化,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应加快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转换的进程,构建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第一,要合理界定政府会计的范围,可将是否由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作为划分的界限:凡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如总预算单位和行政单位涉及的业务)应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反之,非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则不属于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如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这样,事业单位会计就要从现行的预算会计中分离出来。

第二,要明确政府会计的目标,即确定政府会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在确定政府会计目标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以使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首先要反映政府拥有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债务状况;其次要反映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情况;再次要反映政府对所使用资源的受托责任、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最后要反映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效率、成本和业绩。

第三,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在不与我国法律规定相冲突的情况下,可借鉴《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己做出规定且已被广泛应用、效果较好的原则和方法;对于一些我国特有的业务,可制定相应的条款进行规范。第四,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应考虑编制与国际相符的财务报表,如“财务状况表“财务业绩表”、“现金流量表”等。

5、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从国外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实践来看,己在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没有一个全面抛弃收付实现制,均保留了“现金流量表”。实际上,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而收付实现制则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政策以及确定债务规模。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全貌。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来讲,其正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编制基础的。

6、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从国外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实践来看,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确认基础在加强政府资产和负债管理、控制财政风险、提高政府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都比收付实现制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均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国外差异较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国际经验,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行。

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标志着我国完善政府治理结构、提高政府绩效、创建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开始。健全而透明的预算会计体系将成为公共部门治理的基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借鉴国际范围的改革经验,在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与政府会计方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对于我国通过强化政府受托责任、提高财政透明度和政府效率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要求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业务管理和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获取真实会计信息、政府审计和社会监督、加入WTO以及与国际惯例相互协调的需要,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全的政府预算和会计体系,进而达到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控制财政支出、有效评价政府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和实现政府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五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思路的探讨论文

本文指出我国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基础的局限性,同时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思路。

一、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预算管理改革,其重点是将权责发生制作为预算会计的确认基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启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入权责发生制已成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以收付实现制作为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管理目标有了新的变化,预算管理的范围得到了扩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算会计完全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与新时期的预算管理目标越来越不适应,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即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负债状况,不能准确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会计信息不利于经济分析与比较,不能全面反映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及成果。于是,OECD成员国开始研究和探索政府会计的权责发生制问题。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权责发生制在支持绩效导向的政府预算改革、加强政府资产和负债管理、鉴别与控制财政风险、提高政府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及改进政府对长期资产的管理等方面都比收付实现制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确认基础已成为预算会计改革的一种国际新趋势。

二、我国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思路

1.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

以权责发生制作为预算会计确认基础,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为其提供保障;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准则、制度作为操作规范;最后需要有掌握了相应知识的人员与技术的支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完善,预算会计准则尚未制定,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这决定了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将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转变为权责发生制,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先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待时机成熟时再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

2.把握权责发生制运用的程度

权责发生制运用的程度是由政*财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决定的。为解决现行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下“年终结转”事项不合理等现象,我国财政部曾于 20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确定了中央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若改革目标定位于加强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对其公共服务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进行考核,就需要在服务费用和政府固定资产核算方面运用权责发生制,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若改革目标是充分揭示政府的隐性债务,以防范财政风险,则应选择在社会保障收支、国债收支、政府担保支出等方面运用权责发生制。

3.逐步推进权责发生制

预算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基础,能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会计信息支持,预算会计与预算管理应协调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改革已明显落后于预算管理改革,出现了许多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无法处理的业务。对此,我们应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对于因实施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而导致财政资金流向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出现收入增加且工资费用或非货币性资产同时增加的业务,可在现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来解决现实中难以操作的问题;对于需要转换会计确认基础才能处理的业务(如跨期收支的业务),则应部分推行权责发生制;而对于那些涉及面广、影响较大且确认又不经济的事项,则应暂缓推行或不推行权责发生制,以保证预算会计核算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快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府会计标准也趋于国际化,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们应加快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转换的进程,构建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一,要合理界定政府会计的范围,可将是否由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作为划分的界限:凡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如总预算单位和行政单位涉及的业务)应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反之,非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则不属于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如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这样,事业单位会计就要从现行的预算会计中分离出来。第二,要明确政府会计的目标,即确定政府会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在确定政府会计目标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以使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首先要反映政府拥有的经济资源和承担的债务状况;其次要反映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情况;再次要反映政府对所使用资源的.受托责任、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最后要反映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效率、成本和业绩。第三,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在不与我国法律规定相冲突的情况下,可借鉴《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已做出规定且已被广泛应用、效果较好的原则和方法;对于一些我国特有的业务,可制定相应的条款进行规范。第四,要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应考虑编制与国际相符的财务报表,如“财务状况表”、“财务业绩表”、“现金流量表”等。

5.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

从国外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实践来看,已在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国家,没有一个全面抛弃收付实现制,均保留了“现金流量表”。实际上,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而收付实现制则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以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财政收入政策以及确定债务规模。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全貌。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来讲,其正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编制基础的。

6.坚持中国特色与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

从国外预算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的实践来看,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确认基础在加强政府资产和负债管理、控制财政风险、提高政府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都比收付实现制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均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国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与国外差异较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国际经验,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标志着我国完善政府治理结构、提高政府绩效、创建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开始。健全而透明的预算会计体系将成为公共部门治理的基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借鉴国际范围的改革经验,在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与政府会计方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对于我国通过强化政府受托责任、提高财政透明度和政府效率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要求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业务管理和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获取真实会计信息、政府审计和社会监督、加入WTO以及与国际惯例相互协调的需要,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全的政府预算和会计体系,进而达到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控制财政支出、有效评价政府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和实现政府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六

谈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需要,进行了数次改革和完善,形成了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预算会计理论体系。但近几年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己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得对预算会计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体系的影响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1.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它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议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即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源的完整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部门。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凡是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管理的直接对象,财政将直接将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并批复到这些单位。按部门编制预算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可使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府预算法案汇编于本级总预算。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因此,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2.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取消所有的过渡账户;财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行政单位为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由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从本级政府预算集中的资金中分配和拨付。推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预算资金始终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行政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一商业银行一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按预算指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采购商品供应商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行政单位备用金(信用卡)方式支付。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国库单一账户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收付,其资金活动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这部分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而行政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证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账。这笔业务实际上是在同一会计主体(一级政府)下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二)事业单位会计向非营利组织会计靠拢

非营利组织是指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非某一个人或组织或所有股东的经济利益的组织,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与企业相比,尽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它们与企业之间的区别仍相当明显,即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目的性。行为的目的不同,决定着它们的行为方式、程序和控制模式也不一样。无论是企业,还是这些组织,它们都从事一项具体的社会活动,但是它们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使投资者得到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管理或服务时,并不追求收益,其目的在于按照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提供者的企望和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非营利反映了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的基本特征,其目标着眼于社会效益。显然,这些组织的会计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本质特征相近,但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主要是它有自己的业务收入,而且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如一般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的收支不需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各种基金会更是如此,其会计系统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因而在会计原则、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只是由于它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因而,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政府会计虽同属非企业单位会计,但不能统称为政府会计。

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核算的影响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一)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不再有遗漏。其中,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真正反映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本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而推行零基预算是一重要选择。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使现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受到挑战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实行,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行政单位拨出经费、行政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行政单位向下级行政事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使现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受到挑战。例如,行政单位的工资将由财政通过人民银行一商业银行一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此时,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拨款数做一笔支出。而行政单位在现行制度下,既要做一笔收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做实际上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

(三)政府采购资金运算成为预算会计的一个新的主要核算内容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展开,政府采购资金运算就成了预算会计的一个新的重要核算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其他资金,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因此,也就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部门)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由于政府采购货物的验收、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时间间隔,或者一些公共工程的大型采购尾款需要在经过较长的工程保修期结束后才能支付,如按现行的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处理,在采购和支付间隔跨年度时,对预算单位来说,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账实不符,不能真实反映预算单位的经济业务;对财政部门来说,会出现预算支出信息未能如实、完善地反映政府实际支出活动的问题。为此要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办法。

三、预算会计如何改革

鉴于上述预算环境发生的变化,现行预算会计己无法满足现阶段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预算会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重新明确预算会计的分类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对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的划分方法,即按照单位活动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企业会计则可以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这种划分方式可以明确各个类别会计核算的目的,根据其活动目的考虑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加以规范,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计量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也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西方各国政府会计模式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这一会计基础。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政府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如职工退休福利)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政府的会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如新西兰将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确认为资产,并确认了其折旧费用,这样就会使政府更加注意其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更好地认识未来的短期债务,更好地管理基础设施,更有效地重新分配预算。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初期,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德法模式修订的收付实现制,即首先确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实现收入和支出在各个期间的平衡,明确政府当期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三)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加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要真正发挥政府会计的监督作用,会计报告不应只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更应该提供给与政府服务和政府收入息息相关的广大社会公众。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包括:及时提供有关政府支出和成本的可靠信息,以帮助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控制支出;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和独立的外部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将会计系统与计划、预算、现金和债务管理及审计系统相结合;报告有关非现金资源的信息(资产、负债、人力资本)报告有关政府产出或政府政策后果的信息,促使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管理;编制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整体的会计报告等。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七

预算会计改革思考论文

以1月1日起全面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标志,表明我国预算会计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走上了建立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预算会计模式的道路。但三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 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预算会计又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 未来预算会计如何改革本文想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

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狭义)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但随着预算 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1.政府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 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1)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 政部门审核后报议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即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 资源的完整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的基本要求是: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 部门。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部门所有单位的各项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财政专户 核拨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作为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收入,统一由财政核定支出需求。凡是直接与财政发 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均作为预算管理的直接对象,如财政直接将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并批 复到这些单位(行政单位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主管某一专业的行政事务。行政单位作为政府的延伸,政 府预算中理应包含行政单位预算)。按部门编制预算后,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预算在各部门的分布,从而 取消财政与部门的中间环节,克服单位预算交叉、脱节和层层代编的现象,并把部门预算作为独立的政 府预算法案汇编于本级总预算。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 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即编制一级政府的收支情况表。因此,客观上要求 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逐渐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

(2)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部门预算编制后,如果没有预算执行制度的改革,其作用必然大打折 扣。预算执行改革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建立我国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按照政府预算级次,由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帐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逐步纳入各级政府预 算统一管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取消所有的过渡帐户;财 政性支出均从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行政单位为了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资金,由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从本级政府预算集中的资 金中分配和拨付。推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后,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拨到行政单位,只需给各行政单位下 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算单位的月度用款计划,在预算资金没有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之前,始终 保留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帐户上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行政单位的人员工资由财政部门通过中国 人民银行一商业银行一职工工资卡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按预算指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一政府采购―商品供应商方式直接支付;行政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一商业 银行―行政单位备用金(信用卡)方式支付。国库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行政单位的预算数额,但其 作用在于建立起了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国库单一帐户后,由于各行政单位只是政府的组成部 分,其所有的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帐户收付,其资金活动已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因 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当于总括和明细的关系,它们将合二为一共同构成政府会计。

(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在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中,政府采购制度应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许多国家 的实践证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质是将市场竞 争机制和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政府可以得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实现物有所 值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使预算资金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节约公共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政府采购后,对于行政单位专项支出经费,财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给行政单位, 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货款,即财政对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 款方式。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这部分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而行政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 凭证进行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帐。这笔业务实际上是同一会计主体(一级政府)下获取货 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也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

2.非营利组织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向非营利组织会计靠拢,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还 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

非营利组织是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非某一个人或组织或所有股东的经济利益的组织,即不 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种基金会等。如果 用“事业单位”这个名称,显然不能涵盖所有的不属于企业性质的非营利组织。我们通常所称的“会 if’,应是一个最大层次的概念,这个大概念的外延应包括以取得利润为根本目的的“企业会计”和以非 营利为直接目的的“非企业单位会计”。即用“排除法”将排除企业会计后的会计称为“非企业单位会 if’,而“非企业单位会if’又包括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如果除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外,都称为 事业单位会计,那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又如何解释?

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与企业相比,尽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同或 相似之处,但它们与企业之间的区别仍相当明显,即这些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 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其目的性,行为的目的不同,决定着它们行为方式、程序和控制模式也不一样。无论 是企业,还是这些组织,它们都是从事一项具体的社会活动,但是它们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经营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使投资者得到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 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在向社会公众提供管理或服务时,并不追求收益,其目的在于按照财务 资源和其他资源提供者的企望和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管理和服务。因此,非营利反映了事业单位、民办 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种基金会等的基本特征,其目标着眼于社会效益。显然,这些组织的会计称 为“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的本质特征相近,但还是有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它有自己的业务收入,而且 相当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如一般事业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性质的资金,这 部分资金的收支不需通过国库单一帐户。各种基金会更是如此,其会计系统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因而在 会计原则、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只是由于它与政府会计有共同的非营利性的特征,因 而,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政府会计虽同属非企业单位会计,但不能统称为政府会计,在制定会计规范时, 将其统称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二、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

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以 适应部门预算、国库单一帐户、政府采购等改革的要求。

1.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 算会计,也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应不再有遗漏。其中,基建资金也应和其他资金一样一起编入部 门预算。即部门预算应当涵盖包括基建预算收支在内的所有收支,真正反映综合预算。然而,由于基本 建设财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应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细化预算编制 到项目,也就是收支要重新适当分类。因此,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应重新设计,明细核算应作相应调整。 零基预算即预算一切从零开始,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 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对预算会计信 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 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所以,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 单位会计面临又一次改革。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行政单位拨出经费、行政 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入经费、行政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缴预算内外收入、行政单位向下级行政事 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及其会计核算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行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一 收付实现制将受到挑战。例如,行政单位的工资将由财政通过人民银行一商业银行一职工工资卡方 式直接支付,此时,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拨款数做一笔支出。而行政单位在现行制度下,既要做一笔收 入又要做一笔支出,这样做实际上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如果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成政 府会计,那只要在政府会计的支出总帐上记一笔,同时在某一个支出明细帐(行政单位)上记一笔,不 会动摇会计基础。总之,国库单一帐户制度的推行,对现行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冲击将是非常 巨大的。

3.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展开,政府采购资金运动就成了预算会计的一个新的重要核算内容。行政事 业单位的许多采购项目,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其他资金,这些采购资金,应集中到财政部门,由财 政部门统一支付。因此,也就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部门)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另外,会造成预 算单位收支过程中价值流转和资金及实物流转的脱节。政府采购物品的价值按转帐通知流入、流出单位, 但货币资金却不实际进出单位。为此要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体系和具体操作办法。现 行的操作办法是按照国家机构的建制和经费的领拨关系确定的,按照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 层会计单位,层层下拨经费,年度终了又层层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汇编决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财 政部门不再简单地按照预算下拨经费,而应当按照批准的预算和采购活动的履约情况直接向供应商拨付 货款,由于这部分支出采用直接付款方式,因此,应按照实际支付的“采购合同价”确认本级财政支出, 即财政支出的决算也不需要层层上报,财政总预算会计可以根据支出数直接办理决算。实行政府采购制 度后,还要改革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即采购品使用者应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付款凭据进行 资金核算,根据采购品入库情况入帐,在报送会计报表时既要提供资金的收支情况,还要提供采购品的 到位情况,从资金和实物两个方面报告,并与采购部门的结果核对。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又一次面临改革。在政府 采购制度下,凡是列入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的商品和劳务一律由政府采购部门集中组织对外采购,财政部 门通过国库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步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 对大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将以财政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的拨款数为依据,并且在总预 算会计支出类内相应增设核算财政直接拨款的科目。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八

预算会计改革设想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预算会计制度适应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改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仍然面临着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并发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学校、测绘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自19实施以来,对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提高我国预算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政府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四年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显现。这主要表现在:

1.改革的出发点与国际公共会计的习惯做法分歧较大。根据财政部1995年颁布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要点》的要求,这次改革旨在吸收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借鉴国际公共会计的习惯做法,并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可见,这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重新构建我国预算会计体系,而不是建立政府会计体系。这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的习惯做法相差甚远。

2.现行预算会计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当时政府资金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预算资金的分配,因此预算会计仅限于与预算资金收支有关的范围,并没有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及结果。例如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总预算会计就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结果只是提供给统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这意味着用于购置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以后就退出了政府和公众的视野。

3.现行预算会计基础即单一收付实现制存在着局限性。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使用的是单一收付实现制。它无法全面反映政府债务和资产情况,也不能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的预算会计忽视了年度经济事项的连续性,不能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按照此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成果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其需要将收款或付款的时间从本期推迟到下期,或从下期提前到本期,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前后期的一贯性。在收付实现制下,对于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被“隐藏”了,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虚假平衡现象,对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

4.会计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高,缺乏完整的反映政府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已有预算会计体系和层层汇总上报的会计报表制度,但始终缺乏一套能够完整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合并会计报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及其使用和管理、国债未来的还本付息负担以及政府担保形成的隐性债务等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并不能得到反映。这使得不仅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就是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了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二、改革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设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中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应当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充分协调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使预算更为公平、公开、透明和完整。我国应本着谨慎性原则,在预算会计制度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促进预算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1.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把预算会计扩展为政府会计,不仅仅是改变名称的问题,而是转变整个会计观念的问题,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预算会计的根本性改革。现行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等,客观上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二为一,成为政府会计。这将有利于客观真实地评价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实现其会计目标。在建立政府会计体系的过程中,要参照国际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同时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实行准则和制度并存管理。

2.建立基金会计模式。政府会计中,为反映预算限定,防止政府财务资源被滥用,西方政府会计普遍采用的基金会计是一种值得我国借鉴的会计模式。基金会计模式以资金活动为核算中心,而不是以运用资金的单位为核算中心。采用基金会计模式可以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使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更加清楚,便于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我国政府会计可以根据复式预算的要求和政府承担的财务受托责任情况,从加强财务资源管理和规范政府财务行为的需要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基金。

3.引人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为了真实反映政府的财务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提供具有一定质量要求的财务信息,使信息使用者更: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政府受托责任特别是财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确认基础也应当予以改进。财政部门可以考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充分反映受托责任为前提,发挥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先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在条件成熟时再向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过渡。这将有利于强化政府会计责任,明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加财政透明度,全面、准确、完整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财政经济状况,解决以往长期存在的拖欠工资、拖欠工程款项和隐性债务等问题。

4.建立政府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报告主体对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活动乃至整个主体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报告。我国可以参考外国政府行之有效的财务报告形式,编制体现中国特色的政府财务报告。除了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外,还应着重提供国有资产、政府采购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方面的财务信息,以及一些非财务的信息,比如统计报表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另外,我国还应将政府审计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审计鉴证,才能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九

基于支出周期理论的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通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基于支出周期理论,开始的预算会计改革,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进行比较,初步探析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高效、精准、清廉的财政支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预算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掀起了发达国家预算会计改革的浪潮。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预算会计领域里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的步伐比较慢。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与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频繁,在政府的财政资金应用、对外信息披露等方面已明显地存在不适应,更难以支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西方国家的支出周期理论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还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

一、预算会计与支出周期的概念

在我国,传统的预算会计大多定义为:是以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为目的,以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是政府会计(或公共部门会计)的重要分支,用以记录、计量和报告需要在政府预算中反映的财政交易与事项。这里的财政交易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从事的具有财务意义的活动或事项,比如税收征纳、经济业务的购买承诺、收到对商品和服务与合同条款进行相符性核实、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支付供应商货款等。这里的“具有财务意义”是指可以通过货币形态对财政交易事项进行计量。由此可见,预算会计是反映与核算财政资金运动过程、流向及其结果的会计。财政资金的运动从纳税开始,到业务层付款终结,期间经历了复杂的过程。支出周期就涵盖了付款的全过程。

支出周期是指财政预算经过立法机关审批后,预算资金从政府公共部门最后流向商品与服务供应者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财政拨款,终止于公共部门或组织向其商品与服务提供者的付款,这中间还需经历承诺、核实两个阶段。所以支出周期一般包括对预算资金分配拨款与拨付资金、承诺、核实和付款四个阶段。其中,拨款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授权某个政府单位或某个特定目的在一定期间内可开支的法定数额。其可分为确定拨款和分配拨款两个步骤。承诺是指政府、支出部门或机构做出的已经导致财政支出义务发生并且需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履行的决策或决定。核实指政府或公共部门对供应商交付的商品、服务与所签署的合同和发出的订单的条款进行相符性的核对。付款即公共组织向商品与服务供应者支付款项。其中支出周期中下游的承诺阶段、核实阶段和付款阶段的交易统称为机构交易。预算会计就是用于追踪支出周期各阶段交易的信息系统。

通过对支出周期各个阶段记录,预算会计可以用通用的会计语言提供的信息,有效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监控,评估政府的财政状况,对财政风险进行管控以及支持各级财政健康、持续发展。

二、中外预算会计的差异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外预算会计体系存在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构造基础不同

发达国家以支出周期作为预算会计的构造基础,我国依托组织类别构造。以支出周期构造的预算会计对于相同的经济业务都采用相同的会计科目进行记录,并同时记录预算数与实际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加强了预算的适时监控。而我国是按照单位的组织类别作为预算会计的构造基础,长期以来,虽经演变,但分为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三种会计制度的格局并无变化。会计信息不通用,会计报告加总困难,不同部门核算的信息不同,信息失真。

(二)预算会计适用的范围不同

多数发达国家的预算会计覆盖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而我国预算会计是由三种互不衔接的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预算会计的范围比我国大的多。发达国家的预算会计可以反映应计支出、应计负债这类监控预算过程的信息,而我国预算会计却不能反映,从而造成财政监督职能落空、会计核算不充分、削弱支出控制的有效性、财政风险管理困难、损害公共承诺的可信度和约束力。

(三)对机构层交易的控制机制不同

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一种以集中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预算会计控制机制,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实行的是高度分散化的会计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导致财政部门长期处于只是分配资金的角色,财政监督长期弱化。

(四)会计规范的模式不同

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准则规范,我国采用制度规范。准则规范是指指导和规范具体会计活动的文本,是由权威会计主管部门或会计组织定期不定期发布会计准则来进行的。而制度规范则是指对会计主体的会计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文本,是由政府制定预算会计制度来进行的。二者相比,准则规范比制度规范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会计是国际的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下和国际政府间协作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其实,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财政领域和预算会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改革,比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预算会计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举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与发达国家的支出周期理论预算会计还相差甚远。未来我国预算会计应增强会计信息的国际间可比性,拓宽预算会计核算功能与范围,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管控能力与提高政府公信力。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更为全面的预算会计。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扩展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全面引入支出周期理论,建立追踪支出周期各个阶段交易的全面预算会计系统。改变现在按照单位类别确定预算会计范围,而是将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扩大到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至少应包含付款和承诺阶段。主要包括预算外资金的营运合并到正式的预算系统中;所有政府实体都应按照相同的分类进行编制和送呈财务与绩效报告;对或有负债进行记录和报告;按时编制和发布财务报表。

(二)引入应计基础会计和登记资产

或有负债是许多国家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也是现金基础会计下最容易忽视的风险项目之一。或有负债的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有贷款担保、未决诉讼、挽救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国有金融机构的可能等等。虽然我国各级政府积累了大量的或有负债,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全面的计量与确认,使得政府财务状况难以评价。同样的问题也在资产方面,对于政府掌握和控制的资产如何进行鉴定和确认,比如基础设施、自然文化遗产、军事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以引入修正应计基础会计和登记资产,编制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财务报告也是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三)建立集中性预算会计控制,适时颁布预算会计准则

把现行的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合并,实行由权威部门发布的预算会计准则,统一核算核心部门和机构层的财政交易,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把三张皮有效地整合为高度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核算支出周期各个阶段的交易,将原来分散的预算控制改变为集中的预算控制,有效提高财政的监督职能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会计准则至少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运用指南,对预算会计目标、主体、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具体的会计实务及操作等作出规定。这也是预算会计发展的方向。

(四)开发预算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未来的预算会计是涵盖支出周期各个阶段、既是核心部门政府整体与支出机构之间的会计联系的通道,也是各种办事流程与控制的网络体系。依托现代化的科技与信息技术,开发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预算会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外部控制者如财政、国库和其他核心部门和内部控制者如支出机构所分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活动以及财务与预算的营运效率,并对决策制定提供巨大的便利。

其实,这种基于支出周期理论的预算会计改革,在我国已经拉开序幕,试编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政府财务报告,政府会计准则——一般准则的颁布,就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有步骤的推出的。相信,随着我国国家治理的不断规范与科学化,与世界经济组织和发达国家信息交流的加深,我国预算会计朝着支出周期理论框架构建将进一步加快,逐步构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高效、精准、清廉的财政支持。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十

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刍议论文

—、预算会计的内容

1.财政总预算会计

按财政部颁布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其核算对象为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包括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在资金运动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管理体系和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相一致,分五级,也就是一级政府要建立一级总预算,每一级政府的总预算都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总预算会计;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会计要素依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对象特点和会计核算要求,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财政部发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但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财政总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平时不作帐务处理,待年终结帐,再做处理。

2.行政单位会计

按19预算会计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及党派、政协机关等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它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拨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它们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部门、本部门的全部会计工作。会计对象是各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采用借贷记账法来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并对旧制度的会计科目进行了撤并和增删。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和会计报表说明书。

3.事业单位会计

年预算会计制度将其定义为: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使用者分别是政府、财政部门、外部使用者和事业单位管理者;会计基础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会计报表结构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和会计说明书。

二、预算会计现状

通过考察,笔者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1.我国预算会计体系自1950年创建以来,其间虽有所调整,一直变化不大。1997年改革后形成的预算会计体系较以前有较大调整,1997年财政部将预算会计体系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把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相分离,基本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2.预算会计逐步规范化,国际化。1997年以来,预算会计核算管理模式改变了建国后实行的制度管理,开始走会计准则管理的路子,如,专门对事业单位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这也是对国外政府会计改革和我国会计改革的经验的借鉴,有利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改收付实现制为以收付实现制为主,部分项目可使用权责发生制记帐法:为便于交流,统一会计语言,预算会计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重新进行了设计,使预算会计既能完整地反映出单位经济全貌,反映单位业务活动收支的主要类别、收支水平,又能详细反映出单位各项支出的用途以及主要基金的变动情况。

3.对预算外资金的核算要求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形式有了较大变化。单位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收取的费用,未纳入预算管理的作为预算外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收支两条线。1997年改革前,预算会计对事业单位按不同的预算管理形式来加以核算。由于不同管理形式的单位存在同样的资金筹集手段和运用方式,三种不同的管理形式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界限,加之单位活动成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取消了按不现预算管理形式实施会计核算的方法。

三、预算会计改革的总体思路

综上所述,现行预算会计虽然在以上述及的重大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或重新进行了规范,基本上满足了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对提高我国预算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政府会计核算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打下了基础。但为了能使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有的放矢,研究建立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研究建立我国政府会计报告体系,迫切需要研究下如下问题:

1.研究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我国政府职能转换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于预算会计提出的新要求和对政府会计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并进而研究在新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

(2)研究政府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国际动态和各国在政府会计改革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以供我国借鉴和参考。

(3)研究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及构成,包括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建设的具体步骤、方案和实施中需要配套改革的措施,包括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建设是否需要建立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应当制定哪些具体会计准则、每一项会计准则的具体结构等。

(4)研究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建设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程度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国家还是少数,大多数国家在政府会计改革上都是循序渐进的地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走的是渐进式道路,政府会计改革势必将是循序渐进式的,在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上也将是渐进式的,不可能1蹴而就。基于此,对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建设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程度、以及如何分阶段地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哪些会计核算项目应当首先引入权责发生制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2.国外政府会计的理论体系、运作模式和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对于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1)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机构或经济实体。关于其特征,美国会计学会在《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委员会报告》中称:通常区分营利与非营利的基础,乃是有无营利的动机,美国的非营利范围,包括联邦政府机关和州及地方政府机关,以及公立和私立的非营利组织,具体例子有学校、医院、慈善组织、教堂和基金会等。

曰本的非营利组织包括政府部门,公立非营利事业体,民间非营利事业体。由上述考察,笔者得出如下认识:

其一、各国对非营利组织划分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划分的标准实际是一样的,即是以非营利为标准。

其二、这种划分都是为了便于核算和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

(2)非营利组织体系

如上所述,非营利组织是与营利组织(企业)相对而言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在许多方面与企业会计相近或相同,但在一些内容上仍有其特殊性。因此,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形成了适合本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3.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

我国企业会计自1993年来,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形成了现在企业会计模式,所有的营利组织共用一套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并在此前提下,根据行业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大小分别制定了三套会计制度来规范来各自类型的企业,即是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类股份公司、国有企业和集团公司;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银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企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规模较小和不适于用企业制度加以规范的小企业。企业会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

(1)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运用会计准则加会计制度模式是适宜的,既与国际靠拢了又适应了国情。

(2)营利组织虽有各行各业,但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都以营利为目标。所以,他们适用一套共同的会计准则来规范,对各项经济业务用具体会计准则来加以规定。对行业相差特别大的再制定少量制度来加以规范,以便于具体操作,而不是对营利组织内的各行各业分别制定不同的会计准则。

(3)便于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可比性。

参考文献:

[1]丛树海.中国预算体制重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5-20

2]陈志斌.公共受托责任:政治效应、经济效率与有效的政府会计J.会计研究,;6:36-38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十一

摘要: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预算会计在教学过程中也显露出一系列问题.预算会计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为此,探讨预算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课程改革几点建议.

关键词:预算会计;教学;课程改革

0引言

预算会计又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它是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管理为中心,适用于各级政府、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一种专门会计.但随着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推进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深化改革,预算会计课程改革亟待进行.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十二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财政学和会计学专业中,预算会计课程属主干专业课程之一.笔者所在院校将该门课程定位为专业限选课.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由于以上会计主体的特殊性,预算会计跟企业会计有较大差异,属会计的另一分支.学习本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企业会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非营利资金的管理领域.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政府职能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了解.在过去几年中,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财政部为了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已于2012年2月7日和12月6日公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2号)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2号).与此同时,财政部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施行,使得预算会计内容发生根本性变化.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预算会计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2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课程设置

国内高等院校在该门课程设置上,大多将其定位为专业选修课程.笔者所在院校该门课程设置为32课时,且全数为理论课程,缺乏实践课程依托.但预算会计体系中包含各级政府、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等会计主体.在较少课时内完成以上多个会计主体的预算会计相关知识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因课时有限导致删减课程内容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缺乏实践操作课程作为依托,学生掌握程度不够理想.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该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并熟练运用于不同会计主体中,难度可想而知.

2.2教学内容与方法

预算会计是一门富有实践操作性的课程.该门课程性质决定担任该课程教师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例如,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要熟悉政府采购流程、财政体制结算和财政资金划拨程序等.只有熟知以上制度和业务,教师才能将教材案例进行更为详尽的讲解.但是,目前我校的预算会计任课教师普遍缺乏相关部门的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空间不够,学生难免觉得不够生动或不贴近实际.另一方面,预算会计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质量良莠不齐.许多教材经济业务资料不仅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同时还存在改版滞后,没有紧跟改革方向更新知识体系.

2.3成绩考核评价

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有效的信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参与者,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看,该门课程一直处于学科边缘化状态.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接收的是企业会计知识,没有接触过政府的财政系统的相关业务,初次学习该门课程难免会感觉陌生.同时每次课程中需要接受大量的全新会计账户,部分同学出现畏难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该门课程开设在大三年级下学期,即将处于毕业季的高年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繁重,认为进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部门可能性小,不愿意投入精力学习.部分学生在临考前突击,应付课程考试现象较为普遍.

3课程改革措施

3.1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预算会计课程的教学安排在所有企业会计课程之后,也就意味着学生吸收完所有企业会计知识之后,再重新学习预算会计这一体系知识.预算会计理论基础与会计学原理大部分内容想通,甚至部分经济业务会计处理也有很大相似度.如考虑将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课程平行开课,针对不同课程相同部分的内容,教师可进行取舍.如时间不够充足,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学习企业会计的同时学习预算会计,可作不同体系知识的分类和总结,加深对两个分支体系会计知识的理解.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课前广泛搜集资料,编制好相关原始凭证及业务资料.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分岗实训.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承担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领会不同会计主体之间核算内容和方法的勾稽关系.另外,学校也可考虑建设实习基地.以学院财务处为依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实践.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又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在寒暑假,可组织学生简单参观行政事业单位,或邀请该部门从业人员做校内讲座.通过以上措施,可让学生在业务上感受身临其境,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2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应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由于课时限制很难两者兼顾,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做出取舍和更新.首先,我国预算会计理论基础与企业会计大体一致,针对相同部分教师应建议学生自学.其次,我国已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实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但许多教材改版滞后.教师应及时吸取新知识,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引入到授课过程中,并将教材中过时内容更新.另外,可邀请预算会计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开展校内讲座,或指导校内实践课程,这样可弥补预算会计教师相关部门从业经验不足这一劣势.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可尝试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①比较教学法.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联系和区别.例如购入固定资产这一业务,两大会计主体在资产核算内容和核算账户上基本一致.但是在账务处理时,对应账户内容有所不同.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购入固定资产涉及到“经费支出”和“资产基金”账户,而事业单位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购入固定资产,涉及到“事业支出”和“非流动资产基金”.教师在讲授类似以上部分内容时,应多做比较总结,比较分析不同会计主体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的异同.②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相似度高.教师可选择在讲授事业单位会计时准备案例或拟好讨论题.在课前按学生意愿编好小组.由于学生已有行政单位会计基础,可让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对案例提出问题,总结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在类似账务处理上的异同,按照小组做出总结汇报.以上讨论式教学既能巩固已有知识又可以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3完善考核评价方法

教师应尝试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导的考核评价模式.对最终成绩应引入多项标准综合评定.首先,前述课堂中考虑穿插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教师可将此部分表现以一定比例加入最终成绩评价中.引导学生在平时多思考和表达,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学习主动性.另外,教师应注重考核学生实务操作.可将预算会计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组内容,要求学生概括不同会计主体业务类型,在每组内容讲授后配备思考题、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通过以上练习,阶段性考察学生学习成果.其次,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师和学生信息共享.笔者所在院校的系部建设有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利用此类数字化平台中共享教学进度、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视频等资源.分享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可在讨论区探讨教学过程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功能.不同会计主体知识讲解完后,教师可在网络教学平台穿插测试,不仅能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整理知识,还能分阶段检查学习成果,克服临时突击应付考试心理.

4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关于预算会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以期通过以上思考帮助提高教学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预算会计课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任课教师紧跟改革方向及时补充更新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思考转换教学方法与思路,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同时具有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达到教学相长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慧敏,冷芳,刘晏.论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J].财政监督,2014,(9):24.

[2]朱静玉.关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6,(5):77G78.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十三

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探析论文

1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许多行业许多的领域中都已经实行了预算会计 制度,其中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也包括行政单位以 及管理部门。总而言之,预算会计制度适用于各个领域的 财政管理制度,早在20世纪末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从各个 领域实行了预算会计制度,会计预算制度也随之进行着各 种各样的自我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预算会计制 度始终都是以适应财政管理体制为中心进行不断地改革, 但是财政管理体制总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变化,出现了许 多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原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与 之相适应,迫切需要改革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第一,从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够真 实地反映出财政部门真实的财务情况,预算会计的核算无 法准确正确地反映出核算的业务情况。

第二,我国目前运用的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财务管理 部门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起不到预算应有的作用。

第三,在我国的行政单位,一些预算会计制度的预算 不合理,有一定的疏漏,预算出来的财务信息无法真实地 反映出政府的债务情况,预算结果缺少真实性。近期以 来,我国经济不断地呈现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中央政府 发行了很多的国债,另外,政府也通过不同的渠道与路径 从世界银行以及国外的一些货币金融组织贷借了大量的资 金,这一系列的金融债务都应该算作政府的外债与所背负 的债务情况,但是,在真实的财务报告分析中这一部分的 债务情况却没有被列入到计算中去,不能提供准确的政府 债务情况。

第四,虽然我国已经实行了许多年的预算会计制度, 在行政单位与企业单位都有所作为,其中在各自的单位中 都形成自己所独特的会计报表,但是这些财务会计报表普 遍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正确地反映出各级政府或 者说各级部门的债务信息情况,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总资产 和固定资产的多少。所以说财务会计报表缺少一定的科学 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所形成的报告无法说明财务的状 况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财务预算报告。

第五,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与世界经济全球 化的趋势相适应,无法符合国际竞争的要求。我国在 加入了世界关贸总协定,从这时开始我国将与世 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进 行改革创新,我国的政府更要积极地配合世界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府要变得企业化, 要按着企业的发展规律去办事,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有一席之地。企业的会计核算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无法为政府的公共管理提供一定的保障,这样难以实现政 府绩效为导向的管理作用。

2针对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建议

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充实与发展,各部门的预算会计制度已 经无法与之相适应,各种弊端以及制度的不足之处曰益的 暴露了出来,所以,迫切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发展道路的会计预算制度,也可以借鉴 一些发达国家的预算会计体制的先进经验,健全我国的预 算会计制度。

2.1与国际发展规律接轨,完善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针对政府 提供完整的预算信息,方便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预算 管理体系的形成决定着我国的预算会计整体的构成。改 革发展前提下的预算会计制度在近几年来为我国政府或 者企业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预算会计管理,改革主要的针 对对象就是在整个预算体系内部进行了一小部分的职责 的重新划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总的预算会计制度保 持原有的形态未发生什么变化,而各级不同的事业单位 或者地方政府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 了规范化的预算会计制度,预算会计的运行机制不断的 完善,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的利益,保 护国家的公有财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整个预 算管理体制更加的规范化。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发展趋势来看由于预 算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与改革,二者已经无法相适应,原 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准确地反映出预算信息。 所 以,预算会计必然面临着改革发展的难题,对于我国的现 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要根据国际发展的规律加以改革与完 善,预算会计体系是由政府的财政部门以及企业的财务部 门所构成的,随着预算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部门对 财政的管理逐渐朝着全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发展,各级的财 务部门以及行政单位都是由国家统一进行管理的,其大部 分资金都来自于国家的中央财务部门,他们所用的每一笔 资金都需要通过国家中央政府的同意以及审批方可动用, 所以,可以说预算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二者之 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以国际发展的规律来完善我国的 预算会计制度。

2.2建立权责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权责统一的责任制度是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与改 革的必然手段。权责统一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预算会计制 度提供了一个改革的整体方向,在世界上一些经济发展速 度快,经济基础好的国家也离不开权责统一的预算会计制 度作为基础的保障,权责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简单地说就 是政府的收入是在其为社会以及公民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服 务的基础上才能确认下来,这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提供了 一定的社会服务,也有一定的权利从国家领取相应服务的 费用作为提供服务的重要保障基础,其中政府所背负的一 定的债务也应当列入到政府的总资产负债列表当中去,这 样所形成的政府财务会计信息报告才具有真实的可靠性, 才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出政府的财务信息以及运营的情况, 这样会使政府对每一笔资金的利用与管理更加的合理,认 识到自身的债务负担信息,对于资金的收入与再分配做好 合理的预算工作,权责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对于我国的财 务管理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2.3完善会计信息报告,为政府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财务的会计体系主要的任务就是为政府、企业提供 一个准确的财务信息状况,对于政府、企业的每一笔资 金的进账与支出做好合理的预算工作,背负的债务情况 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对于政府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的 设计上必须要真实地反映出每一笔财务的负债信息,这 样才能满足政府的财务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目前我 国现行的财务预算会计制度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他们的 财务会计信息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都不够全面、 缺少真实性与可靠性。应当进行改革,在对于政府的财 务会计信息报告中应当涉及以下内容。第一,政府的资 金支出与收入的准确信息,这样有利于政府的下一步财 政分配与预算工作的进行;第二,政府的总资产、固定 资产以及政府的负债情况,这样有利于政府提高工作效 率,加强每个环节的资金管理。只有会计信息报告充分 地体现出政府的每一笔资金的收支情况才能为政府的下 一步财务信息状况提供最可靠的发展路径。

3结论

预算会计制度在对于我国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上起到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不断地加以完善与改革以适 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十四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一、政府部门预算会计出现的各种问题

(1)目标和定位不符合绩效评价。目前,财务预算会计,收集整理政府的年度财政资金使用和收入状况,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从而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提供信息。在会计目标核算中,并没有全面涉及到政府实际的资源状况等。

(2)政府的负债反映缺乏全面性。在反映政府的负债中,可能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风险,比如:没有付清的国债利息、社会保障基金未来负债等,在预算会计体系无法完整地反映存在的各项债务,导致各种贝才政风险的产生。

(3)缺乏绩效评价基本的费用信息。在我国的政府预算中,主要是记录当前的预算支出,由于政府部门有很多连续性投入项目,没有绩效评价的费用信息就使得这些项目的成本和费用难以体现出来,降低了考查公共产品的产出情况的时效性,最终无法正确衡量政府绩效的高低。

(4)缺乏全面真实的预算会计报告内容。目前,预算会计报告主要反映的是预算收支的现金流情况,而没能体现出政府对资金的使用率以及对其所持有的净资产的使用情况。

二、预算会计改革的主要途径

在预算会计改革中,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规律,才能顺应预算改革的趋势,遵循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标准,促进我国预算会计中会计信息的整合。同时,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运行情况,并掌握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然后结合相应的收支标准,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在计体系当中更好地体现出真实全面的财政绩效评价以及财务信息等。

(一)不断完善预算会计体系

在目前预算会计双重导向的改革的背景下,最关键是发现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完善预算会计体系,重视预算编制。首先分离出之前预算会计承担的财务会计职能,加强对政府财务会计的建立。同时,为了更好地反映政府成本,应该不断建立政府成本会计制度,各施会计的重要职能。因此,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记账基础,收集全面的信息,制定不同的报表,为宏观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的预算信息,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时效性。

1、加强对预算会计的重新规划

预算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遵循《预算法》规定,反映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在预算计划所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财政资金,以实现运用目的。目前,最重要保持政府财务报告与对应的政府预算的一致性,不断完善反馈机制。政府财务报告需要收集真实的信息,进行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补充,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明确政府的受托责任,提高政府的工作执行能力。

2、完善政府财务会计

政府是财务会计的的工作主体,可以全面收集资产、负债管理、筹集资金、政府绩效等多种信息。为了实现以上各个信息的收集整理,政府财务会计可以指定一定的责任制,严禁资金的混乱使用,实现转款专用,提高政府资金的安全性。针对那些可以确认的税收项目,应该在预计期间就尽快确认;在政府的日常运营支出中,可以采取实耗法确认当期的运营性物资支出;不断完善跨期摊配会计程序等。在此期间,应该不断确认各个会计期间的服务消耗;遵循权责关系,在会计期间不断确认各项款项。

3、完善政府会计管理系统

健全的政府会计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会计信息贯彻于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从而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预测决策、规划设计、责任考核等工作。政府在进行全面的管理改革时,必须对公共部门的成本、项目管理、责任会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4、非财务信息类型

财务信息不能完整地体现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履行状况,因此,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以协助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政府业绩,对政府工作效率作出合理的评价等。多方面的影响信息,将会协助信息使用者掌握政府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充分理解政府活动性质等。现政府财务报告与传统预算会计报告存在的最大区别是:增设业绩成本信息和影响信息,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公共绩效管理的绩效导向。

(二)建立符合绩效评价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

1、政府财务报告

在政府财务报告中,首先需要完整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财务信息。第一是提供预算情况信息,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的关键工作是要求,政府遵循《预算法》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财政预算的规范性,提高政府资金的安全性。第二,提供国有资产产权构成、保值增值、收益权等方面的采取信息。第三,政府要不断完善采购制度,完善采购中的财务信息,提高采购工作的规范性,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第四,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则关系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同时又是主要的政府基金,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应该充分体现在此基金相关资产运行情况。

2、政府财务报告附注

政府财务报告体现出了政府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所以说,在撰写财务报告时,必须将预算与执行情况结合起来,让有关人员一眼就能看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在财务报告附注以及财务报表项中应该不断补充预算执行情况,具体说明对财务状况有影响的重要因素。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系统性的财务信息,还需要通过统计报表以及其它形式提供反映社会治安、公民素质等非财务信息。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应该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内容,针对政府部门预算会计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采取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建立符合绩效评价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等有效的预算会计改革途径,以促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改革进程。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十五

预算会计改革有关问题略析论文

一、现行体制下的政府*政预算会计

1.政府职能转变对传统预算会计模式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财政是政府统揽一切,财政通过直接分配来实现政府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分工逐步明晰,政府职能的重点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在这一转变中,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财政从单纯的“分配”向综合的“管理”转变,政府从直接“干预”经济实现到间接“调控”的转变=

2.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

我国预算会计对预算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包括预算资金筹集、使用和结存状态的三个阶段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以预算资金为对象。具体讲是由两个部分和三个不同性质的分支组成,两个部分是指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其中,财政总预算会计是财政部门记录、计算、反映国家预算收入、支出和结果全面情况的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则是以国家预算支出安排到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那部分资金为对象,所以是一部分预算资金支出安排使用情况的会计。预算会计三个不同性质的分支,是指财政会计、行政机关会计和一部分事业单位会计组成的全额预算单位会计,以及另一部分事业单位形成的差额预算单位会计。

财政部发布了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从191月1曰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此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重新划分预算会计的体系,即在原来预算会计体系的基础上,将单位预算会计划分为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将原财政总预算会计覆盖范围延伸到乡级预算;把原来的三个会计要素改为五个会计要素;把资金收付记账法统一改为借贷记账法;对事业行政单位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取消事业、行政单位原按预算管理形式分设的三套会计科目,改为按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各分设一套会计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包干经费支出的列报标准,由银行支出数改为财政拨款数;规范财政周转金的会计核算;调整、改进、规范会计报表体系。

二、预算会计改革中几个值得思考问题的深入分析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其原因。

第一,预算经费的收入和结余,不能准确反映预算执行的真实情况。目前,会计核算账面反映的预算收入,除按预算标准向上级领报外,还包括运用单位经费结余弥补的部分。支出情况更为复杂,除用于事业任务直接支出外,还有与本单位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无关的一部分差旅费、招待费、公杂费以及事故处理费用等开支,同时还包括上年事业费超支转入数,而另有一些应在有关事业经费开支却又放在预算外生成的经营收支中支出。收支不规范、账面数字与会计核算应当反映的预算执行情况不符,反映不了预算的真实情况,无法分析预算经费管理的优劣,缺乏考核经费管理标准的科学性。

第二,“经费家底”反映不实。有些单位历年预算和预算外结余比较多,但由于有的单位动用结余纳入预算管理和进行生产经营投资未能转账,结余数出现虚假现象,而真正能动用的”家底”却有限。另外有些单位为了多得利息或隐匿资金,把留用的结余经费存入银行或转到其他经费的银行账户上,账面上仅有部分结余,远不能真正反映单位实有“家底数

第三,^算外收入与实际数悬殊较大。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凭借各自的行政权力进行各种名目的收费现象曰趋严重,使本单位预算外资金和“小金库”迅速膨胀。这类收费收人大多数未纳入正常的预算资金管理,有的.自收自支,有的转作家底留用,因此各级财务账面上反映的预算外收人与实际收人相差甚远。

第四,会计报表与账面不符。一方面由于记账原因造成报表不实;另一方面由于编制报表时随意增减科目或调整数据,加之受报表格式限制,口径不尽统一,说明又不全,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财务制度自身不够规范严密,二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根本缺陷。

2.关于构筑预算会计信息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公允、规范的预算会计核算体制。它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其覆盖面涉及所有会计主体,从而实现会计信息之间的客观性、可比性。

第二,提i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为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供保证。

第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纪律教育。要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纪律与规范,加强对会计人员执业纪律的监督检查,引导教育财会人员坚持原则、遵守法纪、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第四,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人来源,从源头上纠正会计信息失真。预算会计反映预算资金的运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收入形成的预算外资金的不规范账务处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之一。

第五,强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不间职能,明确其职责。大力推行管理会计是会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将目前的会计队伍按其作用分为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前者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后者代表单位行使职权;前者由国家统一的会计机构委派,后者属于单位职工。

第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要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作用,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加大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督导力度,并在进一步理顺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全面实现会计改革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根本目标。

2022年浅析我国预算会计改革历程论文精选十六

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及对策论文

预算会计是国家预算管理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目前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是从1998年起实施的《财政种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套预算会计制度总体上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我国预算会计的整体水平,对我国的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预算会计管理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服务与供给型财政管理模式的预算会计体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国际交往的增加,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以不利于发挥预算会计的职能作用,不能充分适应预算管理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建立新的会计管理体系、新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我国预算会计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改革的新形式新任务要求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核算内容、资金流入与流出的确认、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会计信息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充实、改革,以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财务活动的情况。就我国当前的预算会计制度整体而言,仍不全面、不完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带来的问题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核算生成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单位加强成本管理的需要,也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不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我国预算会计实质上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资金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政府拥有的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和承担的负债(积欠的长期债务、拖欠的费用等)在报表中无从体现,无法反映政府公共资源的使用和配置状况的会计信息,使政府信息的使用无法了角解不利于政府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进行科学的宏观决策。特别是收付实现制所“隐藏”和积欠的隐性债务问题往往被忽视了。例如政府中长期国债中尚未偿还的部分、社会保险基金的缺口、养老金负债、地方政府欠发工资等等。这些容易夸大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虚假的平衡现象,给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不利与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财政风险的防范。

(二)无法客观反映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评价和考核各级政府的受托责任在当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虽然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核算但对财政预决算报表中,有关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只是以独立报表的行为作为补充资料予以附列等等。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可能失控,导致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成本信息的失真不利于政府部门合理的激励机制。

因此,由于收付实现制会计确认基础本身的局限性,既不反映非现金资产存量的价值、负债,也不提供服务的成本核算,因而难以显示财务状况和财务效益的全貌,这种低质的财务信息所反映的会计责任狭窄,最终导致低水平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正因如此,财政部在1998年根据预算会计核算的特点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采用了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这说明,一方面预算会计从总体上讲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体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采用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体以权责发生制为补充的一种混合的会计确认基础,充分体现了灵活性。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系统性和连续性相结合既要全面反映当年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又要连续完整地反映财务运行的结果。所谓全口径预算管理,从部门来说相当于综合预算从总预算来说,社会保障预算、基金预算、资本预算都是其主要内容。同时预算会计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连续运行的财务会计信息。

(二)全面性和准确性相结合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财税部门、审计机关和预算单位等。他们各自的职能不同,对预算会计信息的需求内容各有侧重。因此,预算会计在核算范围、科目设置、报表编制等方面,要体现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提供完整的会计资料,满足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会计是经济管理的手段。这个手段的运用,要靠广大的会计工作者来操作,因此,预算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经济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要从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出发,简便易行。会计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如果基层会计人员不能适应,再先进、再科学的制度,也只能束之高阁。

(四)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借鉴、吸收国外经验相结合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善于根据国情进行自主创新、又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断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理所当然要体现这种精神。在总结和继承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吸收企业会计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大胆借鉴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中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科学内容。

三、对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

人类以进入21世纪,预算会计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种形式下,预算会计基础不仅要真实地反映政府及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情况及财务活动状况,强调与国家预算保持一致;还要提供具有一定信息质量的财务信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以实现预算会计的目的。另外,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预算会计体系,会计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要求会计信息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具有国际可比性。因此,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协调也是一个现实的迫切的问题。

(一)预算会计财务报告及其他信息的完善完善政府会计信息就要真正发挥政府会计的监督作用,会计报告就不应只提供给政府有关部门,更应提供给与政府服务和政府收入息息相关的广大社会公众。1998年开始实行的预算会计对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规定的比较具体而对财务报告的其他部分则不详,甚至有的方面比1998年以前实行的制度还简略。因此,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包括:及时地提供有关政府支出和成本的可靠信息,政府财务会计可规定预算收入名细表、预算支出名细表、预算外资金收入名细表、专用基金收入名细表、政府投资名细表等;及时进行内部审计和独立的外部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将会计体系与、现金和债务管理及审计系统相结合;及时报告有关非现金资源的信息,如资产、负债、人力资本等,报告有关政府政策后果的信息,编制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整体的会计报告等。从而全面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二)循序渐进地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体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应充分考虑信息管理水平、运行投入成本及预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因素。因此,全面实施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条件还不成熟,应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好经验,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进行。同时,在改革顺序上可在部分单位进行试点,逐步完善,成熟规范后加以推广到所有行政单位,最后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实行。政府会计引用则权发生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革,它是政府预算与会计功能的根本性的变化,是一种适应现代政府管理要求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也是我国未来政府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趋势。

热点推荐

上一篇:学生上英语课的感受收获 学生上英语课心得体会7篇文章

下一篇:初中语文八年级教学总结范文(15篇)

最新军训心得九百字 军训心得体会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大全7篇) 2023年健身房新店开业活动方案(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