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于丹论语》读后心得

《于丹论语》读后心得

小编:

篇一:《论语心得》读后感

前一阵有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给我,读后颇有感触,这本书名为《论语心得》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是啊,一直是我们对生活要求的太多,还是现实生活对我们要求的太多,原来我们可以活得更简单快乐!

记得于丹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想当初做为一个刚迈上自己岗位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常常会在工作中对一些安排充满了怨气,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一种问题,刚踏上社会的毕业生估计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觉得这个世界和想象中的差别太大了,大的有些可怕!读完此书后我想可能问题是在于我们是带着美好的想象踏上了社会,年轻气盛,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做事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的好的方面做对比,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好。正如书中所说的佛像之所以能让千万人去膜拜他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学习。

因此,我们要对生活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一种好的心态就是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要笑看人生,把饱满热情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在现实生活中不怨天忧人,不做盲目攀比,要有理想,有追求,是我们起码的生活方向。

篇二:《论语心得》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仔细阅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这本书,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教育家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从两方面谈谈体会:

一、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比如这半年,我任教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二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教学任务繁重,每天备课备得头昏眼花;同时每天有一大堆的班级事务需要处理。又由于所带的班级学生年龄小,许多事都要老师亲力亲为,手把手教。但是我经常告诉自己:每天认真备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学生;一名优秀的老师应学会遇事冷静、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不能让坏心情一直围绕你,否则会影响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无成。其实学生都怕老师,特别是犯错误后,更不敢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这时老师如果大发雷霆,往往不起作用,如果是平心静气地谈话,在情在理地耐心教育,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读了“论语心得”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也许有较长时间的面对,绝不要抱怨学生的懒惰,抱怨家长的不配合,抱怨领导的不理解而是要积极思考,班级里尽管有部分差生,但也有较多好学生,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对于那部分学困生,只要我们不断反思,努力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终有一天他们也会进步的。

正如那句经典的老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快乐成为教师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爱”对待我们的学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爱学生。那么怎样爱学生呢?

于丹说得好,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

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孔子还是于丹老师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把这些道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篇三: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

孔老夫子的《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在流传的2500多年中,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但一直以来,我们也认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晦涩深邃。今天,于丹手捧《论语》,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告诉大家《论语》的真谛,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捧一杯绿茶端坐台前,轻轻翻开书页,仿佛感觉孔子已穿越前年的沧桑,静静地坐在我们面前,他是那样的朴素、那样的从容不迫。此时,他不再是我们须仰视才见的圣人,而是一位温和的教者,在跟我们商榷怎样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

怎样才能寻找心灵的快乐呢?在我看来,孔老先生已经用最简单的四个字进行了阐述——仁者不忧。

何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要有宽大的胸怀,其实我们想一想,人的一生中,可能面临职业的波折、情感的背叛、亲人的离去、钱财的散失,凡此种种。我们姑且把它当成生命中一寸长的口子,人人都可能遇到。但是相同的客观境遇,在不同人心灵上带来的伤害与反响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豪放的大小伙子。所以,那种不忧不惧的境界是我们心之神往的,只有达到内心的安详、坦然、镇定,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仁者爱人,除了有宽大的胸怀,还毕竟学会宽恕。学生问孔子,说:老师你给我一个字,让我终身行之乎。孔子跟学生讲:“其恕乎。” 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一个字让你一辈子受用,就记住一个宽恕的“恕”字,也就是说,以忠恕之心去看他人。那又何谓宽恕呢?孔子的解释,八个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了。用对自己的心去对待他人,也就够了,说说就如此简单,却很难做到。

仁者爱人,我们还必须拥有爱的能力。对于我们新世纪的女性来说,爱别人的同时更是要学会爱自己。所以我们在把精力投入到事业和工作的同时,也应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有一个禅理故事说,一头驴子,从小拉磨,日复一日,唯一的动作是兜圈子。一天,它老得拉不动了。主人说:你工作一辈子,现在该退休了。从今天起你每天就躺在这里吃草、睡觉、呼吸新鲜空气。可是,这样的日子驴子活不下去,它每天还是绕着树

兜圈子,依然日复一日。所以说如果我们每天只顾着埋头工作,而忽视了健康、亲人、朋友、理想等等,那我们与这只驴子何异?

仁者爱人,从我们教育的角度出发,更应该要学会怎样爱孩子。曾经有一个女学生送给于丹一幅十字绣,上面绣着一个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下面是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举着胳膊,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起初于丹并没看懂这副绣品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意思,后来发现背面竟夹着一张女孩的字条,上面写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所以我想,在孩子的心里,我们老师就是这个可以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面对着孩子们的青涩、莽撞、唐突,我们要做到包容他们,用真心爱他们,鼓励他们。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呢?于丹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走进爱的误区。在书里,她告诉我们一个概念:爱,不一定意味着了解。所以说,爱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而这里我们首先面对的应该是自己的心。这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会让我们充满了迷惑。

有一个故事说得好。弟兄两人,白天出去远游,晚上回来走在自己家公寓门口,哦,突然想起来,电梯检修,这一天过了12点不再运行。站在这里要爬楼了。那家住在多少层呢?在公寓80层上。那怎么办呀?总要回家呀!好在年轻,怕什么呀,背着双肩背包迈开大步哗哗就往上走。

走个五层六层十层八层,问题都不大。走到20层,实在是太累了。两个人商量说,这样好了,我们把背包先存在这里,等有了电梯再回来取。放下行囊自然又步履轻松了,又往上走。

再走个20层,那就没有背包也举步为艰。心里一急就难免抱怨,互相指责;这个说,你为什么不提醒我早回来?那个说,你为什么不想起今天停电?总而言之都觉得对方对不起自己,一路吵吵闹闹相互指责,又走了20层。

走到60层呢,连吵架的劲又没有了,想想反正离得也不远了,就拖着疲惫的步子,缓缓慢慢悠悠逛逛,终于来到80层。

站在80层门口,两个人面面相觑,觉得忘了点什么东西。一想,钥匙忘了。钥匙放哪儿呢?放在20层的背包里??

其实回过头想,这就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我们每一个人少小成长,老师、家长,鼓励我们荒废了多少青涩的愿望,那些勇敢的、荒唐的、充满浪漫迷思的童话般的心愿,

被我们一个一个地扔进行囊,背着他就上路,觉得人生还长,让我们慢慢去实现。

但是走到20岁是什么时候?读完大学,要走向社会去接受规则的制约了。一个新新人类,突然之间要上岗受到考核,才发现自己的少年的憧憬多么不切实际。所以大家会想说,唉把这个心愿存在校园门口吧。有一天终于可以成名立业了,在社会上可以调动资源了,我们再回过头来实现它也不迟。

这样轻装上阵,新新人类去打拼,20岁、30岁,大家没什么可比。其实大家也没什么积累,也停顿不下来。只有到40岁的时候,大家看一看,彼此之间的差别出来了,心里不平衡了??所以人到中年很容易抱怨,这就是所谓借支在斗的时候,心里不平衡嘛。那这种不平衡就会演变成相互攻击,吵吵闹闹。

走到60岁,一看,要退休了,觉得打打太极拳吧,练练剑吧,散散步吧,节奏放缓了。悠悠逛逛走到80岁门口,回头一望,当你回顾所来尽苍苍横翠微的时候,才蓦然惊觉,你20岁的那个梦想,其实一天也没有真正伴随过你,你把它存在的那个门口,其实是一条不归路,你已经回不去了。

我们的遗憾,往往就在于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在你了解的时候,才觉察丢失了最早的钥匙。

那除了了解自己,我们又了解别人多少呢?譬如说:我们了解过孩子吗?我们了解他们内心渴望拥有的真正的快乐吗?有一个美国的小故事,讲到周末的晚上,一个小男孩让妈妈换上一身崭新的衣服,妈妈在厨房里准备一顿精美的晚餐,全家人想要过一个很浪漫的周末夜晚。这个时候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这个小男孩一头就冲出去了,然后就在泥水里滚啊、玩啊,全身像小泥猴一样,可孩子还一边啪嗒啪嗒地往高台跳,一边隔着窗子喊,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了。

妈妈会说什么?反正中国的妈妈十个有八个会揪着耳朵拎回来饱揍一顿,这个晚上谁也别想过好。但这个妈妈就隔着窗子淡淡地说了一句:那好啊,别忘了从月球上回家吃晚饭。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从月球飞行器,迈出左脚踏上月球表面之前,从上面给自己的左脚拍了一张照片,他提了很骄傲的一句话。他说:“这对于我个人来讲,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却是很重要的一大步。”

就是这个替人类迈出一大步的宇航员,他回到地面上,所有的媒体冲上去采访,说,此时此刻,你要对大家说什么?他对着镜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妈妈,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要回家吃晚饭了。”

这是个很温暖的故事。却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文化教育,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多有用的东西,而忽略了这种快乐?我们是不是用一些有用之才的教诲,使得他们的一生变得急功近利?而这到底是不是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呢?

还有个小故事很有趣,一对渔村的夫妇,两个人少年结发、恩恩爱爱。这个妻子从结婚那天起,就把这个鱼收拾好,每天把鱼的中段整整齐齐地打理出来,或者红烧、或者清蒸,做得很美味给他丈夫端去,她自己再厨房胡乱吃点鱼头鱼尾就算了。

日子一过几十年。等到儿女长成,老夫妻暮年相对,一辈子没有红过脸。老先生很惆怅地叹了口气。他说:“这一辈子我也没跟你提过什么愿望,我现在再不提我估计就晚了。”他说:“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做顿红烧鱼头啊?”这先生说,你看哪,我从小就爱吃鱼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娶了你以后就再没见过鱼头。

太太一听,眼泪就下来了。太太说:“我从做姑娘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鱼肉。我一直认为鱼肉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所以我就是因为爱你,我每天都把鱼肉给你吃了,我吃了一辈子我不爱吃的鱼头。但从来没想过你是爱吃鱼头。”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子女,往往是以自己的方式爱他们,不见得是以他们要的方式。

我们给自己的亲人买过多少他们不喜欢的礼物?那时因为我们喜欢。买得很昂贵,他如果不穿戴的话他怕你不高兴,但他用了他自己真不喜欢,是因为你并不了解他。父母都会爱孩子。我们经常在孩子选择志愿的时候告诉他说:嘿男孩子怎么可以学文科?没有出息!去报建筑系吧,或者学物理吧!言外之意就是说,孩子,一定要听爸爸的话,爸爸告诉你鱼肉是世界上最好的,你怎么能选择鱼头呢?儿子也不好意思说:爸爸,我这辈子就是喜欢鱼头。

所以说,知者不惑,才能做到仁者不忧,这当中又包含了多少的哲理人生呀!大家都希望拥有幸福生活,而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尊重、了解每个人的思想,把微笑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给爱人,给同事,给每个人。因为人生苦短,珍惜拥有。

不管世人对于丹如何评价,我还是感谢于丹,把灰色的孔子链接到多彩的世界来,姹紫嫣红的世界,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感谢于丹,让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解读《论语》,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从容淡定。

篇四:《论语心得》读后感

合上书本,心中升起一种充实之感,这感觉大概是读书所特有的吧!本书涉及方面较广,毕竟《论语》教给我们的是为人处世之道。以下简单说说我的感想。

一、交友

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朋友,而且他们中的大半乐于与人为友,俗语讲:多个朋友多条路。可见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朋友的言行举止也在影响着你。所以,交到一些益友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我们应该交些什么样的朋友呢?

《论语》告诉我们:交友,要交正直之人为友;这种人刚正不阿,绝无谄媚之色,是益友。他的人格在影响着我们,在我们怯懦时给予我们勇气,在我们踟蹰不前时给予我们果决。

交友,要交诚信之人为友。这种人诚恳,不虚伪,不做作。时刻都给予我们正能量,让我们有着脚踏实地之感,就能放眼未来,全力前进。

交友,要交知识面广之人为友。这种人学识渊博,好比一位良师,但同时也是我们的益友,十分可贵!在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非常多的知识,增长见识。我们在遭遇问题时他会给予我们一些帮助,不让我们无所适从。

总之,交友,尽量交君子为友,即使我们筚路蓝缕,也会在他们的帮助下立足于社会,获得成就。交这样的友,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二、理想

每个人都会有理想,而且理想大多也各不相同,并且都处于变化之中。这些理想,都代表着每个人心目中---至少是暂时的---追求的极佳状态。

有的人想成为跨国公司的CEO,让自己国家的经济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的人想成为科学家,在高科技领域里也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有的人想当一名光荣的军人,保护好我们伟大祖国的领海、领空、领土不受侵略······我想:我应当要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现在我们努力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将来可以建设自己的祖国,让我们的国家

跻身为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国行列,中国人民再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正如当年毛主席所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同时,我也把这定义为我生命的意义---这其实并不难,贡献的首要不是大小,而是有没有。我,则是尽量做出贡献,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三、人生

人生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人生的价值如何体现?这取决于你的所作所为。我认为,我们今天所做的,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我想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有乐趣,有价值,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首先要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其次要热爱学习,热爱思考;更要多助人为乐。

以上所述,看似容易,实则不然。如果从现在起你就这么做了,而且坚持下去(这个标准),那你一定会有所体会的。

无论如何,《论语》教我们的,肯定是有益的,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体会,获得其中的真谛。

篇五:论语心得读后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学习于丹《论语心得》,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对现实是否感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确实,在今天这么一个不断改革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面对眼前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是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中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个人心理的坐标系上,建立务实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有所担当,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最为重要。于丹教授把《论语》朴素、敦厚的哲理解读后以现代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到我们,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就工作而言,一个人的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必须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同样,目标不能太小,不经一定困难能够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带来多大的勇气,即便是实现了目

标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快乐。同样,对于一所学校目标的适切制订,将会增强教职员工的团队精神;远大的理想,将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勇往直前。

前一段时间于丹教授到日本讲授论语心得,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她的想像。这说明日本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超过中国。但现代日本等许多国家的政体和经济发展并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现代制度创新与文化继承两者并行,不是全面抛弃,也不是全面保留。国家拥有现代政体,同时社会、家庭、个人也保留一些传统的价值观,这两者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与文化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论语》等传统文化能帮助人得到一些内心平安以及一些处事之道。于丹论语心得的现象其实是向中国社会启示如何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并同时建立和维护民主、平等、法制的现代社会制度,可以大力提倡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价值观和修养有益的教导。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摘 要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很大的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的处世哲学,教会了我如何用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快乐地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关键词:交友之道 ;处世之道;心灵之道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同大多数的青少年朋友一样,认为传统文化跟我们当代社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是不需要传统文化的。假期曾经在家长的“逼迫下”,参加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听到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感人事迹,了解了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师们博大的胸襟。因此,得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

而这次能够重拾对论语的兴趣,也多亏了于丹教授的引领。她将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变得温暖而贴近人心。该书着眼于社会现实,针对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人们的心灵空虚,用《论语》的现实意义,引导人们追求内心幸福。 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的为人处世之道:

心灵之道。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许许多多缺憾和不如意,无论大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些人活得欢欣而温暖,有些人却整天指责抱怨?我们的生活真的像差那么远吗?《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要有开阔的心胸,坦然的心境,内心足够强大;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我们才会腾出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处世之道。如今竞争激烈,物质生活如此丰富,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是更近了,也可以说是更远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呢?于丹教授结合《论语》给出了几点原则: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一切。2)忠告而善道,不可则止,勿自辱焉,与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间留一点分寸,留一点余地。3)对待社会亦是如此:“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交友之道。朋友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的为人,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但是朋友也有好坏之分,好的朋友是人生的财富,不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我们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如何做才能交到优秀的朋友呢?首先我们的朋友应该是为人真诚,坦荡,刚直不阿的,而且应该为人诚恳,与这样的朋友交往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精神能够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当然,见闻广博的朋友更有利于你的进步。想要交上这种朋友,不仅要有辨别能力,还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近期,我翻阅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在几个夜晚舒心的阅读后,感触良多。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其实就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它告诉大家的东西,都是最朴素、最简单的。而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成功地让我们对《论语》有一种感知的认识。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并借用大量经典、智慧的故事来展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故事都有一道点睛之笔,帮我们照亮人生的迷途,洗净心灵的尘埃。例如佛像的故事,告诉我们内心的从容缓和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的故事让我们理解了“仁者不忧”的境界;国王寻找哲学问题答案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如何做一个仁爱之人;网球明星和女孩买头花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以开阔的心胸去面对生命中的缺憾;茶师为了最有尊严的死法求教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

了心灵勇敢的力量等等,让我们领略到的独特智慧、正确心态和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许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的文风是和缓的,谦恭的,甚至是浅白的,读她的书就像接受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洗礼,浑身都有说不出的酣畅和愉快。她把枯燥难懂的论语演绎成了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让我明白了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读完一本《于丹论语心得》,所得又何止这些,那感觉犹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让人受用流连,让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篇八: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

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语心得的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下一篇:初一学生竞选三好学生的演讲稿大全(22篇)

2023年企业开业领导讲话稿精选 2023年楼管会年度工作总结(大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