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办干部下基层的活动总结
根据县委“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统筹安排,自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以来,县志办选派1名干部进驻镇村,其余干部轮流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历经三个多月,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把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贯穿于下基层活动的全过程,实现了“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目标。
一、响应组织号召,深入基层锻炼
干部下基层,是给村民带来麻烦?还是带来实惠?这是关系到干部下基层能否得到群众欢迎和赢得良好口碑的关键,也关系到能否树立良好干部形象的关键。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单位的同志肩负使命,带上行李,来到镇村。
一是带着重托入农户。干部为何而来?能驻多久?干些什么?有哪些纪律规定?进村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向村干部和农民朋友说明我们的来意,让农民朋友知道“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心,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并表示我们不是来做客,不是来当领导,而是来与农民交朋友,当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二是带着诚意访民情。目前,全村基本社社通公路,交通比较便利,我们远处租用村民的摩托车,近处步行,以朋友的姿态走村入户,分别深入13个村民小组近1000户群众家里,与农民朋友交心谈心,把他们反映的问题都如实写在调查表上,入户率100%。我们冒着炎热天气,逐户走访,一次没有找到的,第二次又去,直到见面为止。如驻村工作队长,家有80多岁的母亲都无暇顾及,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之中,当地群众深受感动,主动支持工作。通过入户调查,驻村工作队撰写了有情况、有建议、可操作的调查报告,得到了镇、村领导班子的认可。三是带着温暖解民忧。通过精准扶贫,村的大部分农民朋友盖起了新房,交通、医疗、教育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在入户调查中还发现个别群众因天灾、重病、残疾等情况,生活还有一定的困难。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这些贫困家庭心中,我们先后为该村的五保户和困难户捐款3000元,捐棉被、衣物等30余件(套)。
二、夯实基层基础,积极为民办事
在下基层之前,我们片面认为,现在农村都承包到户了,工作队无事可做。通过开展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等活动,农村不仅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要用创新的办法去做,真正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一是为组织创建打基础。我们把加强村组织建设,让群众活动有阵地、办事有保障、学习有窗口、致富有平台当作干部下基层的首要任务去抓。多方争取资金10000多元,购置电脑、音响、桌椅等办公设备,完善村两委阵地建设,举办农民夜校培训班6期,宣讲党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学习法律法规,完善村规民约、道德风尚、村务公开等制度12个。我们还按照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部署和要求,搜集整理资料,补充完善内容,规范建档归档。村两委班子的面貌明显改善,形象得到提升,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显现,成为凝聚人心的“融合剂”、融洽关系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保障部”、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二是为精准脱贫建平台。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精准帮扶的新路子,以实际行动惠及困难群众。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完善精准帮扶工作方案。一方面,引导村两委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压缩中药材种植面积,连片种植茶叶、花椒。为充分调动农民朋友种茶的积极性,我们帮助协调种子、肥料、机械,绝大多数家庭至少建有一个小的经济实体,村委会引进业主建成2000亩花椒园,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心化问题。
三是为学习推广树典型。采取典型引路,带领干部群众转变发展观念,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组织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10余人到驷马、板庙等先进村考察学习新村建设、脱贫攻坚、村级组织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先进经验和做法。回来后,我们帮助他们结合本村实际,分别制订了村“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化交通活村、整合资源兴村、发展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计划开发旅游、药材资源,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等产业,建好通往巴州的跨县公路。
三、加强队伍建设,壮大集体经济
这次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不但锻炼了干部,关键推进了农村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级党政机关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三农”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什么?干部到底应做些什么?我们要把这次实践化为理性思考,把获取的经验化为实际行动,倾情为“三农”服务,真正解决群众所关注、所期盼的实际问题。
一是搭建新平台,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当前,发展农村经济面临分散、缺乏信息、缺乏引导,群众自发实施的传统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项目,村两委很少参与。根据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这种情况必须改变,首先村两委要盘和集体山林、塘库、土地等资源,采取引进业主、租赁承包、入股分红等方式充分发挥作用,建立集体项目,增加集体收入。
二是组建新网络,加快发展农村现代物流。随着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茶叶、花椒、水产等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农民朋友生活不断提高,农村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随之也带来了农业生产资料买难和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建议招商引进县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机构,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推进农资连锁配送服务,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其次,要加快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建设。围绕我县茶叶、药材等支柱产业,实行开放办社,采取领办、引办、创办等办法,组建茶叶、药材购销和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促进农副产品进城入市,日用消费品下乡进村,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买卖难的问题。
三是创建新机制,引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我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如何立足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实现产业集群、产品集约,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领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可根据个乡镇、村社实际,创办1—2个特色专业合作社。一是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辟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二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加工、仓储等服务;三是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规范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把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瓶颈问题解决了,农村其他问题就引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