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关于政府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政府调研报告范文

小编:

关于政府调研报告范文一

遵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和33668行动计划,牢固树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突出问题导向,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1万人,4个贫困县、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4.3%降到7%以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遵义答卷。

一、遵义市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一)脱贫攻坚加速了全面小康进程。通过实施大扶贫行动,加速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进程,提升创建质量。按照国统字〔2008〕77号监测,全市20XX年度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4.0%,比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提升3.8、7.5、10个百分点。14个县(市、区)20XX年实现程度均超过80%,均值达到90.6%,较2012年大幅提升,其中正安、习水、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幅均超过10%,习水在全省排位提升12位、正安提升9位、道真提升5位、务川提升4位。

(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扶贫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形成了道真药业园区、正安吉他产业园、轻纺产业园,务川绿色食品(轻纺)工业园区等一批贫困县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了赤水竹业和石斛、正安白茶、务川山羊、凤冈茶叶、桐梓方竹笋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加。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提升就业技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5216元提高到8365元,年均增长11%;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70元,年均增长13%;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提高到6753元,年均增长13.5%,分别比全市平均增速快2和2.5个百分点。

(五) 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落实省委33668扶贫计划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未减贫摘帽乡镇干部管理使用的意见(试行)》《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制定并实施35669行动计划,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完善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调研培训,在贯彻落实上求突破。一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先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以及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元为基本标准,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做到了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了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二)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遵义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111个部门475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8.45亿元,对务川、道真、正安等县13个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2013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9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惠及9个县(市)58个乡镇72个村。

(三)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精准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确保到2017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第一步到2017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二步到2017年,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三步到2020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年选派5000名以上机关干部到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八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35万亩、核桃70万亩、蔬菜200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1500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6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92个,搬迁贫困人口8.83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解决小康水饮水安全68万人,新建改建小康房2704户,95%的自然村通电话、95%的行政村通宽带,小康电一户一表率95%以上、小康寨创建点355个。

三、当前遵义市贫困现状分析

虽然遵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14个县(市、区)和新蒲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到2017年底,全市还有5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个贫困村未出列,51.42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总体素质偏低、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自身致富能力较弱,实现同步小康难度大。

(二)致贫原因复杂。国务院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和省扶贫开发大会要求统计的各类致贫原因我市均有涵盖。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对于财政本就贫弱的各级政府而言,困难不小。

(三)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广大贫困地区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扶贫开发重点县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接近50%.

(四)贫困制约突破难。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加之贫困地区财力弱投入不足,导致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市还有196个行政村3671个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需硬化通村公路1486.6公里、通组公路15830.95公里,71万农村人口还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五)贫困人口素质偏低。遵义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年。由于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脱贫攻坚难度。

四、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机遇,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2017年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

(一)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和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账、市有库,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真正的贫困农户建档全覆盖。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建立遵义扶贫云,市县乡村四级同步搭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脱贫攻坚数据化查询、数据化调度,信息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二)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一是着力推动产业就业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引导贫困地区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实现强一接二连三.依托贫困地区植被丰茂、气候凉爽的优势,统筹扶贫项目和资金,在贫困地区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群众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二是着力推动生态移民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制定分年度搬迁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18万人易地搬迁任务。三是着力推动生态补偿扶贫。制定遵义生态补偿实施细则,细化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实施细则,探索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新模式,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着力推动教育医疗扶贫。对农村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分别实施不同标准的两助三免(补),对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校实施两助一免(补),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孩子上学而致贫返贫,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上不起学、读不好书。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采取集中诊疗方式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等方式,确保贫困户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五是着力推动保障兜底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扫除社会保障救助盲区,确保2020年前两无人员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共享全面小康创建成果。

(三)精准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强化领导。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关键,市县乡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加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夯实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选好配强贫困县、贫困乡镇党政一把手,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确保贫困村全覆盖。二是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探索完善集团扶贫、定点扶贫等八大扶贫机制和市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四包责任制,实行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帮扶到村到户到人,贫困乡镇不摘帽、贫困村不出列、贫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三是建立完善退出机制。设定时间表,建立完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逐户销号,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实现有序退出,防止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四是强化考评、严格问责。强化督查暗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对在扶贫开发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对违规违法、不作为乱作为和精神懈怠、落实不力、扶贫效果不好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精准破除脱贫攻坚的制约瓶颈。加快推进以路、水、电、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镇村组,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融入干线大动脉,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确保到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例、农村公里列养率、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4个100%.规划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和饮用水源,确保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破除生产生活用水瓶颈,全面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贫困户实现一户一表,群众集中居住村寨通讯信号全覆盖,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质量。

关于政府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关于配合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以及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XS编办函

[2013]122号)精神,围绕调研提纲要求,现就我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情况,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主要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主题报告实事求是、高瞻远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视,对于指导机构编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后,我市机构编制部门即召开会

议进行了专题学习,要求全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机构编制工作与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机构编制工作。要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等主要内容认真研读,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此指导机构编制工作创造性开展,进一步推进我市政府职能转变。同时,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编办的安排部署,靠实责任,创新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会议精神,明晰这次改革仍然延续了2008年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最大的差异点在于特别突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由过去比较注重外在机构合并、调整更加转向职能的转变,是内涵式的改革。具体亮点包括:一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进行改革,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不管是整合药品食品监管,还是解决海上的执法问题,这都是过去面对的老大难问题。二是突出解决民生问题。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比如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看病等方面,此次整合新闻出版和广电,也是和老百姓文化消费直接相关的。三是特别强调权利下放。解决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权利,强调政府给市场下放权利,发挥市场资源配臵作用,特别强调政府对社会下放权利,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的作用。

(二)2010年以来,我市市县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及政府部门执行三定规定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0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审批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市、县两级严格按照改革文件规定设臵机构、明确政府工作

部门三定规定,并抓好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设32个工作部门,兴宾区人民政府、合山市人民政府设24个工作部门,武宣、象州、忻城县人民政府设23个部门,金秀县人民政府设22个工作部门,各级政府设立的监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不计入机构个数。同时,全面清理了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调整理顺了政府工作部门职责关系、部门内设机构间的职责关系,优化了政府组织结构。目前在人员编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各部门机构编制配备与实际工作开展还不相适应,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加大。我市行政编制总量较小,全市除政法部门和乡镇政府外,其它行政机关都已基本清编,或历史原因造成的超编,在出现编制和职位空缺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招录公务员,行政机关用人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随着一些涉及民生领域部门的工作职能不断增加,这些部门要求增设机构和增加人员编制的呼声很高。而省核定我市的行政编制总量较小,所有的行政编制已经全部分解下达各部门,无法调剂编制用于解决这些部门人员编制紧缺的问题,矛盾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很多行政机关岗位以借(抽)调的办法从二层事业中补充工作人员,造成人员管理上的混乱。由于我市属新建城市,城镇化建设和发展速度与编制总量的矛盾比较突出,在现阶段难以清退较大数量的编外人员。同时,在编制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层次结构失衡,县一级超编较为突出,乡一级则出现空编;二是官兵结构失衡,少数单位官多兵少,个别单位甚至是有官无兵。

2、行政机关存在混用事业编制现象。2010年各级政府机构改革时,各县组建文化体育广电局,由于原文化体育局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原广电局属于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事业

编制,从而造成一个行政机关内部同时存在使用行政编制和使用事业编制的人员,现人员编制也没有臵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其原核定的事业编制需臵换为行政编制,但由于各县行政编制已全部分配下达到各部门,没有空编,其事业编制还无法臵换为行政编制。以上情况属于行政机关混用事业编制,待自然减员或有空编后方可调剂、臵换。

3、退居二线领导干部占用编制比例较大。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全市退居二线领导干部在党政群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除了市本级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占实有干部总数的比例在10%以下外,县、乡(镇)两级领导干部退居二线的人数占实有干部总数的比例均达到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3%。由于退居二线领导干部未到退休年龄,仍然占单位编制,进而使部分单位一线工作人员不足,为解决燃眉之急,采取向下级单位借用人员的办法解决,导致有混编混岗现象,致使信息平台与实际人员不相符。

4、在机构设臵及编制管理方面还存在条条干预现象。按照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严禁上级业务部门以批项目、批资金、升级达标、考核一票否决等形式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管理,但事实上,这种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上级业务部门在发文件、召开会议、开展评比、领导讲话、批示、批资金、批项目、考核一票否决时,往往要求下级政府要对口设立相关机构,对下级工作的考核和升级达标,也往往以是否设立对口机构、是否保证人员编制为前提,给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难。

5、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尚未真正到位,部门间协调配合需要进一步完善。2010年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虽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部门的责任,特别是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了主办和协办及具体牵头单位,但事实上一些部门还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职责移交不到位、职责分工不到位、协调力度不到位等问题,

明确和强化责任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市公安局与市工商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关系方面还有些问题待理顺。具体表现在:打击传销,以工商为主,公安为辅,影响打击传销的力度;打击非法出版物方面,以文化新闻出版局为主,公安为辅(实际没有这方面职责),打击力度不够;对超载车辆存在双重处罚及双重处罚标准的问题,对营运车辆安全双重检测存在的问题;在城市管理存在管理职能及范围交叉的问题等等。

6、政事分开的问题还未得到真正解决。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职责不明权限不清、事业单位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混编混岗、事业单位参公过滥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我市行政编制较少,而工作任务却未减少,人员编制紧张,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一些部门便采取借用事业单位人员,或增设事业单位扩大事业编制的办法,变相增人扩编,将行政编制变为事业编制。

(三)对应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市县涉及调整、划转、整合的部门的机构编制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的主要难点。

对应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我市涉及调整、划转、整合的部门有发改、卫生、计生、药监、文新、广电、商务、农业、工商、质监等10个职能部门。其中,在2010年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就新组建了文体广电局,将文化和体育局、广播电视局合并。这些部门的编制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的主要难点是:

1. 关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责调整。

将市食品安全办的职责、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市质监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市工商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据了解,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现有编制44名(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其中行政编制40个、工勤编制4个)。从2005年1月1日质监系统承接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卫生监管职能以来,我市质监部门没有得到划转相应的人员编制。2006年8月,市质监局增设食品生产监管科、县质监局增设食品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政府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地理学科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和实施大全(16篇)

兵役法心得体会 音乐备课组教学计划 音乐备课组活动内容4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