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汇总18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汇总18篇)

小编:书香墨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教案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一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4、《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5、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6、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x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8、《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9、《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10、《夏感》作者梁衡。

11、《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12、《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13、《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14、《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1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16、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17、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18、《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19、《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20、《散步》作者莫怀戚。

21、《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2、《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3、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主要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语文学习方法。

1、运用想象和联想。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再看课文《春》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描写春的古诗词,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都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3、养成自控式的良好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1.把握课堂。

上课一定要认真听,因为你的语文老师会在课上讲什么重点,易错点,写作技巧等等,这些很重要。可以准备一个积累本,平时不认识的字,不熟悉的成语,文学常识都可以写上去。不懂一定要问老师,千万不要害羞,但如果你真的觉得不好意思,可以问你身边的学霸同学。

2.阅读理解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这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思维记忆能力,所以在生活中你要大量读书,读好书,一些网络上的言情之类的小说就算了吧,那个看看电视剧就好了,读完一本书可以做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等,也可以磨练你的作文,这是第一点,多读书。第二点,其实阅读理解的题都是有套路的,要不你就多做题自己总结,要不你就在网上搜,请教老师,都可以,但不要完全按照套路,不要那么死板。

3.作文写作技巧。

作文,你可以买一本中考作文,把里面的好词好句抄在本子上背下来,学习人家的写作结构,还有就是尽量一周写几篇作文,找老师或者其他人修改,锻炼写作能力,不要怕不知道写什么,你就在生活中细细观察,就比如你的家人都是怎样刷牙的,只要你细心观察,总会有可写的,你也可以记录一天中都干了什么,尽量写成一个小标题,然后你自己再扩充,为你以后写作文准备素材。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二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深刻领会生物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

掌握生物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生物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

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6.生态学观点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三

1.理解加减消元法.

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由具体的简单的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例子,体验加减消元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消元法的概念,再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最后使同学们认识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先观察,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态度】。

体验先观察,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做数学题的重要技巧,也是今后解决工作、科学问题的重要技巧.

【教学重点】。

加减消元法.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3_________法和_________法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它们都是通过消元使方程组转化为________方程,只是消元方法不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根据方程组的具体情况选择更________它的解法.

【教学说明】对问题1,可鼓励学生独立作业,但也不反对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消元法.在此基础上可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96练习1.

对问题2,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知道本题有两种方法:(1)用加法消元法消去y.(2)用减法消元法消去x.

对问题3,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p97后填空,然后加以正确理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什么叫做加减消元法?

【归纳结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四

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1,相反数的定义。

2,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五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

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5.4-1的图案.

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

(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

(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1);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2);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六边形,内接六角星,如图(3);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六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8例1,例2、课本p118练习1、2题。

四、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七

(4)设n是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单项式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方便,使用的广泛性。)。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为载体感悟单项式的特征,为归纳单项式概念作好准备)。

二、新授内容。

1、单项式。

通过上述特征的描述,从而概括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即由_____与______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单独_________或___________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abc;(3)b2;(4)-5ab2;(5)y+x;(6)-xy2;(7)-5。

解:是单项式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八

一、指导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二、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制定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80%。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九

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3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角。

9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b点表示-1.5;。

o点表示0;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你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1.若一个数的倒数是7,则这个数是().

a.-7b.7c.d.

2.如果两个等角互余,那么其中一个角的度数为().

a.30°b.45°c.60°d.不确定。

3.如果去年某厂生产的一种产品的产量为100a件,今年比去年增产了20%,那么今年的产量为()件.

a.20ab.80ac.100ad.120a。

4.下列各式中结果为负数的是().

a.b.c.d.

5.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cb的中点,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c=cbb.bc=2cdc.ad=2cdd.

6.下列变形中,根据等式的性质变形正确的是().

a.由,得x=2。

b.由,得x=4。

c.由,得x=3。

d.由,得。

7.如图,这是一个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即斑马线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判断,在过马路时三条线路ac、ab、ad中最短的是().

a.acb.abc.add.不确定。

8.如图,有一块表面刷了红漆的立方体,长为4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3厘米,现在把它切分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能够切出两面刷了红漆的正方体有()个.

a.48b.36c.24d.12。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分,每空3分)。

9.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0个神经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0.在钟表的表盘上四点整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约为度.

11.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差等于度.

12.瑞士的教师巴尔末从测量光谱的数据,,,…中得到了巴尔末公式,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七个数据,这个数据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3.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14.化简:

15.解方程。

16.如示意图,工厂a与工厂b想在公路m旁修建一座共用的仓库o,并且要求o到a与o到b的距离之和最短,请你在m上确定仓库应修建的o点位置,同时说明你选择该点的理由.

拓展知识。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_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_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_了2人。设男生x人,_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_2人且男_40人。设该班男生x人,_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x=0是方程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3x+y=8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_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三

读数学教材或数学资料,不能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完事,要看出问题和疑点。读数学教材或数学资料应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数学的有关内容,掌握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动笔推演体会、思考,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再进行系统阅读,阅读中注意关注对知识由来的相关问题和过程,同时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可以特殊化和一般化;对于例题和练习题,可以自己先尝试做,然后加以对比,对比中一定要理解不同点。读数学教材或数学资料要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或请教。

2.听课方法。

在听课上,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要求记:(1)记笔记跟住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3.完成作业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前要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相关知识要点和方法,同时思考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在书写格式上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为了作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注意训练自己的一些做作业的能力: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能力;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的能力;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的能力。

4.小结或总结方法。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单元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从七年级开始就该培养自己总结的方法。具体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例题和常见错题,能否联系已学习的内容自己获得对重要结论的理解?通过看,回忆、熟悉理解所学数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看自己能否探究知识要点的由来?能否举出正例和反例?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归纳总结是数学学习的较高层次。

5、强化训练。

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是强化练习和不断总结。把练习做题放在学习的第一位,做题练习比听课更重要,限时定量的练习不仅能提高解题速度,也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更能激发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总结就是反思,要建立一个数学笔记本积累经典数学问题,总结优秀方法和常见数学错误,相信你的数会越学越扎实。常见数学错题是一个探雷器,通过归类分析可以检查出自己知识结构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分析出自己学习中的盲点(如不懂的地方、易错的地方、常错的地方),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让自己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在常见数学错题中标出“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错误”等错误原因,就可以用最短的有限时间去扫清尽可能多的盲点,真正做到减少重复的错误,提高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知识、积累方法和自信的过程。

关于数学学习,学习方法上要将学数学,变成玩数学,用数学,也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千万不能够学得过于死板了,学习数学终极不是为了解数学题,而是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上,你们一定要充满自信!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教学的理论依据是:

1:必须先明确根据应用题题意列方程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正确列方程弄清楚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并列出代数式表示这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知晓解题步骤,通过例1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分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只写在草稿上,在写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设未知数,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再把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形式,然后解这个方程,并写出答案,在设未知数时,如有单位,必须让学生写在字母后,如例1中,不能把“设原来有_千克面粉”写成“设原来有_”。另外,在列方程中,各代数式的单位应该是相同的,如例1中,代数式“_字串7”“—15%_”“42500”的单位都是千克。在本例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出这个相等关系,将其中涉及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数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从而列出方程。在例1中的相等关系比较简单明显,可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在例1教学中同时让学生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特别是第2步是关键步骤。

3:针对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可能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以解决,特别是学生抓不准相等关系这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如例1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表格让学生明了清楚直观解决列方程的难点。

4:通过图表对比使学生更直观,理解更深刻,同时,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分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手段)。

5:在课后习题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这主要由于学生刚刚入门,多进行模仿,习惯以后,再做与例题不一样的习题,可以提高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找出共同点,区别或最佳列法,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四: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等式?

(2):等式与方程之间有哪些关系?

(3):求_的15%的代数式。

(4):叙述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别。

(理由是: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等式,方程,代数式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熟练正确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有利降低本节的难度。)。

2:导入讲授新课:

(1):教具:

一块小黑板,抄212例1题目及相对应的空表格。

左边右边。

(2):新课引述:

(3):讲述课文212例1:

(目的是:要求学生认真读懂题目,寻找反映题目的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必须根据题目关系,切勿盲目性)通过理解启发学生寻找出以下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a)(在指导学生分析寻找题意相等关系时,可能存在学生分析问题思路不同,会找出如下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的相等关系来,这主要由于学生思路不同,得出的关系表面不同,但思路是正确的,应加以鼓励培养学生这种发散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设原来重量为_千克。这里分析等式左边:原来重量为_千克,运出重量为15%_千克,把以上填入表格左边。字串7分析等式右边: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填入表格右边。

(目的是:通过分析使学生易看出,先弄懂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再按照相等关系来设未知数和列代数式,有利于降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度)。

把以上左边和右边的代数式分别代入(a)中,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的单位要一致,就可以列出方程。

同时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勿漏写“答”和“设”,且都不要漏写单位。

结合解题过程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应用题解法的一般步骤:

课本215黑体字。

3:课堂练习:

课文216练习1,2题。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模仿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掌握。)。

4:新课巩固:

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要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着重于分析,抓住寻找相等关系。解一元一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目的:让学生加深对应用题的解法的认识和该注意事项的重视。)。

5:作业布置:

课文221习题4-4(1)a组1,2,3题。

(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4_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例题:小黑板出示例1题目解:设原来有_千克面粉,那么运。

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出了15%_千克,依题意,得。

等式左边:等式右边:_—15%_=42500。

原来重量为_千克,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解这个方程:

运出重量为15%_千克。85/100__=4250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_=50000(千克)。

小黑板出示课文215黑体字内容提要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五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口算。

20×3=7×50=6×3=。

20×5=4×9=8×60=。

24÷6=8÷2=12÷3=。

42÷6=90÷3=3000÷5=。

2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所以80÷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

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

3巩固提升。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你会解决吗?

240÷40=6(包)。

答:要捆6包。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120÷30=4(个)。

答: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4个月。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

口算除法。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80÷20=。

文档为doc格式。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六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科学的记笔记可以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

把握教材去理解。

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高一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提高思维敏捷力。

如果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种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避免遗留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抓住,遗留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做课本的例题,课本的例题的思路比较简单,其知识点也是单一不会交叉的,如果课本上的例题你拿出来都会做了,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

做课后练习题,前面的题是和课本例题一个级别的,如果课本上所有的题都会做了,那么基础夯实可以告一段落。

进行专题训练提高数学成绩。

1.做高中数学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怕难题!有很多人数学分数提不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畏惧心理。有的人看到圆锥曲线和导数,看到稍微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叙述,甚至看到21、22就已经开始退却了。这部分的分数,如果你不去努力,永远都不会挣到的,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大胆的去做。前面亏欠数学这门学科太多,就算让它打肿了又怎样,后面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那么一天你去打它的脸。

2.错题本怎么用。和记笔记一样,整理错题不是誊写不是照抄,而是摘抄。你只顾着去采撷问题,就失去了理解和挑选题目的过程,笔记同理,如果老师说什么记什么,那只能说明你这节课根本没听,真正有效率的人,是会把知识简化,把书本读薄的。先学学你能思考到答案的哪一步,学着去偷分。当然,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还有哪些题需要整理也可以记下来。

3.高中数学试卷怎么做?我的习惯是模拟题做专题练习,即我复习三角函数,我就一天做五套卷子的函数,练选择题,我就刷选择题。高考卷子则是完全模拟,而且优先挑自己省的以及和自己省相似的卷子模拟,时间的跨度以三年内的为准,因为我当年是课改的第二年,所以第一年的卷子我做的特别细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七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篇十八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digit)。

短时间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1、查查在知识方面还能做那些努力。关键的是做好知识的准备,考前要检查自己在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否还有漏洞,是否有遗忘或易混的地方;其次是对解题常犯错误的准备,再看一下自己的错误笔记,如果你没有错题本,那可以把以前的做过的卷子找出来。翻看修改的部分,那就是出错的地方、争取在答卷时,不犯或少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也就是错误不二犯。

2、一定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心态问题是影响考试的最重要的原因。走进考场就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要信心十足,要相信自己已经读了一千天的初中,进行了三百多天的复习,做了三千至四千道初中数学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收获的时候,自己会取得好成绩的。

3、看完书后,把课本放起来,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来再一次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如果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再看课本,这样以来,相信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学习方法。

1、基础很重要。

是不是感觉数学都能考满分的同学,连书都不用看,其实数学学霸更重视基础。,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性质,函数的性质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中考数学成绩的高低。

李现良表示,班里某位同学来找自己讲题,其实题目并不难,但这位同学就是因为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透彻,导致做题的时候没有思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小小的知识漏洞可能导致你在整一个题中都没有思路,非常危险。

2、错题本很重要。

在所有科目中,数学这个科目最重要错题本学习法。李现良同学也特别提倡大家整理错题,李现良对于错题本有一些小窍门,那就是平时如果坚持整理错题,最终会导致自己错题本很多很厚,我们可以定期复习,对于一些彻底掌握的,可以做个标记,以后就不用再次复习,这样错题本使用起来就会效率更高。

3、做题要多反思。

数学学习要大量做题去巩固,但做题不要只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遇到经典题,综合性高的题目时,每道题写完解答过程后,需要进行分析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把题真正做透。

4、把数学知识形成体系。

数学学霸李现良表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零散的,建议大家自己画思维导图把知识串起来,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让知识变成结构的过程。

热点推荐

上一篇:优化会计简历工作经验内容范文(18篇)

下一篇:研究员的转正工作总结(精选18篇)

农业政策学心得体会 学生在家抗疫心得体会(优秀10篇) 精选巡察整改一对一谈心谈话提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