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实用18篇)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实用18篇)

小编:JQ文豪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编写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易于理解和吸收。虽然这些范文并不完美,但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一

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邓金主编《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教师专业化就是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实质就是要使教师成为更胜任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具有普通人不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一种过程。更为具体地说,教师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学生,使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成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者;既会教学,又会搞科研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整体目标的实现,一是要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有规范地培训;二是要引导广大教师逐步完成从职业追求向专业追求这个观念的根本转变,而其中关键是教师主体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

敚斘了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本人在教师主体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本文主要是结合自己对中学讲评课课堂创新构架探索的实践,谈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实践体验。

各种内容和类型的测评,是检测教与学之质量的有效方式。而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接受检测之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这也是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讲评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课型。

多年的教学观察和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讲评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面面俱到无重点、就题论题不联系、目中无人讲到底、只讲评不指导、只批评不鼓励”等多种缺乏实效的现象。如何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激励、诊断、强化、示范等功能,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消除随意性、避免盲目性,这些问题不但引起了我的思考,也激发了深入探究的兴趣。

我的基本做法是:

首先,对检测试卷和测试结果作出定性评价,把握目标与效果的差异,掌握与应用的的差异,巩固与发挥的差异,然后具体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既解析命题的意图,又对比测试的`结果,而后者始终应该是一个重点。具体做法:一是对试卷呈现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人数,平均分、优生率、及格率和差生率,以确认测试结果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是大部分老师都做的一项统计;二是对测试题型、具体题目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例如选择题的统计,可以分为学生答案的选项分布、难度、区分度,使学生失分严重的题目和错选集中项等,尽量使之一目了然;三是对能够量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确认主要失分点和失误原因,同时分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如考试心理经验,考试组织形式,考试环境条件,考试时间安排和场次的设置等,力求使分析的结果科学而准确。这样就可以发挥试卷讲评的诊断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随意性。

其次,讲评时突出重点,注重内容和形式上的区别与联系。一要抓住量化分析结果的得分率低于达成度的对应知识点;二要突出在新授课、复习课中已经接触,多次强调,但仍未达到预设目标的难点;三要消除平时教学中忽视,测试量化发现达成度极低的“教学盲区”;四要强调与继续学习相关的重点知识和主要技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避免不管学生答题情况如何,也不管试题难度大小,逐题逐条“流水式”地讲下去的讲评现象的出现。另外,密切注重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显性知识,挖掘隐性知识,重视在互动过程中的生成性知识,弄清知识间内存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掌握技巧,培养综合能力。在这方面讲清解题思路、错误原因及今后的措施,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创新审题、如何创新思维、如何创新答题等,力争让学生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方法的前提下,较有效地避免今后的失误,并获得新启发、新思考和新收获。这样就可以发挥试卷讲评的强化功能,突出实效性。

敚斣俅危抓住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讲评课要针对学生的答卷情况,寻找学生答卷中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和夸奖。不仅对考试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也不仅对考试分数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还要对少数答对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某题回答比较有新意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得分少但思路清晰的学生进行表扬。进行如此“宽泛”的表扬,需要有非常细致全面的教育统计基础。这样就可以发挥试卷讲评的肯定功能和激励功能,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自信心。

在对讲评课模式和构架进行课堂探索的同时,我还注意密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一是为了成果共享,二是为了优势互补。

下面是我的一篇教学日记:

今天我在185班讲评高三第一单元的测试卷,看到同办公室的几个年轻老师都没课,就主动邀请他们“去听我一节试卷讲评课吧”,结果他们都去了。

课后,我对他们说:“听了不能白听,提点意见吧?”于是他们议论开了。下面就是他们做出的微格评价:

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肯定她抓住数据中不易重视的信息,并能够做出较好的判断。听课的老师对这个环节很赞同,说不是只讲试卷,不是只讲题目,而是点点滴滴都在渗透教育。

2、“有效率意识”。这是评价我公布了选择题错题人数后,只将错的比较集中的题目进行解答,同时落实到某一题的时候,根据学生选肢错的多的进行比较讲解。有老师发出感叹,“以后我也要做统计了,我总是题题、肢肢都进行讲解”。

3、“有激励意识”。表扬整个试卷答得比较好的同学,还及时表扬了试卷讲评过程中互动交流回答问题比较好的同学,也表扬了某个题型答得好的同学,甚至在某一题多数人错的情况下特别表扬了少数答对了的同学。

4、“有应试意识”。不是就题讲题,不是只讲本试卷的题目,而是通过讲题,通过一题多用(变换题干、变换题肢、变换题型、变换设问),寻找答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教学生方法,授学生技巧。当听课的老师对学生能够总结概括解选择题的“五排除”法,且对这“五排除”法比较娴熟的解释和运用表示惊讶时,我解释说,这个问题,我在高一第一次讲评试卷的时候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归纳、交流,以后经常的提起,不断强化意识。于是有老师感叹,高中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很多东西要从起点抓起。

5、“有目标意识”。讲解题目的时候,明确指点学生分析该题目主要考什么,题眼在哪里,区别不同设问,分析命题意图,便于有效审题、解题和答题。

斠唤诮财揽危能够得到他们如此评价,让我在“好为人师”以后,有了某种程度的满足。其实也没别的,我的特点是,不保守,多交流。

我将这篇教学日记,放在了自己的博客上,特别邀请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王楠进行点评。下面是她的点评和我的回复。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二

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自然学科,蕴含了非常丰富的自然客观事物与发展规律,而我们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掌握基础地理知识,更加重要额的是要将知识与自然事物联系起来,灵活运用知识,掌握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地关系、人文特征与生产发展。基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灌输式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由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而这点是不利于初中地理学习的。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以直观生动的形象,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打造高效初中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大气运动、降水变化这些知识时,在内容上都比较抽象,传统的讲述方式很难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空间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不断丰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建构知识体系。

直观的感觉观察能够比口头讲解与描述更加可取。传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通常会采用挂图、地图册以及课文中插图进行教学,即使将这些内容放大投影在大屏幕上,还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观察,无法帮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而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真实的学习环境,能够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气候这部分知识时,地理教材知识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不同气候之间的差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不利于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将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欣赏到气候之间存在的差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观察完视频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给其他同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读图是学习初中地理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读图,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读图教学中,教师更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思维,形成直观形象的感知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读图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概括、判断与推理,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地图”这部分知识时,关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引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对地形图进行讲解,如可以引入山谷、山脊、陡坡、缓坡等等这些基本地形特征,并在地形图上将等高距标示出来,然后借助立体切割切割的方法将两个山顶之间的高度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展示这一过程,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性,避免因为过度使用挂图教学而让学生学习疲惫,而且内容繁多,无法将重点知识凸显出来等等弊端。又例如,在学习“地形图的绘制”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当中的闪烁功能来凸显山顶、河流、山谷、陡崖,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地理空间事物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延长知识储存期限。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几乎是多年没有改变的,例如,中国地图以及世界的地形图、地图图解、表格,尤其与教科书相互配套的影响资料,一直都没有更显,即使有微小的变化仅仅体现在文字表述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同的信息储存在u盘或者光盘之中,只要配置了对应的设备就能够随时进行使用。同时需要建立对应的教学信息系统,这样能够让地理学习资料、教学资料形成共享,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这样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快速的提取相关的资料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知识储备的期限延长,很大程度上还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储存基础地理教学内容,例如,地图、地形图等等之类的能够,还能联网储存更多练习题、期末测试题等等,这样也能够剩下更多的时间,让教师从事更多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身为初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的融合,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行为等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挂念,让自己能够从传统教学中真正解放出来,成为一名游戏的初中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赵振雄.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探微[j].亚太教育,,(34):35.

[2]翟晓斌.简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应用[j].求知导刊,2016,(11):114.

[3]李颖.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教学例谈[j].学周刊,2016,(08):89.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三

内容提要: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任务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正文内容]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大力提倡利用校园网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于校园网络平台提供强大的交互能力,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在登录因特网的计算机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学生的信息素养大为增强,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和语文能力明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正在加强。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直观演示。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教学七十三课《学上网》,“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2.游戏法。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3)贴苹果游戏。a: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b: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4)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二)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校园网是一个识字的“海洋”,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识字信息。学生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主动地去认识各类字,在无意中扩大了识字空间。阅览课上,我们充分利用电脑的优势,开展网上识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低年级阅读素材库中的生字,短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图文结合,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巩固生字。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实施了个别化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往学生对新字的组词范围较为狭小,而网络大大拓展了他们识字、辨义的空间,学生可以一下子学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生字。另外,网上信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识字环境。学生在平时上网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丰富的生活词汇。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联系实际,培养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提高识记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此,学生对课外阅读也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些学生已开始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了。通过网络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一)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二)运用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有教师在上《军神》一课时,先请同学看教师事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图片,看看学生能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深入学习课文,品词品句,中间插播电影片段――特殊的手术,使学生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最后是拓展延伸,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1、刘伯承还有很多尊称,你能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说说每个尊称的含义吗?2、从网上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在十分钟队会上交流。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黄山怪石》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黄山的奇石、怪松、云海与温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先通过观赏《黄山怪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教师却要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此时,发挥校园网的优势,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语文教学还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把学生带向知识的海洋。校园网中有大量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故事和科普知识等,它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思维训练拓展了时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有教师在上《琥珀》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琥珀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课中让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琥珀的形成,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图片和文章,进行排版和粘贴,制作成电脑小报和知识卡片。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尝试说明,阅读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语文阅读的“认读―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养成过程,必然会与信息处理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过程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双重智力支持。我们必须给予网上阅读模式更多的关注,并使其与传统的语文阅读形式结合起来。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电脑房里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三)巧用多媒体批改、评阅作文以往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评判。在作文课教学中以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为工具,会使作文的批改、审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进行作文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点评、修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也可以同时看到。在运作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传统的讲评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评议,由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所以效果很差。重视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实施作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批改作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充分的感知。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时,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美文章选出1―2篇,将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典型病句、错别字汇集在一起,经过精心设汁,制成课件,通过教师点拨、交互式练习,让学生修改,其他同学直接观看,这就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节省时间,速度要快得多。然后学生再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改,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检查、评论,在改正别人不足之处的同时,学到别人的长处。在自改过程中,我还组织学生开展“文章病院”、“小医生会诊”等活动。这样修改,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作文修改的全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的互动性使语文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划一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它将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把校园网作为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资源、教学的环境,把握好网络学习运用的时机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优化。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优化作文教学和实施素质。

上一页[1][2][3]下一页。

教育的有效手段。参考文献[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3[2]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3]马迎春: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整合[j],网络科技时代2002.(8)[4]许静: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菊苑2002.(9)[5]杨明全:实施新课程中教学观点与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小学教育2002.(10)[6]《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陈至立[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

上一页[1][2][3]。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四

1.学生分层.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弥补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差异,落实数学分层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具体的做法是,按照高中数学教学课标的要求,将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设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按照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a层次学生为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比较困难的学困生;b层次学生为掌握数学课本知识,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练习的中等生;c层次学生为名列前茅的优等生.

2.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关键,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满足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具体的做法是,按照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及发展目标,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三种教学活动.针对a类学生,以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为主开展趣味的教学活动;针对b类学生,开展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活动;针对c类学生,开展探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某次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了微课堂版块,由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教学主题,让学生根据教学主题,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并进行教学内容讲解.然后将学生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其他学生对学生在视频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数学成绩都有明显提高.由此看来,在新课程理念下,落实数学分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使分层教学发挥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

3.分层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习题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布置练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不同的练习任务,并且在完成练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上一层次习题解答,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促使学生得到发展.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五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差异来考虑,是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新课标实施以来,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的不合理现象。

分层教学便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分层次教学的优势与特点,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认为应该首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

1.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他视为“副科”

据笔者了解到有些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长期被“主科”挤占,几乎很少上。城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能开齐开足,那么学生的能力差异可想而知了。

2.学习条件各不相同。

部分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如,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习惯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如果教师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为此,必须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

三、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1,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相反的,接触电脑机会少的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课堂习惯又不好。其次,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从上面两个特点,我将学生分为三层次,a组:基础好、进步快;自信心强:b组:基础一般,自主性较低。c组:基础比较差,进步慢,自卑感强。

根据前面的三层标准,每个学期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将学生分到三个组别中,并将他们分别安排在机房不同的位置,以便于进行分类指导。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章第五节《设计封面》教学中,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组:掌握图片的插入。b组: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c组: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叠放次序”调整等。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得都相当不错,课堂效果很好。

3.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网络改变生活》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稍微做些必要的提示,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讨论。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博客开通方式,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带领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手把手地辅导学生。

4.课堂练习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堂练习必须参照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要做到分层布置。基础和创造性相结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作业中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完《网页制作》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1)提供一个预先制作好的网页,让学生模仿着做出样本。(2)提供大量素材,再提供样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样本,完成自己的作品。(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制作一份介绍自己家乡的网站,教师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让学生独立收集素材,完成作品。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灵活恰当地使用分层教学能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4版。中国教育报,(09):20.

[2]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01):6.

[3]辛结容。分层教学实验报告,(08)。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强埠初级中学)。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六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所以本人通过各种理论学习和研究,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游戏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意学。我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很认真。经过反复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再如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时,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操作方法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绘制各种图案。利用电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被提高了,不仅能用计算机绘出图文并茂的图片,而且还能尽快熟悉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构建任务,快乐学习。

所谓“构建任务”,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启发学生,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讲授“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这一内容时,我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亲的人”这一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如何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为内容,学生在操作、发现、尝试、创造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在“幻灯片的交互性”一节的教学中,课前设计了一个任务:插入全局农场分布图,通过单击地图上不同的位置,链接到各农场基本情况的介绍。这一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探索,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掌握交互动作的设置方法。一开始就将这一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很熟悉,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对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既培养了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寓教于乐,简单快乐。

寓教于乐教学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爱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巧妙地运用“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小学生一学就会,然后再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再比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的`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汇报心得,评价反思。

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任务完成的情况、自主协作学习的效果都要在此环节中得到检验。教师一定要预留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相互交流评价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改进。教师还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和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秀表现,对基础差的同学多采用表扬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消除自卑,树立信心;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要揭示其不足,又要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秀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不断拼搏。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反思与发展。

由于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落实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楚永涛。“任务驱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3)。

[2]王卫东。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七

内容提要: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任务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正文内容]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大力提倡利用校园网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八

语文是个工具性学科,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可以说语文对于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提高作用。比如学生在做一道数学证明题时,如果他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读的能力的话,他就会走弯路,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已知条件他不能够读透彻,那么他就很难做好。因此,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更是训练和培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课堂。目前进行的新课改运动是一场较彻底的教学改革运动。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只有从更广阔的视野去思考,去探索,求得正确的回答,才可能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迈出真正的、坚实的一步。

1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首选方法。

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引入课文之前可以用相似的乐曲开篇,以诉说方式引起学生联想。在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如讲《荷塘月色》前,先给学生听一段《思乡曲》,让《思乡曲》的旋律跳跃在学生的耳畔,使学生沉浸到一个寂寞、感慨万千的环境中,营造出与《荷塘月色》相应的气氛。然后通过朗读可以“声入心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朗读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理解课文中朱自清是怎样描写心情、环境的。此外,还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适当开设欣赏课,提高鉴赏能力,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等多种方法。

2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美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进行。

要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美的三维结构:教学文本所蕴涵的美、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美和教学对象所感受的美。这三维结构又表现出复杂的审美关系:主要有教师从文本中感悟体验出的审美关系;学生自己对文本所感受体味出的审美关系;学生又以教师为中介间接认识理解的审美关系;学生从教师教学艺术手段中享受体验出的审美关系;教师又从学生的反馈反思中发现的审美关系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审美关系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既是美育的对象,又是美的接受者和感悟者,更是最终体现出美育效果的反应者和实践者。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美育功能,必须以育人为目的,从塑造人才出发,运用种种方法,采用种种途径,使广大学生真正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美、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真正成为美的精灵、美的化身,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激发美的火花,在行动实践中显示出美的光华!

3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要切实掌握字的形音义。汉字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它既是形体单位,也是读音单位(一个音节)。现在不少中学生写错字形,读错字音,都是在“字”这个单位上出了问题。我们如能切切实实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会大有裨益。词语的误用常常也同字义(语素义)有关。语文教学要讲求科学性,讲清字的形音义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学生语文水平不高,与字词句教学未能落到实处有很大关系。

阅读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处于现代社会,不只要求人们读懂文章,而且要求很高的速度。可以设想,在效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甲用一个小时读了一篇万把字的文章,而已只用了半个小时,那么可说乙比甲的效率要高出一倍。吕叔湘先生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文中举例说陆志韦先生当年教他们心理学时曾提出一个问题:每天看报要用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不太好回答,因为这往往要根据当天事情的多少来定。可是陆先生说,应该每天看20分钟的报,要在这20分钟里把报的全部内容都看进去,并指出这需要经过训练。这件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思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形象和意义不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应该允许读者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我国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多数教师和家长的眼中,具有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并向老师的结论质疑,敢于说“不”字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坏学生,要受到斥责。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器,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缺乏富有个性的创造,一个个都是机械化的产物。黄全愈博士说:“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生长的环境……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学生答出与教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应不应该算错呢?是该鼓励还是该指责呢?培养与扼杀仅一步之遥,稍不注意便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阅读教学中切忌教师跳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和盘托出,这样学生会有依赖性,懒得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本没有创造性可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任意驰骋的天空,发挥他们想象的舞台。我认为在教学中也不必将与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都要交代清楚,这样做会使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思维跳不出作者的“意图”框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名导演,起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应把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

总之,任何事物都具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规律可行,也只有按规律去教,按规律去学,才能达到教师顺手、学生得法的目的。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兴趣并有意识地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思考、欣赏等方面的能力。要让学生会更喜爱我们的母语,更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好地更有效地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我们中学语文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会使素质教育的路越走越宽广!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九

在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现象.针对该问题,本文分析了此现象的原因,结合自身专业英语学习的感受和经历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8种探索性并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经常轮流交替使用,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李娟娟宋谨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电子电气工程系,江苏苏州,215137刊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electricpowereducation年,卷(期):“”(24)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

在国家对中职学校高度重视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灵活化,学校生源多样化,职业教育下学生的就业优势、升学空间不断显现。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学的教学目标和倾向不同,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虽然是基础必修课,但是属于考查课程,其地位远远不及专业课程。加上师资、教学策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不断地弱化,出现了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愿学、教师怕教、实效性差的情况。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不断涌现,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方法将是解决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1.1学生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本地区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异地生源的扶贫资助性质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文化课学习能力较差,纪律意识薄弱,缺乏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意愿,道德品质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按照学生的现状,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是势在必行,但是在目前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中职课程体系下,德育类的课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也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

1.2教学资源现状

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学生教材主要是纸质教材,教师一般还配有教学参考书和教材对应的电子课件,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加上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案例严重滞后,特别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教学资源的单薄和内容的滞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内容的吸引力不足。

1.3教学方法现状

据调查,现在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很多学校称德育课)教师除了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学校行政和其他专业的转岗教师,师资构成比较复杂。在教学方法方面,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必要的互动,也较少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工具,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缺少吸引力,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没有发挥必要的学习能动性。

中职学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一般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三年后,就要走向社会,这三年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人生价值观。如果在三年期间,学校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影响将十分深远。

2.1教学资源获取和使用方式的改变

思想政治课是中职学校的必修基础课,指定了教材,具备规范的教学大纲。教材和大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是目前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课本和配套光盘,信息量较少,加上课本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案例比较陈旧,吸引力不强。针对教学资源量少、更新慢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掘、生成一些时效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贴近学生实际的资源,以保证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资源的来源广泛,可以发掘互联网上的新闻、各类电视节目中的关于道德、法治的案例或者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还可以是学生提供的资源或学生的体验。经过调查和实践,思想政治课的资源的来源是很广泛的,可以网络资源、生活中的'资源,还可以通过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些资源。通过发掘和生成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让我们思想政治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动力(表1)。

2.2教学模式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环节,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达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整合。

(1)视听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资源获取方式,教师可以从多个途径获取视音频等教学资源,如今日说法视频片断、网络热点视频、自制ppt等。教师在课前事先收集、整理所需的视听媒体料,上课时通过投影或电视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述,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视听媒体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表达形式,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2)互联网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学校的网络教室里,学生通过电脑或移动互联网设备接收教师指定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学习和交流;另一种是利用网络社会软件搭建学习平台,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以达到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的目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比较新颖,资源丰富,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容易进行师互交流,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3)互联网情景教学模式。互联网情景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在充分应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要条件下,有目的地利用直观的形象或创设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联想,唤醒知识、经验或表象,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应用到一些案例,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呈现、学生模拟,甚至现场录制学生场景等方式,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参与度,令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印象更加深刻。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传统的教学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教师的帮助或学生互助中实现,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教学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如ppt、视频、文本或网页;上课时,教师帮助学习解疑答惑、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翻转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學习自主权,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更多的时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2.3教学方法的创新

(1)任务驱动,自主选择式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法。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有很多需要学生探索和研究的主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或交流。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问题导向,自主发现式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课上抛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自主查找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问题导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基础必修课,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公民道德、职业素养和良好意志品格的重要途径。鉴于目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新路径,我们需要创新教学资源的获取方式、重视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争取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的支持与参与,确保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的落实。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一

摘要:目前,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结合的产物,更是现代财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计算机理论,与现代财务会计核算并重,将促进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随着课程实践的深入发展,它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将更高。就课程设计而言,会计统计课程对应的是信息数据的处理,对于课程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开展财会核算课程,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适应未来的经营管理。然而,如何强化会计电算化在课程的应用,实现财会统计的电算化,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将是基于课程实践,探究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的运用,分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会计;统计学;会计电算化。

1.引言。

会计电算化,应用计算机,强化内部系统应用,以erp系统为先。运用erp系统,实现数据的统计。它多以数据为主,其载体将有所变化。因数据的变化,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因业务能力的增强,对于预测财务管理,实现公司的决策,将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应用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是增强现代化财务管理与控制水平的关键所在。就会计电算化而言,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时,首先应对各类用户以及各用户所需的多样化、多元化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其次须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对系统进行适时调整,最后在提供财会信息的同时,协助用户加以理解并运用信息。它主要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信息报告系统、会计知识决策系统和信息反馈与纠错系统。运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分散收集资料、集中管理,收集的会计信息应包括已完成的可靠信息和或有的、预测性的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企业主体信息和行业与市场信息。为研高职会计课程实践情况,将结合会计统计的情况加以分析。它体现的是在“量”的统计,研究问题在“质”上的探讨,用于弥补数据分析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借鉴研究的范式,从被研究者的角度看待实践教学的状况。

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高职统计课程教学。

2.1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

在高职实践教学,引入会计决策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选择特定的财务数据,计算财务比例,构建相关的模型,分析其财务状况,实现对公司财会管理的预测,降低内部成本,增强运营能力,按照预测情况,制定备选方案,选择其中之一。基于信息应用,向系统反馈信息状况,对预测结果加以纠正,确定其差异性,增强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制定标准的流程,强化管理指标,优化求解过程,通过分析案例,健全知识库,备以借鉴,实现信息管理的再发展。强化财务管理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功能,使统计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均有效控制,科学的会计核算,减少物耗和不同费用,增强经济效益。因会计电算化内控程序化较高,对数据分析要求较高。例如,基于会计核算,因数据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存在预测误差。为了检验预测与历史数据的吻合情况,为了判断预测模型能否继续使用,同时为了比较多个模型孰优孰劣,可实现预测监控。跟踪信号就是一类预测监控的方式。

2.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内容设计。

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结合统计课程的特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基于现有课程实践,意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通过现有的教学,可针对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干预,并加以引导。随着高校规模的增大,学生数量的增长,学生的素质不一,实践教学无疑是未来学生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关键所在。如何从有限的知识,改变传统教学,锁定关键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学的了解,对于未来课堂教学将有着重要的意义。除课堂的教学之外,到企业内部体验,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应用,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是至关重要的。本课程以医院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应用会计电算软件,分析数据,研究问题,从而解决相关的问题。首先,让学生熟悉医院的运作模式。与此同时,让他们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模式,它主要是以输入、分析、输出的方式,通过数据库加以储存。就现阶段而言,医院的财会信息管理,多以erp或sap为主,以数据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公式,加上统计软件自动完成,减轻劳动者的强度,增强财务会计的质量。然后,创设电算化的环境,让学生多运用软件,解决数据分析的问题。例如,基于实践教学,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将是学生的基础课程。在调取或分析数据,运用现代数据加密将能够实现信息的保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过程可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各模块内须设置相应的口令,并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防止无权人员的操作。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的浸入,通过设置防火墙、运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与此同时,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可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软盘要病毒扫描,方可在计算机内甲乙使用。最后,在实践教学,教师应耐心引导,将教育实践与学生自身情况加以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尝试对其差异化培训,让每一位学生能施展所长,增强其自信心,迎接未来的新挑战。部分学生也许对预算目标设定较为熟悉,在设定目标,可引导他们自主编制预算成本表,对财务指标的控制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从而编制成本核算计划。除此之外,运用财务软件,制订实施财会控制的'方案。在此过程,结合已有的数据,统计财会管理指标,与控制标准加以比较,对成本控制的指标计量并评价。对核算的控制可按数据加以分析,纠正内部财会管理的偏差,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特长。又如,部分学生在统计应用较为偏向软件设计。可推荐专业人员,介绍软件的应用功能、数据格式与应用模式、数据架构等,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

2.3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教学评价。

2.3.1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教学调研。

为增加对实践教学的了解,对高校教师与学生开展深入的访谈。首先,以记者的身份,与高校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所在高职院校、统计学院的情况。然后,对高校教师、学生代表访谈,了解到实践教学的情况,对其加以评价,从中确定统计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3.2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实践访谈结果。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变,统计教学应加以变化,应融入更多实践的元素。在访谈的过程,课程衔接性是关键所在,它对于实践教学将起到促进的作用。尽管体制在变化,认识实践教学,结合教育理论知识,将增强统计教学的质量。在a高职院校内,部分课程内容只是停留在基础实验的水平,并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为此,实践内容应结合现有的教学状况,从而增强教学质量。开展对医院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未来的课程教学,融入更多的实践元素,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程知识,将有着重要的价值。

3结论。

实现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将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的研讨集中在课程实践教学,但对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仍存在欠缺,希望同人结合课程教学的实践内容加以完善和补充,以便丰富教学管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付英华,赵义泉.体验合作式教学资源的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5).

[2]满述梅.利用角色扮演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10):32.

[3]傅丽.基于现代教学技术的高校教学方法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4).

[4]陈立妙.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2,(10).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二

(一)现行教学模式把教学与实践割裂开来。

最近几年,各大高职类院校都注重了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的模式千篇一律,毫无创新,缺乏针对性。具体来讲,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设置沿着同修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老路进行,并没有根据实际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来具体设置,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可操作性不够,导致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上手工作,影响了职业发展。

(二)课程设计缺少学习情境设置。

现行的大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摆脱不了老师在台上“唾液横飞”,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课堂的气氛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课堂教学成效受到极大影响。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觉得知识空洞、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掌握,老师觉得学生浪费青春、不思学业;这样的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从属,一切要听从教师的指挥,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缺乏相应的情景设置,学生只能对着深奥死板的课本,听老师蜻蜓点水的讲解,对经济类职业相应职位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并没有一个直观性的认识,很容易造成纸上谈兵,实际操作却一塌糊涂的情况,需要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忽视综合职业素养培养训练。

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多以单项性、静态性为主,灵活性、应变性的实训项目不多,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实训项目多以简单、机械、重复的简单操作为主,整合性、综合性的实训项目不多,学生在操作这些简单的实训项目时只能得到单项专业技能的强化,综合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导致实训项目的成效不高,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要进行二次培训,社会资源并没有的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笔者尝试探讨改革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的经管类人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模拟实训模式。模拟实训模式属于校内实践的一种,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为学生制造一个具有真实感、角色感且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学生在这种模拟教学中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进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存在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虚拟性,二是实践性,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最关键的要点是环境的真实性和目标的明确性,因为,无论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实践教学环境如何,在根本上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模拟实训中的任何一项环节也都是为学生综合实训能力的提升存在。

(2)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应用较早、发展较为完善。但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提升,教学管理的开展存在很大阻力,实习岗位与专业的对应程度存在问题等,这些都成为当前影响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点。校企合作要不断增强高职院校与企业默契程度,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挖掘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价值和培养价值,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效益最大化。

(3)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指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口的的提升和整合的过程。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边学习边工作,渗入式的工学结合。另一种是学生将全部理论知识学习完之后再统一进入工作实践环节,提升实践能力。这两种教学模式都存在自身的合理性,同时也都难以避免自己的缺陷。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践素质的锻炼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完善。

(4)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案例实例融入的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学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所选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在教学尽量选择真实发生的案例,使学生产生代入感和真实感,更有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注意案例的合理性,即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使案例与教学相互体现、相互促进,让学生在真实发生的事情中体验经济学、学习经济学,进而培养金融意识。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三

摘要:高职高专主要以向社会输送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中,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因此,高职高专必须加快“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发挥高等数学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四

钳工是生产第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钳工技能教学是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一环.文章结合丹阳市职教中心多年技能教学实践与经验谈了钳工技能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jiaoyu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钳工技能教学师资力量钳工课改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五

分层教学是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具体到化学这一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我校从2002年开始,高中部采用了按入学时成绩高低将学生分成奥赛班、实验班和普通班。同时,周六日教师挂牌上课,旨在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度,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一、确立分层教学的分层目标。

我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学困生能掌握化学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最初步的实验技能,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化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化学教材的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知道分层教学的目的、意义,让各层次的'学生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

二、抓住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课堂分层落到实处。

1、备课分出层次。在依据大纲、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比如,普通班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用并有知识迁移能力即可,而奥赛班和实验班学生则要求达到将知识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如学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奥赛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必须会用本章知识系统掌握卤素、碱金属及硫等知识,并能通过自学掌握氮族元素知识;考试命题不统一,测试基本采用复式题,在大多数题目相同的基础上,再增补几道检查不同层次教学效果的题,依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

2、讲课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对奥赛班和实验班学生,我们时刻想到的是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普通班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

3、作业分层练习。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普通班以巩固知识为基础练习,学困生则进行强化训练,奥赛班和实验班学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多做研究性习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课内外分类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普通班学生要面批、面改。而优生要加强检查、督促。对奥赛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探讨和研究。

5、考核分类检测。我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全面考核,对奥赛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评价较高,考查难度较大。而对普通班学生要求不过高,所学基础知识能牢固掌握并有进步,就被评为进步生。普通班有的学生成绩突也就由普通班流动到实验班,这样不仅对流动到实验班的学生有了很大鼓励,也给其他学生以希望,从而调动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六

本文以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适应统计学专业研究生需求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教学的视角,为提升《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出建议。

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属于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统计学专业英语对于支持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了解最新国内外统计学研究动态、与国际同行开展交流合作,发挥着重要的语言桥梁作用。但是,国内诸多院校对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认识和重视不足、专业英语师资匮乏、教学方法不合理、考核测评体系不健全,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仅掌握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翻译能力和口语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未能实现适应国际交流需求的统计学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创新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统计学专门高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设置。

1。课程设置基本情况。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三年制统计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课时数为36学时,学生人数为8~10人。

2。教学目标。在研究生已具有一定统计学和英语基础之上,开设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该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术论文写作为核心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能力;第二,基于国际学术交流需要,设置针对研究生需求的真实交流环境,培养学生学术会议英语能力;第三,为学生在阅读和翻译经济、特别是统计著作、文献时扫除障碍,为利用英语写作。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英文论文。

相关信息。

中的研究设计、最新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用英语报告学术论文等。要求学生掌握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了解前沿统计分析方法,撰写并展示英文学术论文。

在学术论文写作范式部分,首先介绍。

英语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摘要、关键、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内容。以授课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例,详细阐述每一部分的写作规则和要点。其次,介绍统计学在学术论文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国内外论文写作体例,总结优秀英语学术论文具备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以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经典的或最新的文献为例,介绍几类适应统计专业硕士生学习阶段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比如调查与实验设计、混合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多水平模型构建等。

在学术论文报告演练部分,首先教授学术会问汇报的基本要点,选取一些本学科国外学者在学术会议上的ppt展示给学生并进行点评,同时授课教师将自己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presentation的过程和体会与学生交流。其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一篇中文论文,根据拟选期刊或国际会议的格式要求,运用前面所学的英语学术论文的结构,逐段、逐句翻译论文,力求准确、简练。然后,要求学生准备ppt,熟悉报告内容,反复演练,要求基本能脱稿,并控制好时间。最后,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专门的时间给学生展示,可以邀请同专业学生或任课老师参与观摩和点评。

4。教学方法。基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专业英语学习必须突出学以致用的特点,针对研究生已经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在《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实践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体验式教学。(1)研究性学习模式。针对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要求研究生将每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当作一次研究性任务,将研究方法中涉及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内容串联起来,在英语文本学习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引入模拟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将“学以致用”的观点灌输到课堂中,让研究生将英语学习与统计学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为真实环境的学术交流积累经验。

5。考核方式。《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占4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英文口头报告、课堂讨论表现给予评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采取全英试卷和笔试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对统计学专业词汇、统计分析方法、论文写作等进行测试。

二、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1。调查设计。在课程结束后,对全部9名研究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开放式问题:

(1)你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英语能力?

(3)你在阅读英文文献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4)你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说明原因。

2。调查结果与分析。对于问题1,学生普遍认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87。62%),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54。46%),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55。94%)。这说明研究生对专业英语学习效果的期待集中在提升阅读、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反映出研究生对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产出的全面需求,即全面提升研究生专业领域的读、写、听、说能力。对于问题2,80%的学生觉得收获最大的部分来自学术论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部分。这说明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更专注统计学前沿方法的学习,对研究设计的关心度不高。这与他们在其他课程中的表现相符。另外,由于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并不包含英文论文写作,大部分学生并不打算撰写英文学术论文或在国际会议上用英文作报告,显然这些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比统计方法部分要差一些。对于问题3,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时经常因为专业词汇缺乏而遭遇阅读停滞现象,超过六成的学生存在阅读速度慢,喜欢逐字逐句翻译的坏习惯,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理解专业英文文献时遇到困难。这说明学生们的专业英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亟待加强。对于问题4,70%的学生觉得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认为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统计学专业英语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再熟练运用。另外三成自评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英语基础差、阅读速度慢、跟不上课程进度、对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视等。

转载自 FanweN.cHaZidiAn.Com

三、《专业英语(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学习专业英语对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统计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读、听、说、写、译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用心配合。首先,对于学生而言,给予课程足够的重视,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非常重要。《专业英语(统计学)》的课时为36个学时,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后精心准备,同时保证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专业的基本词汇,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每个授课单元均配有1~3篇阅读材料,提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好笔记。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会以这些文献为例,将授课要点穿插其中。如果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堂上势必难以跟上教师的进度,或者教师为了照顾学生,不得不减少教学内容。不管哪种取舍,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过程和结果。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来看,如果学生不准备继续从事科研活动,则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的目标是就业能找个好工作,并不打算继续从事科研活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现阶段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并未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在学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以阅读中文文献为主,较少被要求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更不被要求撰写英文学术论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能完成课前阅读任务的原因除了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外,还由于学生觉得完成任务很困难进而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有限,专业词汇量少,缺乏阅读技巧,在遇到生词时喜欢逐字翻译,结果是不仅读得慢,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最后渐渐丧失信心从而放弃阅读。

其次,对于教师而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融合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课外延伸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师生互动和口语练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最后,学校要重视专业英语教学,激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合作。专业英语课程本身由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密切结合形成,授课教师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语言能力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保证的核心因素。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各有所长,通过开展合作教学,既可以促进有专业特长的英语语言教师转型,又可以实现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快速提升,对于培养专业英语师资大有益处。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七

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且对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与困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如何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一、学科的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是某一行业或企业对自身的发展做出预测与决策,其涉及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而预测和决策都离不开统计分析。社会、企业、民众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统计,且统计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统计学学科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同时,确定了统计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分别是数理统计学(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生物卫生统计学(理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经济学、理学)。袁卫(2011)指出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开放的二级学科,凡是在前四个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都可以在应用统计学中进行设置,因此,应用统计学专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且其学科性质要求大力推广实践教学[1]。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加强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统计计算、数据挖掘等实际操作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已有“黑板粉笔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学要求。在已有教学模式中,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说其真正掌握了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注重方法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姜钰(2011)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际问题的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校外实习等在内的'整个过程[2]。李玉萍认为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课堂上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校外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3]。

有些应用型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实践教学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其设置项目的完整性、设置项目之间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与连贯性、实践教学师资的配套性等。如果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实践教学项目较少、项目之间存在重复或时间设置顺序错乱、师资不足导致有些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设。

(2)实践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负责人可能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或者在实验室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验证分析。实践教学缺乏针对周边或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缺乏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财力、物力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专业化实验室,有些院系虽然有实践教学相应课程,但相应的配套实验室并没有建设完成或正常投入使用,这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实践教学如果需要分析周边实际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对外交流学习等,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果相应的资金保障不足将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4)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认为实践教学即为验证性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将课本上的案例或练习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简单分析即为实践教学,而忽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以项目推动实践教学、以校企合作推动实践教学,这将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应用型大学角度出发,分析应用统计学专业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符合社会需求。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其体系设计应该考虑社会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分析、理论验证等。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个院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根据自身院校特点、所处位置、师资队伍等因素制定带有自身特色而非同质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应互相关联。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开设实践教学的项目,而且要考虑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将各环节看成彼此相互独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因素。

1.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在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中,可设置实践课程的包括统计学原理、应用回归分析、企业经营统计学、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等。在开设时间的设置上,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其他课程开设;应用回归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计量经济学开设;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要先于统计质量控制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r软件两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可能会涉及其他课程知识,其实践环节开设在最后。在课程知识体系的关联上,应用回归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应用回归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与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可适当进行整合,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统计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环节的铺垫。在借助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老师需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为了避免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开设实验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

2.综合实训教学。

首先,学生对所学知识需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已掌握几种常用统计软件并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最后,学生能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因此,综合实训教学应开设在大三,并以项目课题、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推动综合实训教学。在设置过程中,综合实训教学需进行模块化,同时,避免不同模块内容同质化,需要指导老师对综合实训教学项目的内容进行精心准备。综合实训教学包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实际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并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其成果进行汇报;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统计建模大赛,在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学生需将实际经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量化、设定分析指标、构建模型、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经济问题背景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块基础之上,指导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衍生,并对综合实训效果进行总结并在后期加以改进。

3.社会实践。

除了统计模拟实验室以外,学生还需要到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周边热点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实践项目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其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去其他院校交流或统计培训、参与校内外市场调查项目的调查与分析等。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定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同时,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并根据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专业技能。

4.毕业实习。

在大四时,组织学生去金融机构(含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机构等)、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有关统计岗位实习,实习工作职责如下:

通过毕业实习,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即将开始的工作做好准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的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为了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得以顺利执行,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积极研究实践教学问题,主动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切实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切实做到工学结合,适当安排专业教师去统计局、调查公司等与专业相关单位去实践以保证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用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完善统计实验室的使用功能。

统计实验室的功能将对实践教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功能齐全的统计实验室不仅能保障本科生开设统计学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还能为专业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是承接校外课题及申报科研项目的基础。

(三)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

除了与统计局、金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外,还要与跟专业需求较大的市场调查咨询公司、大型企业加强合作实习基地的意向,作为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多元化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深入统计部门、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实践工作中。

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与实践篇十八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机械制造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和整体素质不够高,这也成为许多企业拒绝他们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机械类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亟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专业性。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给社会的某一个单一的职业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2.应用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它是面向特定的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体的,相比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更注重学生在以后社会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都停留在“必需、够用”的阶段,高职院校也是以应用为目的来构建的。

3.实践性。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从高职院校的课业安排就可以看出,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远大于文化课程,上实验课和进行实习的时间在教学时间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高职院校也把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作为学校的教学目的。

4.职业性。

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需要的人才,职业定向教育是其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1.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在与世界接轨,教育理念的冲突也随之而来。首先要改变学历教育的思想,不能有学历歧视的思想。现在很多人都认为高职学历不如本科学历,许多企业入职也只对本科学生开放,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去高职学校上学。所以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学历歧视思想。其次,要改变知识灌输的教育理念,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要改变传统的认为教育就是知识继承的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传送创新人才。最后,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输知识,教会他们怎么做事,教育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怎么做人,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道德的学生。

2.符合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体系的建立。

要想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的教学体系,按照“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目前,高职院校按照职业需要设立了不同的教育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自行选课,这一模式打破了学校安排上什么课,学生就上什么课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更为有效的学习模式。

3.特色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构建。

高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它是为培养专业人才设立的学校,它的教学构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知识,也就基本知识、理论,进行高知识含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职业能力的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强调实际性和应用性。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高职学校教育的特点,要将特色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高职机械类专业要对知识进行严格挑选,只教给学生必须的知识,只要足够学生使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在专业文化知识上达到“高、精、尖”的效果。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老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着重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上岗就业能力,并且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总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经过高职机械类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与不断探索实践,进行不断的完善。只要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坚持,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一定会日趋完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热点推荐

上一篇:护士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精选12篇)

下一篇:信息时代人们需要练字辩论稿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