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模板17篇)

最新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模板17篇)

小编:笔砚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一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初三学生,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

单靠初三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不但养成了惰性,而且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

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这样看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

查阅中考试题汇编,发现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所以讲课时绝不能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这样就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九年级语文教学才总结为以上几点,尽管疏漏处很多,但仍愿与您共享,并希冀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复习教学反思。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二

本月教学进入专题复习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学生潜力,本阶段个性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针对学生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能够易于识记、理解,尤其学以致用。

根据中考说明及相关的解读,本学月专题复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名著专题阅读,因为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真正完整阅读名著者几乎没有,也就是说都是“假阅读”,但近几年中考名著的考察已上升到知人论世的层面。针对此现状,首先让学生熟知考点及体型;其次,据“说明”让学生梳理课后“名著导读”中的篇目,给学生在笔记本上根据考点和题型归纳并设计考题,然后在全班互相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其三,教师补充课本中没有的作品,并组织学生笔记,赏析人物、语言等。确保学生中考中不失分。

其二,继续课文古诗文的默写、理解。组织学生圈定“说明”中的`古诗文篇目,做到三熟:熟读、熟背、熟写。其中古诗词曲,以机械默写为主,以教师反复检查为手段。同时,重点篇目中的名句,师生共同赏析,采取教师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名句、名篇会赏、能赏、精赏。

古文部分,重点集中于字、词、句,尤其课内实词,重点句子。组织学生梳理,首先学生自行翻译,并标注疑难,共同讨论,查找疏漏,及时弥补和更正。最后教师检查落实。

其三,现代文阅读部分。首先透过资料了解,掌握一些做题方法及术语,并透过针对性训练,明确思路,切入点尤其术语的运用和作用。当然以教师讲解和说明为主。然后,以根据整理的资料为主,具体分析每道考题所考察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巩固方法和术语,并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打好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潜力。

经过本阶段的复习,学生的潜力有较大提升,但依然有不尽人意之处:首先,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强调较多,但因各种原因,检查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教师讲的很多,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因而学生学习潜力的提升也大打折扣。

最后,分类复习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细化,却忽视了知识的相互链接性和相关性,使学生所学知识显得零乱。

总之,透过本月的复习尤其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有了针对性。做好本阶段的总结、反思,对以后冲刺阶段的复习定会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三

xxx年6月16日学生就要进行升学考试了,回想两个月以来的复习过程,我有如下的反思:

在复习前,我曾经在私底下跟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同学了解过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也通过发基础知识调查表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就是接近毕业考的时候,这段时间会有比较多的练习卷进行巩固。而要学生做好查漏补缺的记录这时是非常必要的。综合卷等练习卷能够反映出你知识的漏洞,而要求学生在复习册上记录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这样学生掌握就牢固多了。

在批阅学生的.练习或者试卷时,对答错率较高的题目,分析原因所在。重点是分析代表不同学习水平层次学生的答错率,从而确定订正练习的程度。再分析试题的难度水平,假如是一般的识记内容,则记录答错者,并在课下或者布置为课后作业,请家长督促。

在此阶段,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积累而得的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这类型的题目,只需要进行热身即可。不需要大量地做题,因为效果并不好。而对多数同学,特别是中下生,此时多读课文,熟记文学常识,该背诵、默写的诗词课文严格过关,词语盘点词语过关检测。这些基础性的,能在短时间有明显收效的学习不妨严抓。

这个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经过一番的狂轰滥炸后都会有“审美疲劳”,而这个时候又可以是检测的时候,那么放手给学生自行检测,或者让学生互动学习,这时的效果也不错。例如:专门给一节课让学生针对文学常识一块,进行出题互考。这样既调动他们的好胜心理去学习,又不不知觉中让他们温故知识。

我梳理了一下,阅读思路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

1、速读原文材料;

2、看清题目要求;

3、细找文中原话;

4、认真回答问题。

只有掌握了方法,才会应万变于不变。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四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问题,消去弊端,可得教益,即"借石攻玉"。

连任高三语文教学,虽不能说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但也略有心得和体会。认真反思,深深地感觉到,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适当进行有效调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对学生来说,不管是来自学校、家庭、社会还是学生自己,几乎是“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实在难以承受。尤其是职高学生,他们学习基础往往不够扎实,应考的困难就更大。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考前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状态做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状态:

1、担忧焦虑不知所措

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部分学生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课、怕提问、怕作业、更怕考试,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大考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2、应付师长平衡自己

当成绩不理想时,一味采取应付的方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忙于听课,做笔记,完成书面作业,满足于盲目的努力。当扪心自问时,或面对老师和家长的关心询问,便可以用“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与应对。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认识偏颇心存侥幸

语文学科不比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它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听、说、读、写”训练中,有三项是无需上交的“软作业”,花时间多,见效慢。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学生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企图能够“碰”上高职考试的题目,听“小道消息”,做“猜题试卷”,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不听课,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凭聪明”、“撞大运”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二、教师语文教学的调控方法与措施:

1、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高三总复习教学,教师往往把重心误投于配套练习与配套考试中,过分关注“配套”的完整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忽略的实际的生缘状况。完成每一套试卷都是几次的考试,教学双方在频繁的考试和改卷中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身心疲惫,屡战屡败。这样,增长了失败的情绪,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实,所有的厌学都来自学生不自信。

可见,不知学情,一味的猛考苦练,那是蛮干和盲干,必定是事倍功半。应该根据职高学生实际情况,化大题为小题,化综合题为单纯题,降低难度,单项逐一过关,让学生易于成功,在成功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客观条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2、重视纠错节时增效

“多练多考,熟能生巧”这几乎成为“复习宝典”。教师们总是善意的希望学生在考场上见到的每一种题型甚至每一道题目都是熟悉的,以避免慌乱误时,还乱失分,于是“题海战术”便运用而生。“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宁可“千日”苦,换得“一日”胜。“考、考、考,老师得法宝;分、分、分,学生得命根”,师生们都希望在考试中不断提高分数,可是,我们发现阶段性考试颇有成效,而连续考试往往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分析试卷时,令教师气愤的是,完全相同的一道题考了三次还有再错的。无语!这样的学生没法教了!所有的善意、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努力都白费!

感慨之余,我们冷静后反思,为什么?为什么教师这样努力,学生也很配合,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一考再考,错题依然一错再错?重复有意义吗?错题该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逼我们认真思考:高三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得学生喘不过气,频繁的考试更令学生穷于应付。考前没有时间准备,考中慌张作答,考后只能一了百了,因为下一场考试又紧逼在后。这所谓:学而不考则惘,考而不思则怠。

考试,是为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是了解教与学的手段,当我们把提高成绩看作目的时,我们就误入功利的歧途。越考越着急,越着急越失败,于是陷入泥潭,不可自拔。要改变屡战屡败的状态,必须学会打扫战场,认真纠错,才能打好下一个有准备之战。把纠错落到实处,纠错一题胜过几次考试。应减少考试次数,腾出时间和精力,注重考后讲评。热情鼓励进步的,认真反思错误的。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从知识方面、技能方面、非智力因素方面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下一轮复习中的特别注意,堵塞漏洞,避免重犯。

纠错,让“误点”作警示,能收到少走弯路、事半功倍的功效;纠错,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维严密性和逻辑性的.训练;纠错,能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应试技能。认真纠错,能节时增效。如果在临考之前浏览错题集,则能起到“整装待发,稳操胜券”的作用。

3、课堂调控激趣鼓劲

反思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我们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体现着主角身份,要了解学生的状况,总是满足于课堂上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而大部分学生往往是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我们早就发现,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任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呢?课堂如何调控,值得探讨。

复习课难免“冷饭重炒’,我们的学生上新课尚且需要激趣,旧课的难上就不需赘言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差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确保复习课质量地重要一环。

“话需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他们地需求,才能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正确地引导他们温故而知新,复习课依然能激出"火花"。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碰撞的火化",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学生的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也会让人耳目一新。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并加以赞赏和激励。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见解中流露出来的细微信息加以捕捉、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全体总动员开展讨论。这样,能感动一个,鼓励一群。既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也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

语文课的人文特性凸现了激趣的优势。当我们发现学生思想波动,压力过大时,我们就营造宽缓的氛围,猜个谜语,讲个笑话,读篇美文,合理减负;当学生比较浮躁时,我们就适当加压,集体背诵励志名篇,熏陶感染学生情感,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引导学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这些源自语文的精髓,为我们做好学生的身心调适工作提供了资源和平台。

课堂调控,还需要教师明察秋毫,及时发现问题,巧妙地拨乱反正;需要教师翩翩的语言风度,良好的亲和力;需要教师优秀的学识修养和敬业精神,才能在课堂上把握话题定向,做到重点突出,收放自如,节奏适合,全员参与,乐教乐学。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五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分类复习:重点的字词让学生从音形义去把握,易出错的字音字形;重点的文学常识;重要课文的阅读片段;综合性学习;作文。这样复习时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复习过程的针对性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复习的自主开放性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这样开放的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在语文复习课的教学中,各师各教,各行其道,但无论什么方法,什么形式,其结果都是殊途同归,都会归结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最终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很好地落实训练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如果我们根据语文课本的特点和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将会收到很好的复习效果。只要我们兼顾形式和目标内含的优化整合,把必须落实的目标知识点通过别出心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在复习课中体验到“新”和“乐”。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六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以散文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导和教会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

七年级上册课本课中的第一三五单元都有散文,在整册书本中散文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春》、《济南的冬天》、《羚羊木雕》、《散步》等散文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帮助学生从疏理教材知识出发,总结出散文的文体特点,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有关知识和中考考点,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散文阅读,这项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成为我们毎一个科仼教师需要用心去研讨的问题。

复习散文,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文体特点(例如:形散神不散、意境深邃、短小精悍),散文的分类(叙事、抒情、议论),散文渉及的考点(整体感知理淸思路、紧扣语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赏析枝巧、延伸探究体验感悟),阅读的步骤(揣摩题干有备而读、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浏览首句略知梗概、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要以学过的课文和练习作为例子去讲解,切忌空洞无物的分析介绍。

其次,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和答题的方式。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要素;2、理顺序;3、抓线索;4、品情感;5、析哲理。至于答题的方式,最好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概括出一套规范的答题模式给学生,例如:词句品味类的题目就可以用“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写(用)得好,它点出了……”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述。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我们都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以确保语言的有序,流畅和准确,提高得分率。当然,要让学生熟练到形成习惯的程度,是需要学生的经常的练习和老师的耐心反复的纠正。但是,如果我们从初一就开始抓,而且毎一种文体都像散文阅读这样抓,到了初三,我们的复习工作就赢得了主动,学生和老师就都轻松多了。

最后,堂上既要讲透,更要练够练透。复习课不要让老师独唱,它应该是全班同学的大合唱。练习的质量是一节复习课最终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因此,练习题的设计,练习时间的多少,练习过程中如何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用什么方式去做练习效果更明显,学生更愿意接受,是毎一亇上课教师必须认真用心去研讨的重要问题。

当然,一节高效率的复习课,既是教师对教材教法理解的体现,也是教师语言(包括表情、身体语言)表达,各种教学手段运用的水平,个人魅力等等的全方位的综合展示。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愿所有语文老师都能上出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七

天出了一节复习,我仅仅围绕“记、积、探、赏、比、展”六个环节,引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复习,自认为为环节设定,科学合理,课堂复习的容量大,并且不泛泛复习,停留在表面上,而对重要的文本,语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细分起来,现将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

1、“记”不唯从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考官,而让学生走上黑板命题。

2、“积”重视知识灵活积累,一题多考,尤其是只有熟练掌握课文的同学才能答得上来,只缘于我设计的积累实词“四步曲”,是我看的“艺术创想”的电视节目给我的启发。这个环节从设计意图上,看到自认为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题,不空洞,和课文背诵,关键词语的深入挖掘相联系。

4、赏析语言,由组长来赏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于金石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透彻、精彩。

缺点和不足:

1、平时没有抓好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实词积累等不过关,所以复习课上频频出现“答不上来”,“不会”等现象。

2、语言的赏析,只锻炼了四个组长,全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全班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不灵活。

总而言之,此课的教学给我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可能是教师放不开,学生也放不开。我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怨学生还学习,怨学生怕吃苦,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但我会坚定地前行。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八

在课改的路上,我将跟队生努力编入每一个组,越能干的组长,跟队生就配得差些。一堂课上下来,课堂气氛很好,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效果很好,可是在作业中,那些后进生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因为我看到的是大部分的同学,而跟队生则分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在进行了复习课的尝试之后,发现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以《触摸春天》复习课为例,来看一下学生的表现:

根据这一单元课文的实际,每一课都可以根据课题提炼出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质疑如下:

安静是盲童,她用什么来触摸春天呢?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

由这个问题,直入中心,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读书。

1、自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小组内合作读,正音。

3、展示读,集体正音,。

4、用心读文,根据统领全文的问题,进行批注准备。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在谈“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用力”时,学生发现,课文其实是从两方面来写的,“生活的权利”和“多姿多彩”。进而再进行全文内容的梳理。(我想,这正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优等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己能力得到提升的最有力的证明。)。

6、小组内总结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7、交流。

1、按汇报顺序,按:生字偏旁、形近字、多音字、四字词、词组、句子的内容划分,将十个小组分为两部分,进行板演。(总结相同内容的小组,内容可以进行互补)。其作同学整理在复习本上。

2、组长上台订正。师巡视,保证组长订正的正确。

其他同学,根据板演内容,改正整理自己的。完成之后,放声朗读。

3、组长带领、强调。

这一环节,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后面的小组交叉出题检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背诵三段。

2、背诵一段。

课堂上,带着学生重新走向知识,巩固、总结已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通过多种方法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的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同时,尊重孩子们对教材、对问题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堂课下来,程序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提高和收获:“优等生”在课堂上锻炼更多的是总结能力,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实质,相当于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中等生”在前面学生的带领下,也提升了一个高度,并逐渐主动去发现,去质疑;“跟队生”有自己的收获,最好的证明就是关于基础知识的交叉出题中,出错的很少。这样的课堂,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九

本学期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而且教学时间紧,所以,总复习要体现省时高效的特点,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平时的教学工作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另一方面要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本着“突出重点,简化头绪”的指导思想,有的放矢地作好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复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更加有连贯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查漏补缺。所以,我们教师在复习之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既要找到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又要发现个别的不足,针对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这样的复习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个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把它作为复习重点,与教材重难点结合起来复习,既避免了撒网式的题海战术,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习作方法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复习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提炼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呈现给学生的练习要有代表性,内容要“精”,形式要“全”,方法要“活”,切实做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获取“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

知识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因此,复习中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运用,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

复习课,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学习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平常的知识学习和积累都很扎实,更甚者他们自己就会找机会请教老师,解决自己的学习疑问。但是学困生,他们基本不会理会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积累,所以我在想,复习都要分层次,“培优扶差”两手都要抓。复习课,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都有待加强,学生反应不积极,这都是我在往后复习课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学生马上就面临小学毕业考试了,我发现他们心都散了,学习欠缺主动性,这种情况蔓延得很快,究竟如何有效地上好这两周的总复习课呢?老实说,我自己都很疑惑!这次的毕业班复习课,我只想实实在在把自己平常上的模式和想法,都展示孩子们的面前。通过复习整理,让孩子们的知识更系统,还有几周的复习时间,我要好好备课,好好引导学生,真正地针对学生的薄弱处入手,尽量做到每一节的复习课,学生们都各自有所收获!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十

在整理了全册书的阅读知识点后,按照课文的体裁进行分类的阅读巩固复习,是对阅读知识点的一个强化的训练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而在本课开课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对照知识点,整理出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可能出现哪些知识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生的目标,从而在内容和方法的学习运用上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反复、单调书写练习必定会造成学生复习兴趣的降低,从而使复习效率大打折扣。所以,在本课中,我在开课之前就引导学生回顾审题的良好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采取同桌交流、集体反馈的形式,使学生人人参与进来,说和写结合起来,手和脑同时动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但是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所以我在设计本课的练习时,针对体裁精心挑选了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并在题型和知识点上力求综合性,在巩固课内的同时,又注意拓展,设计了一个相同体裁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当然,本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知识整理呈现的时候没有进行系统的分类,学生反馈的形式有些单一,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反馈都是真实的。注重了题型的练习,方法和习惯上的培养还不够。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阅读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学生喜欢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十一

1.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过程即是以自身整体素质和能力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完全真实的,教学的进程必须以此为基准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而不是单凭自己主观想象或猜测,脱离学生实际的学习、接受能力将教学过程过度理想化,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动机等等。

2.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得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只有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学语言也是知识呈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还有限,抽象深奥的概念还不会,对形象化的语言反应就比较积极灵敏。课堂上应多运用他们能听懂、感兴趣的语言授课。将学习目标拟人化,个性化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一点从“拼音宝宝”、“双胞胎”对我班学生学习相似拼音字母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出。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自行发现知识点、解决问题比单纯的口耳相传更重要,也更有趣,更有挑战性。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我们也将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展示知识点之前不妨先提个问题,打个问号,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开动脑筋,自己观察、想点子、总结归纳,钻研学习内容,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从而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拼音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字符变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拼音王国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十二

本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除了在应急的时候写上一两篇论文或教学总结,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比较深刻地对自己的语文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的现状做过反思。借着这样的机会,我静下心来,将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的点滴,做一个梳理。我相信,这将对我在接下来的高中教学和复习上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一,注重课堂授课的收效,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全程监督和检测。

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学生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被动的接受,因而老师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引导就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很见成效,放弃尝试,回到老路上去,驾轻就熟,我往往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地尝试浅尝辄止,课后地全程指导和检测的原有的规定形同虚设。

经过深刻的反思,我想今后还要坚持预习和复习的整理本的检查和检测,让学生在预习,复习以及课堂学习这几个环节上能环环相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真正充当起的主人。当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仅仅是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愿意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二,过多地强调了技巧,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教学期间,我常常让学生聊学习语文的感受,我发现,语文水平稍高的同学的观点非常相似。谈及两年高中语文学习的感受,一些学生往往会说只学会了做题。学科教学走到这步境地,经过反思,我分析有两种原因:其一,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语文是基础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学科,学好语文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远非如此。其二,囿于语文高考的试卷模式。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长时间地在字、词、句中转悠,我们这些藏族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怎样的提高呢?我们把语文学科分成几大板块,弄得七零八散,与真正的文学早已相去甚远。在这样的教学中,语文素养真是无从谈起。

基于此,我该做怎样的努力呢?语文教学该做怎样的改变呢?从上海共康中学考过来的德庆玉珍的汉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出众,我请她谈谈她的体验还有对老师语文教学的建议,她说:“除了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我感觉比较有兴趣外,其实在课堂上我也是上进心驱使着在听。我还是比较喜欢在上海时那种开放式的阅读课,在自由的阅读和跟老师平等的交流中,我不知不觉地提高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她的话让我也想起了自己中学时代学语文的情形,我不也正是在自己阅读课外读物的基础上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语文成绩的吗?看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增加阅读时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二学年,我每两周最多能拿出两节课的时间阅读,用这点儿时间阅读别说万卷,就是一卷都是难上加难。没有办法,阅读课上我只好要求学生看一些《作文报》、《语文报》之类的报纸和《读者》之类的杂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无暇顾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让学生们读一些这样的通俗的文章,试想他们能写出什么样的大作?增加阅读时间,扩大阅读视野,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同时,阅读时一定要让同学们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而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写读书心得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次是加强写作的练习。我们常常说,写作要靠积累,其实积累途径只有两个,一是阅读材料的`积累,再就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一日不练口生,一日不写手生。所以,我想接下来除了让学生每天都记日记,每周再记周记,这样不仅培养同学们观察思考的能力,还锻炼了同学们语言表达的能力。我想,长此以往,同学们的写作就不会文不通字不顺,或者辞不达意了。与此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语文组每年级每学期都举办一次诗歌擂台赛、成语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争取每个月都有语文活动,然后优秀者再参加校级的比赛。每一次比赛给获奖者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学校出现一种“天天学语文,语文天天学”的良好局面。

三,过多地突出了教师预设的意旨,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

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我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体现着主角身份,要了解学生的状况,总是满足于课堂上几个活跃分子的反应,依赖于课后跟学生的单独交流,其实,我早就发现,课堂上的那种交流是任课后怎么弥补都无法达到的效果。要能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都动起来,这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真正地动起来,而不致于使学生陷入“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呢?我想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做点尝试。

1|选取课文中的要素,创设情境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太多了,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每节课都有所取舍,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要素,运有各种条件和手段,创设情境地,使每节课都有亮点,每节课都有高-潮。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已经试过用画面,声音创设情境,试着把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都调动起来,那几节课,我也确实体验到难得的兴奋。刚接触课文时,学生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因了《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三国演义》的歌词豪迈中多了几分苍凉。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上的是是非非|英雄人物的成与败都有转眼间烟消云散,人只不过是历史潮流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念奴骄赤壁怀古》却在豪迈中充满了对英雄厚人物的仰慕之情。虽然他们死了,可是他们的英名永存,流芳千古,因为“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瑜已经死了,可人们依然记得那是三国周郎作战的赤壁。

在这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比较,积极参与,然后再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自然而然地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尝试我会在高三的教学中坚持下去。

2,深化认识,净化心灵,将知识更新转化为智慧

在这点上,我愿意尝试,因为我同时担任班主任,这更有利于我和学生的沟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告诉我,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从而构建起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价值观,而这一切的获得是不能强迫的,是不能靠教师灌输的,只能让他们在平等的有被人欣赏和关爱的温暖和幸福中获取。“话需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

总之,语文教学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影响着一个学生整个人今后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使其具备最起码的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整个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开启一扇成功的大门。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还是藏族的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并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他们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援藏教学的目标吗?如果我们在高中阶段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总复习教学反思。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十三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成为一个细心的人。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要力求准确。尤其是在复习时,对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的呈现更要认真关注,及时为学生纠错、指导,把词语说准确,意思表达清楚。

语文课堂教学无论何时何地何内容都要针对中下等生设计。因为好学生大多是靠自我学习觉悟的.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上复习课的目的就是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因为一个差生能把你的全班平均分落下一两分,但一个优生顶多帮你提高零点几分,所以只有把差生成绩提高了。才能整体提高教学成绩。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就针对上中等学生进行教学了,因为这样的教学比较容易展示老师的功力和风采.表现老师的高超水平和渊博知识。检查差生作业的质量是考核复习课实效的抓手,让差生有实实在在收获的复习课才是真正有实效的。

在复习课上,学生的合作交流空间应该再大一些。尽管是复习,但也绝不等同于完全的旧知识的巩固,它还是知识的整合和重构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知识的特点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知识的学习以温故的方式而知新的规律性;同时,复习课也应该有重难点,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突出体现重点的突出及难点的突破设计,使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更强。

复习课要合作交流,忌枯燥讲解,反对老师一言堂一讲到底。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很难精彩的.学生不喜欢总是老师在讲解。自己能讲解的也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是问题驱动了课堂教学.一节课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授课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而且每节课下课前老师更应向学生询问:还有什么疑惑,还存在什么问题。老师能在复习课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有教学思维深度的体现。

当然,练习量不宜偏大。教师应该巧妙设计精而突出的练习,应注重实践的过程,多留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适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否考虑在出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规范练习的题目,并加入对学生的一种审题的训练。审题指导是否到位,往往决定了答题的质量。很多学生在考场失分的首要原因就是审题不仔细不到位,很少是视觉原因,多为思维不缜密所致。所以每次大考前都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通过审题来研究命题意图。例如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一是诠释题目中的每个字或词语,明确底线要求;二是弄清楚写谁:三是将题目中概念化解(化大为小)为可操作的短语或事迹,进而确定中心;四是回忆写过的相近的好作文材料,落实选材。

复习课后,教师要明确指导,你指导后的训练是否落实了老师指导的思路方法。学生掌握教师的指导有个从“懂”到“会”到“用”的过程,这是要反复训练的,复习课上一定要趁热打铁让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技巧方法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老师及时指导解决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学以致用,那么复习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

课堂上是绝对会有适当的复习测试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是否有好中差答案的对比性讲评。是否揭示了将错答案演绎成好答案的过程。

试卷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一矫正”的过程。试卷讲评课既要“讲”,更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好”的。讲评课前三要。一要及时。二要统计:讲评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教师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出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误原因和知识的遗漏欠缺,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三要备课:需要讲什么,哪些不需要讲.要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教师只有对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使讲评成为一次知识的巩固、更新和收获。

课堂上老师领着认真研究错因,再对症下药将它一点一点地改成正确答案,这个渐变思维演绎的过程一定要让失误学生有亲身体验。比较法是澄清是非的高效方法之一,有对比才有差距.失败的有差异的教学素材是复习课的重要资源.因为课堂就是纠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复习的重要目的就是纠错,以便减少差错。

1.梳理——本册教材的知识点2.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3.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4.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5.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6.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7.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8.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9.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10.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十四

从本周开始,教学已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如果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播撒知识种子的过程,那么现在就到了要为这些幼苗浇水、施肥、除虫的阶段了,这是学生能否获得大丰收的关键。因此,复习过程中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础知识要扎实、扎牢。如字的音、形、义,古诗的背诵默写,积累运用中的读背内容,要求会背诵的课文等,必须让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

二、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平时学生看的题样少,练的题型也少,现在,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年,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如连词成句,把句子写具体,如何区别运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样互相转换等,都应让学生勤练。

三、阅读训练要从课本中走出来。多给学生提供不同题材的课外短文,设计多样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去完成。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习作方面教给学生如何根据题目要求把一文多用。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十五

九下第五单元课内文言文复习课的设计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让学生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二、要让学生借助往年升学考试的题目,来了解古诗文考查的知识点和题型;三、根据这些要求和考查范围,来梳理本单元内容,有针对性地训练重要知识点;四、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能掌握方法要领,并能举一反三。

课时一节课。在这节课里,本人自认为比较好地贯彻了设计思想,课堂容量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做得成功的有:

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时,注重了内容的全面和评价的高度,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语言方面,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和铺排的手法,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重点突出、紧扣了升学考试的考纲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了模块法,将全部内容设计为名句背诵、中考考什么、熟记通假字、区别古今异义词、准确翻译句子、迁移拓展能力几个模块,重点十分明确。而且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十分充实。

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有所获。课前发给学生少量的练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前整理知识点;课堂上通过成果展示、竞争发言来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在掌握了翻译句子的基本原则之后,注重实战训练,在翻译中发现困难、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完成这些从本单元课文中挑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重点例句。总体而言,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包括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学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时,可使用表格进行整理,既简洁明了又十分有效,可谓事半功倍更主要的是理论指导:在名句这一块,解释了什么是名句,本人认为:凡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句子,对后世人们的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句子,常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都是名句,这些名句一直沿用至今,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也体现了伟人思想的深邃这一段话,对学生而言,既能够对古代先贤产生由衷的敬佩,又能够举一反三自己确定哪些是名句,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在熟记通假字模块和区别古今异义词模块,都编写了七言小诗来作结,小结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规律,而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学生喜闻乐见,效果好;又比如,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六字诀:“留”“加”“换”“补”“省”“倒”,每一字诀都有具体解释以及例句,学生在了解了基本方法并经过实战训练之后,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教学容量略大,字词内容偏多,以至时间上前松后紧。句子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学生讨论交流用时要偏多,但完成得比较仓促;迁移拓展能力训练模块,是本课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十分有限,一共只四五个同学有机会发言。如果再一次上复习课的话,本人会将字词复习的时间大大压缩,全部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将大量的时间留给重难点,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吸收、形成观点,更加有效地消化知识。

只有上过一节课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不足在哪里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愿意再做努力,力争更好。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十六

课时一节课。在这节课里,本人自认为比较好地贯彻了设计思想,课堂容量适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做得成功的有:

设计简洁、精美,对于诸子的活动、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时,注重了内容的全面和评价的高度,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语言方面,使用了形象的比喻和铺排的手法,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思路清晰、线索明朗、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紧扣了升学考试的考纲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了模块法,将全部内容设计为名句背诵、中考考什么、熟记通假字、区别古今异义词、准确翻译句子、迁移拓展能力几个模块,重点十分明确。而且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十分充实。

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有所获。课前发给学生少量的练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前整理知识点;课堂上通过成果展示、竞争发言来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在掌握了翻译句子的基本原则之后,注重实战训练,在翻译中发现困难、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完成这些从本单元课文中挑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重点例句。总体而言,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包括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学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时,可使用表格进行整理,既简洁明了又十分有效,可谓事半功倍。更主要的是理论指导:在名句这一块,解释了什么是名句,本人认为:凡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观念的句子,对后世人们的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的句子,常常被人们引用的句子都是名句,这些名句一直沿用至今,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也体现了xx的深邃。这一段话,对学生而言,既能够对古代先贤产生由衷的敬佩,又能够举一反三自己确定哪些是名句,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在熟记通假字模块和区别古今异义词模块,都编写了七言小诗来作结,小结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规律,而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学生喜闻乐见,效果好;又比如,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六字诀:“留”“加”“换”“补”“省”“倒”,每一字诀都有具体解释以及例句,学生在了解了基本方法并经过实战训练之后,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教学容量略大,字词内容偏多,以至时间上前松后紧。句子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学生讨论交流用时要偏多,但完成得比较仓促;迁移拓展能力训练模块,是本课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十分有限,一共只四五个同学有机会发言。如果再一次上复习课的话,本人会将字词复习的时间大大压缩,全部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将大量的时间留给重难点,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讨论、吸收、形成观点,更加有效地消化知识。

只有上过一节课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不足在哪里。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愿意再做努力,力争更好。

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篇十七

总结过去,是为了指导未来。审读20xx年高考语文试卷后,我对本年度高三语文的复习工作有了如下反思。

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以考纲为指导。

高考复习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紧扣高考的“变”与“不变”。“变”,指的是具体的题目、题型,还可以包括题量、试卷结构,命题指导思想。因为高考命题者每年都要“求变出新”,希望“常变常新”;可是,“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语文最核心的就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即考生的知识面、思想层次、思维能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坚持考点原则,力求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各项内容和能力要求。如第二题,考查六种病句类型中的三种:a项语序不当,c项句式杂糅,d项表意不明(歧义)。第三题考查压缩语段概括信息。文言阅读对“易”(可结合“素易诸吏”)、“淫”(可结合“淫雨霏霏”)、“勒”(勒令)、“贷”(严惩不贷)等实词的考查。诗歌鉴赏分别考查“内容”、“情感”、“手法”、“结构”。

在以考纲为纲,逐项考点复习后,学生普遍反映做题时没有陌生感,有较明确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除了第一题有点出乎意料,虽说命题者有出尔反尔之嫌,但字形的要求却是明确的,且考查的词很具有实用性:胜卷在握、相形见拙、咳不容缓。还是可以从考点中得到指导。另外第四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语言表达,此题的.难点在于对“按语”的理解上。虽说文学常识的考查有增加江苏考生学习量的“嫌疑”。但从去年考查的美人鱼到今年考查的秋瑾,内容都是学生应该熟悉的,并不存在刁难考生;“按语”是学生很能接触到的词语,生活中也很少用到此词,所以命题人应该配以注解才是——这不能不是命题者的一个小失误!(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此题所写“按语”应是对开设该专栏进行的说明,即为什么要开设该专栏。)。

二、阅读的强化。

进入高三之前,学生经常反映:做题时有时并不一定是不会答,而是压根儿就没读懂诗歌或文章。因此,我们在进入高三时,一直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阅读材料的阅读、写阅读提纲、写读后感悟、交流阅读收获等手段,学生的阅读能了普遍有了较大增长。本卷中诗歌《春日忆李白》就在我们编印的怀人类诗歌鉴赏材料中,虽说题目不完全相同,但学生读懂诗歌是没有难度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是你的战争!”,学生早已掌握了小说阅读中抓住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的方法,本文也没有阅读障碍。其中,结构内容上的作用,思想情感,形象分析等题目,学生也应该是驾轻就熟。

三、作文训练的系统性。

我们深知,高三学生的时间紧张,作文训练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贪多滥做。训练若无计划性,无系统性,照搬试卷上的作文题,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越写越烦,越写越失去信心。

因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认真进行应试作文基本知识的指导,如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开头、结尾、文采、卷面、表达,力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作文技巧。

2、根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序列,不崇拜押题、套题这些所谓立竿见影的训练。我们要求学生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认识。

3、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因为写作可以从阅读中借词、借句、借意、借表现手法。阅读是一种吸收,一种学习,一种借鉴(借鉴包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写作是一种思考,一种表达,一种超越4、训练和修改相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中懂得使自己的文章怎样优化升格,最终写出比较理想的作文。

今年作文题是继“品味时尚”“怀想天空”之后又一动宾短语命题,由于“拒绝平庸”题意指向较为单一,所以写作内容就显得促狭,因而考场上一定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文章,这又应归于命题者的责任!但与前两者相比,“拒绝平庸”似乎更容易写作议论文,恐怕本次作文,写议论文的考生不在少数,那么写记叙文的同学可能沾光不少。因为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记叙文和议论文并重,并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为他制定了符合自己特点的文体策略,而且还编印了许多人物素材,如“枪王”何祥美、“草原曼巴”王万青、“最美”洗脚妹刘丽等都是拒绝平庸的好例子,相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满意的作文。

四、训练的质与量。

训练的目的是从考试和练习中掌握命题规律,感悟答题思路,提升解题技巧。我们结合考点复习,精选典型试题,既狠抓解题知识,也抓解题技巧。我们还在复习中强调动笔意识,实实在在做一些文字表述题目,而不仅限于听课或口头表达。

在训练中,我们一直遵循适度原则,包括考试次数和难易度,做到降低考试频率和难度,为了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考热情,真正体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从本高考试卷看,难度还是适中的,比如病句题,第三题信息概括题,甚至诗歌鉴赏题难度也有所降低。

但我们依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包括考点复习的全面性做得还不够,在语言表达的实用性上还可进一步拓展,在阅读的深度上、效率上,我们还应该做进一步的挖掘,争取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还应将作文训练的长效与短效有机结合,并进一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作如下安排:

一、从高一开始就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积累,包括字音、字形和成语,既要随学随背,又要适当拓展,将高考要求掌握的字音、字形和成语等分解到各个学习阶段背诵。既能提高基础知识的识记效果,又能缓解高三的背诵压力。

二、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和翻译的练习。从这几年考的文言实词(“度”、“率”、“庶几”“易”)可以看出文言文考查与课本的紧密度一直没有改变,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和复习都应以课本为本。

三、要加强从高一开设的阅读课的指导,阅读课不应放任自流,应注意阅读材料的序列性、系统性,让学生读有所悟,悟有所写,写有所批,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要加强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整个高中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系统,而不应该在高三才进行指导。高一时,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法,并进行审题和立意指导;高二时,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法,并进行选材和结构的指导;高三复习应是文体的选定和升格的训练,并进行应试的指导,包括开头、结尾的处理,文采的加工等。这样,作文复习才不会问题多多,而解决很难。

以上是个人浅见,请方家指教。

热点推荐

上一篇:年度先进个人评选方案(实用8篇)

下一篇:生命重于泰山心得体会300字范文(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