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实用10篇)

2023年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实用10篇)

小编:紫薇儿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一

灵山风景区位于门头沟与河北交界处,距市区122公里,海拔2303米,灵山是北京地区最高峰,因为海拔高、温度低而成为京郊避暑胜地。虽然灵山方圆只有25平方公里,却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的天然繁衍养殖场。灵山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山里活跃着松鼠、狐狸、野兔、山鸡、林中还有野山羊、狍子、野猪等动物。青海之舟——牦牛也在此扎根繁衍,形成了独特景观。尤为让人庆幸的是在灵山可见到稀有珍禽——褐马鸡,这里有700多种动物和800多种植物可供欣赏,还有很好的科学考察的最佳资料。为了方便游客,1997年灵山景区修建了高空索道,全长1548米,落差430米,只需25分钟便可让您到达山顶。

北京第一峰灵山,景色秀丽,夏季气候怡人,是游人休闲、度假、避暑的良好场所。冬季银光素裹、白雪皑皑,是开展滑雪运动的理想场所。进入景区沿途既能见到古代的烽火台,又能饮到四季不涸的干泉水,您还能品尝到灵山特产的莜面卷以及当地的山榛、山韭菜、野黄花和新鲜的菌类。

灵山的植被也是虽海拨高度的上升而变化。这里既有暖温带植被,又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为出名,它是新疆细毛羊、伊利马、青藏牦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天然繁殖养殖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山林里活跃着松鼠、野兔、山猪、狍子等野生动物,还有可能见到稀世珍禽褐马鸡。

暑天到灵山能有独特的清凉感觉,但因高山低温,与城里温差大,最好多添一点衣服。入冬时去灵山,那里还是深秋,厚厚的黄色草甸铺满山坡,别是一番情趣。因为是难得的高原、草原风光,所以这里是风光摄影、学生考察、生物采集、家庭摄像的好地方。“京都第一峰”灵山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与河北省交界处,具有"首都小西藏"的美誉,是京郊唯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夏季清凉,适合野营避暑。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二

公园由三岭湾猕猴观赏园、弘福寺、麒麟洞、动物园、黔灵湖、风雨桥等景区及盘山步道组成。建有旱地雪撬、观光索道以及海洋馆等先进的游乐设施及科普中心。

猕猴观赏园,驯化散养野生猕猴约七百余只,游客在此可充分领略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情趣。区内现存蒋介石接见张学良将军旧址。

麒麟洞,有五百多年(可考)历史,因洞内钟乳石酷似麒麟而得名。早在明嘉靖九年(公园1530年),洞前就建有白衣庵。1941年5月至1942年10月、1949年2月至8月,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曾先后被囚禁于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动物园,圈养着各种珍禽异兽。

黔灵湖,黛锁翠围、波光粼粼,如明珠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湖畔“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圣泉百盈,天下闻名。游湖观景,山抱水回,委婉秀逸,廊桥水榭,绿杨碧柳,更具黔中景致。

风雨桥景区,自然风光,小桥流水,山径垂柳,溪水绕山石、穿林木花丛而出,形成一个水的世界。风雨桥临风面水,一览两湖景色。

盘山步道,13公里石阶将公园象王岭、白象山、黔灵山、檀山、大罗岭、关刀岩、马鞍山等群山峻岭相贯通。畅游其间,一览奇峰秀水、怪石苍藤以及清、民国崖刻、碑记、古亭、战壕等。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三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觉得,灵山大佛这个地方,成就了马山,也成就了无锡。我周围的太多太多的朋友,初一十五必去那里。

我是个少根筋的人,对于这个地方,说不出它有多灵多好,但是,真心喜欢。

记得当年我们做导游培训的时候,老师就以前说过,这个大佛的位置选的相当的好,极为贴合中国的风水说。灵山大佛是前有照(太湖)后有靠(灵山),还有两旁扶(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好吧,我们慢慢讲,但是因为开写无锡这个系列的时候,并没有特地去拍照,所以,大家能够上网去找找,或者带着这个去逛景点。

灵山大佛景区位于无锡马山镇,一般从市里开车过去是40分钟左右,如果公交车的话,一般在1个半小时左右,你也别觉得无聊,去马山必经的是十八弯风景区,到了那里,已经能够看见太湖了,天气晴朗的时候,波光粼粼,很是漂亮。我开车一般会走十里明珠堤,太湖美景尽收眼底——跑题了,回灵山。

我们此刻逛灵山,很少用走的了,基本上是景区交通,因为此刻的灵山景区实在太大,走一圈挺累的。

景区检票口进去,就能看见景区交通车的卖票亭,貌似是25一个人,随便坐,只要你在景区内,看好车子的方向,景点到景点间几乎就不要动脑筋了,很偷懒的玩法,但是争取时间节省体力。

第一站,佛手广场。

佛手广场,有着“天下第一掌”,很多客人都会排队摸掌,意为沾福寿。佛手佛手即为福寿。这个天下第一掌完全就是灵山大佛右手掌1:1的复制,高达11。7米,宽5。5米,单个手指的直径就有1米了,由此,对大佛之大也可窥一斑了。大佛的手势是有讲究的,这个右手的印相是“施无畏印”,这个手势的表示了佛为救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这个时候能使人心生安宁,无所畏惧。

顺着弥勒往上看,就是祥符禅寺了。寺庙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咱们继续往前。

穿过了寺庙便是杏坛广场了。广场中央那个独一棵的树,是棵老银杏树,对,没错,老的,据说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已经有将近1400年的历史了(老妖?),而且每年都结果,号称是祥符禅寺的镇寺神树。(这样说来,看来当年寺庙留下的不止是一口井啊……)

再往前,便是登云道。站在登云道上,就能拍到很典型的灵山大佛到此一游的照片了。但是其实,有说法说了,有两种地方不适合照相,一种是墓地,一种是寺庙……佛不太好照进照片的,这个我挺信的。

在往上,便是整个灵山景区的核心——灵山大佛了。灵山大佛的建成,使得神州呈“五方五佛”的格局——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

大佛的右手是施无畏印,这个我们之前说过了,而左手则是“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你的愿望,保佑你平安快乐。而且,请大家要注意看啊,你有没有发现,不论你在什么地方看着大佛,他都是看着你的,安宁慈祥,真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

大佛是能够上去的,乘坐电梯能够上到莲花台上,然后去抱抱佛脚吧——话说我每次考试前都会去抱抱佛脚,偶有一次没抱,便是败北……掩面遁走ing。

从登云道下来,在杏坛广场就有小交通,所以记得拿好你手上的票,不要搞丢了哦——

从杏坛广场往下一站,就是九龙灌浴了。

这个九龙灌浴,就应是灵山景区中最为震撼的演出了。广场的是一个大型的群雕喷泉,主体是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的含苞待放的莲花,底部是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龙和八位仙人环绕巨大的水池,喷泉的周围还有八组凤凰。

这个表演是取自佛教典籍《本行经》,说的是佛祖释迦摩尼一诞生时香花满地仙乐飘飘,他一出生就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7步,每走一步,地上便开出一朵莲花,这个便是步步生莲的来历。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吾独尊。”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九条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

故事就是这样,这个表演被称为“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因为在《佛之诞》的音乐中,巨大的莲花花瓣会缓缓的打开,一尊7。2米高的鎏金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此时,九条龙的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此时,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会环绕一周,象征着“佛光普照”。随着音乐声减弱,莲花花瓣将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

演出结束后,周围的八组凤凰口中会流出净水,称为“八功德水”,即是“圣水”,大家能够去喝一杯,据说能保佑平安。

如果你不是和我们一样乘车进来的,那么这个地方也是个汇合点。我们反着介绍一下。

从门口通向九龙灌浴的这条大道称为菩提大道,相传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得道的,所以菩提也象征着智慧。但是我们那里不太适合种菩提,所以都是用银杏树代替。大道的中央刻着7朵莲花,取自步步生莲。那里我扯个题外话,以后去看与佛有关的地方,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随处可见莲花,不管大小不管形态。在大道的两旁地上,刻着不断云的花纹,这个是很传统的中国式花纹,很多地方能见到,意为“不断运”。

菩提大道往门口,能看见一个大型石牌楼,称为五智门。门上方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就是学佛之人到达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

“布施”即为给予,无私且不求回报,佛教将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有最基本的五种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

“忍辱”是指我们处事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处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

五智门的每个柱子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寓意狮子吼,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

好了,再往前就出门了,我们回到之前的九龙灌浴的广场。这个广场的周围是转经廊,一共有108个转经筒。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中祈福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诵经一边,功德无量。这个就好像在西北部看见的寺庙外面挂满彩色的经幡一样,风吹过经幡,便是在诵读经文。

再往前,能看见有很多鸽子的广场,广场上有一个紫铜锻造的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相传释迦摩尼在长达6年的苦行之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说“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雕像的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两边分别展示了魔王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来污蔑佛祖,用魔兵来恐吓佛祖,而佛祖巍然不为所动,经过了七天七夜,克服了金钱、权利、女色、恐惧、诽谤等障碍,最后大彻大悟了。

其实,佛教故事真的能听出禅理,四大宗教之一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梵宫。

我第一次进这个地方的时候,真的给吓到了,乖乖,那个气势,那个烧钱……

我没办法形容梵宫,这个地方真的要亲自去了才能体会……

进入梵宫是要穿鞋套的,顺着人流往前走,首先进入的门厅,汉白玉门厅上方的匾额上是描金的“灵山梵宫”四个字。门厅的两边有一对驮六牙白象,传说释迦摩尼投胎至母亲腹中时就是乘坐六牙白象的,而且象在佛教中也象征着法力无穷的意思。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六牙白象,白象的六根牙齿象征着佛教中的六度,而四肢则象征着四如意。

白象的后面是一对近4米高的白木雕花瓶,是东阳木雕。东阳木雕是以平面为主的雕刻艺术,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被称为“国之瑰宝”。

门厅的正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在有贵客到来时候才会打开,游览一般是从两边的侧门进去,进去便是廊厅。

来,进去之前,我们先深呼吸,因为里面太过于震撼。

廊厅是进入圣坛的通道,整个廊厅为拱顶结构,高18米,长约80米,中间由塔厅分隔,整个廊厅全是采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廊厅两旁是16根雕有东阳木雕的廊柱,而在廊柱之间是高达12米的《世界佛教传法图》,一共12幅,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生动展示了佛教传播、交流的历史图景以及佛教的丰富内涵。

廊厅顶部为方形套叠藻井,中央雕刻有立体莲花图案,各方形藻井整齐排列,布满整个拱顶,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藻井七种颜色有节奏地变换,映照着卷棚间高悬的4组仕女飞天,她们容貌秀丽,体态丰盈、飞袖飘逸,或弹琵琶、或吹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携彩云飞之欲出,让人如临仙境。

再往前走,便是塔厅。塔厅为八角形,四周墙面上装饰有以“静、信、孝、和”命名的木雕图,形象的展示了佛教信仰的内涵。塔厅的中部,空间高度高达60米,仰天望去,顶盖星光熠熠,繁星闪烁,空灵而深远,仿佛置身于一片苍穹之下。

廊厅的尽头,是巨型琉璃画《华藏的世界》,整幅画是由106块琉璃组成的,宽8米,高10米。琉璃是佛教“七宝”圣物之一,因为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被认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除却了琉璃,壁画中还镶嵌了黄金、翡翠、珊瑚、玛瑙等“七宝”圣物12。8万颗,涉及了多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中间的毗卢舍那佛,内胎用了500公斤的白银,外部则是15公斤的黄金。这幅壁画算得上是梵宫的镇馆之宝了。

再过去,就是圣坛前厅,那里是由6个直径近10米的穹顶构成的,由数十位代表当前敦煌壁画创作最高水平的画师历时数月,将一幅幅神秘的敦煌壁画呈此刻那里。

整个梵宫最重要的地方莫过于圣坛,那里是一个集会议、演出、参观于一体的圆形场馆,也是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在那里能够举行2000人的国际会议。圣坛的上方是高达30米的巨大穹顶,1500盏莲花灯随着电脑的控制,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颜色,那里建造者巧妙的设计,做到了“见光不见灯”的效果,让人置身其中,感叹奇妙无穷。

平时的日子,那里会有《吉祥颂》的演出,利用灯光、舞台、音响,演绎了释迦摩尼成为智者、觉者的过程,很值得一看。但是这个演出要看状况的,如果灵山的梵宫有接待任务的话,演出是会暂停的。

主体参观完,顺着人群便可慢慢的出灵山了,这个梵宫足够震撼了吧,进去的没有不感叹的。

出了梵宫,站在梵宫的广场上,你能很清楚的看见灵山大佛、代表了汗传佛教的建筑梵宫、代表了藏传佛教的建筑五印坛城和代表了南传佛教的建筑曼飞龙塔。

我们的下一站,便是五印坛城。

“五印”是之佛的五种手印,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三种——施无畏印、与愿印和降魔印,此外还有说法印和禅定印。“五印”寓意佛说法度生的五种方法和姿势。“坛城”,在梵语里叫曼荼罗,有会聚的意思,是供奉菩萨并且修行的场所。五印坛城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计6层,是由藏族的能工巧匠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建造的藏传佛教风格建筑。

五印坛城周围一片清澈的水面,就是香水海。佛教认为,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须弥山,周围为八山八海所围绕,除了第八海为碱水外,其他的均为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故称为香水海。所谓的八公德,为澄清、清泠、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患、增益,这个我们在九龙灌浴的时候也遇见过,体现了佛法的精神特色和价值好处。

出了五印坛城,整个灵山景区也基本逛完了。别小瞧了这几个景区,连演出全部看完的话,你怎样也得折腾个大半天,要是你还不坐游览车,从早逛到晚都能够。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四

这个表演是取自佛教典籍《本行经》,说的是佛祖释迦摩尼一诞生时香花满地仙乐飘飘,他一出生就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7步,每走一步,地上便开出一朵莲花,这个便是步步生莲的来历。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吾独尊。”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九条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

故事就是这样,这个表演被称为“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因为在《佛之诞》的音乐中,巨大的莲花花瓣会缓缓的打开,一尊7.2米高的鎏金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此时,九条龙的口中一起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此时,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会环绕一周,象征着“佛光普照”。随着音乐声减弱,莲花花瓣将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

演出结束后,周围的八组凤凰口中会流出净水,称为“八功德水”,即是“圣水”,大家可以去喝一杯,据说能保佑平安。

如果你不是和我们一样乘车进来的,那么这个地方也是个汇合点。我们反着介绍一下。

从门口通向九龙灌浴的这条大道称为菩提大道,相传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得道的,所以菩提也象征着智慧。不过我们这里不太适合种菩提,所以都是用银杏树代替。大道的中央刻着7朵莲花,取自步步生莲。这里我扯个题外话,以后去看与佛有关的地方,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随处可见莲花,不管大小不管形态。在大道的两旁地上,刻着不断云的花纹,这个是很传统的中国式花纹,很多地方能见到,意为“不断运”。

菩提大道往门口,能看见一个大型石牌楼,称为五智门。门上方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

“布施”即为给予,无私且不求回报,佛教将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有最基本的五种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

“忍辱”是指我们处事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处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

五智门的每个柱子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寓意狮子吼,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

好了,再往前就出门了,我们回到之前的九龙灌浴的广场。这个广场的周围是转经廊,一共有108个转经筒。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中祈福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诵经一边,功德无量。这个就好像在西北部看见的寺庙外面挂满彩色的经幡一样,风吹过经幡,便是在诵读经文。

再往前,能看见有很多鸽子的广场,广场上有一个紫铜锻造的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相传释迦摩尼在长达6年的苦行之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说“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雕像的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两边分别展示了魔王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来污蔑佛祖,用魔兵来恐吓佛祖,而佛祖巍然不为所动,经过了七天七夜,克服了金钱、权利、女色、恐惧、诽谤等障碍,终于大彻大悟了。

其实,佛教故事真的能听出禅理,四大宗教之一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梵宫。

我第一次进这个地方的时候,真的给吓到了,乖乖,那个气势,那个烧钱……。

我没办法形容梵宫,这个地方真的要亲自去了才能体会……。

进入梵宫是要穿鞋套的,顺着人流往前走,首先进入的门厅,汉白玉门厅上方的匾额上是描金的“灵山梵宫”四个字。门厅的两边有一对驮六牙白象,传说释迦摩尼投胎至母亲腹中时就是乘坐六牙白象的,而且象在佛教中也象征着法力无穷的意思。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六牙白象,白象的六根牙齿象征着佛教中的六度,而四肢则象征着四如意。

白象的后面是一对近4米高的白木雕花瓶,是东阳木雕。东阳木雕是以平面为主的雕刻艺术,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被称为“国之瑰宝”。

门厅的正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在有贵客到来时候才会打开,游览一般是从两边的侧门进去,进去便是廊厅。

来,进去之前,我们先深呼吸,因为里面太过于震撼。

廊厅是进入圣坛的通道,整个廊厅为拱顶结构,高18米,长约80米,中间由塔厅分隔,整个廊厅全是采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廊厅两旁是16根雕有东阳木雕的廊柱,而在廊柱之间是高达12米的《世界佛教传法图》,一共12幅,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生动展示了佛教传播、交流的历史图景以及佛教的丰富内涵。

廊厅顶部为方形套叠藻井,中央雕刻有立体莲花图案,各方形藻井整齐排列,布满整个拱顶,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藻井七种颜色有节奏地变换,映照着卷棚间高悬的4组仕女飞天,她们容貌秀丽,体态丰盈、飞袖飘逸,或弹琵琶、或吹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携彩云飞之欲出,让人如临仙境。

再往前走,便是塔厅。塔厅为八角形,四周墙面上装饰有以“静、信、孝、和”命名的木雕图,形象的展示了佛教信仰的内涵。塔厅的中部,空间高度高达60米,仰天望去,顶盖星光熠熠,繁星闪烁,空灵而深远,仿佛置身于一片苍穹之下。

廊厅的尽头,是巨型琉璃画《华藏的世界》,整幅画是由106块琉璃组成的,宽8米,高10米。琉璃是佛教“七宝”圣物之一,因为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被认为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除却了琉璃,壁画中还镶嵌了黄金、翡翠、珊瑚、玛瑙等“七宝”圣物12.8万颗,涉及了多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中间的毗卢舍那佛,内胎用了500公斤的白银,外部则是15公斤的黄金。这幅壁画算得上是梵宫的镇馆之宝了。

再过去,就是圣坛前厅,这里是由6个直径近10米的穹顶构成的,由数十位代表当前敦煌壁画创作最高水平的画师历时数月,将一幅幅神秘的敦煌壁画呈现在这里。

整个梵宫最重要的地方莫过于圣坛,这里是一个集会议、演出、参观于一体的圆形场馆,也是世界佛教论坛的主会场,在这里可以举行2000人的国际会议。圣坛的上方是高达30米的巨大穹顶,1500盏莲花灯随着电脑的控制,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颜色,这里建造者巧妙的设计,做到了“见光不见灯”的效果,让人置身其中,感叹奇妙无穷。

平时的日子,这里会有《吉祥颂》的演出,利用灯光、舞台、音响,演绎了释迦摩尼成为智者、觉者的过程,很值得一看。不过这个演出要看情况的,如果灵山的梵宫有接待任务的话,演出是会暂停的。

主体参观完,顺着人群便可慢慢的出灵山了,这个梵宫足够震撼了吧,进去的没有不感叹的。

出了梵宫,站在梵宫的广场上,你能很清楚的看见灵山大佛、代表了汗传佛教的建筑梵宫、代表了藏传佛教的建筑五印坛城和代表了南传佛教的建筑曼飞龙塔。

我们的下一站,便是五印坛城。

“五印”是之佛的五种手印,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三种——施无畏印、与愿印和降魔印,此外还有说法印和禅定印。“五印”寓意佛说法度生的五种方法和姿势。“坛城”,在梵语里叫曼荼罗,有会聚的意思,是供奉菩萨并且修行的场所。五印坛城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计6层,是由藏族的能工巧匠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建造的藏传佛教风格建筑。

五印坛城周围一片清澈的水面,就是香水海。佛教认为,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须弥山,周围为八山八海所围绕,除了第八海为碱水外,其他的均为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故称为香水海。所谓的八公德,为澄清、清泠、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患、增益,这个我们在九龙灌浴的时候也遇见过,体现了佛法的精神特色和价值意义。

出了五印坛城,整个灵山景区也基本逛完了。别小瞧了这几个景区,连演出全部看完的话,你怎么也得折腾个大半天,要是你还不坐游览车,从早逛到晚都可以。

灵山只是无锡的一部分而已,无锡还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以后大家有时间可以再去其他地方看看哦。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五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古灵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导游,相信我会陪您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灵山之旅。

古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古灵山风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文化悠远,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宫、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峰构成。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补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后面那部分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踏上第二层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再向西走,大家请看这幅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这个名字,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这边请。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着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着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的确,这里不仅有人文景观女娲雕塑,自然景观也令人赞不绝口。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下来,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极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只不过,尽管如此,女娲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么的端庄肃穆,没有咱们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蔼可亲,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殷纣王说起了。咱们边走边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生,便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着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姻骋媚装”。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难怪咱们刚才看到的女娲峰神情那么独特呢,真可谓端庄中略显慈祥,肃穆中透露着和蔼,刚毅还夹带着无奈。《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着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着。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从古灵山寺岩内挖出。该塔是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塔没有经年铭文,但从1974年该塔旁出土的超公禅师石棺上铭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与技艺在古建筑和石刻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下一个景点是古佛洞。

在我们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诗: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浆造化成。奥妙说不尽,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灵山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进洞领略其妙。来到古佛洞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幅对联,“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样,是一个回文联,耐人寻味。

这是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古灵山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大家钻洞时也请注意安全。

钻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头看“人生再造”,都说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来,真可谓人生再造呀!

这里是醒目泉,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国最早的爱情公园--桑中。

中国自古就有描写爱情的成语“桑中之约”,成就了一段关于爱情的千古佳话。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述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05篇。其中风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传唱于民间。雅则比较像红色歌曲,带有官方色彩。而颂更像现在传唱的宗教歌曲。

大家非常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国风中的一篇,可见当时的民风是十分开放的。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这篇《桑中》同样与爱情有关,诗中一名男子回忆与心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当时两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们相约在桑中,于上宫许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临之后,淇水岸边送我归去。

如今的桑林、上宫依然存在,随着大家漫步与其中,那女娲宫中关于爱情的誓言,已经漫过山谷,笼罩着你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着缠绵的诗句,在您今后的人生中延续,为您敲响幸福的钟声。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铜顶”之称的祖师金顶,这里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师大殿屋顶是铜瓦铜板而得名。铜顶位于玄武山顶峰,面对女娲峰,背靠龙虎山,东边的龙山与西边的虎山相连形成半包围,恰似祖师宝座,俗称柳圈椅。站在铜顶之上,俯视古灵山庙宇金碧辉煌,环视八百里太行山,雄壮、巍峨,铜顶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无极老母大殿、善恶门等多个殿堂,特别是九祖大殿耗资110万元,仿北京太和殿样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谓中原地区山顶唯一一座大殿,内奉九位老祖(盘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为贴金铜像,威严端庄,金光灿灿、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灵山主景区的讲解已经结束,很高兴为您讲解服务,欢迎您下次光临,祝您旅途愉快,再见!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六

长40米,高8.6米,它被称为华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写的一句诗“湖光万顷净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注:佛教七宝为金银、砗磲、玛瑙、红珊瑚、琉璃、琥珀)佛经上说,琉璃世界清净、美好。这句诗把灵山喻为琉璃世界,与三万六千顷的太湖交相辉映。或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要把照壁设在这里,那我们说我们灵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前面可以把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当镜子照,背靠小灵山,左青龙,右白虎,整个地形从远处看犹如一张太师椅一样。凡是风水宝地都蕴含着福气、运气、灵气,为了不让“福气、运气、灵气”外泄,就必须要有一样法物来收气。大照壁就起了一个收气的作用。

照壁面向大佛一面,中间刻有赵朴初老先生所写的一首诗《小灵山》“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朴老曾到印度灵鹫山去游访,看到已没有佛祖在世时在那里讲经说法的繁盛,觉得非常可惜和心酸。在97年时朴老再次来到我们灵山景区,看到建成灵山大佛,修复完千年古刹祥符寺以后,这里香火十分旺盛,又重现了当年灵鹫峰的繁荣,于是兴起题写了这首《小灵山》的诗。

玄奘法师从西天取经回来以后,就在全国各地弘扬佛法,后来到了这里,发现原称为“秦履峰”的地方周围风景秀丽,非常像他曾到过的印度灵鹫山,于是赐名“小灵山”。当地的杭将军舍地出资建了“小灵山寺”,玄奘法师还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讲经说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宋年间改为“祥符禅寺”一直延用到现在,在1938年时祥符禅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彻底毁掉。于1994年开始修复,也在此建造了灵山大佛。在大照壁的两边也可以看到灵山的整个缘起和始末。

五明桥。

佛教中“明”是智慧的意思,“五明”就是五种智慧。中间这座桥代表“内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彻大悟”。佛经上说菩萨要普渡众生必须广学五明,所以其他“四明”是基础,分别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

何为“声明”?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最初经文是用梵文写的,要想看懂经书,首先要懂梵文,这就是语言学,像现在我们和外国朋友交流要懂英语、日语、法语等那在佛教称之为“声明”。

那什么又是“因明”呢?如果像现在我在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时,没有条理性,那大家就很难理解和听懂我所讲的内容,那这在西方称为逻辑学,也是佛教所说的“因明”。

“医方明”,大家应该比较能理解,我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学习一些保健知识,懂得一些养身之道以确保自己健康,这在佛教称为“医方明”。

“工巧明”包含的内容很多,指的是所有世俗间的技能,如,电脑,音乐,建筑,绘画等。希望世人能多学一些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人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那在佛教中也需要掌握“工巧明”。

在我们学习好这世俗间的文化之后,我们应该化知识为智慧,不断的提高自己,最终获得大智慧,达到内明的境界,也就是不断修炼内心,了解自己,彻悟自己,觉悟人生。

门楼。

广场两边种植的是紫竹,我们常说“紫竹林中观自在”意思是说见到紫竹林就如同见到观世音菩萨一样。

广场中间这两棵高大的银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们像两个门神一样守护着我们整个景区。在门楼中间写有“灵山胜境”的这块匾额是由朴老所题写的。

在穿过门楼之后,我们不妨再回头看一下,门楼中间也挂有一个匾,上面用梵文写有“灵山胜境”。这块匾是由北大教授,也是我国研究梵文的泰斗人物,季羡林先生所题写的。

洗心池佛足坛。

我们常说“洗心革面”,意思是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在佛教不是从品性的角度来讲的。佛经上说“心性本净,客尘所染”。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人一生下来心灵本来是很纯净的,犹如一面干净的镜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增添了很多的烦恼,就像镜子沾染了灰尘一样。朋友们可以通过洗手来洗去心间烦恼,换一种清新自在心境来游览我们的灵山景区。

在洗完手之后,让我们带着虔诚的心来瞻拜我们的佛足。早期佛教是没有佛像的,都是以菩提树、舍利子、佛足石来象征佛陀。因为佛祖在世时,不让人造他的像来膜拜,在他即将涅磐之前,他在摩揭佗国山上的一块石头上留下了他的双足印,并告诉他的弟子阿难说“我留下这足印来保佑大家,看到这足印,就如同见到我一样”。所以说膜拜佛足如同膜拜佛祖真身一样。

我们可以仔细的来看一下,这佛足印与我们常人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满,五趾齐平,足掌中间还有,喻意常转,佛法无边的意思,足趾上有“万”字符号,象征万德庄严,这些都是佛祖的三十二相。朋友们拜佛足可以增福添寿。有些朋友或许会问,灵山有一个大佛像。为什么还在这里设佛足坛呢?这是让我们的游客朋友可以跟着佛祖的脚印向前走,去了解佛祖的一生,去了解一下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万人敬仰的佛陀的。

般若门。

般若门也称之为智慧门。它是我国境内最大的手工雕刻的石牌坊。我们可以看到在每根石柱上面都有一只石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俗话说“雄师一吼,百兽皆服”,在佛教中把狮子吼喻为弘扬佛法,也象征着佛法无边。

在般若门上刻有“六度”内容,“度”在佛教是到达彼岸的意思,也是修行者的行为准则。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持戒”,“持戒”指要持五戒,不偷盗,不饮酒,不妄语,不邪淫,不杀生,它不仅是出家人的清规戒律,结合我们现在来讲就是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再仔细一点就是每个人要遵守道德规范。

在佛教中“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大家应该比较能理解就在经济物质方面给予他人帮助。那什么是法施呢?像现在我在为大家介绍一些佛教知识就可以称为法施,当然,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好的建议去告诉别人,也是法施的体现。

“无畏施”也一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果你的朋友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您去安慰他,鼓励他让他获得轻松快乐,这就是无畏施。“忍辱”就是忍受痛苦屈辱的意思。

般若门另外一面中间刻有“精进”,就是要精益求精,不断努力,力求更好,有此可见,佛教不是落后与悲观的,它也是与时俱进的。

“禅定”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安定心性,去思考,去静思,最终把知识化为智慧,达到最高境界,获得大智慧。“般若”就是大智慧的意思。

般若门南面“山灵地灵人灵灵心能成大佛,水净空净陆净净土即在此方”,这副抱柱联是由我们祥符禅寺修复后的首任方丈茗山法师所题写的。意思是说灵山是一块佛门净土,风水地,人杰地灵;般若门北“青天有眼观察世间善恶两样安排,红日无私照彻大地山河一律平等”,这是由上海九旬老人顾老所题写,上联的意思是要世人多行善事莫作恶,因为有因果抱应的,下联是指世间众生一切平等。

菩提大道。

因为我们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所以菩提大道又称为觉悟大道。在大道两边种植了百余棵银杏树,在我国历来是把银杏树视为佛门圣树来代替菩提树的。因为银杏树的树龄很长,可以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我们可以看到菩提大道中间饰有七朵莲花是取自佛祖出生时步步生莲的典故,过会儿我会向大家仔细来介绍的。我们现在走在莲花上就如同与佛祖在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边上还有不断云,喻意好运不断,福气连连。

在菩提大道两边是投资了三千万建设的绿化带,我们引进了许多珍贵树种如“榉树、檫树、罗汉松、白皮松等”这草坪也是引自美国矮生白慕达与雁麦草混播的,一年四季长绿,那灵山公司之所以要花那么多资金来搞这个绿化是希望为我们的游客创造一个优美清净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希望能够提醒各位游客爱护绿化,珍爱生命。

九龙灌浴。

九龙灌浴是根据佛经上所记载的佛祖出生时的故事而建造的,据说在佛祖一生下来他就能走路和说话,他不用旁人扶持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而且脚下步步生出一朵莲花来,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地下,为我唯尊”顿时天空出现了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仙女们也纷纷散下花瓣,奏起仙乐,供养我们的佛祖。

小太子全身镏金,共使用黄金18公斤,重12吨,高7.2米。莲花座下面是狮子鼓,我刚才有提到狮子在佛教是象征弘扬佛法的,狮子鼓下面是四大天王,他们是佛祖出生时的守护神。周围几个漂亮的仙女称为“八供养”是佛祖出生时的供养人。

这吐水的凤凰称为八凤饮水,这水是经过引自德国200多万的净化器,净化后的水,在佛教称为“八功德水”,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大家可以放心饮用,您会觉得这水清甜甘冽,而且可以保佑你身心安乐,福慧双收,平安吉祥。

转经廊。

广场四周是转经廊,里面安放的是转经筒,这是藏传佛教祈福用的法器,因为考虑到有些朋友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在平时诵读经文,于是设置了这样的转经廊,大家可以趁此机会来转一下这转经筒,因为你每转一周就如同把转经筒内的经文诵读了一遍,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把我们108个转经筒全部转过来,这就如同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十分大的,也会保佑你福寿延年。

“降魔”铜雕。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后,我们来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长26米,高将近8米的大型铜雕展现的就是佛祖“降魔”的过程。我们有些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佛祖显得有些憔悴,对不对?这是因为佛祖刚刚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但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个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了”佛祖在树下静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比如像享乐的诱惑、财势的诱惑,美女的诱惑等最终佛祖把它们一一降服,得道成佛。我们可以来仔细看一下这些心魔,有一个女子跪在那里,用手半遮着脸在哭泣,她诬陷佛祖与她发生了不正当男女关系使她怀孕了,这是我们常说的诽谤。这边中间有一个端庄的王子,周围的人向他敬献珠宝,这象征着财势、权力。这边是美女的诱惑,佛祖是不为所动。识破她们的诡计,使她们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上面手握兵器的是魔军,他们想用武力来吓唬我们的佛祖,但佛祖是不畏惧的,最终把他们降服,他们跪下来归依了我佛。佛祖右手的手势,称为降魔印。他座下站立的是地神,他是佛祖整个降魔过程的见证人,他正在向一个常人讲述佛祖降魔的经过。常人听后,觉得佛祖十分伟大,便跪下来顶礼膜拜。

看完这个铜雕后,我认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坚定信念,战胜自己,才能有所成就。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想的,因为各自思维不同,感受也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阿育王柱。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根石柱称为阿育王柱,为什么叫阿育王柱呢,这就要从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说起,他比我国的秦始皇还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话,那么阿育王就统一了整个印度。我们知道统一一个国度肯定要经历很多的战争。在阿育王年老时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因为战争中有无数生命被殃及,于是他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各地竖这么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经文以此来弘扬佛法。人们就把这样的石柱,称为阿育王柱。如果说我们释迦牟尼佛祖创建了佛教,那么佛教的弘扬与阿育王是分不开。

我们可以仔细来看一下这根阿育王柱,它是整根花岗岩雕刻而成的,高16.9米,直径有1.8米。阿育王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和四种动物,分别为狮子、牛、马及大象。喻意常转的意思,狮子代表释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负重,马代表王子逃离皇宫,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这根阿育王柱是从福建山区里开凿出来的,大家现在见到的已是第三根,前面两根在开凿过程中断裂了。阿育王柱路经三个省才运到这里,仅保险费和一些附加费用就达到一千万。我们的阿育王柱是手工雕凿的,用坏的榔头就可以用5吨的卡车装一卡车了。

花岗岩的拉伸强度很小,抓住一头则会被自身的重量拉断,在装过程中是十分困难的,很容易就拉断。最后动用了三辆超过一百吨的大吊车,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才顺利装吊完成。阿育王柱四周的石栏称为“牛栏”,是印度的传统建筑,喻意隆重高贵。现在我们见到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花岗岩石柱,就是为了纪念阿育王对佛教的重大贡献。广场旁边四根石柱称为经幢,通常上面也刻有经文,映衬出阿育王柱的雄伟庄重,佛教的博大精深。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广场左侧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房的高度,宽5.5米,仅手指直径就达1米,掌心千辐轮直径2米,总重量达13吨。这是按灵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也就是说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对比如此庞大的手掌,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我们常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抱抱佛脚,平安如意。”既然有幸来到灵山胜境,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平安。

百子戏弥勒。

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您看: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祥符禅寺。

通常我们会把灵山大佛景区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灵山。一寺,就是始建于唐代、且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一佛,就是高达88米、被称为神州第一佛的“东方大佛”——灵山大佛。走过分别代表自觉修行的普渡桥、大彻大悟的大觉桥和懂得报答恩情的慈恩桥即可进入千年古刹“祥符禅寺”。正对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门。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寓意国泰民安。为什么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弥勒佛呢?因为佛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过去佛是燃灯古佛,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弥勒佛便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能继承佛位,所以称之为未来佛。其实现在我们所见的弥勒形象,并非弥勒本身,而是依据五代时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说“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蔼可亲,所以千百年来深得老百姓认可。弥勒背面的是寺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韦驮与伽蓝殿的关公是同一职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义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挂单,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挂单,还有一种向上,说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钟楼、鼓楼。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由安徽芜湖造船厂铸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会举行隆重的撞钟仪式,因佛经中记载人生有108个烦恼,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个烦恼,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个烦恼,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听到钟声能解除烦恼,增长智慧。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尊佛,这尊佛高8米,是江苏著名的雕塑家吴显林设计的,他一共设计三尊小佛,一尊是1米,一尊是2.5米,还有一尊是8米高的小佛,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据这尊8米高小佛通过计算机放大11倍建造的。接下来气势雄伟的建筑,则是寺庙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一匾为朴老题写。它是专门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说佛有大智力,一切无畏。走进来看到中间坐着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相。佛祖的两边,一老一少立着两为弟子,少者阿难,老者伽叶,后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两旁边的抱联,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原方丈茗山所题写的。“山灵地灵人灵,灵心能成大佛;水净空净陆净,净土即在此方”。两侧是十六罗汉。后面则是由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净瓶观音像。十五、杏坛广场杏坛广场有一棵古银杏,那是我们祥符寺悠久历史的见证,植于唐贞观年间,已有近1420xx年的历史,此树姿态各异,树乳累结。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白果,人们都说这棵树是镇寺神树。据说,这棵千年银杏曾数次遭到雷击,主干中间空心,其间藏有一条青色巨蟒。巨蟒平时不出来,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从树上游下来,悄悄地绕寺一周,然后返回树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为祥符禅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们认为青蟒是神虫,到寺内进香后,一定要到古银杏树前烧香磕头。寺里的和尚说每到白果丰收之时,巨蟒便在树内摇动树身,白果纷纷自动落下,从而免去僧人采摘之苦。后来有游方僧人说青蟒是青龙山山神。

平安抱佛脚。

登云道要参与“平安抱佛脚”,需要我们登上这道长长的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灵山大佛脚下的登云道与中山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的建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视差作用下,登云大道的特点是: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登云大道一共218级,共分七个平台,正好符合俗语“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因此登上登云大道也是一种修行。

登云道中间设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山史卷,让游客能够了解灵山的历史。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称为“六角井”,据说茶圣陆羽曾品过井中的泉水,认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誉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十七、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20xx块。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平均4——6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并且还要将它们都打磨光,让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迹来。壁厚为6-8毫米。再来看一下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捐资满人民币100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千古流芳。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这里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起,使它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大佛建在这里呢?在没有建灵山大佛之前,中国已经有四尊大佛,分别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原的洛阳龙门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惟独东方还没有大佛。1994年无锡市及马山区各界人士决定修复祥符禅寺,申请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新建灵山大佛十分重视,亲自前来考察,并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论。他认为这里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加上这里地理条件优越,坐北朝南,面对三万六千倾的太湖,建灵山大佛将改变东方无大佛的历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灵山大佛开光前后,赵朴初又多次莅临。“五方五佛”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的角度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看,灵山大佛不仅属于无锡,而应该是属于华东,属于全中国。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馆、随喜堂、万佛殿灵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层,集聚着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进底层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馆,顺“清凉世界”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馆“镇馆之宝”——汉代金丝楠木雕刻的北京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接着可乘电梯上莲花宝座,参与“平安抱佛脚”活动,抱抱佛脚,一生平安。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七

本文目录。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古灵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导游,相信我会陪您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灵山之旅,灵山导游词。

古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古灵山风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文化悠远,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宫、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峰构成。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补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后面那部分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踏上第二层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再向西走,大家请看这幅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这个名,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这边请。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著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著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的确,这里不仅有人文景观女娲雕塑,自然景观也令人赞不绝口。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下来,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极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只不过,尽管如此,女娲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么的端庄肃穆,没有咱们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蔼可亲,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殷纣王说起了。咱们边走边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生,便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姻骋媚装”。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难怪咱们刚才看到的女娲峰神情那么独特呢,真可谓端庄中略显慈祥,肃穆中透露着和蔼,刚毅还夹带着无奈。《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著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著。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从古灵山寺岩内挖出。该塔是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塔没有经年铭文,但从1974年该塔旁出土的超公禅师石棺上铭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与技艺在古建筑和石刻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下一个景点是古佛洞。

在我们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诗: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浆造化成。奥妙说不尽,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灵山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进洞领略其妙。来到古佛洞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幅。

对联。

“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样是一个回文联耐人寻味。

这是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古灵山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大家钻洞时也请注意安全。

钻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头看“人生再造”,都说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来,真可谓人生再造呀!

这里是醒目泉,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国最早的爱情公园--桑中。

中国自古就有描写爱情的。

成语。

“桑中之约”,成就了一段关于爱情的千古佳话。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述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05篇。其中风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传唱于民间。雅则比较像红色歌曲,带有官方色彩。而颂更像现在传唱的宗教歌曲。

大家非常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国风中的一篇,可见当时的民风是十分开放的。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这篇《桑中》同样与爱情有关,诗中一名男子回忆与心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当时两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们相约在桑中,于上宫许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临之后,淇水岸边送我归去。

如今的桑林、上宫依然存在,随着大家漫步与其中,那女娲宫中关于爱情的誓言,已经漫过山谷,笼罩着你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着缠绵的诗句,在您今后的人生中延续,为您敲响幸福的钟声。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铜顶”之称的祖师金顶,这里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师大殿屋顶是铜瓦铜板而得名。铜顶位于玄武山顶峰,面对女娲峰,背靠龙虎山,东边的龙山与西边的虎山相连形成半包围,恰似祖师宝座,俗称柳圈椅。站在铜顶之上,俯视古灵山庙宇金碧辉煌,环视八百里太行山,雄壮、巍峨,铜顶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无极老母大殿、善恶门等多个殿堂,特别是九祖大殿耗资110万元,仿北京太和殿样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谓中原地区山顶唯一一座大殿,内奉九位老祖(盘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为贴金铜像,威严端庄,金光灿灿、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灵山主景区的讲解已经结束,很高兴为您讲解服务,欢迎您下次光临,祝您旅途愉快,再见!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代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返回目录。

欢迎大家到灵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到达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灵山风景名胜区。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西临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与国家森林公园鸡公山相连;东接京九铁路和罗武公路,与湖北省木兰山相望,南有信叶公路横穿东西,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在景区留一出口。交通十分便利。

灵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奇特。景域方圆61.5平方公里,含六大景区,七十二洞天,一百零八景点。以“山秀、寺古、石奇、洞幽、水美、物华”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内陆秦皇岛之称的“九里落雁湖”、“灵山”,中外名刹“灵山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董寨林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均坐落在本景区内。

《登灵山》诗中写道“为爱名山好,登临尽日曛”。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留下“美景一时观不尽,好将描入画图来”的诗句来赞美灵山。

灵山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贺龙、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灵山年平均气温在13~15℃,夏季平均气温24℃,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灵山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190科1067种之多。主要特产有茶叶、木耳、香菇、灵桔梗、板栗等。其中“灵山云雾茶”久负盛名,多次在中国信阳茶叶节上获奖。灵山金、萤石、铜、铅锌、花岗岩储藏量丰富,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我们现在游览的是迢遥洞景区,该景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观为主。著名景点有电p城遗址、逍遥洞、快活岭、险石、八仙宫、垛石岭、智慧老人等15个景点,百余处景观。我们今天只观赏其中的一个景点--逍遥洞。

逍遥洞原名仙人洞。相传北宋年间有两各隐士为躲避战乱先后来此遁居,他们终日闭门诵经,修身养性,从不与外人交往。久而久之两位隐士都变成了不食不饿、不饮不渴的仙人了。仙人洞也因此而得名。九十年代初,在清理整修逍遥洞时出土的三枚宋代铁币和一把铜钥匙,也足以说明这里住人的历史之久。

逍遥洞庭湖是天然石洞群,共有6个洞,自下而上依次为底洞、飞鸟洞、立洞、济公洞、传经洞、三连洞。当年两名隐士修“仙”的地方是在底洞。我们今天重点观赏的是济公洞。大家注意往上看,洞顶有一形似僧帽的巨石,巨石底下有一巨掌印,酷似在托着僧帽,洞顶后的山石上仿佛有几个大大的脚印。

我们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拍照,然后我们去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塑像。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曾三次上灵山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段故事。公元1327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

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公元1352年,朱元璋脱下僧衣投入潦州郭子兴军中,很快由一名士卒升为元帅,最终推翻元朝政权,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登上皇帝宝座。朱元璋不忘灵山寺众僧培育与救命之恩,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3月1日亲临灵山寺降香。灵山寺众僧受宠若惊。封主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随驾入京,参议朝政,赐灵山寺“半副銮驾”,御笔题下“圣寿禅寺”四个大。这就是朱元障第三次上灵山。后人把每年三月初一作为灵山庙会。每逢这天,前来敬香者如同潮水。后人在此塑这尊朱元璋像,纪念他三上灵山寺的故事。

各位朋友,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旧有七寺三庵之称。现存3所,其中名刹灵山寺始建于汉始元七年(公元前79年),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多有扩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山洪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年(1913年)恢复旧观。此后兵祸接连,毁多修少,“文革”时,文物被毁,僧尼有的还俗,直到1979年,灵山寺被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祭仙宫、五星殿。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灵山寺门,大家注意看寺门朝什么方向?对了,灵山寺门朝东。在我国,庙宇一般门朝正南,这里为什么朝东呢?据考证,唐明皇之女人寺为尼时,地狭庙窄,朝廷扩建庙宇时,依山就势所为,就把寺门建得朝东了。寺门东开被誉为灵山三奇之一。另有二奇是蓄发修行和僧尼同诵。出家人多为光头,而灵山寺僧则不然。这是因为,北宋西山临济寺十九世掸师来灵山任主持时,足不出户,潜心修行,发长不剃。老僧圆寂,满头长发,因此世代相传,佛门称之“恨头僧”。近年这里寺内提倡削发,除个别僧尼外都剃了光头。唐代以前,灵山有七寺三庵,自唐明里之女到灵山寺出家后,僧尼同处,朱元璋来灵山后也允许有“比丘尼”。广收从徒,男女不限成了历史的惯例。

这是第一层殿天王殿。天王殿殿中央供奉的是弥勒佛,两侧分塑的是四大天王,当年灵山寺主持僧陈大用就是在这里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册封。所题写的“圣寿禅寺”石匾也陈放在殿内。

第二层殿祖师殿到了,殿内中央的描金佛坛上供奉的是达摩祖师。

请随我走进第三层殿大佛殿。殿内正中的佛坛上供奉的是七尊佛像,正中的一尊卧佛是释迎牟尼,左右两侧有大弟子迦叶、阿难立于莲台,余者各居其位,殿内两侧分置十八罗汉。据史书记载,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灵山寺主持僧果英赴印度研究佛学时,带回了梵石释迦牟尼及十八罗汉塑像。后因灵山寺兵祸接连,历经沧桑,所带回塑像早被毁坏,现存殿内的塑像是后人仿塑的。

院中的这口井就是元至八年(公元1348年)朱元璋遭罗山县尹李思齐追杀,急迫中主持僧陈大用打通竹节,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井里,幸免遇难的地方。后人称之为“圣井”。

这里是第四层殿大雄宝殿。殿宇呈悬山式,殿中佛龛上供奉三尊主佛,分别是如来佛、阿弥陀佛、孔雀明王尊佛,两侧站着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1939年春,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率领新四军游击队,到灵山开辟工作时,在此召开了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灵山会议”。院中的这棵古树名叫百日孔,又称“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据传,百日孔是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

让我们再看看第五层殿主佛殿。殿内佛龛上立着华严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左侧为观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第六层殿毗卢阁,阁宇飞檐挑角,巍峨峭拔,阁内佛坛上置彩塑三尊。

请大家走出大殿,去观赏千年银杏树;这棵银杏树树高61.5米,树干需4人合围。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它随寺盛而盛,随寺衰而衰。“文革”灵山寺遭洗劫时,此树奄奄一息,而今庙重修,佛光日盛,这棵白果树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灵山寺古迹繁多,景色优美。寺内还有灵山碑林,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佛像石碑群,有灵山寺方丈无烦法师墓,法师幼年出家,功德深厚,1997年圆寂后,火化得七彩舍利子300多粒,为中国近百年历史上的第二例。还有名僧释大慧塔院。灵山还是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珍稀鸟类208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灵山晴雨林多为枫树,因不论春夏秋冬,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而被称为晴雨林。

返回目录。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国的名山圣水——雾灵山。

雾灵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环境,其水源东入潘家口水库,西入密云水库。景区为南北气流汇合地带,雨量充沛,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7.6℃,夏季最高气温28℃。

公园内乘车分为两种形式:即可以团体包车在园内全园参观;亦可以分段乘坐园内循环游览车,在钟鼓院、仙人塔、莲花池、龙潭停车场均设站牌,定时发车,行车路线分别为钟鼓院—仙人塔—莲花池、顶峰—莲花池—龙潭,游客可根据站牌上的时间、路线安排自己的最佳游览行程。

好,游客朋友们,雾灵山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返回目录。

长40米,高8.6米,它被称为华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写的一句诗“湖光万顷净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注:佛教七宝为金银、砗磲、玛瑙、红珊瑚、琉璃、琥珀)佛经上说,琉璃世界清净、美好。这句诗把灵山喻为琉璃世界,与三万六千顷的太湖交相辉映。或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要把照壁设在这里,那我们说我们灵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前面可以把三万六千顷的太湖当镜子照,背靠小灵山,左青龙,右白虎,整个地形从远处看犹如一张太师椅一样。凡是风水宝地都蕴含着福气、运气、灵气,为了不让“福气、运气、灵气”外泄,就必须要有一样法物来收气。大照壁就起了一个收气的作用。

照壁面向大佛一面,中间刻有赵朴初老先生所写的一首诗《小灵山》“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朴老曾到印度灵鹫山去游访,看到已没有佛祖在世时在那里讲经说法的繁盛,觉得非常可惜和心酸。在97年时朴老再次来到我们灵山景区,看到建成灵山大佛,修复完千年古刹祥符寺以后,这里香火十分旺盛,又重现了当年灵鹫峰的繁荣,于是兴起题写了这首《小灵山》的诗。

玄奘法师从西天取经回来以后,就在全国各地弘扬佛法,后来到了这里,发现原称为“秦履峰”的地方周围风景秀丽,非常像他曾到过的印度灵鹫山,于是赐名“小灵山”。当地的杭将军舍地出资建了“小灵山寺”,玄奘法师还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讲经说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宋年间改为“祥符禅寺”一直延用到现在,在1938年时祥符禅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彻底毁掉。于1994年开始修复,也在此建造了灵山大佛。在大照壁的两边也可以看到灵山的整个缘起和始末。

佛教中“明”是智慧的意思,“五明”就是五种智慧。中间这座桥代表“内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彻大悟”。佛经上说菩萨要普渡众生必须广学五明,所以其他“四明”是基础,分别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

何为“声明”?我们都知道佛教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最初经文是用梵文写的,要想看懂经书,首先要懂梵文,这就是语言学,像现在我们和外国朋友交流要懂英语、日语、法语等那在佛教称之为“声明”。

那什么又是“因明”呢?如果像现在我在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时,没有条理性,那大家就很难理解和听懂我所讲的内容,那这在西方称为逻辑学,也是佛教所说的“因明”。

“医方明”,大家应该比较能理解,我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学习一些保健知识,懂得一些养身之道以确保自己健康,这在佛教称为“医方明”。

“工巧明”包含的内容很多,指的是所有世俗间的技能,如,电脑,音乐,建筑,绘画等。希望世人能多学一些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人才,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那在佛教中也需要掌握“工巧明”。

在我们学习好这世俗间的文化之后,我们应该化知识为智慧,不断的提高自己,最终获得大智慧,达到内明的境界,也就是不断修炼内心,了解自己,彻悟自己,觉悟人生。

广场两边种植的是紫竹,我们常说“紫竹林中观自在”意思是说见到紫竹林就如同见到观世音菩萨一样。

广场中间这两棵高大的银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们像两个门神一样守护着我们整个景区。在门楼中间写有“灵山胜境”的这块匾额是由朴老所题写的。

在穿过门楼之后,我们不妨再回头看一下,门楼中间也挂有一个匾,上面用梵文写有“灵山胜境”。这块匾是由北大教授,也是我国研究梵文的泰斗人物,季羡林先生所题写的。

我们常说“洗心革面”,意思是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在佛教不是从品性的角度来讲的。佛经上说“心性本净,客尘所染”。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人一生下来心灵本来是很纯净的,犹如一面干净的镜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增添了很多的烦恼,就像镜子沾染了灰尘一样。朋友们可以通过洗手来洗去心间烦恼,换一种清新自在心境来游览我们的灵山景区。

在洗完手之后,让我们带着虔诚的心来瞻拜我们的佛足。早期佛教是没有佛像的,都是以菩提树、舍利子、佛足石来象征佛陀。因为佛祖在世时,不让人造他的像来膜拜,在他即将涅磐之前,他在摩揭佗国山上的一块石头上留下了他的双足印,并告诉他的弟子阿难说“我留下这足印来保佑大家,看到这足印,就如同见到我一样”。所以说膜拜佛足如同膜拜佛祖真身一样。

我们可以仔细的来看一下,这佛足印与我们常人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满,五趾齐平,足掌中间还有,喻意常转,佛法无边的意思,足趾上有“万”符号,象征万德庄严,这些都是佛祖的三十二相。朋友们拜佛足可以增福添寿。有些朋友或许会问,灵山有一个大佛像。为什么还在这里设佛足坛呢?这是让我们的游客朋友可以跟着佛祖的脚印向前走,去了解佛祖的一生,去了解一下他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万人敬仰的佛陀的。

般若门也称之为智慧门。它是我国境内最大的手工雕刻的石牌坊。我们可以看到在每根石柱上面都有一只石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俗话说“雄师一吼,百兽皆服”,在佛教中把狮子吼喻为弘扬佛法,也象征着佛法无边。

在般若门上刻有“六度”内容,“度”在佛教是到达彼岸的意思,也是修行者的行为准则。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持戒”,“持戒”指要持五戒,不偷盗,不饮酒,不妄语,不邪淫,不杀生,它不仅是出家人的清规戒律,结合我们现在来讲就是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再仔细一点就是每个人要遵守道德规范。

在佛教中“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大家应该比较能理解就在经济物质方面给予他人帮助。那什么是法施呢?像现在我在为大家介绍一些佛教知识就可以称为法施,当然,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好的建议去告诉别人,也是法施的体现。

“无畏施”也一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果你的朋友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您去安慰他,鼓励他让他获得轻松快乐,这就是无畏施。“忍辱”就是忍受痛苦屈辱的意思。

般若门另外一面中间刻有“精进”,就是要精益求精,不断努力,力求更好,有此可见,佛教不是落后与悲观的,它也是与时俱进的。

“禅定”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安定心性,去思考,去静思,最终把知识化为智慧,达到最高境界,获得大智慧。“般若”就是大智慧的意思。

般若门南面“山灵地灵人灵灵心能成大佛,水净空净陆净净土即在此方”,这副抱柱联是由我们祥符禅寺修复后的首任方丈茗山法师所题写的。意思是说灵山是一块佛门净土,风水地,人杰地灵;般若门北“青天有眼观察世间善恶两样安排,红日无私照彻大地山河一律平等”,这是由上海九旬老人顾老所题写,上联的意思是要世人多行善事莫作恶,因为有因果抱应的,下联是指世间众生一切平等。

因为我们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所以菩提大道又称为觉悟大道。在大道两边种植了百余棵银杏树,在我国历来是把银杏树视为佛门圣树来代替菩提树的。因为银杏树的树龄很长,可以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我们可以看到菩提大道中间饰有七朵莲花是取自佛祖出生时步步生莲的典故,过会儿我会向大家仔细来介绍的。我们现在走在莲花上就如同与佛祖在同行,我们还可以看到边上还有不断云,喻意好运不断,福气连连。

在菩提大道两边是投资了三千万建设的绿化带,我们引进了许多珍贵树种如“榉树、檫树、罗汉松、白皮松等”这草坪也是引自美国矮生白慕达与雁麦草混播的,一年四季长绿,那灵山公司之所以要花那么多资金来搞这个绿化是希望为我们的游客创造一个优美清净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去感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希望能够提醒各位游客爱护绿化,珍爱生命。

九龙灌浴是根据佛经上所记载的佛祖出生时的故事而建造的,据说在佛祖一生下来他就能走路和说话,他不用旁人扶持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而且脚下步步生出一朵莲花来,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地下,为我唯尊”顿时天空出现了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仙女们也纷纷散下花瓣,奏起仙乐,供养我们的佛祖。

小太子全身镏金,共使用黄金18公斤,重12吨,高7.2米。莲花座下面是狮子鼓,我刚才有提到狮子在佛教是象征弘扬佛法的,狮子鼓下面是四大天王,他们是佛祖出生时的守护神。周围几个漂亮的仙女称为“八供养”是佛祖出生时的供养人。

这吐水的凤凰称为八凤饮水,这水是经过引自德国200多万的净化器,净化后的水,在佛教称为“八功德水”,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有,大家可以放心饮用,您会觉得这水清甜甘冽,而且可以保佑你身心安乐,福慧双收,平安吉祥。

广场四周是转经廊,里面安放的是转经筒,这是藏传佛教祈福用的法器,因为考虑到有些朋友们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在平时诵读经文,于是设置了这样的转经廊,大家可以趁此机会来转一下这转经筒,因为你每转一周就如同把转经筒内的经文诵读了一遍,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把我们108个转经筒全部转过来,这就如同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十分大的,也会保佑你福寿延年。

在看完佛祖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以后,我们来看一下佛祖四相成道中的“降魔”。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长26米,高将近8米的大型铜雕展现的就是佛祖“降魔”的过程。我们有些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佛祖显得有些憔悴,对不对?这是因为佛祖刚刚经历了六年的苦行,但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了河中洗去了六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个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了”佛祖在树下静思了七天七夜,就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比如像享乐的诱惑、财势的诱惑,美女的诱惑等最终佛祖把它们一一降服,得道成佛。我们可以来仔细看一下这些心魔,有一个女子跪在那里,用手半遮着脸在哭泣,她诬陷佛祖与她发生了不正当男女关系使她怀孕了,这是我们常说的诽谤。这边中间有一个端庄的王子,周围的人向他敬献珠宝,这象征着财势、权力。这边是美女的诱惑,佛祖是不为所动。识破她们的诡计,使她们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上面手握兵器的是魔军,他们想用武力来吓唬我们的佛祖,但佛祖是不畏惧的,最终把他们降服,他们跪下来归依了我佛。佛祖右手的手势,称为降魔印。他座下站立的是地神,他是佛祖整个降魔过程的见证人,他正在向一个常人讲述佛祖降魔的经过。常人听后,觉得佛祖十分伟大,便跪下来顶礼膜拜。

看完这个铜雕后,我认为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坚定信念,战胜自己,才能有所成就。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想的,因为各自思维不同,感受也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根石柱称为阿育王柱,为什么叫阿育王柱呢,这就要从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说起,他比我国的秦始皇还要早一百多年。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话,那么阿育王就统一了整个印度。我们知道统一一个国度肯定要经历很多的战争。在阿育王年老时他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因为战争中有无数生命被殃及,于是他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皈依了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各地竖这么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经文以此来弘扬佛法。人们就把这样的石柱,称为阿育王柱。如果说我们释迦牟尼佛祖创建了佛教,那么佛教的弘扬与阿育王是分不开。

我们可以仔细来看一下这根阿育王柱,它是整根花岗岩雕刻而成的,高16.9米,直径有1.8米。阿育王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狮子下面刻有和四种动物,分别为狮子、牛、马及大象。喻意常转的意思,狮子代表释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负重,马代表王子逃离皇宫,大象代表大行大力。

这根阿育王柱是从福建山区里开凿出来的,大家现在见到的已是第三根,前面两根在开凿过程中断裂了。阿育王柱路经三个省才运到这里,仅保险费和一些附加费用就达到一千万。我们的阿育王柱是手工雕凿的,用坏的榔头就可以用5吨的卡车装一卡车了。

花岗岩的拉伸强度很小,抓住一头则会被自身的重量拉断,在装过程中是十分困难的,很容易就拉断。最后动用了三辆超过一百吨的大吊车,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才顺利装吊完成。阿育王柱四周的石栏称为“牛栏”,是印度的传统建筑,喻意隆重高贵。现在我们见到的阿育王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花岗岩石柱,就是为了纪念阿育王对佛教的重大贡献。广场旁边四根石柱称为经幢,通常上面也刻有经文,映衬出阿育王柱的雄伟庄重,佛教的博大精深。

天下第一掌广场左侧矗立有“天下第一掌”。它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房的高度,宽5.5米,仅手指直径就达1米,掌心千辐轮直径2米,总重量达13吨。这是按灵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也就是说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对比如此庞大的手掌,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我们常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抱抱佛脚,平安如意。”既然有幸来到灵山胜境,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平安。

高3米,宽7.8米,重9吨。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您看: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通常我们会把灵山大佛景区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灵山。一寺,就是始建于唐代、且几度兴废的千年古刹祥符禅寺。一佛,就是高达88米、被称为神州第一佛的“东方大佛”——灵山大佛。走过分别代表自觉修行的普渡桥、大彻大悟的大觉桥和懂得报答恩情的慈恩桥即可进入千年古刹“祥符禅寺”。正对的天王殿,便是祥符寺山门。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寓意国泰民安。为什么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弥勒佛呢?因为佛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过去佛是燃灯古佛,释迦牟尼是现在佛,弥勒佛便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能继承佛位,所以称之为未来佛。其实现在我们所见的弥勒形象,并非弥勒本身,而是依据五代时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说“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蔼可亲,所以千百年来深得老百姓认可。弥勒背面的是寺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韦驮与伽蓝殿的关公是同一职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义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挂单,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挂单,还有一种向上,说明寺院只留吃,不留住。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钟楼、鼓楼。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由安徽芜湖造船厂铸造。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会举行隆重的撞钟仪式,因佛经中记载人生有108个烦恼,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个烦恼,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个烦恼,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听到钟声能解除烦恼,增长智慧。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尊佛,这尊佛高8米,是江苏著名的雕塑家吴显林设计的,他一共设计三尊小佛,一尊是1米,一尊是2.5米,还有一尊是8米高的小佛,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据这尊8米高小佛通过计算机放大11倍建造的。接下来气势雄伟的建筑,则是寺庙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一匾为朴老题写。它是专门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说佛有大智力,一切无畏。走进来看到中间坐着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相。佛祖的两边,一老一少立着两为弟子,少者阿难,老者伽叶,后面的火焰板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两旁边的抱联,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原方丈茗山所题写的。“山灵地灵人灵,灵心能成大佛;水净空净陆净,净土即在此方”。两侧是十六罗汉。后面则是由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净瓶观音像。十五、杏坛广场杏坛广场有一棵古银杏,那是我们祥符寺悠久历史的见证,植于唐贞观年间,已有近14xx年的历史,此树姿态各异,树乳累结。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白果,人们都说这棵树是镇寺神树。据说,这棵千年银杏曾数次遭到雷击,主干中间空心,其间藏有一条青色巨蟒。巨蟒平时不出来,每年八月中秋夜,都要从树上游下来,悄悄地绕寺一周,然后返回树洞。中秋夜看蟒巡寺成为祥符禅寺的一大盛事,而善男信女们认为青蟒是神虫,到寺内进香后,一定要到古银杏树前烧香磕头。寺里的和尚说每到白果丰收之时,巨蟒便在树内摇动树身,白果纷纷自动落下,从而免去僧人采摘之苦。后来有游方僧人说青蟒是青龙山山神。

登云道要参与“平安抱佛脚”,需要我们登上这道长长的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细心的游客会发现,灵山大佛脚下的登云道与中山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的建造理念是一致的,在视差作用下,登云大道的特点是: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登云大道一共218级,共分七个平台,正好符合俗语“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因此登上登云大道也是一种修行。

登云道中间设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山史卷,让游客能够了解灵山的历史。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称为“六角井”,据说茶圣陆羽曾品过井中的泉水,认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誉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十七、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一神州大佛坐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背靠小灵山,北踏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灵山大佛佛体由156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如果加上莲花座的440块,就刚好xx块。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其他每块铜壁板的展开面积平均4——6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总共耗用铜725吨,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35公里。并且还要将它们都打磨光,让大家看不出焊接的痕迹来。壁厚为6-8毫米。再来看一下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捐资满人民币100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千古流芳。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这里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起,使它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把大佛建在这里呢?在没有建灵山大佛之前,中国已经有四尊大佛,分别是北方的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原的洛阳龙门大佛、西方的四川乐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坛大佛,惟独东方还没有大佛。1994年无锡市及马山区各界人士决定修复祥符禅寺,申请在寺后山坡新建一尊高达88米的灵山大佛。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新建灵山大佛十分重视,亲自前来考察,并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论。他认为这里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加上这里地理条件优越,坐北朝南,面对三万六千倾的太湖,建灵山大佛将改变东方无大佛的历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灵山大佛开光前后,赵朴初又多次莅临。“五方五佛”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的角度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看,灵山大佛不仅属于无锡,而应该是属于华东,属于全中国。十八、佛教文化博物馆、随喜堂、万佛殿灵山大佛基座上下三层,集聚着佛教文化的所有精髓。走进底层基座的佛教文化博物馆,顺“清凉世界”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佛博馆“镇馆之宝”——汉代金丝楠木雕刻的北京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另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的佛教三大教派、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接着可乘电梯上莲花宝座,参与“平安抱佛脚”活动,抱抱佛脚,一生平安。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八

我觉得,灵山大佛这个地方,成就了马山,也成就了无锡。

我周围的太多太多的朋友,初一十五必去那里。

我是个少根筋的人,对于这个地方,说不出它有多灵多好,但是,真心喜欢。

灵山大佛的所在地,据说是由玄奘法师命名的。

相传法师由西天取经回来,经过此地讲经说法,发现这里和释迦摩尼得道成佛的灵鹫山极为相似,故而命名此地为小灵山,并且嘱咐大徒弟窥基在此主持开法——对,你没看错,是大徒弟,但是,真的不是孙悟空,那个是传说……于是,这里便开始建造寺庙,称为祥符禅寺,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

记得当年我们做导游培训的时候,老师就曾经说过,这个大佛的位置选的相当的好,极为符合中国的风水说。

灵山大佛是前有照(太湖)后有靠(灵山),还有两旁扶(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是绝佳的风水宝地。

好吧,我们慢慢讲,不过因为开写无锡这个系列的时候,并没有特地去拍照,所以,大家可以上网去找找,或者带着这个去逛景点。

灵山大佛景区位于无锡马山镇,一般从市里开车过去是 40 分钟左右,如果公交车的话,一般在 1 个半小时左右,你也别觉得无聊,去马山必经的是十八弯风景区,到了那里,已经可以看见太湖了,天气晴朗的时候,波光粼粼,很是漂亮。

我开车一般会走十里明珠堤,太湖美景尽收眼底——跑题了,回灵山。

我们现在逛灵山,很少用走的了,基本上是景区交通,因为现在的灵山景区实在太大,走一圈挺累的。

景区检票口进去,就能看见景区交通车的卖票亭,貌似是 25 一个人,随便坐,只要你在景区内,看好车子的方向,景点到景点间几乎就不要动脑筋了,很偷懒的玩法,但是争取时间节省体力。

第一站,佛手广场。

佛手广场,有着“天下第一掌”,很多客人都会排队摸掌,意为沾福寿。

佛手佛手即为福寿。

这个天下第一掌完全就是灵山大佛右手掌 1 : 1 的复制,高达 11.7 米,宽 5.5 米,单个手指的直径就有 1 米了,由此,对大佛之大也可窥一斑了。

大佛的手势是有讲究的,这个右手的印相是“施无畏印”,这个手势的表示了佛为救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这个时候能使人心生安宁,无所畏惧。

佛手的旁边,与它对应的,是“百子戏弥勒”。

我是极为喜欢弥勒的,不为别的,只为那句: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

整个雕塑上,一共有整整 100 个栩栩如生的小朋友,据说是在考验弥勒是否如传说中那样能容难容之事。

事实上证明,只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顺着弥勒往上看,就是祥符禅寺了。

寺庙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咱们继续往前。

穿过了寺庙便是杏坛广场了。

广场中央那个独一棵的树,是棵老银杏树,对,没错,老的,据说植于唐代贞观年间,已经有将近 1400 年的历史了(老妖?),而且每年都结果,号称是祥符禅寺的镇寺神树。

(这样说来,看来当年寺庙留下的不止是一口井啊……)

再往前,便是登云道。

站在登云道上,就能拍到很典型的灵山大佛到此一游的照片了。

但是其实,有说法说了,有两种地方不适合照相,一种是墓地,一种是寺庙……佛不太好照进照片的,这个我挺信的。

登云道,一共 216 级台阶,分为 7 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至于为什么是 216 级台阶,是因为佛教中认为,人生有 108 种烦恼和 108 种愿望,登上了 216 级台阶,便可抛却烦恼,得偿所愿。

我曾经有朋友求婚,背着女朋友爬上去再爬下来,乖乖……

在往上,便是整个灵山景区的核心——灵山大佛了。

灵山大佛的建成,使得神州呈“五方五佛”的格局——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

灵山大佛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摩尼立像,高 88 米,重达 700 多吨。

整个大佛使用了众多的高科技,他那一个个的发髻里就藏着避雷针呢 ——

大佛的右手是施无畏印,这个我们之前说过了,而左手则是“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你的愿望,保佑你平安快乐。

而且,请大家要注意看啊,你有没有发现,不论你在什么地方看着大佛,他都是看着你的,安宁慈祥,真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

大佛是可以上去的,乘坐电梯可以上到莲花台上,然后去抱抱佛脚吧 —— 话说我每次考试前都会去抱抱佛脚,偶有一次没抱,便是败北……掩面遁走 ing 。

从杏坛广场往下一站,就是九龙灌浴了。

这个九龙灌浴,应该是灵山景区中最为震撼的演出了。

广场的是一个大型的群雕喷泉,主体是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的含苞待放的莲花,底部是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龙和八位仙人环绕巨大的水池,喷泉的周围还有八组凤凰。

这个表演是取自佛教典籍《本行经》,说的是佛祖释迦摩尼一诞生时香花满地仙乐飘飘,他一出生就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 7 步,每走一步,地上便开出一朵莲花,这个便是步步生莲的来历。

然后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吾独尊。

”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九条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

故事就是这样,这个表演被称为“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因为在《佛之诞》的音乐中,巨大的莲花花瓣会缓缓的打开,一尊 7.2 米高的鎏金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此时,九条龙的口中一起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

此时,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

太子佛像会环绕一周,象征着“佛光普照”。

随着音乐声减弱,莲花花瓣将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

演出结束后,周围的八组凤凰口中会流出净水,称为“八功德水”,即是“圣水”,大家可以去喝一杯,据说能保佑平安。

如果你不是和我们一样乘车进来的,那么这个地方也是个汇合点。

我们反着介绍一下。

从门口通向九龙灌浴的这条大道称为菩提大道,相传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得道的,所以菩提也象征着智慧。

不过我们这里不太适合种菩提,所以都是用银杏树代替。

大道的中央刻着 7 朵莲花,取自步步生莲。

这里我扯个题外话,以后去看与佛有关的地方,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随处可见莲花,不管大小不管形态。

在大道的两旁地上,刻着不断云的花纹,这个是很传统的中国式花纹,很多地方能见到,意为“不断运”。

菩提大道往门口,能看见一个大型石牌楼,称为五智门。

门上方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

六度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

“布施”即为给予,无私且不求回报,佛教将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

修行者要持有最基本的五种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

“忍辱”是指我们处事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处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

五智门的每个柱子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寓意狮子吼,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

好了,再往前就出门了,我们回到之前的九龙灌浴的广场。

这个广场的周围是转经廊,一共有 108 个转经筒。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中祈福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诵经一边,功德无量。

这个就好像在西北部看见的寺庙外面挂满彩色的经幡一样,风吹过经幡,便是在诵读经文。

再往前,能看见有很多鸽子的广场,广场上有一个紫铜锻造的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

相传释迦摩尼在长达 6 年的苦行之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说“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

雕像的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两边分别展示了魔王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来污蔑佛祖,用魔兵来恐吓佛祖,而佛祖巍然不为所动,经过了七天七夜,克服了金钱、权利、女色、恐惧、诽谤等障碍,终于大彻大悟了。

其实,佛教故事真的能听出禅理,四大宗教之一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梵宫。

我第一次进这个地方的时候,真的给吓到了,乖乖,那个气势,那个烧钱……

我没办法形容梵宫,这个地方真的要亲自去了才能体会……

进入梵宫是要穿鞋套的,顺着人流往前走,首先进入的门厅,汉白玉门厅上方的匾额上是描金的“灵山梵宫”四个字。

门厅的两边有一对驮六牙白象,传说释迦摩尼投胎至母亲腹中时就是乘坐六牙白象的,而且象在佛教中也象征着法力无穷的意思。

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六牙白象,白象的六根牙齿象征着佛教中的六度,而四肢则象征着四如意。

白象的后面是一对近 4 米高的白木雕花瓶,是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为主的雕刻艺术,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被称为“国之瑰宝”。

门厅的正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在有贵客到来时候才会打开,游览一般是从两边的侧门进去,进去便是廊厅。

来,进去之前,我们先深呼吸,因为里面太过于震撼。

廊厅是进入圣坛的通道,整个廊厅为拱顶结构,高 18 米,长约 80 米,中间由塔厅分隔,整个廊厅全是采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

廊厅两旁是 16 根雕有东阳木雕的廊柱,而在廊柱之间是高达 12 米的《世界佛教传法图》,一共 12 幅,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生动展示了佛教传播、交流的历史图景以及 佛教 的丰富内涵。

廊厅顶部为方形套叠藻井,中央雕刻有立体莲花图案,各方形藻井整齐排列,布满整个拱顶,让人有一种举首高望空旷辽阔的感觉。

藻井七种颜色有节奏地变换,映照着卷棚间高悬的 4 组仕女飞天,她们容貌秀丽,体态丰盈、飞袖飘逸,或弹琵琶、或吹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携彩云飞之欲出,让人如临仙境。

再往前走,便是塔厅。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九

上饶灵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北部,东邻玉山县,西界横峰县,北接德兴市。10月,灵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60平方公里。5月,上饶县启动了灵山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景区规划总面积为101.5平方公里。灵山位于我市中心旅游区域,其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是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灵山山峰众多,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的《上饶县志》所记,灵山共有72座山峰。灵山东北端,是以石人峰为代表的石人殿风景亚区,包括石人峰、百谷峰、草堂峰、岩前峰、燃烛峰、南塘峰、黄沙峰、回龙峰、叠浪峰、鹰嘴峰、马鞍峰、棋盘峰、纱帽峰、龟石峰、圭峰、双石峰、花岩峰、柘头峰、九牛峰、石狮峰、双峰等。其中,以石人峰最为出名,是灵山北脉的主峰,海拔1090.1米。石人峰峰顶原来有三块巨石挺立霄汉,高120米,形如一个伟岸的巨人,当地称之为“石人公”,曾是灵山地区重要的飞行地标,相传是一位神通广大的仙人,___期间“破四旧”中被炸毁,目前由民间善男信女自发集资重修,是地方信仰中的一大名胜。

灵山中段,白云峰为分界,向南是以石屏峰和水晶峰和凤凰峰(灵鹫峰)为代表的水晶山风景亚区,包括聚讲峰、凤凰峰、登楼峰、石屏峰、水晶峰、白云峰、披云峰、遮岭峰、笑天狮峰、龙泉峰、叠石峰、挂衣峰、粉盒峰、望郎峰、妆台峰。石屏峰又称翠屏峰、大屏峰,海拔1289米。峰形方正、峰顶如耸立的两扇摩天石屏、中间间隔逾百米的一线天,似倚天长笛在山风中时而呼啸、时而低鸣。峰颠有一方水潭,潭名龙池,有涌泉名为龙泉。龙池下有百余平方米大小的石平台,称为天台,传说是姜尚封神台。龙池水经过石台从峭壁溢出直下,形成如练挂天的飞流。石屏峰东北相邻山峰上石柱林立,很象巨大无比的水晶晶体,故名水晶峰。水晶峰下峭壁危崖如神刀鬼斧削成,久旱将雨时,峭壁上潮涌数十处,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山民称此崖为雨讯壁。水晶峰北侧地势稍低出有一平台,称为迷仙坛,上有水潭,清澈见底,名为迷仙潭,水潭前平地开阔,约有500平米,四周巨石叠磊,西北面的花岗岩由于纵横节理清楚,形成许多莲花石。迷仙坛周围有三处成巨石构成的天然石门。迷仙坛北面山峰,有巨石形如玉兔,称为玉兔石。迷仙坛北向到水晶关隘之间的山岭,当地称水晶岭,奇石众多,形态万千,故称千姿百态岭。

灵山导游词三种手法篇十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灵山寺旁依少华山,唐朝起寺院改为“灵山”。该寺地处豫鄂两省之间,是官营建的寺院之一。信阳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20xx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为“国庙”。相传唐朝有一县令弃官出家,长途跋涉,到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灵山寺传经讲法。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北宋·仁宗年间,有灵然禅师上奏圣上,国母信仰佛教,批该寺三年公粮(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重新进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修,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20xx年)又建。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罗汉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20xx年)落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山寺僧属临济正宗支派。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华山)、大寺、中、南、北、马放沟等六部分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间。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达三十多万人。灵山寺建筑布局结构严整,六座大殿依山势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现有六间前大殿、三间祖师殿、五间大佛殿、三间法堂、五间祭仙宫、五间五星殿、共计三十间。六座大殿分别供有各种仙佛造像:欢乐殿供关公,祖师殿供达摩,大佛殿供释迦,法堂供罗汉,祭仙宫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显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

“文革”期间,各种佛像砸毁贻尽,金鼎殿宇全部拆毁,唯“圣寿禅寺”四字保存至今。山门匾额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所写。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

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灵山寺、金顶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宁公主就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一制度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到了宋、明两代,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足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

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

朱元璋与灵山寺的渊源——3上灵山寺。

灵山寺至正八年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20xx年)又重建。1349年由陈大用任主持。公元1320xx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寺。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元代末年群雄之一后降明)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现如今灵山寺还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龙井,这是朱元璋曾经躲过的井。前来朝拜的人们,都会取井中水,用来冲洗一下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霉运冲掉,留下好运连连。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该寺降香,此为第3次上灵山寺,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改名“圣寿禅寺”,并亲题匾额。同时还赐给这座寺院“半副銮驾”、金瓜、钺斧等仪杖,寺脊上装有龙头凤尾,称为“皇庙”。

清康熙51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对该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2]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曾提出往该寺瞻仰,因当时交通不便,末能成行。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银行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8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