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 浅议科学探究式教学论文(汇总8篇)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 浅议科学探究式教学论文(汇总8篇)

小编:紫薇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篇一

摘要:《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好奇是每个幼儿的天性,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他们看、摸、玩、甚至破坏着,他们总喜欢问这问那,刨根问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正是幼儿这种刨根问底的好奇心,为他们开启了科学探究的大门,引领他们去观察、去比较,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还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镜头一:蛋“生气”了。

在组织小班科学活动《蛋生气了》的过程中,老师请孩子们将鸡蛋放入装有白醋的杯子内,孩子们无不好奇地瞪大眼睛,乐乐小心地将鸡蛋慢慢让入杯子,一边自言自语道:“这个蛋肯定会融化掉的。”一旁的东东听见了,却说:“它不会爆炸吧?”爆炸?孩子们被东东的言论惊呆了,乐乐不紧不慢地说:“怎么会爆炸呢?又不是炸弹,老师不会让危险的`东西放教室里给我们看的。”就在这时东东指着杯子喊道:“冒泡泡了,冒泡泡了,快看哪,好多的泡泡。”几个孩子急忙凑过来,附和着:“真的冒泡泡了呢!好神奇啊!”乐乐急忙请老师前来观看,介绍道:“老师,我们的蛋冒了好多泡泡,好像可乐一样爸爸买的可乐就是这样的,一开就有好多好多的泡泡!”老师故作惊讶地问道:“真的吗?怎么会像可乐一样冒泡泡呢?”乐乐摸了摸头,想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这个醋是在变魔法吧?”东东听见了,马上说:“又不是魔法师,魔法师才会变魔法的。我猜一定是醋里有做可乐的东西。”乐乐半信半疑地看着老师,老师说:“这里面有大秘密呢,回家和爸爸妈妈去找找答案吧!”东东和乐乐认真地点了点头,又继续盯着杯子观察起来。在科学活动中,老师请孩子们全程参与了实验过程,正因为此,活动中孩子们非常专注和投入。从鸡蛋放入装有白醋的杯子那一刻起,孩子们的目光就牢牢地注视着杯子内鸡蛋的动静,当孩子们发现鸡蛋“生气”现象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支撑起他们这样那样的猜测,“蛋像可乐一样冒泡泡”“魔法师会变魔法”“可乐冒泡是因为里面放了特殊的东西”,这些经验引领着他们一步一步地猜测着、质疑着,然后再猜测。整个过程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干扰他们,而是作为一位倾听者,静静地倾听他们的发现、质疑、猜测,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猜想和疑惑,正因为老师旁观着,倾听着,孩子们成为了活动的主人。至于蛋为什么会“生气”,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知识层面的东西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些深奥,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孩子,而是让告诉他们这里面有大秘密,可以回家请爸爸妈妈帮着寻找答案,真正体现了“去结果”的科学理念。就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对科学现象的好奇之心,拥有乐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感受探究之乐趣!

镜头二:神奇的吸铁石。

游戏活动时,欣欣看到老师黑板上吸着几个吸铁石,就拿起一颗吸铁石看了看,又摸了摸,然后将吸铁石吸了吸黑板,看到吸铁石稳稳地吸在黑板上,欣欣连试了好几次都是如此,像是发现了什么大秘密高兴地笑起来。她找来好朋友萱萱,神秘地说道:“这个东西真好玩,可以吸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看!”说着欣欣演示了一遍给萱萱看,萱萱拿过吸铁石也试了试,发现果真如此,两个人索性各自拿了一块吸铁石玩了起来,不亦乐乎。游戏要结束了,欣欣决定把吸铁石放回原位,她学着老师的样子想将吸铁石叠起来再放回黑板,可是两块吸铁石却怎么也吸不起来,嘴里喃喃着:“怎么回事啊?”老师来了,而欣欣继续努力着想将两块吸铁石叠起来。老师问道:“欣欣怎么啦?”欣欣听到老师的话这才停了下来,欣欣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低着头说:“这个好像坏了,不能吸了。”“你怎么知道它坏了?”老师追问,欣欣将手里的吸铁石用力吸了吸,吸铁石弹开了,说道:“你看,它们不能吸到一起了,刚才它们是吸在一起的。”老师建议道:“你把一块吸铁石换一面试试。”欣欣将吸铁石换了一面,没费什么力气,吸铁石像是施了魔法一般自动吸了起来。这一幕欣欣看得目瞪口呆,不可置信地问道:“怎么会这样啊?”。老师说:“有的吸铁石就是这样,愿意做好朋友就拉拉手,不愿意做好朋友就把它推开。”欣欣听老师这么一说,高兴地点点头:“我知道了。”说着她就将两块吸铁石吸住,分开,再吸,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吸铁石是什么”“有什么用”似乎并不是非常地清楚,欣欣在五无意中对黑板上这些黑色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看、摸、玩,感受到吸铁石可以吸住黑板的特性,她对于这一重大发现又惊又喜。但是在将吸铁石放回去时欣欣却遇到了麻烦,吸铁石怎么都不能吸在一块,欣欣努力着、继续着,可是吸铁石并没有丝毫改变。“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孩子自然不明白,老师单纯的讲解也相对比较深奥。也是老师选择了让孩子自己尝试和发现,老师给了小小的建议,让问题迎刃而解,欣欣在尝试中很快明白了“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了解到吸铁石可以吸住黑板,还发现了吸铁石有时候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有时候互相推开。在整个活动中老师扮演着一个观察者的角色,通过仔细观察、交流沟通,秉承着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的态度,让孩子明白了看似深奥难懂的道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和获得的信息;从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和已具有的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再提出新的问题等步骤。在幼儿的世界里,遇见“蛋生气了”、“吸铁石时而吸引时而排斥”这些生活中的情景,在观察、发现、比较、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蛋为什么生气了”“吸铁石的秘密”。他们通过观察、质疑、尝试,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他们打开智慧宝藏的一把钥匙,它引领着他们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篇二

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出发,想尽办法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用心情感和态度唤起他们探究学习的意识,从而变“理解学习”为“探索性学习”,进而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用心参与注重探究过程。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如何获得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这就要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科学课不仅仅是简单地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科学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潜力。如教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章“声音”第二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让每个同学先倾听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并描述自己听到的各种声音。进而思考:这些声音听起来为什么不同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个橡皮筋、钢尺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透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亦激发了学生想主动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

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践行合作探究模式。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主要是靠学生亲自尝试、探究获取的。学生有了兴趣和热情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就会增强,才能用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工具”。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探究欲,要培养他们去主动参与,善于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潜力。在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后,让同学们五人一小组,各自明确自己的任务,搜集有关水的知识。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交流了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淡水和咸水的分布状况,以及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进而产生了节约用水的意识。透过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践行了合作探究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验,最后最后弄明白了:原先声音的产生不是敲打而是震动。并且震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越慢,声音就越低。透过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潜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总结。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实践潜力得以加强。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潜力,让科学课堂也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篇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方式被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因此科学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那么,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探究?怎样探究?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一、深刻领会科学探究的含义。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来事物的探究,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科研活动。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教学是指教师如何按照科学探索的一般规律,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多侧面的教学活动,需要设计活动方案,搜集资料,提出问题;设计并操作实验,需要认真观察,并运用各种手段来分析、解读、处理数据;需要提出假设或预测,并把自己的看法、意见传递给他人,最后得出结论。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领略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所以科学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要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思维方式及操作模式,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得到学习过程的体验,在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目标在于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获取技能的目的。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指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记忆、理解;“发现学习”指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究结论。前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后者是知识的发现者。物理学不只是大量知识的凝聚过程,还是一个实验探索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问题性。问题是思维运演的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认识的冲动,科学探究也就无从展开。因此,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和核心。

2.过程性。过程和结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科学探究注重对结论的获得过程的探索,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原理,获得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3.主体性。探究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认识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探究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因此,探究式教学是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具体落实,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探究性的学习目标是多元的,内容是开放性的、丰富性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探究性的,它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亲身体验,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和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

能力是活动的'结果,不同类型的能力只能通过相应类型的活动来培养,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真实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猜想或假设,然后自己制定探究方案,动手动脑去验证猜想或假设,同时借助教师的帮助,学生通过协作和交流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最后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渗透着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着科学方法的运用。物理教学若使学生按此过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认知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技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从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探究式教学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这些方式进行活动,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加入活动中,师生充分交流,教学相长,这是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其实施过程是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课内课外相辅相成的过程。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篇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呑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动力之一。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活动,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因此科学课堂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走近科学、亲近科学,了解科学。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快乐地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对此,我在科学教学中,在“趣”上巧做文章,不仅达到以“趣”激学的效果,还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焕发了“青春”,充满了“魅力”。

一、创设情境,产生兴趣,激活思维,展现科学课堂的“魅力”。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学习情境,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学生自己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例如《我们的身体》一课,我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在讲身体的结构之前,我播放了一段广播操录像,让学生们跟着录像学做操,活动一下筋骨。小朋友可高兴了,跟着录像做得有板有眼的,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而且让他们真正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在活动中,不仅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感知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而且对人体的划分有进一步的认识,为后面自己动手利用牙膏盒物体做个小人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直观,发展兴趣,为科学课增添“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运用电教手段,活跃教学气氛,发展兴趣。直观、形象的科学课堂首先要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安全感。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帮你达到这个目的。如《秋叶》一课,在观察各种植物叶子形状的时候,我把课本上的几幅图全部设计在多媒体中,在屏幕上投放出来。让学生想介绍哪一幅就介绍哪一幅,并且能根据学生的要求把他所选择的那幅图放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叶子想象成像什么什么,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叶子的形状介绍得井井有条。

三、巧设实验,增添兴趣,体现科学实验的“魅力”。

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实验,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科学实验中,实验者是活动中的主体方面,是最积极的因素,研究对象和实验手段则属于客体方面。但是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教师注重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满足于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为目的,忽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再如《秋叶》这一课,在讲解了叶的构造、形状之后,要让学生用自己采集来的叶子做叶贴画。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我播放了一段轻音乐,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这种练习一般都在后半节课中进行,学生因较长时间的学习,已显得比较疲劳。如果在制作时配之以轻柔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制作,起到消除或减轻”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保持兴趣,巧用“魅力”激励性评价。

一节好的科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获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我们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的原则,不仅注重孩子们探究活动的结果,更重视了对探究过程的评价;不仅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更关注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我们在教师评价的同时,还在小组内开展互评。教师常常采用的激励语言是:你真了不起!你很像一位小科学家!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xx小组设计的方案很详尽,xx小组研究十分专注等。

五、强化求异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施创新教学,创造活力课堂,是时代对教师的召唤,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思维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人能力的核心。一个人智力高低,能力大小都与思维能力有关。求异思维是指对问题的处理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对于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有很大的好处,让学生在操作中培养求异思维。要让学生多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科学课教学生学习的是简单的科学基础知识,不能强求完整、严密。既要作具体的分析,更要侧重学生语言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把他头脑里想到的东西说出来,并能使别人听得懂。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大大增加,为创新意识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总之,“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自展开思维的翅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数科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才能实现科学课堂的高效化,才能打造出充满生机活力的魅力课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把枯燥无味的科学课堂灵活地打造以“趣”激活的“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材。

【2】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及对策。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篇五

学校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我校设立了科学室,专门设立墙报作为科学宣传等,侨乐学生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结合流动展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展,展示学生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好科技知识、科技作品、科普信息窗等科普教育的主阵地,进取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

二、认真辅导好科技兴趣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辅导学生科技活动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它是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科学课堂中,我校教师坚持最高效率利用科学课有限的四十分钟,尽量找到更多的趣味图片和视频等各种多媒体资料,经过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动手,开展科学小实验,多数学生对于奇特的科学现象很感兴趣,也慢慢喜欢上动手做实验。本学期我校各年级学生分别参加了“广州市科学小论文”、“科学观鸟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等比赛。

三、加强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以及个人的科学教学水平,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区和市的公开课示范课,广泛的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我校会与兄弟学校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相互研讨科学课的教材教法,交流心得体会,与教师们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无限的火花,对我们启发很大,对于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本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学期科组活动,科普展。

本学期,我校出版了两期科普展:三年级学生以手抄报形式记录下自我拓印的树皮标本,对手抄报加以美化修饰,选出优秀者展出,出版了一期主题为“树皮用处多”的科普展。三、四、五年级学生经过亲身实践,经过采集、清洁、压制、制作的的等程序,制作出创意十足的植物标本作品。

同时我校开展的科普小制作包括树皮标本拓印、植物标本制作、制作小纸车、制作牛顿盘等各种活动。

五、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仅有努力工作,才能克服了教学中的种种难关,完成了教学任务。

1、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教研论文写作漫谈”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论文撰写时更加具备针对性,目标明确,具有明显的指导性。本学期林悦云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获区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

2、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小课题如何写”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小课题开展时更加具备针对性,具有明显的指导性。

3、本学期我校每周都会利用时间让教师去研究钻研科学教材,每两个星期都会开展科组集备,务必让教师对科学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把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除此之外,我校教师进取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方面的教研活动进取开展。

走进新的世纪,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将继续发扬学校的团结奋发,敢创新精神,把工作做得更好,开拓前进,为我校科技教育奉献自我的力量。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篇六

摘要: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通过分析这一领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幼儿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高效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培养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1.忽视幼儿兴趣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涵盖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讲解科学知识,以及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能力和方法,却很少关注幼儿在科学活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科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指要培养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科学自主探究活动较少。

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幼儿园教学多以游戏或活动的形式呈现,科学活动因其学科特点,倡导以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形式呈现。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直接接触科学学习材料,有助于实现科学知识的构建。但是在当前的科学活动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解或演示的方法为主,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灌输,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提问法。如果幼儿说出的答案与教师心中想要的答案一致,教师就会对幼儿提出口头表扬。相反,即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但是说出的答案不是教师想要的,教师就会直接让幼儿坐下。这种僵化和以固定答案为标准的评价方法,只重视结果,忽略过程,会打击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1.重视培养幼儿科学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才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活动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科学活动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南师大版《做陀螺》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几个精美的陀螺,向幼儿演示陀螺的玩法,幼儿们马上就被好玩的陀螺吸引,争着玩陀螺,对陀螺的好奇心和兴趣立即被激发了出来。这时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理,及时提出问题:陀螺这么有趣,你们知道陀螺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成功导入了科学活动。再如,在南师大版《纸杯电话》这个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出示纸杯电话成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我这里有一副纸杯电话,谁愿意和我一起玩一玩打电话的游戏?(教师请一个幼儿配合,演示拉直线绳,互打电话的游戏。)参与游戏的幼儿非常激动,其他观看游戏的幼儿也跃跃欲试。这时教师说:这个电话有趣吗,你想要吗?(幼儿竞相回答:想!)教师:好,今天就请小朋友找一个同伴,两个人合作,做一副纸杯电话。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成功调动了幼儿参与科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科学活动教学氛围。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幼儿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亲自动手,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解开心中的疑惑。因此,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非常适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探究科学活动。例如,在《种大蒜》这个科学活动中,教师出示大蒜,引导幼儿认识大蒜的形状、颜色、气味,并演示大蒜的种植方法。然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大蒜的种植方法,教师请幼儿种大蒜的方法:第一步,选择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器具。第二步,找出大蒜根部,把大蒜的须根朝下,用手按到土里,轻轻地把泥土压在大蒜身上。第三步: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端平摆在户外平台上。最后教师给幼儿布置科学活动作业:种植大蒜。幼儿根据在活动中学到的方法,亲自动手种植大蒜,并在记录单上记录各个时间段大蒜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大蒜的形态(用画画的方式记录)。这个过程加深了幼儿对大蒜生长过程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幼儿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再如,在《磁铁能吸什么》这个科学活动中,教师操作磁铁吸回形针,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特性。然后教师出示记录表及材料,帮助幼儿理解记录符号及要求,具体过程如下。教师出示操作材料:磁铁、铁钉等物品,并进行演示操作。接下来教师出示记录表格,讲述记录单的使用方法。教师提问幼儿:表头上画的是哪些东西的图标?教师交代记录符号及要求:表格左栏里有个问号,它表示你的猜想,如果你认为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就在这个物品的图标下面,问号里的一栏里做上记号。接下来就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了,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引导幼儿猜测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教师示范操作并做记号,然后幼儿自己操作磁铁,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小手。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磁铁,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神奇特性。接下来教师帮助幼儿汇总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用磁铁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哪些物体是铁做的,哪些东西不是铁做的,这就加深了幼儿对磁铁特性的认识。

3.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是神圣且具有权威性的,教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都能给幼儿带来巨大的鼓舞。因此,教师在科学活动教学中进行的教学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师应由注重结果评价向结果和过程并重转变,构建多元化的科学教学评价机制。教师要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对于在科学活动中积极活跃,或进步较大的幼儿都要提出表扬,对于幼儿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要肯定其大胆创新的精神,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保护和发展。在多元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学习结果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幼儿各方面的闪光点都能得到肯定,擅长的领域都能得到发展,切实践行了促进全体幼儿共同进步的教学理念。总之,在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自主探究科学活动,合理评价科学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掌握进入科学大门的钥匙,不断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2]崔蕾.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篇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已远远跟不上当前发展的需要,使得如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被引入并应用,教学效果非常好。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用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在一定的模式下将教学实际过程中的众多因素充分应用起来,从而呈现出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与学的方式,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及能力的综合提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和监督,从而构成一个高效的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促进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这样的竞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并树立较强的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和支持,并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出来,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和处理遇到的难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从而促使学生形生团结互助的拼搏精神。

(二)有利于“因材施教”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老师也能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有全面的观察和了解,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有一定的发挥。但是要充分发挥这种主体作用,必须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老师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并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既是最好的老师又是强大的动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如学生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点表现出了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投以极大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变得很高。但是由于初中数学的理论知识大都比较枯燥和乏味,因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数学老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即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并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老师先要根据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几个一元二次方程,接着采用竞赛的模式,老师与学生同时对这些方程进行计算。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疑惑无法求解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疑惑提出问题,即: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当小组合作交流结束以后,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小组的讨论及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明确定位教师角色。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老师就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晰,在课堂教学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一般情况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组织及评价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老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自主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断”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将自己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并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讨论的情况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合作解决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因此导致合作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要将小组学习的任务明确分配下去,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分组时,一般每个学习小组人员大致在三五人左右,并且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及学习情况的不同进行合理分组,从而保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因材施教,又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并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教与学的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袁香.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马继献.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j].吉林教育,2016(18).

科学探究的论文题目篇八

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具体的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充分提供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自主地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有效的运用这一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本人结合近三年课改实践,浅谈几点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讲“光的色散”现象时,学生对彩虹现象十分感兴趣,我就创造环境,用喷水法制造彩虹,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自己能观察到彩虹是太阳光经过许多小水珠折射、反射后形成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彩虹里面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还可以让学生把一玻璃杯水放在窗台上,再在地上铺一块大白纸,太阳光经过杯中的水后发生折射,在白纸上形成一道非常美丽的彩虹。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对一切充满好奇,充满疑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走进他们的世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疑,把他们迫切想了解的内容设计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二、通过习题和课外实践活动,强化科学探究。

新教材中大量的科学探究必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由于课堂时间少,内容量大,因此拓展、延伸探究的现象、实验和内容,就需要通过习题和课外实践活动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在习题教学中,我经常设计探究性习题巩固与强化。例如,在“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习题中,我除了设计“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的状态、变阻器滑片应处的位置、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计算小灯泡的功率”等问题外,还设计了“闭合开关时灯泡不发光、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或电流表指针逆向偏转、小灯泡较暗移动滑片时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暗程度、电流表坏了,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能否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平时实验和物理知识,找出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重视科学方法,培养探究素养。

在教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探究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如“等效替代、控制变量、转换、建模、类比、推理”等,要使得这些思想和方法成为每一个探究过程潜在的灵魂,使学生熟知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深度,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能力,这一点比探究结论更重要。

初中物理探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正确的探究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探究性教学并重视科学方法,要经常拓展探究的现象、实验和内容,让生活现象走进课堂,由课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长久保持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探究活动由学生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实现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模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点推荐

上一篇:傅雷家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章心得体会(优质12篇)

下一篇:2024最新网络安全法宣传方案范文8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