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通用10篇)

2023年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通用10篇)

小编:文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一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环境、生物、材料和食品等专业的大学生入校后,首先接触到的一门公共基础专业课,它涉及的学生面较广,对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很现实的教学基础。同时无机化学的教学还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担和启发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过渡,因此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然而近年来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学效果也越来越难于保证。刚进人大学的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生生活,常常表现出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较欠缺,这反映当前教育对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一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尽快完成从中学基础知识学习到大学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的转变。所以,如何做好中学化学教育与大学化学教育的衔接,降低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的过渡台阶,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就成为中学和大学化学教学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当前中学化学教育和大学化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中学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描述不够准确。

中学化学教学始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知识点的严密性、科学性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教辅材料及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化学基础知识的科学性偏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误导,影响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例如,“电子层数较多的原子半径总是大于电子层数少的”。这一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但这些问题在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上往往都很少有确切而较深入的专题阐述,于是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作出了上述那样的结论,再经过长期的传承,这些结论变得理所当然了,也很少有人再去质疑。再如,对cl2分子形成的描述包括:(1)2个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一个氯原子核对另一个原子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即2个氯原子之问的异性电荷静电吸引力;(2)2个氯原子的电子和电子之间,核和核之间的排斥力,即2个氯原子之间的同性电荷静电排斥力。合理的描述为:当2个氯原子成键,原子间的距离处于平衡距离时,排斥力和吸引力相当,处于稳定状态;当氯原子问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总表现为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当氯原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排斥力大于吸引力,总表现为原子之间的排斥力。可见,中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出现科学性偏差,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学化学偏于注重基础知识,其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所占比例较大;另一方面,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要从内涵和外延2方面去把握,容易产生科学性偏差。笔者认为,这方面的`科学性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做出适当的调整。

1.2不同的教育目的造成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不顺利。

中学化学教育的目的,一方面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另一方面要为高等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中学教育实际上还是以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为主。中学化学教师的衔接意识比较淡薄,能够经常注意到教学衔接的不多,平时又很少相互交流。同样大学教师几乎没有到中学听过课,对中学新课程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熟悉。由此看来,无论是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对学生将要学什么或已经学了什么了解甚少,在教学中又不考虑中学与大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必定会让学生感到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之间出现断层,难以顺利地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学与大学不同的管理模式,教师的衔接意识淡薄,从主观上影响了教学衔接的开展。

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表现在基本化学事实少,基本原理涉及的概念少。有的不要求定量表述,联系实际过少,然而对基本概念的要求过高。过多地追求严格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化学计算要求高,过分强调其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这种教学模式的现实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

(2)教师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学会解题,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确定的东西,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一种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不利于而且压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学化学教育以化学思想和知识整体结构讲解为主,主要是化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在中学基础化学教育之上进行专业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二

在近年来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课程不受欢迎,学生兴趣不大的现象。许多政经教师也纷纷选择了别的课程教学。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政经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现实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令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服的政治经济理论,是每一个政治经济学教师应担负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政经课程不受学生欢迎的主观及客观原因,并提出关于改进政经教学的一些看法。

近年来在高校政治经济学公共理论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果欠佳、课程不受欢迎,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愿教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1)政经“过时论”和“无用论”的影响。许多学生都认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创立的,对于现代市场经济已无指导意义,而且政治色彩浓厚,理论抽象,学之既无用处又无趣味。加上政治经济学通常在大一开课,学生们忙于应付英语、数学两门基础课,更不愿意将精力放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上,上政经课看英语书、做数学作业的大有人在。(2)西方经济学的冲击。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经济学的涌入,西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可,而且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但与此相应中,政经理论的抽象、与现实的脱节,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应用西经代替政经,这更降低了学生学习政经的积极性,虽然目前的情况是政经与西经并存,但学生对西经的重视已明显超过政经。(3)教材原因。现行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规范分析,从理论到理论,抽象、枯燥,缺乏吸引力,教材内容与现实有较大差距,对实践缺乏指导能力。而且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分内容与高中经济常识有重叠,容易让学生产生“吃剩饭”的感觉。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把政经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现实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令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服的政治经济理论,是每一个政治经济学教师应担负的责任。为提高政经教学的质量,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在政经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把基本原理讲清讲透,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处理现实中存在的经济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我国目前已在市场机制的建立、国企改革、所有制结构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教学中可联系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问题、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问题、下岗与失业问题、社会资本运动中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及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和调控方式、手段的改革等问题来阐述理论,让学生切实感到政经理论的有用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与传统观念和理论相悖的问题,例如,传统观念认为资本和剩余价值都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没有资本,也没有剩余价值,而实际上,两者都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只要商品经济存在,资本和剩余价值就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否则会使政经理论与现实相背离,缺乏说服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改革开放的现实,把深奥、抽象的经济理论通过运用贴近现实、具体易懂的实例来阐述,使理论与实际相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空洞的说教,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是,首先案例应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生动,与理论联系紧密,让学生觉得简单易懂;其次案例必须是通过对收集来的大量素材进行筛选和提炼而得的,要具有较强说服力与代表性,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吸引力与时效性。

1、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气氛。课堂气氛对教学有极大影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课堂上师生间不沟通、不互动,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必须使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首先可采用“提问式”教学及安排课堂讨论。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渴望沟通和交流,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探求欲,必须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可根据具体内容,在讲授前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讲到劳动力商品的问题时,可以提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再引导学生去认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和内涵,然后与我国劳动力现实情况相结合,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其次课堂讨论也是使教与学相互促进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组织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题目的设定、资料的收集、论点及论据的组织和课堂讨论形式的设定等。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扩大有效信息量。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足够的信息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参考资料,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例如,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代表作、反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实践的书籍等,鼓励他们阅读相关报刊杂志,通过这些书籍报刊杂志的阅读,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

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要达到直观生动的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是最好的方式。它可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提高制作多媒体软件的水平,并收集多媒体教学所需的图像资料等。

三、处理好大学政治经济学与高中“经济生活”课程的衔接关系。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阶段学过、考过,大学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绝不是对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必须向纵向加深,横向拓展,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不要给学生“吃剩饭”的感觉。此外,对这些内容还可采取专题讲授的办法,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最大量的信息,把个别重点和难点讲深、讲透。

总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是每一个政治经济学教师应尽力而为的事。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三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长期就有实验教学理念的固化以及学校实验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等因素,大部分学校的实验教学仍然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以学生实验为辅,这从根本上颠倒了学习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抑制了学生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剥夺了学生实验学习的思考性,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更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科素养。在如今重能力培养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下,学生实验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教室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学生实验。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实验多以分组合作为形式,这样分组的目的一方面是由于有些学校不具备每人一份的实验器具条件,并且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实验,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合力提高学生做实验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小组实验中,小组成员间有机会充分进行合作探究,这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也非常有益。为了保证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理分组。

分组是开展学生实验的第一个步骤,如何分组,以哪些标准来分组非常关键。一般来说,教师在对学生分组都会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照座位顺序,二是学生自由组合。这两种方法虽然都有一定的优势,但两种方法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按照座位分组,可能会忽视小组成员之间的契合度,而让学生自由分组,学生自己很难考虑各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问题,可能会造成实验小组能力的失衡。并且在自由组合下,学生往往会找自己比较熟悉的同学,也容易给课堂实验纪律带来问题。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就是兼顾两种方法的分组方式。在分组的时候,可以以学生的座位为基础,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体状况,包括知识基础、实验能力、学习态度、性格特征、人际交往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个别的调整,这样,在教师的全局掌控下,分组可以既考虑到学生之间的熟悉度和默契度,又能兼顾学生的个体特征,同时也能保证各个小组实验能力的均衡,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中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提升小组整体的实验能力。

二、提前预习。

在分组实验中,由于学生是实验活动的直接操作者,有些时候,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教师甚至会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些实验方案,这样一来,学生就不能头脑空空地进课堂了,而要在实验活动开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为提高分组实验的效益,有必要布置好学生的实验预习活动。为了更好地监管学生的预习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实验报告作业,以报告来引导和监管学生的预习活动,在实验报告中,要包含实验的内容、实验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教师通过批改实验报告,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在实验开始前进行预习活动,另一方面,也能在报告中提前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及时的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活动中手忙脚乱,出现太多的错误。除了设计预习实验报告,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活动,教师可以围绕着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部分设计一些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如在焰色反应中,为什么用盐酸来洗涤铂丝?在银镜反应中,为什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试管?为什么配置银氨溶液不用浓氨水,而要用稀氨水?通过这些思考题的引导,学生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就对实验中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和提前的思维准备,为接下来的分组实验打好基础。

三、科学探究。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分组实验中,实验操作各个环节的不当操作都可能造成一些与实验计划不符的现象的出现,有些学生会把这些现象视为实验的失败,而选择忽略它,但事实上,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实验情况或者实验现象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失败,只要我们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探究,可能会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例如,学生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有的学生发现,钠在燃烧的过程中,除了产生了淡黄色的物质以外,还产生了一些黑色的物质。然而,由于这个现象在事先的实验计划中并没有提到,很多学生都选择忽略这个不太明显的黑色物质,只有几个学生提出了疑问。对于提出疑问的学生,教师首先给予了充分的表扬,目的是为了鼓励其它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积极的站出来。接下来,教师开始带领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这一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最终,得出了结论:黑色物质是由于保存纳块的煤油杂质没有清理干净而导致的。这一对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分析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这种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严谨的科学探究行为,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活动的严谨性,同时,对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这样一来,原本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就这样在探究下变成了一笔宝贵的生成性资源了。在分组实验中,还有一个问题也至关重要,那就是教师在整个分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在分组实验中,教师恰当的引导非常关键,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既要在关键的时刻站出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同时又不能喧宾夺主,给学生过多的干预,由此可见,学生分组实验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应对挑战,以高超的教学技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支持。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做好人才培养质量有效管理是其生存之本。全面质量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市场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时,就需要实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稳定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对外界做出质量管理宣传教育模式,发挥高职院校全面建设的主导性作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运用管理的思想、原理和程序,通过创新将其引入高职院校教学领域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通过提高管理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

全过程是指高职院校要贯穿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始终,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打造适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人才,只有保证教育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优质人才输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做好专业调研工作,设置与市场发展建设相适应的专业,打造教学优质平台,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具有优势。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已经加快,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当根据所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定位,满足高职院校所在城市市场需求达到留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出发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向预测国家及地方需求变化趋势,与国家管理部门经常沟通积极调整专业的内容和重点,紧跟技术发展建设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招生、培养、管理、服务都是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从传统“事后把关”质量管理模式转变成为“事先预防”质量管理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优秀技术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全员参与是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等全部参与到学校质量管理中来,做到全员奉献人人有责。学校质量管理的提高不仅仅依靠高层领导,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广大师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主体是领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对人才市场考察调研建立专业固定模式培养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性人才。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做到人人有责,学校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号召,提高责任心提高服务性全员参与管理。只有提高每位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教育质量的各个环节入手,落实到个人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标准,使得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学生都具备重视质量管理建设的良好素质,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

全方位是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不仅涉及到教学质量管理还包括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全方位管理表明学校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体现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高职院校的工作部门从结构上课划分为三个部门:第一,指挥部门,这个部门的人员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董事会或高级领导班子,通过发挥监控作用对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主次划分,能够使得部门之间层次分明有条不紊的辅助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教育管理部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是否能够良好开展是高职院校管工作的重心和出发点,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来完成,因此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教学管理的全方位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模式、工作评价、教学目标定位以及社会服务,教学管理涉及师资队伍管理到人才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第三,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虽然教育质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学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学校的后勤部门和学校关系不明确,在管理中后勤部门通常只注重自身利益,使得宿舍管理出现脏乱差的现象,服务质量十分低下,但学校管理却无从下手,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实施全方位管理就可建立起高质量的管理体系,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就是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从市场发展建设出发,打造服务于民的优秀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要遵循市场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宏观管理需求具有清晰的定位,通过合理的质量管理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健康有序的稳定发展。同时需要两个正确定位:第一,把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使得高职院校专业具有特色化在市场建设中颇受欢迎;第二,把握人才培养战略模式和鲜明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的综合性高科技技术人才。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环境,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定位,高职院校就能够高质量高水平的稳定发展。

(一)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公立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并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市场竞争必须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才能保障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使高职院校在技术性、技能性教育范围内的质量得到提高,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得以生存,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市场定位已有超越普通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竞争形势,普通高职院校必须对学校管理质量进行改革,因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设置的客观要求。

建立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而其关键词就是“职业”与“技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校专业进行定位时应当对人才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调查,正确了解市场所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全面掌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差额。这有这样才能够设置正确的专业,为市场输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学校名称享誉人才市场符合社会需求。因此,对市场正确调研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进行中外合作。但国外高校与我国高职院校合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我国高职院校首先要确保办学质量,使得信誉度走在高职院校的最前端,因此要建立具有特色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互动、合作项目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高职教育要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打造一批适合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科技技术人才,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优质人才的地位得到提高,与国际市场形成竞争,是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教育规划建设中的重大改革,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发展中潜移默化的需要,满足人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改革要以学生为重心,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尊重用人单位,征求他们的建议进行专业技术结构的调整,重新对教学课程规划设置,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要进行教育改革就需要求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宣传做出积极响应,重点发挥人才培养战略模式。

(二)重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而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队伍决定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得高低。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应当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管理的改革,积极开放思想虚心学习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将管理岗位人员与师资队伍人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校管理人员的理论基础知识,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督促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的,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当使用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既有管理经验又有科研经验且热衷于管理事业的管理干部,从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选拔评价机制,也可使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评价,努力提拔具有管理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形成一支具有优良管理素质结构合理的健康型的管理队伍。

(三)引入iso9000族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进行总结颁布了iso9000族系列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国际各个组织质量建设的运作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当从基础阶段开始抓起,根据高职院校目前开展的有效管理模式中总结实际情况,与iso9000族系列标准相结合取得质量认证证书。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实施具有长期性,需要达到质量监管组织所制定的标准才能够成功推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建设水平均不达标,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iso9000族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只要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体系化的管理模式就可达到质量管理标准,学校就可在管理建设中贯彻实施。由于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族标准的管理模式界限划分差异性不大,因此二者相互结合可使质量管理发挥更好的效果。

为了保证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变换管理模式灵活面对外界变化。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作为核心内容,为了保证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运用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思想所进行的系统性管理活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经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就必须运用新的发展策略实现新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全面教学管理质量体系。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五

[摘要]在化学的教学中离不开实验这一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提升,实验对于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实验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看到反应现象,又可以增加初中生对于现象的记忆,并可以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但是这一手段并没有在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一些落后的农村的中学,其条件的不成熟让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奢望。本文主要就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教学;问题与解决措施。

在一些较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教师资源本身就比较缺乏,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念也相对落后,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关注到实验所带给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甚至一部分农村中学,化学教师本不是化学专业毕业,对于化学的授课工作非常业余,这也造成教师对实验的不重视。老师的教学任务以及管理实验室的任务繁重,其教学的精力明显不足,导致对于实验教学力不从心,只能用理论教学来代替实验教学。

因为农村的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中学对于实验的条件和环境并不具备,这种情况一部分造成教师只能重视理论教学,另一部分也表现在教师的力不从心上,没有实验所用的工具,没有实验所用的教室,这些都给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环境较差,教师难以给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验机会也造成了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3.学生缺乏实验兴趣。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实验对于并没有什么兴趣和吸引力,这也成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因为学生缺少对实验的兴趣,也导致其丧失了很多实验的时间和机会,同时,教师为了安全考虑,在学生缺少实验的时候也并未对学生进行督促,更没有对学生的探究实验进行促进,部分实验的安排也是因为课程的需要,或者必须要进行实验而实施,或者对书中的理论进行验证。这也造成了学生进行实验较少的原因。

1.增加农村教育资金投入。

在我国这几年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对于教育的投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但是对于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还有所欠缺。化学教学所需要的化学药品以及实验工具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比如量杯、酒精灯、试管等等化学必备器材,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难以达到更好的水平,就需要政府的帮助建设更好的实验教学条件,为实验增添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实验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教师的能力对化学教学的影响十分重要,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对化学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要挖掘生活中进行实验的工具,让化学实验走入到学生生活中。比如:在生活中白糖是我们最常使用的调料品之一,就像白雪一般。但是,通过化学实验就可以将其瞬间变成为“黑雪”。此时,我取白糖5g放置于烧杯中,再滴入浓硫酸,学生们看到白糖瞬间就变成为一堆蓬松的“黑雪”,并且空气中还冒着“黑雪”发出的热气,随之“黑雪”的体积还会逐渐变大,甚至会溢出烧杯。通过这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学生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也将会更浓厚。而这些有趣的实验需要教师从生活中不断挖掘素材,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灵活运用。

3.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因为农村学生相对而言获得的外界知识较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给学生一个探索的环境。比如:教师在进行《物质性质探究》教学的时候,对于化学物质的特性并不需要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寻找带有相应元素的物质,并对物质进行探索,对各种金属的性质进行探究,比如为什么烟花燃放会那么美丽?是因为其中含有镁元素,那么镁元素的物质特性是什么呢?我们所使用的铁工具具有丰富的铁元素,那么铁元素的物质性质是什么?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结语。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其不仅需要通过政府等一定的支持来实现,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智慧来实现,在当前城市教育发展的情况下,不能忽视农村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甚至应当加大对农村山区的实验重视程度,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化学,通过实验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让实验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助力。

参考文献:

[1]刘中传.探析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管理中的哲学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19):14.

[2]夏文兰.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2):170.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六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七

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改革试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而兴趣存在于思维和探索中,存在于收获和成功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为其创设探索的问题,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1.利用导言,创设总的问题情境。

每节课的导言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言,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他们总是要设几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在学生面前展示将要发生的情境。由此把学生带入新的知识天地,通过一系列或熟知或陌生的故事,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真、求实的欲望,创设一个总的问题情景。

2.精心设计,创设具体问题情境。

思维发端于问题,又通过问题来展开,始终和一定的问题相联系。在教学中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引路,创设覆盖每一课,特别是每一具体事件的情境。问题的.情境由问题的背景与问题的体系系列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指向着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推动着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介绍典型而新奇的事实入手,引出的问题最生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引起学生的思维。

3.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注意策略,灵活设置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的策略可用下面几种:提出一个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只有学习新课后才能解决;根据学生对某一学习对象认识上的差异,挑明矛盾,摆出对立的两种看法,要学生作出选择,并述说理由;结合时代背景讲述历史人物当时遇到此问题是如何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当年历史人物思维的情境之中。

5.组织交流,创设讨论、争辩的情境。

这是一种由讨论题和学生发言的评价构成的问题情境,能造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但只有比较复杂,学生普遍投入思考,而个人智力又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与争论。

6.讲求落实,创设实践的问题情境。

历史作业是学习历史的主要实践活动。历史作业的活动内容与形成要新颖,尽量用多样化的题型来代替机械记忆题,让学生参与这些题的编拟。这样,学生在作业和训练中也有创设问题环境的主动权。

二、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创设成功情境的途径主要有:1.强化感知,浇铸成功的基石。

感情知识既是问题情境的基础,又是成功情境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直接地和间接地感知到全部所学历史知识,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要做必要的直观教具,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制作课件,优化活跃课堂,而最不可少的是教师形象生动的直动描述。通过以上一些活动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建立在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

2.教给方法,掌握成功利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最根本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要教会学生注意积累感性知识,并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要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要教会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会从比较中抓特性,从联系中综合分析出共性。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容易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成功的学习。

3.传授真知、构筑成功支柱。

真知是通过深思熟虑、融会贯通了的内化知识。教给学生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合理的认识结构。传授真知关键在于抓好“双基”教学。因为双基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们是进一步成功学习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做好整体构思和安排,针对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好重点知识,力争突破难点。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把握主次之分,关键所在。

4.引导参与,架设成功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上是否成功在于积极参与教学的程度。

5.及时评价,激励成功斗志。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本人改善学习行为。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最好水平,巧用分数杠杆,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教学过程中具体帮助学生学会与提高积极性同步进行。在为积极上进的学生设“进步奖”,在鼓励探求的同时,还要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置一些易于解答的梯度题,帮助他们沿台阶去解决基本问题乃至稍难题。使这类学生有表现他点滴进步的机会,并及时予以肯定评价,以不断唤起他们成功的斗志。

问题的情境与成功的情境互为条件,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两种情境反复呈现中形成和发展。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八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形式及策略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手段,师生、生生的互动形式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因所处年龄阶段的一致性决定的心理、生理特点,历届学生所呈现的学习动机、获取知识的途径、合作对象等方面不会有明显的差异。而授课群体的教师因年龄、教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教学思维、手段存在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科也因其学科思维、教学内容的不同存在有一定的差异。[1]基于此,为客观了解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利于有效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本区域全体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节点设在毕业前夕,以便能真实体现学生对化学学科及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一、基本情况。

为使调查数据更具有说服力,本次调查涵盖区域内所有九年级的共38个教学班,被调查的班级均采用平行形式分班,生源均为自然状态下形成,涵盖社会各个阶层家庭孩子,包括一定比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在学生独立完成问卷的情况下,对1034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男生521份,女生513份。问卷涉及授课教师24位,其中女教师19位,男教师5位;教龄小于5年的3位,介于5-的5位,介于10-的7位,教龄大于20年的9位。

二、问卷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我们在编写问卷时尽可能体现其学科特点,以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问卷将预设的问题和分析角度相互穿插、糅合在一起,供学生选择,这样便于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对教学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学生喜欢化学的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学生喜欢化学课的兴趣点是什么?问卷分析显示,学生喜欢上化学课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实验,该比例为34.2%,其中女生在该方面的比例高出男生11.0个百分点;其次是“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冶的选项,占26.3%;选择“喜欢科学类学科冶的学生比例为20.0%,其中男生在该方面的比例高出女生9.3个百分点。因“老师人格魅力/讲课精彩冶的原因而喜欢化学的只占16.4%。可见,学生喜欢化学的兴趣点在凸显化学实验的前提下,注重化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健康,调动了学生立足生活实例探究化学问题的热情(见图1)。图1学生喜欢化学的原因从教龄角度分析,“化学实验冶对学生的诱惑力与教师教龄成反比,教师的魅力/讲课精彩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教龄成正比。由此可见,年轻教师的热情、细致及对做实验的热衷是调动学生喜欢化学的主因,老教师娴熟的教学手段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喜欢科学类学科冶比例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长(教龄小于5年的教师除外),说明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娴熟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思想,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情;教龄小于5年的教师出现异常现象,反映出新入职教师在教学中会更多地拓展教材以外的科学知识(这一点在听取不同教龄教师随堂课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加之新教师更乐于与学生密切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演示实验完成率情况分析。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密不可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化学知识的“发源地冶。在化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化学演示实验,就能够提升课堂效率[2];演示实验还可以生动地阐明化学原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教会学生使用仪器,培养技能,进而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3]虽然学生喜欢化学的原因各异,但问卷显示,演示实验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动力,这表明作为立足实验研究问题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问卷中,有95.0%的同学认为演示实验会提高自己的听课兴趣。而对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老师如何对待冶这一问题,学生回答差异较大,选择“几乎都做演示冶、“做大多数演示实验冶的同学占62.5%。随机抽取5位教师统计数据分析(见图2),发现即便是同一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所选答案也各异,如a、b教师所任班级,有超过五成同学认为老师“做大多数实验冶,但还有约25.0%的同学认为老师只做少部分演示实验;e教师的统计数据更是感觉自相矛盾。说明有限的演示实验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验演示的期望,学生不仅希望演示所有的实验,甚至希望教师额外增加演示实验或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偶有未演示的实验就感到失望。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生学习化学的途径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方式分析。

学习效率存在有个体差异[4],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教学实际,问卷主要对课上获取知识的形式和课后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调查。

1.课上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形式分析学生学习最终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完成其教学行为的主渠道。问卷数据显示,30.0%的同学认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讲、板书演示,其中女生在该方面的比例比男生高出8.0个百分点;36.0%的同学认为利用实物投影、ppt等电教手段获取知识的效果优于其他手段,其中男生在该方面比女生高出6.5个百分点。可见,对于新知识“言传身教冶、“视觉冲击冶等触及感官的教学手段令学习者印象深刻。同时也看出性别差异对传授知识的形式要求有差异,获取新知识途径上有所不同。仅有13.0%的同学认为课堂上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获取知识的效果好。可见,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占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即便是依托电教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也是通过课前教师预设行为传授知识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合作的环节,以利于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多角度落实教学任务。问卷中通过试卷讲评获取知识的比例不足10.0%,可见,对于接受新知,简单的自我预习、自我思考远不及通过教师的预设与系统的教学行为接受得快捷、细致、全面、深刻。

2.课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分析教师一般认为学生在处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教师的分析,将教师的思路转化为学生的解题方法。但实际数据显示,只有17.0%的同学能做到请教老师,45.5%的同学采取了“与同学相互讨论冶的形式解决问题。也即课上依靠老师传授为主,课后出现问题依靠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最理想途径。可见,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如果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则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28.0%的同学选择了“自己查书、笔记或是其他资料冶,这部分学生可能是碍于面子不愿把自己的问题摆在同学面前,也可能是惰性使然,所以教师有必要硬性要求学生结成学习小组,给学生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创造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性别差异明显。“主动请教老师冶的男生比例(25.0%)明显高于女生(10.0%),而“与同学相互讨论冶女生比例(50.0%)明显高于男生(39.0%)。体现了男生张扬,乐于和老师探讨,甚至于问一些自己想当然的问题;女生内向,更侧重于把问题交给自己的交际圈解决。同时还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教师教龄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可见,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教师是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度、教师的教学行为等没有必然的联系,也进一步印证了学生具有交流合作的欲望,但也渴望平等。当在交流中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时,约28.0%的同学选择了借助笔记或查资料解决问题,比例远高于请教教师。

(四)多媒体使用情况。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更需要信息技术辅助。调查发现,化学课上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比例较高(见图3),且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有72.9%的同学选择了“老师经常使用多媒体(包括ppt课件、视频播放、电子白板等)冶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普遍。选择“老师经常使用电教手段冶的同学中有49.0%的同学认为电教手段有利于自己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有51.0%的同学并不认同信息技术在获取知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同样的教学行为,因学生自身内在的因素不同而导致接受知识的效果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设计多形式的教学行为,既能防止单一教学形式引起学生思维疲劳,又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还能从不同角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但数字化时代教学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还是存在有诸多问题[5],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调查显示,作为新兴的电教手段———白板,选择比例极低,可见虽然现代化达标配备了设备先进的白板系统,但因教师使用频率低,没有真正发挥白板服务教学的优势;多媒体使用情况教师个体间差异较大,与教龄相关性不大,说明与教师的教学习惯、风格有关,或与学校的行政推动力度有关。图3化学课教师使用多媒体情况(五)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析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见图4)。学生理想中的.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依次为“讲解知识生动、细致入微冶、“幽默、课堂氛围活跃冶、“知识面广、课内外拓展丰富冶、“严格要求、思路严谨冶。但学生对现实教学中的教师评价排在第一位的是“严格要求、思路严谨冶,与学生理想的比率相当的是“讲解知识生动、细致入微冶。教师的幽默度、课堂活跃度与学生期望值要求甚远,相差近20.0%。现实中教师的知识面、课内外拓展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图4理想中的化学教师与现实中教师对比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与教师的教龄有关(见图5)。可以看出随着教龄的增长,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在提高,能生动细致地把问题讲清楚,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拓展知识面。特别是在对知识的讲解方面,新老教师的差异明显,所以年轻教师要46多听老教师的课,从老教师那里汲取经验、精华,使自己迅速成长;要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利于自己在教学中及时更正;要在备教材、备知识、备学生、备教学环节等方面多下功夫,备足原材料,才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教龄就是功夫茶,下功夫能缩短自己成长的历程,功夫到了,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有了。

通过对学生喜欢化学的原因、演示实验对教学的影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针对上述分析结果对教学进行思考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实验事实说话比简单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因此需要教师重视实验教学,让实验成为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化学科学的主阵地。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不甚理想,在下校听课课间,随机与学生聊天中得知有“说实验冶、“看实验冶、“读实验冶、“记实验冶的现象,即教师说现象、学生看录像、书上读一读、本上记笔记。因此,建议学校管理层有必要随时督促实验教学的落实,确保按课标要求开齐开足实验,甚至有必要立足教材拓展实验教学课程[6],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潜力,调动学生创新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实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热爱科学知识的动力源。

(二)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促进教学互补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被教师广泛采用,因而教学效率得以提高,理论与实践也趋于成熟。[7][8][9]化学学科问题探讨机会多,完成实验操作也需要互相合作,教师有必要因教学需要随时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其中,既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又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既有课上合作学习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活动,又有课后问题的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生生合作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性格特点,结成学习小组,给学生搭建平等交流、相互讨论问题的平台。借鉴已有实践经验[10],建立组内监督机制,形成互查、互问、互学、互助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因男女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最佳途径不同[11],讨论问题的角度和课堂生成的立足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组建小组时应考虑男女生搭配,达到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的最佳合作效果。

(三)教学中适当考虑个体差异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个体因性别、先天因素等原因,接受知识的能力和途径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落实教学任务[12],以迎合不同类型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手段的需求,避免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在用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时,恰当的板书与屏幕内容相呼应,既有利于对知识点的强调,又能避免学生因长时间注意屏幕而产生视觉疲劳,还能借助简炼的板书归纳课堂小结。因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潜能各异,教师有必要设计恰当的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点评讲练等活动,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其中,眼手口耳并用,激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潜能。

(四)结合校情做好教师培训方案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教育体制也应该应势而变。教师的意识、理念跟不上变革,必然会继续穿新鞋走老路。即便组织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也还是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13]一斑窥豹,从化学学科课堂状况可知,新时代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幽默风趣、讲解生动、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校既要组织好专业知识的校本教研与提升培训,又要做好课堂文化建设培训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将专业知识与教学辅助工具有机结合的能力,鼓励教师创设和谐、活泼、高效课堂氛围,以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何结合校情做好师资培训顶层设计方案,是学校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过程,不论获取知识及课堂教学的形式如何丰富多彩,现实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预设与引导。化学课堂因化学实验的特殊地位,更需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此,作为教学设计者与实施者,化学教师要发挥优势设计教学环节,以弥补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建构好化学实验—课堂互动—辅助教学三者的关系;针对学生获取知识途径的不同,处理好独立思考—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关系。教学大环境也在影响着教师教学设计的方向,学校管理者要设法营造积极向上、合作有为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致谢: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罗海红、成翠、王春芳、于荣、张敏等老师协助完成了问卷组织工作和大量数据的整理工作,在此对参与课题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刘补云.中学阶段各学科相关系数差异分析及教学建议[j].考试研究,(5).

[2]徐锡有.实现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2).

[3]楼启正.如何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效果[j].化学教学,(6).

[4]连四清,马淑杰.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个体差异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

[5]曹贝贝,李纯.数字化时代教学改革的支持系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

[6]吴飞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拓展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6(3).

[7]郝琦蕾,姜凌娟,王建保.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4).

[8]刘炜,方兰,李秋元,等.化学课堂“教冶与“学冶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0).

[9]杨胜武,欧启学.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4).

[10]黄芳葵.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6).

[11]钟君.天津学生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4).

[12]高虹洁.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辨析[j].发现(教育版),2016(9).

[13]郝德贤.国内教师培训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14)[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2).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九

摘要: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普及。美术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目前美术教育缺乏的部分。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积极发挥美术的作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该文立足于目前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术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意义;综合能力;。

美术对学生观察力、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目前,美术教育对学生基础写实能力的培养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受以往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美术系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模仿上,缺乏创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使课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为美术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培养美术应用型人才。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美术教育也不再仅仅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手段,更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美术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美术是一门体验性很强的课程,优秀的美术作品一定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加工,是对现实的批判或赞颂。美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其实践性可见一斑,真正的美术学习是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否则美术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只有将美术知识与实践结合,才能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要求,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的美术人才。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对美的重新塑造。只有从生活中提炼出的“新”,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创新的来源。美术教育作为激发灵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名优秀的画家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局限于美术写生或临摹,而要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发展,如,对学生造型塑造、美术工艺创作等各方面的培养。在美术创作中,一些画家可能会感到灵感枯竭,而真正的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其只有具体实践才会有新的发现,进而迸发新的灵感。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能够不断发现、创造美,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1.教学与实践结合。

美术素材源于生活,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如,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写生、观察素材等,使学生重点把握生活中的细节。在日常美术训练时,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不可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又要宏观把控学生的作品,及时指出其作品存在的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材施教,不能对所有的学生一概而论。

2.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

在美术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建立全面的人才评价机制。目前,我国的美术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比较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没有及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因此,教师需要突破以往美术考核的限制,建立全面的考核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户外写生活动、不命主题的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等,允许学生自由发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评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全的评价体系应该关注学生在理论掌握、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情况,全面考核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实践能力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当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欠缺,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摸索,建立完善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袁泉.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探讨.美术教育研究,(24).

[3]肖超颖.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文艺生活・文艺理论,(8).

中学化学小论文题目篇十

命题自命题作文,话题材料作文双雄并立,命题作文可以有效地遏制作文教坛怪胎--猜题押题之风,那么09年高考作文命题终将走向何处?(以下仅供参考)。

一命题材料作文双雄并立,仍将是09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打。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作文练习“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自拟题目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这就决定了高考作文命题可能出现多种情况.自1978年以来的高考作文纯粹的“自拟题目作文”还没有实行过.历年的高考作文,从1951年到2007年我国高考作文经历了46届高考的时代变迁,分省命题由的11个、的14个、的15个到的17个省市.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命题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形式向增强开放性逐渐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使用话题作文以来,高考作文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套作抄袭,二是文体“四不像”,三是只重“词藻”不重内容。06年的全国高考命题采取取消话题、强化材料的做法,把“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上面.“材料”更贴近生活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入手,既具有开放性,更具有启发性,能更有效地调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07高考作文题型则以命题作文为主,命题材料作文兼顾,作文题型也由议论文体为主趋向多种文体兼及.

由上观之,命题作文之所以为历年来作文高考命题器重,首先因为它是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力考查的基本手段,诸如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扩缩写变换体裁人称写等等花样都无不基于命题作文的基础上.一个目的:看考生思想道德,学识水平能力如何.这当是语文教学的不二宗旨.其它作文形式可以作为辅助命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考查,也许更适用于平时作文训练考前训练.

命题开放,要求宽泛,少设限制乃至不设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发挥才能和创新思维的广阔天地,向新课标要求靠近。

二诗意表达,仍将是09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其“教学建议”部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青年人思维敏捷耽于理想活泼热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拥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自己的思考,有一定的抒发展示冲动与欲望,最适宜“诗意表达”.作为作文而缺乏一定的“诗意”,要想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要求,无疑为一句空话.诗人荷尔德林称:“人类充满劳绩,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青年学生尤为如此.同时,注重人生体验,特别是自己的情感和人生社会经历,理应是08高考命题的侧重点.

三讲求理性,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主笔。

四文化人文,将是09高考作文命题的逻辑重音。

文化人文是人类文明的必然需要,更是以培养人教育人的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理应当仁不让.对学生的培养如何,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就在于你培养了多少人材[才],怎样的人材[才].而作文考查则是人材[才]测试的一个有效尺度.中国古代科举与”举孝廉“和建国初期高考就靠一篇作文一锤定音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语云:文以载道文以通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如其人文平其人.在当代,不管平面媒体还是网络,人们在呼唤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已渐成风起云涌之势.学校教育不是象牙塔,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文精神提倡已经是时代需要和大势所趋了.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和深怀忧虑;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等等,等等,都是我们学校教育和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所尤为关心的.在金钱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而高尚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人文必将成为08高考作文命题的逻辑重音。

五时代热点,将是09高考作文命题的当然选择。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纳税课心得体会(汇总15篇)

下一篇:最新刘秀祥事迹观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