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精选17篇)

最新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精选17篇)

小编:笔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一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地理思维欠缺。

1引言。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二

地图是地理信息浓缩、直观的表现形式,读图是地理学习一项基本、重要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考试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发挥持久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地图的特征、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读图基本能力的训练、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考试中的读图技巧等多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分类,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上升到领会、运用。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或者新图、变图时,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就觉得太难,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兴趣,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树立起感性认识,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但是比较抽象,容易遗忘、混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读图的基础,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从典型到变化,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让学生掌握后,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并以此为索引,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4).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课后及时总结。

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四

新课程改革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地理课程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以及工作中,所以学好地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相比于其他版本的地理教材具有浓重的地域气息,也正是这一点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出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对地理教学中所存在一些困惑做出指引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社会的实践与生活,对人地关系的发展和协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是贴近真实生活的,还有一些实际的事例,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由于地理所涉及概念性的问题较多,仅仅通过阅读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到的只能是浅显的知识,如果遇到相似的问题也很难去正确的判断。鲁教版的地理教材很重视实践的内容,相比于其他教材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了解地理。

一、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含义。

对于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研究能够从了解教材的内容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高中地理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种直观、形象的信息展示。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从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来看能够分为文字资源、语音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就是文字表达的教材内容,就是地理书,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最广泛、方便实用的教材资源;语音资源包括录音、广播等通过声音能了解到的内容。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比如,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地理课程教学课件,课件当中含有图片和视频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思维意识,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

二、对地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运用。

针对鲁教版地理教材特征来讲,教学方法的探索应随着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来变化和革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还是从教材当中获得,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教材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一)运用地理模型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针对学习和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运用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点。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运用地球仪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以及经线和纬线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通过对地球仪模型的观察,在大脑中形成三维立体化的图像,继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学生也在进行思考,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的衔接和融合,为接下来知识的讲授做好导入。当向学生讲解地形图相关知识的时候,还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各个国家的不同颜色,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构造等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

进行辅助教学。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革新与发展,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精心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变成直观生动的文字图片、图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对多媒体课件合理设计和实际运用,与其他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鲁教版对于地理知识的说明更加详细和深入,和实际联系的更加密切,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地理教学手段和更加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来突破这一瓶颈。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前转备好的图片、视频等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加强地理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三)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地理教学。

在目前所使用鲁教版地理教材中图表的设置和布局非常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应对图表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图表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图表能够将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地理知识。对于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图表的作用被很好的体现出来,图表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的结合为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在为学生解答时能够围绕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学生会根据这种形象的概念展示找到用图的方法,学生会用图,就表明学生的地理学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结语。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育者来说是教育改革之后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高中地理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引导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2]李羽然.浅析高中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育201411.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五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时刻体现地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不仅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生活。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向学生阐述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乐于接受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

关键词:地理知识生活现象分析能力生活。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地理教学要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地理知识来进行解释和说明,激发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促进了课堂教学。

如讲“日界线”时,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讲一个故事:有个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下了一个女婴。

先出世的当然是姐姐,这一天正好是xx年元月1日,而后出世的妹妹是在日界线东侧出世的,日期是xx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年龄就比姐姐大一岁。

在讲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

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列举其他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例如,教室里贴的课程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月相”的讲解,联系校历表中的“星期”,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

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中国教育过于重视动脑,而比较不重视动手实践,虽然思维活跃了,但是接受的知识都是死的,除非用于实际的运用中。

让学生学习地理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阐述一些生活现象,使地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有所增强。

因此,应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课堂运用实例,在课堂上动手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以培养绘图能力(地图基础知识);肯德基分布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暑期夏令营的考察方案,包括目的、路线、景点概况、预算等,以培养考察能力(旅游活动);提供相关素材,让学生为不同企业布局,培养地理评价与决策能力等。

三、结合乡土地理资源和经济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

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赣州市各区县的“猪-沼-果”工程,既是江南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善红壤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

通过实施这一工程,赣南的山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赣南还成为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产生了全国甜柚之乡-南康,脐橙之乡-信丰,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把乡土教材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总之,让高中地理课堂与生活接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成绩。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六

”可见高中地理课程的复杂与困难。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教师达不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学不到地理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地理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高中地理课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太难学,因为又要背又要记,十分枯燥,对地理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说:“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地球有所了解,可以增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的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还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扩展我们的胸怀,能在我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带我们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好处。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在黑板上挂图,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有学者对学生讲了个案例: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规定成员是50亿人,我们给这辆车准备了相应的燃料,给乘客准备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无限制、无规划地乱搭乘客,汽车就会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就会被耗尽了,汽车会中途停下,或者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也可能会爆破,在缺食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客人死亡。这样一则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考,就会令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达到积极活跃的气氛。

在传统概念的教学方式下,多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黑板、粉笔、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位置,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内容多,比较繁琐,知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动态地展现地理现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解脱出来。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七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材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单纯地学习地理知识,无法通过此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地理老师应该对教学进行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潜藏的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实现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中地理老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老师就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老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老师的思想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老师具备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之后,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反之,老师则会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因此,老师要从自身入手,树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对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挖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比如说,当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地球上的水》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知识讲解,一方面是讲解地理知识,对地球上的水资源组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区别,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思想的引入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渗透节约用水的观念,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想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教材为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老师脱离教材,引用课外资料来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老师必须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懂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学生地理知识,附带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老师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心理教育知识。

比如说,当老师想要为学生讲解《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要从地理知识入手,为学生讲解在旅游开发中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环境,当老师讲解完地理知识,老师就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讲解一下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等,然后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旅游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以后旅游过程中就会自觉地不乱扔垃圾,不在景观建筑上乱写乱画,进行文明旅游。

在开展地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所以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会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习得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是比较常见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理性的认识来影响学生感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心理也能够健康发展。结合课外实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动探究课题为基础,老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老师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切身的感受来了解自然,清楚自然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以及如何和谐相处。同时通过野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比如说,当老师想要为学生讲解《环境污染与防治》这一课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城市垃圾清理情况进行调查。当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之后,学生就能够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扔垃圾,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清理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知晓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难处,想要做好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此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八

摘要:处在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加以分析,然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高中地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比较有利,只有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就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的提高。

从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没有予以重视。这就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比较重视,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新课程教学标准没有符合。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条主义,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老师过度地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没有在地理知识上进行延伸,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有着很大阻碍。另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机械性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大的束缚力。一些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比较机械化,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在创新意识上也没有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无从提起。

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新的教学时期就要注重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1.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如在必修2中的自然地理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的内容讲述中,就要结合我国的一些洪灾发展向学生讲解,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3.地理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宽严结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4.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老师要注重对新教学技术的科学应用。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加以呈现,让学生能够在动态化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还要充分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对地理问题的答案进行查询,让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能科学全面地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能力层面的自我反馈得以充分重视,方便老师在教学方案上的优化。教师还可通过户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总而言之,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熟练灵活地应用,只有在这些教学目标上得到了有效实现,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能力的加强。在新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教学改革要求的落实。从理论上加强研究,对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有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九

(一)科学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就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教育整体来看,尽管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范围内容得到了相应的扩大,但就某些方面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为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在地理学习中老师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相较于其他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来说,学校还未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也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国际上地理教学内容及教育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育,其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国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国际教育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其教育内容也较为单一,没有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最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在我国高中教育中,教育模式多为集体式授课,在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仅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仅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加之,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影响其地理教学质量。制约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

(一)改革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国教育主要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地理教育按其教学内容被划分为文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文科类教学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地理内容僵硬化、教条化。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兴趣。降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应积极改善地理教学方法。如举行一些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的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优势,结合现代先进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地理学科是一门充满时空广远性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不断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地理教学中多穿插一些奇异事物或者奇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

(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教学的主流。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地理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根据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分析。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真正目的。

(四)充分结合当前先进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高中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特别是高中地理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制约着高中地理的发展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充分结合现代化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科学合理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等特点。它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路。

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关系,可以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地理学习兴趣的状态,则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可靠标志。

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兴趣的培养是教育家作为对教学艺术的高层次追求而被倡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助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现在知识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学生不可能只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工作、生活一辈子,因此学校必须做到“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关系,可以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养成则是地理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用真挚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心灵触碰的过程。

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产生共鸣效应,是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

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

这进一步验证了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单纯的靠一次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融合的情感而实现的。

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培养真挚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学贵有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问题情境”是指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愿望的情境。

“问题情境”由问题背景、问题系列、体系共同构成。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明确学生认识活动的目标,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向前发展。

第一,重视绪论课。

绪论课是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对地理课程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地理课程中最重要的一课。

绪论课为学生的学习既创设出问题情境,又为良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创设涵盖每一课题的问题情境,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处处有地理知识,不断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

第三,要注重提出“用方法”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对地理学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

第四,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做既为教学提供更加切实的问题情境,而且还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兴趣培养。

第五,注重合作、探究教学。

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辩论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辩论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在准备参与讨论、交流、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已有的知识、搜集资料,发挥创造思维和想象力,这个过程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保障,上好每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中地理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地理课,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首先,在讲新课时,要善于借助教具,例如合理使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带着思维去阅读课本上的文字,对照大挂图对比学习,把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来记忆,这样很直观,也符合地理事物的真实性。

其次,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德国教育家第斯得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有着促进情感交流、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

再次,合理的课堂结构。

教师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有效把课外知识和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去进行知识讲解,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教会学生学习技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直观教学,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

”所以,要想让学生长时间的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直观、动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让我们的课堂极变得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地理教学直观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挂图、仪器等教具,使直观教学变得更加的形象、直观、具体,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特别是多媒体媒体的使用,以其声、光、形、色、吐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动态的、连续的过程,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可以够极大的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部动力。

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只有“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7).

[3]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

[4]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学文科,2012,(12).

[5]论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中学地理参考,2010,(4).

第2: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等特点。

它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多媒体信息技术溶入到课堂活动中,体现了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等鲜明特点。

让学生从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充分展现教师课堂的掌控力和表达力。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过程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声、文、图、画相结合的形式,能声情并茂、形象直观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利用媒体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才会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声、形、图、色等表现形式的形象直观,让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从而促进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的优势中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实现了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让教学内容更富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真正的掌握知识。

我在讲授《地壳运动》时,先以“的汶川大地震”导入课堂,在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申到地壳运动,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水平岩层在巨大的内力作用下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最终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画面。

动态模拟演示使不易理解的地壳运动的现象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让学生便于掌握知识。

多媒体教学的合理使用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掌握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易于突破地理教学中重、难点,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传统教学模式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由于某些内容过于抽象,教师讲解再三,学生却兴趣不高,甚至产生疲劳感和厌学情绪。

现代教育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点。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形象、具体、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

有效实现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讲授在《地球的公转》一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我改变以往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利用各种地理素材,制作flash课件。

上课时在大屏幕上,直接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多次flash动画的演示,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在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一

地图是地理信息浓缩、直观的表现形式,读图是地理学习一项基本、重要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考试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发挥持久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地图的特征、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读图基本能力的训练、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考试中的读图技巧等多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地图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分类,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上升到领会、运用。

二、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或者新图、变图时,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就觉得太难,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兴趣,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三、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树立起感性认识,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但是比较抽象,容易遗忘、混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读图的基础,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从典型到变化,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让学生掌握后,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并以此为索引,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四、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4).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二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一、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二、如何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通过描摹、填绘和仿绘等多种形式绘制地图,在绘制及信息填涂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这是个浪费时间的环节,而要懂得这其实是锻炼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又如,在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地球自(公)转、晨昏线、洋流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等内容的时候,教师也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记忆,有针对性地开展绘图活动。那么,很多地理知识就逐渐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的扁平化特征,使得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化空间图景,高中生就能够结合学习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空间分析,随时随地调取空间信息,促使文字知识转化成板图教学,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加强直观演示,转化抽象内容。通常来看,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难的并不是背记地理知识,而是进行消化理解。因为很多地理事物的抽象性非常强,不是仅仅依靠视觉感知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尽全力“点化”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呈现出直观性特点来,从而让高中生在思想深处形成空间概念,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空间模拟、动态演示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抽象内容,对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效。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演示”知识,如自(公)转、大气环流、正午太阳高度等动态演示,便能够让动态取代静态,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使得原本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地理知识迎刃而解。当然,对地理知识进行直观演示,不能够只依靠多媒体,很多问题只用简单亲手演示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如对地质构造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就“褶皱”内容,教师可利用教科书当水平岩层,通过双手给予挤压的力量,进行相向的施力,形成波状弯曲变形,如此一来背斜与向斜就得到了很好演示;就“断层”内容,可用一根粉笔表示岩层,那么用手施力,“岩层”受力超限,断裂便会形成,然后在进行断裂面的移位,断层过程就模拟出来了。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便会得到明显拓展。

3.倡导启发思维,开拓空间维度。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空间联系也是如此,通过一个“空间点”能够引发一连串的知识连锁反应,促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断发生裂变反应,让各种地理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更清晰地呈现出地理事物的各种关系。如针对“黄土高原”知识点,地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方式,用图片将黄土高原四季地形地貌特点展示出来,并以此为主线,结合气候、地形与植被等情况,提出诸如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等问题,在逐层追问,不断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促使高中生能够增强理解地理知识的时空联系,逐渐开拓学生地理空间维度。

4.注重逆向思维,加深空间理解。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类型,这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思维能力,有利于自主探究难题,主要通过质疑—假设—释疑的思维过程,促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高效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性,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促使学生在解答疑问中更好的认识地理知识。如,五带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这一交角变化(大小),五带范围怎么变化?在学习“三圈环流”的时候,可假设地球不自转,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不公转只自传,三圈环流还会像现在一样吗?一般来说,西亚气候是干燥少雨的,但有没有相对多雨的特殊地带,如何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因为逆向思维的存在,促使高中生能够充分将大脑空间思维区域激活,促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更清晰的呈现出来。总而言之,对高中生来说,地理学习中必须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是分析和解决学习难点问题的金钥匙。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充分借助多种有效手段,让高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不断取得更好地成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三

初中学生年龄小,文化知识的基础比较薄弱,对家乡的了解比较肤浅。在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不能太高,内容不能太多、太泛、太深,要考虑实际效果,注意可接受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要抽出专门时间,安排好课外活动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对家乡较为典型的地理事物进行参观、考察、调查、浏览活动,提高学生乡土地理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把感性知识逐步深化为理性知识,以使乡土地理教学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突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本乡本土是学生及其祖辈长期繁衍生息的地方。故乡的乳汁哺育着学生日益成长,乡土地理是对他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的极其生动、具体的教材。学生爱家乡,不仅是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备感亲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家乡建设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就凝聚着数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要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思想性很强的科学,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火花,努力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1.课堂讲授。即遵照地理新课标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较系统、较全面地讲授乡土地理知识,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辅之以课堂及课后练习,使学生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从整体上了解家乡,并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2.专题讲座。围绕乡土教材的某一主题或某些内容,搜集、补充资料,举办专题讲座,请专业基础扎实的专家和有较丰富经验的教师讲课,促进课本知识的深化,提高学生学习乡土地理的积极性。3.实地考察。利用节假日、星期天或团队活动时间、寒暑假期,从不同角度选取地理现象,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参观。4.漫画教学。各类漫画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讲解当地的气候、水资源、森林作用等内容的时候,选用或自绘漫画,引导学生分析回答,既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又保持了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5.竞赛评比。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当地自然环境、人口民族、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生态平衡等问题作探索性研究,撰写小文章,进行筛选评比,评出语言流畅、观点正确、思想性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作品进行奖励或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演讲和交流。6.举办展览。动员学生广泛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如拍摄照片、风光明信片、标本化石、地形模型、建设数据;反映当地名特产品的张贴画、包装材料以及有关历史沿革的材料;远景规划、摄像、幻灯片等。将它们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或装订成册,以备查阅,或布置成墙报供师生阅览,或筹办不定期展览,组织学生参观。促使学生应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家乡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充分认识家乡经济腾飞的优势和特点,树立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总之,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但是,乡土地理教学是个十分庞大的研究课题,其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远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不断开拓。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四

地图是地理信息浓缩、直观的表现形式,读图是地理学习一项基本、重要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考试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发挥持久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地图的特征、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读图基本能力的训练、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考试中的读图技巧等多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分类,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上升到领会、运用。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或者新图、变图时,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就觉得太难,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兴趣,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树立起感性认识,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但是比较抽象,容易遗忘、混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读图的基础,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从典型到变化,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让学生掌握后,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并以此为索引,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4)。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五

地理学科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的时候,地理学科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沧海桑田中的无穷奥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研究对象。奥妙无穷的地理学科带给了人们无穷地好奇和想象。十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索其中的奥妙,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地理学科学应时而生。地理学科学中众多问题都是现今人们不停探索的事物。

如今,地理学科事物和现象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日食月食等奇异的现象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地理学科中存在无穷的魅力,一直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古代神奇又可怕的巫术和地理学科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古代占星术,其中很多知识都是现在的人们在不停地使用和研究的事物。地理学科的存在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现实生活中,地理学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去旅行的话,他就一定要了解自己想去的地方的地理学科环境,无论是这个地方的交通还是环境气候等,他都要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旅行,所以说地理学科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十分的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地理学科在高考中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对于高中生来说,地理学科是一科十分渊博的学科,需要同学们能够做足努力好好学习。

笔者结合众多关于地理学科的书籍和地理学科的记忆方式,总结出以下关于地理学科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即将面临高考或对于地理学科学习找不到方法的同学能够有所帮助。

“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确实,如果有了获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真理。同样,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传授某种知识,更要培养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用,是其未来获取新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竭源泉。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采用程序教学法,或者以自学为主的五步教学法,通过目标定向、个体自学、分组讨论、综合演绎、自测自得等,创造条件引导、训练学生自学,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看到自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潜力,进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而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地理学科教材中,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地球如果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地球如果直立绕日公转,地球上还有四季吗”;“如何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如何使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等。这些能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自由思考、逾越常规,让学生想象猜测、异想天开,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当然,对于创造性思维过程来说,仅有求异思维是不够的,浮想连翩之后,还要收敛,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选择最合理的思路,最有说服力的假设,所以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如何做到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能紧跟、理解呢?一定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多方联系,建立思维线索,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思路顺畅,易于理解。同时好的知识也要通过各种启发、引导手段让学生吸收理解。因此,让学生思潮起伏是一个维持其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文中,冷锋、暖锋的形成可以用多媒体分步演示,让学生脱离书本,归纳总结其形成过程,课件中注重利用色彩、声音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像、颜色要有明确的区别,以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采用直感直观方法能让学生掌握、理解该知识点,并留下深刻印象。

地图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是十分关键地。每一个学好地理学科的人不一定能够活用地图,但是每一个活用地图的人都能够学好地理学科。地图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占有元老的位置。

4.1.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同学们要能够学会整理地图,学会查看地图,通过地图进行联想,将知识进行整理,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地图中的图形非常密集,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学科景观图,地理学科原理示意图,地理学科数据图,地理学科等值线图,地理学科结构图等等。这些地图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如果能够结合世界的地形,对这些地图进行研究的话,同学们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4.2.学会读图。同学们在拿到题之后,一定要先看图的主题,看清图的比例尺,注意图中的细节问题,有些时候这些细节有可能决定同学们是否能够理清题意,做好这道题,然后在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能够联系实际,地理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凭空捏造,完全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在读懂图的时候,同学们还要能够对图形进行变换,图图转换,图文变化,看图知道其意义。无论是中国地理学科还是世界地理学科的学习,同学们都要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多观察、多研究,很多地理学科知识对于同学们的生活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够在高中地理学科之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六

首先,环境教学属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还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和人,还研究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其次,高中地理教学对于环境教学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环境教学所研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对人或者对自然有着深入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才能够有坚强的基石,才能够有所深入。可以说,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看似相互独立,实际上却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二者的关联系也决定了二者必须得到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实现各自教学的目的,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教学教师对于二者整合的客观条件欠缺。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冲击阶段,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广大高中院校的首要任务是贴近高考,提高升学率,由此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老师在进行环境教学与地理教学的教学过程中,简单服从学校指令,迎合高考考试需求,急切抓学生的试卷答题能力,课本背诵能力,而不能创新整合教学模式,不敢创新整合教学模式,只是简单地将二者的教学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2.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手段需要提高。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都是必须贴近大自然的教学课程,但是,我国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去进行知识的学习,无法真正贴近大自然去体会去感受,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而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仍然欠缺,特别是高中阶段,一方面是学校不允许,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任何帮助,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升学的压力,可以说,高速信息时代中多媒体设备的欠缺,就是教学手段落后的体现,折页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地下,影响了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3.在二者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不管是独立的环境教学或者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二者的有效整合教学,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而在这两个因素当中,真正的主体则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因素而存在,对学生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受限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地位远远高于学生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体,对学生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或者是“灌输式教学”,而学生就只能选择接受。

1.国家要积极创新,改进应试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外在宏观条件的欠缺,需要国家积极支持,逐步稳定地改进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让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不是依附于高考而存在,让二者的教学能够不再背负高考的压力,让学生在二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能够轻松自由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高效的学习。此外,学校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机动性,不要总是将自己束缚在国家的应试教育制度之下,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结合自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给予教师更多的可能性,促使教师能够在整合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二者整合的有效性。

2.学校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使二者整合教学手段的改进。

在高速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高中的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的整合教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将其运用到二者整合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或者互联网资料搜索,丰富教学内容,模拟情景教学,也可以通过课堂的多媒体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和运用能力。

3.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透析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联性,在二者整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取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户外组队体验学习,或者小组问题讨论等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老师要多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借用个人魅力,实现情感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二者的有效整合,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进行自我分析和改进,积极解决在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环境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快速实现。

高中地理论文题目篇十七

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区域地理,其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具体的区域内,对经济、环保、社会发展进行综合的考虑、协调、解决。因此,要求我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区域基本条件、区域发展的方向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地理课本中涉及了资源、环境等各种事实,也明确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有利于现实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在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在学生已经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就进一步分析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让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地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要懂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学会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状况与基本条件,以及怎样促进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等。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是开发与整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例,不断引导学生探究与规划河流开发整治的过程与方法。

2.运用乡土地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突出本地方的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仅让学生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结合一定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观念必须要在实践中获得。而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能较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这一内容时,就从淮安地区的资源特点与发展现状出发,使学生认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如淮安地区的盐化资源与凹吐资源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只有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才能让这些有限的资源能够满足淮安地区经济健康的发展。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要与当地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正确观点。总之,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很多可持续发展观方面的教育内容,为有效地实施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这种崭新的理念,促使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文员转正自我鉴定(汇总19篇)

下一篇:庆祝2024年第六个医师节座谈上的讲话稿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