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群众文化论文期刊(实用18篇)

2023年群众文化论文期刊(实用18篇)

小编:笔尘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一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许多传统文化都渐渐的消失。作为新时代主人的我们,要继续把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群众文化在新时代的带领下,也更加的多元化。

群众文化,很多人给予的定义词便是群众自发性组织起来的文化艺术节等,以政府部门为对应的单位,各个县、乡、镇、区开展对应的活动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来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或者传承意识。艺术创新发展,现如今,高科技的社会潮流离不开创新思维,如何才能从众多活动中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的眼球就成为这一发展方向的又一要点。

民间传统文化是群众文化中的一部分,我们民间的茶文化、剪纸、戏曲、皮影戏等等都是世界上优秀的文化遗产,但是真正可以传承这种手艺的却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有关单位或者政府部门采取对应的措施,举办和文化有关的活动,这样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让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更进一步。而时代总是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近些年来,炙手可热的广场舞可谓是受大众们一致的追捧,不管年轻或者是年长的人,不论是男或者是女,都加入了这个行列。对于此种群众文化发展,也是我国新起的一种新潮流,国家也应作为一种新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传统文化中。

(一)群众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对人们的传播思想,以及开展的活动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那么,文化活动如何顺利进行又应该怎样做呢?第一步,各地的文化保护协会要积极配合,开展一些适合大多数人们参加的活动,并且设置一些小型的奖项,这样可以激发人们参加比赛的精神。第二步,可以举办文艺演出,例如与主题有关的戏曲表演或者是歌舞表演,公益活动等,让人们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第三步,提高党员干部们的意识,积极做到督促和带头作用,此类措施同时运用于城市和农村,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基础,群众自发性组成,从而逐渐形成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文化,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要把握其中建设的实质,是以群众为中心展开的。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开展有利于群众身心的`活动,如地方特色舞蹈,音乐,美食,衣服等,以交流会形式开展,或者以展示会形式向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吸引群众加入到组织建设的队伍中来感受文化魅力,并由群众自身进行宣传,扩大组织建设的队伍。

(二)创建一些有价值的文工团。就基层的老百姓而言,以发扬群众文化的精神为主,用来提高百姓对于群众文化的热情,而创建的宣传文化的文工团,这也是弘扬群众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力的宣传力度,才能激起人们的欲望,才能让人们对于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才能最大幅度的加强文化的建设。

(三)每逢佳节,各个乡可以各自问单位到县里举行以群众、百姓为单位的表演,以保证文化长久不衰的传承下去。比如:很多地方有的习俗,春节闹社火、十五闹花灯,都是传承群众文化的方式。

三、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人口较多,地境辽阔的国家,56个民族就可能有56种不同的文化,不管是从文化角度,或者是经济的角度,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交流,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带来不小的作用,就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我国自己本身的专利申请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国外的友人们也慕名前来,这不正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么。而精神文化层次,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是经过前辈们认真专研琢磨而流传下来的,某些方面可能有的层次比较贫瘠,跟不上时代,但仔细回味,它也有着当今嘈杂社会中没有的静谧。不同人对于文化的概念不一定完全一致,有人认为戏曲就是文化艺术,有人认为品茶或者美食是文化艺术,但不论是哪种文化,都需要我们发扬光大。

四、小结。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很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很多城里人认为,传扬传统文化应该是农村人做的,但其实,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现阶段,我国的群众文化已经一步步的走向衰竭。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发展的大国,而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本人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创新发展方向与对策做出研究和讨论,由于本人能力不足,没有做到面面俱到,希望通过此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岩.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08).

[2]陈志文.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20).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二

今天,尽管群众工作面临的环境、对象、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能变。领导干部应保持警觉,牢记群众观念,增进与群众交流,切实对群众负责,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赖。只有主动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才能切准群众脉搏,掌握社情民意,做到耳聪目明、情况熟悉。真正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当作亲人,正确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

牢固树立群众观就是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长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像舟和水、鱼和水、种子和大地、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等等,这些强调的都是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一是切实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保护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

二是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幸福。

三是站稳群众立场对群众负责。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

树立群众观要求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不直接,缺乏与群众的直接交流,这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联系服务群众,重在“直接”、贵在“经常”。

一是多攀些穷乡亲,直接联系普通群众。

二是勤下基层蹲点,直接掌握第一手情况。

三是树立阵地意识,直接把群众工作做到网上去。

四是坚持重心下移,直接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在手上。

树立群众观要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当前社会思想多元性、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各类利益矛盾关联度大、交织性强、影响面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既要坚持有效管用的老办法,又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一是运用公开的方法。凡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都应该公开。

二是运用民主的方法。我们要主动适应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的新形势,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有地方说话、说话有人听、有事能解决,紧紧依靠群众做好工作。

三是运用法治的方法。越是群众关心、越是事情重要、越是矛盾突出的问题,越要坚持依法办事。要加强普法教育,积极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性表达合理诉求。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三

和谐社会建设,一部分指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同步,经济结构有机性调整,为社会进步提供不竭动力;另一方面,社会文化体系完善,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主流文化深入群众,成为社会发展的思想引导,双面性推进,是全面建设和谐环境的直接体现。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艺术欣赏形式,群众文化艺术丰富,形式多样,例如: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是基于群众文化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理念为主导的先进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融合,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可以分为个人教育,如,个人政治思想引导、价值观引导;社会教育,如,工作氛围调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调节;民族教育,如,传统文化等。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素养和文化水平的有效渠道,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环境的必然性选择。

(一)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低。

先进文化是指马克思为指导的社会发展理念,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思想动力,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能够将先进文化理念,融合于社会基层,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我国先进文化在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中的融合,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的实际来看,依旧存在群众主动参与意识较低等问题。其一,我国40%人民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文化艺术教育等同于高雅艺术教育,或者认为文化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这种片面性认识理念,会误导群众的思想,从而出现群众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的社会现象;其二,国内群众中55%的比重认为,社会中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渠道有限,先进文化与群众艺术活动关联性不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内容,大部分是大、空的政治思想教育,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的吸引性不强,群众注重参与认可度较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受到阻碍。

(二)政府引导性不足。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政府引导性不足。首先,我国政府提倡人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但在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经济投入比重降低,同时政府又缺乏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入资金的监管,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资金下发后,资金用途不明确,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推进资金来源保障性差。例如:依据相关性新闻可知,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经济投资情况,远远低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这是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性问题;其次,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引导性不足,也在于政府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管理不足,群众文化艺术教育面性群体性广、形式多样,缺乏政府有秩序的引导,将会出现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自由散漫、艺术教育工作计划性差、开展实施过程中资源分布不足等问题,也会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效果产生影响;最后,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存在着地域差异异性,政府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经济、管理等方面引导不足,导致群众文化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僵化,例如:部分区域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硬性组织文化素养较低的农民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互动。群众文化引导本质发生变化,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的实际作用被掩埋,社会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意义消失。

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中的不足,也在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专业人才较少。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培训,60%是群众自发进行艺术学习,通过网络视频,图书等途径进行自我研究,使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中多种艺术学习的专业水平较低,这种模棱两可的艺术文化传播形式,容易出现群众文化艺术文化误导;同时,社会专业艺术人员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较低,社会中仅有10%的专业从业人员,愿意主动参与到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中去,社区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教育中没有良好的艺术教育引导。

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阶段性特征依旧较为突出,结合以上对实际工作开展中的不足,提出推进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先进文化是社会优秀文化的主要部分,但并不等于社会文化所有,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就必须打破人民群众对文化认识的误区,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文化教育中来。例如:某社区开展人民群众文化艺术宣传工作,组织多种多样社区活动,提高群众对文化艺术教育的认识。具体而言,该社区组织学生组成社区小记者,对身边好人好事进行传播,组织社区青年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如,法律知识传播,健康大讲堂等。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广场舞、绘画、书法、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该社区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推进,使人民群众在社区组织多种文化活动中,自身文化素养得到逐步提升,这一过程中,社区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沟通渠道桥梁逐步建立,打破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识误区,人民群众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意识加强[1]。人民群众思想认识提升,也在于群众自身能够主动进行文化学习。例如:通过新闻联播、新闻时讯等文化传播媒体,了解我国发展的大政方针,不断补充个人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应用社会发展先进文化,作为促进个人进步的理念指导,也是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意识的重要分支。

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开展不是一蹴而就,人民群众思想意识提升工作并不是一天就可以见到成效,一方面,政府要善于突破传播文化传播的禁锢,针对人民群众区域性差异,制定完善合理的艺术文化开展工作计划。例如:某区域为我国西部山区,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当地政府开展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时,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部分。初期工作,主要是对区域人民文化素养综合提升,政府采取开设夜校、法律基础知识传播课堂等方式,达到普遍性性提升群众文化认识的作用;中期工作主要引导当期群众培养“新”生活娱乐方式,逐步摒弃“打麻将”等不文明区域娱乐活动,建立良好的人民群众文化艺术传播环境;后期阶段,更进一步将该区域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向着更高雅的文化艺术种类迈进,完成对群众艺术教育工作的引导。当前该区域的群众艺术文化教引导工作,正按照这一计划有序实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当地政府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对规划完善,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思想引导、素质提升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引导,政府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传媒新渠道,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传播途径。例如:社会新媒体对区域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新闻进行传播报道,或者通过政府信息传播媒体,开展好人好事传播,群众艺术作品展示,政府善于应用身边的多种信息传播渠道,为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全面的先进文化传播环境。如,某地区开展人民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政府通过网络新媒体,与当地电视台进行先进事迹跟踪报道,当地人民群众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文化传播的文化思想传播环境,群众更是将个人文化素养提升,艺术生活环境构建,作为文化艺术教育学习的新方向[2]。

加大对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入,是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更大范围内推进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国家实现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思想与经济规划相融合,确保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经济来源。例如:依据我国财政部相关数据分析可知,2014年—2016年,国家财政部在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增加比例分别为:4%,10%,11%,国家逐步加大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经济投入,也要按照地区差异性,做好文化艺术教育资金的分配;另一方面,地方性政府将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入,作为地方规划的一部分,同时,建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投资应用的全面性监管,确保资金投入正确应用。例如:我国某地将国家划分的1.5亿元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资金分配如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设备完善600万元,群众文化艺术基础性教育400万元,群众文化教育支出200万元、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00万元,该区域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实行资金应用监督管理,实现该区域群众文化艺术教育资金合理应用,为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3]。

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全面推进,也要构建新型人民群众艺术教育队伍。积极组织社会工作者积极投身到人民群众艺术教育工作中来,引导群众艺术教育专业化发展。例如:某社区开展群众合唱团文化活动,从区文化社团聘请专业音乐教师进行群众合唱团训练指导,同时也善于从群众中寻求群众艺术专业性人才,如,退休音乐教师,文工团艺术表演艺术家等等,寻求多方群众文化艺术人才,充实该社区的合唱团队伍,为该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推进提供引导。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群众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探究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实践工作,实现现代群众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群众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政府管理引导与经济引导协调运作、群众文化教育队伍向着专业化发展。因此,引导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迈出发展新步伐。

参考文献:

[1]陶新喜.论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教育[j].大众文艺,2015(23):3-4.

[2]刘一航.先进文化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5(05):247.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四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群众的思想文化正在一点一点的发生改变。因此,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队伍的管理模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调整,在保证群众文化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实际的效果。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形势;实际效果。

全球信息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种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也符合全球一体化的模式。包括:文化活动的内容、文化思想的多元化,以及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方式等。但在根据当前国内形势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时,则需要注意其实际效果,不能盲目发展新的文化内容和相应的技术。应是以群众的需求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科学性、人性化为文化呀内容和技术的依据。

随着多元文化和思想开始进入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单一化和统一性,则成为了现代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这方面主要为群众文化内容的单一性。我国因为地域辽阔,名族种类较多,因此各地区的文化特征各有不同,群众的喜好也较多样。而各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为了符合当地群众的主流需求,内容往往比较单一,虽然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群众的喜爱,但也同时限制了群众喜好的发展。现代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一味的迎合群众的主流喜好,还应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把其他有意义的思想文化和娱乐方式融入其中,在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和生活的同时,逐渐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其次,以往的群众文化建设,在宣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是宣传的方式比较单一的低效,一般是靠张贴海报,在农村则是靠广播,或是群众之间口头相传。这种宣传的形式不能有效的吸引足够的群众的注意,而且无论是海报还是广播,不能全面、有层次、明确的把这次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告知群众,因此群众无法得知文化活动的精彩部分,自己自然就不会关注此次的文化活动。在表演方面,因此文化内容的单一性,就限制了表演者、组织者、举办方或策划方等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策略。无论是负责表演或是策划的工作人员,个性、思想和喜好各有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就会应为单一性的文化内容二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最后,在新形势下群众分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为:群众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对策。群众文化活动是服务于群众,因此群众的意见组织方(包括:主办、协办、策划单位等)应全面的了解,并加以合理应用,以完善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以往的文化活动,很容易让人产生应付任务的感觉,特别是在文化内容的发展方面,一直处于较被动的位置。因此,负责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如何更新文化内容上,应做到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国内外各种文化的流行趋势,并把新形势的文化思想和活动方式,融入到原有的文化中。在不改变群众熟悉感的基础上,增加新意和趣味性,令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保持轻松和娱乐并存。群众文化的内容,在当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持有针对性的文化内容的同时,还应加入多元的文化。在这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整合群众的喜好,把拥有相同的群众组织在一起开展文化活动,并加入多元性。如:喜欢歌舞的群众,可以适当融入话剧表演、个人才艺表演或音乐演奏等。内容上,也可加入部分西方的文化思想,如:表演方式上融入西方人的言行和肢体动作。喜欢书法、国画或文学交流的群众,在开展活动或交流会中,也可加入西方油画和素描,以及国外或国内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分享,让群众了解到自己喜爱的领域中其他的思想和文化,真正做到建设与发展同步进行。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针对这一点,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也应同时融入信息技术,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各项工作效率和效果。首选,工作人员可建立群众文化的专属网站,通过对每一次的文化活动进行录制,然后共享到网站内。这样没有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就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网络、qq、微信等方式,快速而便捷的把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宣传,通过简洁、明确的宣传方式,可以让群众快速了解活动内容,并且还保证了宣传内容的全面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另一大优势为:统计和整合复杂的信息和数据。如:统计出不同群众的喜好,以及整合、分析群众的.意见和对文化活动的评价等。这些信息和数据,都是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运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把以往的文化活动变成网络活动,这样参与者在家中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就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并且群众们也可以在网络活动中自己表演,最简单的就是演唱歌曲或讲故事等。

(三)提高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

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队伍素质,按照职责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分别是参与表演的工作人员、组织策划人员和后勤采购人员等。而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应主要为表演和策划。参与表演的人员,其表演内容,多数与当地的文化特征和流行趋势相同,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变得更加丰富,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参与表演的人员,包括:所有表演者、编导和主持等,应学习或培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演技能。而学习和培训的具体技能,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群众需求的信息为依据。策划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应是多元文化活动的学习和创新,实现文化活动种类丰富,但彼此之间拥有紧密的关系。并且加大专业文化活动策划人才的引入,已达到新旧文化可以有效融合的目的。

三、结语。

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看似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活动内容,或是建设新的活动场所,但与此同时,却令原有的文化精华大量的流失,这是被动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所导致的。所以,现代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应是针对新旧文化科学融合的主动研究过程,这样才可以保障本国文化长远性的流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勇.从群众文化活动看群众文化的发展[j].戏剧之家(上半月),(10):74.

[2]杜成筑.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艺术科技,(12):206.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五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于广大的农村群众。基层群众文化必须着眼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切实将文化服务落实到人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丰富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都应广泛的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达到群众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进而营造良好的基层群众文化氛围,提高群众对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并繁荣农村的文化事业。

1.基层文化建设宣传活动到位。各级领导尤其是基层群众领导清醒认识了基层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主要表现在:农村节假日庆典文化活变得多彩多姿,组织和领导机构农村文化工作的力度也在一步步加强。例如:在山东省济南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公布的二零一二年十件为百姓办事中,济南电视台新闻出版就主动承担了两件事:一是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使“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的局面基本形成,受益群众高达四百万人。

2.农村文化的消费指数逐年提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点是文化娱乐活动多彩多姿;第二点是文化品位逐步提高。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经济人发展壮大,民间的社戏、灯会、庙会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传统活动逐渐复苏。近几年来唱歌、瑜伽、舞蹈等非传统的文化活动也在农村兴起,并逐渐成时尚。

3.现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概况来说,主要包括:文化形式表现方式少,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及人文差异的影响,某些农村的文化活动相对单调,群众的文化娱乐方式就是看电视、打麻将、斗地主等。内容陈旧,文化资源匮乏,如果不是传统节日,就不会有秧歌、大鼓等大型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人才队伍缺乏。因为农村的基本条件相对薄弱,待遇较低,当地民间艺人会因为生活所迫去做其他行业,基层人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的不足,使群众基层文化的建设难上加难。这些迫在眉睫的问题都需要很快解决。

1.农民的观念比较传统,不易接受新鲜事物。虽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农民认识外面世界的途径越来越多,可是一些陈旧观念在农民的脑子里依然是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农民害怕接触新鲜的事物,觉得新事物不稳妥、不安全,还有就是农民习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注重个人享受,忽略集体利益。某些领导人只知道发展经济,意识不到群众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很难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民的道德状况受到了冲击,集体主义不在是他们心中的旗帜、团结互助的思想也在他们心中淡化,诚信缺失,一些陋习如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屡见不鲜。农村淳朴的心灵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玷污,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3.基层文化产品不足及服务水平不高。新时期,农民希望有新的科学技术来帮助自己有更好的收成,也希望学到更多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希望在自己的家园有娱乐设施。目前,针对城市的文化产品较丰富,而关注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却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1.坚持党的领导,实施激励政策。因国家建设需要,耕地被征用后的农民和退耕还林的农民,他们不仅有娱乐兴趣和精力,而且有时间,当地政府应把他们作为重点引导、培训的对象,领导他们参加健康快乐文化活动。不但能减少他们因无聊而产生的犯罪现象,而且能使他们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除此之外,更能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一些激励政策的出台,支持了农民民间剧团、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的发展,通过民办公助加强引导监督管理,促进基层自办文化健康发展。

2.充分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业。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资源有着不可超越的'优势,问题是,我们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笔者认为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时候应当发挥地方优势,突出各个民族的特色,合理开发利用各地的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鼓励农民举办自己的传统活动,让基层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发扬光大。

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内心文化需求。农村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的文化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最大力度的体现群众意愿。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让领导人下乡体验农民的生活,和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生活需要,走进农民群众的内心,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与此同时,领导人应和农民一起参加文化娱乐活动,表扬为基层群众文化做贡献的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当家作主,让基层建设一步步加强,让人民心中开出朵朵鲜花。

结语。

我们处于一个昂扬进取、雄视阔步的年代,为扛起时代文化这份重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定要加强群众基础文化建设,坚持面向大众,做好社会文化工作。把农村的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齐心协力,勇往直前,让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放射万丈光芒。(本文作者:农炳光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那能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六

摘要:近年来,我国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长足长进,为了为日后群众文化工作提供有益的参照和借鉴,因此,应当注重对群众文化艺术工作档案的归档与建档工作。

在群众文化艺术工作中,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文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为此,本文将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自身价值入手,对如何做好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价值。下面我们逐一对这些价值展开分析。

作为形式各异的群众文艺活动而言,其与其它档案相比较来看,不仅仅是对群众文艺活动的记录,更能够为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得以科学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照,还有就是,群众文艺档案不仅仅采取和使用了文字形式加以记载,更囊括了诸多的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等内容。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记载了艺术团体和艺术工作者艺术风格形成、发展的全貌及非凡的艺术成就,是广大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丰硕果实,具有无法估量的保存价值。另外就是,群众文艺档案能够实现对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客观记载和呈像,从而彰显出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群众艺术档案产生于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这些文艺档案能够得到不同层面地使用,具体表现为:这些档案可以为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同时亦能够被用于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交流目的。还有就是,通过对群众文艺档案的归档与建档,将为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研究素材。

此种价值同前面几种价值的不同之处在于,前面几种价值为显性价值,此种价值为隐形价值,有待于档案管理机构对群众文艺档案进行深度挖掘。此种价值具体表现为:群众文艺档案的这种价值已经客观存在,不过目前档案管理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尚且未能够实现对此种价值的认知与利用,其次,是指艺术档案的价值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即把静态的档案资源变成动态的信息源。只有充分地挖掘艺术档案的价值,真正把艺术档案潜在的价值转化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

(一)加强对群众文艺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工作。

各级文化主管机构应当基于对群众文艺档案所具备的价值的完整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群众文艺档案的系统管理。第一,各级文化馆等文化部门应当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与提升,具体的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外派学习与交流、在职深造等形式,借助这些方式,确保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切实地提升;第二,各级文化馆等文化部门应当建立群众文艺档案管理工作的督查机制,以便借助此种方式,使具体的档案管理部门实现对此项工作的高度认识,同时亦能够实现对群众文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意识地提高。在督查过程之中发现问题时,应当遵循责任倒追制度,以便实现对群众文艺档案的制度化管理;最后,各级文化馆等文化部门应当组织群众文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以便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广大群众文艺档案管理人员实现彼此之间工作经验的充分交流、工作心得的有效分享。收集档案材料是整理档案的最基础工作,并且由于收集的途径复杂、收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使得材料收集比较困难,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档案材料收集的工作,应该创新收集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资料更加的真实、完善,继而整理出完善的档案。

(二)切实保障对群众文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1.注重对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的活动素材收集在收集大型群众文艺活动档案的过程之中,文化馆等文化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所要收集的活动素材包括活动策划案、活动的整体实施进程以及活动最终所取得的成果与收效。通过这样的收集方式,将确保档案管理部门在对群众文艺档案进行归档与建档的.过程之中,不会出现工作上的瑕疵与遗漏。2.注重对民间文艺素材的充分搜集与整理群众文化源自民间,因此,档案管理机构在对群众文艺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对本地民间表演艺术家以及民间文艺活动的充分收集。3.注重对群众文艺活动档案媒介的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在收集、整理群众文艺档案的过程之中,应当在传统的文字媒介之外,注重采取影像、音频、图片等方式,对群众文艺活动加以记录。并且也要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的保护,最大限度的延长材料的保质期。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更加真实的反映文化艺术。

(三)通过信息化方式提升群众文艺档案的管理效度。

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文化馆等文化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在对群众文艺档案进行归档以及建档的过程之中,要善于发挥和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具体而言,一方面,文化部门积极推进艺术档案数字化管理;另一方面,新媒体为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提供海量信息资源,为艺术档案信息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如此,将使群众文艺档案的管理与利用能够依托先进的技术平台,从而实现了对群众文艺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效度。有鉴于此,各级文化主管机构应当把握信息时代的契机,积极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载体引入到群众文艺档案的管理工作之中,以此实现对群众文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从而使群众文艺档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七

摘要:在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新华书店这一个传统的图书经营企业在管理和销售方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对新华书店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市场的开辟赢得更多的空间成为了新华书店企业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在对新华书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其企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华书店;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力;个性化;制度建设。

新华书店,可以说是我国连锁书店的龙头企业,在我国图书市场和广大消费者中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度。新华书店于1937年4月24日成立于延安清凉山,距今整整具有80年的发展历史了。目前,新华书店在我国的销售点和连锁店超过了16000个。

庞大的销售网络和专业的销售模式是新华书店在经济常态化的背景下依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销售业绩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我国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图书发行企业,在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新华书店在企业管理和图书销售方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华书店要想发展进步,除了要重视营销渠道的拓展和新市场的开辟以外,还要注重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来使企业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增强管理效率,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图书销售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更多的有利机会。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是一个企业价值观念、管理方式以及核心文化的集中表现。良好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

企业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独特性——任何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方略都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特点,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的存在,才充分凸显出企业自身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价值性——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层次和管理水平,其次通过良好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良好的企业文化还能够帮助企业在社会上和市场中数量更加良好的形象,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的优势作用;不可复制性——企业文化的不可复制性是由企业文化的独特性演变而来的,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特定时期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战略依赖性和不可还原性,因此企业的企业很难复制和模仿;动态性——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实力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与企业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相匹配的。

二、加强新华书店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对策探究。

近年来,国外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引入到国内,新华书店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借鉴了其中的很多先进经验。新华书店的管理者在企业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华书店企业文化建设方略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在对新华书店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新华书店企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的方略和对策。

1.把握企业文化建设核心,构建图书发行企业个性化的文化模式。

随着社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营销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和应用。随着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快速发展,新华书店这一传统的实体图书经营企业在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做出应对和改变,以便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因此,新华书店在自身企业文化战略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构建具有特色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企业文化发展模式。新华书店要根据自身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所处的市场环境等把握自身文化建设的核心,构建个性化、特色化的图书发行企业文化。

从本质上看,新华书店企业文化构建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的建立促进这一传统的图书发行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因此,新华书店所建设的企业文化必须要与当前图书市场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变化相一致。同时,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提高新华书店的软实力水平,这就能够在无形之中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形成较强的优势。新华书店的企业文化建设越是有特色,不可复制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也就越强劲。如果企业文化的构建一味地效仿其他企业,那么就很难凸显出自身的发展特色,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壮大中的优势也就很难发挥出来。

2.新华书店管理者要致力于确立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文化愿景。

只有将其企业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进步。因此,新华书店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致力于确立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文化建设愿景,只有在企业的文化构建为广大职工所理解、所接受、所认同的前提下,才能极大地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新华书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销售人员可谓是对于企业效益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华书店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销售人员的晋升、能力的提升等职业生涯发展总体规划,将这些元素注入到企业文化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程度上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地为新华书店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如果新华书店在企业文化构建的时候不能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员工本身对于其所构建的企业文化是排斥的,那么将很难发挥和实现企业文化的带动效果。同时,新华书店在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中,还要切实考虑到员工感受,可以尝试发挥“情感管理”的新型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将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来看待,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3.新华书店要将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企业品牌形象有机集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品牌形象也成为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将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进行有机地结合,通过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进而发挥品牌优势的带动作用,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盗版图书的印刷技术不断提高,很多不良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而生产、销售盗版图书,侵害作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图书市场中,很多盗版书籍以假乱真,正版与盗版图书可谓是鱼目混杂。在这种情况下,新华书店这一图书销售的龙头企业更应该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自身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来促进其企业形象的提升,在社会上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使广大读者都能做到“支持正版,打击盗版”,这在无形之中也为净化我国图书市场的环境做出了贡献。很多情况下,图书发行企业的品牌的影响力是极为巨大的,而企业品牌很大程度上是以企业文化为基调建立起来的,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品牌优势的作用.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培训制度,以制度作为文化建设的保障。

对于新华书店这样一个国有图书发行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构建同样需要科学、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方面,新华书店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能够为企业文化的构建提供政策保障,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的构建制度化、常规化,使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新华书店经营和销售活动一样,成为新华书店正常运营的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提高新华书店的领导者以及全体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加强对新华书店管理者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发挥领头人的作用,为新华书店的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科学决策,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企业文化、认可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之下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三、结论。

新华书店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新华书店的管理者要重视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使新华书店在社会上和广大消费者的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书店的管理效率,从而使新华书店这一老牌的图书发行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有利机会。

对于新华书店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书店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发挥新华书店的品牌带动作用,助力于新华书店总体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反过来,新华书店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有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积极、讲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因此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章对新华书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相应通过这些措施的切实落实,一定能够使新华书店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更多的优势。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八

摘要:本文论证了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生产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提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转变思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机制,打造群众性安全文化理念;加强管理,强化职工安全文化行为;强化培训,提高职工专业素质;更新观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作者:郭爱霞作者单位: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党委组织部,山西晋城,048006期刊:新西部(下半月)journal:newwest年,卷(期):2010,“”(4)分类号:x9关键词:加强群众安全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九

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文化建设,群众的生活方式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体系文化构成的关键因素,群众文化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的影响下,群众文化建设显得越发重要,其建设内容更是要顺应时代发展而丰富饱满,使之在新形势之下依然可以服务于人民增添于国家。适应新形势,就需要在这个新时期,使群众文化工作者紧跟时代的步伐,迎接时代挑战。全力推进新时代的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搞好群众文化指导作用,引领群众文化积极健康发展,使之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和谐前进。群众文化建设影响着农村文明和广大老百姓群众的日常生活多彩化,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时期建立符合国情符合农村体制的群众文化,是值得每个参加群众文化建设者需要深入细致思索和研究的,落实群众文化建设,推动群众文化发展,丰富群众文化内容是眼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个国家的文化标志着它的民族血脉和人民精神面貌,文化昌则国家盛。社会主义新时期,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之时,应该同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繁华,通过文化建设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倍增,以文化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精神面貌,通过文化引领新风尚和综合国力,从而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群众文化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如果在文化建设方面跟不上综合国力的发展,则标志着国民素质的低下,如此一来势必会遭受到国际的病垢。虽然群众文化建设属于公益文化事业范畴,但并不能因此就不去重视不去推广不去建设发展它,从关系层面分析,群众文化是综合国力的表现手段之一,群众文化发展好了,国民素质随之也会跟着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重视文化建设,就会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也会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长此以往就会涌现不少人才,这些人才对于国家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民综合素质提高了,也有利于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纪事件的发生,降低犯罪率,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直接影响。那么群众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借鉴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工作基础,一切以人民为出发点执行,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工作和政府社会管理作用,积极推行各类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职能和职责,调动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主动心、创造力和积极性,形成和谐向上的构建氛围,以此来提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协同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群众文化建设。

(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作用。群众文化具有大众化和基层化以及从众的特点,同时还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它的发展传承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对人民群众有着熏陶和影响以及教育。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的文化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在辐射范围有限、活动内容单调和整体影响力有限,形式内容过于单一、太拘于传统,改变不大,无法顺应时代的变化,跟不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视野。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提高,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社会管理和群众文化建设的实施和发展。现阶段群众文化依旧处在摸石头过河阶段,科学的文化研究理论还不成熟,没有切实可行的依据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没有这一基本文化其他任何文化的开展将无立足之处,是无法得到群众支持的。

向人民群众学习,认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持维护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政治方针路线,致力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中,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做出贡献。除此之外,在树立文化建设中的光辉形象,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文化人员素质,提高群众文化队伍水平。文化单位要在争取各级党政支持,结合当地的实际确保机构、人员编制、各项经费的同时,再加大对基层文化单位的培养,提高指导力度,并且定期对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和基层文化队伍进行业务辅导,设立技能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此提高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力量,不断为群众文化建设输送人才,保障群众文化建设得以长远发展。

(一)建立群众文化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的队伍建设上,如何加强储备力量的建设和在职人员的培训提升问题已经成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搞好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工作,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库,提高文化建设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养是改善现有人才不足问题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对人事制度进行改变和革新,对待高端人才和普通人才要有所不同,因才设岗,不拘一格降人才,采用创新人性化的人事制度,以此保证文化建设队伍的不断壮大和高质量。

(二)培养文化创新意识。注重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的创新,应结合党政方针,以新颖的思维方式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和改革,建立全新的群众文化建设新体系,同时结合群众文化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深入探索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和奥秘。推进文化运动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融合,形成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来丰富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

(三)加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形式和结果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文化建设好了不但改善基础设施,还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群众文化建设责任重大,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并抓好落实到人民身上的重要任务。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以此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认可,只有广大群众认可了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可以有效推进其建设,同时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

(四)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工作要适时的顺应社会体制的变化,在内容复杂又繁重的形式中唯有加强创新才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使群众文化得以长远存在并健康发展。创新离不开社会组织团体的管理,只有在管理制度上加以改变和创新,同时进行监管资源整合,才能使群众文化建设真正意义上做出创新。人才也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所以还应加强人才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文艺特长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热性以及参与感,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文化建设工作中,为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奉献力量。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也随之而来,带来了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影响着文化建设的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群众文化,才能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而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要打造文化新优势,必须把人文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思想的转变、措施的实施在文化建设上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同时加强文化交流范围,贯彻执行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将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无缝隙融合可以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是全国民的社会责任也将影响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形成,不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将其发扬光大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建设之管见[j].才智,(19).

[2]韩永进.新的文化自觉[m].文化艺术出版社,(1).

[3]于伟立.浅谈群众文化发展的新思路[j].科技信息,2008(25).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我国的统一、发展,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发展,相互依存,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文化体系。基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文化事业的关注,从而增强我国的软实力。目前,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由此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加强对于群众文化的关注,保障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关于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开展的现状,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文化基础资源利用效率低。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祖国大陆遍布的少数民族存在数量多、总人数少、文化差异性大的特点。在这样的状况下,各少数民族在地区隔绝的状况下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民族文化。事实上,这些文化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领域广泛的特点,其涉及建筑、音乐、舞蹈、语言、节日、风俗等领域。但事实上,尽管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存在丰富多彩的特色,但是民族地区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于上述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与挖掘,进而导致少数民族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单一状况,不利于民族文化渗透至群众的生活中,不利于文化资源的合理化运用,导致群众的热情不高,群众文化建设的参与人数较少,缺乏必要的群众文化宣传专业人才,阻碍了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各项效益的取得。

作为衡量民族发展水平的依据,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不仅在经济价值方面产生影响,还有利于社会价值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市场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了对于民族文化经济作用的发挥,并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民族地区的经济作用日渐凸显,但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色却被忽视,进而导致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难以有效地开展,民族文化的特色性也渐渐丧失。不仅如此,民族地区过分关注民族文化的经济效果,也导致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导致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三)缺乏专业性人才。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稳步开展,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实现民族、群众、文化的有机融合。但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性较大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无法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群众文化的建设,故而导致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工作举步维艰。此外,各地区在民族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专业性较强的群众文化工作人才,不利于引导群众自发地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成为了制约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作为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信仰相互掺杂的国家,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关于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特殊性,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体系。事实上,随着汉文化圈的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在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汉文化的框架体系中,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宗教、语言、习俗、思想为核心的独特文化。事实上,民族地区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传统汉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借鉴、继承与弘扬,并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文化事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形成了特色的文化体系,而这一文化资源的出现也为群众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促进了各项效益的取得。

(二)民族文化相互渗透。

民族文化并非独立发展的,而是在与中华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壮大的。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影响、借鉴,才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体系的博大。通过对我国各民族的文化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各民族的文化存在明显的交互影响的特征,诸如,藏族、蒙古族都具有神话传说《格萨尔》《江格尔》,而两种神话传说在内容、体例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总而言之,民族的独立发展导致各民族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纯真与原始性,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渗透也促使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但并未造成对各民族原有文化底蕴的动摇。

(三)民间习俗的制约。

我国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差异性,而导致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事实上,各民族流传至今的生活习俗也实现了对于其原有生活方式与文化风貌的保持,但传统生活习惯也保留了迷信、陋习的部分,故而不利于现代化群众文化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丧葬习俗等都会对群众文化的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于新生文化、外来文化的排斥,进而影响群众文化发展。事实上,文化习俗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获得改善,而习俗也会朝着现代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历史的进步以及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发展,文化的融合趋势日渐明显,而各民族文化也存在相互吸引的特色,并由此实现了民族群众文化可塑性、可变性的提升,实现了文化多元化发展,而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也逐步形成了多元与统一的特征。

(四)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影响。

民族地区在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地区经济、政治以及生产力的影响。基于此,市场经济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对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为例,该地区在发展地区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并以此获得了文化发展的契机,促进了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般而言,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互补性,说明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往往受到经济的影响,而地区经济的进步则有赖于文化的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获得了不断完善,并由此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并由此带动全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效结合,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状况,故而无法凸显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无法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基于此,各地区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将群众文化资源的功能性充分发挥,并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现它的价值。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民族地区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工作,保障群众文化建设效率的提升。关于促进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发展的措施,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重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目前,我国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各级政府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调动民族地区的人民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事实上,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广泛参与到当地文化的建设工作中,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民营资本的投入,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力,并由此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我国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扬与发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科学妥善的保护与发展,并为群众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引导群众了解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并不断地挖掘自身潜能,将民族文化与基层的群众生活实现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了群众文化生活方式的丰富,带动群众文化激情的提升。由于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在建设推行的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故而该类文化资源在与地方特色文化的结合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群众文化对于人民的吸引,鼓励民族地方文化走出去、引进来。

(三)培养专业人才。

为了带动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稳步开展,有关单位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实现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从而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的同时,强化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于具有号召力、魄力的骨干文化人员的培养,以此为基础保障群众文化队伍的高质量,加快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就该类文化发展的特点与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措施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理念的创新,我国的民族文化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一

千好万好不如群众说好。群众标准就是党员干部的最高标准。

明职责严要求。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坚决不做群众最气、最烦、最怨的“馋”“懒”“贪”“官”式干部,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沾“土气”。划清党员干部的红线和底线,红线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底线就是人民群众的评价和认可。拟定基层党员干部五条要求:群众找我们是信任我们,能办立即办,不能办讲清楚;群众赞成的事要办好,群众反对的事不要做;群众家有事,党员干部一定要到场;做了几年干部,党员群众不认可,不要再干了;让群众通过我们更加感恩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党走。把五条要求作为全市党员干部共同的行为规范,全面推行落实。坚持典型引路。每年分行业、分领域选树10类服务群众典型,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在全市树立标杆,引领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刹“四风”转作风。把刹“四风”、转作风作为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落实工作的有力武器,坚持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坚持执政为民反对官僚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勤俭节约反对奢靡之风。在全市上下大力强化“四种风气”、做到“三个敢于”:强化学习研究之风,力求提能善政;强化克难求进之风,力求率先突破;强化雷厉风行之风,力求令行禁止;强化亲民便民之风,力求群众满意。敢于坚守原则,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敢于担当责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针对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软”现象,成立“马上办”“治庸办”办公室,扎实开展“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正气、治软聚力”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活动,努力克服“只当官不做事、只挂图不作战、只表态不落实、只贪功不担责、只出工不出活”等五种不良现象。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以刚性约束强力保障各项工作硬落实。

强监督促提升。建立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评价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成效的最直接依据,敞开渠道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整改工作不足。扎实开展“电视、网络问政”活动,组织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接受观众、网友咨询,现场解答群众疑惑。对电视网络问政中集中反映的供水、供电、经信、规划、建设、交通等6个部门的20个问题,组织问政代表、网友代表、新闻代表按照时间节点跟踪督办整改落实情况。在乡镇开展村干部创业、实事、廉政、学习、辞职“五项承诺”,每半年对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群众评议,每年进行一次评星定级。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二

摘要:这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却大幅度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稳定、进步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方面考虑,对如何做好这一工作进行了深入、理性、科学的研究,作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为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素养作出一些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工作之外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进行以文艺娱乐为主要方式的活动,从而完善自我的表现称为群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精神层次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这就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建设基础公共文化设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当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就前进了一大步,所以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势在必行。

(1)基层群众文化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依然在构建和谐社会,这就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高要求,既要保证“以人为本”的原则,又要做到与时俱进,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符。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好了,人民的基本文化素养水平也就得到了提升,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前进了一步。

(2)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能使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各种基层文化活动中,人民群众能够接触到、学习到新的文化理念,感受到现代文明社会带来的种种好处,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自身的道德文明素养也在活动中得到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很好地推动。这样便有效的以较大范围提高了基层群众的道德文明水平,也使法制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坚决抵制并举报不法行为与违背道德底线的行为。

(3)基层群众文化需要做到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业余时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在完成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后,自然而然的会去寻求工作之外的文化活动,进而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若缺少相应的文化活动,人民群众就会产生空虚感,就会有莫名的恐慌感,这是因为自身的精神文明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产生了“精神饥饿”。所以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对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精神家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做好基层研究工作,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人员的业余文化需求不尽相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就呈现出多样化。所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应当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最迫切的精神文明需求,时刻想着人民群众,有目的性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若周边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能有效进行。

(2)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要在思想上对自我进行武装,坚持原则,正确把握群众文化方向。群众文化活动自然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文化工作人员要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开展活动而不在意人民群众的感受。所策划的群众文化活动要询问部分百姓代表,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再行开展。只有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化活动才是合格的。

(3)加强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培养骨干力量。群众文化队伍是开展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他们起着决定活动精神方向,引导活动走势,营造活动氛围的作用,所以群众文化队伍应当具有高素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群众文化队伍可以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通过相应的审核才可上岗,不要放入滥竽充数之类的人。年轻人一般都有年轻气盛的缺点,故在引入相关专业的青年人才时,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其在思想上不脱离人民群众,在行动中不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另外,做好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的待遇工作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使得群众文化工作能更好的开展。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发掘相关人才的能力与天赋,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而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

(4)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有特色,增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群众文化活动要有时代感,要体现出人民的普遍理想和追求,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有凝聚力和带入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方向不同,故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还要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要以人们群众喜爱的方式凸显当地文化,同时还要从始至终都保持社会主义主旋律。创作队伍要注重发掘身边的事迹,创作一批能够反映现代生活与社会新面貌的作品,并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广泛地宣传与传播。只有人民群众满意了,活动才算是开展的成功,才是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够提升基层人民群众素质素养的群众文化活动。(5)政府部门要因时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以方便群众活动的开展。繁荣向上的群众文化能体现国家的基层素质文化建设,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体现,各个地方政府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要积极配合,要让基层百姓感受到政府的支持与鼓励。资金方面,政府需要增加相关的财政预算,保证活动经费的充足,此外也可以吸收社会资金开展活动。同时,相关政策制度要与时俱进,要顺应时代变化和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变化,保持群众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基层群众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一件艰巨的、长期的任务,需要文化工作者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开展先进的、有趣的、有感染力的、具有知识性的文化活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活动中提升知识文化水平、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增进社会友好氛围,是我们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相信在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基层群众文化必将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将大跨步前进。

参考文献:

[3]相继琴.浅谈如何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性j].金山,2012,(2):38.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三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文化建设如何跟上相对应的经济发展时代,是当前文化工作的一项任务。近年来,政府对群众文化的建设给予极高程度的重视,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和扶持文化建设的发展,群众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来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如果在群众文化建设这一方面出现了断层,将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我国文化建设的长期进步。群众文化的主体虽然是我国的老百姓,但是无论对于我国社会的哪个层面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在有些地方却出现了群众文化没落的态势,与现实经济发展不协调,为了挖掘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意义,需要从群众文化的每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一、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中体现的进步与文明。群众文化的出现也是人类生活的社会性之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发展又是和社会的开放程度所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的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到我国参观交流,而这些又给群众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发展因子,促成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又有了多元性。群众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民众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元文化的组成,在群众文化的进步中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流,加强文化的融合。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伴随着我国社会事业不断发展,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引导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并且通过这些手段更进一步完善群众文化的发展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在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各方面建设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下面就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重意义。

1.促进经济建设。

重视文化建设是我国的传统,对于当今的时代来说,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政府更是在此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努力,并且也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在我国的各项建设中,社会主义文化、经济、政治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任何一个建设都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同时文化建设的发展对于其他两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经济建设,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使我国文化中的精英文化有更好的发展,进而使得我国的经济能够拥有长足的进步。

2.提升人们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的发展应该不仅仅止步于经济的.发展,同时,它更应该体现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因此,物质文明只是社会主义所要实现的其中一个目标,并不是最终的全部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人民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民对于精神的需求,因此应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着重提高精神文化的建设标准,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适应新时期的步伐,同时也不要忘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使得精神文明能够和物质文明一同发展。

3.群众的精神食粮。

群众文化的开展就是人们精神的文化食粮。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它们都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来放松身心、宣泄情绪,同时还可以提高精神涵养,促进审美;群众文化中渗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在其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群众文化在社会教育、科普教育以及智能教育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广的作用,所以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文明行为,还可以为群众普及文化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媒无比的畅通,正确地发展提高群众文化,也是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软实力。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不仅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带动了政治文化领域的发展。群众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入现代化意识,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与现实的经济发展滞后,如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投入,缺乏固定稳健的群众文化队伍;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很多的不同文化不能良好地进行融合传承。为了使群众文化的建设更进一步深入人心,同时与经济建设的步伐相一致,需要相关部门从根本上落实群众文化建设,从提高群众文化的基础做起,争取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求。

1.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的老百姓,因此从实质上来讲,群众文化的建设仍然需要基层力量来执行和管理。这里所说的基层力量主要指的是乡、镇、社区干部或者是街道的管理人员。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来说,这些管理人员是其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加强群众文化的来源依然是需要从群众中挖掘骨干人员以用来参与有关群众文化的决策。然而仅仅只是挖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详细的考核和培训,以保证这些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他们无论是从知识上还是管理上,都达到一流的水平。

2.着重传统文化传承。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外来的文化也在不知不觉地渗入到我国的主体文化当中,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相关的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且坚持本国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保存下来的,这种传统文化无论对于人民还是对于民族来说,都是极为珍贵的。因此,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在依据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前提下,坚持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着力弘扬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多元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在新时期,群众之间更需要通过文化来进行凝聚、进行创新,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保证我国的社会文明呈现良性发展的循环,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为了保证群众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具有更多的热情与积极性,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首先,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就是爱党爱国、互帮互助等良好的社会文明规范,同时将不同时期的文明风气融入到活动中,保证文化活动的起点是积极向上的,着重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来。

其次,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越性,注重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融合与传承。所以在文化开展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场地与场所开展活动。

第三,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的营造,不同的城市需要依照自身情况建设不同的文化场所供群众开展活动。同时文化场所还可以提高群众创新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文化活动中创新很重要,所以需要吸引不同的群体加入进来,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着力开展青少年之间的各类活动、社区居民举行文化活动、企业内部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继承和发展。有的活动虽然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不同,但是可以提高人民之间的凝聚力与关爱,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涵养,来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准,促使群众文化发展,推进社会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发展和加强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极具现实意义。同时,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还能够增强我国各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体现增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文明。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四

各种形式的晚会是目前演艺活动中最常见、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演出形式,其最大的特点为艺术特色突出、贴近百姓生活,因此已成为演艺文化的代表符号。晚会活动的表演及策划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求策划者在把握晚会主题的基础上将各个晚会环节有机的串联起来。策划者的创意水平及组织能力直接关系到一场晚会活动成功与否,因此,需要不断深入挖掘晚会活动表演及策划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策划的重要角色。

一.表演及策划在晚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晚会表演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人的演唱、动作、表情等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态度、展现艺术生活的目的,目前最常见的晚会表演形式有音乐、舞蹈、相声、魔术等,这些都是晚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表演质量直接决定了晚会质量。不同的晚会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作用,而且随着晚会的进展需要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在晚会开始一般是大合唱或大型歌舞表现,通过这种大型表现形式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大合唱或歌舞结束后一般是安排两三首歌曲,使观众渐渐进入状态,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应当是语言类节目,包括小品、相声、三句半等,通过语言类节目可以将晚会推向第一个高潮,同时也能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性[1]。舞蹈是晚会节目中的一大亮点,可以提高整场晚会的品质。

从宏观角度来讲,一个个独立的节目表演需要通过策划来串联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晚会主题。中国古语有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见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决定千里战事的关键在于谋略,而晚会活动中的谋略则指“策划”。因此,策划是整个晚会的灵魂,是决定晚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二.晚会表演要求。

不同形式的表演应当符合不同的节目要求:

(1)歌曲类表演应当是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民族、美声类歌曲,或者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与主题相关的原创歌曲应当占有一定的比重。

(2)舞蹈类表演可以是寓意深刻的艺术性舞蹈,或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现代舞、武术、街舞等。

(3)曲艺类表演应当能够充分调动现场气氛,一般是采用经典传统曲目如相声、小品等。

三.晚会活动策划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活动主题。

一场晚会活动的提出与筹备往往出自一个特定的目的或起因,因此晚会活动的主题在其产生之初就已确定,而策划者则需要根据晚会产生的原因概括出活动主题,并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如中国第十届运动会闭幕式的文艺晚会主题为展现浓郁的江苏风情,因此,该场晚会的展示亮点和文艺精品集中在当地的广场艺术、电视艺术、剧场艺术等方面,经过多个表演活动的串联与精心组合,形成一场既能突显地方特色又富有时尚元素的精彩文艺晚会。

(二)基本格调和表现形式。

晚会互动的节目编排和组织直接受到晚会基本格调和表现形式的影响,因此,晚会策划者需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整场晚会需要体现的格调和表现形式。目前晚会活动的格调包括传统、经典、时尚等多种形式,表现形式则包括歌舞、综艺等。如在戏剧主题的文艺晚会中,策划者应当注意整台晚会的基本表现形式为戏剧,由于各地区都有不同的代表剧种,可以在晚会中穿插各地区代表剧目的经典形象,来提高整场晚会的经典格调,此外,策划者还应当充分利用舞台空间展示戏剧集大成者,使观众欣赏到日常很难见到的戏剧大师的生动形象。

(三)整体方案。

晚会整体方案的确定是一项更加具体的工作,策划者需要在晚会主题、基本格调与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确定晚会的具体名称、框架结构、举办时间、举办地点、晚会规模、节目安排、经费预算、协办单位、承办单位等内容。

(四)节目设计。

节目设计既是晚会策划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难点,因为节目选取与编排既要考虑到晚会的主题风格和形式,也要考虑到实际的经费和场地条件等。策划者在设计晚会节目时,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使不同形式的节目通过主持人的串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每一个节目安排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和衔接点,避免同一形式的节目靠得太近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3]。在节奏上需要根据晚会各个环节的差异做出强弱安排,通常晚会活动所采用的节奏强弱模式为“开头小高潮-前部平稳发展-中部小高潮-后部向上发展-压轴高潮”,一场晚会的时间应当控制在90分钟左右,因此,需要根据上述强弱模式合理安排各个阶段所占的时间。晚会的开头和结尾是晚会结构的.设计重点,原则上开头需要引人注目,将观众情绪引入到晚会的情景当中去,那些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的节目则需要放在晚会的最后作为压轴,将晚会推向高潮。

(五)主持人和节目串词。

在确定晚会节目之后,需要将各个节目通过主持人的串词合理的衔接起来,晚会主持人的串词与报幕员的报幕词不同,主持人串词不仅需要将一个个独立的节目联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本身还具有烘托晚会情绪的作用,因此,需要挑选形象气质佳、体态端正、台风良好的主持人作为整场晚会的协调者。

(六)舞美设计。

舞美设计需要根据整场晚会活动的演出场地、节目安排来确定,舞美设计的参与者包括策划者、现场导演、设计师等,还需要化妆、道具、服装、灯光、音箱等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随着文艺演出市场繁荣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舞美设计逐渐受到晚会策划者的高度重视。晚会活动的舞美设计不仅需要展现形象的艺术效果,还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通过现代化的声光像完整的表达出来。一些成功的大型晚会活动几乎都在舞美设计上下足了功夫,或主题鲜明,或优美迷人,或美轮美奂,无不体现着晚会策划者的创新设计。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五

根据城发[]16号文件及阳城教党[]18号文件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施方案要求,为了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全园教职工的学习力、创造力,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北大街幼儿园党支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组织活力,建设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为目标。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推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网络,建立相对完善的学习保障体系,营造求知、求新、求进的学习风气,形成“学习——提高——创新——发展——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幼儿园发展积蓄原动力,使党组织在幼儿园确实起到政治核心作用。

二、基本思路。

1、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创建过程中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将创建工作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党组织建设的日常工作、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运用学习型组织的一般理论,赋予党组织建设新的内涵、新的理念,在继承中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2、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原则。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目的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因此,在创建过程中,无论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载体的构建、理念的培育,我们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只有紧密结合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本单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防止搞形式主义,才能使党组织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经验,不断增强自身建设的能力,不断地改善和修正行为。

3、坚持循序渐近,步步深化的原则。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没有终点、没有止境的过程。所以,在创建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边学习、边创建、边提高”的原则,由浅入深、与时俱进,使园党组织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4、坚持示范带动原则。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支部的神圣职责,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和个人,推动学习型幼儿园建设。

三、学习重点。

党的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与本职岗位相关的新理念、新知识等。

四、基本内容。

1、提出一个口号。

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本支部提出“加强学习,发展内涵,提升素养,创建形象。”的口号,旨在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师德修养和政治素质,以确保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突出一个载体。

精心设计学习载体。开展“五个一”帮学共建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吸引广大党员广泛参与,才能增强这项工作的实效性、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常规的集中学习讨论,个人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要求党员干部充分运用网络的功能,拓展学习空间,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学习效果。

3、完善一个机制。

完善党员干部学习机制。要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规定班子成员全年集中学习不少于6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在学习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支部每月至少2次党员干部教师集中理论学习,确保每月4小时的集中学习时间,每半月开展一次专题研讨,每年向党组织提交一篇调研报告,每年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并建立“日读千、月看一书、季写一文、年学一技”的自学制度,每位党员干部要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完成支部规定的必读书目及三本以上自选书目学习任务,建立督查和考勤等学习保障制度,通过学习,使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形成一个氛围。

积极倡导严谨务实的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在学习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学风,密切联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密切联系教育改革的要求,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坚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学习,使每个党员都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地在党组织中构筑“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环境。

5、确保一个成效。

我们要确保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成效。首先,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党员要做到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五争当、五带头”,开展好“五个一”帮学共建活动。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勤奋学习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遵纪守法、在本职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分子。其次,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园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追踪教育热点,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成为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再次,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使全体党员成为做“敢为先行者,勤为耕耘人,甘为铺路石,乐为群众友”的先锋。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六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日益强烈,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群众文化活动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最易于接受的一种形式。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繁荣,有新突破、新作为,实现“两个文明”共同发展。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摆上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之间的冲突也愈加明显,群众利益矛盾的激发和扩大,导致现有社会现象愈加复杂,人民群众之间变得相互猜忌,相互指责,相互抨击,愈加的不信任。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这样一个日益抑大的生活压力之下,人民的心态,心性开始变得浮躁,在某种消极的因素影响下,住房危机、金融危机、事业危机等各种危机,无处不在的激化矛盾,人民群众的不安情绪和不平衡心理愈加明显,压力逐渐扩大,民众需要宣泄不满情绪,就会导致不和谐妁因素发生。所以,要改变这种不安的因素,改善此种社会矛盾,就要提高群众的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的社会认识,从而才能使得人民群众公平、正常、客观的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和谐社会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的进步。由此可见,提高群众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远大而深远的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保障和前提是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是一步到位,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群众文化的提高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信息的传递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文化通过群众这一媒介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因此我们要广泛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文化中心、文化馆、文化站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让群众文化得到有效的'发扬和传承,让促进和谐社会这一精神深入人心,得到广泛民众的支持和认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发扬和传承,将改善、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其精神内涵,升华其精神境界,进而改变社会风貌,为构建积极的和谐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从经济角度来讲,群众文艺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中制定产业战略之后,我国群众文艺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向导并不断接受市场洗礼与选择。因此,群众文艺发展应始终以服务为中心,逐渐提升群众文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及市场观念;积极构建健全的服务行业运行制度,借助市场运作模式刺激群众文艺的消费热情,在市场经济回报中逐渐提高与改善服务质量;正确处理服务关系、明确服务对象、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信心,确保以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就要不断的创新理念,有针对性地促进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借助国家主导的作用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发展主导文艺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民间文艺的传承、扶持与保护,积极为民间文艺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舞台,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始终活力十足。让大众文艺呈现出前景美好、市场广阔的特点。总而言之,大众文艺、传统民间文艺、国家主导的文艺,各有优点,他们依次主导了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在实际发展中,应重视三者的同步协调发展,最终确保群众文艺的健康、全面发展。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要把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要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鼓励个人兴办文艺团体、文化大院,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活动模式,同时文化馆、文化中心做好监督和引导作用,抓好文艺作品创作,创作一大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专业文艺团体也要组织排演一些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通过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给老百姓带去欢乐。这样也充分提供专业演员与业余演员相互结合、相互学习的机会。发挥新时期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的情况,在城市,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主,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在农村,以宣传政策法规、推广实用技术为主,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营造文明乡风。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七

针对目前教师读书不多、不精、不专的状况,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十分必要。通过对某些针对性强的经典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可以使教师扎实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激活教师的思维,规范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读书如果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和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就会迅速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现特成立“凤凰读书会”。

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_大报告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将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迈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目标的一种策略。

二、活动目标。

1、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2、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书香校园,争做学习型教师,提升教师素质,用科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改善知识结构,把握教学规律,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参加学校。

_小学、_小学、_小学、_小学、_小学、_小学、_小学、元_小学、_小学、_小学、_小学、_小学共12间学校。

四、活动地点。

_区柯木塱小学(或兄弟学校)。

五、读书会要求(待定)。

六、读书指导专家。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部_主任;_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_主任。

七、学习形式。

(1)一学年集中学习一本书。由读书会根据需要每次推荐一本书,读书时间为一学年。

(2)个人、小组和集体相结合。学习以个人阅读、小组交流和大会汇报的形式为主。小组在会员中组成,成员构成可以根据需要由读书会指定,也可以根据对学习专题的兴趣自由组合。学习报告会由读书会统一组织。

(3)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根据书的结构和内容,学习小组必须通读所推荐的书籍和精读其中自己所负责的章节,对章节的精华进行概括,并结合实际提出小组学习的体会。

(4)汇报与交流相结合。每次学习汇报要围绕一个专题,由负责精读的小组进行汇报。汇报的途径:一、博客平台。把学习的观点、体会、形成的论文等上传相关栏目。二、会议交流。读书会组织会议交流,由负责精读的小组进行汇报之后,其他人员应围绕汇报专题进行深入讨论,特别是对汇报小组的看法或做法进行质疑或补充。负责汇报的小组应预先准备书面(限a4纸两版)发言材料(印发给到会教师),并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结合案例进行汇报。

(5)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要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教学行为,将理论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执教教师将某些观点运用于教学中,会员带着学习中探讨的问题进行观课、评课,并运用所学习的理论进行对教学进行研讨。此外、还要以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形式将教学研讨的情况用书面表达。

(6)读书会学习与专家指导相结合。读书会聘请专家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活动后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博客平台等形式向专家汇报。

八、活动经费。

活动必备的图书资料由参加学校自行购买,可在办公经费中支出,专家指导费由区专项经费支出,除此以外若涉及到其它经费,则由参加学校共同承担。

九、学习内容及安排。

1、本读书方案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三部分。近期目标时间约一学年,中期目标约三学年。近期目标是精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可以运用科学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问题;中期目标是精读教师必读的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和课程论方面的三本书,读书会教师具有较高教学理论水平;远期目标是把凤凰读书会打造成区域内读书的典范和品牌,具体读书书目(待定)。

群众文化论文期刊篇十八

摘要:当前,随着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开展群众艺术文化活动,保证活动的创新性,在当前引起了广泛热议。本文就如何策划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以及其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进行了谈论。

文化馆是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在价值理念的传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主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而就我国而言,当前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方面,在形式上还较为单一,内容上也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这就造成了群众不能从中得到更多新颖的内容,因此,文化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其思维,不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性发展,丰富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通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够推动文化队伍的发展壮大,并且通过文化艺术活动能够凝聚众多的文艺工作者,推动文化队伍的稳定发展,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对具有文化特长的业余群众的吸引力,使得他们加入到文化队伍中,同时也为其文化特长的发挥提供平台。政府以及文化馆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馆在其间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文化馆开展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质量直接影响了文化馆的形象,因此,通过进行丰富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够增强群众对文化馆的了解,提升其地位。

创意是开展群众文化艺术的首要要素,也是其基本前提,文化艺术活动只有具有创意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追求原创。

通过头脑风暴,所有成员的见解和想法都能够充分的展示,而且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能够促进思维的发散,再从众多的想法中选择最具建设性的创意。当前,我们处于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进行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其活动内容,如果保持一成不变的内容,则群众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适当的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促进文化工作者的思维延伸和扩散,提出更多活动创意。

2、充分整合资源,并实现创新。

文化馆应该增强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文化馆的舞蹈、书法等人员,以实现资源的高效组合,可以开设书画音乐会,众多艺术家可以在美丽的琴声下,优美的笛声中挥毫泼墨,群众也能够更加自然的融入其中,对作家的书画作品进行评说。同时,还应该增强信息技术手段在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应用,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以实现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从多层面满足群众需要。如可通过安装射灯,或是播放音乐来增强群众对文化活动内容的感受,同时可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实现文化活动的即时推送,将其通过网络技术展示在更多的群众面前,场外群众可以通过投票或是网络评比的方式参与其中。

3、积极借鉴,加快发展。

应该增强对国内外优秀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学习,以拓宽文化工作者的策划思路,在日常应该注意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其中可借鉴的.部分进行归纳,并且经过不断的创新演化成为自己的独有特色。

策划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就是对活动进行设计研究的阶段,通过活动策划能够增强文化活动的科学性,推动活动更加有效的进行。

1、从群众需要中出发。

服务群众是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在进行活动策划时,需要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对于群众的文化兴趣、文化需求应该有充分的了解。文化工作者应该在活动开展之前,以走访或是问卷调查等形式增强对群众文化喜好的了解,同时结合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确定其活动目的、基本形式以及其主要内容等。如果活动没有结合结合群众需求而展开,则得到的效果是难以与群众需求相符的,也是难以被群主所认可的。

2、了解自身的实际状况。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展开不仅需要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应该与其自身情况相符合。对于自身可利用的资源有清楚的认识,主要是可调用的活动人员,以及可投入的活动道具,此外对于活动可调用的资金情况以及分配状况也应该能够清楚的了解,并且对于这些内容应该进行详细的列举分析,以全面了解其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才能与其规模相对应。

并不是说包含的元素越多,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就越丰富,要求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够形成准确的定位,在此前提下,才能保证其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科学性。如果活动场地较为开阔,则可以选择进行较为活跃、接地气的活动内容。

4、实行精密策划。

需要保证活动策划过程的细致性,以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这就要求策划人员需要对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如计划在室外进行,则需要考虑到出现了不利天气或是群众人数超过预期时,应该如何处理,应该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以避免活动发生混乱,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应对突发状况。

四、结束语。

通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能够促进文化活力的不断提升,这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其活动策划能力、创意能力,推动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丰富。

参考文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高中生(精选13篇)

下一篇:2024最新网络安全法宣传方案范文8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