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本嫁衣读后感(通用11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一
我记得很清楚,是在深冬买的这本书,书的封面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深深的青色,与众不同的帧装,上书“澜本嫁衣”四字。
伴随着窗外的冷风,我看完了这本书。我还记得自己当时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然后眼里注满泪水,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呆滞在椅子上,知秋,知秋,我在心里反呼唤着她的名字。对于这本书中的记述,有人会觉得龌龊难当,情愿合上纸页,我只能说,他们是不相信,或者说,他们相信,但不愿意面对。
主人公叶一生的姐姐——叶知秋是一个堕落的风尘女子,她酗酒,抽烟,吸毒,卖淫。而她放荡不羁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渴望返璞归真,渴望相夫教子,做一个普通女子的心。奈何这个社会是不容一个这样的女子立足的。她一次次地被抛弃,被背叛,完全沦落为男子发泄的工具。她在万念俱灰后吞食过量的毒品自尽了,带着深深的绝望。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社会是美好的,或者说,是心里希望这个社会多带给我们一点欢乐一点感动。可是,合上《澜本嫁衣》,我突然觉得我们好像都身处同一个垃圾场,周围是漫布的熏人的臭气,似乎就在那刹那间把一切真相都看得好透。叶知秋,在她生命的那场戏里,我想我看到了很多,纯真、同情、残酷、险恶……我甚至无法用言语形容,那是一场多么淋漓尽致的戏,给人心灵的悲怆与宁静。
书中的社会的确龌龊难当,可是我们无法否定,我们自己就没有处在这样一个社会,是我们真的没看清,还是不愿看清。也许表面的纯真只是一种假象,有多少人在生活中扮演着一个个笑脸的形象维持着善良的面目,又有多少人在堕落中不耻地活着,或许有人曾经想要冲破这一切,因为他把这个社会看得太清,而越清楚他就越是痛苦,最后往往是自杀。这就是很多人伪装的原因,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他们薄弱的斗争到头来只是逼疯了自己。当然,我们无法批判这个社会是完全的黑暗堕落,因为它还存在着某些叫做希望的东西,促使人努力地生活,积极向上地前进,它还是存在着爱的。或许,是这些爱与希望支撑着人们的心灵。
叶知秋说过:“我的感情碰洒了,还剩一半。我把杯子扶起来,兑满,留给第二个人。他又碰洒了。我还是扶起,兑满,留给第三个人。感情是越来像一杯酒。感情是越来越淡,但是他们每个人,获得的都是我完整的,全部的,一杯酒。”在她那样的处境中,应该是要幻灭了一切,可是我仍看到了她努力的身影,以及她心中薄弱的希望,她仍在付出她的真心,可是换回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伤痛,就好像在心里撒上荆棘的种子,在你还没宣布死亡之前,你就得忍受。人活着就是一块布,它最终被做成什么样子,靠的是剪裁手艺。即使你想成为一件旗袍,但剪裁你的人把它做成了汗衫,你就得忍受做一件汗衫的命。因为,你活着,活着就有明天,因为,你盼望,盼望明天的曙光可以带你脱离这一切。
罗曼·罗兰曾说:“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有多好,但你不要因为它不好就不敢走进它。我们真正该做的,是学会面对生活,即使这场戏让你受尽委屈磨难,但是我相信坚持下来,就会希望。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二
《澜本嫁衣》是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七堇年写的。在《最小说》里面也看过不少她的作品,但我还是觉得本书是她的文笔顶峰。
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是一个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的世界,我们在这一个肮脏的世界里苟延残喘。为了我们的欲望。所有沉重的、黏稠的、繁杂的、冗长的欲望混合在一起散发出腐肉一般的味道,像是黑色的潮汐覆盖过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毛孔,而后是窒息一般的长叹,如同隔过了另外的一个世纪。
可以用“还没有来得及悲伤就已经哭出声音”这样的句子来形容这本书。
知秋,知秋。我反复在自己的内心呼唤她的名字,她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们曾深深的记住那么多的人,记住那么多的事情,记住那么多好看的景象,但我们所忽略的永远都是些不想在以后记起来的事情。一如知秋,多少人在合上书的时候想要忘记这个“叶知秋”,他们认为知秋的一生的确龌龊难当,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接受这一切,那一刻,他们是可怜的。
在我们极力的想要忘记一件事情之前我们不得不想起它。对于这个龌龊难当的世界,它并不是不存在,我们也不是离它很遥远,只是我们根本没有认清它,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要认清它。
“入乎其内,则能书之;出乎其外,则能观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教会我们如何观察这个世界,如何体验这个世界,如何书写这个世界,如何记住这个世界。七堇年的《澜本嫁衣》中真正揭开这个世界巨大的面罩是我们看到的是“败絮其内”。你可能会失望,你可能会憎恶,你可能会选择逃避,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真的存在。
生活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到底需要珍惜些什么。没有人记得,没有人研究,没有人知道。于是我们行尸走肉一般的在这个世界上挥霍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岁月。
《澜本嫁衣》已经不再是那个青春美好的时代了,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光明世界的背后,它让我们看到了浩瀚的阴影。
一叶一生。一叶知秋。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如此苍白的一生,既然我们无法抵御这些莫名的伤痛,那就请爱吧。坚持爱这个世界,用力爱这个世界。即便有一天它庞大的身躯会在我们面前轰然倒塌。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三
从未像阖上《澜本嫁衣》时的感觉那般,心底有着无限的落寞与沉重感,既想让故事继续,又但愿不要再有其他的悲伤,就此搁浅或许更让人深沉。
如果非要定义,这最多只能是一本属于具有更加悲痛剧情的书。但不得不说,七堇年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毫不忌讳地用最直白的言语把一些难以启齿的丑陋暴露,不禁令人心惊以致虚脱。叶一生,叶知秋,两个性情大相径庭的半路姐妹,一寸一寸铺就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她们像是一出舞台剧上相隔甚远却又紧密相连的主角,与点缀在黑暗布景之中各式各样的配角周旋,最终坠入深渊,却似乎与任何人无关。一切都只不过是些别人残酷的过去,留下来的是我们所谓的思考。
一直单方面地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多于劣的。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得到肯定的答复,所有我倾入所有的信任,不停地让自己相信存在着的不堪是无奈的,是无法选择的。当有一天,原本清新舒畅、令人安心的文字被突如其来的另一种字符赤裸裸地揭开了自己不愿相信也难以承认的真相的那层如同蝉翼的薄纱时,尴尬也许是最好的遮盖,遮盖阒静之下默默破裂的纯真。
与自我意识相悖的世界,令人不敢苟同,不敢面对,算是麻木吗?如果是,那我被困在所有安好里太长时间了。不知道为何,在看罢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也翻离了之前的轨道,是好是坏,无从知晓。看着镜中的自己,陌生又熟悉,辨别不了虚实,只想沉默。
对于自己没有像叶知秋那般过早地感受人生而庆幸,庆幸我有她心心念念的寻常,也庆幸我可以在适时的年纪做着该做的事,没有旁人能颤抖地给予心疼的悲伤。“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有多好,但你不要因为它不好就不敢走进它”,这是知秋即将离开之际,告诉一生的。我不愿想象知秋的眼神,因着现在的我正如还伫立在那时的叶一生一样,什么都不明了。不否认,我缺少一种勇气,就像所有不幸都是相似的轮回,其中总免不了伤及了他人与自己棱角,混杂着泪水与心碎,夜一般覆盖了一些真切的时日。
总觉得自己与叶一生很相像,但我比她幸运太多太多,同样的是默认了自己的现状,没有出格的想法,也没有应有的梦想追求,却固执地坚持着自己所谓的原则,虽然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些什么。我胆怯,怕改变,怕不确定,怕回不了头的深渊。世间有太多的伤痛,飘飘洒洒,也不见得找到落脚的地方,判断一个人,不是纠结他到底过了多少日子,而是看他此刻真正距离死亡的步伐。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抹掉了那些还未蒸发的痛楚,似擦去尘埃般简单,但我好像老是忘了等它们落下。因人心是期盼温暖、阳光的,至少我不愿在不曾到来的以后,透彻而深刻地体会“除了自己,谁也不要相信”,如此浸透孤寂心酸的话语。
我明白,此刻自己的情绪还波荡着,难道人真的会在突然与自己所持真相不符的现实面前,轰然晕眩,以至于久久呆滞?这一刻,我想我没有资格回答。还好,还好。还好我不是孤身一人在黑暗里摸索,还好我拥有大把大把已逝去却明亮依旧的美丽时光,还好我对明天的气息满怀依恋与期待。幸亏,你们在,还好。生,若这样看来,竟是如此丝缕柔弱、万般牵绕的存在。
有人之处,便不乏心暖,更不乏寒心。想有一颗宽厚宁静的心,原谅包容一切绝望中过激的挣扎,安抚疼惜每一个迷失的灵魂,只是想而已。
书中给出的结局仅仅是个简单的概括,我们每个人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经历,或有着相似的酸楚,或有着相识的笑颜,但一生短暂,当知秋而行。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四
人间是一艘浮在欲望之河上的船——河流因为混杂过多新旧杂陈,良莠不齐的人性欲念而散发着微微腐臭——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认是人的全部欲望承载了整个人间。从善的欲望。作恶的欲望。生的欲望。死的欲望……混合并汇成一股黏稠而沉缓的当下发生,最终化为历史,静静流向虚无之境。
这本书是由七堇年所著,所带给我们的是一个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的世界,我们在这一个肮脏的世界里苟延残喘。为了我们的欲望。所有沉重的、黏稠的、繁杂的、冗长的欲望混合在一起散发出腐肉一般的味道,像是黑色的潮汐覆盖过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毛孔,而后是窒息一般的长叹,如同隔过了另外的一个世纪。
看完《澜本嫁衣》之后的某天晚上到操场散步,看到三三两两的男生女生们有说有笑的闹成一团,突然觉得很孤独,那天晚上月色很皎洁,铺洒在大地上如同银霜一般的灿烂。辗转流离。辗转流离。这是个我们清楚但并不曾深入的世界。我们始终认为那个肮脏的世界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它却真真正正的存在在我们的周围,我们被它包围着、笼罩着、保护着、摧残着。
罗曼·罗兰说:“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可以用“还没有来得及悲伤就已经哭出声音”这样的句子来形容这本书。
知秋,知秋。我反复在自己的内心呼唤她的名字,她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们曾深深的记住那么多的人,记住那么多的事情,记住那么多好看的景象,但我们所忽略的永远都是些不想在以后记起来的事情。一如知秋,多少人在合上书的时候想要忘记这个“叶知秋”,他们认为知秋的一生的确龌龊难当,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接受这一切,那一刻,他们是可怜的。
在我们极力的想要忘记一件事情之前我们不得不想起它。对于这个龌龊难当的世界,它并不是不存在,我们也不是离它很遥远,只是我们根本没有认清它,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要认清它。
“入乎其内,则能书之;出乎其外,则能观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教会我们如何观察这个世界,如何体验这个世界,如何书写这个世界,如何记住这个世界。七堇年的《澜本嫁衣》中真正揭开这个世界巨大的面罩是我们看到的是“败絮其内”。你可能会失望,你可能会憎恶,你可能会选择逃避,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真的存在。
我们在用生活撰写这本缺页很多的书,每个人都是这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缺页很多的书。
一生,一生。叶一生的一生并没有知秋这样轰轰烈烈、敢恨敢爱,于是她便体会不到知秋所在的这个世界的刺激和危险。她素面朝天,追求简单平凡的生活。她的母亲、她的学业、她的耀辉、她的未来,这些构成了她的世界,一个小小的世界,如同一个弱小的蚕将自己包裹在千万层丝之下,筑成一座小小的茧,保护着自己,也远离着世界。与叶知秋不同,叶一生的平淡或许让许多读这本书的人点头迎合,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想要的世界,他们认为知秋的存在完全让这个世界颠覆。
或许没有人憎恶知秋,但他们也不喜欢知秋。
我们都是这样,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变得通体锐刺,在刺伤别人同时,也会把自己戳的千疮百孔。我们都是这样,让一艘载满了我们的欲望的船只静静的在黑暗的黏稠潮汐上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甚至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
生活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到底需要珍惜些什么。没有人记得,没有人研究,没有人知道。于是我们行尸走肉一般的在这个世界上挥霍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岁月。
《澜本嫁衣》已经不再是那个青春美好的时代了,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光明世界的背后,它让我们看到了浩瀚的阴影。
也许人生就是一叶浮在性欲和挣扎之间的帆船,那尘世的河流经过无数次新的汇入和分支,它变得不再澄清不再透明,而是曲曲折折,昏暗不堪,甚至让人作呕。而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也正是靠这些来体现:坚持爱这个世界,用力爱这个世界。即便有一天它庞大的身躯会在我们面前轰然倒塌。
无论眼前的这个世界会堕落到什么地步。
无论眼前的这个世界会黑暗到什么地步。
无论这个世界会让你绝望到什么地步。
请深深的爱它。
请相信它会深深的爱着你。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五
这是一篇读后感,还是七堇年的小说,是我这段时间连续看的第三本七堇年的小说。
记得写上一本《大地之灯》的读后感是看完当晚就写的,那是我还记得些小说里的内容情节。可是现在看完《澜本嫁衣》已经有两天时间了,能够回忆的似乎只有感觉。
《大地之灯》使用了两天看完的;《澜本嫁衣》用了一天半时间。七堇年的文字就是这样顺口,悲伤的顺畅,嗟叹的悠扬。看着两本书离得很近,看完后有种天昏地暗,精疲力竭的感觉,我知道不是触觉因为我的心也是这样的。
就像澜本嫁衣,“滚边的金线和饱满的排穗,看上去有悲剧感的华丽。斜襟领子上缀有刁钻细腻的盘扣绞花,一颗一颗细细静静地扣上去,仿佛藏有凄凉笑意的红唇渐渐隐去,密封身体的本相,带着女子对未卜的婚嫁之命的战栗。”
或者说是书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字,这是个悲哀的社会,这是本悲哀的小说!
悲哀的根源是我们在对方的身上给予了太大的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大部分是来自人们自以为是的爱情,这是最大的悲哀。
“爱情与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没有区别,好比吃饭有食欲,择食,咀嚼,消化,排泄这样平凡的过程,每一件事情都一样。原来世间万事都像一段爱情。但可悲的是,爱情其实不过是一段事情。”
仅此而已。
无论你赞不赞同,最起码有一句话是对的,爱情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过程。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六
叹叶知秋,一开始,也许她也只是一个很单纯的小女孩,一个单纯的向往爱情的女孩。她向往的爱情也许只是柏拉图式的恋爱,而非康以明所依赖的性爱。
她是那般的爱着康以明,就像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度的那种爱。她是这般爱着康以明,只梦想、只奢求与其结婚生子,一生一世,只是想过宁静平和的生活,那么简单,可康以明注定做不到,而叶知秋也注定要亲身体会幻灭。叶知秋最终明了如今的康以明再也不是那个骑着自行车满城寻找印有她喜欢的偶像的杂志,只为看她欣喜若狂的样子的康以明,不再是那个问也不问就把妹妹不要的漂亮衣服拿来送给她的康以明,不再是谎报年龄献血再把献血得来的补助钱给她买一条裙子的康以明了。
你对我而言像是一次犹豫再三的看望,知道去了不如不去要好。但又不可终日不见——这与陌路者有什么不同。
当她在以明身上的梦想破灭之后,她也只能开始堕落,与之并来的是人世间最痛苦的折磨。但在这过程中,她也不曾放弃少女时期的梦想——与一个相爱的男子共度一生。结果,执着追求却换来再次受伤,被人利用,甚至差点丧生。
最后的最后,知秋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一片喧嚣之中。
或许,她生来是属于那个喧嚣世界的,狂欢到最后一刻。
才罢休,才绝望,才向这个丑陋世界低头。
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便是这般丑陋肮脏,我们或没看到,或看到了却装作不知道。所以,在这基础上,我们不得不臆想自己所认为的美好世界并努力追求,去遗忘或掩盖这世界的真实一面。但——该在的还在。
但终极之时,我们依然要直视这个世界。
你不知道我在你身上有过多大的梦想。这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回响,也是留给曾经的梦想。
澜本嫁衣,最终还是用不上了……。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七
叹叶知秋,一开始,也许她也只是一个很单纯的.小女孩,一个单纯的向往爱情的女孩。她向往的爱情也许只是柏拉图式的恋爱,而非康以明所依赖的性爱。
她是那般的爱着康以明,就像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度的那种爱。她是这般爱着康以明,只梦想、只奢求与其结婚生子,一生一世,只是想过宁静平和的生活,那么简单,可康以明注定做不到,而叶知秋也注定要亲身体会幻灭。叶知秋最终明了如今的康以明再也不是那个骑着自行车满城寻找印有她喜欢的偶像的杂志,只为看她欣喜若狂的样子的康以明,不再是那个问也不问就把妹妹不要的漂亮衣服拿来送给她的康以明,不再是谎报年龄献血再把献血得来的补助钱给她买一条裙子的康以明了。
你对我而言像是一次犹豫再三的看望,知道去了不如不去要好。但又不可终日不见——这与陌路者有什么不同。
当她在以明身上的梦想破灭之后,她也只能开始堕落,与之并来的是人世间最痛苦的折磨。但在这过程中,她也不曾放弃少女时期的梦想——与一个相爱的男子共度一生。结果,执着追求却换来再次受伤,被人利用,甚至差点丧生。
最后的最后,知秋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一片喧嚣之中。
或许,她生来是属于那个喧嚣世界的,狂欢到最后一刻。
才罢休,才绝望,才向这个丑陋世界低头。
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便是这般丑陋肮脏,我们或没看到,或看到了却装作不知道。所以,在这基础上,我们不得不臆想自己所认为的美好世界并努力追求,去遗忘或掩盖这世界的真实一面。但——该在的还在。
但终极之时,我们依然要直视这个世界。
你不知道我在你身上有过多大的梦想。这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回响,也是留给曾经的梦想。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八
人世是一艘浮在愿望之河上的船——河道由于稠浊过多新旧杂陈,良莠不齐的人性欲念而散发着微微腐烂——但即使如此,也不得不认可是人的全部愿望承载了人间。从善的愿望。作歹的愿望。生的愿望。死的愿望……混淆并汇成一股黏稠而沉缓确当下产生,终极化为历史,悄然默默流向虚无之境。
买来《澜本嫁衣》是书上市不久的一个深秋或者是初冬。我想如许的一个季节看如许的一本书的确再适合不外了。
看完《澜本嫁衣》刚好是下了第一节晚自习,我下楼到操场漫步,看到人山人海的男生女生们有说有笑的闹成一团,忽然以为很孤独,那天晚上月色很洁白,铺洒在大地上如同银霜一样平常的灿烂。我想,还有一年我就要毕业了,那个时候我是会自豪的对着初中、高一、高二的学弟们说:“我高三了哦。照旧会伤心的对着他们说:“我快滚开了。”
大概外貌的优美纯真仅仅是一种假象,那是我们在自以为幼年时努力装出来的外表,撕上面具,我们会从魂魄深处发明,本身早已在光阴的漂洗下变了模样,过往的优美宛如从来没有在本身身上停留过.凡间的恶毒与肮脏正一点一滴在我们心田铺睁开来.我们在努力维持善良面目标同时,又不得不在演戏中骗取本身身边的人的信任.矛盾与放纵中,我们在变老,过后,我们照旧刻舟求剑的走向另一个火坑,面对勾引,我们都无可奈何.无论怎样,这便是凡间的路,都要走下去,不转头.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九
1.两情相悦刚刚伊始,都是一模一样的花好月圆。一模一样的良辰美景。但一切总逃不转瞬即逝的覆辙,说没就没,谁都奈何不得。
2.零星破碎的欢愉片刻也不是没有过。刚刚在一起的时候的时候有多少良辰美景,想起来觉得恍若隔世。尽管也都是一些俗常的桥段。
3.流浪其实不是我的选择。时至今日我已经不想再深入人生。只是没有了家,我不得不一直在世间走。
4.哪里有什么诺言呢,诺言不过是连自己都不愿意相信却希望别人一定要相信的谎言。
5.你不知道我在你身上有过多大的梦想。
6.你的灵魂太空旷了。寂静得只剩下回声。
7.人活着就是一块布,它最终被做成了什么样子,靠的是裁剪手艺。即使你想成为一件旗袍,但裁剪你的人把它做成了汗衫,你就得忍受做一件汗衫的.命。
8.如此多的人急于挤进你的生命,头破血流,我也曾如此。但而今只有我拼命退却,大约这样你会唯独记认我。
9.如果你也在我的想象中,找到了一点内心深处的记忆,那就说明我们都不曾孤独过。
10.如今世事,且不谈以德报怨,连知恩图报都常常是童话。
11.世间已经有太多的事情,是拼命地要去自愿给予,却又拼命地为自愿的给予而愤愤不平。
12.她想要的其实不过也是一片迷茫一纸结婚证书怎可以保证终身幸福承诺如枷锁无法兑现承诺也如枷锁。
13.万千人都在试图挤进你的生命里,头破血流,唯独我在极力退却,我想大概你会因此多记认我一些。这就够了。
15.我忽然感到悲伤深处其实空无一物。
16.我寄人篱下举目无亲,孑然一身,心下忽然真的明白,对于除了自己之外的一切,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而是根本无法依靠。
17.希望对有的人来说是希望,对有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场披着幻觉外衣的劫难。
18.相隔的时间,彼此一无所知。这相隔仿佛是只有纵深却无宽度的间隙,一步便踏过,但这裂纹,从一开始便植下了根。
19.叙述或者回忆并不点缀生命。被阅读的仅仅是时间轮廓。
20.一切辗转纠葛,走到最后都会有一个脉络清晰的解释和结束。
21.有时候人与人的陌生感,任何一种方式的接近都不会构成解读。
22.雨泽时节,滴水成串,望过去窗前似乎总是挂着愁人的泪。
23.遇人遇事都是自己事先抉择,懵懂也好,明智也好,结局来临该担当就担当。
24.知秋的心如铁石--炽热的时候可以如同刚出炼炉的滚烫生铁,火星四溅轰轰烈烈,似耀眼闪电。但经过了人情世故的淬火,一瓢水泼下来冷却收缩,便成了一块冰冷生铁。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十
从未像阖上《澜本嫁衣》时的感觉那般,心底有着无限的落寞与沉重感,既想让故事继续,又但愿不要再有其他的悲伤,就此搁浅或许更让人深沉。
如果非要定义,这最多只能是一本属于具有更加悲痛剧情的书。但不得不说,七堇年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毫不忌讳地用最直白的言语把一些难以启齿的丑陋暴露,不禁令人心惊以致虚脱。叶一生,叶知秋,两个性情大相径庭的半路姐妹,一寸一寸铺就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她们像是一出舞台剧上相隔甚远却又紧密相连的主角,与点缀在黑暗布景之中各式各样的配角周旋,最终坠入深渊,却似乎与任何人无关。一切都只不过是些别人残酷的过去,留下来的是我们所谓的思考。
一直单方面地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多于劣的。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得到肯定的答复,所有我倾入所有的信任,不停地让自己相信存在着的不堪是无奈的,是无法选择的。当有一天,原本清新舒畅、令人安心的文字被突如其来的另一种字符赤裸裸地揭开了自己不愿相信也难以承认的真相的那层如同蝉翼的薄纱时,尴尬也许是最好的遮盖,遮盖阒静之下默默破裂的纯真。
与自我意识相悖的世界,令人不敢苟同,不敢面对,算是麻木吗?如果是,那我被困在所有安好里太长时间了。不知道为何,在看罢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也翻离了之前的轨道,是好是坏,无从知晓。看着镜中的自己,陌生又熟悉,辨别不了虚实,只想沉默。
对于自己没有像叶知秋那般过早地感受人生而庆幸,庆幸我有她心心念念的寻常,也庆幸我可以在适时的年纪做着该做的事,没有旁人能颤抖地给予心疼的悲伤。“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有多好,但你不要因为它不好就不敢走进它”,这是知秋即将离开之际,告诉一生的。我不愿想象知秋的眼神,因着现在的我正如还伫立在那时的叶一生一样,什么都不明了。不否认,我缺少一种勇气,就像所有不幸都是相似的轮回,其中总免不了伤及了他人与自己棱角,混杂着泪水与心碎,夜一般覆盖了一些真切的时日。
总觉得自己与叶一生很相像,但我比她幸运太多太多,同样的是默认了自己的现状,没有出格的想法,也没有应有的梦想追求,却固执地坚持着自己所谓的原则,虽然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些什么。我胆怯,怕改变,怕不确定,怕回不了头的深渊。世间有太多的伤痛,飘飘洒洒,也不见得找到落脚的地方,判断一个人,不是纠结他到底过了多少日子,而是看他此刻真正距离死亡的步伐。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抹掉了那些还未蒸发的痛楚,似擦去尘埃般简单,但我好像老是忘了等它们落下。因人心是期盼温暖、阳光的,至少我不愿在不曾到来的以后,透彻而深刻地体会“除了自己,谁也不要相信”,如此浸透孤寂心酸的话语。
我明白,此刻自己的情绪还波荡着,难道人真的会在突然与自己所持真相不符的现实面前,轰然晕眩,以至于久久呆滞?这一刻,我想我没有资格回答。还好,还好。还好我不是孤身一人在黑暗里摸索,还好我拥有大把大把已逝去却明亮依旧的美丽时光,还好我对明天的气息满怀依恋与期待。幸亏,你们在,还好。生,若这样看来,竟是如此丝缕柔弱、万般牵绕的存在。
有人之处,便不乏心暖,更不乏寒心。想有一颗宽厚宁静的心,原谅包容一切绝望中过激的挣扎,安抚疼惜每一个迷失的灵魂,只是想而已。
书中给出的结局仅仅是个简单的概括,我们每个人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经历,或有着相似的酸楚,或有着相识的笑颜,但一生短暂,当知秋而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澜本嫁衣读后感篇十一
读七堇年的《澜本嫁衣》,从自序开始,便给人一种实幻不定的感觉。连那家引发作者创作动机的名为“澜本嫁衣”的店子,也在两个月后,作者再次抵达津城时,无迹可寻。这场幻觉一般的“邂逅”是不是隐喻了《澜本嫁衣》所书写的亦是一个幻觉一般的世间?真幻难定,因此令人难以把持脚下的方向。
叶知秋和叶一生,这两个看似有着完全不同生活轨迹的女子,却同样为求得一个所谓的归宿而心血耗尽,身心俱惫。她们如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地奔赴这样一场在劫难逃的宿命,大概正源于成长过程中的那一份“缺失”。所以无论今后的人生如何发展,总被一种不可知也不可控的力引入一条凹凸迂回、布满荆棘的路,仿佛偏执成了一种习惯,而受挫也成了一种必然。
看叶知秋,总容易令人想起《悲伤逆流成河》的主人公易遥,那个同样因为生长于失温的家庭而在一连串的噩梦中不断挣扎,最后死于梦魇中的可怜女孩。“一个人若生性不被人喜爱,得不到怜惜和帮助,就注定要为同一个结果付出更多代价。”知秋如此,易遥亦同,她们那被扭曲的人格与阴冷沉郁的个性注定了自己不可能被“灼灼艳阳”下的“盛世”所收容与认同,因此她们挣扎、跌撞,别人唾手可得的幸福她们却要头破血流地去争取那么一丝一毫,最后却依然沦陷于泥沼之中。不同的是易遥面对不公的世道依然选择隐忍,即使被三番四次地误解乃至虐待,却一再退让和求全。而叶知秋则铁下心背离至亲,并将自己狠狠放逐,她对于自我,对于世俗的叛逃,比任何人都彻底!
叶一生相对于叶知秋,是个看似较为安分而静默的女子,但她在作品中的多次自我剖析,却像我们明示了自己并非一个甘于平庸,满足于接近静止的生命状态中的人。叶一生其实与叶知秋命运的来路与去向如出一辙,她们同样有着一个不幸的至少是不能令初生人世的自己得到圆满安抚的童年,只是知秋的苦难显得具体易感,而一生的伤与憾则较为抽象难言。但缺憾是共同的。因家的完整与幸福感于她们是那么缘浅。康以明是叶知秋宿命般的依恋,何耀辉是叶一生原想托付终身的真命之人,她们都曾以为能与他们挥着“至死不渝”的旗帜打赢这一场绝世的爱情战役,只可惜最后都以悲剧告终,无一幸免。以致到最后,这一生到底缺少了什么,自身需要的是什么也已经说不清、算不完,只剩一份异常清晰的“有缺感”与过于长久的漂泊令灵魂显得过分空旷。而这般空旷的灵魂,拥挤琐碎的人世间根本没有收容之处。因此无论是知秋所选择的放纵轰烈与一生看似平静俗常的度日方式,实际上都是一种虚无,只有死亡才能令灵魂真正得到安歇。是的,死亡并不算作一种归宿,只不过是所有生命最后都必须的一场终结,但却是一种最为真实有效的告退与解脱。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实质上都身处同一个垃圾场”。
那么在这片巨大的废墟当中,生命的真相早已遁逃无迹无从追究,不管你的人生正处于高潮或低谷,看似美满风光还是狼狈潦倒,到底不过如变幻莫测的月亮,时隐时现时盈时缺,盈盈缺缺皆是幻觉一场。
但是带着沉痛难平的心情合上书本后,我想跟作者说的是,我们都相信有这样一个世界的存在,但更加相信也有许多人在这个“垃圾场”中好好地生活着。灾难也许无处不在,生命之河也已被投入了过多的欲望以及罪恶,早已粘稠肮脏,腐臭难当。但亦如你所说的,“幻灭之间的空白是如风中残烛一般洁净的希望”。只要希望不死,灵魂便不会失敏,感知与记忆也永远不会消亡。即使有人已经绝望而撤离,但还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继续负重前行,生命之河因此生生不息,永不停滞。所以,请让我们在这片浩瀚无垠的虚无之境,依旧虔诚地握紧心中那一份生之期盼,珍而重之地对待“人生于世”这件万分平常也盛重无比的事情吧!
愿我们都好好地生活着,不管是身处巨大的“垃圾场”之中还是站在人间乐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