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通用16篇)

最新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通用16篇)

小编:灵魂曲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一

一本好书,一杯咖啡,一个周末,时光如此美好,心如止水。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几年前我还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某一天sharon来找我,正好撞上了红着眼睛的我,sharon是我一直非常钦佩的技术leader,在n公司那些年,我们一直是非常紧密又非常信任的合作关系。当时看着情绪激动,又很无助的我,我们在会议室里聊了聊,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讲的那些话,那天推荐给我两本书《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遇见未知的自己》。今天回想起来,真的很感恩在我脆弱的时候,带给了我温暖和正能量。

坦白说,这两本书我买回来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完整的读完。这个周六傍晚,像往常一样送儿子去英语课,带了这本书出去,一个周末愉快的读完了它,我很好奇那些年为什么我连一本书都读不下去?这本书的内容却出乎意料的让我喜欢,就如书中自序的最后一段:“相信很多读者朋友看了书以后,会联系到自己实际生活的某些问题······”这本书也带给了我心灵的触动。

这是一本心灵小说,书中女主角若菱在人生最迷茫最无力的状态下,遇到了老人。老人是一个智慧的引领,在小说中引领若菱走上了寻求真我的过程。而读这本书的人,也跟着若菱的节奏去思考老人的问题,触发了自己内心深处不曾探索到的自我认知。就比如文章的第一篇章“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原来我们和若菱一样,多数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只是一个角色扮演和身份认同,其实“我不是谁”……书中老人给若菱的提示: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做事。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一直在改变,但是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真我的感觉。”也是我们的本质“爱、喜悦、和平…”

老人是这本书的灵魂!除了启发,有很多我以前没有了解过的内容,“当我们在身体层面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叫做“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比如经常爱生气的人,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气……这个是不是有点意思?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会不会有些情绪反应是这个“胜肽”在作祟?另外书中有提到关于意识和潜意识,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而又深奥的问题,到底我们的行为有多少是受潜意识的影响?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买了书中提到的书《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还想再进一步探索一下。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二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初识此书,源于师傅的推荐,看到书名——《遇见未知的自己》,顿觉新颖,好奇心的驱使让我对此书颇具好感,蠢蠢欲动地想阅读它。

拿到这本书,大致浏览一番,惊讶于如此深奥晦涩的书籍竟以小说为体裁,里面生动的描写、精彩的情节一下子吸引了我,未做好任何吸收大哲学思想的心理准备,已看到了几十页。犹记得扉页上的那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想想平日里的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而忧心忡忡,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怒发冲冠,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心神不宁。其实,别人的所做所为并无它意,只是自己的意识在作祟、在捣鬼,是自己扭曲原意而活让自己受罪。

书中以一个叫若菱的女子和一位身居山林的老人为主角,讲述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而他们的主题则围绕着“发现真我”,书中的真我即“爱、和平、喜悦”。本书以小说情节的层层推进带动了寻找真我的整个过程的推进,把人的思想诱导进入我们未曾深入的世界,令人深感奇妙与兴奋。

在意识层面上,我们并不能察觉到“真我”的存在,原因是那个“真我”已被外面的东西团团包围起来,这些东西由内而外分别是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要发现“真我”,必须去除这些东西。

首先是破除身体的障碍,重新与身体联结。与身体重新联结的方式便是运动,而且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等可以让我们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像羽毛球、乒乓球等竞争性的运动并不符合。呼吸也是和身体沟通的有效途径。呼吸可以采取腹式呼吸法,呼吸越慢越长则活得越久。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营养均衡、少吃多餐、细嚼慢咽是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具体表现。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之上,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留意自己的身体,也是与身体联结的方法。

其次是情绪的障碍。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困扰,悲伤、愤怒、焦虑、恐惧,而当出现这些负面情绪时,我们往往压抑和打压下去。而书中的那句“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尤令我记忆颇深。每每当自己伤心难受之时,总是想尽千方百计逃脱它,用各种娱乐活动取代或是填埋内心的伤痛,殊不知这丝毫不起作用。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臣服,臣服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带着爱的知觉之光去消融它们。

再次是破除思想的障碍。我们总是完全信服于自己的思想,丝毫不去质疑和检测它们的正确性。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事情以及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正是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在操控着,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有选择地把事情揽入自己的视觉范围之内,并以自己的思想为之定性。书中有个印象深刻的公式: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这就印证了开篇的那句话: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下定决心不再被自己的思想干扰,然后站在外部全方位地觉察和检测自己思想的正确性。

最后是认同的解离。觉知是身份认同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彻底了解到自己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并不是也不属于自己的,就可以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读完此书,道理虽懂,却未能够发现真我,还被带进了更深的思想洞穴之中,黑暗一片,进退两难,只怪自己修行不够。所以唯一能做的,便是学习、经历、成长。或许有一天,我能退去层层外在的包裹,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等待着。。。。。。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三

“我是谁”“我不是谁”“我到底想要什么”?每天都会追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不是随意去想,而是惧怕,怕自己有一天会放弃,会堕落,会变成当初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希望自己不受精神的困扰。

书中写到:“你认同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错误行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让人同情,不过,这也不是真正的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方向,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们没有必要去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而应该思考这个世界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因为这些不快乐而常常失落了最真实的自己,快乐其实很简单,他只需要爱、喜悦和和平就能被每个人获得,由内而外的绽放,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消失,这是快乐;为自己的目标拼搏奋斗,无所畏惧,这,是快乐;满足而又不辜负一切事物,也是快乐。快乐是自己给的。

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如果一个人老是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我们的话语和意念可能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左右我们的生活。当一个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困难面前也能保持镇定,求得最好的解决办法,生活一定会许以成功,但若一个人总是抱怨,总想通过不正确的方式方法取得自身的成就,那这个成就一定不会太久,最终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则”了吧。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看起来好像无足轻重,可是都潜藏着一些信息。诸多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显示出人的潜意识其实并不想走这条路,生活中的某些负面感受往往是来自潜意识的牵引。

走出观念的牢笼,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固有观念给人们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真正面对自己内在最不想看见的那些部分,理解他们、接纳他们,才能真正的平衡。就像极力维护一个特定的形象,可这一形象本身没有存在的价值,当发现纯粹是观念在作祟时,大胆地走出固有观念,不让这些观念捆住自己的手脚,选择自己觉得对的想法去思考、去做事,冲破观念的牢笼,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一切都会随之改变。我们并不知道未来会遇见什么事情,但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迎风飞扬,遇到困难时,调整心境,保持情绪的稳定,让自己有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了解自己的所需,找回最初的自我,不在任何一件事中失落了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因为固有的观念束缚了对世界的认知,追求更完美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大概是10年前,算是自己看到的第一部身心灵小说。在不同阶段又分别看过几次。近期重新拾起是因为看了《当下的力量》,看不太懂,又回来头把这本书重读了一遍。看的速度很快,虽然情节都熟悉,但仍然很有可读性,里面的一些片段更加的具有启发性,值得把其中的一些句子边默念边实践。如果你在工作生活中也遇到了困惑、焦虑甚至抑郁,试试这本书,也许有特别的效果。

书的内容以一个30多岁女主角—若菱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引子,通过和一位老人的聊天为内容开展,中间有女主角对不同人物类型的拜访。内容的编排层层递进,女主角的遭遇既狗血又常见,几乎把成年人可能面临的困境浓缩在她一个人身上。记得第一次看时,我记得了几条:

1、喜悦与快乐的区别。

2、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

3、无条件的爱。那时的我对人生困境的经历还较少,只是觉得里面的内容和自己的初心有重合之处。10年以后再读,对女主角的理解、对一些做法的关注更多了一些。

贯穿书本有一个同心圆图,圆心是真我爱、喜悦、和平。在真我的最外层是角色扮演身份认同,然后是思想、情绪、身体。随着我们社会角色和阅历的增加,真我与身体的连结越来越少,对“小我”、“自我”的认同越来越多。如何破解?书中提到四个词:联结、臣服、定静、觉察。当我们与身体建立联结,投入部分的关注到一呼一吸,到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当我们臣服于自己情绪,认同情绪的产生消失,不去反抗它;当我们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成为自己思维的第三者,定静下来;当我们对自己的小我保持觉察,不因为喂养小我的“胜肽”不断地寻找小我的认同。我们就能离内在的真我更加接近,从而能获得“爱、喜悦、和平”这种最充实平静的状态。

书中还有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当情绪来时,不要拒绝和反抗它,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会来就会走,保留一定的觉察去观察它。再比如,每天都保持一定的时间和自己的身体在一起,关注呼吸,关注疼痛、关注身体中相对柔弱的部分。还比如,臣服于事实,对同一事件a会因为不同思维b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c,我们改变不了事实a,但能改变思维模式b。

今天是母亲节。在青少年时代,大概没有深刻认识到母亲如何伟大而难做。感谢女儿,让我有了10多年的妈妈经历,也让我意识到母亲伟大绝对不是一句夸辞。母亲的角色让女人在完成社会职能的同时,担当了很大部分的家庭角色。这个全年无休的责任,有人甘之若怡,有人纠结其中,有人无法两全。但女人并不想成为伟大的牺牲品,社会和家庭应该是去协助母亲成就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人生,而不是将牺牲自我意愿作为成全家庭的优先。母亲节的意义不在于讴歌或形式,而在于更喜悦于这一角色。

这两天总算把劳动节计划要做的整理都做完,享受于这一过程,满足于现有的成果。脚踏实地地往前走,跟随内心,臣服外界。祝福!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五

《遇见未知的自己》,简单的故事,简单的道理,读起来很轻松的口袋书,像一个老朋友突然的造访,推杯换盏之间互相聊聊得失荣辱,感慨下彼此的改变,第二天昏昏醒转,挥挥手继续走自己的路。也许大部分的道理都这样吧,嘴上纵有千言,心中实无一策,只是在找一个知晓自己的人好好倾诉一番罢了。彼此都非常明白,我们只是有些疲乏,找到地方歇歇当然是好的,但是路还得继续走下去啊。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是整本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诸事繁杂,一天天的生活里,似乎什么都是新的,又似乎什么都发生过,有惊喜,也有波折。人潮汹涌,被推着走了很长一段路,仔细想想,还真觉得其实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仅仅只是根据自己不那么稳定的臆想,自己加工出来的概念。那些让你快乐或者不快乐的精神因素,大多也只是幻觉。反正对世界的认知也是糊里糊涂,想法子让自己高兴一点就是了呗。书中的道理我们都懂,无外乎是说要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阿甘正传》里面讲说:"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时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如果那个"未知的自己"真的存在自己的身体里,那我想他应该有着像阿甘一样简单的人格,知道为什么而奔跑,又该因什么而停下,大方地承认人生中的确存在自己完全无能为力的事情,总有回不去的时光,你应该出现却缺席的地方,你爱却不爱你的'姑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风吹落到他们该去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诚实的面对自己,认真且豁达的生活,认识到一生是如此短暂,生命随时都会终止,命运是大海,当你能够畅游时,你就要尽情游向你的所爱,因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时候会到来,卷走一切。

顾城说,"一个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永远清楚无二的呈现在你的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颗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的结出苹果一样。"这个"自己"不是你的愿望,不是你的想象,不是吹来又吹散的风,他是大地,无论走到哪里,做了什么,都还在自己的命中。我们坚持着固执的理想,保持着难填的匮乏感,牢记着那些撕扯神经的遗憾,也许所爱的已不是彼时的种种,但为其付出的热情,也将我们的生命堆叠得精彩丰饶。它们代表着对平凡的生活中的一次次勇敢超越,就像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是祭坛。某一天,我们站在某个路口,闭上眼睛,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方向。

生命本来就是一场回归,一次求证自己的冒险,越活越明白自己到底应该是谁,从而坚决地从自身处境挣脱,不再计算利弊得失,全身心的投入对生命本质的塑造之中,我们的一切品质、一切愿望都在这场对质中获得意义。这本书本来也没有讲述什么真理般的深意,只是随着故事的演进,试图让读者拨开繁芜,看见这真实的生命罢了。水浒里面写鲁智深最后的结局用的一句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讲的就是这种顿悟,对自己的知晓与放下。所有的纠缠阻挡,新伤旧恨在这种认识之下就不再重要了,鲁智深是真性情,而这种真性情是相通的,明白的人似乎自然就会明白。

曾经听说一个佛教典故,迦叶见佛祖拈花不语,破颜微笑,那或有时,我们见到那另一个自己,也会有那样的自在圆融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六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难道这只是一个人的世界?其实不然。外境的存在会给予我们很多礼物,或包装精美、或包装拙劣,欣欣然去接受,用心去玩味礼物之所值。外在的一切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当外境有任何触动你内心琴弦的各种事情时,坦然面对这种种来临,沉思着,去往内看。外在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与其与之搏斗,不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内在层面的调和整理,会让我们得到更多,应付那些可以改变的部分。勇往直前未尝不是一种奋斗精神,但当难以遏制的波涛,汹涌而来之时,我们不得不做暂时的退缩。臣服,代表我们接纳了当下。事情不是到最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原本的挣扎是那么无力。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他的事、我的事。春天,我们埋怨春雨的缠绵;秋天,我们埋怨秋风的萧索;夏天,我们埋怨天气的炎热;冬天,我们埋怨天气的寒冷。老天的事让我们烦恼四季,带来消沉。人,是如此怜悯。我们早已将自己打磨成一个生活的生存者了,习惯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怨声叹气。人生的戏场给我们戴了太多的角色面具,以致卷走了属于我们的真正的东西,与“真我”渐行渐远,迷失、流浪、受苦。我们已看不清楚自己是谁,只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或许,收获的成功会带来稍许的快乐,而快乐是由外在的东西取决的,一旦这快乐的基础被抽空,一切皆是一场梦,稍纵即逝。我们一直游荡在这三种事当中,却不自觉地被老天的事和他的事给牵绊,愁了自己青丝发。殊不知关注我的事,会让自己更具魅力,成为生活的智者。过多地计较得失与轻重,不如在晚霞映照的黄昏时刻,悠闲地散步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舒缓自己疲惫的心灵,找到“真我”的那份静好。

爱、喜悦、和平,人类心灵本真的追求。爱,让我们找到生存的支撑点,“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我们需要爱的拥抱、爱的鼓舞。爱,滋润着生活本来面目的单调,愈合裂开的伤口。喜悦,情感由内向外的绽放,一旦拥有,便不可剥夺。让喜悦永驻心中,感受生活的另一种味道。和平,以一颗平和之心去看待是是非非,当外界风起云涌之时,我亦可以静坐养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做一个心灵除尘的勤劳者,做一个生活的情趣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未知的自己,等着你的相拥。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七

是一本关于探寻内心真我灵修的书。讲的是一个老人引导处于人生最低谷女主的探寻真我整个过程的故事,一步一步深入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让我从起初的不以为然到后来的幡然醒悟,震惊又开心!

还记着刚读这本书时,对“我们是谁?我们到底在追求着什么?”很感兴趣,时常清醒又时常迷茫,因为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简单又深奥,得用一生来好好探索吧。

读完三分之二,还是会有点疑问,觉得作者是一个唯心主义,她说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自己内心投射出来的,我想反驳,但细想生活中所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却哑口无言,好像确实是这样。我们总是受情绪和思想控制,但其实大多时候思想是错误的,而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并不知道这是错误的。

读完这本书了解到了能量守恒作用,以及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的思想,学会接受事实,认识并且肯定自己的不足,从无到有,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引用文末老人写给女主的话: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八

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灵成长历程,从而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揭示了深陷泥淖的普罗大众应该如何突破各种心灵枷锁,从而找到最本质的真我,也就是那个苦求不得的自己。

结构很清晰,开篇先是点题,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个未知的自己,苦苦寻找爱、喜悦、和平而不能得之。从而引出全书的主旨,为了“遇见”这个未知的自己,我们需要从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四个方面依次去寻找这个心灵成长的方法论。最终的结论是,身体需要联结,情绪需要臣服,思想需要定静和观照,身份认同需要觉察。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心理学的涉及面很广,包括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饮食与运动对自我修炼的影响、情绪与身体能量的相互影响、投射原理等等,甚至有一小部分探索了家庭教育、生命知识、宇宙能量之类的简单讨论。

但是就书中的内容来说,却总有一种感觉——作者借鉴并融合了很多已有哲学思想或者著作的内容,进而进行组合,杂糅到这样一个论题下进行二次生产,包括荣格心理学、《秘密》和灵修原理等等。当然也加入了很多个人经历中的领悟,从而诞生了一条全新的思想体系。有时候甚至感觉到了作者为自圆其说,而刻意为之的痕迹。尤其是到最后关于心想事成的部分时,有一点脱题超纲,对于一个很理性的经济社会人且没有接触过相关灵修成长课程的人来说,恐怕会有论据不全,说服力不足的感受。

关于本书,有几个存疑点。首先,我看的这本书是2012年再版的,最后三章的增编部分,似乎是为了后面基本书做铺垫的,至少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脱离了此书最开始的立意,大有重新立意而不承接主旨的感觉。其次,有关于,身体能量等与常规科学不相符问题,应该如何去验证真伪,是另外一回事了,空说无凭,不能深刻感受。最后,关于个人成长的问题,很多东西恐怕还是引人而异的,所以最后身体力行去不断验证和修正。当然有的验证是不能带有存疑的去做的,甚是有趣。

即使不能全好评,我还是感觉受益匪浅,除了学到这么多自我修行的知识之外,更大的收益点在于,将曾经看到的相关书籍和理论很好的结合起来,系统整合起来。所以,这本书很好的提供了一套方法论,大可以借此延伸开来,以此为切入点去读更多相关的著作,了解更多的心理学原理。

最后,虽然不是精装版,但是这种双色插图版的书加上纸质偏厚,真的很难折叠,略偏重不说,放在桌子上和拿在手上读都不方便。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九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两个意思.(1)外面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个来完成,那意味有点像我的"nobodyelse"一样.(2)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个一样,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

最后一章,老人写给若菱的信,我很想安静的亲自敲打一遍.嗯.亲爱的孩子: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茁壮成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是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总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现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祝福你,孩子.书中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通俗的说就是想什么就会有什么.那么,好吧,只希望我们所有的遇见都是礼物.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

我一直都是一个自卑的人。

最近看了本书,却让我心态放平了许多,也许不只是这本书的功劳,只是从这本书开始,我有了真正的变化。所幸,真有了质变,我希望这质变能持续进行下去,让我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现在,这些我都放下了,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放下了,但我现在确实心里很轻松,因为,不管我答得好与坏,完美与否,我都切实的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我希望我能真正的自己肯定自己,不依赖别人的评价,虽然我不聪明,但我在尽力做到勤奋!我想慢慢的,等那些基本知识我都掌握牢固了,我会越来越熟练的运用联系的。

我看见我在寻求被打击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一

我最早是在王仁义老师推荐下读的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那是在20xx年刚入职,我用了两个月读完这本书。说实话,当时我对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的、有形的、可以说得清的感受,只是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比以前平和了,遇事不再像从前一样急了。我再次读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这次对于这本书我有了更深的感受。

每个人在刚刚出生时,都拥有喜悦、和平的心境,偶尔会有情绪,会哭会闹,可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会回到喜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没有吃过冰激凌的孩子不会留恋冰激凌的甜蜜,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喜悦满足,长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摆到自己面前,试图让自己快乐满足。然而我们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圆,我们的真我是最中间的那个圆,而身份、情绪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圆,将我们与真我的喜悦平和层层隔离。我们太执着于外物,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快乐。

其实我觉得错不在于我们追求外物,而是不要过于追求。太执着于外物,对事物就会起分别心,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极好的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丰满充盈。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生命的重心,有强烈的方向感,因为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是思考、孤独、痛苦、彷徨、坚持、执著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独;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喜悦、和平。

这篇读后感,我只是摘取了书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三句话谈了一些我自己的浅显感受。《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我应该时不时地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觉得这本书会成为我的工具书,因为书里讲的东西我现在只是领略了一丁点皮毛而已,而生活还会继续下去,在生活中我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会随时翻开这本书,在书中去寻求应对的方法,解决的途径,关键是我应该抱有的人生态度。我要学着去拥抱世界,接纳外界的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二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中国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19年6月在中国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德芬,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搭乘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脑海里一直有个念头儿,总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来的礼物,在打开礼物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他仔细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本书中,读到一半的时候,竟然没有读懂这本书,所以重新又读了一遍,《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这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三

读完这本书让我惊讶的有两点:

第一,我以为女主角若菱这些烦恼所引发的终极人生问题,只能在佛教啊、道教啊这些“传统文化”当中才能获得答案,普通人想研究明白好像很难。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本书,用现代语言、用写小说的形式来阐明这些道理,通俗易懂又发人深省。

第二,我习惯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影片去豆瓣上看看别的读者怎么说,往往能有意外收获,看看自己是否遗漏了什么精彩内容。让我很意外的是,豆瓣上靠前的评论都惨不忍睹,说看这本书浪费时间浪费感情的大有人在。我头一次觉得,自己很勇敢,因为他们都和我的观点相反,而我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观点,勇敢的为我的观点做辩护,我认为他们很多人都没有领悟到书中内容的精髓——你按看小说的思维来看这本书就不对了。

浩瀚认为,好书至少要包含两种:

第一,那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不朽经典,放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直通人性,给人智慧的结晶。

第二,她不够畅销,她不够经典,但是却能够在某一机缘巧合的时刻,引发人思考和启发,让人开始做出改变。

我认为《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第二种好书,她给了当下的我一种启发,让我有更多信心去开始接触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是关于灵修和冥想。

前段时间,在喜马拉雅上,于晓非老师有一个系列节目,是讲金刚经的,关于佛教文化,我认为他至少把我对佛教的一大谜团解开了——他说,你可以不信佛,但是这不妨碍你来了解学习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就是这样!灵修和冥想,或者禅修,并没有那么神秘!这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去接触了解的东西,人到了一定的时刻就应该去学习这方面。我觉得这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带给我书本之外的最大收获。

当我把这本书看完最后一页,我终于对这个小问题,有了答案。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种事,第一是老天的事,第二是他的事,第三是我的事。

别人怎么样,那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实,是老天的事,我们怎么能改变呢?事实上,那已经是人家各种修炼之后的结果啦,我们不能看到别人有某个缺点,而否定人家曾经有过的努力,我们不能强求别人是个完人对吧。

哦对了,这也与这本书无关哪,我们干吗看到一个有个缺点的人,就认为她所推荐的书也有缺点呢?太奇怪了吧,还是管好我们自己的事吧!

我的人生,说来惭愧,没有什么成功,说来也悲哀,甚至连真正的失败也没有。别不承认,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状态,不管你是不是在上班,有没有社会保障,内心的空虚不可能用外在物质去填充起来的。

我在书中看到了女主角若菱的遭遇,我觉得在内心深处,她就是我的化身,她所遇到的烦恼,跟我的烦恼和我朋友的烦恼是有相同的根源的。

简单来说就是社会普遍病:职场的欺骗、金钱的堕落,疾病的忧愁,婚姻的背叛,朋友的冷漠等等。

若菱被现实打击的惨烈,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甚至我们真实生活里的事,比这本书里面的若菱有过之无不及啊!

我们都太想改变现状了,太想让这个社会按我们的想法去运转了,嗯,这就有问题了!

你怎么知道你的想法是对的呢?

嗯,我认为我努力工作业绩最好,所以那个升职岗位就应该是我的,她抢了我的岗位,我就特别难过;我认为我爱我的老公(或者老婆),所以他(她)就一定要按照我的方式去做,否则他(她)就辜负了我的爱,他(她)要是出轨我就不活了。

看起来好像很对,只能说愿景是对的,但是,操作起来里面有太多问题了。

这些看似“正常”的想法,其实出发点都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小我,也可以理解为私心。结果碰刺了,还抱怨家人不理解自己。

只不过外在没有按照我们私心的想法去发展,我们就感觉痛苦,就自我惩罚,其实痛苦都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惩罚自己,未免太武断了一点。

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由外界因素带来的快乐,而增加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喜悦。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四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谢张老师能够让我读到此文,先不说从中能够获得什么能量。首先你能分享你所拥有的能量,并且传授给我们,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德。感谢,感恩。

看完此书历时3个月左右,原因有几个。第一,我这个人比较懒,有时候偶尔翻几页。第二,书中您提到‘您希望’我们可以慢些读,读完几章好好的咀嚼,反思一下。这样正好为我自己懒惰的行为找了借口,嘿嘿。

我对此书印象,感触,共鸣,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1,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2,角色面具。3,吸引力法则。4,潜意识。5,学会臣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第一,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这句话倘若你现在问一些人,他们的回答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金钱,权势,名牌,美女,心中向往的地方。然而此书中的'答案却是:“爱,喜悦,和平”这五个字。虽然看起来平凡的五个字体,但是它的力量却远远能超越一切。爱这个东西我们懂得,与生俱来,爱的本能你我都有,爱的技巧需后天学习。喜悦,它跟‘快乐’不同。正如您书中写到: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如果快乐的事物或情境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会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所以你一旦拥有它,外界是夺不走的。和平,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或喜欢纷争。

第二,角色扮演。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每天都要去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故此我们很疲惫。各种压力,各种应酬。导致的我们慢慢失落了那个真实的自己。如果能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智慧、喜悦、看待事物的态度,要比别人多出很多。一起努力寻找,加油。

第三,吸引力法则。以前的我,看到这个词第一反应,我不懂。不懂应该来如何去解释这个词。现在读完此书后,对此我有新的认知。看看你身边的人或物,他们的出现就是应证了一个理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到这里,大家都应该明白什么是吸引力法则了吧。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引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常有倒霉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了。

第四,潜意识。什么是潜意识?我相信很多也人不懂,我之前也不了解潜意识是什么意思。甚至不知道它的危害。我们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意识是正确的,但是往往控制我们的是潜意识。它会通过各个渠道跟我们沟通,比如:每天出现的负面感受,感觉自己不被爱,不受重视,不重要,自己是受害者等等,都是潜意识的运作。意识是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意识不能够阻止这种慢性自杀行为,这就是潜意识的力量,它在慢慢操控我们的身体。有人问:有没有办法消灭它?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没有”意识与潜意识的存在是相对的,缺一不可。我们能做的是就是好好去摸索潜意识,更好的跟它相处,接纳它。

第五,学会臣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为什么要学会臣服?此书真的是可以获得很多正能量的书籍,只要你好好去阅读。所有已经发生了的事物,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因为毕竟已经发生了,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学会“臣服”。倘若你一直在抱怨,讨厌,嫌弃自己。那么负面的很多东西,都会跑来找你,臣服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

感谢自己能够喜欢上看书,感恩身边出现的每一个人,事,物,你们的出现使我的人生极具色彩。当然此书让我获得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书中蕴含很多人生哲理需要去体会、去实践的。感谢张老师,谢谢你的分享。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五

最近看了本书名字叫《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看后很受启发。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切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去争。

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觉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我的人我想是没有吧!

其实书中就是用五个同心圆来解释的,在最中间的圆里写上真我,爱,喜悦,和平!然后在最外面的一个圆上写着角分扮演,身份认认同,里面第二个写着思想,第三个写着情绪,第四个写着身体!上面还写到身份认同--觉察!思想---检视,情绪----臣服,身体---联结。

什么是身份认同----觉察呢?我自己以为书中说的就是要觉察外界的一切,不要被现实中的一切干扰了自己。

思想---检视!也就是说当你对什么事情产生思想的时候,不要就想着负面的,那样会干扰你正常的思想,凡事要多考虑,也许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

情绪---臣服,也就是说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管有多么的让人难以接受,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无法改变的,所以要学会臣服,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不是一种屈服,而是要学会接受!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一种结局!

身体---联结,我们要学着和自己的身体联结,当真正想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和身体联结了,那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能量!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了,也许会活出真我吧!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此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只想说一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颇深,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心态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对思想方面,更是不会考虑,对于以发生的事情不会学着接受,更别得什么与身体联结了!我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篇十六

《遇见未知的自己》真是一本值得多读几次的好书啊,作者没有干巴巴的讲大道理,灌鸡汤,而是以女主一连串的不幸遭遇为背景,展开女主与老人的对话,让人禁不住继续读下去。我读完真的收获蛮多。

文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婴儿在妈妈肚子里那个地方的描写。从每个人的生命源头出发,找到让我们的人生如此烦恼的原因。试想从一个温暖舒适无忧无虑的环境,突然孤零零降生到这个世界,很自然就会感觉到害怕,惊慌,由此“各种我”开始登场,竖起一层层盔甲来保护自己。每个人都是脆弱的,也没有谁是完美的,我们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一层一层剖开被各种模式包裹的外壳,慢慢缩小与“真我”的距离。

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内心的观念变了,相应对外界的事物感知也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候突然就想起王阳明的“心学”,以前高中的时候,还觉得这个老头净会整幺蛾子,故弄玄虚,现在觉得王阳明的理论很对啊。

就眼前,我觉得我首先应该弄清楚的就是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学了这么多年的法律是不是还要继续用下去,问问自己的内心,具体描述一下自己的愿望,遇见未知的自己。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安全家长承诺书简写 家长安全承诺书(实用17篇)

下一篇:最新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