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模板8篇)

2023年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模板8篇)

小编:纸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预算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企业对于财务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有序。而预算制定的能力又是每个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在这个背景下,我参加了一次有关预算制定的培训,下面是我的其中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为什么要进行预算培训。

在企业中,预算制定不仅要求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还要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情况下,制定预算的人员很难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导致预算不能真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因此,进行预算培训,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业务过程,更准确地估算各种预算指标,以便更好地策划未来的财务方向和业务拓展。

在预算培训中,我学习到了几个与预算有关的核心技能。首先,规划预算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例如市场的变化、政策环境的变化等。其次,准确的数据录入是确保预算准确的关键。还有就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要让整个预算计划看起来更加合理,还要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要同步协调,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在参加预算培训后,我深刻地认识到预算制定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我还学会了更好地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是了解如何制定部门间的预算指标,如何确保各部门之间的预算计划一致性,并能够灵活调整预算计划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第五段:总结。

预算制定是企业管理者必备的一项技能,参加预算培训是学习预算制定的最佳方式。预算培训能够让管理者了解预算制定的核心技能,例如规划预算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准确的数据录入是确保预算准确的关键、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同时,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总之,预算培训对于管理者的职业发展和企业未来的财务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某公司实行预算管理,几乎是年年利润达不成目标,费用控不住,出现了所谓“预算年年编,费用成倍长;利润上不去,年年编预算”的怪现象。

这家公司预算不长进的原因如下:

1、公司原为国有企业,按上级要求编制预算上报主管部门——上级所迫,不编制预算不行,只能敷衍了事。

2、母子公司讨价还价,养成费用预算空而大习惯,花国家/大股东的钱,控制不了成本费用。

3、战略成空谈,经营计划不与预算挂钩,两者形同陌生;

4、中高层无预算管理理念,培训又不到位,管理手段贫乏,整个预算管理就是:制度是满汉全席——都有,编制是盲人摸象——瞎猜;执行是天马行空——胡来;控制是青蛙跳水——扑通(不懂);分析白纸一张——空白,考核是和尚撞钟——得过且过。

5、后来公司实行改制,但缺乏激励机制,基层无能力,中层无动力,高层无定力。预算出来了,费用报销是第一个月严格执行,第二个能行就行,第三月不行也行。中层不管预算,预算外费用追加不断;领导忘了预算,有单照签;财务能力有限,认字付款。

结果是:年底领导急得跳,中层偷偷笑,基层嗷嗷叫。

企业享受国家政策,暂时以高毛利为代价承担高成本增长。但因金融危机影响、国家政策、市场因素变化以及珠三角区域的经营环境变化,势必造成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如成本增长得不到抑制,跌倒的不仅是公司,而且还有改制后成千小股民。因此,针对公司预算管理相关病因,开出如下药方:

1、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一是思想观念,从国有变民营,需要企业盈利求生存;二是管理观念,以公司利润为中心,坚决消除部门利益最大化;三是经营观念,降低成本,才能盈利;四是用人观念,选聘民营管理人才,激活中高层管理干部;五是考核观念,制定利润考核办法,下放管理权限;六是激励观念,责权利对等,奖惩兑现。

2、必须建立公司发展战略体系,以经营计划为其实施护航,以年度预算为其实施保障。因此发展战略指导经营计划,经营计划紧密结合嵌入预算管理。

3、强化年度预算执行个体责任。根据经营计划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相关单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而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由其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计划,构建“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4、实行“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分级编制、逐级汇总、总体平衡”的预算编制程序,从而调动各预算执行单位的编制积极性、控制积极性。

5、建立全面预算一把手负责制,并在其下设立一个智囊团,寻找一个或一批具有良好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核理念与经验的预算舵手,打好预算编制基础,建立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考核体系,使公司部门工作保持协同一致、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资金使用创造最大价值。

6、加强预算编制、控制培训,做到人人懂预算,个个会控制,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管理目标。

7、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与预算管理细则,明确预算调整、追加概念与流程,使全面预算编制全面、合理,强化预算指标的刚性,杜绝以预算编制缺陷的名义修改预算。但同时也保留部分空间(预算委员会保留机动额度),保障突发事件、重大经营活动预算金额不足的预算外费用支出。

8、设置一套全面、好用、自动汇总与分析的预算的表格,降低非财务人员编制难度,同时可对照检查预算指标是否符合公司经营计划与预算目标。

9、建立预算执行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为第一预算责任人,承担利润指标达成、各部门成本费用控制责任的控制机制。对习惯国有企业大手大脚划钱,无节支超预算发生费用由个人承担。

10、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月度滚动预算,根据滚动预算,结合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备用金拨付形式控制支出。同时对收入配比预算单位,可实行预借支备用金,保证正常生产经营进行。

11、设立专职检查、分析岗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挥管理的事中监督作用。

12、围绕预算管理,结合正常考核,并建立负激励机制,做到经济责任与行政责任共担。并且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经营管理环境。

13、建立预算决算与审计机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更新、推广。

全面预算管理虽然有其局限性,即无法预测编制后的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成果影响,也无法满足市场营销管理等所需的灵活性要求。但它建立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经营管理理念,将公司发展战略、经营计划贯彻到公司每一个基层细胞,使公司的经理人明确经营目标,工作有方向,同时促进了公司部门管理协同、相互合作。全面预算管理也实行了它另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那就是加强了公司日常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公司企业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是一个系统化、信息化的企业经营过程管理,需要公司内部较强的凝聚力、工作方向一致,管理协同、资源整合耐力持久。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层次的提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一环,每一个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的实施,无形中培养企业主人翁精神,把股东价值最大化理念移植到这种经国有企业改制的民营企业中,同时也因企业文化与预算管理相辅相承,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作用也会进一步促进了全面预算管理成功。

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经过60天紧张培训,我们培训班即将结业。在公司领导及__大学领导老师的关怀指导下,班内82名学员加强自主管理,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刻苦思想,认真领悟,取到了许多真经。有些使我们日常工作的做法得到了理论支撑,有些使我们的一些想法得到了印证,有些使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捷径”,这些必将指导我们以后的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思路更清晰,行动更有效,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加之与来自不同工作地区、不同工作岗位的学员们聚焦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段时间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准备充分,使得整个培训过程顺畅,收获很多。从筹备到整个过程中,领导重视体现的淋漓尽致。方案准备,人员抽出,项目实施,领导对中间过程的关注,时刻都让我们学员感受到公司领导及铁道大学领导对我们的重视与关怀。整个过程非常顺畅,一环紧扣一环,我们感觉紧张的同时又有巨大的收获,感觉值得。

2、研讨式教学是这次培训过程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让我们学员而不只是一位的带着耳朵去听,而是始终在思考。也许我们的想法有些不成熟,甚至有些稚嫩,有些观点欠全面,但我敢说这是我们82人用心做的。

3、各位老师们朴实无华的语言,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合同管理董巧婷导师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生动的毫无保留的工程实例中,我们不但对合同管理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今后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认为:学习+反思=成长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态度决定一切”,不管我们学得怎么样首先你要学,如果你不学那你就别进这个门,进了这个门你就要明白你是来学习的,不是睡觉、聊天和玩的。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学习很苦,也有人感动甘呢?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学习一下别人,那样你永远都是佼佼者。

这期的培训虽即将结束,但我会立足自我,完善自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能在公司的舞台上展示我的精彩。

最后,我感谢公司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培训机会,我承诺,一定好好工作,报答公司。

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__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决定》自__年1月1日起施行。历经四次审议,预算法在出台后,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新预算法比较好地总结了20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比较好地回应了各级人大代表的要求及社会各界的关切,并与此前中央批准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衔接,确保新预算法的顺利贯彻执行。

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在立法宗旨、全口径预决算、地方政府债务、转移支付、预算公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进行了诸多创新,在预决算编制、审查和批准、执行和调整、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也有许多完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亮点:

(一)匡正立法宗旨,极大提高新预算法的地位和作用。

原法规定,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新预算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新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修改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原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的“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以前仅仅是管理监督的主体,而现在同时也是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

2、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新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正是体现了财政的“二不”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让预算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法定预算改革的目标为“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同时,新预算法第2条增加“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极大地拓展了预算法的调整范围。

(二)实行全口径预决算,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1、确立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基本原则。新预算法第4条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13条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2、明确全口径预算的范围,新预算法第5条规定,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时,对以上四大预算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规范。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新预算法首次确立全口径预算体系法律框架,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概念、编制原则、如何衔接,为日后中国特色全口径预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法制基础。

(三)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

原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出于发展需要,还是采取多种方式融资,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这些债务多数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的监督,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同时从六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

1、限制举债主体。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主体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2、控制举债规模。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内举借的债务。

3、明确举债方式。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举借债务只能采取发。

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以其他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

4、限定债务资金用途。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建设投资,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5、列入预算并向社会公开。新预算法第14条和34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政府举借债务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并作出说明。

6、严格控制债务风险。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仅解决了地方政府多年来举债合理不合法的问题,也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原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规定,针对近年来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如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对转移支付的种类、设立原则和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

1、种类。从纵向划分,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从横向划分,转移支付包括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2、原则和目标。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3、预算编制方法。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是,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同时还增加关于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的规定。

5.下达时限。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下级政府。地方政府应当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转移支付,应当及时下达预算;对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的转移支付,可以分期下达预算,或者先预付后结算。

新修改的预算法首次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奠定了法制基础,有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同时,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与原预算法相比,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

(六)坚持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

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影响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新预算法增加规定,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的重点是: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收支政策是否可行;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预算是否规范、适当等内容。为确保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新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

同时,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新预算法强调,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如果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支出等方式仍不能实现收支平衡的,经本级人大或者其常委会批准,可以增列赤字,报财政部备案,并应当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予以弥补。这就为今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并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留出了空间。

(七)亮点四:“预算公开”入法,从源头防治腐败与原预算法相比。

新预算法首次对“预算公开”做出全面规定,第14条对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在第92条中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

对于预算不够细化问题,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多处做出明确规定,如强调今后各级预算支出要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按功能分类能明确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知道政府支出是用到教育上还是水利上;按经济分类则明确反映政府支出按经济属性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知道有多少用于支付工资,多少用于办公用房建设等。两种方式不能偏废,分别编制支出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预算有利于更全面理解预算是怎样实现的。

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第一段:介绍建筑预算培训的背景和目的(约200字)。

作为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筑预算扮演着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建筑预算繁琐且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许多建筑师和项目经理在这个领域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我参加了一次针对建筑预算的培训课程,旨在提高我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第二段:学习过程和内容的总结(约300字)。

在建筑预算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首先,我们接受了对建筑预算基础知识的全面介绍,包括预算编制流程、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及预算的组成要素等。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我对建筑预算的整体框架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然后,培训课程深入探讨了建筑预算中的关键要素,如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以及间接成本等。我们学习了如何估算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以及如何调整和纠正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实践操作,运用软件进行了预算编制和分析。这些实践操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并增强了我们的操作能力。通过与同行的合作和交流,我也学到了许多实际经验和技巧。

第三段:收获与体会(约300字)。

通过这次建筑预算培训,我不仅提高了专业能力,还收获了其他方面的经验。首先,我意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合理的预算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掌控项目进展和成本,还能为决策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其次,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在培训期间,我与同行们积极合作、互相学习,我们的交流和讨论使我们共同进步,也扩充了我们的人际网络。

此外,这次培训也提醒了我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如果不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知识,就很难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第四段: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约200字)。

在建筑预算培训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是信息的获取和整理。建筑预算有许多关键要素和细节需要考虑,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时会感到不知所措。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主动请教导师和同学,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逐渐弥补自己的知识空白。

另一个挑战是软件和操作的学习。一些预算软件功能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容易掌握。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通过练习来熟悉软件的操作,并多次向导师请教疑惑之处,逐渐克服了这个困难。

第五段:总结(约200字)。

通过参加建筑预算培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我学到了建筑预算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要素,提高了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我也收获了对合作与学习的认识,以及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知识的重要性。虽然在学习过程中面临了一些挑战,但通过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我逐渐克服了困难并取得了进步。我相信这次培训对我的职业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我也将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原法规定,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新预算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新预算法将原法“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修改为“规。

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将原法“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修改为“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预算法从过去的政府管理法转变为规范政府法、管理政府法,从过去的“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政府以前仅仅是管理监督的主体,而现在同时也是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

2、我国财政改革秉承公共财政的理念,在财政功能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的作用“不越位”、“不缺位”。新预算法删除“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规定,正是体现了财政的“二不”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让预算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法定预算改革的目标为“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同时,新预算法第2条增加“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极大地拓展了预算法的调整范围。

(二)实行全口径预决算,政府全部收支入预算接受人民监督。

1、确立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基本原则。新预算法第4条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第13条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新预算法首次确立全口径预算体系法律框架,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概念、编制原则、如何衔接,为日后中国特色全口径预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法制基础。

(三)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风险。

原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出于发展需要,还是采取多种方式融资,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地方政府债务。这些债务多数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同级人大的监督,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新预算法增加了允许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同时从六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

1、限制举债主体。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主体只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2、控制举债规模。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内举借的债务。

3、明确举债方式。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举借债务只能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不得采取其他方式筹措,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以其他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

4、限定债务资金用途。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只能用于公共预算中必需的部分建设投资,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5、列入预算并向社会公开。新预算法第14条和34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政府举借债务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并作出说明。

6、严格控制债务风险。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仅解决了地方政府多年来举债合理不合法的问题,也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原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没有规定,针对近年来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如地方可自由支配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限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交叉重复、资金分散、配套要求多等,新预算法第16条、第38条、第52条等对转移支付的种类、设立原则和目标、预算编制方法、下达时限等做出规定。

1、种类。从纵向划分,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从横向划分,转移支付包括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2、原则和目标。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3、预算编制方法。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但是,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同时还增加关于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的规定。

4、下达时限。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应当将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预计数提前下达下级政府。地方政府应当将上级政府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预计数编入本级预算。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转移支付,应当及时下达预算;对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的转移支付,可以分期下达预算,或者先预付后结算。

新修改的预算法首次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奠定了法制基础,有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减少“跑部钱进”现象和中央部门对地方事权的不适当干预,也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原预算法规定预算审查的重点是收支平衡,同时要求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完成上缴任务。于是在客观上带来预算执行“顺周期”问题,容易导致收入征收部门在经济增长放缓时,为完成任务收“过头税”,造成经济“雪上加霜”;而在经济过热时,为不抬高基数搞“藏富于民”,该收不收,造成经济“热上加热”,影响政府“逆周期”调控政策效果。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新预算法增加规定,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的重点是: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收支政策是否可行;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预算是否规范、适当等内容。为确保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新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

同时,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新预算法强调,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如果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支出等方式仍不能实现收支平衡的,经本级人大或者其常委会批准,可以增列赤字,报财政部备案,并应当在下一年度预算中予以弥补。这就为今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并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留出了空间.

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政府预算的培训课程。培训中,我对政府预算的理念和实施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深感其重要性。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在培训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以便更多人了解政府预算,增进公众对政府财政管理的理解。

首先,政府预算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培训中,讲师向我们介绍了政府预算的背景和意义,使我深刻认识到政府预算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性。政府预算可以合理规划和分配财政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只有通过科学而合理的预算安排,政府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其次,政府预算需要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与参与。在培训中,讲师强调了政府预算应当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和参与的重要性,这使我深感政府预算并非单方面的决策和安排,而应当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只有通过与各方面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参与,政府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更好地满足公众的诉求,同时也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促进民主决策的实施。

再次,政府预算的制定需要尊重科学和制度。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政府预算的制定过程需要尊重科学和制度,遵循法律法规和预算纪律,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和可操作性。政府预算的制定应该基于事实和数据,科学评估各项政策措施的效果和成本,并进行合理权衡。同时,政府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预算的执行结果符合原定目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只有通过科学和制度的引导,政府才能更好地实现预算目标,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政府预算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在培训中,我认识到政府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政府预算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适应变化。政府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研究和学习,不断改善预算制度和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数字化技术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预算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通过这次政府预算的培训,我对政府预算的重要性和实施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政府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关乎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更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只有通过科学的预算安排和民主的决策程序,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我相信,只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共同努力,政府预算一定会更加透明、高效,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预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采购预算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员工对采购预算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公司组织了一次采购预算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受益匪浅,不仅对采购预算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技巧。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培训中,我深刻理解了采购预算的概念和作用。采购预算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采购业务目标而编制的一种财务计划。它不仅明确了采购预算的收入和支出,而且还规定了物资采购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制定采购预算,企业可以合理安排采购活动,控制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在培训中,我了解到采购预算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采购预算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在培训中,我学到了一些制定采购预算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应当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充分了解企业的采购需求和采购能力。其次,应根据采购目标制订计划,明确采购的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再次,要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工作,确保采购的物资质量和供货能力。最后,要统筹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变化,合理安排采购预算的支出和收入。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企业可以在采购预算中实现合理的平衡,使采购效果最大化。

第三,培训中,我认识到了采购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采购预算的制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采购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在培训中,我了解到采购预算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在采购过程中,还应加强供应链的管理,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此外,还要建立采购预算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证采购预算的正常执行,并保证采购目标的实现。

第四,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采购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需要不同岗位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在培训中,我意识到作为一个采购预算人员,只有与其他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其需求和要求,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要求的采购预算。此外,还需要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提前了解市场情况和行业动态,以便适时调整采购预算。只有加强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采购预算的任务。

最后,在培训中,我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采购预算工作的完成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人际沟通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掌握采购预算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我还需要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积极参与协调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这样,我才能在采购预算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采购预算培训,我对采购预算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培训中,我认识到了采购预算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只要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就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某公司新员工培训方案论文 公司员工培训方案(模板9篇)

下一篇:激励公司员工的详细方案 员工奖励制度和激励方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