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健康教育的论文(通用17篇)

最新健康教育的论文(通用17篇)

小编:紫薇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一

摘要:这对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课程内容不全面,课时设置不合理,缺乏专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不充实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和探究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转变观念,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准确定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健康知识教授要与学校的常见病防治相结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宽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转变观念;贴近生活;以生为本;拓展空间。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课程为载体,在小学阶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教学活动,使青少年与儿童获得一系列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课程内容不全面,课时设置不合理,缺乏专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不充实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探究。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健康教育就是学生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在这样错误观念的误导下,教师没有给予健康教育课足够的重视,往往不能按课时来完成教学计划。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它是一门以所有人为对象,进行生理、心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是改变不良行为,建立科学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学科。目前,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搞好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养,就必须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健康教育学科。因此,作为新时代肩负学生发展与成长重任的教师,需要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改变照本宣科,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实用性不强,学生感觉不到与自身关联性,往往会认为学了也没有用,而且还枯燥单调,学生不感兴趣,教学自然不会成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要善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来入手进行教学,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性与可信度。学生会感受到健康教育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3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具有的供教师展示和操作,有的供学生操作,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的教具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学习效果也较好,这是由生本理念决定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当他们想去探寻一个问题时,如果老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供他们自主探究实践,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增强,学习的程度会大大加深,课堂的氛围也会更热烈。例如,在使用平衡膳食金字塔演示模型时,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在讨论研究,当上台演示的同学操作时,学生都认真地在比对自己的想法,最后再由老师在黑板贴图指导。我想,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一定是扎实的。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有相应的内容传授,又要有适当的课堂讨论,更要有课外延伸。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班会、宣传栏、校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校内教育,还需要校外、社区、家庭的支持,通过邀请校外医疗机构开展知识讲座,召开家长会等,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保健习惯,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转变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功能,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健康教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进行健康教育,是促使中学生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形成健康行为的有利措施。我们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宣传活动,举办卫生救护演习、健康保健知识图片展、健康保健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健康保健与安全自救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5健康知识教授要与学校的常见病防治相结合。

在当前的学校健康教育中,很多学校都秉承着对疾病采取预防为主的态度,对于常见的可以通过学生日常行为加以预防的疾病,学校都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活动,主要集中在视力保护、龋齿防治等几种疾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视力保护不注意,就极容易造成近视的后果,因此学校对近视眼的预防格外重视,为此教师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监督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并定期对学生的视力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学生眼保健操效果的提高。鉴于写字姿势不正确也会影响视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授课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使学生的视力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好,例如吃糖过多或者刷牙不及时都会引发龋齿问题,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早晚刷牙、控制食糖量的习惯,并定期对牙齿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龋齿的严重性加大。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结合起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宽广,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模式互相促进,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避免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一套,到了家中与社会上又是一套的现象发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孩子,要及时与他们家长沟通,互相了解情况,使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意识与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二

[提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页.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三

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就成为一个特别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期树立“我要学”、“我想学”的正确学习观。如果数学老师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最大程度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就可以将枯燥的初中数学转化为一种有趣的求知。

二、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一)注重引导开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对此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引导式教学。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并转化为内心体验后,才可能是最有效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譬如,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定理、公式的推导,如果引导学生找出一些例子,然后从例子中归纳总结相应的定理、公式,这样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推导出来的公式,必然印象更深刻,理解也更充分。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学生不至于手足无措,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理而非生搬硬套公式,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简单地灌输数学符号、图形、公式为主动建构新知识结构。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1.数学的学习讲究一定的方法,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程式,才能更好的学习。首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督促学生课前预习所学的内容,在预习阶段提出问题、了解难点,这样听课就会更有针对性。其次,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如何听课提供指导和帮助,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例如,在授课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学生那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如何去推理,如何练习巩固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然养成上课专心听讲,下课积极练习巩固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积极提问,这样有利于数学学习中发散性思维的培育。当然,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回答,教师应当认真、耐心的听取,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及时的点评。

2.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三,类比法即将多个事物结合在一起,进行调查研究,得出此类事物之间的异同。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有使学生对相似的问题形成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时,才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毋庸置疑,这些方法对于数学的学习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应当积极领会不同解题方法的真谛,积极拓展学习思维。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

1.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品质。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例举一些常见的事例,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能力水平各有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殊情况都应予以关注。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鼓励每个学生创新和求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教学设计方案应当符合思维的正常规律,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如何推进思维、如何拓展思维,都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

三、应当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积极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网络教育资源,及时收集资料、获取相关信息。

总之,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愿景,必须注重教师与学生各自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育理念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以及如何践行、如何开发新的理路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此外,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形成互动交流式的数学学习模式。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四

为了更好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按照“抓安全、上质量、求和谐、谋发展”的目标,根据《任丘市2010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考核标准》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把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新课程计划,教材齐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2、学校根据《出岸中学章程》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3、学校注重环境管理,校内净化、绿化、美化,楼道有文化长廊、墙壁整洁;各种布置体现规范性、教育性和示范性,在环境布置中体现文化品位。学校重视校本文化建设,建有《感恩》和《中国的世界之最》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学校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了主题诗歌朗诵会、拔河比赛、班级乒乓球比赛、班级之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4、我校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和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学籍管理程序和手续规范,实行电子学籍管理,学生人人有学籍档案,内容按规定填写,学生评语体现个性。

5、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学生养成教育,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入手,通过家长学校、主题校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重视德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美育工作,有计划、检查、总结和汇报制度;有主题教育全校活动记录、班会活动记录和团队活动记录;学校重视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张贴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并有具体措施贯彻落实;学生养成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校风、校纪良好;学校重视法制教育,设有法制副校长,有法制教育活动记录,在校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收到了良好效果。

6、学校落实全市中小学健康60分行动计划,坚持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活动时间。体育与健康教育课、音乐、美术按课程标准开课率达到100%,并组织开展班机篮球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中小学生艺术节、科技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已按时上报。

7、学校坚持学生全体发展和主动、健康发展,有后进生转化记录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开设了进步奖。无按考试成绩排座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后进生、随意劝退或开除学生现象。

8、学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校风、教风和班风;有校歌、校徽、校刊,校歌人人会唱;实行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9、坚持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家长学校按计划有针对性的定期召开,收到了良好效果;学校同镇派出所开展了共建活动,聘请所长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敬老院为学校的校外教育基地,团队定期组织活动,支教大学生定期组织学生到出一村白奶奶家开展活动,受到了领导的赞扬。

10、学校制定了控辍保学的具体、有效的措施,年辍学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对贫困生进行了有效地资助,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1、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各室管理规范、制度齐全并上墙,理、化、生实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及上机操作课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设置并开设,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12、学校制订了《住宿生管理条例》,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宿舍整洁卫生,单人单床,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无异味;注重宿舍文化建设;厕所洁净卫生。

13、学校食堂管理规范,周边无污染源,学生餐厅和操作间、储藏间整洁卫生;炊管人员讲究个人卫生,并能做到持证上岗,有健康证;饭菜品种多样,质量高且价格适当,饮水供应充足,学生满意度高。

14、有健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落实具体安全岗位责任制,措施到位,学校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各种应急预案完备;坚持《学校工作一日查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到位。

15、有达标的校务公开栏,公开及时、内容真实、全面、程序规范。

二、现代技术教育与实验教学。

16、学校各室齐全,农远工程卫星接收播放室、教学光盘播放室有专人负责,重视了专业教室的使用。

17、各室规章制度齐全,账簿、档案、记录、计划、总结齐全,物品摆放整齐,无尘土,张贴规范,有专(兼)职实验管理人员。

18、各室仪器设备摆放整齐,合理、存取方便,分类明确、有编号和橱目标签,有自制教具专橱,仪器设备完好率95%以上,有维修工具,化学药品专橱存放,有危险品专柜,并实行了双人双锁管理,水、电到位。

19、教师演示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实验课教案、分组实验通知单和记录,学生实验报告齐全,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分组实验开出率98%以上。

20、有实验操作考试制度,定期组织考试,有学生课外科技小组,并开展自制教具活动,田占峰老师的自制教具获省级奖。

21、图书室、阅览室,生均图书达标,用中图法对图书分类编号,书标色标统一,有足够的书架、报架,借阅手续齐全,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活动,图书利用充分,实行开架借阅。

23、学校建有学校网站,利用学校网站加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间的互动交流,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办公网络化,网络使用正常。

24、学校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播放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为教育教学服务,使用每周课时数15节以上。卫星资源接收完整、整理合理,计算机教室、语音室有上机记录、教学计划、教案、维修保养记录以及课程表等,各室的使用记录齐全,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播放室有教师自制课件集锦以及使用教案等资料,开展了教师课件评比活动。

25、各教研组配备了高配置的贝壳办公电脑,教师充分利用备课系统使用农远资源以及河北省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

26、学校有专人对农远资源以及河北远程教育资源(冀教版)进行整合,建立校本资源库,是河北远程教育学校会员。

三、教学与教科研工作。

28、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普通话标准,板书整齐、汉字规范,能制作简单教具和课件,会用电脑,有完成学科知识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教学等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有对学生实验活动、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指导的能力;把作业指导作为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水平的重要工作,做到了课内外作业及时批改;任教学科期末、学年学生成绩考查高于校内平均水平;没有不及格的学生。

29、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学校建立了新的课程观,树立新的学生观,转变教学观;大部分教师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行动;积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主持了任丘西片(片)校本教研主题研究活动。

30、学校开展了构建高校课堂实践活动,按照“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引领教师“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科学的高校课堂”,深入开展了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教师认真研究教材,部分学科实行了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三维);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做到放得开、收得拢;能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引导、调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并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活动对个人及社会的相关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

31、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或辅导学生参加比赛并获奖。有教师获奖。

32、从学校实际出发,不照搬某种模式,不追求“宏伟”目标。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他们按照“分项实施、重点突破”的策略,从研读教材、规范学生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等环节入手,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提高课堂实效。学校对本校教师队伍现状和实施新教材中的现实问题有全面的分析和反思,制订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计划、措施和目标。

33、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校级领导参与、指导校本教研的制度或要求;成立学科教研组;学校领导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多次聘请市教研室教研员到我校指导教研。

34.学校制定了校本学习制度,规章制度具体、学习笔记和辅导材料齐全;建立了学校领导听课、兼课制度,有听课、兼课的具体节数要求;建立教学研究制度,每位教师每周不少于3小时教研活动时间;建立了教师自我反思、参与教研活动的检查制度。

35、校长以《如何上好一节课》为题,开展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校本培训;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预设的能力;聚焦课堂教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行动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的能力。

36、围绕教师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合作团队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研究行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从研读教材、规范学生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等环节入手,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提高课堂实效。

37.为了推动课改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制定了完备的实施方案,在学校网站“互动交流”栏目中开辟了“走进高效课堂”专题论坛,为教师建立课改交流平台。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青年教师创优课、中老年教师献艺课等活动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聘请教研室参与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并对学校的教研工作给予指导。发挥支教大学生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研讨提高大学生及学校教师的整体课堂实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38、制定学科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等评价标准,学校定期检查;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的教学活动考查制度,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记录;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做一节公开课,采取教师自定内容、时间,学校或教研组听课、评课的方式,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考查结果作为教师评估的主要依据。

39、按照教学评估的要求,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估制度;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为目的的评价制度;把教师教学评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任用的依据和标准。

40、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了“班级之星”评比活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学科成绩,关注学生的进步。

41,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了命题组及命题审核小组,加强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发挥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

42、树立了新的人才观,重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全面发展和成绩提高作为重要指标;学生学业考查成绩逐年提高,办学效绩得到上级和社会的认可,有面向家长和社会的教学质量调查表;毕业率达到97%以上。

四、师训工作。

43、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做到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活动、有考核、有总结。学校制定并张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实效的师德教育活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无有偿家教行为,受到社会、家长及学生的好评。我校按照《沧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及赋分表》对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工作,并按时完成了《任丘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情况统计表》。

44、学校制定了全体教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考试制度;制定全员培训与校本培训教育方案;年终统一组织检查并写出书面总结。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当年度的在职教师职务培训,成绩全部合格。

45、校长参加了在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组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学历提高培训、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要有笔记。我校有一名沧州市级骨干教师,十名市级骨干教师。

46、学校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合理,学历达标率为100%。

48、学校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制定本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利用例会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学习名人名言和有关文章,开展教师心理疏导活动,使教师没有严重的心理疾患和精神疾病。

49、为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全员读书学习制度,全体干部及教师要在认真读书、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收获、读书体会,工作反思,形成书面文章,在学校网站上发表。学校利用学校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

50、学校参加教育体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文化考核有一人不合格。

51、学校教师全部使用普通话授课,普通话等级全体合格,学校用字规范。

52、本年度我校荣获沧州市思政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任丘市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团委颁发的“五四红旗团支部”,市家长学校先进单位。

55、中小学运动会第10名,中学生篮球赛进入第二阶段,分别获得道德风尚奖、体育道德风尚奖。

56、本年度学校学校网站,加强了各种交流,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57、田占峰老师的自制教具获省级奖两个。周明荣获任丘市家长学校先进个人。

59、教科研成果获奖:崔凤桥、刘劲松参与的“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荣获沧州市科研成果二等奖。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五

摘要:个体早期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农村留守幼儿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其心理健康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本文对我国有关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发现:从现状来看,已有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6岁以上的留守儿童,对3-6岁留守幼儿关注较少,从影响留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来看,大多单方面强调了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忽视了家园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留守幼儿是留守儿童中的低龄群体,其心理发展状况在个体的一生中起着重要奠基作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学界和政府应该对待这一问题给予重视。

农村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而被留在农村生活、年龄在3-6岁的低龄儿童。留守幼儿是伴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有专家认为,留守幼儿现象,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1]的确,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被遗留在农村的留守幼儿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加,也因此,留守幼儿的身心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情绪不稳定、和同伴交往困难、社会适应不良等。2017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系列报告会的研究发现,由于父母与亲生骨肉长期分离,9.7%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生死也漠不关心。[2]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凸显,亟需尽早重视和解决。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了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卫生学等方面。这些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结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3-6岁的留守幼儿调查和研究较少,且理论阐述较多,实证研究较少,针对性不强。本文拟以3-6岁农村留守幼儿为对象,梳理我国已有的关于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文献,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心理健康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是自我与他人的平衡。[3]而幼儿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认知水平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人际关系协调、性格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等。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对我国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留守幼儿和非留守幼儿的横向对比研究、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下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几方面。在使用方法上,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使用了心理健康测验量表、sci-9o量表和埃里克森人格问卷,如王东宇的研究表明,留守幼儿的个性在n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4],也有的使用了自编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卷[5]等。虽然方法不一,但最终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我国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低下。从这些文献来看,学者们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较为关注,整体来看,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留守幼儿,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与留守男孩相比,留守女孩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更容易焦虑和孤独[6];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升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7]中国教科院刘占兰教授组织开展了一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和促进项目,对江苏、重庆等地的590名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幼儿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负面情绪的阴影,他们不爱说话,眼神躲闪,喜欢安静的活动,没有家人陪伴就谁不着,在陌生人面前害羞,退缩行为严重等。[8]从以上研究均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他们在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早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2.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孕妇健康级儿童出生后的机体损伤和疾病等。已有的研究表明,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等大多和家族遗传有关。另一方面,胎儿期母体的情绪状态、营养状况等会影响胎儿发育,继而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此外,出生时先天畸形、矮小、皮肤黑、肥胖、瘦小、意外伤害造成的四肢残缺、失眠、耳聋等,会导致幼儿自卑、情绪低落、智力低下等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

2.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体成长的第一环境。[9]幼儿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外界环境对其发展影响重大,年龄越小,越依赖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教养方式、家长素质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的亲子分离,留守幼儿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性格变得过分依赖、不自信、自私等。甚至有的祖父母常常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类话来吓唬留守幼儿,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伤害。莫艳清[10]也对此有所提及。此外,家庭成员榜样作用的发挥也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很多父母不健康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留守幼儿身上体现明显。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情感上的亏欠使很多父母更多地从物质上弥补留守幼儿,这也让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方式。因此,家庭在维护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2.3、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幼儿园而言,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尤其对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较深。如幼儿园氛围、师幼关系、幼幼关系等。农村幼儿园经济条件有限,教师对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重视程度不高,对留守幼儿缺乏足够的关心,也欠缺相关的心理知识,未能为留守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

目前,我国主要从家庭、幼儿园、社会和政府几个方面探讨了促进我国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3.1、家庭层面。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陪伴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精神分析理论和生态学理论都认为,婴儿在早期从安全型依恋所获得的温暖、信任和安全为以后健康的心理发展奠定基础。[11]农村留守幼儿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缺乏父母长期的陪伴,其心理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学者们的反复验证。一些学者提出,为了促进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家庭必须发挥好自身的教育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学前期,父母尽量陪伴孩子的成长,或者选择就近的地方务工,方便和孩子团聚;平时通过电话、微信、书信等方式多和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选择临时监护人时一定要考虑其监护能力,并加强联系;鼓励主要抚养者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增进对留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关注其身心和谐发展,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2、幼儿园层面。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幼儿园中开始的。留守幼儿长期和父母分离,家庭关怀缺失,幼儿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空白。因此,幼儿园对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可忽视。近年来,国内学者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在维护和促进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大家认为,幼儿园不仅应该建立留守幼儿的成长档案,了解和记录其发展情况,主动关心园中留守幼儿的生活。还应及时与其父母加强沟通和联系,定期开展家访,向幼儿的监护人传递科学的育儿观念,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可以设立悄悄话热线或一封家书活动等,为留守幼儿的亲情需求创造条件,满足留守幼儿情感发展需要。

3.3、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作为个体成长的宏观环境,同样影响其心理健康。全社会应协同努力,给予留守幼儿更多的关爱、引导和支持。农村留守幼儿长期生活在农村,周围大多都是和自己一样的留守幼儿同伴,他们游戏活动少,较多的时间以电视为伴。因此,一方面,各类社会团体可以开展多种公益活动或关爱留守幼儿工程,丰富其精神生活。这一点在诸多研究者的文献中都有论述。另一方面,净化留守幼儿周围的环境,减少赌博、暴力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发挥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的作用,为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从已有的研究不难看出,我国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较差,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和改善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但目前来说,这些研究大多属于经验概括和总结,定量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项目追踪研究较少,实践性不够。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扩大定量研究的样本数量,把重点放在促进留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方面,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其促进策略的可操作性,发挥留守幼儿周围环境的合力作用,共同为维护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3.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六

心理健康关系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长大后在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三)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

(三)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实施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四)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有些幼儿教师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对幼儿心理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能使幼儿园的努力付诸东流。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发生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而在某些幼儿园中,幼儿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教师就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地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二)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

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在心理上对教育理念的重视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

(三)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绪、性格、意志品质。

(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教师的心理维护,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幼儿园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的心理维护。工作中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以“情”管人,以“情”感人,尊重教师,激发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体验成功,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幸福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利的平台,让他们体会成长的快乐,体会被尊重和被需要的心理满足感。

(五)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利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加强心理健康系统知识的培训,普及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家长来说更显重要。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七

整体护理是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一种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的护理工作模式。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笔者对分娩的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灵石县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孕产妇120例。

入选条件:产妇年龄22~34岁,孕周38~41周,单胎妊娠,无妊娠并发症,均为阴道顺产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2.5~4kg,阿氏评分8~10分。

排除条件:产后出现发热或其他并发症者。

将12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两组在年龄、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实施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产科护理过程的新型护理模式。

观察两组在婴儿早吸吮、乳房按摩、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向孕妇普及分娩知识与母乳喂养知识、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的重要性等内容,树立健康观念和自然分娩信心。

着重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母婴同室的重要意义及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对促进早泌乳的重要性,并发放母乳喂养宣传资料。

由资深护士教孕妇通过呼吸减痛法缓解宫缩,教孕妇待产期间自数胎动,出现胎动过多或过少、腹痛加剧、阴道流血、流水等产前先兆时,应及时告诉护士。

对孕妇的身心需求尽量予以满足,以促进彼此关系。

每日评估1次住院孕妇的健康教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做到针对性教育。

通过“一对一”形式对产妇进行全程陪护,协助产妇进食足够的营养热量,积极开导安抚产妇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以更好地配合分娩工作,并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注意休息。

对有剖宫产指征产妇做好相应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消除产妇恐惧感。

在新生儿出生后0.5~2h内,教会产妇哺乳姿势,告知早吸吮的重要性及母乳喂养的好处,掌握新生儿有效吸吮的表现,指导产妇哺乳前洗手,清洁乳头,教会产妇正确挤奶的技巧、按摩乳房的方法和婴儿抚触的方法。

责任护士帮助并教会产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督促产妇产后4h内应排尿,以防止产后出血及尿潴留。

指导产妇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多汤的'软食,防止产后便秘;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预防产褥期感染。

同时责任护士向产妇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适中的环境温度及护理常规,告知家长新生儿出生后预防接种、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结果观察组在早吸吮、乳房按摩、对护士满意度等方面的完成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随着医学手段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科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产科病房实施护理健康教育,使孕产妇获得相关健康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减轻孕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育儿的技能,促进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和转变。

有效的护患沟通和信息表达有助于护士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高质量的护理健康教育也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

研究显示[1-2],早接触、早吸吮、乳房按摩不仅能减轻乳房胀痛,还能促进早泌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3-4],进而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和对新生婴儿的护理能力,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本研究从产前、产时和产后三阶段对观察组产妇展开了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涵盖临产分娩知识,产妇膳食与运动知识,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对促进早泌乳的作用及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意义,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护理常规和产后保健等各个方面。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早吸吮、乳房按摩、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较对照组的掌握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4]杨玉芬。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3):7073.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八

青少年是祖国的新鲜血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现在学校的“蛋奶工程”使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在学校的教育为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经常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甚至出现抢占体育课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重,缺少锻炼时间,致使青少年各项体能指标持续下将,调查表明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认真研究教材、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学生的终身体育,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打破传统的偏重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多补充一些大众化的体育内容,如健美操、广场舞、太极拳等项目,因地制宜开发一些当地的特色体育。为学生灌输终身受益的体育知识,注重对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培养,总之,教材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教法要不断创新改进,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要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

受遗传以及后天的营养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体质不同,具有个体的差异性。而我们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平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具有体育的实践能力、娱乐能力和观赏能力,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地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四、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健康的生活。

体育教学提倡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快乐”。只有学生对体育锻炼充满了兴趣,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我们的体育教学才会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快乐体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体验到运动中的快乐,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使学生在欢乐中获得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塑造个性。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形成正确生活意识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时期。而体育运动正是一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一种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教育是重中之重。

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

现代生活中受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注问题学生,给予爱的关怀,多鼓励、少批评,找到其闪光点,帮助其树立简单的目标,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自信心,慢慢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积极向上,不断发展。总之,健康教育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积极全面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给祖国的未来一片温暖的阳光。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九

[提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04.49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页.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十

20xx.09.20推进新课改,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一要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二要靠积极热情的态度,三要靠有效的方法,四要靠积极探究的精神。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要在教学时间的科学利用上下工夫,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寻找突破口,在提升课堂效率上探寻途径,在新课改实施中作好研究。我认为,把高效课堂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是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研究方向。下面,我就学校高效课堂工作作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赞成李炳亭的“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一是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二是教材分析的“无边岸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是课改实施中的重中之重。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掌握了课改的主动权。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新课改得以顺利进行。积极倡导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一堂课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这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很重要。

二、倡导探究学习,凸显主体精神,关注学生成长。

1、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成功意识。

2、要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推进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必要和解决的可能。

3、要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中,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精神上的某种满足。

4、要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5、要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惩手段。

6、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成就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判断和自我反应,诱发学生自我激励,形成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系统。

三、确立主体,合理探究。

新课程倡导的是探究学习,但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又比较小,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有时稍一探究教学内容就完不了,不让学生探究又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是正确的,但是探究学习是有层次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让学生去探究。学校把高效课堂工作重点放到四个方面: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练习、有效辅导。

1、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备课中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要细致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产生的方法,展现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设计、备习题。

2、有效上课。

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要做到开放性,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实际,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质疑,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决不搞一言堂,坚决不做无效的提问。课堂上以“一要精讲、二要多练、三要有法、四要紧凑、五要高效、六要完整。”来严格要求自己。

3、有效练习。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课堂知识巩固的基本环节。所以,抓好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练习设计要做到多样、开放、创新,具有实效性。练习形式要多样,同一知识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练习内容要开放,要结合社会生活题材以及学生生活素材来选题或命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方法要创新,笔答、口答、竞答、征答等多种方法并举,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

4、有效辅导。

培优补差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辅导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一个有效办法。对于优等生:要求以扩充与提高为主,完善课内打好基础,丰富课余提升能力,重视激励知难而进,加强辅导脱颖而出。对于中等生:要求以补充与转化为主,促进向优生转化。丰富课内强化基础,适当扩充有利提高,及时鼓励重在推进。对于学困生:要做到多关心、多接触、多面批、多鼓励。要重视其特长发挥,多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5、有效延伸。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所以,作业题的质量一定要高,作业要有针对性、迁移性、延伸性、整体性。学生完成作业要认真,除了作业的量要适当以外,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教师对作业要有及时、精到的讲评,要在教新课前把作业讲评好。要重点讲评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典型问题。对作业讲评以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巩固讲评的效果。有的学生的错题教师没有讲评到,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总之高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关注。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做到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多方面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53、基于citespace的网络教育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54、网络课程开发中教学设计人文化的实践。

55、网络机房与校园网接入的设计方案研究。

56、成人网络教育的学习监控策略初探。

58、对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59、java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

60、网络环境下“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1、网络环境下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

62、网络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63、现代远程教育融入传统成人教育的模式研究。

64、农村老年教育网络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65、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创新思考。

66、生物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探索。

67、基于云平台的口腔内科学微课程开发应用。

68、网络时代下提升英语教师素质的思考。

69、人本主义视角下慕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70、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71、教育城域网建设模式与应用管理的创新实践。

72、云南开放大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

73、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探析。

74、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

75、构建网络视频公开课与大学课堂教学整合学习模式。

76、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子模型构建研究。

77、网络教学资源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78、信息技术驱动的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与反思。

79、网络空间环境下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80、智慧教育推动教学创新变革的研究。

81、地震伤残儿童心理教育中的互联网应用初探。

82、基于国际互联网的教学平台的研究。

83、现代教育技术视野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讨。

85、互联网络与教学整合探析。

86、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教学管理优化思考。

87、浅析教师专业化与网络教研。

88、平板电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89、浅谈语文课堂中电子灰板的辅助优势。

90、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91、成人远程教育平台教学资源检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92、流程抽象技术在教育资源整合中的实践与应用。

93、网络教育运营模式创新探索。

94、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

95、基于云架构的高校视频资源制播体系研究。

96、角色理论视角下的慕课教育研究。

97、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平台设计与实现。

98、基于全球语境的教师教育与文化认同构建。

99、两种技术倒逼教育演化。

100、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教育视频资源推送方法。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步像老龄化过渡,老年人人口不断增多。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极高。本次研究以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预防的作用,详细情况如下。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86例患者年龄为31—79岁,女性40例,男性4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18例。对照组那行患者24例,女性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预防,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预防手段,对两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检测患者血糖浓度,为患者制定运动和饮食计划,对于高危糖尿病患者建立干预档案。健康教育的方法:在社区开展讲座,面向全社区糖尿病患者。使其了解药品的正确使用方式和药品如何存放,在讲解过程中,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讲座过后,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讲座内容的了解程度。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向患者展示糖尿病的危害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患糖尿病的原因和症状、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如何储存,在治疗糖尿病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其形成一个正确的防范意识,增强抵抗糖尿病的决心,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抵抗能力。食疗是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糖尿病途径,告诉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少吃多餐,注意日常饮食卫生。运动也是糖尿病预防的有效手段,运动一方面能增强患者的体魄,另一方面,运动有释放压力的作用,能够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舒缓,宣泄心中的情绪。无论对谁而言,有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而提高,运动能帮助患者预防糖尿病。因此,在健康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患者积极运动,形成天天运动的习惯。但是,运动也需要注意量,不能运动过多,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运动量。自我监督:糖尿病的恢复与预防主要看患者,所以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医生的治疗措施变得有效。所以,患者要学会对自身的病情进行自我检测,自己日常中的饮食、药品使用情况、各个时间的血糖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在这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应。1.3统计标准采用调查或实际访问的形式对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主要包括:糖尿病的症状、产生原因、糖尿病的主要规则和存放要求。是否能正确地使用测量仪进行血糖浓度的测量,能否积极地进行自我检测,在日常生活中到是否注意正常饮食,是否积极地进行了体育运动。医生对正确用药的额人数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空腹3天后的血糖变化。

1.4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观察组对糖尿病引发原因、症状、药品存放原则、使用原则、检测血糖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听从医生嘱咐的调查结果。

观察组对于医生的嘱咐用药听从情况、注意饮食方面及锻炼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后血糖测量值。

观察组患者空腹2小时后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守医生的嘱咐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时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明显低与对照组,说明了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缓解,在社区糖尿病预防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张丽燕.郑修霞.李明子,等.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2(2):45—48.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体育实践课要成为学生练习的主阵地,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应采取两点关键的措施来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第一要树立大体育课程观,除了开足开齐正规的体育课外,还需积极开展大量的包括大课间活动在内的课外体育活动,这与目前提倡的“阳光体育运动”是完全相符的。第二要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同样在体育课上,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更要学会如何去锻炼,在课间大活动、乃至校外都要去锻炼,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2.安全教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学生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何谈锻炼身体呢?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体育教师、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好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要提示学生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注意的事项、解决的办法。如在进行“跳山羊”等器械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保护的方法。在课外锻炼时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例如夏季学生在野外游泳,一定要掌握游泳的常识,先做准备活动再下水,不要到深水中去,溺水时知道自救及如何救人的方法。除了运动安全外,还应对学生进行生活安全常识的教育,例如如何防火,防灾,防中毒,防暴力等等,知道急救电话:120、119、110。使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人认为体育课从事的是身体练习,而不是心理发展,或者认为智力因素的发展是体育学科的弱项,上述认识都是片面的,而事实上是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时不仅促进了身体的发展,智力也得到了发展,因为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从其本质来看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需要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因此对学生智力水平大有促进。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体育课堂是学生优势心理发展的领域,其主要表现在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家长的宠爱,大多养成了自私、懒惰、畏惧、怕吃苦、缺乏审美观等不良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当学生在体育活动时,特别是游戏、参加一些竞赛类的体育活动时特别能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如团结同学、勇敢、勇于拼搏,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4.社会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的生活场所基本上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为一直线,学生相对处于一个封闭状态,然而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社会适应能力决定着学生将来能否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的孩子不敢独自一人出门,有的在公共场所不知道遵守公德,有的随意闯红灯等等。因此在课堂中要融入社会因素,作为体育课堂,它的情景设在操场,因此它是相对开放的,容易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模拟的小社会,并在这样的小社会中实现发展学生适应力的功能。例如在组织学生做“红旗、绿旗”的游戏时,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又如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常规,开展队列练习时,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5.卫生知识行为教育。

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现已成为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一大因素,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的体质普遍较差,免疫能力不强,容易受病毒侵入而生病。二是因为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室空间相对狭小,空气不流畅,很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前不久在安徽阜阳就发生了严重的“手、足、口”病,其它地区也相继发生了疫情,使学生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卫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疾病知识,例如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使学生认识传染病的产生原因、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如何来预防等等,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如平时要做到“四勤”,即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等等,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

学校领导在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时要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开设开齐体育健康课,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定期召集体育教师和保健医生会议,及时了解健康教育情况,掌握学生健康现状,认真总结,完善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2.体育教师要向健康型教师转型。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上的业务水平都比较高,研究的也多,但在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教育方法上都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卫生知识上的理论是非常匮乏的,而学校又不可能配备专职的健康教师,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加强学习,与学校医务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尽量去参加各种健康知识的培训,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健康知识水平,逐渐向健康型教师过渡。

3.立规范有效的考查机制。

通过考查来检验学生掌握健康知识的情况,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健康水平,使教师能完善和调整今后的教育方向和方法。对学生的考查又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体素质的测试,可以依据《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办法》来操作。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班级知晓率、年级知晓率以及学校知晓率。

4.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校要与学生家庭加强沟通,使家长也认识到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时刻督促孩子的行为,不能使孩子在学校一个样,在家里又是另一个样,学校可以通过个别家长谈话,召开家长会,讲座等方式与家长来共同探讨健康教育问题。另外学校也积极借助社会的力量,让专业机构派专家来学校宣传健康知识,例如消防知识讲座、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公共安全知识讲座等等,动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发起者格曼提出每个人自身都固有或潜在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通过正确的引导,就能激发人们积极的心态,并获得幸福感[1]。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以来都是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为目标的,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取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对心理疾患的主动预防,积极发展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快乐的心理品质,如乐观、积极、乐群、希望、忠诚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摒弃以往人们对中职生“问题学生”的防治,转而对其积极面给予更多关注,引导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认识更好的自己,找到更好的自己,更加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二、中职生心理特点及开展积极。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职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2]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第二个“断乳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生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

1.学习浮躁。

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在中考中成绩处于劣势才分流来到职业学校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未能打好知识基础,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缺乏较强的自学能力,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高考升学压力,因此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扎实的知识基础,厌恶学习,害怕考试,学习上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2.内心空虚。

中职生中来自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的比例不在少数,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沟通方式,渴望关爱、崇尚独立。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失情感依托和精神依托,往往在网络中寻找寄托,靠网络游戏和聊天打发时光,缺少高雅情趣的培养和交流。

3.自控力不足。

中职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的时期,特别是离开家庭开始寄宿生活之后,成人感迅速增强,但由于年龄小,自控力不足。一些学生容易在自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由于好奇心等原因,容易被不良现象和事物吸引,形成坏习惯,甚至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4.就业功利化。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中职生的择业观缺乏理性、择业理由简单而直接,以自我为中心。频繁更换工作、怕苦怕累的畏难情绪、不注重工作连续性的事情屡有发生,不考虑长远的职业发展,仅看眼前利益,这种行为对中职生成长的影响是很不利的。不难看出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与同龄学生有共性,他们自我意识强而不稳、人际交往意识强烈、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等,然而,处在这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中职生是个很尴尬的群体,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意识强,思想意识活跃但缺乏学习动机,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更明显,因此,开展面向中职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是从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着手,树立中职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心理体验是感官和心理两个维度感受到幸福,并积极憧憬未来的一种状态。积极体验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主要是指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中职生的主观积极体验可以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其认知发展水平,免疫消极事件的负面影响,进而增强中职生的个人能量,以达到强健体魄,社会适应性的目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快乐与否会影响其认知判断、动机水平和策略选择等,快乐的人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更敏感、有效,能够树立清晰的目标,并为之付出自己的个人目标努力,相反,不快乐的人没有那么容易做到这些。要着重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个人目标,并学会朝着个人目标去努力。二是从人格特质着手,加强中职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具有24种积极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防御、智慧、善良等。[3]健全人格既是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身心健康的外显行为表现,其中尤其关键的心理品质是自我决定性和乐观。自我决定性是个体积极选择自己的成长与发展途径,并持之以恒。乐观是指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是一种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这两种心理特质能够帮助个体在处理问题时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更好地排解各种压力。因此,培养中职生的健康人格,要注重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意识的培养。通过激发和强化其潜在的'积极人格特质,使积极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方式,相信中职生能够学会积极地自我态度,去塑造其积极的人格特质。三是从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着手,营造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组织系统。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环境,中职生面临的组织环境可以分为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4]营造具有公民责任感和完善道德体制的社会环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良好工作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打造阳光校园和快乐课堂则成为教师的专属责任。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大多数中职学校是寄宿制,适应独立的生活方式和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状态与水平,自卑、焦虑、紧张的不良心理状态在中职生中并不罕见。因此,教师们积极的预防与妥善的消除其不良心理现象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单凭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整体发力,各司其职,各用其善,以全方位立体的教育体系,干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幸福、快乐、希望、乐观等积极品质,激发青春活力,使其能够积极地适应环境,积极的改变环境,做一个快乐的学生和快乐的工作者。

首先,学校要提供积极的课堂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杜绝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和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了解自己、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如心理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等。引导发展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自尊、自信、宽容、同情、慷慨、责任、希望等积极的人格品质[5]。其次,课程设计要科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出发点科学的设计课程,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再次,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指导者,不断启发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自主活动中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

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节,有序开展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前较为普遍的心理健康节日有“5.25”(“我爱我”的谐音)和“12.5”(“要爱我”的谐音)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周。从时间节点上来看,两个活动可以每学期搞一次,可安排为心理活动月或心理活动周;从活动形式上来看,可组织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测量、咨询与约谈、心理电影赏析、团体辅导、校园心理剧、户外拓展训练、心理知识竞赛等心理健康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锤炼中职生心理品质、塑造中职生健全人格、开发中职生心理潜能、优化中职生心理素质、实现中职生自我价值。总之,积极的心理品质原本就是人类先天的一种特性,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用积极的思想去引领学生,同时将这种教育理念推广渗透至其他学科,尤其是德育课程,这是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科学高效的幼儿教育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是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心理教育中,家园合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开设家长指导讲座,邀请家长担任义工,定期开展亲子游戏,利用网络共享信息,组织各类联谊活动,家园共建,提高幼儿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要想更有效地提升幼儿教育效果,就必须实现家园合作,秉承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幼儿教师应该注重与幼儿家长建立互动关系,定期与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引导家长发挥教育能力,形成教育合力。

一、开设家长指导讲座,加深教育层次。

在实际幼儿教育工作中,很多幼儿家长对家园合作的理解不透彻,很少深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难以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可以开设幼儿家长的指导讲座,为家长讲授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自我修养,促进家长掌握幼儿的特点,提升家庭育儿的水平。还要使家长们端正认识,引导幼儿家长用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去启迪幼儿的心灵,教导幼儿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新的幼儿教育观,加深教育层次。如为幼儿园小班学生家长开设幼儿入园的心理疏导讲座,让幼儿轻松跨过焦虑期,克服入园恐惧心理;为幼儿园中班学生家长开设幼儿科学育儿讲座,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合理饮食和作息;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开设幼小衔接讲座,逐步完成幼儿以游戏为主向以学习为主过渡,提高幼儿适应能力。

二、邀请家长担任义工,促进幼儿成长。

为了增强幼儿园、教师、家长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彼此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义务与权力,幼儿园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到幼儿园参与教学,担任义工,与幼儿建立起情感交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比如我们大班赵嘉怡小朋友的妈妈是一位心理医生,我们邀请她到幼儿园为教师和幼儿们讲解“幼儿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利用视频和音频等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互动的氛围很活跃。通过这次活动扩大了幼儿教师的知识面,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再比如我们小班张欣欣小朋友的爸爸是一位交警,我们邀请他到幼儿园为小朋友们介绍交通规则,让幼儿学习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教幼儿学看交通标识,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家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小朋友感到一种新鲜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定期开展亲子游戏,增加展示机会。

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有利于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和人际交往的态度会影响幼儿的一生。还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增加幼儿展示才华的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倡导多样化的亲子游戏,如“我给爸爸妈妈穿衣服”,一名家长在终点,幼儿在起点,哨声响起时,幼儿拿起衣服跑向终点,给其家长穿上衣服,拉上拉链后,家长背起孩子迅速跑向起点,先到者为胜。再如“快乐一家人”,幼儿和爸爸妈妈围在桌子前,共同去绘画自己温馨的家,要充分展示出自己家的特点,最终评选出优秀作品和创意作品。这种亲子游戏,极大地促进了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幼儿的心理获得安全感,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锻炼。

四、利用网络共享信息,拓展交流平台。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拘泥于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幼儿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教师可以到幼儿教育的专题网站下载教育资源,提高幼儿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为幼儿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短片,重视对幼儿情感情绪进行有效疏导和培养;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档案,为全面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提供依据;开展主题教育,请家长将幼儿创编的故事、绘画作品和各种相片带到幼儿园展示,增强幼儿自信心。同时,家园合作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共享信息,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的状况,便于幼儿园和家长明确教育目标;逐步拓展交流平台,建立幼儿园班级qq群或微信群等,有效地利用视频通讯实现远距离的交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五、组织各类联谊活动,提升幼儿素养。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类联谊活动,给幼儿带来愉悦的心情,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比如举办“有爱相伴,互助成长”———城乡幼儿联谊活动,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城市里的幼儿走进农村,为农村的小朋友送去礼物,以此培养幼儿们的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效挖掘幼儿心中的爱,促进共同成长。再比如重阳节的时候,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敬老院去看望老爷爷和老奶奶,为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小朋友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朗诵诗歌,为老人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小朋友们为老人们讲故事,给老人们捶捶腿,用实际行动为老人带来快乐。通过各种各样的联谊活动,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懂得了分享和关爱,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总而言之,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家园合作必将成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合理安排亲子活动,及时听取家长反馈信息,提高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落实“家园”共育的理念,开设家长课堂,加深合作层次,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迈向新的里程。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也必将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十六

幼儿教育是一个科学全面的养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是要在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同步发展,而现代的幼儿教育更侧重于德、智、体这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素质入手。而现代的幼儿教育其实也就是搞好智育、保育、体育这三方面。由此可见对于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在现代教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何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既能让孩子全身心的自愿投入,又有适当锻炼的成分在内,还可以适当减少不安全的事故呢?我认为主要与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

的确一个人的态度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然而幼儿体育课也是如此。首先要从心底正确的对待自己所带的课,也就是说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四五岁的孩子,觉得和他们有也没有必要那么要求严格,或是非要他们站有站样,走有走样,只要糊弄着玩就行。其实这种思想就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孩子虽小但他们更需要适当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每天适量的活动有益于他们更健康的成长。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认真的对待每一节体育课,把每一节体育课都当成一节真正的体育课,不但在形式上,内容上,常规上也不可以少。

二、认真备课,做到万无一失。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和器材),要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先备好一节课。因为备课是老师对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场地的利用情况的了解的综合反映。也就是说一每一个老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把这几方面的情况调查清楚才可以有计划的制订自己的教学方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仔细分析,结合实际,选编有益于自身的内容或是方案。往往备课所占用的精力与时间要比上一节课用的精力与时间大得多。

1。在备课过程中往往是首先要备的就是教材。面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时,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材料,这就要求教师仔细分析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和他们年龄特点,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量体缝衣。

2。备完教材接下来就是要备学生,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爱好,正是有了不同的性格和爱好就决定了他们的感情宣泄方式。譬如说: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他把自己的心底都会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上。正是有了这样的性格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行为。相反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的表现就似乎有点惰性不爱动。其实这就是个体差异,教师在备学生时主要考虑的就是这一问题。

3。上好课有了教材和学生还不行,还要有场地器材。在备课时教师不但要认真的检查场地,看看场地是否适合自己的课,再看看场地怎样布置才更有利于课的开展。最重要的就是看看场地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把一切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安全问题始终不容轻视。

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始终都是一个不可解决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面对一群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幼儿。幼儿教育始终都是以安全问题来衡量的,安全也是其他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1。面对一群四五岁的孩子,我们老师是根本无法控制他的行为。特别是当孩子在屋里憋的时间较长,一旦来到户外他们似乎把自己全部的劲都用在腿上胳膊上,疯狂的跑,用力的抡,也就在这时不安全的事故也就会来。所以在上体育课前,安全常规少不了,不但要时时说天天说。而且还要在课堂上看好孩子。

2。备完一节体育课作为老师就应该明确本节课会出现什么样的不安全隐患,或是怎么样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再者说即便是发生了事故怎么样才能把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就是教师所要时刻牢记的。

3。根据幼儿体育教学原则,适合发展孩子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这是一个真理。但是它所隐含的条件是在适量的情况下。什么是适量?因人而议,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也有着不同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切不可弄巧成拙。其次就是在上课前要仔细观察班里所有孩子的身体状况,切不可让那些身体虚弱或是根本就不允许运动的孩子上课。

健康教育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同时,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要全面认识幼儿素质教育的结构,明确幼儿素质教育提高的核心和根本是心理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就要普及和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老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幼儿园工作的主要任务,正确的健康观念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然而大多数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却考虑不多,甚至忽略。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孩子智力的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一、发挥游戏功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解决了幼儿希望能像周围成人那样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之间形成矛盾。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在《我找到了小猫》游戏中,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帮助猫妈妈找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动物”将在不同地点找到的小猫送到家里,并高兴地告诉猫妈妈自己是在哪里找到小猫的。当猫妈妈对“小动物”表示感谢时,“小动物”愉快地表示不用谢。它培养了幼儿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和礼貌待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创设良好环境,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良好的环境少不了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组成,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的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当前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对家长宣传心理方面知识就变得必要了,再者幼儿和父母呆的时间长,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给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响。所以说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满足幼儿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三、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假如这种心理一旦形成,教师和幼儿就很难沟通交流。因此,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对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建立相互间友好的关系。做为教师要善于和幼儿打成一片,要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你是他们的一份子,是知心的朋友。

2、对事不对人。在工作中教师常对那些顽皮、调皮的幼儿批评得多,关心得少。久而久之,很轻易对这类幼儿产生偏见和反感,看什么都不顺眼。以至于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正是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因此,克服凭主观主观臆断不能容人的作法,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不翻旧帐。本来这个幼儿只做错了一件事,假如我们将以往的问题一五一十地抖出,就轻易被幼儿认为你不喜欢他,从而对你产生烦感,这样会使本来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感恩母亲节的心得体会(大全14篇)

下一篇:2024年电力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演讲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