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读大学的心得体会(大全8篇)

2023年读大学的心得体会(大全8篇)

小编:QJ墨客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大学的》是一本以大学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们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大学教育的真谛与价值。在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体会到了大学的重要意义与自我成长的价值。

第二段: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200字)。

大学是一个世界独特的地方,这里有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作者刻画的主人公们在大学中经历了各种有趣的社团活动、讨论课和学术研究,他们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让我深感大学教育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现个人潜力。

第三段:大学中的自我认知与成长(200字)。

大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培养全面人才的过程。在小说中,主人公们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交互动,逐渐发现并认识了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特长。他们深入反思,并通过对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这让我明白到,大学不仅是为了拥有一纸学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探索,培养自我意识与成熟思维,提升个人素质。

第四段:大学中的友谊与人际关系(200字)。

在大学里,主人公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小说中展现了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场景。这让我意识到,大学是一个与同龄人交流、合作和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和同学们的互动,我学会了分享、关心他人,并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这些真挚的友谊将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给我带来巨大的力量和支持。

第五段:总结与启示(200字)。

《大学的》这本小说让我对大学教育产生深刻的思考。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个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舞台。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我意识和与人交流合作,大学生们可以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塑造更完善的个性和价值观。我相信,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我会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交,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结:通过读《大学的》,我认识到大学生活是追求知识、提升能力和发展个人素质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视野,建立真挚的友谊和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热切期待着这段充实而美好的大学生活。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篇二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通过读《大学》我了解到儒家追求三纲八目,这是什么意思呢?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和信仰准则,就是做臣子的必须绝对遵从君王,做子女的必须绝对遵从父亲的意思,做妻子的必须完全服从自己丈夫。至于”八目”,应该是指。《大学章句》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目”,是理学之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在这里我想说说“父为子纲”这个认识,古代的文学中讲到身体上的毛发受之于父母,不可随意的伤害它。从这一点说明了古代的人是多么的重视父母,这里有儒家的孝悌之意,而“父为子纲”也有这么一点味道吧。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必绝对的遵从父母的意思,但是,做子女的必须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而且我认为应该尽量听取父母的意见或建议,有一句俗语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大家千万不要因不听父母言而吃亏,不要因曾经对父母不孝而后悔。汤王曾在自己的洗脸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据称“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

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所谓不破不立,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就难有理论上和实践中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我认为在学习中运用这个道理再好不过了。现在所有的学习都是硬式教育,所以在市场上买的所有参考书几乎都是一样的,有的甚至是照搬,很少有几道创新题。这就是没有打破旧的框架、旧的体系的勇气。在做题中,不要仅限于用一种方法做,再想想,再想想????这样你才会有很大的收获,并且遇到类似问题能举一反三,迎刃而解啦!在生活中,要让自己试着不断去触碰新的事物,刺激自己的大脑,让你的脑子变得越来越灵活,知识面越来越广;反之,一味的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反而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头脑越来越简单。甚至,你会像栔訶夫中《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样,就会被人冷落。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篇三

前些日子单位组织我们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围绕古代经典典籍著作开展。《大学》是第一本我们集体学习的古代典籍,它是四书之首,全书仅有一千七百字的,却曾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成为所有文人墨客的必读书目。

学习过程中,我多次通篇阅读,从中我了解到《大学》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尤其是关于如何注重自身修养,如何为人处事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段话。它所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很符合现代人的处事原则和自身修养。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根本就是要致知在格物,即认识和研究万事万物。

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呢?这就引发我们思考:端正心态,面对任何人和事都要把心态摆正,不能有任何投机取巧,马虎对待的消极心理,面对好与坏的环境,都要把心态放平和,不要太纠结于好与坏的漩涡中。

《大学》这本书,告诉我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们弃旧图新,从而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一本很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良书,它对于后人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我们要认真学习《大学》,不辜负他们的良苦用心,积极吸取古代人的文化精华,从而为我们指明人生方向。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篇四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与文化名人,1348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他三岁时失去父亲,由母亲抚养长大。他年少时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14岁的时候便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僚,23岁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然而,王阳明并不满足于只担任一名官僚,他开始对儒学研究和实践观察人性和人类行为,创立同情为本的心学,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被后世尊称为“阳明心学”。在他读书时的心得体会,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第一段:学术慷慨激昂的气氛。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学,即理应和不应该如何行动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自觉。在读书的经历中,王阳明感受到了学术慷慨激昂的气氛,这种氛围鼓舞着他,使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并且对追求真理充满了信心。在课堂上,他会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争论。他也明白了,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可以推动自己的思想探索和学术的发展。

在人们的印象中,“用心精读”已经成了王阳明大学的代表。王阳明在《学术已成》中写道,“不惜心思,持之以恒,昼夜读书,以致疲惫。”这说明他的学习态度是非常认真的,这也是他能够读好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读书过程中,王阳明学会了如何集中精力,如何思考与分析,为将来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透过经典发现人性。

王阳明的心学亦被赞叹为正确的伦理要则以及人生哲学的体现。他强调,人性本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认知思想来发现自己的天赋和职责。通过对《大学》等经典作品的深入阐释,王阳明逐渐发现了人性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除了课堂外读书,他还会在自己的时间里,不断地读古书,并且尝试从经典作品中发现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之路。正是通过读书,王阳明发现了自己的所谓“大学”,使自己掌握了生命意义。

第四段:知己知彼,切勿满足。

在读大学的过程中,王阳明不断地与他人交流,寻找不同意见和看法的同事。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了解和掌握他人的思维方式,这让他更好地理解和了解他的同学们,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接受不同的数学观点。在知识也具有渴求的热情下,并不满足过去的学习成绩,致力于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第五段:坦诚与谦虚。

王阳明是一名德才兼备、谦虚的人。他的心学中,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形态被提出,那就是培养自己的心并促进公正。他认为,岂可谓人间成败之至高指标,每个人应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自己认为符合道德之道的事。因此,谈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从不吹嘘自己的成绩,而是以坦诚著称,与人们交流。在谦虚中,他获得了很多的道德养分,并且给后人留下了很好的教育发展。

综上所述,王阳明在读大学的经历中体会到了许多的重要启示:首先,学术慷慨激昂的气氛会促进学术的开展和思想的升华;其次,“用心精读”对于大学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在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和人性的重要性,进而体会真正的意义;在接受不同的数学观点中,知己知彼,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思想的共同创新;最后,在切勿满足的同时,坦诚与谦虚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道路。这些启示不仅适用于古代的读书体验,而且对当代的学习和思想进步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篇五

《大学》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就像老前辈一样,讲述着人生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中成长。

在《大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身在于使自己的内心纯正,如果心中有怨恨,有恐惧,有喜好玩乐,有忧患,都不能使内心纯正。

读到这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叔叔家烧烤。在烧烤前,叔叔把我们几个小孩叫到客厅上,我们一时莫名其妙,但还是来到了客厅。我们坐下后,叔叔就开始说了:“你们现在可要好好学习啊!不然长大会后悔的。”这时,叔叔停了停,望着天花板,勾起了回忆:“我以前就是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生意也要和别人合伙。几年后便合不来了。然后,我们便拆伙了。记得刚开始时,没有那么多资金周转。既要入货,家里又遇上装修,差点连出工资的钱也没了。幸好坚持下来了,要不然现在我可要流落街头罗!”叔叔说完后,我百感交集,我想:如果换作是我的话,可能一天也熬不过来,更别说是熬到今时今日。这时,我仿佛瞬间体会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每一次失败中,我们都给予自己一个微笑,给予自己继续前进的自信心,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垫脚石,这样我们便会走向成功。

当我们内心去掉一切的浮躁,去掉一切的喧闹,我们就会心如止水。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能从烦恼中走出来,但觉得烦恼总是会来,所以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这时我们只是心里太过执着而已,只要我们放开自己,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人生才会活得更有价值。就像《光明的心曲》中的盲女孩,虽然她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因为她那不抱怨的精神,使那无忧无虑的歌声成为了照亮她心中的明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篇六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王阳明早期就走上了勤奋读书的道路。他在读书之前并不是学术世家出身,而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最终成为了明朝著名的进士和学者。本文将探讨王阳明读大学的心得体会,并分别从选学科目、学习方法、交友经历、思维转变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着重展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选学科目。

大学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选择学习科目方面更是需要慎重考虑。在当时的大学生涯中,王阳明选择了经学、法学、考古学等学科来深入探索。他认为这些学科的学习为个人的思维、知识和视野都带来了一定的拓展。而在选择学科的时候,他注重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重视学科的应用价值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王阳明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如说,他从兴趣出发,注重实践操作,善于结合学习和实践,发掘自己的潜力。他暗示大家,如果要让自己充分发挥的话,就要善于思维转化,接纳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三、交友经历。

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之一,也是交朋友的最佳时机。王阳明认为,选择朋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朋友的品质和性格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善于察言观色,独立思考,珍惜友情,信任沟通,追求真理和思想的自由,从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思维转变。

思维方式对人的生活和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王阳明强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认识和思维方式。他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把握每一天的时间,在生活中体验到自己的生命和能力,从而逐渐地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发展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更加富有个性和创造力。

五、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对王阳明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挑战和改变自己,善于探索人生的真谛和实践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他一生的追求在于实现心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他认为,在传统的文化和思想体系中挖掘出自己的特色,揭示人性的奥秘和创造实践的活力,是他一生的发展方向和宗旨。

总之,王阳明的大学生活贯彻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他在学习、交友、思考和价值表达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体会。今天,他的心学思想的影响正在深入到世界各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同时,不断地挑战和改变自己,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篇七

《大学》开篇名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直接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身美好的品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是对明德的一个阐述,要完善自身的美好品德就要不断使自己的精神境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达到一个至善的境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明白了事物什么事本,什么是末。而完善自己的品德就是学习之本。然后提出按步骤实施达到目的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后逐层、逐步阐述了学习的目的、方法和要点。找准自己的位置,事抓住根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要自欺欺人,修身先正心,齐家先修身,治国先齐家,平天下先治国从古时起,人们就很注重品格修养的问题了,一个被世人念念不忘的人,不在于他的贡献有多大,而在于他的高尚的品格、德行。

古时的人为什么那样重视个人修养呢?为什么如今的人都很难做到呢?古时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够发达,社会诱惑相对较小。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就少。只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就可以去做学问,去修养身心了。现如今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一个人要生存下去,要生活的好,不拉人后,就得不停地学习,工作、挣钱。

所以生存压力就大,整天忙都忙不过来,谁还会顾得上修养身心?再加上外界诱惑太多,生存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面对种种诱惑,有了还想要更好的,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虚荣心作祟。不断的攀比,只能是自己累上加累,徒劳身心。说句题外话,这跟如今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为了提高挤兑屁(gdp)也不是没有关系的。一个小孩从三四岁就开始为了自己以后的生存开始学习,有的从一两岁、甚至从未出生就开始学。学的啥?学的无非都是生存的技能。生存都成问题了,谁还去做那些没有的事!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其实是现代人们把问题弄反了。生存也就是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也就是明德)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德是本,生存是末。现代人却把本末倒置,弃本逐末。无怪乎精神压力大,整天烦恼,痛苦不堪了。文中用孔子的话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阐述了抓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要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听诉是为了无诉,不久之后很多达官显贵就本末倒置了,他们不是为了减少案件,护佑人民的权益而办案,却是把此作为捞取利益、实惠的机会。因此才有了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只说,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似乎更是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并且被掩饰天衣无缝。

这里的译文注释里有一句话很是耐人寻味,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看看当今的社会,多少医院医生为了金钱利益,给病人开贵药,开没用的药,让病人浪费钱财,还身体,心理上倍受折磨。不用说那些满天飞的假药,虚假广告引得无数病人竞折腰。说到这里,似乎有点远了。如果把本和末弄反了,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我想这就是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人的幸福感日益减退的根本原因吧。也是政府对人民的态度和人民对政府态度重大反差的原因吧。

总之,做学问学习知识,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抓住问题的根本,在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德行。只有每一位公民的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社会面貌才能有所改变。国家才能真正的永远强大。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感觉有点试验田的做法,想要治理国家先把自己家族管好了,想要不让自己的家族出什么差错先要保证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差错,那怎么不让自己有大的差错呢?就要修养自己的品德。

这点说的很有道理,道理是道理,怎么做还是要讨论的。听着很对,当然要从自己的自身出发,先把小的事情做成了,再考虑去做那些有水平的事情。但是没有规律的东西是最难把握的东西。

现实的社会往往是这样的:贪赃枉法者有人在做法官,见利忘义者有人是道德模范。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说一个人的心里所想就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必然表露出来吗?不是说只有内心的提高才能去做更加好的事情吗?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第二点却没有做到第一点?而有的人做到了第一点却一辈子也不可能做到第二点?其实很简单,今之人面善而心恶,同时人心又有肚皮的保护,所以可以在保护下把好的一面充分的表露出来,而去治国平天下。我们要适应这种从书本《大学》到社会大学的变化,才能有生存的空间。格物在致知,致什么知才能格什么物,但是有的知要在心里致,有的物要在心里格,人活着就是这么累罢了。那个时候的人其实也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了吧,朱熹也更加的明白,只是我们还是要在人群中间去传播好的思想,这种心里知道而做时又用另一套本身就是荒谬的。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篇八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热点推荐

上一篇:风险防控工作总结汇报 风险防控工作总结(大全14篇)

下一篇:2024畅通生命通道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