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读诗经有感(精选12篇)

最新读诗经有感(精选12篇)

小编:温柔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诗经有感篇一

“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秦风。蒹葭》。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

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寻“伊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年轻人却始终执著地前进着,一种被称为爱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心里有你,再大的'风雨也不畏惧,因为心里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爱情的力量总是不可估量,它能够让你倾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如果仅仅是为了赞美爱情,那么此文不写也罢,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为梦想,目标吗?这是望深层次想,抛开表面的爱情来看,又有哪一点不吻合呢?梦想总是在彼岸,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条追梦之路,即使路上满是荆棘,即使伴随你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进的动力依然十足,有这些就足够了,它不会让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拥有它们,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对吗?这是《蒹葭》给予我的启示,而《蒹葭》又仅仅是《诗经》中的一首,如果我们能细细研究每一首诗的内涵,取其精华,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些人认为学习古代文化会让国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错特错了,除去科技的进步外,对比古今作品,反倒觉得很多现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几十字古文,现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静不下心来,使得传统的中国文学底蕴正逐渐流失。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闲时间多读一读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名家作品,读一读真正的中华经典。

读诗经有感篇二

这是发生在济水渡口的一个爱情故事。她是一位待字闺中的美娇娥,他是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他们彼此热恋,奈何一条济水将他们阻隔在两岸。海誓山盟,甜言蜜语之后,他们相约“携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今眼看着匏瓜叶儿开始枯黄,眼瞅着面前的济水越长越高,眼瞧着正当嫁娶的秋令已经到来,她早早地来到济水渡口,等候着来把婚期确定,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却迟迟不见她心中期待的人儿出现。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她前来的行程?会不会因此而误了他们约好的婚期呢?焦急中等待着的她不由的在心底提醒爱人“深则厉,浅则揭”,谁如果深的话,你就连着衣裳过,谁如果浅的话,你就提起长衣来过河。总之,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要想办法克服,你一定要来这里把我迎娶啊。因为我在这里翘首期盼,等着做你的新娘呢!

渡口待渡的人越来越少了,“招招舟子,人涉卬否。”好客的船夫招招把船摆,众人都过河了,唯有我还在痴痴地等候着你,因为我坚信,你终究会克服千难万险,来到我们面前。所以我坚持要“卬须我友”,我也等候我心中的他过河来把我迎娶。这是多么坚贞的回答!

纵然这渡口再无待渡之人,我也要在这里等候着你。因为在我心中:纵然是春风十里,也远远不如等你有意义!

“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空灵的歌声翩翩而至,不禁让我想起《诗经》。这一本唯美的诗集,就像一位佳人伫立在水中央,是多么的吸引人!但她其中的精髓真的需要细品呢!

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也不管是朝廷,民间,边塞,都在这本书得到阐述与诠释。读这本书,不仅能品最纯真的文字,也能窥得历史一角。

我最喜欢的是《国风·卫风·木瓜》,这首诗令我想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从千里送来的鹅毛虽然很轻,但我的情谊是重于泰山。而《木瓜》中送的虽然是比鹅毛重的木瓜、琼琚,但表达的思想是一样的:“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尽管朱熹说这是写爱情的,但我觉得这是写友情的。这让我回忆起我小学时代的一个好闺蜜,自从我们成为好朋友后,她时常送礼物给我,而我只回赠过两次,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友情,因为礼物只是我们友谊的一种见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里都喜欢牵挂着彼此,对彼此的情谊是重于泰山的。现在的我们,尽管不在同一所学校,但我们依旧有联系,友情的温度并没有下降。

诗经不仅让我体会到友情的珍贵,还让我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倾城倾国的美人,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读了这几句诗,我仿佛看见了庄姜从书中走出来一样,举止端庄优雅,相貌沉鱼落雁,身段曼妙多姿,如仙女下凡一般,令人回味无穷。还有《国风·陈风·月出》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将我带入一个静谧的情景,皎洁的月亮,向大地撒满银光,它照耀在了月下的美人身上,映照出她姣好的面容,微风撩动她的头发,步态轻盈,让男子“劳心悄兮”。

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开播。这一季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其中我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争议:主持人龙洋在形容一对革命中结缘的老夫妇时,用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在《击鼓》中意为:“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是形容战友之间的情谊。但现在很多人都理解成形容爱情的。有网友在底下评论,既然现在都是这样理解了,主持人用这句话也没问题吧?我倒觉得理解诗经就该理解它原来的意思,不该失去它原汁原味的意义、情感。读《诗经》是为了什么呢?不仅是为了陶冶情操,还是为了真切、正确的感受,书中的那一段历史不应误解它原来的意思,应还原它原本的美。

读诗经有感篇三

“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这句话,是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说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有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是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孔子在论语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是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诗经》中大量的诗句,因其美好,丰富,意味深长而被世人不断引用。

《诗经》的开篇《关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爱情诗篇。诗中的男子,遇见心仪的女子,却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他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种爱,朴素而纯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等成语均出自于《关雎》。相反,《诗经》中的另一篇《氓》,则反映了一个女子刚烈果断的`性格,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之情,诉说了婚姻的悲剧。“夙兴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语就出自于《氓》。

《诗经》中自然不乏描述战争的诗,最为典型的就是《击鼓》一诗,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厌战的情绪。诗中的男主人公曾与妻子发誓白头偕老,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这美好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真挚的承诺,却只能叹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许这只是一个士卒的心声,却表达出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安定的向往。

读诗经有感篇四

在北方,冬日晴好的阳光总能令人心情舒爽。它温暖、柔和、微干,光辉万丈却不刺眼。有它的地方适合小憩,适合回忆,适合阅读,它本身也极像了一场浅眠、一段时光、一张书页。辑录了先秦时期先民歌谣的《诗经》,就有着冬日阳光般的通透纯粹。

《诗经》无疑是美的,它展现了华夏大地自然与人类的原初面貌,描绘的是未经斧凿的自然和实在淳朴的人民。这里有扶苏乔松,甘棠之华绽于梢头;隰有荷花游茏,萋萋葛叶施于谷中。南有习习凯风,灼灼桃花最能荡漾春色;北有霏霏细雨,依依杨柳亦可拨动柔情。潇潇风雨中,西方蒹葭苍苍鸡鸣喈喈;明媚风景里,东方荇菜参差雎鸠关关。自然之美是天赋的瑰宝,人之美也是不可忽视的奇葩。诵读着先民的诗歌,会有千百种光彩在眼前绽放。光彩里硕人颜色倾城姿容无双,军士刀剑相击火星四射,王侯肃肃垂拱威仪槺槺,武夫气势赳赳豪气难匹。光彩里有妇人缝制缁衣时的低吟,也有猎人农户对丰收成果的感叹;有通俗上口的劳动号子透着粗矿,也有庄严典雅的祭祀颂唱尽显雍容。

然而,即使《诗经》有再多再美的声色,它也不是氤氲着湿润浪漫的《楚辞》。作为现实主义学的代表之作,它整体上弥漫的是北方冬阳的干冷气息。作为言情咏志的“诗”,它更多地展现给我们的,是只要为人就无法避免的悲欢离合。

人生有三苦,一曰爱别离。早时学习《诗经》名句,曾有同学笑言古人矫情,觉得分开时亲近之人难免会依依不舍,但动不动就“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甚至“不我活兮”就显得有点夸张了。但仔细想想古时的交通与通信情况,我们就能明白,在古代,外出远行恐怕是最令人难过的事情之一。一去千万里,也许成年累月都杳无音讯。分开或许并没有什么,但离别之后的思念最是熬人。“未见君子”,难免忧心忡忡。思君令人老啊,在这种想念的影响下精神恍惚、头疼心痗都是正常的,更别论首如飞蓬,寝食难安。

人生有三苦,二曰怨憎会。《诗经》中有许多基调哀怨愤懑的诗歌。(fsir)值得一思的是,这些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大多数是针对上位者的。“上位者”不仅指天子公卿之类的政治统治者,也指父亲丈夫这些家庭主导者。绝对的权力容易滋生出贪欲与专横,《诗经》中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暴虐无道的“憎”诗不胜枚举,如《羔羊》、《硕鼠》、《伐檀》。而控诉自己被丈夫无情抛弃的《邶风。终风》与《卫风。氓》,以及因父母包办婚姻而无奈的《齐风。南》与《鄘风。柏舟》,这些“怨”诗也让我们不得不为那些受到压迫欺侮的人唏嘘。怨憎并非仇恨。若是两个关系疏远的人结了仇,不能了结的话大不了天各一方不再见面。而君与父是一生都无法避开的。无法轻易改变对方的想法又不能与之对抗,那么对他们的怨憎莫说消弭,连抒发恐怕都难以实现。

人生有三苦,三曰求不得。人,是一种渴望幸福的存在。我们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一段甜蜜的`爱情、一份安逸的工作、一生平稳的生活。可追求的路途总不会是一帆风顺。有所追求却求之不得的遗憾,不是爱别离的撕心裂肺,与不会是怨憎会的刻骨难解。它像是毛毡上落了尘土拂之不去,平时感觉不到,但一想起就有轻轻的难过。是谁刈楚秣马却望汉水兴叹求不得佳人一顾?是谁夙夜为公却得肃肃宵征不得安歇?又是谁行迈靡靡在乱世中遭逢百忧?千年以后再回首,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抚着书上的油墨再帮他们发出一声长叹。

太史公所作《史记》曾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确实,《诗经》是纯粹平和的。它如冬日里的阳光一般,干净、温暖、美好。而在光影声中奔波挣扎的犬马之人,是让《诗经》有温度有深度的,最重要的存在。

读诗经有感篇五

近日,偶得空闲时光,遂拿起案头上尘封已久的《诗经》。翻阅那熟悉的诗篇,已被岁月磨掉棱角的情感再次泛起阵阵的`涟漪。《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可见而不可求之实物的篇章,尤以《关雎》、《汉广》和《蒹葭》最出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同为情感描写,却各有特色。《关雎》热烈直白,《汉广》情感真挚、淳朴动人,《蒹葭》则飘渺迷离。

分享:

读诗经有感篇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读诗经有感篇七

《诗经》谁都知道,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可是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也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并且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被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我最喜欢“风”,因为。“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可是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呢,共有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被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以前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孔子也曾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我认为“国风”在《诗经》中最无邪,最淳朴,“国风”中最无邪,最淳朴应该是《关雎》。它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他不是华丽的,而是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虽然我们还小,但是我们也会明白,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那会带来偏见。

读诗经有感篇八

《诗经》中父母子女间的温情体现了先民们对世间美好情感的歌颂。然而许多美好不能长久,因为它总被罪恶打破——那便是战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纵使边关烽火不绝,华夏子民们却从来不是好战之人。征人思妇,自古有之。还记得那句著名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那便出自一位离家征战的士兵之口。这是他对妻子的誓言,却也因战争变成了奢望。而在家中的女子们,则是“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至于采摘卷耳时都无法集中精神。千百年来,战争使多少妻儿离散,使多少家庭破亡。到如今,世界在高呼和平,但战火仍旧未熄。处在战乱中,最无辜又最受伤的,却是平民百姓。炮火声不绝于耳,死亡的恐惧日夜相随,饥饿与疫病更使他们的生活被黑暗笼罩。而中国人民是幸运的,我们享受着安定祥和,我们不用担心美好家园顷刻变为断壁残垣,我们不用担心无情的炮火将我们与亲人阴阳两隔。因为我们生活在爱好和平的中国,因为自《诗经》始,先民们便把和平的种子深埋心中,代代传承。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上古淳朴自然的民风贯穿于每一首极富韵律的诗歌中,造就了诗经的“思无邪”之美。在《诗经》中,人们是那么直率地抒发着他们的情感,他们赞君子德行高尚温润如玉,他们讽小人无德不死何为,他们欢欣于他人相赠之物并要投桃报李,他们感叹国家昔盛今衰而痛彻心扉。对于德行,对于为人处事,对于个人发展,对于国家兴亡。《诗经》以精炼的语句包含了世间万象。读诗经,我们能懂得去赞颂美好,揭露丑恶;我们能懂得礼尚往来,相互赠答的处世之道;我们能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这许许多多的情感,自诗经中源起,经过浩如烟海的经书典籍的传承,已融入每个中华儿女的骨血之中,不可割舍。

溯诗歌之源,我们感受优美文字中浓烈的古韵清香,溯诗歌之源,我们回顾精炼语句中灿烂的思想光芒,溯诗歌之源,我们追寻传统文化的起点,感受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变迁。

读诗经有感篇九

呢喃着这两个字,仿佛看到一片青涩的芦苇,像泛黄的雪绒漫天扑过来。

芦苇青涩,天真,最接近自然,最让人感到亲近。而《诗经》,诗三百,起来,也正是:思无邪。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读完这一段话,仿佛美丽端庄的庄姜就站在眼前,她有着闭月羞花的容颜,有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的神韵。这段话,读的似懂非懂的人会感慨她的楚楚动人,而确切理解每个字词解释的人更会惊叹古人的艺术水平:柔荑草,蝤蛴蝎、瓠犀虫,讲人的美貌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最古老淳朴的人,生活在自然的人对大自然亲近、敬仰的体现啊!此时自然与人,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在古人的`世界里,他们怀着一颗亲近自然的心,去接受自然,敬畏自然,赞美自然,享受自然。在一句句如“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的优美的诗句里,他们对自然的真挚之情也可见一斑。比起现在的我们,自认为能吟上一两句古人的“关关雎鸠”,就认为自己是文艺青年,在浮躁的社会里用浮躁的心去对待万物,实在是愧对于这一两句诗后不出于任何目的的热爱自然的真挚之情啊!

《诗经》如芦苇,若想真正了解,必须先有一颗芦苇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一字每一句背后那种最原始,最纯真,最贴切自然的心。

读诗经有感篇十

最早接触《诗经》,应该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的,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诗词就连几岁的孩童也能吟诵,但是真正懂得其所表内涵的人却是比较少的。其实,除了专家学者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意如一样,从书架上随意取下《诗经》,坦然自若地阅读,再坦然自若地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这也是我欣赏和佩服她的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说:懂得才能够亲近,能想象出它的意境,看到的就不止文字本身,还有一种仿佛鼻尖轻碰的真实触感。如此灵动的话语,非亲身体会无以表达。

《诗经》的每一篇本质上都是洁净的,没有繁复的章法结构,没有过度的语法修饰,没有曲曲折折小心刻意的隐语。文字如一个独立的天地,你立于门前,可看见喜怒爱恨如季节般分明,那翻覆在期间如花海蔓延的情与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现在天地之间,无拘无畏。

我真正注意到诗经,并且欣赏她是从《蒹葭》开始的。那是一种何等高的境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句写爱情,达到了某种极致,如看着开在彼岸的莲花——欲接近而不可得的绝望。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无论是男是女,她(他)的孤洁,都为世所稀。

书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安的独特见解,那精辟的看法评论,精彩华丽的文字,语句,无一不将我们带到她的世界里,跟她一起徜徉在诗三百的海洋中,跟她一起领略诗中主人公的羞怯、伤心、痛苦与快乐。毫无疑问,《思无邪》超越了一般读诗之人的寻常范畴,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逐渐享受起诗三百带来的美好。细细品味,安所写所品的精彩之处竟是如此之多,就好像信手拈来的一段也是经典。再难的诗句,在她的笔下就仿佛鲜活了起来,分析得是如此到位,如此精准,如此让人赞不绝口。个中的妙处,只有真正读后才会有所体会。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读诗经有感篇十一

近日,偶得空闲时光,遂拿起案头上尘封已久的《诗经》。翻阅那熟悉的诗篇,已被岁月磨掉棱角的情感再次泛起阵阵的涟漪。《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可见而不可求之实物的篇章,尤以《关雎》、《汉广》和《蒹葭》最出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同为情感描写,却各有特色。《关雎》热烈直白,《汉广》情感真挚、淳朴动人,《蒹葭》则飘渺迷离。

读诗经有感篇十二

《文心雕龙》一方面推崇华美文风,一方面却高举“宗经”大旗,将《易》、《书》、《诗》、《礼》、《春秋》奉为大宝。作者认为它们是《三坟》、《五典》、《八索》、《九邱》之后的恒久至道和不刊鸿教。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讲解了每一部经书的特点和成就,并具体分析了其对不同文体的重要影响。作者认为文能宗经,文体就会有六种突出的特点: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荒,文丽而不淫。

看到“宗经”二字,心里其实还挺犹疑的,古今文学概念应该有不小的差异,当时的文学应该包含了很多实用性的文体,因此有可能“五经”能够被运用到写作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观念不断成熟并最终独立,实在有点难以想像如何来运用它们。我作为一个现代读者,只能就个人的阅读体验来分享一下。

《宗经》所列举的文本中,《易》应该算是哲学类著作,尽管文中立象以尽意的观念非常有名,,但对审美性的文学来说,可以提供的模本其实很少,不宜少年读,老来翻阅更为合适。《尚书》年代久远,完全提不起勇气拿来读,料想语言方面应该已经有隔阂了。《诗》采自民间,虽然也有语言的问题,但抒情性和审美性都足以打动现代读者。值得注意的是,版本的问题很重要,因为到了现代很少有人能抛开注释来理解诗文的含义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字句的理解上面。熟悉了注释之后,反复朗读,对文本了解得多了,就能游刃有余地去感受其中的情感。《礼记》中有《乐记》一章,试着读过,其中的乐礼和政教关系论历来被学者所重视,但还是更像政论文一些。《春秋》是中国文学的大宝库,后世从中汲取了很多养分,值得一看,但本人看完忘得比较多,因为“春秋笔法”有时实在难免“质木无文”。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商场情人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3篇)

下一篇:秋季运动会加油稿100字左右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