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小编:笔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3和4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学生获取知识过程花的时间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面对那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学过的一些方法来展示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在学会了基本概念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找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练习了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每个小组的验证得到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发现了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求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初步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

2、“说一说”的内容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应让学生充分说,展示灵活的思路。

3、“议一议”的内容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地讨论。

本节课的遗憾就是。没有预料到学生会对“剪成同样长短的跳绳,不能有剩余跳绳”这个句子理解出现偏差,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感受到了他们思维的碰撞,教学目标也因此而有效达成。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为了让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课始,创设了生活中的事例,要求用公倍数来求的,这样我把新知找4和6的公倍数融入到学生喜欢的生活中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新知,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数学。

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求两数的公因数只有1的情况下,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数是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你是怎么想的?一系列开放的数学问题,每个问题都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在高度的思维状态下,调动大量的原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构建。

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自主地在小组内开展了探究性的合作活动,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开放地去探究,生成了各种方案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给我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教学的精彩在于学生的发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三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学生在月历上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探索后,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先让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接着是找生日,铺墙砖,让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感受到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4、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总之,本节课体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四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念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本节课的意图是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但是,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充分利用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节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把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体现了新课标中“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要求。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把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体现新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的要求。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止是一时之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案的设计,课堂中顺学而导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本课体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基本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也能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恰当的指导。在钻研教材、把握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材料组织教学,让学生深入浅出的进行学习课本的知识,教学过程也充分注意到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知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用集合圈表示的方法学生错误很多,书写的要求要更规范一些。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六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教材第88—9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因数、倍数和公因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通分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做准备的,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很大作用。教材采用“找”的方法,让学生领悟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本节课我是从以下环节教学的,感觉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课一开始,我利用小学生争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比赛写出50以内4的倍数和6的倍数。学生写完后,让他们从写出的4的倍数和6的倍数中挑选出两数的相同倍数,并让学生尝试给4和6相同的倍数取名字,有的同学起名“4和6的同倍数“,有的取名“4和6的共倍数”,还有的取名“4和6的公共倍数”等,我表扬孩子有创意之后,在“4和6的公共倍数”的基础上给孩子统一了一下,叫做“这些相同的倍数叫做4和6的公倍数”,接着说道,4和6这两个数有公倍数,其他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倍数,并追问,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两个数倍数中相同数,既是一个数的倍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这样的数叫做两个数的公倍数。”看到学生已经明白公倍数的含义,我接着说道,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倍数,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多,也没有公倍数,但是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呢?(12)为了让学生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有个确切的认识,让学生看课本109页的内容。就这样一边复习,一边谈话,巧妙无痕的揭示了本节课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的特殊功能,让学生集观察、思考与一体,并动手操作,体会最小公倍数学习的意义。(课件出示:)学生读题,明白题意后,便让他们四人一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去铺这个正方形。铺完后,都有所感悟,发现能铺完,这时问学生知道为什么能正好铺完吗?部分学生说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小长方形长的倍数,也是小长方形宽的倍数,是2和3的公倍数。接着让学生思考用这个小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12、18、24。。。。。。,因为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也就是2和3的公倍数。”看到学生大都明白题意,我开始让学生猜测,可能铺满边长是9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吗?为什么?孩子们都抢答说,不能,因为9和10都不是2和3的公倍数。孩子们最后总结出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并说道所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6厘米。正好是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大胆迁移、类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学生迁移出了四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4、短除法同时分解两个数,求最小公倍数,因为这种方法仅仅是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的短除式合并在了一起,所以没多做介绍,重点说了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所有除数(即公有质因数)和商(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针对每种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学生边说边举例,并进行了适量的练习。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七

教学实录:

一.公倍数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因为边长6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厘米,长方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36÷6=6个,用6个正好铺满。

师:那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不能正好铺满?

学生沉默。

师:我们接着他刚才的想法往下想。

生:正方形面积64平方厘米,64÷6=10……4,还多4平方厘米。

师:好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沉默,教师引导。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这6个长方形怎么铺,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生:每排2个,摆3排。

生:6÷3=2个,6÷2=3个

生:12、18、24、36……

师: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揭题。像6、12、18、24、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生:6是2和3的公倍数,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师: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二.找公倍数的方法

师:找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找公倍数,学生交流。

生: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72……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先找18,再十位上加2,个位上加2……

师:这方法是能找出公倍数来,可总觉得不太保险,会不会有遗漏,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生: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一样的。

师生共同找,(略)

师:这方法是保险了,但有点烦,有简单点的方法了吗?

学生思考。

生:找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6的倍数,因为先找6的倍数的话,比如第一个是6,比9小,肯定不是9的倍数。

师:大家觉得这方法怎样。老师觉得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比刚才的方法简单了,而且不会遗漏。第二,大家想,在一定的范围里,9的倍数可定比6的倍数要…(少)这样,考虑的数也就……(少)

师生一起找,先找9的.倍数再找6的倍数。

生:还有方法,先找9的倍数,第一个是9,第二个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以后的公倍数就只要依次加18.

师:刚才他提到的最小公倍数大家懂吗?

生:就是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

师:哦。那我们来一起试试看。

三.教学韦恩图(略)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除了开始部分由于教学准备不足,学生思维有点跟不上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能铺满,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丰富学生对公倍数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的意义。能围绕着找公倍数的方法展开方法优劣的比较,让学生从中较为主动地自主学习有关公倍数的一系列知识点。本课上完后的体会是:一是教师的问题不宜过多,要有重点的设置几个即可,有益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总思维的连贯性和思考的深度。二是备课除了思路清晰外,一些细小的地方还应完善做得充分点。

五年级《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实录:

一.公倍数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因为边长6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厘米,长方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36÷6=6个,用6个正好铺满。

师:那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不能正好铺满?

学生沉默。

师:我们接着他刚才的想法往下想。

生:正方形面积64平方厘米,64÷6=10……4,还多4平方厘米。

师:好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沉默,教师引导。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这6个长方形怎么铺,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生:每排2个,摆3排。

生:6÷3=2个,6÷2=3个

生:12、18、24、36……

师: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师揭题。像6、12、18、24、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生:6是2和3的公倍数,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师: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二.找公倍数的方法

师:找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找公倍数,学生交流。

生: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72……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先找18,再十位上加2,个位上加2……

师:这方法是能找出公倍数来,可总觉得不太保险,会不会有遗漏,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生: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一样的。

师生共同找,(略)

师:这方法是保险了,但有点烦,有简单点的方法了吗?

学生思考。

生:找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6的倍数,因为先找6的倍数的话,比如第一个是6,比9小,肯定不是9的倍数。

师:大家觉得这方法怎样。老师觉得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比刚才的方法简单了,而且不会遗漏。第二,大家想,在一定的范围里,9的倍数可定比6的倍数要…(少)这样,考虑的数也就……(少)

师生一起找,先找9的.倍数再找6的倍数。

生:还有方法,先找9的倍数,第一个是9,第二个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以后的公倍数就只要依次加18.

师:刚才他提到的最小公倍数大家懂吗?

生:就是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

师:哦。那我们来一起试试看。

三.教学韦恩图(略)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除了开始部分由于教学准备不足,学生思维有点跟不上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能铺满,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丰富学生对公倍数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的意义。能围绕着找公倍数的方法展开方法优劣的比较,让学生从中较为主动地自主学习有关公倍数的一系列知识点。本课上完后的体会是:一是教师的问题不宜过多,要有重点的设置几个即可,有益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总思维的连贯性和思考的深度。二是备课除了思路清晰外,一些细小的地方还应完善做得充分点。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九

今天教学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首先我复习:

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的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其次,在引入的环节,我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和动画来展示:在美丽的洪泽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今年,他们从4月1日一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鱼要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生对公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使用省略号方法学生没有掌握好。如:6和9的公倍数后面要用省略号,30以内6和9的公倍数后面要不用省略号。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十

核心提示:本节课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例1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来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进行操作,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引发...

本节课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例1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来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进行操作,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其中的`原因,得出因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个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8虽然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则不行。学生具体感知公倍数的含义,揭示公倍数的概念。在教学例2找6和9的公倍数,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难,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

尤其是用集合图表示6和9的公倍数对于学生来讲是陌生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就直接展示集合图,让学生看图回答,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帮助学生认识这种集合图的形式,了解其内容,从而理解6的倍数、9的倍数及6和9的公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后面应该用省略号。

纵观这节课,学生学得还是比较轻松,掌握的较好。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一

教学前,我了解了学生在这节课前已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然后汇报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在不断的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教师又让学生举实例进行验证。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是它们中的较大数。再应用这一发现进行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经历求的过程后,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把被动的认知改成了主动探究。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时,教师出示了求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后,小组讨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对学生的表扬、激励性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真正起到多大作用。

2、开头的引入比较牵强,由于师生紧张,走了弯路。应深入研究,因为开头的引入很重要。

3、过渡语的使用教师进行了精心设计,但对于课堂教学没多大的激励作用。应用朴实的语言。

4、第1个例题让学生板演,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方法,不应该这样操作,应鼓励学生用更多的方法。

5、“说一说”的内容没必要让学生讨论,应让学生充分说,展示个性化的思路。

6、“议一议”的内容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地讨论。

7、多媒体的使用缺乏实效性,用小黑板比较合适。

8、对“教材建议”理解的不到位,“说一说”和“议一议”不一样,“求”和“计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9、对于“新授内容”可以让学生说,教师板书,起到强化知识的作用。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二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小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往往难度较大。我就出示投影片,利用练习启发学生:从刚才找4的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然后汇报。教师出示图表示,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让学生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时,主要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用一般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通过研究最小公倍数计算方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列举法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及时巩固练习,有层次,有趣味。

学生做全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会归纳总结。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环保的发言稿(实用11篇)

下一篇:2024《科学公开课》第五季观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