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正念奇迹心得体会(精选9篇)

最新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 正念奇迹心得体会(精选9篇)

小编:碧墨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介绍正念奇迹的概念和原理(200字)

正念奇迹是一种基于正念(即全面专注于当下的意识)的修炼方法,通过对自身感受、思想和情绪的觉察,迈向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正念奇迹的核心理念是“当下即是一切”,它鼓励人们始终保持对当下瞬间的关注,不被过去的回忆或未来的担忧所困扰。这种修炼方法倡导人们不加判断地接纳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遵循自然规律,以此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第二段:正念奇迹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50字)

通过实践正念奇迹,我深切体会到它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正念让我更加细致地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和需求,不再盲目追求完美的外表或极限的锻炼,而是更注重保护和滋养身体。正念的实践使我能够更好地注意到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感,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正念也帮助我减少了压力带来的不良身体反应,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和抗压能力。通过正念的引导,我能更深入地感知自己的身体,更好地应对各种健康问题。

第三段:正念奇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50字)

正念奇迹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更对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念修炼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并学会接纳它们而不被其左右。通过正念的实践,我习得了释放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技巧,更加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正念修炼让我学会从容面对困难和压力,摆脱焦虑和抑郁的困扰。同时,正念的实践也提升了我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能力,让我更加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念奇迹对我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段:正念奇迹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250字)

正念奇迹不仅对个人有益,同样对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念的实践让我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增强了对他人的理解和同理心。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当下,我更好地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减少了自我中心的倾向,与他人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关系。正念修练还教会了我在人际冲突中保持镇定和积极应对,不轻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干扰,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正念奇迹让我更加意识到有时候停下来思考和觉察对他人的影响有时比解决问题更有效果,这种新的视角让我在与他人相处中更加谅解和包容。

第五段:我的收获和展望(250字)

通过多年的实践,正念奇迹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它让我更加平静、深思熟虑,也让我拥有了更健康的身心和稳定的情绪。正念奇迹教会了我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建立起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我已经将正念奇迹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坚持正念的修行,将其融入到更多领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与更多人分享这个修行的奇迹。正念奇迹是一种正能量,我相信它能够带给更多人身心的宁静和平衡。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二

这次我坚持连续15天完成了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阅读,获得了一次充满平静、祥和、喜悦和慈悲的心灵修行的体验,感恩善知识!一行禅师是一位越南人,长期在法国传法,被称为“当世第一大德的禅宗僧人”,一行禅师温暖、细腻、亲切、和蔼的文字,如清澈、明净、甘美的涓涓细流,向我的内心传递了“正念”和“坐禅”的精髓与方法。我想从三个方面总结一下我这次心灵旅程的心得与感悟:

(一)改变

改变源于对“正念”的正确认识。“正念”是什么呢?一行禅师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或精妙的比喻来阐释“正念”的概念,文章一开始,禅师描述了他的弟子艾伦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来看望禅师,禅师与艾伦就”家庭生活轻松吗“的话题进行了对话。艾伦没有直接回答,他谈了时间的分配:以前他把时间分割成好几个部分,陪妻子的、陪孩子的、做家务的和自己读书、写作、研究或散步的;现在他试着不再去分割时间,他把陪妻子、陪孩子做功课和玩、做家务都看作是自己的时间,在与妻子和孩子在一起时,感受他们的存在并想办法让自己对那段时间里做的事感兴趣,结果不可思议的是,艾伦发现自己拥有了无限的自己的时间。读完他们的对话,我豁然开朗、恍然开悟,明白了”正念“是什么,还有”正念“源于哪里。正念就是”专注“、”用心“、“至心”或”定“,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它源于当下或此刻。

(二)领悟

领悟源于对“正念”的正确理解。《洗碗就是洗碗》、《吃橘子》两则故事能让人澄明地理解何为”正念“。《洗碗就是洗碗》这则故事讲的是禅师与他美国的一个名叫吉姆的密友,就洗碗的事展开的对话和思考。吉姆看见每次晚饭后都是禅师洗碗,就提出让他洗碗的请求。禅师说,好呀,但是你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不以为然,但是禅师仍然告诉他洗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选择第二种方法,吉姆从此学会了洗碗。思考:如果我们洗碗时,只想接下来要喝的茶,接下来要看的电视节目或接下来要见的人,那么我们一定会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也即是我们洗碗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那么我们也很可能不会懂得喝茶和生活。我们喝茶或生活时,就总会想着其他事情,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生活,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吃橘子》是禅师与吉姆之间的另一则故事。一次禅师和吉姆一起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吉姆在思考他们的计划,以致忘了他正在吃橘子,他掰了一瓣放进嘴里,还没吃完就又掰了另一瓣橘子准备放入口中,禅师只好对他说,他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这才惊觉自己正在做什么。当时的情况是,吉姆根本似乎没有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了什么,那是”吃“他的计划。思考:一个橘子有许多瓣,如果你不懂得好好吃一瓣,那么你也不可能好好吃完整的一个橘子。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运动入狱,禅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的四面高墙,就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的。

接着禅师讲述了唤醒自心正念的心法:清晨醒来,生出的第一个心念就是: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禅师还介绍了《正念经》:”行走时,应当觉知行走;坐下时,应当觉知坐下,躺下时,应当觉知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态,都应对此有所觉知,如此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思考:仅仅对我们的身体保持觉知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觉知我们每一次的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和感受,觉知与我们相关的一切。

艾伦把跟别人在一起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他就有了“无限”的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当我们走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时,就可以修习“正念”,如果我们修习“正念”就能真正地体验正念:我正走在这条通往乡间的小路上。当漫步在小路上时,我们如果能真正安住在正念中,那么就会了知自己正行走在这美妙的大地上,就会觉得每一步都是无上的奇迹,欢喜将如花儿般绽放在心间,使我们就此步入实相的世界,在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身就是奇迹,是不可思议的实相。

(三)正念的修习

(1)工作中的修习。人们每天必须筹备各种计划,总有层出不穷的棘手事情要做,那么人们该如何修习“正念”呢?禅师的回答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在工作中修习正念的方法。正念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让我们可以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2)有觉知的呼吸。呼吸时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我们身心合一。有觉知的呼吸可以防止心念的散乱。不论何时,只要心念游离不定,我们都可以使用呼吸来重新看好我们的心。我们的呼吸应该是轻柔的、和缓的、顺畅的,像流过沙土的小溪一般。我们的呼吸应该是非常宁静的,静得坐在你身边的人都听不到,我们的呼吸应该是温和地流动,一如河流,而不是马儿的疾驰。对我们呼吸的运用自如,就是对我们身心的掌控自如。每一次发现我们心神散乱时,都可以运用观照呼吸法来加以调制和控制。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

(3)正念日。每秒、美分、每刻、每时,每天都应当修习正念。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禅师建议:我们每周留出一天作为正念日,来全身心地修习正念。正念日可以提醒我们今天是我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觉知中,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丝毫时间上的逼迫,我们享受我们的工作,并与它合二为一。我们无论做什么,举手投足,都不慌不忙,非常沉稳,没有丝毫勉强。我们学会不做未来的俘虏,不烦恼未来要做的那些事情,不想着要开始什么或摆脱什么,也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4)静坐。为什么要静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彻底的休息,静坐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彻底的休息,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扰乱并堵塞我们意识的忧愁和烦恼。静坐时,可以随顺呼吸,放松身体,像佛一样微笑,放下所有的事情,心保持如如不动,除了呼吸和微笑别无牵挂。如果我们能这样的话,15分钟就可以达到沉静的状态,内心充满祥和和喜悦,一直保持这种安静和平和。静坐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吗?事实上,静坐的目的远不止于此,然而放松是静坐的必经的起点,如果我们懂得放松,就能有颗宁静的心和清澈的头脑。

(5)以心观心。禅师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有两扇门,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而我们的心就是门口的守卫。不论什么时候念头进来或出去,我们的心都觉知,但是这个意象有缺点,它让我们觉得进入的人和守卫的人是分开的,事实上,我们的念头和觉知都是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的本身,我们快乐时,我们就是快乐的本身,我们产生这些念头时,我们本身就是这些念头。我们既是守卫也是访客,我们即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学会以心观心,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本心。

(6)正念的利益。正念让我们明白“现在”就是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快乐。家里有一个人具有正念分明,就会全家都会正念分明些,全家都变得和平喜悦。就像一座花园,由一个具有正念的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那是因为看护人从正念中涌出的和平和喜悦滋养着它们。所以古人云: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

所谓“学以致用”,我想通过对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学习,达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书中的观念和方法,来影响和转变自己的心念,让自己“心存正念”并体会无所不在的生命奇迹,让我的生活更具有智慧、更自在和更明白,从而影响并辐射到我的家庭、工作和学习中,让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每一时、每一天、每一年、乃至整个生命的旅程变得更祥和、喜悦、美好!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三

闲暇之余听樊登老师讲《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听后会让你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找到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主人翁。

本书的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_期间,游走法国、美国等,号召和平。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什么叫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头通过描述一年轻人婚后要工作,要陪妻子,还要照顾孩子,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了。就试着把正念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念头专注当下的事情,去掉分别心不去区别时间是自己用的的还是给他人用的,不能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反而更加痛苦和焦虑,急急忙忙着做着自己认为在浪费时间的事情。然后又通过洗碗和吃橘子教我们保持正念的状态,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准备随机应变。不管是洗碗还是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要认真且感受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紧急程度与否,所有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是个体生命中脱离不开的,所以何不认真且放下其它的,暂时以关注的心态调整自己,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当作一个生命过程。生活中时时刻刻就成为我们修行的时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在做的事情,你的“正念”就有出来,你就会过得轻松且自在。而没有了“正念”,我们的心中则充满了其待与欲望,会很难专注于做眼下的事情,航班延误、等车等等这些都会让你感到焦虑。

我们如何修炼正念,首先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具体方法一是有觉知的呼吸;二是行、住、坐、卧都是禅思,所谓禅思,即放掉心中的“求不得之苦”,当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不为所动,但当自己亲身经历时你却觉得痛苦异常,何不将痛苦当作生活中的经历,当你不计较它时,它自然就难以干扰到你。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当我们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时,我们不能做情绪的主人,这就需我们调动我们的正念。如何控制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我们要认知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要认知到心中升起了一个恶念。所以要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正如书中所讲从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等都要有察觉此刻自己的状态,如正在生气,通过寻找方法调整自己,不让自己生气。每一天都有要完成的事情,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要完成,何不上班就好好上班,享受其中,下班就回家好好休息。不要一味的追求金钱、权力、地位,还有房子、车子等等。因为我们有大把追求的东西来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武装自己的精神。

在任何事情面前,无论有多么的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心目中的痛苦,提升自己的“正念”,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把能做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专注于去做,不必考虑结果。无分别心,就没有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虽然听完此书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理解,也不可能一下做到,但是它最起码在提醒我们,点悟我们,让我们有思考有觉悟去认知自己,改变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后让我们用正念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四

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注意力常常分散,思考力下降,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冷静。正念奇迹是一种实践方法,旨在培养自我觉察与专注的能力,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帮助个体与环境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我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正念奇迹具有四个方面的体会,即帮助我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增强自我觉察、改善人际关系。

首先,正念奇迹对我身心健康的放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呼吸训练、冥想和身体感知等练习,我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每天花几分钟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能够有效地减轻压力和焦虑感,使自己保持平静和放松。而通过冥想训练,我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从而缓解疲劳和消除一天的压力。在长期实践中,我发现我的神经系统得到了放松和平衡,身心恢复了健康的状态。

其次,正念奇迹帮助我提高了专注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容易分心和失去注意力。而通过正念奇迹的训练,我学会了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经验上,而不是过去或未来的想法上。我停止了对外界干扰的关注,更加专注于当前的活动,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与他人的交流。我发现,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情况下,我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正念奇迹帮助我培养了专注力的习惯,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三,正念奇迹对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感受,过度关注外界的评价和期望。而正念奇迹要求我们停下来,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不做评判和抵抗。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并试图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响。通过与内心对话,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培养了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正念奇迹还加强了我对他人感受的觉察,我更加关注和尊重他人的需求,从而建立了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正念奇迹为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正念奇迹的练习,我学会了倾听和回应他人的需求,理解他们的情绪和体验。我不再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强加于人,而是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这种心态的转变使我与他人的沟通更加顺畅和有效,改善了人际关系。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场合,我通过正念奇迹实现了更好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与他人建立了更加深入和真诚的连接。

综上所述,正念奇迹是一种对身心健康、专注力、自我觉察和人际关系都有积极影响的实践方法。通过正念奇迹的训练,我在每天的生活中体验到了更多的平静与幸福。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实践正念奇迹,我们都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心得体会,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五

这本书听了樊登老师讲了好多遍了,总是觉得还是可以再听,不过希望有时间能看一下完整版,应该会有更多不同地感受。

从一年半前,因一位心理咨询师推荐,我开始常常静坐,静下来,只是观呼吸,慢慢地,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最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保持平静。比如:

保持“正念”,是为了使我们始终是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不会跟别人的情绪跑远........

读后心得体会

《正念的奇迹》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其实是一个集子,内中包括一行禅师的著作《正念的奇迹》、《切穿妄想的金刚石》和《衣袋中的玫瑰》。无论是在这三部著作里,还是夏天看过的《观照的奇迹》中,一行禅师都非常强调佛法的重要理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非常赞叹一行禅师深入浅出、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科学智慧的解说。

在《切穿妄想的金刚石》第四部分“山河大地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一行禅师说:“山河大地、森林海洋、岩石草木都是我们的身体。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是佛教看待矛盾、环境和爱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性质是有机的、不二的。”

一行禅师在《衣袋中的玫瑰》中形象生动地开示:“当我们呆在母亲的子宫时,还很幼小,脐带将母亲和我们联系起来。我们依赖母亲。”

“如果你能仔细地观察,你就会明白在你和天边的浮云之间,依旧联结着一条脐带,因为离开了天空中漂浮的云朵,你身体内的水分从何而来?如果仔细地观察太阳,你和太阳之间同样有一条脐带,因为没有了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热量,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净菜。你们会明白,太阳恰是我们的生身父母。”

“我看到了每一件东西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对我来说,母牛就是母亲。你喝了她的奶,就有一条脐带连接着你与母牛、向日葵和干草。”

“禅观意味着训练你自己来如实看待世间,从而悟解一切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本性。”

“英国核物理学家大卫·博姆说过,世间似乎存在着两种秩序,分离明了的和综合暗含的。这是他发明的两个词。在分离明了的秩序中,每一件事物都存在于其他事物之外,就像一朵花在桌之外,在土之外,在风之外,在云之外。花不是云,花不是土,花只是花。这就是我们的惯常之观,这样的世界称之为分离明了的世界。但是,如果观察得更深入一些,你就会进入综合暗含的秩序,那里,每一件事物都存在其他事物之中。”

一行禅师举例解释:“想一想桌子这个例子。由于我们可能称之为‘非桌子的世界’这些事物的存在,桌子的存在才成为可能:森林(木材在那里生长,并被砍伐掉)、木匠、铁矿(成为钉子和螺丝钉),以及无数其他与这张桌子有关系的事物,木匠的祖先和父母,使树木得以生长的太阳和雨水。”

“如果你领悟了桌子的实相,那么你就会看到,就在这张桌子中,存在着所有那些我们通常认为它们是属于非桌子世界的事物。如果你把这些非桌子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抽走,并且把它还归它的来处——钉子还给铁矿,木头还给森林,木匠还给他的父母——这张桌子就不存在了。”

“一个能从这张桌子中见到宇宙的人,是一个能见道的人。”

“你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是一个整体。”“人不是某种能够不受外界影响而自由地穿越的孤立的实体,就好像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壳儿,与世界的其他部分隔绝开来。”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六

这次我坚持连续15天完成了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阅读,获得了一次充满平静、祥和、喜悦和慈悲的心灵修行的体验,感恩善知识!一行禅师是一位越南人,长期在法国传法,被称为“当世第一大德的禅宗僧人”,一行禅师温暖、细腻、亲切、和蔼的文字,如清澈、明净、甘美的涓涓细流,向我的内心传递了“正念”和“坐禅”的精髓与方法。我想从三个方面总结一下我这次心灵旅程的心得与感悟:

(一)改变

改变源于对“正念”的正确认识。“正念”是什么呢?一行禅师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或精妙的比喻来阐释“正念”的概念,文章一开始,禅师描述了他的弟子艾伦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来看望禅师,禅师与艾伦就”家庭生活轻松吗“的话题进行了对话。艾伦没有直接回答,他谈了时间的分配:以前他把时间分割成好几个部分,陪妻子的、陪孩子的、做家务的和自己读书、写作、研究或散步的;现在他试着不再去分割时间,他把陪妻子、陪孩子做功课和玩、做家务都看作是自己的时间,在与妻子和孩子在一起时,感受他们的存在并想办法让自己对那段时间里做的事感兴趣,结果不可思议的是,艾伦发现自己拥有了无限的自己的时间。读完他们的对话,我豁然开朗、恍然开悟,明白了”正念“是什么,还有”正念“源于哪里。正念就是”专注“、”用心“、“至心”或”定“,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它源于当下或此刻。

(二)领悟

领悟源于对“正念”的正确理解。《洗碗就是洗碗》、《吃橘子》两则故事能让人澄明地理解何为”正念“。《洗碗就是洗碗》这则故事讲的是禅师与他美国的一个名叫吉姆的密友,就洗碗的事展开的对话和思考。吉姆看见每次晚饭后都是禅师洗碗,就提出让他洗碗的请求。禅师说,好呀,但是你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不以为然,但是禅师仍然告诉他洗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选择第二种方法,吉姆从此学会了洗碗。思考:如果我们洗碗时,只想接下来要喝的茶,接下来要看的电视节目或接下来要见的人,那么我们一定会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也即是我们洗碗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那么我们也很可能不会懂得喝茶和生活。我们喝茶或生活时,就总会想着其他事情,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生活,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吃橘子》是禅师与吉姆之间的另一则故事。一次禅师和吉姆一起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吉姆在思考他们的计划,以致忘了他正在吃橘子,他掰了一瓣放进嘴里,还没吃完就又掰了另一瓣橘子准备放入口中,禅师只好对他说,他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这才惊觉自己正在做什么。当时的情况是,吉姆根本似乎没有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了什么,那是”吃“他的计划。思考:一个橘子有许多瓣,如果你不懂得好好吃一瓣,那么你也不可能好好吃完整的一个橘子。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运动入狱,禅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的四面高墙,就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的。

接着禅师讲述了唤醒自心正念的心法:清晨醒来,生出的第一个心念就是: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禅师还介绍了《正念经》:”行走时,应当觉知行走;坐下时,应当觉知坐下,躺下时,应当觉知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态,都应对此有所觉知,如此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思考:仅仅对我们的身体保持觉知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觉知我们每一次的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和感受,觉知与我们相关的一切。

艾伦把跟别人在一起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他就有了“无限”的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当我们走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时,就可以修习“正念”,如果我们修习“正念”就能真正地体验正念:我正走在这条通往乡间的小路上。当漫步在小路上时,我们如果能真正安住在正念中,那么就会了知自己正行走在这美妙的大地上,就会觉得每一步都是无上的奇迹,欢喜将如花儿般绽放在心间,使我们就此步入实相的世界,在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身就是奇迹,是不可思议的实相。

(三)正念的修习

(1)工作中的修习。人们每天必须筹备各种计划,总有层出不穷的棘手事情要做,那么人们该如何修习“正念”呢?禅师的回答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在工作中修习正念的方法。正念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让我们可以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2)有觉知的呼吸。呼吸时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我们身心合一。有觉知的呼吸可以防止心念的散乱。不论何时,只要心念游离不定,我们都可以使用呼吸来重新看好我们的心。我们的呼吸应该是轻柔的、和缓的、顺畅的,像流过沙土的小溪一般。我们的呼吸应该是非常宁静的,静得坐在你身边的人都听不到,我们的呼吸应该是温和地流动,一如河流,而不是马儿的疾驰。对我们呼吸的运用自如,就是对我们身心的掌控自如。每一次发现我们心神散乱时,都可以运用观照呼吸法来加以调制和控制。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

(3)正念日。每秒、美分、每刻、每时,每天都应当修习正念。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禅师建议:我们每周留出一天作为正念日,来全身心地修习正念。正念日可以提醒我们今天是我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觉知中,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丝毫时间上的逼迫,我们享受我们的工作,并与它合二为一。我们无论做什么,举手投足,都不慌不忙,非常沉稳,没有丝毫勉强。我们学会不做未来的俘虏,不烦恼未来要做的那些事情,不想着要开始什么或摆脱什么,也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4)静坐。为什么要静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彻底的休息,静坐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彻底的休息,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扰乱并堵塞我们意识的忧愁和烦恼。静坐时,可以随顺呼吸,放松身体,像佛一样微笑,放下所有的事情,心保持如如不动,除了呼吸和微笑别无牵挂。如果我们能这样的话,15分钟就可以达到沉静的状态,内心充满祥和和喜悦,一直保持这种安静和平和。静坐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吗?事实上,静坐的目的远不止于此,然而放松是静坐的必经的起点,如果我们懂得放松,就能有颗宁静的心和清澈的头脑。

(5)以心观心。禅师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有两扇门,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而我们的心就是门口的守卫。不论什么时候念头进来或出去,我们的心都觉知,但是这个意象有缺点,它让我们觉得进入的人和守卫的人是分开的,事实上,我们的念头和觉知都是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的本身,我们快乐时,我们就是快乐的本身,我们产生这些念头时,我们本身就是这些念头。我们既是守卫也是访客,我们即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学会以心观心,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本心。

(6)正念的利益。正念让我们明白“现在”就是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快乐。家里有一个人具有正念分明,就会全家都会正念分明些,全家都变得和平喜悦。就像一座花园,由一个具有正念的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那是因为看护人从正念中涌出的和平和喜悦滋养着它们。所以古人云: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

所谓“学以致用”,我想通过对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学习,达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书中的观念和方法,来影响和转变自己的心念,让自己“心存正念”并体会无所不在的生命奇迹,让我的生活更具有智慧、更自在和更明白,从而影响并辐射到我的家庭、工作和学习中,让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每一时、每一天、每一年、乃至整个生命的旅程变得更祥和、喜悦、美好!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七

正念的奇迹是20xx年3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一行禅师。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正念的奇迹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闲暇之余听樊登老师讲《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听后会让你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找到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主人翁。

本书的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越战期间,游走法国、美国等,号召和平。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什么叫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头通过描述一年轻人婚后要工作,要陪妻子,还要照顾孩子,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了。就试着把正念运用到生活中,让自己念头专注当下的事情,去掉分别心不去区别时间是自己用的的还是给他人用的,不能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反而更加痛苦和焦虑,急急忙忙着做着自己认为在浪费时间的事情。然后又通过洗碗和吃橘子教我们保持正念的状态,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准备随机应变。不管是洗碗还是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要认真且感受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紧急程度与否,所有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是个体生命中脱离不开的,所以何不认真且放下其它的,暂时以关注的心态调整自己,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当作一个生命过程。生活中时时刻刻就成为我们修行的时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在做的事情,你的“正念”就有出来,你就会过得轻松且自在。而没有了“正念”,我们的心中则充满了其待与欲望,会很难专注于做眼下的事情,航班延误、等车等等这些都会让你感到焦虑。

我们如何修炼正念,首先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具体方法一是有觉知的呼吸;二是行、住、坐、卧都是禅思,所谓禅思,即放掉心中的“求不得之苦”,当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不为所动,但当自己亲身经历时你却觉得痛苦异常,何不将痛苦当作生活中的经历,当你不计较它时,它自然就难以干扰到你。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当我们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时,我们不能做情绪的主人,这就需我们调动我们的正念。如何控制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我们要认知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要认知到心中升起了一个恶念。所以要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正如书中所讲从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等都要有察觉此刻自己的状态,如正在生气,通过寻找方法调整自己,不让自己生气。每一天都有要完成的事情,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要完成,何不上班就好好上班,享受其中,下班就回家好好休息。不要一味的追求金钱、权力、地位,还有房子、车子等等。因为我们有大把追求的东西来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武装自己的精神。

在任何事情面前,无论有多么的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心目中的痛苦,提升自己的“正念”,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遇到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把能做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专注于去做,不必考虑结果。无分别心,就没有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虽然听完此书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理解,也不可能一下做到,但是它最起码在提醒我们,点悟我们,让我们有思考有觉悟去认知自己,改变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收获。最后让我们用正念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这次我坚持连续15天完成了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阅读,获得了一次充满平静、祥和、喜悦和慈悲的心灵修行的体验,感恩善知识!一行禅师是一位越南人,长期在法国传法,被称为“当世第一大德的禅宗僧人”,一行禅师温暖、细腻、亲切、和蔼的文字,如清澈、明净、甘美的涓涓细流,向我的内心传递了“正念”和“坐禅”的精髓与方法。我想从三个方面总结一下我这次心灵旅程的心得与感悟:

(一)改变

改变源于对“正念”的正确认识。“正念”是什么呢?一行禅师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或精妙的比喻来阐释“正念”的概念,文章一开始,禅师描述了他的弟子艾伦带着自己的小儿子来看望禅师,禅师与艾伦就 ”家庭生活轻松吗“的话题进行了对话。艾伦没有直接回答,他谈了时间的分配:以前他把时间分割成好几个部分,陪妻子的、陪孩子的、做家务的和自己读书、写作、研究或散步的;现在他试着不再去分割时间,他把陪妻子、陪孩子做功课和玩、做家务都看作是自己的时间,在与妻子和孩子在一起时,感受他们的存在并想办法让自己对那段时间里做的事感兴趣,结果不可思议的是,艾伦发现自己拥有了无限的自己的时间。读完他们的对话,我豁然开朗、恍然开悟,明白了”正念“是什么,还有”正念“源于哪里。正念就是”专注“、”用心“、“至心”或”定“,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它源于当下或此刻。

(二)领悟

领悟源于对“正念”的正确理解。《洗碗就是洗碗》、《吃橘子》两则故事能让人澄明地理解何为”正念“。《洗碗就是洗碗》这则故事讲的是禅师与他美国的一个名叫吉姆的密友,就洗碗的事展开的对话和思考。吉姆看见每次晚饭后都是禅师洗碗,就提出让他洗碗的请求。禅师说,好呀,但是你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不以为然,但是禅师仍然告诉他洗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选择第二种方法,吉姆从此学会了洗碗。思考:如果我们洗碗时,只想接下来要喝的茶,接下来要看的电视节目或接下来要见的人,那么我们一定会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也即是我们洗碗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那么我们也很可能不会懂得喝茶和生活。我们喝茶或生活时,就总会想着其他事情,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生活,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吃橘子》是禅师与吉姆之间的另一则故事。一次禅师和吉姆一起在一棵树下分吃一个橘子,吉姆在思考他们的计划,以致忘了他正在吃橘子,他掰了一瓣放进嘴里,还没吃完就又掰了另一瓣橘子准备放入口中,禅师只好对他说,他应该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这才惊觉自己正在做什么。当时的情况是,吉姆根本似乎没有在吃橘子,如果说他吃了什么,那是”吃“他的计划。思考:一个橘子有许多瓣,如果你不懂得好好吃一瓣,那么你也不可能好好吃完整的一个橘子。后来吉姆因为反战运动入狱,禅师担心他能否忍受监狱的四面高墙,就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的那个橘子吗?你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的。

接着禅师讲述了唤醒自心正念的心法:清晨醒来,生出的第一个心念就是: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禅师还介绍了《正念经》:”行走时,应当觉知行走;坐下时,应当觉知坐下,躺下时,应当觉知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态,都应对此有所觉知,如此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思考:仅仅对我们的身体保持觉知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觉知我们每一次的呼吸,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想和感受,觉知与我们相关的一切。

艾伦把跟别人在一起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他就有了“无限”的时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当我们走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时,就可以修习“正念”,如果我们修习“正念”就能真正地体验正念:我正走在这条通往乡间的小路上。当漫步在小路上时,我们如果能真正安住在正念中,那么就会了知自己正行走在这美妙的大地上,就会觉得每一步都是无上的奇迹,欢喜将如花儿般绽放在心间,使我们就此步入实相的世界,在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身就是奇迹,是不可思议的实相。

(三)正念的修习

(1)工作中的修习。人们每天必须筹备各种计划,总有层出不穷的棘手事情要做,那么人们该如何修习“正念”呢?禅师的回答是: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这就是在工作中修习正念的方法。正念让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让我们可以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2)有觉知的呼吸。呼吸时连接生命与意识的桥梁,让我们身心合一。有觉知的呼吸可以防止心念的散乱。不论何时,只要心念游离不定,我们都可以使用呼吸来重新看好我们的心。我们的呼吸应该是轻柔的、和缓的、顺畅的,像流过沙土的小溪一般。我们的呼吸应该是非常宁静的,静得坐在你身边的人都听不到,我们的呼吸应该是温和地流动,一如河流,而不是马儿的疾驰。对我们呼吸的运用自如,就是对我们身心的掌控自如。每一次发现我们心神散乱时,都可以运用观照呼吸法来加以调制和控制。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

(3)正念日。每秒、美分、每刻、每时,每天都应当修习正念。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禅师建议: 我们每周留出一天作为正念日,来全身心地修习正念。正念日可以提醒我们今天是我的。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觉知中,我们可以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丝毫时间上的逼迫,我们享受我们的工作,并与它合二为一。我们无论做什么,举手投足,都不慌不忙,非常沉稳,没有丝毫勉强。我们学会不做未来的俘虏,不烦恼未来要做的那些事情,不想着要开始什么或摆脱什么,也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4)静坐。为什么要静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彻底的休息,静坐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彻底的休息,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扰乱并堵塞我们意识的忧愁和烦恼。静坐时,可以随顺呼吸,放松身体,像佛一样微笑,放下所有的事情,心保持如如不动,除了呼吸和微笑别无牵挂。如果我们能这样的话,15分钟就可以达到沉静的状态,内心充满祥和和喜悦,一直保持这种安静和平和。静坐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吗?事实上,静坐的目的远不止于此,然而放松是静坐的必经的起点,如果我们懂得放松,就能有颗宁静的心和清澈的头脑。

(5)以心观心。禅师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有两扇门,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而我们的心就是门口的守卫。不论什么时候念头进来或出去,我们的心都觉知,但是这个意象有缺点,它让我们觉得进入的人和守卫的人是分开的,事实上,我们的念头和觉知都是我们自己。比如我们愤怒时,我们自己就是愤怒的本身,我们快乐时,我们就是快乐的本身,我们产生这些念头时,我们本身就是这些念头。我们既是守卫也是访客,我们即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学会以心观心,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本心。

(6)正念的利益。正念让我们明白“现在”就是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让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快乐。家里有一个人具有正念分明,就会全家都会正念分明些,全家都变得和平喜悦。就像一座花园,由一个具有正念的人照管,那里的花儿总是清新翠绿,那是因为看护人从正念中涌出的和平和喜悦滋养着它们。所以古人云:圣人出,河水清,草木绿。

所谓“学以致用”,我想通过对一行禅师著作《正念的奇迹》的学习,达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书中的观念和方法,来影响和转变自己的心念,让自己“心存正念”并体会无所不在的生命奇迹,让我的生活更具有智慧、更自在和更明白,从而影响并辐射到我的家庭、工作和学习中,让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每一时、每一天、每一年、乃至整个生命的旅程变得更祥和、喜悦、美好!

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内心焦虑情绪的问题。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内心淡定许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

佛说:“万物皆空”,“空”不是没有,其核心是法无自性。每一个东西都没有确定的本性,状态都会变。一个桌子,此刻因缘和合,它是一个桌子,而几年后,因缘消散,变成了一堆木材,当柴火烧成了灰烬,作为肥料,又作为另外一种状态存在。而一个人,此时因缘和合是一个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烬、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的,能关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那我们开始跟着这本书的脉络学习~

本书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越战期间游走法国、美国,号召和平、停战,并在法国创建“梅村”。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想修炼正念的访客。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单从这封信中,我们已经学会什么叫做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篇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曾和禅师修行的年轻人结婚后发现自己要工作、要照顾妻子情绪、要给小孩儿换尿布、自己修炼的时间变少了,然后他试着把修炼正念运用在生活中,意识到配妻子、小孩儿也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老想着工作还没做完,并不能帮你解决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反而更痛苦和焦虑,所以陪孩子的时候就专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话锋一转,又说到洗碗的例子。

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是,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 者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是洗碗这个过程也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你自己给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者也,鲜能知味者。”我们每天吃饭却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饭一上来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吃完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快点吃,别耽误事儿” 或者先拍个照片发微博发朋友圈,没有去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修炼正念甚至要求我们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修炼正念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禅师有次和他一个学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没吃完嘴里的那块就去掰下一块,一行禅师说:“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吃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在监狱的坐和家里的坐有区别吗?有,因为监狱里坐着没有自由对吗?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觉得被束缚,所以内心觉得很痛苦。可是坐的这个动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在监狱里坐着时正念跑了,向往外面的世界,才会内心痛苦。感受当下的感觉,明白此刻的状态,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遇到任何问题,对会让自己身心收敛到体内,明白此刻的状态。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当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当头,都可以对旁边的绿树和阳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念着其他事情。等车、开会、航班延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程,保持正念,专注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正念。

樊登老师曾飞机上偶遇偶像柳传志,柳传志正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而樊登老师正在看《金刚经》,柳传志好奇问樊登老师年轻人为什么看这本书,樊登老师问:“你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柳传志说:“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痛苦的。”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樊登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假设有人花500万买彩票只剩下200万,你不会痛苦可能还会觉得好逗;别人失恋你痛苦吗?而自己失恋就很痛苦,别人痛苦你不痛苦,因为你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如何让这种痛苦尽快控制然后熄灭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念,当你保持正念,就会明白这只是一段经历而已,能够感受此刻我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感受的我是一回事。

当你知道正念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知觉,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修行,而不只是禅宗时。

王守仁的《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言行一致或者先知?还是后行?樊登老师解读这个词的核心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我们有时边走边玩手机,玩微信,会感觉很累,因为分心了,没有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一位学生做行政高官,向王守仁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修炼,俗事繁杂,经常要处理工作。王守仁回复他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修炼要专门找个时间的?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当有人想赢官司给你钱时,你不要,修炼自己的不要贪心,当一个人说来说去说话不清楚,你能不烦躁,这就是在修炼你的耐心,当案情复杂而你能够找出头绪时,你可以修炼自己的明辨之心。所以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

我们读书只是方法,修炼还需要看自己的造化和精进程度。一行禅师给我们如何修炼正念的方法、答案首先是专注于工作。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老想着去吃东西,心里想:“怎么还不下班啊,急死我了”一旦有这种想法,我们就会感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从分别心而来。我们微信朋友圈有时会看到有人说“今天又周一了,好痛苦”、“还要加持3天就放假了”,其实放假也不一定会开心,放假和对象吵架,好好的一个假期被吹了、每一个东西都没有自性的,是痛苦或快乐,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分别心给其的定义。体会上课、上班的感受,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注定的一天,无论快乐或痛苦都要在这儿,所以好好享受上班,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上班就好好上班,回家、放假就好好休息。

说回一行禅师给我们修行方法的第一招:专注工作。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随机应变。这就是保持正念。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因为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了。

工作和修行很难分开。

具体方法有:

1、有觉知的呼吸。深呼、深吸,知道自己入息,知道自己出息和数息法,当后期能够自如做的可以不用数息而是专注于呼吸了。

2、行住坐卧都是禅,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

eg:有个人悟道,过一段时间后,徒儿问他,“师父,你悟道之后干嘛呢?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师父回:“饥来吃饭困来眠。”,徒儿说我也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啊,那悟不悟道有什么区别呢?师父说,我是该吃吃该睡睡,有啥吃啥,有地儿就睡,而你对吃和住是百般挑剔万般拣择。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我们很多人会说“这工作好,还是那工作好?”、‘这顿饭好,还是那顿饭好’、学道没有别的,就是别挑挑拣拣。因为太挑剔,有大量的分别心,痛苦也就油然而生。

有人会问那修炼成这样了,生活会不会很无趣,很没劲、无聊?就像我们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无聊、凑合事儿、差不多,而是指合适的极致。孔子一生都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没有见谁达到过那个境界。当我们修炼到无分别心,人生有大把可以追求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应该追求金钱、权利、这都是因为社会惯性,我们被社会惯性操纵,老觉得“别人有车子、有大房子、”、我也要有车子房子,没有就会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着了社会惯性的道。只因为社会惯性牵引着你跑,所以你没法儿面对自在的内心。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是最不自由的。我们有没有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之后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懊恼当时真不应该说那种话,真不应该打人。因为那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是情绪的奴隶。而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正念。

修炼正念,是佛教的入门,放下一切,会发现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表象,没有自性,一件坏事在若干年后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无比痛苦。

所以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给自己一个“正念日”,每周用一天时间修炼正念,这天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告诉自己,“我此刻在生气”,如何快速的不生气,就是知道让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对着镜子,盯着镜子里生气的人,说“这个人在生气”,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若没有这个观察者,任由生气情绪带动生气,这个情绪就永远停不下来。

面对我们的痛苦,并照顾他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需要我们照顾,因为他们都说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就会越来越懂事。不能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苏格拉底在判处了死刑时说:“我现在去死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来,死和活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是一个得到高僧,所以本书的后半段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樊登老师说里面一段话特别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个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悲观或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正道者脸上的微笑,这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状态,无分别心,就没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而如何控制我们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认知我心里升起了一个恶念,无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它,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也必须知道离开了,保持着也要认知正念还在。

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其他各种事情也就做好了。

当分别心升起时,知道自己有分别心,分别心就减弱了~

最后,我们可能很难保持正念的奇迹,但是修炼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达不到才好玩,如果一个东西随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么钱了,太简单就没意思了。

人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生活,都把它当做修炼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并关照它,观照它在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八

我们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和内心焦虑情绪的问题。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内心淡定许多,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够腾云驾雾、踩风火轮,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专注于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状态。

佛说:“万物皆空”,“空”不是没有,其核心是法无自性。每一个东西都没有确定的本性,状态都会变。一个桌子,此刻因缘和合,它是一个桌子,而几年后,因缘消散,变成了一堆木材,当柴火烧成了灰烬,作为肥料,又作为另外一种状态存在。而一个人,此时因缘和合是一个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烬、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空的,能关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观察它,它自然会逐渐消散。

那我们开始跟着这本书的脉络学习

本书作者是一行禅师,越南人,在_期间游走法国、美国,号召和平、停战,并在法国创建“梅村”。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想修炼正念的访客。

这本书是一行禅师写给朋友的一封长信,没有阐述详尽的佛理,但单从这封信中,我们已经学会什么叫做正念,和正念为什么是奇迹。

本书开篇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曾和禅师修行的年轻人结婚后发现自己要工作、要照顾妻子情绪、要给小孩儿换尿布、、、自己修炼的时间变少了,然后他试着把修炼正念运用在生活中,意识到配妻子、小孩儿也是自己的时间。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陪孩子的时候老想着工作还没做完,并不能帮你解决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反而更痛苦和焦虑,所以陪孩子的时候就专注于陪孩子,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时刻保持正念,让自己的念头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话锋一转,又说到洗碗的例子。

如何才是正确的洗碗?

所谓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们在洗碗的时候就应该只是洗碗,也就是说,在洗碗是,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在洗碗的当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随顺自己的呼吸,觉照到我的心念与动作。这就是正念,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赶紧加入朋友们的聊天或者游戏,或者看一部喜欢的电视剧,如果你就会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赶紧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可是洗碗这个过程也是你人生的一个部分,你自己给人生创造了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是为洗碗而洗碗。换句话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上时,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中庸》说:“人莫不饮食者也,鲜能知味者。”我们每天吃饭却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饭一上来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吃完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快点吃,别耽误事儿”或者先拍个照片发微博发朋友圈,没有去真正体会到食物的味道。修炼正念甚至要求我们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修炼正念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禅师有次和他一个学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没吃完嘴里的那块就去掰下一块,一行禅师说:“你应该先把嘴里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在正念的状态。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会吃橘子。

后来吉姆因为反战入狱,禅师写了一封信给他,“还记得我们一起吃的那个橘子吗?你在那里的.生活就像那个橘子,吃了它,与它合为一体。明天一切都会过去。”在监狱的坐和家里的坐有区别吗?有,因为监狱里坐着没有自由对吗?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觉得被束缚,所以内心觉得很痛苦。可是坐的这个动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在监狱里坐着时正念跑了,向往外面的世界,才会内心痛苦。感受当下的感觉,明白此刻的状态,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做法,是遇到任何问题,对会让自己身心收敛到体内,明白此刻的状态。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还是生活中其他情况,当我们知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时,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就都成为你修行的机会。而不是只有在禅修时。当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当头,都可以对旁边的绿树和阳光保持觉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念着其他事情。等车、开会、航班延误,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过程,保持正念,专注内心的感觉,这就是正念。

樊登老师曾飞机上偶遇偶像柳传志,柳传志正在看《杜拉拉升职记》,而樊登老师正在看《金刚经》,柳传志好奇问樊登老师年轻人为什么看这本书,樊登老师问:“你觉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柳传志说:“一个人永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痛苦的。”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樊登老师说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认为不应该有痛苦的痛苦。假设有人花500万买彩票只剩下200万,你不会痛苦可能还会觉得好逗;别人失恋你痛苦吗?而自己失恋就很痛苦,别人痛苦你不痛苦,因为你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应该承受这样的痛苦。如何让这种痛苦尽快控制然后熄灭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念,当你保持正念,就会明白这只是一段经历而已,能够感受此刻我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感受的我是一回事。

当你知道正念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知觉,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修行,而不只是禅宗时。

王守仁的《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言行一致或者先知?还是后行?樊登老师解读这个词的核心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没有跑。你的心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我们有时边走边玩手机,玩微信,会感觉很累,因为分心了,没有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一位学生做行政高官,向王守仁抱怨自己没有时间修炼,俗事繁杂,经常要处理工作。王守仁回复他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修炼要专门找个时间的?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当有人想赢官司给你钱时,你不要,修炼自己的不要贪心,当一个人说来说去说话不清楚,你能不烦躁,这就是在修炼你的耐心,当案情复杂而你能够找出头绪时,你可以修炼自己的明辨之心。所以无时无刻都可以修炼。

我们读书只是方法,修炼还需要看自己的造化和精进程度。一行禅师给我们如何修炼正念的方法、答案首先是专注于工作。

当我们工作的时候老想着去吃东西,心里想:“怎么还不下班啊,急死我了”一旦有这种想法,我们就会感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从分别心而来。我们微信朋友圈有时会看到有人说“今天又周一了,好痛苦”、“还要加持3天就放假了”,其实放假也不一定会开心,放假和对象吵架,好好的一个假期被吹了、、、每一个东西都没有自性的,是痛苦或快乐,而是源自于自己的分别心给其的定义。体会上课、上班的感受,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注定的一天,无论快乐或痛苦都要在这儿,所以好好享受上班,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上班就好好上班,回家、放假就好好休息。

说回一行禅师给我们修行方法的第一招:专注工作。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然后随机应变。这就是保持正念。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在家里,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庙。因为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了。

工作和修行很难分开。

具体方法有:

1、有觉知的呼吸。深呼、深吸,知道自己入息,知道自己出息和数息法,当后期能够自如做的可以不用数息而是专注于呼吸了。

2、行住坐卧都是禅,工作、吃饭、洗碗,和朋友聊天,时刻保持正念。

eg:有个人悟道,过一段时间后,徒儿问他,“师父,你悟道之后干嘛呢?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师父回:“饥来吃饭困来眠。”,徒儿说我也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啊,那悟不悟道有什么区别呢?师父说,我是该吃吃该睡睡,有啥吃啥,有地儿就睡,而你对吃和住是百般挑剔万般拣择。这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我们很多人会说“这工作好,还是那工作好?”、‘这顿饭好,还是那顿饭好’、、、学道没有别的,就是别挑挑拣拣。因为太挑剔,有大量的分别心,痛苦也就油然而生。

有人会问那修炼成这样了,生活会不会很无趣,很没劲、无聊?就像我们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无聊、凑合事儿、差不多,而是指合适的极致。孔子一生都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也没有见谁达到过那个境界。当我们修炼到无分别心,人生有大把可以追求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觉得我们应该追求金钱、权利、这都是因为社会惯性,我们被社会惯性操纵,老觉得“别人有车子、有大房子、、”、我也要有车子房子,没有就会很痛苦,这都是我们着了社会惯性的道。只因为社会惯性牵引着你跑,所以你没法儿面对自在的内心。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一个人为所欲为是最不自由的。我们有没有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之后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懊恼当时真不应该说那种话,真不应该打人。因为那是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控制,是情绪的奴隶。而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就需要调动我们的正念。

修炼正念,是佛教的入门,放下一切,会发现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表象,没有自性,一件坏事在若干年后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当坏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无比痛苦。

所以试着修炼我们的正念,给自己一个“正念日”,每周用一天时间修炼正念,这天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床、刷牙、吃饭、生气——告诉自己,“我此刻在生气”,如何快速的不生气,就是知道让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对着镜子,盯着镜子里生气的人,说“这个人在生气”,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若没有这个观察者,任由生气情绪带动生气,这个情绪就永远停不下来。

面对我们的痛苦,并照顾他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都需要我们照顾,因为他们都说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就会越来越懂事。不能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我们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别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苏格拉底在判处了死刑时说:“我现在去死而你们将活着,究竟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来,死和活没有太大区别。

作者是一个得到高僧,所以本书的后半段描述的是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樊登老师说里面一段话特别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个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实相,你会变得悲观,悲观或乐观都太简化了真理,重点是实相真正呈现出来的样子,悲观的态度永远不会让安详的微笑绽放,那是浮现在菩萨和其他正道者脸上的微笑,这才是真正安详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状态,无分别心,就没所谓的悲观和乐观。

而如何控制我们负面情绪呢?无论何时,当一个善念升起时,认知我心中升起了一个善念,当一个恶念升起时,认知我心里升起了一个恶念,无论你多么不喜欢,都不要执着其中,试图消除它,去认知它就足够了,如果你已经离开了正念,也必须知道离开了,保持着也要认知正念还在。

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内心放平缓,其他各种事情也就做好了。

当分别心升起时,知道自己有分别心,分别心就减弱了~

最后,我们可能很难保持正念的奇迹,但是修炼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达不到才好玩,如果一个东西随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么钱了,太简单就没意思了。

人生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生活,都把它当做修炼的过程,而且能够时刻体会到自己在修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体会它并关照它,观照它在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迹。

正念的奇迹心得体会篇九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您推荐这本《正念的奇迹》。

这本书帮我度过了无数难关,或者说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所谓的难关。只要你能学会保持正念,甚至只要能够提醒自己保持正念,你就会在一秒钟之内变得心平气和。

与之相反,在我们没有保持正念的时候,我们会被欲望折磨,被心事烦扰,被他人掌控,被情绪左右。那种痛苦的感受,我想每个人都不陌生。

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活得轻安喜乐,愿意为之努力的话,请一定看看这本《正念的奇迹》。

热点推荐

上一篇:商务咨询服务合同(通用8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