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 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大全13篇)

最新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 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小编:文锋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一

-月-日,天刚蒙蒙亮,-村的保洁员便开始清理各家各户门前的垃圾桶,并转运至垃圾中转站。说起-的变化,村民们都喜笑颜开,多年来遗留的卫生死角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整治;“脏、乱、差”现状得到根本改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也逐步提高。-镇环境整治观摩会多次在-村召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提升村民幸福感最直观的举措,也是首场硬仗。硬仗难打,但-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五个一”举措,不断夯实“堡垒”建设,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补短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军,赢取民心,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有道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种“关键时刻”尤其需要肯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需要一心为集体、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干部。

20-至20-年,-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资金,为村民修了-条主路,治理坑塘解决周边群众院内积水难题。新的支部班子上任后,更是团结一心,坚强有力,但苦于环境治理工程量大,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平时整治卫生停留在生活垃圾的清运方面。

20-年-月-日区、镇两级乡村振兴动员会召开后,让-村党支部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及动力,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改变-农村面貌的难得机遇,抓住机遇村兴,错过将晚。当天中午立即召开村班子会议,制定行动方案,抢抓机遇,结合村实际情况,把党员、村民代表及家属的违建自拆作为环境卫生整治的突破口,将村内垃圾治理、硬化、绿化、美化、改厕作为着力点,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下午开始通过广播、发放明白纸倡议书、悬挂横幅、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使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晚上又连续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这连续会议迅速统一了村“两委”、全村党员、村民代表的思想,为日后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员-立即配合支部工作第一时间拆除院外违建,党员带头自拆-处,打响了环境整治“第一炮”。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村“两委”每天6点多开工,组织清运车逐街清理垃圾,和村民们一起弯下身子,拿着扫帚、铁锹……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增强,-村真正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建成一支人民为主体的生力军。乡村振兴的政策给广大村民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村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村庄规划,也让广大村民对未来发展更有期待。环境整治工作中-村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发挥群众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自拆自清,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环境整治场面。垃圾池变成了花池、多年的垃圾坑清理干净、整条街的环境变好了,村民得实惠了,没有一户阻工,没有一户因为拆违建上访,整体工作进展顺利。

在-镇党委发出“共建清洁家园,我为振兴添彩”倡议书后,党员带动群众开展了清除村内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清洁河道、养护绿化等志愿服务活动,共同建设美丽新家园。

三是建设一个为民服务的好阵地。-村现有党支部办公阵地存在办公室房间少、面积小、设备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满足不了为民服务需求,严重影响了“战斗堡垒”的形象。为改善村党支部的办公条件,改变之前的“小、差、乱”的局面,-村结合乡村振兴活动的开展,对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将在村委会原址上新建一座办公楼。村级阵地的规范化建设,将大大提高村“两委”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极大地方便前来办事的群众,从根本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制定一个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村拆除违规建筑-处、户外厕所-个,粉刷墙体-万余平米,安装围栏-余米,清运垃圾-立方,治理村内排水坑-个,取缔垃圾池-处,村内植树-多棵,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

为了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针对如何将治理成果维持下去这一难题,-村研究细化了具体机制。

1、划定-个党员责任区,每月确定一次卫生清扫日;

4、建立卫生评比制度,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将环境卫生工作责任到户,结合“美丽庭院”建设,通过定期星级评比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农村内生动力,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

五是健全一个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为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担当精神,培养村民保护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村制定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从村民行为规范、环境卫生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对于违反村规民约所应承担的责任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村规民约的制定对于推进-村乡村振兴工作持续长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的蓝图需要全民共同绘就,需要一茬一茬接续奋斗,行稳致远。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__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三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贯彻中央和我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秉承初心,努力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好落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贯彻中央和我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在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先进品格,是党长期执政的动力源泉。初心不改,使命常新。在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党的初心与时代同频共振,圆满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厚植了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回顾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党在农村的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而展开。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列出了“三农”工作硬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省委提出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抓紧2020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回答好这一时代命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秉承初心,努力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农村基层党建的职能和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更要适应新使命的要求,履行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赋予的多项新职能。比如,讨论和决定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中重大问题,如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等诸多新职能。履行好这些职能,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组织力是一项“顶天立地”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要结合各地的工作实际,围绕基层组织要实现的新职能,推进改革创新。“顶天”,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政治组织,要把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实现对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的有效领导。“立地”,就是要推动党的组织扎根农村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有效覆盖传统农村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方式,有机嵌入乡村已有的“两新组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党组织扎根乡村、扎根群众,就要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当前利益,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让农民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体。

农村基层党建的党员和干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要坚定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夯实基本队伍建设、基本活动建设、基本阵地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本保障建设,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保障。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主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出现的新变化,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注重从青年农民、农民工中发展党员;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中储备选拔村级班子力量;注重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储备选拔乡镇班子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能力素质教育,在常规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基础上,提高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推动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农民合作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本领。

通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使命任务,优化组织设置和职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亿万农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范式的转换。即由过去单一重视农业现代化范式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范式转换,由注重生产效率的一元发展范式向更加注重乡村居民的福利、生活和生态的多元发展范式转换,由过去城市偏向的范式向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的范式转换,由农村单一发展向农村综合发展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多方面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全球化层次、城市层次、农村和农业部门层次、乡村层次、农户层次等相关层次,从政府、农业企业、农户、非政府组织、城镇居民等多元主体,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乡村振兴必须既有农村内部资源也有外部资源的双重资源集合,关键路径是城乡融合。城乡融合不是原有意义上的城乡统筹的资源分配过程,不是乡对城的被动式的接受,更不是强势的城市对弱势的乡村新一轮的剥夺。城乡融合是城乡资源平等的交换,是城乡产业融合性的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空间差异化条件下的互利性共赢。城乡融合要有更多元的目标,不是以城市元素替代乡村风格,也不是以城市文明代替农村文明,是二者的融合、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党对当前我国“三农”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三农”工作方略的重大创新,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揽和“牛鼻子”,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强化乡村社会和环境治理。一是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化乡村法治,创新乡村德治,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通过大力推行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路径,让乡村成为城乡群众向往的美丽乡村。

其次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振兴乡村关键是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新型农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因此,要着力打造好几支队伍:一是打造好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队伍。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支新时代的有特色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科技农业服务队伍作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和农业生产一线指导者的作用。二是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创新乡村工作队伍管理机制,让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担任乡村领导职务,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两委”干部。三是打造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培育农业创业创新的优秀骨干人才,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青年农场主、返乡创业人员作为打造“三农”工作队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务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青年应树立推动农村发展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应将农村发展与人生价值结合,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青年应发挥个人能力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人思想活跃、具备创新意识,能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鲜活力。近些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青年人纷纷选择回乡创业,依托家乡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和特色产业,带来了农村的新发展。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能力个性出众,回到家乡既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完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满足乡愁情怀,积极助力家乡建设。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物我有”的差异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青年应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的选择和定位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传统文化若是缺失继承人,将导致民风、民俗退化,缺乏独特性使乡村发展沦为千篇一律而难有吸引力。青年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应当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发挥个人能力,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我国经济强起来的科学指引,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发展理念必不可少,在乡村振兴的旅程中,它不可或缺。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改革动力。改革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平衡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举措。必须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既要坚持城乡一盘棋,推进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协调发展,又要注重乡村自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唯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谈农村,更不能只靠乡村自身积累,而要跳出乡村看乡村,在开放中为乡村注入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题”,疫情发生后,上级领导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9个月过去了,时间得到了答案,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准的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当前,许多村干部带动着村民搞产业发展,而产业做强做大做成规模,要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注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抓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稳定集体经济来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现如今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的劳动力缺乏,能够带领农民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致富带头能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和选拔村干部,建立起数量稳定、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注重把外出务工的青年党员、能人吸引回来,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带动更多要素向农村聚集。要强化村民的集体意识,打好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阻击战,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仅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四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的培训,首先要感谢县委给我们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学习课程以及优良的学习环境。让我又一次重温在学校的学习时光。此次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智联伟业培训中心的老师周到的服务,优良的学习氛围,高素质的教学给了我很深的震撼。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下一步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有了更多的信心。本次培训有以下两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培训形式多样,内容针对性强

培训采取课堂学习、参观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训班除了邀请专业的教授、专家授课外,同时还邀x市委宣传部外宣策略专家,通过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工作,给我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了借鉴和思路。二是课堂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学员分成7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员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培训主体和培训内容相结合。结合参加培训的人员情况和工作特点,培训课程的设置从工作实际出发,重点学习了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要义与案例借鉴等理论知识。

二、坚持学以致用、实效性强 一是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理念

这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既有战略理论提出的背景意义,又有具体实施的任务要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为各位学员提供了大量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二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x统筹乡村振兴发展,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通过此次培训,极大的增长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进一步提升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水平和能力。三是鼓舞了干劲,明晰了思路。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学到了专业的知识,了解了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受益匪浅,为做好x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思路。

最后,做为乡镇干部,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是我们不忘的宗旨,带领老百姓走进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做好基层民生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民富县强裕美x宜居的新广灵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一往如前带领全乡老百姓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时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和民生工作,特别是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地和实施,真正地为老百姓服务好,维护好一方平安。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六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所在。大学生村官,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作为扎根基层的排头兵,一定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员,我们要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尽快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的重要一员。

为乡村振兴,立大志向

古人云“人无志,非人也。”志向是人生航海征程上的灯塔,是人生奋斗路上的指路灯,是推动人不断前进的强劲动力。_曾说,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大学生村官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更要扎根农村,树立远大志向,立志做大事。我们要从_、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中汲取营养,以_的七年知青岁月为榜样,以十九大精神为思想引领,用宏伟的志向激励我们成就彪炳史册的壮丽伟业。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关“乡村振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出台,再次把农村的发展推到新时代的前沿,农村的发展喜逢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这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成长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必须要积极主动地紧扣时代脉搏,把自己的志向与时代的召唤、农村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在人生当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乡村振兴,上大舞台

农村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历练人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舞台就在那里,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就看你愿不愿意上去。有不少大学生村官离开城市进入农村后,并没有沉下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并没有把农村当成实现人身价值的重要舞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元化,年轻人大多不希望被任何组织束缚,90后更不被社会看好。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大多为90后,我想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都不会接受这样的评价,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勇敢登上农村这个大舞台,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争做一名优秀的“三农”工作者,做对社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我们才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大学生村官能投身到这样的伟大事业,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勇于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培养坚强意志,更能让我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更为我们演绎辉煌人生提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能体验到基层群众的生活,能听到群众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能知道老百姓最想要什么,积累最基层、最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在这个舞台上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七

_强调“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我们村干部肩负着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实到农村群众中去的重要责任,肩负着实现乡村振兴、带着村民共同奔小康的历史使命。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现在一些村干部仍旧习惯于守摊子、看院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愿干事、不敢担当,农村依旧是十几年前的那个样子。如果村“两委”一班人事业心不强,没有为群众办事的热情,发展集体经济就缺乏动力;如果村“两委”成员没有发展创新头脑,不会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就缺乏能力。

黄铺村是由三个乡镇的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并村时为了化解村里140多万的债务,我们承揽三个基地整地工程,村干们磨嘴皮,磨脚皮,起早摸黑,流血流汗,既当老板,又当工人,每名村干部都不讲条件,把村里的事是当家里的事干。后来我们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举办党员培训班,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发展村级产业,提升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通过“三会一课”、村民代表会、村民议事会,广开言路,共谋发展思路,同筑致富财路。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收获的不仅是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也为后来的发展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几次换届选举,村干部几乎都是高票连任。

二、要发展多元产业,以集体经济壮大反哺民生

黄铺村属于丘陵地带,山上长的是矮老松,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田地不规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不利于产业化发展。要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固守原来的老路显然是行不通的。20_年潜山被省政府列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当时的县政府将农村集体“三资”运营改革列为重点推进项目,不仅从政策上支持,还从经济上给予帮助。我们抢抓这一机遇,及时向县与镇领导汇报了思路和想法,顺利争取到列为试点村机会,同时虚心向财政综改等部门请教,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我们依据改革方案原则要求,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方针,采取土地产权性质不变、村集体统一经营模式,成立了村集体控股和主导的“锦绣家园农林有限公司”“锦绣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动“三变”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户以山场和田地入股,明确股本权属,实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从农户手中流转低产田、荒山地,结合高标准农田综合治理项目对土地进行统一整理,加强田园化改造,打破了过去一家一户的田块高矮不平、大小不整的格局,农户只认亩数、不分地块。合作社根据地质条件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相继建成千亩瓜蒌苗圃基地和千亩油茶花卉基地。聘请有技术专长和管理能力的农民组成6个班组,组织当地村民负责生产,村里安排2名村干,从事合作社管理经营。20_年,通过村合作社集约经营,两大基地营业收入达到320万元,纯利润达到70万元,入股农户按照入股的农田和山场数分别得到每亩400元、每亩60元的租金收入,另外用水田入股的农户还分得了每亩50元的红利。同时入股农户通过参与基地务工,户均劳务收入达1万余元。村集体合作社的建立,为集体的资产积累和长足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也有力推进了我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

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集体实力增强了,才能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同样,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将集体经济反哺村公益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基层组织才会得到永续发展。我们并村初期,集体经济底子薄,群众要求也低,只想每个村民组能修通一条能通行的砂石机耕路就行。但随着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转,群众的期盼也越来越高。除去村民土地分红外,我们将每年村集体收入剩余部分更多的投入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公益事业中。我们从农民手中得到土地发展经济,而他们也尝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福祉,对村组织的信任度、满意度、支持度提高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也更能放开手脚、敢闯敢试了。

三、要在发展中保护,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别于大规模拆建的城市化进程,乡村不是简单的用资金对村庄进行商业开发,而是以村民为主体,村庄环境为载体,以尊重地方文化、重塑乡村身份标识为切入点,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交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发展乡村不仅仅注重农业发展,同时也要挖掘文化、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价值。

我们村于20_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持“五个不一留”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破坏自然风貌和肌理、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留住田园风光和乡村记忆。统筹考虑村域及居民点范围附近的山、水、林、田、路等生产生活要素,大力修建村组水泥路、沥青路,完成当家塘整治、旱厕改造、修建休闲广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等。同时,我们保留了古民居、古树名木,保护时代留给村庄的记忆。基础设施的改善,方便了群众生活,也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这些接轨城市却又保留农村特色的建设,将农村变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宜居宜游的乐土,吸引年轻一辈村民返乡就业创业,来自城市的客人也纷至沓来,赋予了乡村无限的发展活力。

四、要推动“三治”融合,让村庄更加和谐温馨

我们既要发挥中国优秀农耕文化的传统价值,又要着眼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

一是推动自治建设。让村民群众参与到村内事务中来,还权于群众,实行“阳光村务”,我们实行“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工作法,确保了村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成立了监察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党风监督小组,强化村务、财务监督,让“小微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让更多的村民成为村内事务的参与者、决策者、监督者。

二是推动法治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为重要教育平台,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开展党纪党规、法律法规集中学习,用典型事迹讲德教礼,用典型案例敲响警钟,真正让农民群众懂法、守法、用法。

三是推动德治建设。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结合乡土特性,充分发挥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润滑剂作用,为乡村社会提供有效的秩序支持。我们黄铺村历来重视村规民约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认真挖掘村庄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黄铺历史、先贤故事、重大事件、村规民约等,并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敬老、助残、清洁卫生等服务,发挥“一约四会”重要引领、监督作用,倡导新生活,引领新风尚。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八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建设新型村级文化场馆,营造新型农村文化业态,是在农村推行文化惠民工程的新思路、新举措,是繁荣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

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打造新的文化产品,加强对农村地区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和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特色手工艺品制作、传统文化展示表演和乡村文化旅游等。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要保障绿化美化用地。各级政府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要加强国土与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在配置乡村土地资源时,至少要留出不低于30%的生态用地用于乡村绿化。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乡村绿化美化。鼓励以宅基地腾退、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方式,为发展绿化美化以及森林旅游等实施点状供地。

乡村绿化美化要与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应以林业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的同时,努力打造地域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显著的林业特色产业。

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推动建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林业特色产业基地。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十

乡村振兴需要想干事的青年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里,担当就是勇于承担责任,投身最需要的农村,实现自己价值。在当下,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不上足,农业技术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整个农村地区发展落后,经济停滞不前。这时勇担当的青年人投身农村建设,他们下得来,留得住,干的好,有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不仅自己做的好,同样有影响力,帮助形成有志青年投身乡村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村成为青年施展才华积累经验的沃土,共同推动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需要能干事的青年人。他们有现代意识,有眼光,有技术,有水平。他们大多是刚毕业的青年学生,尤其是农学院的“新型农民”懂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有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帮助农民致富。他们还可能是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有经验的青年创业者,能发展农村商机来农村投资建厂,能够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他们还可能是“新型职业农民”从农村走出去,学习了一身本领,如今回乡带领村民创业,利用农村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办农家乐、现代农场等等。无论哪种青年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干事,是乡村需要的青年人。

乡村振兴需要干成事的青年人。农村需要的更是一个成绩,这是勇担当的目标。做事不能止于做了,更应该以结果为导向,这样的做才有意义。而当下的农村还存在生产力积极性不高,农民有等靠要思想,创造能力不强等问题。而面对这些,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成功例子激励他们。所以这时有一群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人顶了上来,利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农民,利用自己的技术带领农村脱贫致富。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文秀,白发干部李忠凯,扶贫干部刘卫韦希等等。正是这一个个基层干部带领一个又一个贫困村摘掉帽子,最后才能实现全面脱贫,也就干成了事,做到了有作为。

然而人才下乡也不是一帆风顺。与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想到,也会有一些不作为、乱作为的青年浑水摸鱼。可能因为条件艰苦不愿留在农村,也可能是没有能力且徒劳无功,只是为了在乡村混经历等。所以,应多管齐下,即应该引进外来人才,也应留住本地人才,培养各方面人才;应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提高农村的条件待遇,让愿意留在农村的人留的安心;应对年轻干部多打气,对年轻干部要多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只有让青年人在农村留的安心,住的放心,青年才会干的用心,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只要广大青年投身乡村,调动自己的激情,锻炼自己能力,定能成就一番作为。未来的农村也一定能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十一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贯彻中央和我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秉承初心,努力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好落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贯彻中央和我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各项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在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先进品格,是党长期执政的动力源泉。初心不改,使命常新。在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党的初心与时代同频共振,圆满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厚植了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回顾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党在农村的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而展开。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列出了“三农”工作硬任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省委提出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抓紧2020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回答好这一时代命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秉承初心,努力肩负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农村基层党建的职能和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职能,更要适应新使命的要求,履行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赋予的多项新职能。比如,讨论和决定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中重大问题,如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等诸多新职能。履行好这些职能,是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组织力是一项“顶天立地”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要结合各地的工作实际,围绕基层组织要实现的新职能,推进改革创新。“顶天”,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政治组织,要把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实现对农村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的有效领导。“立地”,就是要推动党的组织扎根农村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在有效覆盖传统农村组织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方式,有机嵌入乡村已有的“两新组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党组织扎根乡村、扎根群众,就要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当前利益,通过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让农民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体。

农村基层党建的党员和干部。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要坚定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夯实基本队伍建设、基本活动建设、基本阵地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本保障建设,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保障。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主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出现的新变化,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注重从青年农民、农民工中发展党员;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中储备选拔村级班子力量;注重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中储备选拔乡镇班子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能力素质教育,在常规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基础上,提高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推动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农民合作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本领。

通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使命任务,优化组织设置和职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亿万农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青年应树立推动农村发展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应将农村发展与人生价值结合,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青年应发挥个人能力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人思想活跃、具备创新意识,能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鲜活力。近些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青年人纷纷选择回乡创业,依托家乡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和特色产业,带来了农村的新发展。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能力个性出众,回到家乡既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完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满足乡愁情怀,积极助力家乡建设。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物我有”的差异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青年应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的选择和定位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传统文化若是缺失继承人,将导致民风、民俗退化,缺乏独特性使乡村发展沦为千篇一律而难有吸引力。青年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应当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发挥个人能力,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是我国经济强起来的科学指引,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发展理念必不可少,在乡村振兴的旅程中,它不可或缺。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改革动力。改革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

坚持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平衡发展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举措。必须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既要坚持城乡一盘棋,推进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协调发展,又要注重乡村自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唯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谈农村,更不能只靠乡村自身积累,而要跳出乡村看乡村,在开放中为乡村注入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提升农民的获得感。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范式的转换。即由过去单一重视农业现代化范式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范式转换,由注重生产效率的一元发展范式向更加注重乡村居民的福利、生活和生态的多元发展范式转换,由过去城市偏向的范式向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的范式转换,由农村单一发展向农村综合发展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多方面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全球化层次、城市层次、农村和农业部门层次、乡村层次、农户层次等相关层次,从政府、农业企业、农户、非政府组织、城镇居民等多元主体,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乡村振兴必须既有农村内部资源也有外部资源的双重资源集合,关键路径是城乡融合。城乡融合不是原有意义上的城乡统筹的资源分配过程,不是乡对城的被动式的接受,更不是强势的城市对弱势的乡村新一轮的剥夺。城乡融合是城乡资源平等的交换,是城乡产业融合性的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空间差异化条件下的互利性共赢。城乡融合要有更多元的目标,不是以城市元素替代乡村风格,也不是以城市文明代替农村文明,是二者的融合、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党对当前我国“三农”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三农”工作方略的重大创新,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揽和“牛鼻子”,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强化乡村社会和环境治理。一是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化乡村法治,创新乡村德治,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通过大力推行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路径,让乡村成为城乡群众向往的美丽乡村。

其次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振兴乡村关键是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新型农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因此,要着力打造好几支队伍:一是打造好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队伍。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支新时代的有特色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科技农业服务队伍作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和农业生产一线指导者的作用。二是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创新乡村工作队伍管理机制,让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担任乡村领导职务,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两委”干部。三是打造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培育农业创业创新的优秀骨干人才,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青年农场主、返乡创业人员作为打造“三农”工作队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务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题”,疫情发生后,上级领导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9个月过去了,时间得到了答案,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准的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当前,许多村干部带动着村民搞产业发展,而产业做强做大做成规模,要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注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抓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稳定集体经济来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现如今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的劳动力缺乏,能够带领农民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致富带头能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和选拔村干部,建立起数量稳定、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注重把外出务工的青年党员、能人吸引回来,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带动更多要素向农村聚集。要强化村民的集体意识,打好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阻击战,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仅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十二

岁月如梭,伴着__年和煦的春风,转眼间,到了我们青年人自己的节日——五四青年节。对于我们这批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当代青年人来说,这是个意义非凡的节日。

1919年的“五四运动”已过百年有余,为了纪录这个伟大的时刻,五月四日这天也就成了中国年青人的节日—青年节。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在享受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在斗争中,青年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以燃烧的激情和鲜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未来。这种青春是多么的绚丽夺目呀,这种使命感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啊!提起五四,不免让我陷入沉思,很自然地去缅怀那些曾经为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为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先烈。尽管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近一百年,但是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这批青年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五四精神需要我们这代青年人用自己的日常亲身实践去时刻诠释。爱国,我们不管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心中应该不断地去感恩,去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给我们提供如此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感谢中国共产党,是党为我们指明了奋勇向前的正确方向,对岗位充满着热爱,激情饱满的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每一个青年都要应该始终怀着进步的思想,好学求知的态度,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座右铭去不断地要求自己,去激励自己,不甘落后,永争第一,这才是属于我们青年人应有的朝气,要时刻牢记岗位职责,为司乘人员送去最优质的服务,用自己的点滴汗水去浇灌我们的奉献之花,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更富有意义。

抚今追昔,沐浴着五四精神,感慨万千。此刻虽然没有以前的血雨腥风,但是仍然需要我们这些青年人,为了肩上的使命,谱写自己无悔的青春。身在监控岗位,我们需要用真诚和优质服务去对待每一位司乘人员,让他们带着我们时刻无微不至的关爱,带着我们的祝福踏上温馨的旅途,畅行青银高速。

乡村振兴好青年心得体会篇十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端午节的日记(优质8篇)

下一篇:最新刘秀祥事迹观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