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学生厌学调查报告(实用10篇)

最新学生厌学调查报告(实用10篇)

小编:温柔雨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一

通过对高年段的学生的听课以及访谈,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本来就差,高中三年本来就打算来混时间的,以后能否考得上大学无所谓,有一些“老牛拉破车”、“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其次这项综合选择的第二项选择得比较多的是家庭因素,这也反映出都江堰市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据笔者对学生们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都江堰市的家长们的婚姻情况、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面、自我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以下,笔者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几个方面去分析都江堰市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这两个场所中获得快乐,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一、 家庭因素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据笔者发现,很多都江堰的家长根本不重视或者根本不懂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很多行为会对父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江堰市部分学生的父母离异之后,有一方对孩子的发展不闻不问,就算过问的一方也只是给钱,根本不问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跟哪些朋友相处等等,所以选择“家长只顾于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对自己的关心”这一项占所有问卷的32%。

但是家长们不是不关心,家长们也只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的成绩,所以在家庭因素的选择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第二多的选项。这就说明了,都江堰市的家长们根本不懂得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只关心孩子们的成绩,缺少与他们的沟通,缺少对他们成才的一个理性认识,只是一味地看成绩,而不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平时生活中的情况。

为此,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多加强与自己的孩子的沟通和交通。问一问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是怎么打算的,并商量做出一个短期或长期的计划。要一起理性分析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要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责任,而不能抱着一种混毕业的想法在学校里呆着。

二、 学校因素

大,睡眠严重不足”的学生达到34位,快占全部问卷的60%。如果不抓教学效率,只一味地用时间去堆积,只能是疲劳战术,学生累,老师也累。在访谈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反映说曾打电话到成都市教育局反映情况,但是仍然不能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对学校名义上不补课,却一直补课十分反感。

教师转的过程中发现,好一部分教师坐着讲课。而对于体育课、音乐课这些课程,老师们基本上没有通过某种方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学生整堂课无秩序,如一盘散沙,笔者认为,地震后,没有活动的场所不构成这些副科上成如此效果的理由。

在与几所老师的交谈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的教师都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小学的教师会说这些小学生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初中的教师会说是小学的时候没打好基础,而高中的教师自然又会说是初中的时候基础就差。他们当中,没有一位教师,从学校、从自身去寻找问题。

从笔者对这些厌学的学生们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与教师建立了十分不友好的关系。学生们对教师不信任,尤其是觉得教师不公平。在某些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存在着优生坐前面,差生靠后的座位格局。有一位男生对笔者说:“一般,成绩好的愿意跟成绩好的打堆,成绩不好的就跟成绩不好的打堆。”

对差生的无形歧视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这些学生的感情,他们从内心里感到一种自卑。 而对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也认为好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到学校来混的,教师们也对这些孩子不抱希望。一所学校的教师们还埋怨说地震后,大家的基础都更差了,选择文科的学生占了55%,而该校的文科教师只有三分之一,所以每个班级的后十名想转文科或转理科都不能转,我想,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客观环境却不得不如此。

甚至有一位教师无奈之下,竟说出这样说到:“真希望5.12地震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时间,让这些学生们在这场地震中醒悟,而不是总想着地震后还得到了社会各界这么多的援助。他们不懂得感恩。”

三、 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因素的选择,有6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受校外玩乐场所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可见,部分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都不是很快乐的情况下,选择了在网络中去迷失自己。而校外网吧的不禁止,也给学生们找到了一个去发泄的出口。

有学生甚至在调查问卷上写到:校外的很多网吧根本没有写“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的要求。可见,如果不能为学生们创造好一点的社会环境,孩子们在放学后家长也不过问,三五邀伴成群到网吧去玩。如果严重的一个通宵下来,影响的,将不是第二天的学习,而是以后好几天的学习。他们很多也根本不想这样,但是有时候,网络可能像一个无形的抓手,把他们的心给抓去了。

3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结合对学生们的访谈,仍然可以发现,“读书无用论”仍然在学生们当中有影响。我想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让学生们尽早树立人生目标,明确在学校学习的意义,而不要一味以成绩来衡量一切。

四.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术,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4)榜样教育,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榜样的力量无穷,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学生如果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艰苦创业精神,就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学校诸多的德育内容中,这些教育应处于突出的重要位置.

2.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3.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个体受到感化,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4.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5.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

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如何付诸实施 (1)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2)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3)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4)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5)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6)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7.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网络,书刊,音像制品等力度.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二

麻黄梁中学

:麻黄梁中学全体学生

方法:问卷调查法(抽样)

工具:调查问卷

为了了解榆林市麻黄梁中学的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以便针对相关原因提出建议,以改善目前麻黄梁中学学生厌学的现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

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接受调查的347名学生中只有200名学生表示喜欢学习(因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厌学原因,故喜欢学习的原因在此不具体分析),其余学生均表示自己并不喜欢目前的校园生活,且讨厌学习。而这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中只有几名学生由于小学基础好,现学习险险处于中等水平,其余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极为不理想,甚至有学生承认自己有过考试零分的记录。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受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

榆林市是一个贫富差距明显的城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富人很富,穷人很穷”。而学生的学习情绪便明显受到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厌学心理的产生更是跟家庭经济情况息息相关。在厌学的学生中有12%的人因为家庭环境不好,经济紧张而不愿意继续读书,但又碍于父母而不便提出辍学,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欢学习,而更愿意提早离开学校,外出打工。而29%的学生却是由于家庭过于富裕,家长教育不当或者无暇管教,从小想要得到什么东西都轻而易举,所以他们认为即使不读书,家里也能为自己打点一切,根本不需自己烦恼。于是他们更加向往比学校自由的外面世界,讨厌学习,渴望快点挣脱束缚。

受社会观念——“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都市物欲横流,社会上出现“读书无用”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与其浪费时间读书,不如早早投入外面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而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较好,在校的中学生从小接触过多的电视、电脑等媒体,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抵不住诱惑而放弃学习,与外面的青年混在一起,渐渐便无心向学。榆林市麻黄梁中学便有很多这样的学生。据统计,受调查的人中有21%是这样的情况。受教师的教法及教学方式影响。

课沉闷而不想听课。而不听课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堆积很多学习内容无法弄懂,且越来越多的堆积会反过来导致更不想听课,整个就是恶性循环,长此下去就会变得讨厌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痛苦的事情。

自身成绩不好而导致不想学,乃至厌学。

现在的学生中有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环境不好,导致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从而失去学习动力,学习成了一件毫无成就感的事,所以渐渐失去耐心,导致厌学。受调查的厌学学生中便有21%的人是这样的情况。由于小学课程轻松易学,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会太差,但进了中学以后,学习内容增加,学习范围扩大,而他们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即便努力学习,成绩也不好的尴尬场面,使得他们变得沮丧,失去学习动力,久而久之便不再喜欢学习,长期下来便有了厌学的心理。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三

(一)调查对象:从本次课题研究目的出发,在本校学生中,选择全校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法

(三)问卷设计

学生厌学情况问卷设计,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了35个问题。四个方面分别是:1家庭情况调查;2.学生的厌学程度;3.导致厌学的原因;4.家庭教育方面导致厌学情绪的因素。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52份,有效问卷为352份,有效率达到100% 。

(五)数据统计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本项内容共包括四个问题:家庭住址、家长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

1.从表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成员,三胎以上(含三胎)占45%二胎占50%,独生子女只有5%;家庭关系中,离异后再婚家庭占40%,离异后单亲家庭占20%。家庭的教育方式中:要求高,管教严,动辄实施暴力管教占26.5%;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占34.6%(其中不知道如何教育占90.09%);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占38.9%。

2.学生的厌学程度:不热爱学校,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占93.63%;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不主动学习的占79.30%,有时主动的21.09%;坐在书桌前进行学习时,立刻感到厌烦的4.07%,有时厌烦83.14%;成绩不好的科目不努力的11.63%,有时努力63.37%;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时间,经常这样65.58%,有时这样25.70%。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

3.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对自己的期望:对学业成绩无所谓的48.72%,比较看重的51.28%;根据学习情况,认为自己能打60分以下(差):13.94%,60到85分(中):73.33%,85以上(优)12.73%。可以看出约一半学生认为学习无所谓,一半比较看重,但对自己的评价都比较高,比较自信。

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期望的1.16%,一般33.72%,期望很大的65.12%;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65.23%,一般的26.16% 。可以看出学生厌学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长与孩子沟通少,在一起的时间少,教育方法不科学,对孩子的期望高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不重视。就是说重结果而轻过程,违背教育原理。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我校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不够主动,自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对孩子的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重结果而轻过程。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学。

(一)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二)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与当地社会教育大环境差、家长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承担了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在兴趣、特长、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三)虽然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权威型或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到扭曲。

(一)构建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仅有初等教育水平的公民的继续教育力度,可以通过办社区居民文明学校、专业教育证书制度等形式,提升这一层次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而在这些方面,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要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二)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指导和协助家庭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四

初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很多厌学情绪,有的逐步好转,也有的厌学情绪逐步加深。强烈的厌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很大。有的同学本来成绩很好的,却因为有了厌学情绪,而逐渐沦为成绩差的学生。而有的同学开始成绩不太好,却由于乐学,能够坚持学习,而逐渐转变为成绩好的学生。我们灵山中学的学生,生源质量不太好,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导致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和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初中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我们想通过本次调查,更为深入地了解大多数同学的心理状态。为以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打开基础。

调查对象:灵山中学初二年级16个班,抽取150名同学

一般情况:海口市灵山中学地处市郊区,所以,生源相对不太好。每个班里都有比较多的同学在学习上存在困难。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接学生的学习成绩抽取了一部分同学。

这项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方式,把抽取出来的学生召集起来,给每个学生一份调查问卷,让他们认真阅读提示语,然后进行填写回答问题,最后以无记名的方式上交。问卷有15道单选题。一共选了150名同学,发了150份问卷,收回了150份。其中一份由于答案全部选a,且答题时间极短,表现得极不认真,所以,认定为废卷。有效问卷共149份。

20xx年5月1日——20xx年6月10日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十五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厌学情绪的归因,有整体的,也有具体的;学生厌学情绪的发展过程;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情感。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老师和学校平时的作为是否存在突出问题。详细问卷见附件1。

为了了解学生的厌学情况,制作了调查表。对灵山中学初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果,共收回150份问卷。其中一份是废卷,所有选项全部选a。有效问卷共149份。

本课题小组对问卷的统计如下表

1、学生对厌学情况的整体归因,选择最多的是学生自己;这说明一多半同学还是愿意从自身找原因的。但也有很多同学把厌学的原因归于其他因素。说明老师、学校、家庭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且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最大,也是比较大的。初中阶段,学生集中在学校的时间很长,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所以,家庭因素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的作用不大,学校与老师在因素是外因中比较突出的。这符合实际情况。说明学生的回答是认真的,具有相当的可信性。

乎意料。说明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靠外部因素刺激学习的倾向明显。如果每一个学生都靠自己的内驱力学习,可以经常获得学习的乐趣,而不仅仅是偶尔。如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自己想学好吗?当然想了。有多强烈?非常想学好的只占一半。这说明,既可以对一部分学生放心,让其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又要对别一半学生严加督促,以防其放任自流。

4、学生上初中的目的是什么?最多的学生回答不是提高自己知识水平,不是提高自己的素质,而是为了考重点高中或中专。考重点高中或中专当然是一个目的,但初中办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对待上初中,有着急功近利的心理。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学什么?知识是一方面,重要的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只有明白了素质教育比应该教育更重要,才能让学生更自觉地把力量用到好习惯的培养方面。而不仅仅是读呀读,背呀背的。

5、学生的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于各科学习中呢,还是存在于某些科目中呢?学生的回答是,某个别科目。所以,改变学生的情绪不需要普遍用力,只需要解决好个别学科老师的教学问题就行了。个别学科的老师要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弄清楚自己的什么表现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有重点是改正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改革。

6、学生对某学科有厌学情绪,为什么会有厌学情绪?选择最多的是学习起来吃力,学不会。让学生学会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使自己的课浅显易懂,不做过难的题目。等等。解决难学的问题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其次,学生对授课老师的人格魅力还是有需求的。有的老师,不能够让学生喜欢,导致学生不喜欢这一门课。努力提高老师的仪容仪表,规范老师的言行,提高老师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改变学生厌学情绪的一剂良药。

7、正面教育一直是教育家及教育理论中强调最多的。学生最反感的教学行为是批评学生。无论是合理批评,还是不合理批评,都会给学生带去不良的心理感受。学生心情低沉时,学习起来自然没有劲头。所以,少批评,多鼓励,仍然是一句需要经常提醒老师的话。

8、学生对班主任的工作是满意的,班主任个人素质与勤奋程度都为学生所认可。

9、学生对学校的印象不太好的地方有两个方面:学习压力大和学校对学生生活不关心。学习压力大,不是灵山中这所特有的,而是所有的初中共有的特征。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不关心,却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多与学生交谈,尽力满足学生在生活中需要。或者定期让学生反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从调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也是非常认真的。学生有着朴素的求上进的心理,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同时也要求学校、老师能够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非常欢迎来之老师方面的帮助,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的事情,学生都积极配合。在此,非常感谢参与回答调查问卷的一百多个同学。

从分析调查问卷结果上看,有些突出的问题令人感到心痛: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老师批评学生多,鼓励学生少;学生愿意得到帮助,渴望得到帮助,但却不是经常得到帮助。这些问题需要所有的老师想办法去解决。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对调查结果的理性分析,我们想提出以下几点:

2、进行更细致的调查,用现代教育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多帮助学生,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五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20xx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六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仿真的证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近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近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习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

(2)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习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习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习惯延续到了中学;学习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习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习。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近。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习,学好习。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七

通过对高年段的学生的听课以及访谈,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本来就差,高中三年本来就打算来混时间的,以后能否考得上大学无所谓,有一些“老牛拉破车”、“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其次这项综合选择的第二项选择得比较多的是家庭因素,这也反映出都江堰市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据笔者对学生们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都江堰市的家长们的婚姻情况、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面、自我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以下,笔者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几个方面去分析都江堰市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这两个场所中获得快乐,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一、 家庭因素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据笔者发现,很多都江堰的家长根本不重视或者根本不懂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很多行为会对父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江堰市部分学生的父母离异之后,有一方对孩子的发展不闻不问,就算过问的一方也只是给钱,根本不问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跟哪些朋友相处等等,所以选择“家长只顾于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对自己的关心”这一项占所有问卷的32%。

但是家长们不是不关心,家长们也只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的成绩,所以在家庭因素的选择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第二多的选项。这就说明了,都江堰市的家长们根本不懂得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只关心孩子们的成绩,缺少与他们的沟通,缺少对他们成才的一个理性认识,只是一味地看成绩,而不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平时生活中的情况。

为此,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多加强与自己的孩子的沟通和交通。问一问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是怎么打算的,并商量做出一个短期或长期的计划。要一起理性分析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要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责任,而不能抱着一种混毕业的想法在学校里呆着。

二、 学校因素

每个星期,学生们都有至少五天呆在学校里,大多数高中学校从高一到高三周六都要补课。用时间来堆分数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还是非常严重,可能这也与大的环境有关。所以,选择“在学校时间长学习压力大,睡眠严重不足”的学生达到34位,快占全部问卷的60%。如果不抓教学效率,只一味地用时间去堆积,只能是疲劳战术,学生累,老师也累。在访谈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反映说曾打电话到成都市教育局反映情况,但是仍然不能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对学校名义上不补课,却一直补课十分反感。

教师转的过程中发现,好一部分教师坐着讲课。而对于体育课、音乐课这些课程,老师们基本上没有通过某种方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学生整堂课无秩序,如一盘散沙,笔者认为,地震后,没有活动的场所不构成这些副科上成如此效果的理由。

在与几所老师的交谈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的教师都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小学的教师会说这些小学生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初中的教师会说是小学的时候没打好基础,而高中的教师自然又会说是初中的时候基础就差。他们当中,没有一位教师,从学校、从自身去寻找问题。

从笔者对这些厌学的学生们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与教师建立了十分不友好的关系。学生们对教师不信任,尤其是觉得教师不公平。在某些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存在着优生坐前面,差生靠后的座位格局。有一位男生对笔者说:“一般,成绩好的愿意跟成绩好的打堆,成绩不好的就跟成绩不好的打堆。”

对差生的无形歧视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这些学生的感情,他们从内心里感到一种自卑。 而对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也认为好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到学校来混的,教师们也对这些孩子不抱希望。一所学校的教师们还埋怨说地震后,大家的基础都更差了,选择文科的学生占了55%,而该校的文科教师只有三分之一,所以每个班级的后十名想转文科或转理科都不能转,我想,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客观环境却不得不如此。

甚至有一位教师无奈之下,竟说出这样说到:“真希望5.12地震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时间,让这些学生们在这场地震中醒悟,而不是总想着地震后还得到了社会各界这么多的援助。他们不懂得感恩。”

三、 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因素的选择,有6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受校外玩乐场所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可见,部分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都不是很快乐的情况下,选择了在网络中去迷失自己。而校外网吧的不禁止,也给学生们找到了一个去发泄的出口。

有学生甚至在调查问卷上写到:校外的很多网吧根本没有写“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的要求。可见,如果不能为学生们创造好一点的社会环境,孩子们在放学后家长也不过问,三五邀伴成群到网吧去玩。如果严重的一个通宵下来,影响的,将不是第二天的学习,而是以后好几天的学习。他们很多也根本不想这样,但是有时候,网络可能像一个无形的抓手,把他们的心给抓去了。

3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结合对学生们的访谈,仍然可以发现,“读书无用论”仍然在学生们当中有影响。我想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让学生们尽早树立人生目标,明确在学校学习的意义,而不要一味以成绩来衡量一切。

四、 自身因素

从对孩子们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很真诚地与笔者进行交流,他们愿意把一些苦恼向笔者诉说。以下是笔者与一位男生的对话:

“我看你上课的时候总不听,是什么原因啊?”

“心情不好。”

“为什么?是跟同学有矛盾吗?”

“前两天打架了。”

“为什么打架?”

“心情不好,就想打人。”

“还有其他原因吗?”

“我是体训生,每天下午都要去训练,我想读文科,这样以后好考大学,物理、化学一点都学不懂,但是学校不准我们读文科。这样让我们很恼火。”

“我知道你们学校某班有对双胞胎现在在省队训练。”

“其实我的成绩不比他们差。”

“那你为什么没去?”

“要靠关系才能去。”

“你们班上有几个这样的情况,想转文科?”

“有三四个吧,都坐后面的。”

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获得支持和鼓励,他们都希望在某方面得到承认。在我所采访的过程当中,有一位女生透露给我其实真的不想读了,只是为了爸妈。但是我告诉她,你的性格很开朗,现在在高中里多认识些人,这也是一份人脉关系,而且多学习些知识,以后与别人交谈,签合同什么的,心里都更有底。

在关于这个因素的选择中,“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躺人感到疲倦,厌烦的事情”这个选项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可见他们特别需要老师或者成绩相对好的同学教给他们怎么“学习相对不累”的方法,这也是急需老师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注意的一点是勤快的老师会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不同的作用,甚至出不同的试卷,让每位学生在其中都能感受到成就感,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是为了图方便,一刀切。俗语有言: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时代的教师们需要多花时间研究让孩子们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还在进行重复地机械的劳动:重复老师念答案,学生记答案的简单的课堂行为;或者老师满堂灌,学生听,根本没有思维的活动和对老师的课堂质疑。

43%的调查对象都选择了“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迷恋上网络游戏”。可见,对于学生学习目的的明确和理想目标的树立,学校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位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学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鼓励。据笔者的了解,与各学校教师的交谈中,有的教师对学生明显存在着一种厌恶的感觉,而与学生的访谈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由于行为不符合学生的标准,被班主任劝退学。笔者认为,对于问题学生,部分学校老师缺少宽容和耐心。

四.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术,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4)榜样教育,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榜样的力量无穷,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学生如果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艰苦创业精神,就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学校诸多的德育内容中,这些教育应处于突出的重要位置.

2.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3.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个体受到感化,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4.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5.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

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如何付诸实施 (1)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2)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3)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4)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5)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6)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7.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网络,书刊,音像制品等力度.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 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 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学校因素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一) 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 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 学习行为盲目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 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八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伪真证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近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近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习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

(2)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习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习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习惯延续到了中学;学习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习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习。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近。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习,学好习。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九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仿真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近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近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习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

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习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习惯延续到了中学;学习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习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习。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近。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习,学好习。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篇十

本文目录
  1.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2. 中学关于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
  3. 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2) | 返回目录

一、调查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

1.对象: 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

2.时间:11月

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

(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

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     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     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     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3) | 返回目录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 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 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 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学校因素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一) 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 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 学习行为盲目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师德师风总结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心得总结(通用10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