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计划(通用11篇)

最新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计划(通用11篇)

小编:笔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一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

南——北

东北——西南

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3页,当前第3123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三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一课时。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除法。

二、探索新知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3.学生说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0÷5。

4.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讨论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自主练习

1.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2.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讲解。

3.第三题只给出了条件,让学生在自己提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列式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讲解再让学生完成。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四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学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本期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三、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全册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数学问题的数量及基本含义.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 2、正确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数的数法。 2、正确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

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运用质量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重点:1、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1、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2、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方法。

第八单元 统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2、从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对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作出合理的预测。

第九单元 找规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图形与变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六、教具、学具准备:

1、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2、表内除法练习表。3、万以内数位表。4、简易天平。5、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6口算练习表。七、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保护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6、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7、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8、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八、本册教学内容的课时及课时计划:(一)解决问题(4课时)(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1课时(四)表内除法(二)(九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1课时(八)统计(3课时)(九)找规律(4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

2013年2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五

教学反思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二篇关于二年级语文《轻与重》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轻与重”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轻与重的比较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的选取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因此这个内容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让学生“掂一掂、拎一拎和吊一吊”等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判断物体轻与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的道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在课的引入部分,让学生猜测可能要研究的数学问题,首先让学生猜测哪个盒子更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在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用眼睛看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轻与重之后出示两个用眼睛看也难以判断的物体,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如两个物体掂不出(重量差不多时)如何来判断,实践中又产生新的问题,选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通过一系列的设置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层层推进:先用跷跷板比轻重,用眼睛看,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用手掂;当重量比较接近无法用手感觉时,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吊一吊;当物体比较大比较重,无法掂一掂、吊一吊时,用手拎;最后再到生活场景中,。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通过猜测、尝试,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通过语言的叙述和不断的补充完善,整个知识框架就逐步形成了。

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自主参与、互动、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在一系列的有效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总之,课堂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

“轻与重”是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轻与重的比较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经验和经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内容的选取大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和感兴趣的实物、活动,非常符合和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及生活体验,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行对比较受学生的喜爱和容易理解掌握,课堂教学氛围更是轻松愉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实践活动为主,一来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在实践操作活动重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操作中感受物体的轻与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一系列的“看一看、掂一掂、吊一吊、猜一猜、称一称”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轻与重和掌握及选择合适的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感受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的道理。

新课伊始,开门见山,拿出孩子们常见的苹果、水杯和气球,顿时这几样简单有熟悉的物品成为全班同学的焦点:“老师请来他们干什么呢?”紧接着抛出问题:气球和苹果比,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呢?简单的提问,孩子们参与度很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解答,用眼睛就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的轻重,气氛非常活跃,,顺水推舟,就出示了课题:轻与重。为了让跟多的孩子获得这种学习的成就感,于是接着出示了三组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轻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与重。承上启下,我请同学们用“看”的方法判断两个盒子的轻重,这就引出了用手掂的方法,同学们你掂我也掂,掂得满脸的开心,在巡视的过程中,有个学生疑惑的问我:“闫老师这两个我觉得差不多重!”多好的契机啊,顺势将这个生成的疑惑抛给了学生:当两个物体掂不出(质量差不多时)如何判断呢,有更合适的方法吗?通过了一系列的情境设置和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的新方法:借助工具测量,培养了学生估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先用生活经验看出物体的轻重,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用手掂;当重量比较接近无法凭借手感判断时,用身边的工具——橡皮筋吊一吊;当物体比较大且无法掂一掂和吊一吊时,用天平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通过猜测、尝试等活动,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将思考的过程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及语言的表述和不断的问题生成及补充完善,整个教授的知识框架就逐步清晰化、具体化和完善化。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操作活动中我便强调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独立说、互相说、集体说等的形式,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结果进行语言描述,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轻与重。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在课堂中我尽量体现兴趣性、思维性、活动性和互助性的结合,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以此激励他们思维的火花并将其大胆说出来共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对这样或是那样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当遇到严谨科学的问题时,我就引导学生选择科学和便捷的方法来协助解决。

在“掂一掂”环节的引入过程中,我让学生们猜两个盒子的轻与重。做足准备的我以为他们的答案应该是“茶叶盒和钢笔盒比,茶叶盒比铅笔盒重”,但事实上他们的答案恰是相反的,理由是:铅笔盒的脚上有铁。一点点铁就决定了他更重?不甘心的我继续追问:你们认为呢?始终没人反对,但是理由也说不出,跟我的预期背道而驰,此时的我有点无措。现在想来,孩子的思维很多时候都不会按着我们大人的逻辑出牌,他们的答案总是让我吃惊!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具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对比物体之间尽量要找准变量和不变量。其二,在本课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没有清晰的阐释出“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即,在引出比较物体轻与重的新方法及方法的比较时,不应该独立地说哪种方法好或不好,而应该重点强调要根据比较物体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六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七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八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课时

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九

二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关注的更多的应该是使培养学生的兴趣,再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要如何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情况分析:

本组由5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老中青教师为主的强有力的教学实体,有三名教师都担任过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对教材都有整体的把握。曲俊莲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王少华老师不仅教学精湛,更有着娴熟的电脑课件制作技能,在课件制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虽然是年轻教师,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能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平台。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习计划

单元过关安排:

每两周进行数学单项技能测试,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学习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争取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论文。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3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2页,当前第112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情况分析:

本组由5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老中青教师为主的强有力的教学实体,有三名教师都担任过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对教材都有整体的把握。曲俊莲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王少华老师不仅教学精湛,更有着娴熟的电脑课件制作技能,在课件制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虽然是年轻教师,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能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平台。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习计划

单元过关安排:

每两周进行数学单项技能测试,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学习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争取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论文。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43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实用14篇)

下一篇:信息时代人们需要练字辩论稿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