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大全13篇)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大全13篇)

小编:飞雪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一

第一段:人间的草木,藏着丰富的生命力。在一天清早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草木旁的小花儿已经开放出来,婀娜多姿,散发出清香愉悦的气息。不仅是小花儿,大花也有着让人惊叹的生机。樱花的华尔兹,山茶花的优雅,桃花的红艳,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间。我们可以从草木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让我们对人世间充满了敬畏与感悟。

第二段:草木的生命有着与生俱来的智慧。拍摄草木的照片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草木会自行扭转一定的角度,让自己在阳光下的光线更加恰到好处。草木也会感知到降雨的到来,自然俯下身子,迎接雨水的滋润。这种生命的智慧让我们明白,生命的运转不只是单纯的存在,更包含了对周围生命因缘关系、生死阴阳的理解,让我们学会尊重大自然与他人,与整个世界建立更多的和谐与情感的你我。

第三段:草木具备着感恩的心。草木孕育出来的果实,实际上也是在报答天地。草木借用的阳光雨露,它所吐出的氧气也是在心存感恩和情感的同时。大自然给与了人类许多恩赐,草木也会用它自己的方式来回报。而我们学习草木的感恩之道,同样能够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美好,也提醒我们在受益时,去想着如何回馈,去学会把美好分享给身边的人,给大自然,反光大自然的爱与成就。

第四段:草木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读书与草木联系到一起,我们会发现,书本中的智慧与草木的生命力一样,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草木让我们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书本让我们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画龙点睛的言语。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在书中找到自我,更好地发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草木和书本让我们重新反思自己的世界观,自身肺腑草木,心中藏书万卷,让我们成长,在草木中深入呼吸,感悟人生,也能将身体和头脑中的智慧和力量贯穿、相互交织。

第五段:草木和书籍的融合,能够带来灵感。草木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不断地感悟着大自然的演化、经历着各种挫折和生长的过程。这种经历和体验为草木带来了独特的历练,能让我们从其中吸取到巨大的灵感。在怀着对大自然敬畏和感恩的心情下,我们通过阅读书籍,结合草木本身的发展经历和生命智慧,更容易得到各种创造性的启示,同时也让人心怀美好展现。

在草木与书籍的组合下,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穷,也吸取到了它们所启示的各种意义和智慧。草木和文学,给出了对生命贡献的价值感受和理解,带给人们信仰和决心,也带给人们内心的和谐与幸福。在崇拜自然的同时,文学带给我们的是独特的思想和世界观,使我们成为更成熟、理性,内心充实和怀有爱与信仰的个体。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二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三

《人间草木读书》是一本大家非常熟悉的书,由郑愁予先生所写,被誉为“人生必读经典”。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人间的草木虽然不如人类那样智慧,但是它们却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和启示。在这里,我要分享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段:生命的奥秘

在读过《人间草木读书》之后,我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虽然我们和树木一样都是生命的形式,但是我们之间却有很大的不同。树木通过根系吸收水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食物,它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空气的清新,储存水分,也为人类造福。而我们人类则拥有思想、语言、行动的能力,这让我们更加灵活地在社会中生存。我们虽然生命的方式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样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繁衍的本能,这种本能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第三段:环境的重要性

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摇篮时,就能发现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整体。草木、花卉、水流、山峦、石头,每一件事物都在构建着一个视野壮观的生态系统。石头上的青苔,是由水和气息中的微生物组成的。它们的存在,有助于使岩石不受侵蚀,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这样的大自然中,每一种生命都有着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在它们的互动中形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珍惜我们生存的环境,共同保护它,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四段:人生的价值

在读完《人间草木读书》后,我深刻领悟到,人生是短暂而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一切时光。只有在生命中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树木可以在百年甚至千年之内,一直肆意生长,却只有很少的时间享受生命的美好。我们应该学习树木的智慧,努力地投入到生活中,做出有意义的事情,为我们的短暂人生赋予充满意义的生命。

第五段:结语

总而言之,《人间草木读书》这本书虽然往往都被一类人认为是枯燥的文化书籍,但是实际上在它行文自然的文字背后,传递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在家庭、工作、休闲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希望我们都能够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从中领悟到自然万物间的奥秘,把握生命的价值,为创造美好而努力奋斗!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四

坦率地讲,我看书,多半是带着点附庸风雅的强迫性,一天强迫自己看几章几页,一点点地向前推进,看得吃力,毫无乐趣。

这两天,在朋友的推荐下,看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说来羞愧,在此之前,我居然对汪老是一无所知的。更没有看过他的文章。得亏朋友推荐,让我今生有缘读到他的文字,真是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汪老写的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景都是我们熟悉的,离我们不远,或者我们就置身其中,让我们感到亲切,也能勾起我们心里那些美好的回忆。

汪老《花园》里写的那些童年趣事里,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童年里的花园比汪老的花园更大(请允许我傻笑一下)。村子周围的自然旷野,虽然被全村人共有,但我总能在这座大花园里,找到属我自己的小花园。我的小花园是移动多变的,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或者一天里,上午在这里,下午在那里。反正是随我高兴,我想画地在哪里就在哪里。

我也像汪老那样嚼过草根,品过它淡淡的甜味;压过青草,看青草被压扁过后又缓慢伸直;抓过蟋蟀,但不是养在篾笼里,而是装在瓶中。我在玩螳螂时,母亲也警告过我,说是螳螂碰过的地方,会长修子(寻常疣)的,我就拿着小树枝拨弄着螳螂玩,不敢用手碰触。因为是乡下的野丫头,没汪老那么斯文,我爬过树,掏过鸟窝,把一窝小鸟带回家养。至于后来怎么样,已是忘了。拿网捕蝉的事,我也做过。我拿家里的网丝兜、细铁丝和竹杆,做一个捕蝉的网,听到蝉声就仰头在树杆上找。我记忆里是没有捕到过一只蝉的。但用这自做的网,倒是有捕到过蝴蝶,拿回家后,学哥哥姐姐的样,夹在书中做标本,过后再也不管了。夏天,我喜欢静静躺在小河流水的地方,感受着流水轻抚而过的温柔。秋天,便是偷吃最好的季节,饿了,花生、红薯和板栗都是被偷的对象。

当然,我也干过一两件有益无害的正经事。我喜欢花花草草,就捡来断砖石头,在我们家门前的院子里围起一个花坛,让父亲帮我填上土后,我种了菊花、月季、桅子花和一堆从田野里挖来的不知名的花。花坛里四季有绿叶,有花开。父亲说种上花的院子到底不一样,看着,饭也要多吃一碗。有一年,看母亲种丝瓜,我就跟她讨来一些丝瓜籽种在屋后的空地上,等瓜苗长起时,我也学着母亲的样,捡了些猪粪埋在苗旁,时不时去浇些水。没想到,我种的丝瓜比母亲种的好,结的丝瓜家里吃也吃不完,母亲叫隔壁左右的邻居来摘时,总不忘说一句:"是我幺女种的。"这事让我高兴了好一阵。

汪老的童年留在他心中的花园。我的童年留在我心中的花园。因为要得简单,容易满足,我们的童年都是快乐无忧有趣的。

汪老先生的《葡萄月令》,写了葡萄从入窖到出窖的整个生命历程。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看着父母翻田弄地,播种收割十几年,却从来没有想过把他们的辛勤劳动写于笔下。因为心里觉得那是不足为提的。如果非要让我去写,大概一定会浓墨重彩地添加进一些歌功颂德,强行赋予我自以为是的意义,让文章空洞无趣。

汪老写葡萄,像极了一位熟悉农事的葡萄老农,用平淡朴实的话语,把侍弄葡萄的农事一月一月地向我们细细道来,把所有的意义都赋予在侍弄葡萄的过程里。让读者自己去想会,去感受,去顿悟,去吸收自己需要的营养。

生命的意义莫过如此:在过程中去感知,去体会。

汪老在《人间草木》篇里,讲了三个小故事:山丹丹,枸杞子和槐花。坦诚地讲,我是不懂汪老所赋予的深意的。我只讲个人喜欢。我喜欢山丹丹的草木本有心和随遇而安的皮实;喜欢摘枸杞子二老淡泊名利的童心未泯;喜欢槐树花里那位妇人的简单纯朴。我在未嫁时,也跟槐花里那位妇人的想法差不多,如果有个人伸出手来跟我说:"跟我走吧!"我便跟他走。后来,我们家的大头先生出现了。我就跟他走了。

因为要得少而简单。所以幸福快乐。摘枸杞子的二老是。养蜂人的女人是。我想我也是。就象现在这样,晒晒太阳,看看书。

汪老在他的《我的创作生涯》里写道:"我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我愿意把这些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

汪老他做到了!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五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对汪曾祺文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了《端午的鸭蛋》中红亮冒油的咸鸭蛋上——平实亲切、饱含生活味儿。

少不更事的我,盲目沉醉于题材壮烈、情节跌宕、发人深省的大部头经典,期许着哪一天被某书醍醐灌顶,对汪曾祺这类朴实无华的作家并不上心。朋友推荐,才有幸拜读汪老先生的《人间草木》。我本对它毫无期待,可是读文伊始,我就痴迷其中无法自拔了。

汪曾祺写院子,写花卉,写枸杞子,写葡萄,写昆明的雨天,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像是一位在山间信步而行的老农,把昨晚赶路时马车不小心抖落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院子里的杂草,幽径边的野花,雨后冒出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却被汪老描写得那般引人沉醉,我不觉惊醒,它们都是我们遗失的美好啊。

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饮食,从节日讲到各地风俗,从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讲到对老师的感恩,从自己的家人讲到个人的写作历程。这其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细致的观察,对生活的热爱。他不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转而描写生活中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

回想以前,总觉得在校生活单调枯燥,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身边的景色视若无睹。我不知校园操场边上有块不小的石头,我叫不出教学楼下树木的名字,我从未欣赏过墙角盛放的花,我甚至不认识同在一层楼的同学……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忧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之心境。读罢掩卷,再一次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不禁放慢脚步,嘴角上扬,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它们妆点了我的美好生活。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六

我一向对散文是敬而远之的,这种痛还是来自于高中时期,不管自己如何拼词造句,作文分数始终保持在中下水平,成绩很稳定。那个时候十分羡慕小笨同学,看似随意写出的几句话,就可以拿到作文高分,十分不解。最近有些疲累,这天下班后,我打开了躺在kindle中有一段时间的这本散文集,打算让我这个快秃了的脑袋切换一种模式,放慢一下,放松一下。

我在每开启一本新书的时候,总会有种默默的小兴奋,直到最近流行起来了盲盒,我才确认了自己的这种情绪。开启一本新书,就像是打开一个盲盒,对此充满了期待,同时又有些担心其内容自己是否喜欢,在打开这本《人间草木》时,这种情绪更胜以往。

我的担心多余了,在一开篇,我就被文中的词句所吸引了,越往后读,越发感叹汪先生对细节描述的拿捏,对感情流动的'捕捉着实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汪先生对食物的描写实在是细致入微,看其字,闻其香,品其味,尤其是在下班路上的我,越看越饿。

汪先生的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是的,我们生活在的这个世界其实充满了玩味。夕阳下,沙滩上,一人一狗;车窗外,大街上,一老一少;又或者是,新雨后,屋檐下,一草一木,每一张定格画面的背后,都是生动的故事,都是百味的人生。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我们,无心留意身边的美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慢下来,适时地让自己慢一些,感受一下世间的美好。

汪先生说北京人是爱喝花茶的,在我这里是可以被印证的。记忆里,爷爷那长满茶锈的茶缸,即使倒入一杯清水,也会伴有茉莉茶香;奶奶栽种的茶叶花,每次花开,我都会蹲在花盆前,鼻子凑上去,一口深呼吸,白色小花透着淡淡花香,沁人心脾。我也是爱喝茶的,但是没有那么讲究,红茶、绿茶、白茶、普洱什么都喝,最爱是花茶。

今天对着茶杯发呆了好久,思绪千回百转,似乎想参透些什么,却又把握不住瞬间而过的灵动,于是我写下了这篇关于茶的联语,以结束今天的思绪万千。

浮浮沉沉,世上福祸相倚;

酽酽清清,齿间甘苦留香。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七

一花一世界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实亲切有生活滋味儿的。而我呢,在十几岁的时候,总盼望着被什么醍醐灌顶,一语惊醒。一心想看更壮烈的、跌宕的、发人深省的经典大部头,所以对这样一位被以平实称道的作家,并不上心。是老师推荐,才去拜读了《人间草木》,书里头,他写院子、写花卉、写昆明的雨天,写枸杞子写葡萄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间闲庭信步的老农,把昨晚上赶路的马车不小心抖露出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来那样。

院子里的杂草、野花,雨后冒出来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们不太会去停下来关心的事物。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向往“深刻”,借由“深刻”带来成长的满足。“平凡”、“平常”,这是我们有意去避讳的字眼。其实成长并不就意味着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总想着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挤出那么一点时间来学习。却往往忽略了许多身边的景色。记得有一亲戚曾说:你们八中门口那个爱的雕像还挺好看的,我上次去办事看见了。我的心里一惊,我在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从来没注意到那雕像有爱这个字呢,亲戚路过一次便几下了,实在是惭愧,我只得应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总是觉得在学校的生活单调,却突然发现自己甚至没有好好去观察我的生活,学校的树我叫不出来名字,学校的小书屋我从来没进去过,住在一层楼里的同学我叫不上来名字。

而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食物,再到各地风俗,然后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及对老师的回忆,最后是自己的家人及写作。这其中,我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细致的观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他并不像许多作家一般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而是喜欢描写自己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个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然而,我们都知道,汪老吃过的苦不比任何人少。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悲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的心境。书毕,再走在路上,不免放慢了脚步,上扬了嘴角,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属于我的生活。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八

书面的手感很好,翻开即是汪曾祺先生亲笔画的 6幅水彩画插图,夹着明信片书签,看着亲切淡雅。汪曾祺是老派士大夫式的玩家,用他儿子汪朗的话说,就是"老头子是个杂家,肚子里有不少东西,能画两笔画,能写两笔字,新诗旧词也都能写上两句,还会唱几段昆曲。"当然,最受读者喜爱的还是他的散文。

5月25日是王世襄先生诞辰之日,《三联生活周刊》于先生百年诞辰时做了一期专题《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汪曾祺是王世襄朋友中较年少的,长者有张伯驹、陈梦家、朱家溍。这群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学问是玩出来的,在跌宕起伏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的精神标准,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冤不乐。何为"不冤不乐"?王世襄先生的解释是,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乐。历尽艰辛,人人笑其冤之过程,亦即心花怒放,欢喜无状,感受最高享乐之过程。倘得来容易,俯拾皆是,又有何乐而言。

《人间草木》的序是汪朗写的,很接汪曾祺的文气。两代人能这样互相调侃,不戴高帽不为亲者讳,更是难得。如果不是这篇序,读者可能不知道,汪曾祺很多写草木虫鱼、写花花草草的文章,冲淡平和,有闲适之气,是在___戴着"右派"帽子,被整被审查写完交代材料,甚至是在农场下放改造时写的。他写《葡萄月令》的那篇,开篇即是:"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这是汪曾祺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时,写的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文中丝毫没有怨气和悲惨的调子,一切都是那么美。那是一种在劳作中的充实和暖意。

汪朗说,这个老头儿,即便是在倒霉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很放松,很有味儿,还带着一点幽默,真是不可救药。他写菊花,"我不赞成搞菊山菊海,让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挤成一堆,闹闹嚷嚷。菊花还是得一棵一棵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赞成把菊花缚扎成龙、成狮子,这简直是糟蹋了菊花。"他写螃蟹,"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呢?螃蟹的样子很凶恶,很奇怪,也很滑稽。凶恶和滑稽往往很相似。"带着点哲理的冷幽默。他写西南联大时《跑警报》,"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作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恐怖的战时气氛,却被他写得生趣盎然。

玩家得有趣,对生活、对自然、对知识和美有天然的亲近和情趣,还要有心,有情。

有心是对生活中的无用之事也能熟练掌握和撷取。在《三联生活周刊》的那期专题中,汪朗写了一篇回忆长文《"老头儿"三杂》。汪曾祺是个杂家,在写《西南联大中文系》时亦提到。看杂书的习惯,在大学时就有了。当时西南联大中文系开的课,他喜欢的就上,不喜欢的就不上。像闻一多先生、沈从文先生的课,他是听得很认真的,朱自清先生的课,有时就溜号,觉得朱先生上课一板一眼,不太适应。汪曾祺虽然白天上课溜号,晚上却没闲着,总泡在中文系的资料室里看书,有时一直看到天亮,然后回宿舍睡觉,接着逃课。汪朗说,老头儿虽然是搞文学创作的,家里的文学书却很少。"___"之前,家里的书满打满算不到一书柜。别说什么孤本善本,就是人们熟知的中外名著、大师文集,都和他嘴里的牙一样,残缺不全。

家里虽然没有像样的书,但老头儿书却读了不少。剧团的同事说,团里的书都让他翻遍了。"当时北京京剧团在虎坊桥,离琉璃厂很近,他没事常到那儿的中国书店翻腾旧书,一次找到了一本清代状元吴其睿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不知用什么理由,居然动员剧团资料室把这样一本书买了下来,认真研读了好几遍。这样的书,整个剧团恐怕不会有二个人感兴趣,纯粹就是给他买的,简直是岂有此理。"(汪朗序)因此,汪曾祺写草木时也会引经据典,说道颇多。写《紫薇》那篇,有一段长长的细节考证:

从《韵语阳秋》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一是"爪其本则枝叶俱动".紫薇的树干的外皮易脱落,露出里面的"嫩肤",嫩肤上留下外皮脱落后的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云斑。用指甲搔搔树干的嫩肤,确实是枝叶俱动的。宋朝人叫它"不耐痒花",现在很多地方叫它"怕痒痒树"或"痒痒树".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好像没有人解释过。二是花期甚长。这是夏天的花。胡文恭说它"繁极曝衣天",白居易说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但是它"花至七夕犹繁".我甚至在飘着小雪的天气,还看见一棵紫薇依然开着仅有的一穗红花!

这样的文字,真需要有心的杂家,平时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来。

《人间草木》分五章,但五章里面真正谈到草木的只有第一和第四章,谈《人间草木》和《记忆的味道》。第二章是谈草木鱼虫的,第三章是游记,第五章是师友故人。

有情的文字在最后一章,相比较汪曾祺写花草、写游记、写鱼虫的文章,我更喜欢写人的这一章。尤其是回忆老师沈从文的两篇,叶开在编《这才是最好的语文书》时,散文卷首先就收入了沈从文和汪曾祺回忆沈从文的文章。

"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来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时夜间写作,竟至晕倒,伏在自己的一滩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点点滴滴,还原出大先生为人处世修业的赤子情怀。写和沈先生最后的告别,汪曾祺的文字也是极淡的。"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进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隐忍的悲痛,让人更觉心酸。

心中有情,无论是写人,写草木,亦处处含情。汪曾祺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最后一句真好,人间送小温,文字传达出的,都是人间的暖意。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九

其中还有许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

这些东西都很有趣吧!看了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乐趣还无穷呢!

山丹丹一种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药,还有紫红诱人的葡萄,沁人心脾,还有香甜的槐花,弥漫在整个春天。啊,真美!我仿佛亲眼看见如此优美的景色。

作者把这些优美的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细微的观察深刻的描写,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人间草木》刻画的如此醉人、优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体会。

说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对于食品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简直是人间极品。

高邮的咸鸭蛋可是不同凡响。那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说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钟爱的咸菜茨菇汤、气锅鸡、火腿,还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国各地的特色佳肴。气锅鸡特别鲜嫩,汤清如水,而且鸡想扑鼻,看着这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口水潜溢。

作者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如此独特的见解,一定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等的异域风情。作者竟能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知之甚详,看来作者是一个喜欢游历,善于观察的人。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

岭南的二月,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春夜,蛙叫虫鸣。手捧一卷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细细品读,一幅宁静而又安详的画面缓缓在眼前展开。

首次接触汪老先生的作品,正是这本《人间草木》。我清晰地记得,这也是宏哥奖给我的第一本书。后来,从《人间草木》,到《大淖记事》,再到语文课本中的《昆明的雨》。在他清浅勾勒的笔墨里,我仿佛看到了春的蓬勃和世间的祥和。这本书融汇了汪老先生四十多年文学创作,可谓是一本精华。

轻轻翻开《人间草木》,一幅幅的水墨画一下子吸引住了我。这些画简洁明快,有的十分活泼。后来一番了解,才知道这些画都是汪老先生画的。他不仅会写作,还擅长画画。兴致好时,便提笔作画。汪老先生画画时不惯设色,以素净为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随手裁张宣纸,就着案头笔墨,随心所欲画一番。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看到汪老先生的画时,一种亲切感便油然而生。

汪老先生写作如同他画画一般。他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行文落笔简洁自如,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人间各种风情。《人间草木》这本书,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风格。每篇散文的题目,都十分简洁明了,甚至带着一点诗意。这本书虽名为《人间草木》实际上并不只写花花草草。从各地的花草树木,到故乡和各地的美食,甚至还有西南联大的回忆和各种游记。在他恬淡至性的笔墨里,泛滥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汪老先生写文章,并不是浅白直露地一通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那些平凡之极的小事来衬托。就拿这本书中的《昆明的雨》来说,全文并没有直接刻画雨,而是描写了雨季的平凡小事,在描写的同时,也隐喻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书中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也有着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

在《人间草木》中,令我感叹的不仅只有他的写作手法,更有他曾经那些非人的待遇。汪老先生曾经在西南联大读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读大学是多么不易。经常上着上着课,防空警报就响了起来。当时的条件也极为艰苦。宿舍是简易的茅屋,吃的食物就更不用说了。在___期间,汪老先生被放到塞外的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在那里,他不甘寂寞,整日与马铃薯打交道,甚至还画了一整本马铃薯图册。这种乐观的精神震撼了我的心灵。现在正值疫情期间,虽整日呆在家中,但总比汪老先生当年的条件要好。我们不妨找些有益的事情来做,或是手捧一卷良书,亦或是品上一杯清茶,总能找到消遣的方式。

古人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汪老先生便是那仁者、智者。他笔下的草木,便是他那颗包容万物的智者仁心。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一

《人间草木》曾经听过很多人的推荐,但我向来不喜跟风,总特意和别人错开来,于是别人读完之后说“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转过头去读别人的书。再后来,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别人的评价,只要对我眼缘的书,我都搜来看看。于是,我就打开了这本书。我本以为标题已是足够清晰明了,大致内容就讲些草啊花啊,对于我这种平时毫无雅兴去观察花鸟鱼虫的人来说兴许还会很无聊。但是,翻开书之后,我还是惊呆了。

人间草木啊,一草一木,处处都是家的气息。

记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它是相通的。别人回忆的时候,你的记忆点也会被触发。于是,我就像刚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长了一次。我看见自己的童年里的夏天,看见自己的家乡的板栗,看见带有温度的花草与景观。我并不是作家或是评论家,亦无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带给你触动,能给你共鸣的文字玩弄者吧。

从开始对草草木木的叙述,到后来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后以人物结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齐活了。你会发现原来山丹丹过一年开花的时候会多开出一朵,枸杞头也可以作为野菜,葡萄原来也能开出花朵,而北京的许多人都对养鸟情有独钟。罗汉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气粗犷而苏州紫金庵的则是秀气书生。我做摘抄时,在书里抄了不少菜谱,韵味十足,每一笔每一画都那么亲切。改天也要亲手试一试,汪曾祺老先生在吃与制作上面颇有心得。到后来写人时,汪先生回忆了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那是一段动荡但又愉悦的日子,物质上并不富足但却拥有充盈的生活。无事下下茶馆,跑跑警报,闲时读读书,西南联大的自由民主校风已是不言而喻,这与当时培养出那么多人才是分不开的。作者写到沈从文先生的时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对面教授课,字如珠玑,你不能不感叹“妙”。同时,汪先生也在书中指出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要理,例如,小说的对话要接近人物,要“朴素”。当然金岳霖老师也是有趣得很,终生未娶的他养了一只大公鸡,吃饭时可与他并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这大概就是《人间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古有归田园的陶渊明,今有生活中城市里的汪曾祺。人生啊,还是要自己活出乐趣,才可以感染他人。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二

我一直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个人生命的两种要素息息相关:一是生他养他的一方水土;另一是他的成长经历。南来北往又轰轰烈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不仅是汪曾祺先生的人生轨迹,也浸润到他的作品《人间草木》中。

透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在苏北运河边成长的调皮男孩明澈的眼神,一个在五七干校粪池旁施肥的男人佝偻的背影,更看到了一颗至纯至善的心——犹如荷塘月色下微微的风,吹散了白日的尘嚣。

书中自述,每日早上,汪先生都习惯久坐在家中的老沙发上,泡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袅袅烟雾中,一篇篇文字油然而生。而就在这个深秋,每个双休日的早上,我也会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伴着一杯茶,在汪先生的字里行间,在窗外透过的暖暖阳光中,读懂这人间的一草一木。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篇十三

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读了很长时间,中间断断续续,只作专心学习后的消遣。我以为最后那几篇写西南联大人文趣事的文章最好玩。

学校虽是临危建成,设备条件很差,生活很苦,但人文精神向上、自由,还会在选址时,刻意保留一个小小的景点。教授们专心学问,安贫乐道,有的古板,有的开明,有的激情,有的沉静,但都是让人觉得可靠可亲近的人。同学们更是各式各样,尤其让我笑出声的是那位,日本轰炸校区时仍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合他的冰糖莲子的广东郑同学。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授们、同学们是多么可爱。汪先生写的生动有趣,读的让人心痒痒。

不由得联想起自己的求学时光。真是浑浑噩噩,不清不楚的混了过来。学问没有长进,心理也未得成熟,倒是学会了愤世嫉俗、顾影自怜。想到这,真是要拍桌子!过去是回不去了,也不可能给过去的自己一嘴巴,打醒他。把握今后的时光吧,要用尽全力做一个有趣的人,认认真真地努力一把。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感恩策划方案(优质8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