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优秀8篇)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优秀8篇)

小编:FS文字使者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篇一

语文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范围广、内容多、途径也宽。我认为: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活动。要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并获得切实的效果,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如何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学生“怎样学习”作导向,真正教会学生学习。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提高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核心,学生都以被动的方式去学习,往往出现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果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这种课堂结构,既符合“感性——理性——实践”的人类认识过程的总规律,又是与人的一般思维过程“感知——理解——运用”相吻合的。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实现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相结合。

二、了解学情选择教法,设计出合理的教案

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应认真钻研所教课文的类型。设计出最有效的“导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左艺华老师曾将语文课文归纳成六种类型去训练学法,即“示范模拟”、“举一反三”、“激凝思问”、“操作训练”、“表象连锁”及“自学辅导”型,这正是这种课堂训练设计的体现。又如教学生的解词方法,学生的实际理解努力怎样?采用何种形式去引导?这正是备课的关键。曾有教师将解词方法归纳为十三种形式,教者在设计一篇课文的解词“引解”时,不可能同时“灌”下这么多种方法,只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能力,教给最简易最有效的方法便可。至于其他方法,在平时的解词过程中可逐步进行训练,使学生不断掌握及运用这些方式方法。

三、总结教法和学法

辽宁省的钟和诚、熊少华和陈洪相等老师针对学生上课不读语文书而只听老师讲的普遍现象,提出了“双向导读”的教学方法。“导”学生去听、说、读、写,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期望”读书,乐于思考和动笔的最佳情景中;“导”教师,使教师本身以戏剧角色的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和表演天赋,彻底摆脱满堂灌的困境,使学生从中吸取学习方法——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并进行自悟和总结,促使学生对学习每一课书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

四、加强指导和训练,促进学生对学法的掌握与运用

训练课是实现“感知——理解——运用”学法的重要途径,起到了强化迁移学法之功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要注重三项训练:

第一项是基本功训练。它主要体现在课后的“理解·分析“、“揣摩·运用”、“积累·联想”以及“语法”训练中,一般由若干个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训练点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单项训练构成语文基本功综合训练的框架。同时,也可根据学生在“基本功”上的某个薄弱环节,由教师编制或者抄摘有关训练点进行指导。这项训练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淀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紧扣这些知识要点,训练好学生语文的基本功。

第二项是阅读能力的训练。作为教者,不但要注意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语文书本,寻求课外的阅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某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后,由学生自找或教师推荐出相应的文体进行类比阅读,解决阅读要点,如给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等。这是课内“渗透法”的延伸,它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语文能力,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法起到了强化迁移的作用。

教师在各项训练指导课中,必须注重指导的时效性和内容的针对性,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篇二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达到对课文文本的独到理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要合理借鉴并吸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法。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小学语文教学思路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朗读书写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语文教学的改革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广大教师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但是在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该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借鉴、应用,而非全盘否定。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作品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介绍

在观摩教学中,我曾经看到教师开场精彩的导入和情景引入,但是在谈到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时,却一笔带过,给学生不留记忆的时间和空间去识记作者、作品背景常识。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除了考虑字词基础知识外,还考虑到了古今中外名篇的渗透,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去感受名家名篇的艺术魅力。但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对这些名家的常识介绍。我认为对于像李白、杜甫、鲁迅、老舍这样优秀的作家,应该让学生知道并记住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品等。对于时代背景的介绍,我们也应该讲给学生。比如很多学生会背诵《春望》,但是却不知道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不知道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心系天下的远大抱负,因此即使会背诵这首诗歌,却不能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涵,更不能理解花为何会溅泪、鸟因何而惊心。所以,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名家名篇都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写成的,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的介绍而去强行分析字词、优美语句、作者情感,就像空中楼阁,学生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与其这样还不如在课前几分钟交代清楚文章的时代背景,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之呢?对于名家名篇,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很有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经典文化的重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经典,感受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想得到熏陶,境界得以提升。

二、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朗读环节,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改革背景下,教师有时为了追求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思考,这本无可厚非,课堂确实要让学生思考、发言,但是语文毕竟是一门文字感知极强的课程,对语言的形象感知,只有通过读才能够认知。而我们身边的语文课却多了一份讨论的热烈,少了一份琅琅的读书声。范读、领读、齐读等形式优美的方式远离了课堂,像《养花》这样优美的散文,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的真谛,养花的过程是艰辛的,但也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今天的学生未必能真正体会到养花的乐趣,那么只有多遍的朗读、多遍的感知,包括养花过程的情感体验,才能体会到“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的生活情趣,才能让学生在文本的熏陶下,热爱劳动,感受到老舍的生活情怀。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说话水平,读的多了,自然在平时的表达中就会通顺流畅。我们总抱怨学生词语贫乏,作文语句不够生动,究其原因,还是读得少的缘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时代虽然在变化,教学方法虽然在变化,但是语文教学因其特殊性,必须根植于民族的沃土。只有当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琅琅的读书声时,才能真正回归到语文的本源。

三、关注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我们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书写。这显然是错误的,我们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字的笔画顺序、结构、书写的美观,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常常提醒学生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笔画顺序五花八门,笔画书写规则让他们任意变形了,汉字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规则让学生变得面目全非,并且书写中使用橡皮擦、胶带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来很优美的汉字造型,在学生的笔下失去了风采。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没有认真把握书写规则之外,还和我们的要求有关。

笔者还记得上学时自己因为“己、已、巳”的书写而被教师罚写了一页作业,虽然这种做法在今天并不可取,但我们可以为当时教师的敬业而叹服,他们不会放过学生书写中一笔一划的错误,这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所启迪,正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个细节,学生的错误才会永久存在下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该做到”,在汉字书写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去研究、查阅工具书,把正确的书写规则教给学生,并临帖写得一手好字,让自己的书写行为去感染学生,这种感染是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书写习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相信一笔优美的板书字会给学生一种享受,让学生产生模仿性,这种教育方式有时比说教更具说服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经常鼓励和表扬书写整齐、美观的学生,让认真书写的学生产生成就感。书写的美观大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无疑会淡化语言文字的书写要求,今天的课堂我们不要求学生练习大小楷的作业了,但是钢笔字的书写,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要求学生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毕竟语文教学传承的是民族文化的经典,而书写又是经典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新课程改革无疑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思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课堂的乐趣,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让课堂充满了活力,但是品读新课程改革精神,它绝非摒弃传统,我们要在传统中去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一片崭新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篇三

语文教学方法(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于漪)

4、案例教学法(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22.单元教学法 23.比较教学法 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25.直观教学法 26.图示教学法(王松泉)27.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36.学导式教学法(胥长辰)

一、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二、立足课堂,以‚内‛养‚外‛,温故知新。

三、阅读训练要整体感知,明确考点,抓住要点,讲究表达,重视创新。

四、作文训练要强化文体意识,通过一定量的作文练习,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五、关注生活,关注地域文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

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一、拼音一定要掌握牢固。

二、积累词语。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篇四

语文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论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摘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并给予了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融合

阅读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表达技能和情感,而写作教学是让学生尽情抒发和表达。因此,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奠定了学生思维方式和创作素材的基础,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所以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思考,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丰富阅读经验,从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如今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知道把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但是却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融合技巧,导致两者一时无法有效融合,同时教师也未能发挥出阅读的功能,学生仅仅是吸入知识,根本没有通过写作输出知识,缺少输入输出的学习过程,自然就加强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别说是提升教学效果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一般人们在阅读时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些零碎的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脑海中出现的想法,而做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把这种方法融入到自身习惯中,以此才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正好为他们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资源,学生在阅读时,教师切忌强加自身想法于学生身上,而是要鼓励学生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获得个人感悟。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每周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每周都交阅读笔记,笔记中可以包括好词佳句,也可以包括阅读体会,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每周组织学生相互交换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通过相互翻阅笔记来加深学生对某些阅读内容的感悟,有了阅读量,学生的写作素材才会更多,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升。

(二)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结构与表达技巧

一篇优秀的阅读作品,它的文章结构往往是非常巧妙的,其中蕴含着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要想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与表达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例如,在教学《匆匆》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快速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和所用修辞等方法。在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再给学生系统总结文章结构与表达技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养成整理阅读素材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翻阅之前的笔记,模仿文章优秀的写作思路,真正实现输入输出学习。

(三)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通常学生只有在具体写作时,才能清楚知道自身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会。例如,词穷现象,这就表示学生需要加强词句积累,在写作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是真真切切的,学生对这种不足会印象深刻,那么他们在阅读时自然就会重点积累词句,以期下次写作时准确表达自身意思。写作是综合考验学生,不管是学生的阅读方式,还是学生的阅读成果,都能在写作中充分检验出来。另外学生还需在具体写作时多多总结和反思,这是改进和提升自身的有效方式。例如,在遇到写有关某一名著主人公的文章时,有些学生就无从下笔,因为他们平常几乎不看这方面的文章,所以他们脑袋中空空如也,没有素材可依,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充分了解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扩大阅读面,加大阅读量。

(四)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充分体现阅读成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关注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学生的阅读,而是应该加强指导,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内容,尤其是多多发表自身见解,以此才能发扬学生个性,同时还需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充分体现阅读成果。如何才能在写作中充分体现阅读成果呢?之前在阅读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不是白积累的,其是为写作做准备的。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把自己之前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都用上,或者是模仿有些优秀文章的结构,再加上自身的理想构建一篇独具特色且贴合主题的文章,切忌为了积累而积累,最重要的是在写作时灵活应用,在写作中充分体现阅读成果,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两者在表面看起来毫无关系,实则是紧密相连,密切相关的。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尤其注重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准确找到两者的联系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有效融合阅读与写作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氛围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有效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对孩子的未来语文功底、人际沟通及个人发展大有益处。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一至二年级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阅读目标,要求低年级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四字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古诗文等,并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培养其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由于小学1-2年级的学生汉字存储量较低,学生们自主阅读能力较差,以致于阅读存在着比较大的障碍,但不能此类原因就放弃阅读,反而应该在培养孩子阅读素养的起始阶段,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发挥齐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对低年级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主导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学校教育本身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校园与班级相关阅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快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风气。在保护刚踏进小学起始阶段孩子的童心和尊重他们个性需求的基础上,作为教师的我主要用以下的几个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1.教师运用多种读书方法,教会学生学会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必须要注意的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最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可以读顺课文,才能体会文章的精彩。学生第一次初读课文,我要求学生们采用大声读、自由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和圈出生字词读等方式把课文读正确。然后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从而为有感情朗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品读,在细致深入的精读中感悟阅读带来的快乐。为此在教学《项链》一课中,我充分创设各种情境,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读书中领悟到大海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蓝蓝的”“雪白雪白的”“黄黄的”“快活的”等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大海的美丽,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小娃娃的快乐。学生明白了文章中的项链的含义,从中学会感悟大海之美,体会了小娃娃的快乐。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们老师是低年级孩子们心目中偶像,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无可替代的。老师如果能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学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

2.巧用绘本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的习惯涵盖在学生的阅读素养之中。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初始阶段,教师引导并促成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的养成对学生的未来成才显得极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关键,而绘本恰恰是一种几乎能引起所有低年级孩子阅读兴趣的读物,它图文并茂,符合儿童的的认知规律,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它也不同于我们以往的书籍,它画面精美,富有内涵,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给学生艺术审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在阅读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时,他们不但被其中童趣盎然故事所深深的吸引,而且还能体悟到亲情的重要性,很多孩子读完绘本后学会了如何赢得故事中的比赛,同时也收获了愉悦的心情。绘本读物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积累,也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只要我们老师能恰当的利用一些趣味性强的绘本,定能让学生在与绘本的心灵对话中获得无限的快乐和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让学生们爱上阅读。

3.充分利用视听材料,保护阅读好奇心,提升阅读能力

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自觉性都尚在培养阶段,他们不不会专注于一本不带插图的书本很长时间,但是如果教科书和课外阅读相配套的视听材料,这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诱惑力与吸引力。还有一点,内容逻辑性较强的书本,和内容超出了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的书本,此类书本的阅读对于孩子来说存在一定难度,阅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消极心理。针对此类阅读材料,试听材料将是促使学生打消小鸡心理的一剂良药,我们老师此刻应充分发挥视听材料的优势,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对书本中的故事产生好奇心,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试听材料播放结束后再回到文本中去理解去体会。例如,在让一年级学生尝试去阅读课外读物《盘古开天地》时,由于篇幅长、无过多插图,生字多很少有学生积极去阅读,但当他们看完配套的电影时,就去会争相翻看书本,并且学会尝试着猜词理解文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会结合电影画面理解书本内容,这样就会加深学生求知求真的欲望和提高学生阅读书本的兴趣,同时会让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提高。

4.营造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创设读书环境

二.重视家庭教育中的亲子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甚至有人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时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这一句话深刻的指明了家庭的教育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方面,家庭教育应重视孩子在低年级时的亲子阅读活动,因为孩子的识字量不足,自行阅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此时父母参与到阅读中来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父母的躬亲行为将深刻的感染到孩子,父母实际行动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亲子阅读将会让孩子更加喜爱阅读,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利于阅读素养的养成。在进行亲子阅读书籍时,父母应有意识的为孩子扫清生字和难词障碍,在阅读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可以边看边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们班我要求所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后进行阅读,每晚至少读一篇文章,为促使亲子阅读如约进行,我通知家长协助自己的孩子在我们班的暮醒打卡小程序里面进行阅读打卡,可以发一段读书视频也可以发读书音频。阅读的内容可以是父母向孩子介绍的儿童读物,也可以是一年级学校推荐的必须书目,还可以是选读书目。

家庭教育中运用到亲子阅读,不但可以加深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联系,更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读书兴趣,实现了阅读与学习、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成长的融合。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读者与作者相互对话、倾听、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是学生与作者精神层面的情感交流,阅读应当是自由的,而非被迫的。培养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依赖于此过程,并给予学生足够多的阅读时间,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由阅读,那他们就不能体会到与作者心灵对话的乐趣,也就等于浪费了培养阅读能力的机会。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学生语文能力养成的基石。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教师和家长重视。如何通过有效的家校共育来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已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一、抓住阅读关键时机

对刚刚进入小学校园的学生来说,认识汉字是学习重点。如果单纯地学习生字、生词而脱离阅读教学,会让学生逐渐失去识字的兴趣,进而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信息时代更需要学生具备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要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识字量不大,阅读主要以绘本阅读为主。根据这个特点,在日常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精美的课件、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的绘本引入课堂,用绘本精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绘本《小黑鱼》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学生欣赏完美丽的充满奇迹的海底世界后,马上引入故事《小黑鱼》,让学生对《小黑鱼》这本书充满期待,随着故事的讲解,学生们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我借机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续讲故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阅读满足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最近读书过程中自己的体会,定期在班级展开读书沙龙,师生间交流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学期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还可以在班级举办读书节之类的活动。例如: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让学生朗诵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制作班级报刊;举办诗词大会……在如此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三、培养阅读习惯

传统阅读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散,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点经验。

1.图文结合激兴趣

充分利用课本色彩鲜艳的插图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充分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狐狸的表情,猜测狐狸的心理活动,学生在观察与想象中了解了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对文本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从而主动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2.词句训练拓思维

词语和句子是巩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句训练要注意两点:一要重视理解、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要把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生主动说,利用课堂鼓励学生进行流利的口头表达训练。

3.朗读训练促提升

良好的朗读习惯是逐步养成的,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生动、形象、准确地范读,能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并在读中感受语感。学生自由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同桌互读,可以互相帮助纠正字音。阅读时让学生在对话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掌握了朗读的语言技巧,将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形象有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会逐渐提高,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改变教学观念和思维,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能使阅读变"苦"为"乐",就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先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小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其次,要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快手刘》变戏法时,把一个玻璃球放到了一个白瓷碗里,可随后"快手刘"掀开一看,什么也没有!那么"快手刘"怎么把球变没了?球又到那里去了?学生兴趣极浓,积极思考,大胆地展开想像。再次,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一种情景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让学生回忆国庆五十周年时盛大的庆典,借此情景,导入《开国大典》一文的学习,重温1949年的开国大典盛况,激发爱国之情。最后,可以游戏介入,自己体悟,即适当地介入游戏,使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如教学《寓言故事三则》时,让学生参与游戏、演小品,使学生在游戏中自己体悟课文,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突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多种能力。

新版教材课文时代感强,文质兼美,由于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朗读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善于运用声情并茂的描述性语言,通过播放音乐等手段来烘托、渲染气氛,促进学生入情入境。小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不强,默读可以留给学生想像的余地。教师要经常提示学生运用扫读、跳读、重点处反复读等方法,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人们学习语言大多是先记而后逐步理解的,或者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一点意思后,随着知识的增长与阅历的丰富,到达一定的程度,自然产生一种"顿悟"。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精讲巧练,挤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背诵。背诵是一项艰苦的学习,学习只有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背诵。背诵训练要体现出层次,先要求大多数学生正确背,再要求全班学生正确背,最后要求大多数学生有感情地背,加快背诵速度。

由于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字新词,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课内阅读中,学生获得的知识量是有限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早期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有选择地多读广读,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力求发现他的特性。叶圣陶先生向我们提出了改革阅读教学的重大课题,如何使学生发现课文阅读的特点,促使我们深入地研究学法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以从多方面来改进教学方法。

1、进行学法指导。如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全文的构段结构一致,所以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一段,然后归纳这段的学习方法,再把这个段与其他段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学其他的段落,由扶到放,充分体现学法指导。

2、让学生自学、讨论、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自学、讨论前首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有的则是让学生自学质疑,通过读课文,提出疑问。

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在"写"上,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要有机地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读写例话,归纳阅读方法等,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

高尔基说过一名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唐朝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语文,岂能仅仅读《语文》,必须在国文教材之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小学语文九册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做《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中季羡林老先生也说到“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阅读心理学家以为:阅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从事生产劳动,以及各项工作的基本技能。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贪玩是天性。老师和家长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读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因为一本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就像一个最伟大的老师。当今信息社会,科技高度发达,瞬息万变,了解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读书依然是必不可少,重中之重的良好途径。在孩子小学阶段,尽快、尽早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完成阅读教学,让学生爱上阅读。

我担任小学语文老师二十余年。下面,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感悟。

一、兴趣是实现理想的起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明代大文人徐渭写的一幅读书奇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告诫我们要珍惜好时光,努力读书。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孩子们往往过多地沉溺于网上世界,而丧失了阅读兴趣。所以我坚持采用多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引导他们爱上阅读。

我本人从小就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童年时代,当别的小伙伴忙于干劳活或玩游戏时,我会千方百计多找一些书来看。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科普作品、中外名著,我都广泛涉猎。我的空闲时间几乎都沉迷于醉心阅读当中。正因为有这些丰富的积累,给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颇多益处。

读大学期间,工作以后,我经常参加学校,市区教育局组织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联盟内学校举行的“腹有读书气自华”读书比赛等,我都是名列榜首。每一届学生,我都会把自己的这些成绩分享给他们。这些客观事实,没有一点炫耀,只会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到读书之乐,读书之妙,读书之好!从而潜移默化地把“要我读书”转换成“我要读书》”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认识到“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二、选择适宜的书是高效的途径

现代的书,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小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思想情感。因此,我认为语文老师必须适时地引导孩子选择健康、有益、适宜的课外书。远离那些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歌德也说过:“读一本好书,犹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我会根据自己任教不同的年级,给学生和家长推荐适宜的书。低年级主要阅读短小的童话、寓言、儿童歌谣。如《三毛流浪记》《人参娃娃》等;中年级主要阅读长篇的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民间故事。如《高士其科普童话》、《中国古今寓言》等;高年级主要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中外名著。如《稻草人》、《希腊神话》等书籍。

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键

我校为促进学生广泛地阅读,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少儿课堂内外阅读教育初中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我本人是主研人员,承担了重要工作。我所任教班级一直是我校“多读书,读好书”实验班级。我每天上午会安排二十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这习惯我一直保持,孩子们的阅读时间也有了保证。每周末我都会尽量减少机械化的重复抄写作业,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做好阅读记录卡。内容有摘抄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班上每学期都会开展朗诵比赛、讲故事大会,读书沙龙等经验交流行动。2014年,我班开展了“我和书的故事”主题班会,更是受到学校和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肯定。奖励了我们很多课外书。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飘》《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等。这些书一直在我任教班级漂流。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信心和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篇五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每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如我班的学生,就要注重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于是,除上课多让他们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还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周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教材内容,了解编者意图,针对各类型课文的内容作出统筹规划,制订本学期德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我们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他们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

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当我们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鼓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老师进课堂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其实,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就从学生的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老师那毫不吝啬的表扬的话语,使学生找到自信,学习起来信心百倍,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又都是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可能就是从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开始的。

四.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字形结构,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也可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等,还可以组织百字竞赛等。

识用结合,则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不但课堂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让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辅导中,对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个别学困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

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利用好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写作方面,在课堂上多做一些小练笔,然后进行指导,从细节着手,写一个小片段,拿出几篇各种类型的文章,师生共同交流,找出优点与不足,然后自己再去改。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学生就会学会学习,自觉学习,合理安排学习生活,这样会受益终身。

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打铁本要自身硬,自己不具备丰富的知识,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也建立不起来,学生对你的教学也会不买帐。

教师应该牢牢树立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四是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篇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师生语文素养也展现了学生语文能力自我展现空间。而培养个性化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精神核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内容教学方法探讨论文范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语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重点时期,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通过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培育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由于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的思维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色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培养策略,旨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写作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个性化创新思维

一、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教学特点

个性化写作教学相比较其他教学特点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选取感兴趣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学生的思想以及观察事物的角度都是独特的,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上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写作风格。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于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而言,写作是他们十分头疼的事情,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通常一句简单的话写的颠三倒四,也难以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加之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枯燥乏味的训练式教学方法,在日复一日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写作缺乏趣味,失去写作热情,并不知道写什么。由于此类情况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写作时也难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文章显得十分空洞,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格式套用,严重限制了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一)学生写作素材积累匮乏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在刚开始接触写作阶段,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10分匮乏,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对于生命与生活的体验难以丰富,尤其是观察事物等众多方面,观察角度十分单一,难以全面的了解到事物的多元性,所以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获取阅读素材。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从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因为有限,所以学生写作时语言辞藻空洞匮乏,也无法将写作素材用于写作之中。

(二)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缺乏对于真情实感的体悟,所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缺乏创新性,千篇一律,缺乏情感。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套用他人文章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文章显得十分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缺乏课外阅读积累,所以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低。

(三)教师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了有效应对考试中出现的各类作文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会根据考试内容进行针对化练习,但是此种写作练习方式通常是固定模式的,引导学生根据设定好的程序以及模块进行套用,或者是要求学生背诵范文,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考试时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文章改动范围,所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此种规范化写作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磨灭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与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趣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写作,例如写作题目可以是《我的同桌》、《我的爸爸妈妈》、《我最敬佩的人》等等这些是学生容易从生活素材中汲取到的内容,学生也能够感到有话可说,写起来也十分顺手。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也能够为写作素材打下夯实的基础,学生在写日记过程中也能够丰富情感锻炼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写作水平。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事物,例如描写秋天则可以从描写一片叶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颜色以及形状脉络等等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观察的习惯,在写作过程中采用多角度的进行分析,加强细节刻画,逐步丰富写作资源。阅读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拓展阅读思维的重要工具。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到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优秀的书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摘抄优美字句,从而加强优美词句的有效吸收和内化,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感悟,融入真情实感

优秀的文章需要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源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以生活为背景的文章才能够凸显细节感动读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扭转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切记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应当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感兴趣的事件进行描写,使学生观察细节,采用多元化的角度以及写作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思维情感有所不同,对于事物的细节以及选取角度也有所差异。通过针对性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更好的表现,写作过程中流露真情实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技能。

(三)转变传统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在传统评价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但是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个性化写作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重视写作评价的个性化。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切记不要采用固定的标准进行统一评价,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情况以及写作特点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写一些独具新意的文章在遇到新奇的写作思路时,切记不要急于否定,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评价,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赞扬,学生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色鼓励学生更好的进行写作,切实发扬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从而增强写作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思维,根据学生间的差异进行针对化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予以引导和帮助。通过结合生活化素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感悟,融入真情实感。同时要扭转传统落后的评价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教学

摘要:阅读是一项动态构建的再造过程,一名优秀的阅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对联结、提问、图像化、确定重点、推测、分析、综合、监控理解等阅读策略进行有意识的使用。随着我国阅读教研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阅读策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了历史上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的组织单元,是我国教材编写的一项重大突破。我国著名儒家学者孟子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是阅读心理中一种自然的存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测策略;探究

引言

预测教学是指将学生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进行引导,使其转变为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进行不断预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阅读策略指导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若是没能够给予学生一点儿帮助,等同于没有指导。[1]”以此为根据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即使读书破万卷,其阅读理解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教会学生掌握适当的阅读策略,并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够活络,是提高其阅读效率的关键问题所在。

一、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的教学意义

无论成人还是学生,阅读都是一个动态构建的再造过程,其并不只是简单的单向、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过程。阅读的本质是将读者与文章之间互相作用,对意义进行构建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作者与读者思维摩擦与心灵交流的渠道。阅读,以字义解释为阅读文字背后的意义。纵观世界十几年来的教育制度改革活动,无一不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放置于首要位置。由聂震宁先生所著的《阅读力》一书中明确强调:“一名好的阅读者是能够有意识地在阅读中使用联结、提问、图像化、确定重点、推测、分析、综合、监控理解等此类策略,从而与文本进行互动,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2]。”《阅读力》一书中所讲述的七种阅读策略已演变成七种阅读能力,而这七种阅读能力则需要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哪怕是低龄、低年级的学生。

二、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策略的教材编排

统编版教材的重新制订,使语文课堂迈出了从“教课文”至“教阅读”的脚步。在实际中,大部分语文教材单元都会或多或少地渗透一些阅读策略意识,关于课文预测的渗透其实早已展开,在看见课文题目时,每个人都会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雪孩子》课文后有这样的问题:“在雪孩子变成白云时,小白兔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呢?”在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这一课文的思考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问题:“展开想象力,继续编写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在课文《祖先的摇篮》这一课文的思考练习题中有这样的问题:“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中人们还能做些什么?……此类问题的出现对学生运营预测策略展开引导,并为学生学习阅读预测做好铺垫,因此,阅读预测能力并非想象的那样神秘莫测。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便对预测阅读策略进行了安排,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崭新的、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单元,以此能够看出新的统编教材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所谓阅读预测,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相关提示信息,凭借自身日常生活经验与已掌握的知识对课文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假设,而后在阅读过程中找寻有利信息,检验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以达到对课文最终理解的目的[3]。通俗来讲,阅读预测是一名优秀的阅读者对作者的意图进行揣测。

三、小学语文阅读预测的教学策略

小学生处于“通过阅读来学习”这一阶段,正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正是其从遵循模仿至发现的一个过程。一名优秀的读者能够善于找到作者所没有描绘出的内容,这就需要具备阅读预测能力。

(一)单元整合加强

在培养学生阅读策略时,阅读策略单元与其他普通教学单元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阅读策略单元对于学习内容有着不可扰乱的排序,其将三篇课文以一个整体的形成进行呈现,并依次展现“学习预测—联系预测—独立预测”的渐变过程。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的主动实践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进行边读边预测的尝试,并让学生对自身的阅读过程进行监测,使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来熟练地运营阅读预测这项技能。在统编版教材语文园地这一“交流平台”中,对阅读预测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充分的总结,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用预测进行阅读这一问题的答案。阅读预测单元是一个为学生提供阅读预测能力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对预测阅读的基础方法进行学习,而教师在对课文进行研读时,需着重注意整体意识的树立与阅读策略意识、知识点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预测方法的传授

1.预测线索找寻

每名作者的写作功力往往凝聚于所写文章的题目,也是整篇文章中的中心点。一个优质的拟题能够如磁铁一般吸引读者,进而激发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兴趣。而插画,则是以另一种形式对故事进行描绘,作者与绘画者往往会在文章的题目与插画中留下文章的线索,使读者能够抓住题目与插画提供的线索以对文章进行预测。学生可随着阅读内容的推进,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经验与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对课文进行广泛的预测,如对课文情节、结局、文中出现人物的命运、作者观点等进行自主、大胆的假设,而后对阅读进行验证。

2.有理有据的预测

在语文阅读预测中,预测的依据主要分为文本线索、个人日常生活、社会经验、先前阅读经验四种。为学生提供阅读预测的方法除去精读课文后的课后活动外,还有阅读课文课前提示、课后思考题等为学生提供阅读预测的方法。教师在传授学生阅读预测策略时,务必明确地告诉学生要依据课文中的线索进行有理有据的预测,切忌盲目预测。以语文统编版教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为例,第二个题目的宗旨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旁注进行关注,并要求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预测观点,阐述预测观点的理由,此方法能够令学生掌握预测两要素——文本支持与自身日常生活和掌握知识的支持。阅读预测虽然不存在对错一说,但应在所预测内容偏离实际发展时进行整体思路的回调,从而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学生在课堂进行阅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预测,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达预测的正确性没有那么重要,即便是预测错误也要强于不作为,所有的预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预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学生在对课文进行不断预测中,会逐渐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对课文和课堂的参与度,阅读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通过对阅读预测策略的学习,能够激发大脑自主阅读的意识,进而对课文产生极大程度的阅读兴趣,激活自身对阅读的浓厚期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文中,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阅读策略不止有一种方法,一名优秀的阅读者能够在文章的阅读中将上文所述的多种阅读策略充分应用,所以,正如我国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在阅读策略探索的路上,教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4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聂震宁.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7.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做法

[摘要]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提升语文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借助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指导朗读;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朗读。同时,将多种朗读方法综合运用,锻炼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能力,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朗读教学;个性体验;能力提升

一、通过情境教学和教师范读,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一年级的教材中儿歌比较多,教学生读儿歌,针对欢快的儿歌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递自己的感受,在情境中体会语感,在自然的表达中学习语感。比如一年级上学期诗歌《窗外的小鸟》:“窗外小鸟,你轻点叫。我在上课,别和我闹。等我下课了,我去把你瞧。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你看好不好?”简短的课文,却有逗号、句号和问号,需要用不同的语气来把握朗读的声音高低,读出不同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结合情境来理解。第一句,“窗外小鸟,你轻点叫”,要指导学生重点体会“轻点”,明白轻点需要小声读,在吐字的气息上也会有不同。但是低年级学生不太理解教师的讲解,教师适时范读来给学生作引导,效果就会立竿见影。教师的语气轻重缓急能起到示范作用,在教师的范读下,结合文字、图画,那种抑扬顿挫的不同感觉就会表现出来,让学生看着图中那个学习的小男孩的画面来读“你轻点叫”,学生自然就体会出“轻点”的语气。然后重点体会最后一句“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你看好不好?”要启发学生读出问的语气,除了教师的范读指导,还要让学生对着图画,如对话一般看着小鸟来问:“你看好不好?”这样,在情境之中,在教师恰当准确的范读之下,学生逐渐找到感觉,读起来语气自然而然就会有变化,朗读水平也会有提高。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真实的感受,是朗读能力提高的情感基础。比如快乐读书屋中的儿歌《轻轻的走路》,它和《窗外的小鸟》差不多,都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入个人的阅读体验,读出小心翼翼的感觉。再如《风姑娘送信》一文,课文第一句就是:呼,呼,呼,风姑娘去送信。简短的九个字却体现出风姑娘的喜悦与欢快,把风的流动感读出来。文字的感觉要通过语气来表达和传递,教师不仅要范读,还要引领学生结合图画感受风姑娘送信时的那种心情,可以用肢体语言配合表情范读,“呼,呼,呼”要读得夸张一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刮风的那种感觉,便于以后的朗读中学生模仿和学习。《石榴娃娃笑了》也是一篇需要带着表情朗读的文字,在语气的把握上,要引导学生体会通过不同的语气来表达情感,朗读时注意体会文字的情感,这种情感需要看图、读文结合、教师范读来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教师要做到准确定位,合理把握,重点范读,情境结合,读通读顺,有感情地朗读。另外,教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目标的制定要有规律和层次性,首先要做到准确识字认读,确保阅读无障碍;其次要实现流利朗读课文,准确理解意思;最后是要将感情带入朗读,做到有感情地阅读。

二、注重学生个性朗读,在有感情朗读指导的前提下张扬个性

随着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初步进入状态,在二年级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让学生进行自由读、分角色读和表演读。自由读,就是学生按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来读,这种形式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发挥想象去理解、体会文字的感情色彩,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在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教师再针对不足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读,都是把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加上表情来诠释,会更深刻地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透彻。比如《小马过河》中的分角色朗读,真的是既有疑惑,又有高兴;既有深沉,又有稳重,还有最后的兴奋与自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去找感觉,然后稍加指导之后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的时候一定要选好角色朗读者,让学生的朗读带有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而《小草,向前走》一文可以让学生自由读,通过学生的自由感悟,体会小草的勇敢与坚强,而每一遍的自由读,只要学生用心了,每一次都会有进步,因为这样的课文给人越读越勇的感觉,所以,一遍一遍地自由读,其实是一遍一遍地在加油。对于教材后面安排的一些选读课文,教师可以不加指导,只是在学生遇到不会的知识时给予讲解,让学生尽情发挥,尽情去感悟,这样的文章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检验教师朗读指导方法的运用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并用,这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很有帮助。大量的读,适当的引导,准确的定位,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朗读空间,也会不同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于学生整体朗读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促进意义。

三、淡化朗读技巧的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力求凭感觉读

低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后,随着年级的提高,对朗读的理解会逐渐上升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上来。学生读的内容量大了,文字多了,已经具有了自我感悟文本的能力,对不同题材的文章会采用不同的语气,这时候不需要再强化学生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应放手让学生找感觉。如果初读把握不准感觉,学生再读的时候会读出不同,一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已经把读书的感悟与理解都道了出来,同时也把读书的体验说了出来。读不好,是理解不了文本的;理解了,读的语气自然就对了。如三年级上册《拐弯处的回头》《母亲的账单》两篇课文平淡真实,文字叙述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但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却能读得很感动,语气充满感情,这是什么原因?就是通过朗读将文本诠释得清晰明了,读到心里去了。再如《爱国将领邓世昌》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学生读了题目,不需要教师指导,自然就能通过慷慨激昂的文字表达,在朗读中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融入到对爱国将领英勇行为的敬重中,自然化解课文学习难度,通过朗读找到了课文重点段,真正做到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记。我问学生:你们是怎样确定出文章的重点内容的?学生说:读着读着就激动了,再读就紧张了,接着读就明白了,这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当教师真正把学生带进文本的世界,带到读的境界中,三读就读出不同的感受,没有什么比学生的自我体验更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这就是朗读的魅力。从大量的朗读实践里,学生体会到文字中所蕴涵的情感真谛,积累了语感,提升了语文综合能力。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情怀的文章,可谓文质兼美,让人回味。这为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良好语感提供了范例,为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只要教师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并加以科学的指导,就会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收获一片金黄。

参考文献:

[1]窦素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教学周刊,2017,(03).

[2]刘素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

[3]肖小梅.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7,(04).

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对于刚刚开始接受教育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语文学科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生字生词,还包括训练听说读写等必备技能。从宏观上来讲,学习语文是对一个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人际交往规则的初次系统化的渗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改变了僵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协调语文学科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教书,轻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形成的领路人。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分数为王”,快节奏的生活让教育逐渐偏离了初衷,染上了功利的色彩,学习成绩不仅成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也成了衡量教师水平的“一杆秤”。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关怀和感化,即重教书、轻育人。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常常有“感想类”的课后题,大部分教师认为处理这类课后习题耽误课堂时间,于是自行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机会。事实上这类感性习题的设置正是教师育人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价值观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引导,使学生成为身心两健的人。

2.社会大环境压缩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首先,人们普遍认为,语文作为母语似乎是天生就会的,没有什么专门学习的必要,只要掌握课本知识即可。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家长未能重视语文学习,教师的工作也很难按照既定程序开展下去。其次,社会的高速发展衍生了很多新兴的词汇和网络语言,有些小学生甚至把网络语言搬到了作文当中,而对一些古诗佳句却知之甚少。时代发展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可过度追赶时代的车轮。如果忽视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那么,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语言智慧将后继无人,小学语文教学则会被沦为简单的汉字传授工具,而失去语文特有的内涵和魅力。

3.教学模式仍有“封建残余”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从现状来看,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教学一线仍然有“封建残余”。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依旧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但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不变的教学模式,应对万变的学生”明显没有存在的空间,长期发展下去,教师水平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很难培养出国之栋梁。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1.强化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

作为小学语文知识的直接传播者,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应该意识到语文学科是一个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先后顺序,更没有主次之分,将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才是语文学科的根本要求。应该从内外两个途径,来强化教师的认识,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首先,从外部来看,在教育改革中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程序,确保走进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师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教师资格审查中,不但要审查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着重考察教师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行,逐步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考察系统,避免现今只是单纯考察专业能力的缺陷。其次,从内部看,每一个心怀教育理想的教育者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看向世界的一双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要帮助学生看见浩瀚的知识海洋,也要帮助学生领略宏大的人文精神。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身体力行,起到榜样作用。小学生年龄小,极其容易模仿身边的人,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协调语文学科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铃还须系铃人”,社会大环境对于语文学科造成的不利影响还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携手同心来协调语文学科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身为教师,要向学生和家长明确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阐释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的作用。身为家长,要避免功利心态,不能以分数来定夺孩子的成败,不能将“知识有主次,知识等于金钱,能挣钱的知识才是好知识”等错误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教育的本质不是升学那么狭隘,而是让受教育者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风雨人生。此外,整个社会也要理性地看待新型词汇和网络语言对于语文学科的冲击,而且要善于利用这一个发展趋势。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与网络语言意思相同的成语,可以分享一些寓言故事来映射当今的某些社会现象,这样既能将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的衔接,又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进程,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综上,从教师到家长再到学生,每个角色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在逐渐磨合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进而以语文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优化语文教学

(1)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像是一张白纸,教师更像是一只画笔,勾勒什么样的底色到最后就会出现什么类型的画作。因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开展学习活动。比如,较为懒惰的学生要督促其多记笔记,以加深印象,提高动手能力;较为聪明的学生要鼓励其围绕课本知识进行发散学习,尽可能地拓宽知识广度。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作为教师应该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占据主导地位,认真负责才是教师职责的应有之义。(2)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传统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其实,课外也可以成为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场地。为了优化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引导其学习课外知识,寓教于乐,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科普性质的参观和实践,事后要求学生通过演讲、交流、写作等方式进行反馈。这种途径可以让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不仅有教师的“教”,还有学生自发的“学”,并且“学”的方式多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此外,课外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生活,如此,也就于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文笔不再空洞乏味。(3)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笔者认为,可以从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入手,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点,布置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目,并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和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最佳伴侣,二者相辅相成,阅读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语文又是阅读的工具,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不失为增强学生语文兴趣的良策。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而且面临诸多困境,但是,小学语文前进的道路又是光明的,通过不断协调社会大环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开拓创新教学模式等多管齐下的举措,相信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一定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也要继续开展,这样才能真正发展语文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群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1,(1).

[2]周守莲.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8).

[3]付丽娟.浅析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j].学周刊,2016,(25).

[4]张会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及对策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实际上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简称,是我们国家最近几年在阅读教学当中一种新兴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或者一组文章,然后依照这个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的构建,进而使得师生能够达成一个共识。这种阅读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采用这种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一、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课堂上讲,而学生在下面听,讲授的内容大多都是课本上的文章。这种教学方式很明显,学生只能够阅读有限的文章,同时也很难做到举一反三。长期的单一化阅读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因而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很多学生表现为对语文学习只是基于对个别生词的认识和对教材的诵读,而整个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则长期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要求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策略的实现

(一)依照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开发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一般来讲很多单元都会有一个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非常方便。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理解单元的主题。然后针对单元主题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开展群文阅读。比如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学生在对教材文章深度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几篇拓展的和教材文章主题相似的文章进行阅读。接着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对课外阅读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通过推选小组代表来展现对文章的片段的解析和感悟。这个交流过程也是同学们集思广益的一个过程,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在这个交流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注意无论学生交流的认知是粗浅的也好,或者是深刻的也好,都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切身体会,老师应该对每一个提出自己想法的同学予以鼓励,让同学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建立起自信心。

(二)寻找文章关联,巧妙萃取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找好文章,通过围绕同一个主题选取多篇文章,这给老师在选材上面赋予了很大的自主权。然而如何依照群文主题来选取一组合适的文章则成为了整个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通常也是决定整个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正确的寻找群文阅读的素材,我们可以首先从课程标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自身的学习习近平和阅读水平等方向来预设阅读目标。紧接着再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风格,文章的内涵,最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来筛选文章。这种多层次的文章选择方式可以让群文阅读的素材更加科学合理,因而可以让学生更高的掌握相关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技巧,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有序的呈现文章,深入理解主题

群文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来讲,最大的优势和价值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了一篇基本思想和方法之后,通过让学生继续阅读众多相似的具有同种主题的文章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比较不同文章之间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这种拓展性的阅读方式可以很容易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同时通过多篇主题相近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因而整体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二)发现群文异同,深化阅读主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除了在求同的基础之上,也可以通过群文的不同点来进行分析和鉴赏。比如在学到一单元文章当中一些关于品德主题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在文章描述人物品格的一些经典语句当中仔细的品味,然后分析不同文章当中对于高尚品格的不同描写方式。学生通过对不同文章的阅读可以结合自身体会理解到生活在不同生活背景当中的主人公有着不同的“高尚人格”。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什么样的人格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才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分析了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单一阅读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也给出了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方法,阅读题材的选定等。只有使用这种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学生才可以提升阅读兴趣,才可以更好的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合起来,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丹.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7(02):134+137.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篇七

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难约束,因此,在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想出新方法或者新点子,来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合理的语文教学方案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并且在运用这些方案的时候都能对小学生负责。在这个方面,本文在探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上,给出了看法与见解。

一、鼓励治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都是处在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他们对老师有着敬佩之情,但也有着畏惧之心,由于这种敬佩与畏惧之心,使得他们相当在乎老师们对他们的看法,不过也同样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是,当老师在言语上稍有一点严厉的话语,学生就会敏感的察觉,并因此会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说哭、闹甚至是向家长告状,这些都是很容易影响学校的面容,而教师在面对这样打不得、骂不得的情况下,最好是反其道而行,采用鼓励学生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相反的,学生对于老师的表扬与鼓励,都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很厉害,并且是很得老师的喜,从心理上感到飘飘然而更加勤奋努力学习,这样的方法来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同样是一种培养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在面对小学生犯错误的情况时,应该采取交心或者鼓励的法子来解决问题,才能达到鼓励治学的目的。

二、以动治学

小学低年级时期的`学生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这是孩子们的天性,而相反的,学习语文却是一个安静而且孤独的过程,想要学生能够有这样一份安分守己、自立自强的心态去面对枯燥无味的语文学习,这就要在学习的过程慢慢的磨掉他们活泼开朗的性子,这样的做法是一种极其残忍的事。从接受过教育的学生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回忆说小时候,是他们的时光里最开心无忧的日子,然而现在的教育为了使孩子能够更早接受教育,去任性地抹杀小学生的天性,这样无外乎是在对他们进行一定的伤害,在语文教学上也会适得其反,而以动治学恰好能改变这样的问题。以动治学是采用学生的活泼性子,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出发来学习语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使小学生的天性继续保留下去,也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效果,二者皆可兼得。

三、注重语文基础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的教学,主要教授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与说两个方面大部分孩子都会,只有在读与写两个方面,对于还未启蒙的孩子来说,就有点难,比如说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苏教版有这样的教学《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培养学生识字的好机会,主要教会学生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学习,注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基础教学,为学生打好语文的基本功,才能为以后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基础教学。

四、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多少都会有所普及,而小学生在这个方面也是比较热衷。例如,像《乌鸦喝水》这样有趣的课文在影视上都可以看到,利用在视频上生动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学习,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质量也会因此而改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在语文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方案。

五、组织活动

上面有提及到以小学生的天性来制定教学方案,比如说组织活动。在小学的这个时期,刚好是一个从小学生特有的个性上各个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去发现小学生身上特殊的技能,并进行发展,能为祖国培养出一代人才。由于中国曾经在理论教学方面投入的资金与精力比较大,导致学生出入社会都有不适,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硬是把一代代人才培养成学习的机器,这是教育制度的失败。因此,中国在这个方面,急需发展个性化人才的教学体制,并且把每一位学子培养成有真才实干的人才,学会把书本上东西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而这也是组织活动的优点之一。所以,组织活动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必须要发展的一门教学,这样的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的理论知识上进行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

六、正确引导

在小学生低年级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教学的正确引导,尤其是在教师选拔这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录取高素质而且教育经验足的教师,来做学生的启蒙老师,而教师在担任期间,一定要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比如,在语文教学中的书写、读书、看书等姿势上面,都应该给予改正。在现在的社会出现这样一种奇葩的现象,很多小孩子都佩戴着一副高度数的眼镜,在公共场所翻阅一本知音漫客,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教育的失败,不管是读是看还是写,教师都应该在任何时候给予学生提醒。极力地培养学生在学习时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事故发生后,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造成伤害。

七、结语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孩子思想与文化启蒙的好时段,这一时期大都是学校与家长最看重的一个时期。因此,拥有一份好的教学方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一件非常需要重视的事,也是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保障。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十篇八

第一,开展师生合作的合唱的方式。在小学合唱教学当中,不仅仅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还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教师在合唱曲当中的指引式演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把握合唱的整体音乐节奏。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完成合唱的目标与任务。开展师生合作的合唱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在合唱当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音调的变化、音色的`调整、和声部分如何进行相互的衔接与配合,让合唱能够完美地展现出行云流水的音乐艺术之美。第二,采取巩固曲目与新学曲目的方式,提升学生合唱的能力。在音乐教学当中,必须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可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经过反复的练习,首先要练习熟悉几首合唱曲目,并定期的复习之前所学习过的合唱曲目,学习新的合唱曲目,以此来将之前所学习与掌握合唱的方法,充分运用到新学习的合唱曲目当中。从而真正的体现出“温故而知新”。在学生理解与掌握原有的合唱曲目的基础上,再学习新的合唱曲目,就能够水到渠成地进行学习。并能够逐渐增加学习的难度,而音乐合唱的难度,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力度与速度的变化、音乐层次的展现等方面,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可有效提升自身的演唱的水平,从而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优化合唱教学的题材选择,促进合唱教学创新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只有通过有效的创新与实践,才能较好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小学合唱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个性差异性。学生的音乐水平并不一致。由于学生会存在缺乏音乐自信心,在进行合唱学习时,学生通常会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合唱学习。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在合唱歌曲的题材选择方面,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简单易学的合唱题材,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唱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唱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科学合理的调配合唱当中各个声部的演唱人员,从而让学生在合唱当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出音乐的层次感、立体感,并获得最佳的合唱效果。以往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形式,大都是以唱为主,难以真正体现出音乐作品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在合唱教学当中,做好题材选择,适当增加一些打击乐、音乐律动,以此来有效促进合唱教学的节奏感与层次感。在音乐教学实践当中,不少教师会指导学生分声部演奏,让学生相互聆听各个声部的演奏,再进行合奏,最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这样一来,就可让学生不但能够较好地把握自身的演唱声部,还能够把握其他的演唱声部,能够更好的进行合唱的衔接与递进,从而较好地进行合唱的配合。

三、有效的拓展合唱课堂教学内容

合唱是一种具有较强群体性的音乐活动,其不仅仅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地紧密合作的意识,也需要演唱者能够准确的把握好合唱当中的音准与节奏。想要具备这样的音乐能力,就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通过不断的演唱实践,方可逐渐形成。第一,创编二声部节奏。对于音乐作品而言,节奏即是音乐的主体部分,以此,在旋律当中适当的融合二声部节奏,不仅可让合唱更具有层次感、立体感,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当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让学生有效的构建起了合唱的意识,让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创编二声部节奏,可较好的拓展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合唱当中紧密的进行配合;第二,有效的创编二声部的歌词。在合唱歌曲当中,并非所有的合唱歌曲都适合于创编歌词。因此,创编歌词必须要体现出较强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体现出创编歌词在音乐教学当中的实效性。在创编歌词的设计阶段当中,教师应立足于音乐题材、音乐形式、音乐风格等诸多因素,客观全面来进行选择,在创编歌词时应该真正做到简洁明快、词意隽永,必须符合歌曲的主体思想,因此,即是必须较好的指导学生创编歌词,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歌词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与丰富情感,让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合唱学习。总之,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想要有效的创新合唱教学方法,可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合唱方式;进一步优化合唱教学的题材选择;有效的拓展合唱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迪.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陈果单位: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小学校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专业实习报告锦集(通用10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