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论语读书心得(汇总10篇)

最新论语读书心得(汇总10篇)

小编:温柔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读书心得篇一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并且不断地进步。最近,我有幸阅读了《论语》,在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做人和处世的道理,下面便是我的一些体会。

首先,《论语》告诉我们要谦卑和团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的比我们优秀,有的比我们差,而我们与他们相处的方式会对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感谢所有的朋友,并且要与他们和睦相处。同时,《论语》还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自以为是。只有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才能够不断地进步。

其次,《论语》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原则。孔子一直强调要做到“道德”,而这个道德是指一种坚持正义、公平和诚实的心态和行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立志做一个好人,不为出名、获利而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同时,《论语》也告诉我们要有恒心。只有在艰难的岁月中持之以恒地前进,才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天地。

最后,《论语》让我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孔子认为,面对人际关系,需要用真诚、尊重和理解去待人。我们必须以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人,不可轻视别人的感受和利益。同时,《论语》告诉我们要坦率和直接地对待他人,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或者误解。最重要的是,我们得学会包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背景都不尽相同,我们需要用一颗宽厚的心去容纳他们,而不是轻易地去批评或者谴责他们。

经过这段时间的阅读和思考,《论语》让我看到了做人和处世的新方向,我发现,只有当我们用真诚、尊重和明悟去对待生活的点滴,才能真正的享受生命的美好。生命长短无常,而我们所学到的道理却能波及无穷,帮助我们追求完美和实现更多的可能。

论语读书心得篇二

《论语今读》是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李泽厚先生提倡古为今用。一方面,李泽厚先生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通过阅读《论语今读》,值得我们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是现代的孔子思想。粗略的阅读了一遍之后,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要数李泽厚先生对论语中孝道,读书,以及为人修身养性之道所做的阐述。

《论语》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作,有着包罗万象的价值观念,如“孔颜”一样的的人格,自古以来都有着独特的感召力,其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始中激励着人们不要碌碌无为的虚度人生。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孔子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论语”中有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诸多环节,孔子以自己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所创导的道德修养理论与方法是:自省、克己、慎独、忠恕、中庸和力行。自省是在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克己仍是指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能力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举动都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忠恕便是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深度则是在自省和克己基础上,使自我修养达到更高境界的一种修养方式;中庸就是宽容和接纳异己,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聆听别人的心声,和谐人际关系。这些丰富的思想就是在现代的中小学政治思想教本中也有不少引入。它对青少年健康道德观与世界观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论语读书心得篇三

论语,古代中国的经典名著之一,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入的思辨和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而被后人广泛传颂。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论语》中的格言箴言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本文将就《论语》这本伟大的著作给予读后感悟,涉及到孔子思想的核心,家庭伦理和道德教育等主题。通过学习《论语》,我们或许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首先,《论语》的核心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展示了孔子的智慧和出色的洞察力。例如,他提出了“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得之时戒之,惧之时戒之”这一名言,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克己奉公,善待他人,更要保持对自己的警惕。通过孔子的思想,我们知道了如何在做人方面追求更高的境界,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这些思想让我们看到了迷茫人生的解决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其次,《论语》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孔子十分看重家庭伦理,他认为家庭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第一学堂。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家庭道德规范的强调。例如,他提出:“子夏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圣人之道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尊重师长。这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里,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共同学习进步。通过家庭教育的培养,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同样也能够帮助改善社会的整体素质。

第三,《论语》体现了一种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孔子信奉“中庸”这一思想,即在处理问题时要追求适度和平衡。他认为,只有做到既不过分偏颇,又不漠不关心,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让我们思考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摒弃极端和偏激的思维方式,努力追求适度和平衡,那么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然后,《论语》对于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认为,一个人应当注重自己的修养和道德品质,要在日常生活中忠诚、宽容、正直,对待他人要以诚相待,以善待人。《论语》提出的许多关于道德伦理的话题,都是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例如,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信任和诚信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着道德伦理的课题,只有恪守道德底线,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综上所述,《论语》是一本极具教育意义的著作,它既是一部古代文化的瑰宝,又是一本为人处世提供指导的宝典。通过学习《论语》,我们能够受益良多,收获知识智慧,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应该读书《论语》,从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成就更好的自己。

论语读书心得篇四

第一段:砥砺前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孔子的弟子及其学派传授的言行录,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论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阅读《论语》过程中,我深感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价值,让我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一个和谐的社会。

第二段:修身篇——德行修炼、追求圣人境界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修身的要求颇为严格。他强调德行修炼,以道德为根本,注重思考和自省。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胸怀大志,心胸开阔,不计较小利益。通过读《论语》,我深感修身之难,但也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反思自身,才能达到圣人境界。

第三段:齐家篇——家庭和睦、孝敬父母

《论语》还强调了家庭和睦、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养不敬,爱不诚,言不信。”可见,他十分注重家庭伦理和道德规范。读《论语》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只有保持家庭和睦、团结互助,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格和强大的力量。同时,孝顺父母也是我们的基本责任和义务,通过孝敬父母,我们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四段:治国篇——仁政为本、善治天下

《论语》关于治国的部分主要从仁政和善治角度来论述。孔子强调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和责任,他说:“为人上者易,为天下下者难。”这给我很大的启示,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担当起责任,行善政,为人民谋福祉。真正的仁政是为了人民,不谋私利。在读《论语》中,我深深地明白了治国的艰难性和重要性,也对如何为国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五段:平天下篇——和谐共处、共建美好社会

《论语》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平天下,即建设一个和谐共处的社会。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和而不同”,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他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告诉我,只有在基本问题解决好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有余力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像孔子一样学习文化知识。我深感,我们应该秉持这种心态,通过平等、尊重和合作,努力构建一个美好的人类社会。

通过阅读《论语》,我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论语》不仅是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更是一本教育人的书。它教会我们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告诉我们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我们如何处世立身。我深信,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更好地影响他人,更好地影响社会。

论语读书心得篇五

一看见《论语》,就让我回想起以前在初中时代的课程中学的几篇《论语》精文,在那个年龄阶段,那些之乎者也的'俗套,直叫我觉得牙酸。

一恍,就时隔春秋二十余年了,今天再次拿起《论语》,又是别一样的体味,认真读了几遍后,真的感觉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深读《论语》后,悟出以下学习、做事、择友的心得体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义重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告诉我们想要先做事,必须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

那么,我们做事的利器是什么呢?扪心自问,做事无利器,唯有对待做事的诚实,对工作诚实、就不要自欺。

每个人心里都对自己有一个期许,比如,希望做好事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等等。

但是,有的人希望受尊敬,却去做不诚实的事情,对所做的事诚实,就是凡事要尽全力做好。

做到六七十分就觉得做好了,这是不诚实。

对所做的工作诚实,就是多去实践多去思考,用知者不惑的态度去对待现今的工作,正如一例:孔子30岁跟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

过了10天,师襄子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

孔子答到其弹奏的技巧还未会。

又过了10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曲很是熟练,要求他再学一首新曲子时。

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啊!”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琴。

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

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如果我们每一人都能按这种态度去对待工作,那么,纰漏百出、衔接断链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工作的效能与成绩就会更鲜明可见。

人生在世,除了亲属,还要有朋友。

没有朋友的人,是被人鄙视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寂的人。

所以,俗语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

”如何与朋友交往呢?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清楚地给我们归纳出了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益,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害。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人:一是正直的人。

二是诚信的人。

三是博学多闻的人。

损友也有三种:谄媚逢迎的人,态度伪善的人,夸夸其谈的人。

北师大教授于丹又进一步给我们表明了什么是三益、什么是三损。

“三益”的朋友是:交“有质”的朋友。

是在做事和做人时表现出的正直,诚实,不骄不躁;交“有量”的朋友。

对人宽容,心胸要豁达大度,要有做人的情怀。

交“多闻”的朋友。

广见博识,内涵深厚,知识丰富。

“三损”的朋友是指性情暴躁。

这种人头脑简单,自控力差,给你带来诸多的麻烦;另一种人是“善柔”型的,做事优柔寡断,容易干扰你的行为,误导你的决策;还有一种人更可怕,心怀鬼胎,表面称朋友,背后下毒手。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做到时时事事与人与已都满意是很难的,需要我们结交好的朋友,从中收益,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读《论语》、悟《论语》,这就是我从中觅得的修身、齐家的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篇六

日月如梭,时间流逝飞快。天地变了,人也在变,真正亘古不变的是书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东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历史的《论语》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可它却能将人的品性改变。这,才是真正无价的财富。

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文言文,记录的是我国儒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每篇文章虽内容短小,却很精妙,能够运用极少的文言文表达出精准、明确的内容和显然易见的道理。

当我一页一页地翻阅《论语》,看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时。猛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出现在我的眼帘。我不禁回想起平日里,我虽然是爱看书,但是每次阅读时都不会认真、仔细地体会到书籍真正的精髓。所以,凡是被我购买回来的书籍,我一般都会囫囵吞枣地看完。每一本书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点批注也不做。

每当别人谈论起我所读过的书籍时,我却根本插不上话。但是有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启示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阅读的意义。阅读,本意并不是只一味地去阅读各种书籍,囫囵吞枣地汲取知识,而是在阅读中多去感受这篇文章,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真实感受,感悟和思考。如果只阅读不思考,无疑是相当于没有读,也不会有任何收获;而只思考不阅读,更是相当于思想被束缚,不阅读,哪里有思考的空间?所以,只有在两者能互相结合的前提下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阅读是快乐的,希望你也可以抽出时间读一读《论语》这本富有内涵的名著,感受它独一无二的精髓,多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尽善尽美。

论语读书心得3

论语读书心得篇七

《论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许多关于读书的记录和思想启示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阅读《论语》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才能够让自己真正地受益,这也让我更加珍视学习的机会和挑战。本文将就我的读书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2. 读书的态度:虚心谦逊,踏实认真

在《论语》中,孔子曾教导他的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传达出一个重要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卑的心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我们不应该急功近利,一味追求短时的效果,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稳扎稳打地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的情感,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 读书的方法:细心理解,自主思考

即使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泛览一遍,而应该认真阅读、深入理解,尽可能地捕捉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信息。同时,我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主动思考、独立分析,将书中的信息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见解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 读书的收益:增长智慧,提高素养

读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技能,更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人生感悟。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都有着很高的价值。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智慧与思想的精髓,领悟到一些基本的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念,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更加自信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问题。

5. 结语

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主动思考和创造力。而阅读这个古老的传统方式,依然是我们获取知识、塑造我们自己、增长人生智慧的重要途径。《论语》所呈现的读书态度、方法和收益,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启示,帮助我们把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推向更高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虚心求教、细心品味,不断地挑战自己和拓展自己的视野,为我们的精神和人生增添更多灿烂的色彩。

论语读书心得篇八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被誉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这部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读《论语》是我大学时期的一项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论语》所蕴含的智慧和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第二段:学习贵在实践

《论语》是一部以言行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书,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举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礼仪和思想精华。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发现单纯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远远不能使我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只有将书中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地实践其中的理念,我才能有更深入的体悟。例如,书中有一句话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诫我们要在言行中坚持诚实和仁爱,而不是只为了个人私利而巧舌如簧。通过实践,我逐渐领会到了这句话的深意,明白了相对于虚伪和欺诈,真诚和仁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

第三段:勤学修身的重要性

《论语》中的一大主题是儒家强调的勤学修身,诚实守信。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修炼,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外在实践的统一。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通过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品德操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家庭和个人做出贡献。因此,我培养了持续学习的习惯,不断完善自我,努力争取进步。同时,我也发现只有诚实守信,坚持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取得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会。

第四段:尊师重教的触动

在《论语》中,孔子本人对待教育和师徒关系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强调师德的高尚,认为只有尊师重教,才能成就良好的学术传承和道德建设。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师长教师充满敬意。在读书期间,我努力向老师请教,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我深知自己的学识有限,需要借助老师丰富的学术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同时,我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影响和引导学生成长。师徒关系的融洽,让我明白到只有相互尊重和信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第五段: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论语》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研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智慧和精神内涵。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性和独特性,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同时,我也明白到传统文化并非僵化和守旧,而是应该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只有不断学习和领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论语》是一部价值卓越的经典著作,它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智慧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通过阅读《论语》,我理解到学以致用、与人为善的重要性,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更深入的认识。《论语》带给我的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认识,更是对现代生活的指导和启发。我将继续学习并实践其中的理念,并将这份智慧与价值传承下去。

论语读书心得篇九

读书心得体会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论语读书心得篇十

首段:介绍《论语》及其重要性

作为中国古代经典的一部,孔子的《论语》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被誉为“立身之书”,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语》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人生伦理、政治道德、社会伦理等重要问题。读书《论语》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更能够在今天的社会中帮助我们思考价值观和做人之道。

第二段:孔子的思想与教育观

《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思想,他倡导的仁爱和道德,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孔子看来,教育应当以培养人的德行为中心,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境界。他的教育思想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主张培养君子之才和修身立命,使人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第三段: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也贯穿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等重要伦理关系,在他看来,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实现国家中和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他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有爱人之心,而人不忠也”,这与现代社会追求团结和多元共存的观念不谋而合。读书《论语》让我们明白一个健康的政治环境需要的是公平正义和相互尊重。

第四段:孔子的成人教育观

《论语》中的一些言论关于成人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口耳相传的原则,并主张成人教育应当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他强调要有切实的行动,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的学有所用。《论语》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积累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尾段:读书《论语》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作为一部古代经典之作,其思想和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读书《论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智慧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和指引我们的行为。通过《论语》的阅读,我们可以学到孔子的教育观和政治思想,从而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和修养。读书《论语》不仅可以教育我们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更可以引领我们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语读书心得(优秀9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