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课程教学大纲(大全8篇)

2023年课程教学大纲(大全8篇)

小编:JQ文豪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程教学大纲篇一

学 分:2 总学时:32h

课程编号:11277

课程类别:选修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负责人:许晋明

基本面向:全院

本课程是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增强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信心,克服和外国朋友交流的恐惧,特别是提高日常生活中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记住影片中使用的经典表达,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它可帮助学生提高其听力、说的能力,同时也可帮助扩大其词汇量,增强语感,下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英语精读、泛读课程的学习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英文经典影视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口头和书面)。

第一部分 美剧欣赏

(一)美剧常识介绍

(二)重点美剧(推荐):《伪装者》,《24小时反恐》《成长的烦恼》等

第二部分 电影欣赏

(一)美剧常识

(二)重点电影(推荐):《乱世佳人》,《阿甘正传》,《勇敢的心》,《珍珠港》,《魂断蓝桥》,《宾虚》,《摩登时代》,《剪刀手爱德华》,《克莱默夫妇》《罗马假日》,《战争之王》《肖申克的救赎》等,教案《《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影视的艺术特性;影视艺术的欣赏评价以及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教学难点:;影视的画面、声音、表演欣赏。

此外由于课时十分有限,在仅有的三十二个学时内,怎样平衡理论讲授与鉴赏实践成了难中之难。

章 次

授课内容

理论学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随堂测试

美剧欣赏

电影欣赏

14h

16h

2h

合 计

32h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全班授课形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分组,观看短片,讨论,练习听力和口语,理解文章大意

(一)教材

徐彬,郭红梅编著,《英语影视欣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年

(二)参考书

王永峰著,《电影英语学习笔记》,电子出版社,20xx年

钟友循,何宇宏著,《影视与影视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林少雄著,《影视鉴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

邹爱民,陈艳,梁爱民编著,《英美文化透视》,中国戏剧出版社,20xx年

王恩铭著,《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

课程教学大纲篇二

第一章个人形象管理(仪容篇)

本章节主要从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出发。从了解皮肤、脸型、清洁皮肤以及皮肤护理和妆容等几个方面,了解个人仪容形象的重要性,本章节需要实操练习。

规范化仪容

清洁皮肤、化妆步骤

认识自己,塑造职业化形象(仪容)

实际操作

第二章个人形象管理(仪表篇)

本章节主要从搭配禁忌出发,了解男士、女士服饰搭配原则。

男士服饰搭配及禁忌

男士服饰搭配、领带系法

女士服饰搭配及禁忌

女士服饰搭配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第三章个人形象管理(仪态篇)

本章节主要介绍优雅仪态——站姿、坐姿、走姿以及表情的运用,通过学习与掌握相关的技巧,在今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优雅的姿态

男、女士站姿;男、女士坐姿;致意(鞠躬)礼;走姿;

表情语言的运用

第四章社会交往与沟通礼仪

本章节主要介绍见面礼、介绍礼、名片、电话、座次礼仪等社会交往需要了解的日常行为礼仪,从各个方面规范自我的行为。

社会交往沟通礼仪

介绍、握手、名片、电话等日常沟通礼仪

位次礼仪

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左右位次是颇为讲究的,本小节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位次适宜的场所及重要性。

第五章餐食礼仪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餐食礼仪文化及其禁忌。

中餐礼仪

中餐礼仪文化及禁忌

西餐礼仪

西餐礼仪文化及禁忌

第六章面试礼仪

面试是求职的敲门砖,这块砖敲得好不好,关系到大家的职场未来。通过学习,将前五章的内容充分运用于职场求职面试中,收获成功。

面试礼仪

面试之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在面试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与沟通技巧。

课程教学大纲篇三

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及化工原理之后,进一步学习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和相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联系化工生产实际,完成以化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化工设计的实践。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标准,正确选用公式和数据,运用简洁文字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和结果;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尊重实际向实践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经济观点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1.课程设计题目

单元操作过程工艺设计 2.设计内容

(1)完成主体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2)完成辅助设备的工艺计算及选型

(3)用cad绘制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各一张(4)编写设计说明书 3.设计步骤:

(1)课程设计准备工作 进行课程设计,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下达的设计任务书,领会要点,明确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应具备那些条件,开展设计工作的初步设想。然后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可分两类,一是结合任务进行生产实际的调研。二是查阅、收集技术资料。在设计中所需资料一般有以下几种:有关生产过程的资料,如工艺流程、生产操作条件、控制指标和安全规程等,设计所涉及物料的物性参数,在设计中所涉及工艺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设备设计的规范及实际参考图等。

(2)确定设计方案

在工艺设计基础上,即可获得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由此完成设备结构工艺条件图。

(5)工艺设计说明书

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及可供选择的样图;

6.指导教师应坚守岗位,每天至少与学生见面一次。

四.设计参考资料

制定人:张永强

审定人:

批准人:

2005年5月

课程教学大纲篇四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编号: 本大纲主笔人: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开设目的

本课程是在前导验证性认知实验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和调试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的综合性试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了解一般电子电路与单片机构成简单系统及简单编程的方法。促使学生积累实际电子制作经验,准备走向更复杂更实用的应用领域,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前的技能培训课程。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二、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2.1、基本要求

2、熟悉常用电子仪器操作使用和测试方法;

4、学习电子系统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

5、拓展电子电路的应用领域,能设计、制作出满足一定性能指标或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

2.2实验方法

1、学生自学与指定设计题目有关的参考资料;

2、在规定时间内学习使用有关电路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

3、学生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查找资料提出设计方案,写出设计步骤,并进行初步设计;

4、学生必须完成基本设计任务后才能进行选作实验;

5、教师在课内外给予及时指导和答疑

6、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应适当讲授。2.3、总结报告内容

1、设计题目

2、设计任务和要求

3、原理电路设计:(1)方案比较;(2)单元电路设计;(3)元件选择;(4)整体电路(标出原元件型号和参数、画出必要波形图);(5)说明电路工作原理。

4、整理实验数据和测试波形,对模拟电路应有理论设计数据、实测数据、仿真数据和误差分析,数字电路应有设计逻辑流程、波形图、时序图或真值表。

5、实验困难问题及解决措施。

6、实验参考文献。

三、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1、电子元器件选择原则

2、模拟集成电路的选择

3、数字集成电路的选择

4、晶体三极管的选择

5、电阻、电容、电感的选择 3.4、参数计算

根据性价比和预设指标,合理选择参数进行计算。3.5、总体电路画法

1、按照信号流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画出各单元电路;

3、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3.6、安装调试

1、电子元器件的一般安装原则

2、电路调试前的直观检测

3、电子电路调试注意事项

4、电路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1)直接观察法

5、电子干扰的抑制措施

四、电子电路综合设计项目(计算机辅助设计)4.1、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

1、ocl和btl音频功放的设计 课程设计

2、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课程设计

3、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

4、水温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5、语音放大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7、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

1、数字频率计 课题设计

2、数字电压表 课题设计

3、数字时钟

课题设计

4、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 课题设计

5、数字电子秤

课题设计

6、红外线数字转速表 课题设计

7、数字温度计 课题设计

8、电容数字测量仪 课题设计

9、大电流测量仪 课题设计

10、加/减法运算电路

课题设计

11、数字定时声光报警抢答器的设计 课题设计

12、高速并行a/d转换系统

课题设计

12、四位led显示器动态扫描驱动电路的设计 课题设计

12、数字式自动调节电路的设计

课题设计

13、直流电机的数字脉冲控制电路设计 4.3、高频电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1、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课程设计

4、catv干线放大器设计 课程设计

5、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实验

课程设计

6、小功率调幅高频发射机的设计与实验 课程设计

7、收、录/放、扩四位一体机的设计 4.4、综合设计

课程设计1 测量放大器设计

课程设计2 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设计 课程设计3 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五、教学时间安排(48学时)

5.3、高频电路综合设计:选择2个综合设计实验,在第7学期集中1周实验,不足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2个月内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5.4、综合性设计实验:学生任选1个设计项目,在1个月内完成设计任务,上交设计资料和电子挡案。

六、电子课程设计验收考核办法

1、电路布局及安装焊接工艺

2、基本功能及性能指标

3、创新设计及扩展功能

4、问题答辩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现场绘图:电路原理图和pcb图

6、验收时间:3天

七、课程设计报告(文档和电子档案)

7.1、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课程设计大纲;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设计方案电路的结构框图; 4.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

8.制作、安装、调试步骤; 9.实验测试数据和误差分析;

1.每个学员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4.要求课程设计报告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八、本大纲适应专业:

电子信息类专业;物理教育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个综合设计实验

九、大纲实施基础:

在学生学习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protel 99 se、protel 99 pcb se或protel dxp等课程集成上方可进行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为学生电子信息技术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篇五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参考教材: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操作系统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理解和巩固操作系统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的重要的实践环节。

操作系统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操作系统中常用的设计技巧和方法。它与计算机原理、编译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关系十分密切。本课程设计的目的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建立系统和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概念,理解和巩固操作系统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在算法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编程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生针对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所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利用操作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实现完整的解决方案。

三、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题目:linux二级文件系统设计

要求:系统采用两级目录,其中第一级对应于用户账号,第二级对应于用户帐号下的文件;使用内存来模拟外存,进行数据结构设计和操作算法的设计,实现一个文件系统并实现基本的文件操作。

四、课程学时分配

总设计时间:两周

五、课程设计内容与安排

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确定;

2、形成编程思路;

3、使用具体语言实现算法;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六、考核方式

考核的内容包括:程序语言描述的科学性、系统性,程序设计的正确性,程序设计文档的系统性可读性,学生的工作态度、动手能力、是否有创新,总结报告的质量。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格式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以编写的程序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参考提问和出勤情况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七、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制定人: 任德华

审定:

批准:

课程教学大纲篇六

专业班级:化学(师范类)一班

姓名:刘楠楠

课程名称:配位化学

摘 要:配位化学已成为当代化学的前沿领域之一。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的界线。其新奇的特殊性能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了重大的应用,花样繁多的价健理论及空间结构引起了结构化学和理论化学家的深切关注。它和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固体化学、环境化学相互渗透,使其成为贯通众多学科的交叉点。本文将介绍配位化学在近几年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配位化学;现状;发展

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50年代以来配位化学以其与有机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相结合为特点,开始了无机化学的复兴时期,从而在实际上打破了传统的无机、有机和物理化学间的界限,进而成为各化学分支的结合点。配合物以其花样繁多的价键和空间结构促进了基础化学的发展,又以其特殊的性质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取得了重大的应用。配位化学是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具有很多生长点的前沿学科之一,它的近期发展趋势如下。

1.具有特殊性质和特殊结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各种大环、夹心、多核、簇状、非常氧化态、非常配位数、混合价态及各种罕见构型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热力学、动力学和反应性的研究正在深入。其中巨型原子簇的研究已成为阐明金属原子化学和固体金属化学异同的桥梁;新型球型大环,聚邻苯酚脂大环配体对某些金属离子具有特殊高的选择性;在co,co2,h2和ch4等小分子配合物及活化方面,已发现用co+,li+ 双核配合物不仅可与co2配位,并使其活化,而形成c—c键;此外h2的配合物研究及h2的活化亦在深入。

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近年来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是配位化学和固体化学的交叉[1]。一系列具有链状、层片状和层柱状特殊结构的配合物已经合成。对它们的性质和结构,正在进行系统研究。

2.溶液配位化学研究

溶液配位化学研究正在继续深入,但已具有新的内容。在取代反应动力学及机理方面,近年工作集中在金属碳基配合物的研究上。已知配体的空间效应,电子效应和反馈键的形成以及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是决定反应机理和速率的重要因素。多核、异多核碳基簇的反应机理涉及金属—金属键断裂过程,反应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催化、生命过程中更为重要的电子转移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受到重视[2]。taube对简单配合物分子间的电子过程提出了内界和外界的机理,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实际体系远为复杂,为简化分子间电子转移过程中包含的前期化合物生成和后期复合物分解二个过程,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已成为研究热点。

3.超分子化学研究

人们熟悉的化学主要是研究以其价键相结合的分子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而超分子化学则可定义为由多个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而形成的复杂但有组织的体系。事实上,超分子体系所具有的独特有序结构从配位化学观点看是以配合物分子中配体间非共价弱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目前,对这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超分子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它们的键能虽然不及一般共价键的5%—10%,但它具有累加性,因而大分子间的分子间键能也可能相当大。超分子概念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00年前werner所提出的配位化学的概念。事实上,超分子的名词,类似于生物学中的情况,它可以看成是由底物和接受体组成。其含义对应于配位化学中的受体和给体、锁和钥匙、主体与客体甚至金属与配体等概念。如果将配位化合物看作是由两种或多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简单物种结合起来的一种化合物,则不难理解它和超分子间的相依关系。超分子配合物可看成是2个或2个以上简单配合物分子通过非共价分子间力(静电作用、氢键、范氏引力、疏水作用等)形成的具有明确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3]。lehn曾经从两方面来分析超分子化学和配位化学的互补关系。即既可以把超分子化学看作是广义的配位化学,也可以把配位化学包括在超分子化学的概念中。

4.功能性配合物

功能性配位化合物中指具有光、电、磁等物理功能的配位化合物。广义地讲是指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配位化合物[4]。由于配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多变、兼具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可以通过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方法来改变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调节其性能,因而功能性配合物的研究成为当今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热点。

结 论

综上所述,可见,近几年来,配位化学的发展应用到不仅仅是化学方面,而是深入到各个领域,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理论知识。相信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配位化学所能够涉及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多,也会涌现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大纲篇七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2a002 学时/学分:6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二)课程设计性质:本学期的综合课程设计是针对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学生已学过的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所设置的综合实践练习和实验课程,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eda设计》、《高频电子线路》、《系统仿真语言》等。

2、后续课程:《探测与识别技术》、《近感引信原理》、《雷达原理》、《惯性导航》、《探测制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基本要求:

1、每3-4人一题,每人完成其中的独立部分;

2、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单元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

3、弱电类题目应进行软、硬件设计,测试或仿真调试;

4、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5、对设计进行验收。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一)设计内容:

1、根据题目的要求,查找相关资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设计单元电路原理图、软件程序、或结构图;

3、对设计任务进行系统的分析、仿真、调试;

4、对解决问题的效果进行分析。

(二)进度安排:

第三周:书写课程设计论文,验收设计、审阅课程设计论文,答辩。

四、指导方式

指导教师讲解并在实验室辅导。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方法:论文与答辩相结合;

(二)成绩评定

综合课程结束时进行答辩并评定成绩。课程总成绩为平时考核、任务设计质量、设计论文的正确性、最终答辩等成绩的总和。

成绩按学分制评定,五等级记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电工学.秦曾煌.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张齐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谢志萍.电子出版社

4、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

6、高频电子线路.胡宴如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写人:张东阳 审核人:王健 批准人:吴玉斌

课程教学大纲篇八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二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好学上进、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设置说明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开僻了另一片天地,由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具有服务性工业企业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就越需要企业管理,毕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此,在有关汽车维修专业开设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这门课,目的是为了在培养更多“懂管理的技术维修人员”的同时也培养更多“懂维修技术的管理人员。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了解、掌握维修企业管理知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64学时)

(一)教学内容

模块一 汽车维修业务概述 课题一 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及发展

一、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二、汽车维修企业分类

三、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趋势 课题二 汽车维修企业

一、开业条件的制定

二、汽车维修企业开业条件

三、汽车维修企业开业办事程序

一、汽车维修业务内容与流程

二、预约服务

三、维修接待服务

四、调度与维修作业

五、维修质量控制

六、交车服务

七、跟踪回访服务 课题二 汽车维修管理软件

一、运华天地汽车4s服务站管理软件的特点

二、运华天地汽车4s服务站管理软件的基本组成

一、汽车维护制度

二、汽车维护工艺 课题二 汽车修理技术管理

一、汽车修理制度

二、汽车修理工艺 课题三 汽车维修质量管理

一、汽车维修技术检验

二、汽车维修技术指标

一、汽车零配件分类

二、汽车零配件编号 课题二 汽车维修零配件管理

一、汽车维修零配件管理的内容

一、汽车维修设备的分类

二、汽车维修设备规格型号 课题二 汽车维修设备管理

一、汽车维修设备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一、汽车维修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二、汽车维修人力资源管理业务 课题

二、汽车维修财务管理

一、汽车维修财务管理基础

二、汽车维修财务管理业务

课题

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5s管理概述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5s管理

业务实训 汽车维修企业招聘模拟

(二)基本要求

使学生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懂得汽车维修技术的同时,也懂得汽车维修企业业务管理,以掌握企业业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技巧,为以后从事汽车维修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改善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做出贡献。

五、教学手段与使用要求

1、本课程理论性很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授课方法,并时刻让学生掌握当前汽车维修企业业务前沿的一些管理知识。

2、多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学到知识,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3、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汽车维修业务管理》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赵伟章主编 教学参考书:

七、课程实施说明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汽车维修企业业务管理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及其汽车维修管理工作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并深入现代企业进行企业维修业务方向及管理业务方面的学习,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公司经营合作协议书(优质8篇)

下一篇:精选中考研讨会组长发言稿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