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方法(精选10篇)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方法(精选10篇)

小编:文轩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一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学生所学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全面考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4]21号)中,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成为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和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金融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或者由于选题不当导致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质量低下,因此探讨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十分必要。

选题即选择研究课题,是确认研究对象和准备学位论文的前提性和关键性步骤,无论进行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选题如同导演选材,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论文的成败与否,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题目选对了,目标找准了,论文就成功一半了。许多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质量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选题不当。当前,金融学本科学位论文的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轻本科论文”的思想,对本科论文的指导欠认真,指导次数少,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选题不重视,往往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或者是拟定的参考选题多年不变,早已失去选择价值;另一方面,本科学生“重工作,轻论文”,整天忙于应聘、实习、考研,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完成,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因此论文选题很随意,欠缺思考,只为应付了事。本科论文的开题报告本应是学生初步确定选题和教师对之提出建议的关键环节,但在教学中,存在不少学生迟迟不交开题报告甚至论文完成才填写开题报告的情况,论文开题流于形式。

宏观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领域,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根据金融本科生的学识水平和对本科毕业论文篇幅的要求,本科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不仅收集材料存在困难,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如“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论金融风险和监管”、“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等,就属于太宏观、太大的题目,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近期目标,涉及财政政策、利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等等;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等。就每个具体问题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最好就其中一个问题写作,如: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论文选题应注重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之中,金融体系不断变革,许多新政策、新机构、新工具不断出现,应该说金融体制改革为金融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论文选题空间。但一些学生不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和金融改革创新的动向,对新事物视而不见,在毕业选题时,查找的资料过于陈旧,如26年还有学生选择“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引进外资银行,提高银行竞争”等早已过时的题目,这反映出学生没有关注外面世界的变化,抄袭几年前的文章。

学术论文讲究原创性,人云亦云,乃论文之大忌。当然,对于本科论文过于强调原创性不太现实,要想一整篇文章都有创新是不可能的,但论文中应有自己独到的东西,否则这种选题没有意义。有些金融学生论文选题缺乏前沿性、挑战性,无新意,如“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及对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途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研究了多年,有关论文已很多,当然这些选题并不是不能再写,而是应从全新的角度或使用新方法去探讨和挖掘,否则简单的重复没有意义。

有些学生在选题中不切合实际,盲目求“新”。如“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问题”、“组建跨行业战略联盟”、“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等。商业银行国际化无疑是方向,但目前乃至长期不能实现,因为银行国际化的前提是企业国际化,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目前全球5强,几乎都是跨国性的,进入我国的就有3家,所以外资银行纷纷登陆中国占领市场。而我国规模大、跨国性企业不多,进入世界5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银行谈何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呢?在我国金融期货的推出一直审慎,尚在试点中,探讨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不符合我国实际。

金融本科论文选题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实践过程,上述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基于前文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虽然属于学术论文,但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一个步骤,不仅是为了传播学术信息,推进学科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梳理、总结学习成果,反映学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他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建议在本科论文选题之前,由专业教师就选题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给学生作专题指导,并就开题报告的规范书写、论文写作规范等问题给学生作统一讲解,改变过去单个教师“一对多”指导模式,实行集体指导、集中指导,教师组(教研室)共同协商研究本科论文的指导问题,避免由于教师个体的研究水平的局限而降低学生论文选题质量。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各种新政策、新举措层出不穷,而金融学生选题陈旧反映出学生对新信息的掌握较欠缺。因此建议:一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系统、报刊杂志等渠道收集、整理最新金融信息,关注学术研究发展信息;二是鼓励金融学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各种学术研讨会;三是经常性地要求学生就新的金融政策展开讨论、思考。

1、注意学术价值和社会实用的结合

学术价值是选题的着眼点,学位论文应“为时而著,为事而作”,金融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金融学研究应讲求应用性,即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中新问题层出不穷,论文选题应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点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选择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研究,揭示金融发展规律,探求真理。

2、注意量力而行

金融本科学生应从自身学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选择熟悉并感兴趣、有获取资料的条件,并估计能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论文题目。

(1)论文选题“宜小不宜大,宜专不应泛”,可小题大做,勿大题小做。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金融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在实际中,有些选题很好,但受知识、水平、资料有限,难以完成,最好放弃,不要好高骛远。

(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论文的选题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前人文献资料的掌握,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这样才能找到选题的新视角。因此,拥有大量翔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金融论文的写作。

3、注意选择自己熟悉及兴趣的问题

论文选题应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人手确定选题。熟悉的问题一般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或实践中有深切的感受,不断的专业学习和一贯的信息收集使其准备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升华的认识,较容易写得深入、写出创新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才会深入思考,才能深入钻研下去,才能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可望成为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二

《剑桥少儿英语》幼儿用书中的反偏见内容分析

2-3岁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

3-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

3-6岁幼儿告状行为现状的研究

3-6岁幼儿家庭中早期阅读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对动物死亡概念认知发展的研究

3—6岁幼儿同情心的调查研究

5-6岁儿童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5-6岁幼儿特长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5—6岁幼儿学习品质与幼小衔接的调查研究

案例研究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暗示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表扬法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状况研究

不同类型幼儿园对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的现状研究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常规教育中幼儿权力与地位的研究

成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

城市学前班: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分析

大班益智区材料选择与投放研究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研究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调查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对象选择的研究

大班幼儿同情心研究

动画片《虹猫蓝兔》对大班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独二代学前儿童饮食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开区第十八幼儿园为例

对天津市3-6岁儿童膳食习惯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对小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对学前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

对幼儿音乐考级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综述

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其应对策略

故事讲述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研究

关于天津市工薪家庭幼儿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

关于幼儿家园表现差异的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

家长对学前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发现鉴别及家庭干预对策研究综述

如需以上论文,请联系qq1549984848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三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所选的研究课题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具有重要性。学位论文选题要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要是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而又要必须解决的问题,即能解决理论问题以推动学科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多种效益,这样的问题当然就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是具有创新性。学位论文课题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以及前人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推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因此,论文选题可以是完善或创新理论与方法,也可以是拓展现有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

三是具有学术性。论文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是一个学术问题,才有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四是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要求在科学上成立并可以探究,符合发展趋势,并有一定宽度,可分解,能循序渐进,可以深入研究。

在选题方向确定后,拟定具体的题目就非常重要了。论文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可谓“干言万语第一句话”。拟定题目时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学科专业的学术要求和规范。

二是要有问题意识,有针对性,从题目表述就可以看出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三是题目大小要适度,表述简洁、无歧义。一般采取中生表达,文题相对。字数一般在25个字左右,最好不要超过3o个字。

围绕研究方向领域或关键词选择文献,所选文献要尽量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大学内部治理研究”(20070324)和湖 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权威和前沿,特别是近五年的同类研究文献,要尽量“一网打尽”。与此同时,耍对文献进行编排处理,并严格按文献著录格式标明文献出处。文献选定后就要认真阅读,通过阅读文献,熟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主流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论文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二是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三是论文中是否有创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四是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在此基础上,尽量整理出系统的文献综述,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以实现“更加熟悉前沿研究、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和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种目的。同时,通过多看文献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精炼的语言词汇。

文献阅读一般包括精读(基础文献、经典文献)和泛读(知识点、跨学科文献)两个层面。对重点文献、经典文献要精读,而且要进行解释、评论和分析。

第一,与专业相关。这是研究生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通过毕业答辩的基本前提。

第二,与兴趣相关。论文选题既要与兴趣相关,也要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相关。“题对一生荣”。如果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就要选定较为长远的研究领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持之以恒,逐步培养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兴趣。

第三,适当跨学科研究。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来研究本学科专业的问题,常常能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不仅体现了创新,而且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要注重学术交流,请教不同专业的同行,善于从多角度来思考所研究的问题。

在开题报告与论文撰写前,要在充分查阅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权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尽可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事实上,任何理论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方法的创新。对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要尽可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规范分析,确定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特点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借助数理工具,建立分析模型,推演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化对所要研究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就要努力去构建一个创新的研究思路,设计一个创新的技术路线,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一些改进或借用,就有可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找到课题的创新点。

《开题报告》有相对规范的文本格式,要表述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论文选题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义;

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是论文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五是研究基础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六是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中英文文献。

在进行开题报告时,要重点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选题价值与意义,重点讲你要研究和讨论的学术问题是什么;

二是研究内容与方法,重点讲你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重点与创新点是什么;

三是研究基础与困难,重点讲你的研究准备工作情况和存在的困难与疑惑有哪些,希望得到参加开题报告评议专家的哪些指导。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四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从观念上、从教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二、 课程的改革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整

首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为此,我校确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幼儿教师教学、辅导、创作及幼儿教育研究、管理方面的能力,取得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五个相关证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充分体现差异教育思想和拓宽就业途径,学生除必修课外,从第三学年起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学习家庭教育学或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也可以同时选修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需求的。

课程设置要遵循基础的原则,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于社会。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或到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我校课程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技能实训课程体系。从2014年到2014年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调整,有些课程进行了整合。

教育学、学前游戏、学前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汉语、基础乐理、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幼儿文学与学前语言教育、中国文化概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课程组成。

2.能力培养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儿童简笔画、手工制作、色彩、图案基础、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师口语。现在修订为主要由素描、色彩、声乐基础、舞蹈基础、图案基础、幼儿舞蹈、即兴伴奏和声学、教师口语、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与创编、社会心理学、蒙氏幼儿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组成。

3.技能实训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有学前教育教学法、幼儿舞蹈、营养学、即兴伴奏和声学、学前游戏论、音乐欣赏、中外美术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书法、现代汉语、实习艺术实践等。修订后由钢琴、手风琴、电子琴、视唱练耳、儿童简笔画、幼儿手工制作、硬笔书法、普通话、中国画基本技法、儿童心理咨询、多媒体课件制作、心脑珠算、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

三、培养措施和特色

为培养独具特色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学前专业一方面坚持强调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在加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推行“七项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即:一做二说四艺,“一做”是指课件制作,“二说”是指说课与讲故事,“四艺”是指弹、唱、跳、书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时力求取得“心理咨询师”或“育婴师”职业资格。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五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人们,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方式。如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网络教学。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校校通”工程,目标是在5到10年的时间里,使国内中小学基本普及网络教育,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巨大优势,从而带动教育资源的现代化,使基础教育得到多元化发展。

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它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网络方便师生交流并且加强师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网络教学所创造的相关成果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

网络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育空间。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念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使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中释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则由知识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促进者。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顺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发挥其自身的巨大优势,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充分共享教育资源,做到真正的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

现代的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电信和卫星电视三大通信媒介作为基础,主要是通过网络虚拟教室、校园网和internet 等形式在网上进行教与学的活动。网络教育其本质特征就是师生的分离性、交互性、自主性、媒体技术性、教育性。

分离性指的就是教师在时间上、空间上、心理上与教师处于分离状态,打破传统教育固有的一种思维——教师在教室里为学生灌输知识。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室,机房甚至是家中为学生们解惑,学生则拥有更广阔的自由空间,不再局限于如场所、生理缺陷、社会职位的高低等约束,达到“有教无类”和“按需学习”的目的,学习者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选择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甚至教师,这为在职的人员或有障碍者接受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交互性即指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不仅能在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而且还能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甚至是专家进行探讨。教师既能一对一的单独对学生进行辅导,也能一对多的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电子邮件、语音信箱、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一种交互式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双方甚至还可以多方进行交互式交流。这种交互性突破了函授式教学存在的师生双方的即时性和被指定教师的约束性,网络教学中学生如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可以选择留言或者与其他教师探讨问题,充分做到人性化的一种需求,也符合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

自主性,网络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主体化,让个体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网络教育给予一种灵活自主、完全开放的自由学习环境,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充当最主要的角色,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自由组合,然后在最适合自己的时间与空间里自由学习。这种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自我调整和自我规划的独立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自身的要求进行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加完善自我。自主性学习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个体价值的关注,也最适合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发展。

媒体技术性,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的实现,依赖于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系统。媒体技术为了使网络远程教育得以更好的实现,自身会不断更新优化,使之达到更好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好的网络远程教育又对媒体技术和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教育性,网络教育产生于传统的教育,却有别于传统教育。网络教育是由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远程教育发展而来的。从功能上来说,它可以在各个中小学和高等级别的教育中得到运用。从内容上来说,它适用于理工科、文科和医学类等各个学科门类,涵盖面极广。从方法上来说,他适合任何一种普通教育。从管理上来说,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成功的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依靠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两种必要条件,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也要蕴含其中作为基础。计算机网络教学也必然给传统的函授式教学带来变革,它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将给传统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1.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教学乏味

人与人交流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情感的需要。但在网络教学中,师生时空分离,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很少,这样可能会导致情感教育的缺失,使一些学生出现感情冷漠、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学习者若长期处于这种孤立状态,缺乏教师的直接关注和反馈或得不到其他学习者的参照信息,就会产生烦躁、厌学情绪,导致孤独感和集体归宿感的缺失等心理问题。为此,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师生常沟通,多些心理交流必不可少,使学生感觉不再孤独。

2.内容缺乏创新

网络教学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还做的不够完善,大部分内容都是照搬课本,过于简单,和传统教育的区别仅仅只是把板书变成了幻灯片,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并没有展现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忽略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想。为此,教师可以寻求网络技术人员的帮助,开展结合自己的课程、体现个人风格的网络教学活动。

3.网络教学缺乏维护与管理

许多学校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的初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完善的网络教育系统,但在之后疏于有效及时的维护,结果形式落后,内容陈旧,外部资源链接打不开,提问无人回复,讨论无人引导,网络教学变成了鸡肋。为此,网络教学系统开发完成后,应设立专职维护人员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跟踪服务,并及时将好的教学软件下载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中,以充实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

要充分发挥其网络教育的优越性还尚需时日,需要社会共同协力来完成。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计算机网络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风向标。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六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维能力 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

新课标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在内的目标结构。

并在“前言”中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

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

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

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

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

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

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矗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

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

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再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

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

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

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

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

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

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

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总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

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七

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自199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5所普通高等院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至今,网络学院已发展到68所。其中普通高校67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高校网络教育开设了299种专业、1560个专业点,覆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办学类型包括本专科、第二学历等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业能力培训、职业技术培训、资格证书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截至2012年,全国累计招收网络本专科生近1500万人,毕业学生600多万人,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非学历教育培训数千万人次,初步探索建立了适合在职人员远程继续学习、自主化学习的教学、管理及支持服务模式,以及网络教育的政策和监管体系。

(1)发展定位明确,管理体制顺畅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机构设置上纵向层次少,横向结构简单,管理运行效率相对较高。网络教育学院依靠其设在各地的学习中心招生办学,这种结构纵向层级较少,呈扁平化状态。由于中间层次少,实行垂直管理,上下级信息传递速度快,效率较高。从横向上看,各网络教育学院内部的机构设置大体相同或相近,基本上是以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流程和工作性质来设置机构的。主要有学院办公室、招生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资源建设管理办公室等。这些机构设置虽然部门不多,但是职权明确,分工合理,运行起来比较顺畅。

(2)办学灵活,人才培养模式多样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并举办各类专业教育。形式上,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层次上,包括高中起点的专科、本科、专本连读和专科起点的本科,以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等。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采用“双证”(毕业证、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培养模式,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校内其他学院相互接轨,互相承认学分。在非学历教育方面,一些网络教育学院还开展岗位培训、自考助学等。华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优势,融合继续教育各类形式的资源,推进继续教育教学改革,拓展办学空间,实现网络教育的稳步发展。一是融合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模式。二是借助远程教育手段助学,促进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

(3)注重网络技术的改造与升级,网络教育平台较先进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都有自己专门的网上教学管理平台,有的是自行开发,有的是通过技术公司专门开发,还有的是校企联合开发。教学平台的功能不尽相同,一般包括信息发布、课件管理、答疑、作业提交、在线考试等功能。部分网络教育平台已发展到veb3、0阶段,平台构成发展到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上收费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辅导系统、网上作业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学习交流系统和机考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完成注册、缴费、选课、作业提交、答疑、预约考试、毕业论文交流等整个教学过程。

(1)部分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要

从资源开发的情况看,尽管目前许多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己经拥有了数量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但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建设水平不高,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制作完成的课程网络资源体系仅仅局限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而且多数都是将传统的文本课程与计算机技术整合,搭建或利用平台、模版,然后填充有关的教学内容,结果使建设的网络资源缺乏学科特性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另外,普通高校网络教育虽然建设了一大批网络课程、视频录像等教学资源,也形成了一部分特色资源,但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部分资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显得陈旧和落后,亟需更新改造。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往往依赖普通本科教育师资,许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网络教育培训,缺乏对网络教育理念和特殊实践方法的了解。而网络教育实践对从业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虽然各个试点单位都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网络教育师资缺乏的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师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3)学习效果不够明显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方式,符合信息时代学习需求,但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还不尽人意。主观原因是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还不够、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和指导不够、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客观原因如存在着师生分离、工学矛盾、学生知识结构欠缺以及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等等。

(1)有利的教育和政策环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要“大力发展网络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这些决策无疑明确了发展网络教育在推进整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2)有利的经济和人口环境

中国是一个经济和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以广东省为例,随着广东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吸纳了大批高学历人才入粤就业,全省常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改观。但是长期以来广东劳动者文化水平仍以初中、小学教育程度的占大多数。2010年“六普”数据资料显示:在广东省就业人数中,初中、小学教育程度和未上过学的占69、7%,高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仅占30、3%。就业人数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高素质人才缺乏和不足,这种状况难以适应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参与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发展需求。

(1)社会认可度受到质疑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教育质量的优劣己经关系到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国内网络教育存在招生秩序混乱,部分社会办学机构急功近利,违规招生事件频出。另外,网络教育学生对象为在职人员,且考试分散在各学习中心,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学生考试态度不端正。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使网络教育规范办学面临严重挑战,使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受到质疑。

(2)来自竞争者的威胁

一是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全国有67普通高校家开办网络教育,随着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传统的成人教育越来越受到挑战,其他普通高校也在积极争取举办网络教育;二是来自开放大学的威胁2011年12月24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了中国远程教育十周年大会暨继续教育成果展,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要集全国之力,着力建设好国家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举办网络教育的优势对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一种竞争。

网络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广大在职成人也有通过接受网络教育发展自身能力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共同形成了网络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行业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结合地区行业企业发展对人员素质的需求及个人职业竞争的压力,面向行业企业在职人员的网络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要发挥办学优势,提高网络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结合地区经济、社会需求特点,积极面向行业企业办学。如,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根据地区行业企业特征,量身订制人才培养计划,采取网络教学与送教上门相结合方式,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订制式人才培养模式,联姻行业、企业,实施“行业企业直属班”的创新实践。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运作,一般是以本校制作为主,但也有网络教育学院与企业合作,或者采用公司运作机制。如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运作模式,由网络教育学院提出要求,由研究所研究重点技术,由相关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研究队伍,开发成果转到独立运作的公司生产,最终在网络教育学院进行试用。研究开发成果不仅可用于网络教育学院教学,也可以推广到其他院校或社会其他部门。这是一种产、学、研、用的新模式。

要制订相关政策,建立由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校内院系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逐步推进全国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资源的建设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制定有关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并建立由学科、教学设计、网络资源开发和管理专家组成的网络教育资源共建专家组,遵循共建、共享、互联、协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以及和校内各院系之间的资源共享、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以共享为目的的网络教育资源合作开发。

一是加强学习内容建设。进一步开展调研工作,科学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贴近学生工作和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再只通过期末课程笔试考试评定,而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登录平台情况、浏览教学资源情况、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参加课程论坛情况等方面,给予学生平时成绩,引导学生重视过程学习。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网络教育教师要熟练地掌握电脑和网络技术,利用和依靠网络这一媒介,从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等;加强教学辅导和服务,加大网络辅导工作力度,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网络学习中来。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以分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政府和社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的约束和规范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办学行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通过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建立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自我发展、自主办学、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

构建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要重视督导评估,在加强日常督导的基础上,定期对办学质量进行评估,逐步形成保证网络教育办学质量的督导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网络教育质量。要培养人人重视质量的意识,始终把网络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对督导评估要有一种认同感。其次,从制度上保障网络教育督导评估。逐步建立一套相对科学、规范的督导与评估指导性文件,把日常的督导和阶段性的评估结合起来,力求使督导评估工作常规化、长期化、长效化。最后,从机构上履行网络教育督导评估。成立专门的督导评估机构,在源头上对网络教育学习中心的设立进行监督与评估,在过程上加强日常教学督导,注重教学管理过程监控,督导评估工作逐步参与到从教学计划设置到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八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性考核,选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累计及分析问题和借鉴问题的能力等相适应,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些学生在选题时想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展示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技术较难的题目,这种精神是指的肯定的,但难度过大,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之无从下手,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达不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的目的。

选题过大,会使学生把我不住重点,难于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容易造成泛泛而论或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对于较大型的题目,最好再细化成若干个小题目,安排几个学生分别完成,单必须明确每个人的分工。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不同的方案,使学生都得到提高。

选题不能太小太具体,若题目过于简单,内容太少,就会使学生的工作量不足,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无法反应个人的能力,不能收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预期效果。

选题是大点好还是小点好,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理论基础好、实际能力强、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可以选一个稍大稍难得毕业论文题目。但一般来说,选题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好,这样的选题容易驾驭,只要写得深入具体,一样也很有价值。此外,选题的大小也是相对的,并没有量化的指标和严格的界限,大题不能泛做,但小题可以深做,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选题不要脱离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选一些不着边际让人看不懂的题目,也不能为了赶时髦,选自己美有弄懂或者没有条件的题目。例如,有的学生看到一点凤毛麟角的国外材料,找到几个新名词,为了“求新“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一知半解,东拼西凑,这样的毕业论文肯定是写不好的。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九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自制能力和判断能力,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都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的效果。为此,本文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相应的完善和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改进途径

教育教学管理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以保证课堂纪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中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制约了小学教育水平的提升,还影响了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不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为此,应当加强对问题的总结和分析,找出突破点,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中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中,主张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严重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以成绩论人品”的观点深入人心,很多教师认为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力比较少[1]。当前,素质教育正在持续推进中,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很多学校没有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管理这项工作,存在思想上的偏差,仅仅将成绩作为衡量和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无疑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枯燥、无趣。

(二)教学水平不理想

这一点是针对教师而提出的。教师是教学的主题,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和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不够理想,尤其是教学思想上,仍然是十分的陈旧,其在管理小学生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管理过于严厉和刻板,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管理态度。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的今天,教师应该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力,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避免出现机械化管理的现象。

(三)小学生自身原因

抛去客观环境和教师的影响,小学生自身也存在着问题,由于很多小学教师没有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教学管理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就难以投入到教学管理过程中,配合程度不高,态度不积极,因此教学管理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另外,很多教学管理措施是能够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但是教师没有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用意,态度比较消极,甚至对教师产生了一些反感情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正常的生活。

二小学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

首先,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从改变教学理念这一环节入手,只有改变思想上的弊端,还能保证其他措施和制度的有效施行,才能少走弯路,达到更好的革新效果。小学教师应该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总结,来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积极的态度来引导和感染学生[2]。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中,加入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避免只通过成绩来论输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创造力。例如,某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布置了当堂背诵古诗的任务,一般这种任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事先说明了背诵完成后需要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在这个目标的影响之下,很多学生都积极的背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些内向的学生害怕上台背诵,因此总是表现出退缩的样子,教师通过耐心的鼓励和开导,使他们勇敢的站在了讲台之上,流利的背诵了古诗,并简单说明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这种“小比赛”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信心,使其克服思想上的恐惧,提升了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改进教学模式

根据上文提到的,很多小学教师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走出来,他们的教学理念还是比较陈旧,不符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应该在教学管理的改进过程中,提高对教师的要求,督促他们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道德修养,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赢得学生的认可,优化师生关系,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主动地去学习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管理的书籍,并做好总结,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书籍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同时,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不能只让他们“吃老本”[3],应及时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能,通过知识讲座、培训班、教育大会等,提升教师的各方面素养,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本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能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而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该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出发,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鼓励和支持,拉近师生距离

众所周知,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而且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其好奇心、想象力越强,为此,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安排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他们,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信心,这对其今后的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适当的鼓励学生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挫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反省和改正[4]。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会中,结合自己的观察,评价小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鼓励,少用批评,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一味地严厉,而是应该充当知心哥哥或者知心姐姐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地向教师反映问题。另外,在发生问题之后教师应该积极的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批评学生,更不能动不动就给家长打电话,这样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教师应当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小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们活泼、敢言,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为此,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这项优点,来营造出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善于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那样无法获得真正的发展。同时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引导者作用,控制课堂记录,保证教学方向的准确。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使其培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减少不恰当的行为。例如,在课后,教师可以跟据学生的兴趣,想起讲解一些新闻和课外书中的有趣点,或者简单介绍一些传奇性的人物,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5]。或者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利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学生的困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减少不正确的思想,方便教师进行教育和管理,这是非常客观的。总的来说,教师还是应该改正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修正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和活泼性。

三结束语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初始阶段,他们还不具备人生观和世界观,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过程重,教师应当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树立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潜能,优化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帮助其减少发展过程中的羁绊,优化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4]杨慧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人本主义理论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09):1-3.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篇十

摘 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在小学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能力。

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而习惯的养成和父母平时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奋好学,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

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

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教师率先垂范,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其次、学生示范。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

平时多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

在评比“班级之星”时,让学生陈述自己和同学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发现并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们有目标、有动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最后、名人示范。

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人故事的课文,如《梅兰芳学艺》《这个规矩不能有》《闻鸡起舞》等,能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许多名人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捕捉生活事例适时引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一些言行往往会出人意料,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一言一行加以规范。

比如,在课外活动中,发现学生手里拿着树叶、树枝在玩,于是我在上课时,拿着光秃秃的树枝告诉学生,我听到树枝在“呜呜”地哭,你们听到了吗?那么,树枝为什在哭?学生十分好奇,树枝还会哭呀?“是的,它哭着告诉我,她离开了妈妈。

他还告诉我,它再也不能为我们挡风遮雨、乘凉了,它非常的伤心。

同学们,摘叶子,折枝条使它们受到伤害,它们能不难过吗?那你们摘过树叶、折过枝条吗?”一阵沉默后,我让学生就这一件事件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讨论中,学生明白了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大家要爱护它们,从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抓住机遇,适时引导,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循序渐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

如低年级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惯的培养也如此,正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逐步形成。

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进程受挫的情况,如有的学生一直原地踏步,进步甚微,有的学生有点进步后又有些回头的迹象,但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不断进行鼓励,不可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德的习惯。

四、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

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对此,我利用电话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生活中。

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五、表扬激励,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及鼓励,这对好习惯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

而班级、学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就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实践证明,表扬激励道德行为比抓住缺点以及批评效果要好得多。

但当学生违反了公德,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批评或惩罚。

它可以起到规劝后烧法生活不发生不道德行为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让我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

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教师个人原因辞职信十(优秀10篇)

下一篇:2024年幼儿园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精选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