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优质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篇一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安全风险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0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事故隐患的及时排查和整改,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清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联合对县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排查,通过排查,落实整改,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职工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意识,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排查和整治,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安全防范制度建设情况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县各医疗机构制定了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县各医疗机构制定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医疗安全与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监管,做好药械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置工作。并加强医务人员医学伦理教育和增强法律观念的培训。
县各医疗机构通过召开职工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
县各医疗机构在外墙设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防范知识宣传栏20余个,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应急通道等处张贴消防防火标志60余张,让医疗机构干部职工和群众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明确、通畅有序疏散人群。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了医疗机构职工对消防器材(如应急照明、消防栓、灭火器等)的使用及实操能力。
(二)涉医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情况1.落实医疗安全监管职责。
县各医疗机构明确医疗安全岗位职责,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重大医疗纠纷预管机制,制定突发纠纷事件等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处置医疗纠纷。加强了内部治安防范。
(1)医疗业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患沟通等都是易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使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认真落实病情告知制度,采取适宜技术,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努力减少医疗医患矛盾和纠纷。
(2)药品方面的风险隐患。
药品是群众诊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易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方面。对此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进行了专题培训和考核,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方法》,通过定期抽查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格的处方和病历,按照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当事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加大了对处方和医嘱用药管理,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减少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医疗事故风险隐患。
(3)医疗服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开设急诊病人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和检查结果限时报告制,门诊实行导医导诊服务,确保患者就医有序、方便、快捷。
(4)开展排查,摸排线索。
通过日常检查、接收群众情况反映、接受医疗机构职工举报等多渠道摸排问题线索情况,暂时尚未发现涉黑涉恶等相关问题线索。
(三)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情况1.医疗机构自行开展专项检查,成立消防安全巡查小组。建立定时巡查和定期防火检查制度,结合各项专项隐患防范措施,突出对医疗机构部门的新装修、翻新、扩建、重点部位(如氧房、电房、仓库等危险地方)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对压力容器管道、锅炉、特种设备、电梯、车辆等生产设备均要求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定时检查,落实责任,对查处存在的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始终保持“及时排查、有效预防”的高压态势。
2.对易燃易爆物品、医用放射性物质、有毒生物制剂等危险物质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落实责任。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时,能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并在重要部门(如保安室、急诊、住院病房等)配备防护设备。
目前未发现医疗机构周边存在乱点整治情况。
(一)目前有部份医疗机构科室人员对突发事件风险认识不够,在学习、培训、演练等环节中不够积极主动。
(二)有关处理突发事件的制度、措施、物资的配备还不够完善、充足。
(三)部分医疗机构监控设备、防爆装备、在建工地管理、疫情防控措施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坚持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县各医疗机构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专题考评会,分别对医疗、护理、医技、院感、门急诊、药事、行政后勤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考评,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能流于形式。
2.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将工作做细,不能应付。要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
3.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物资的配备情况,合理分配物质;
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要求规范管理;
严格规范在建工地住建和职业健康方面的管理。
在后期的工作中,县卫生健康局和县公安局将联合进一步提高县各医疗机构突发事件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种配套设施,加强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培训力度,严把好各个关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抓起,从制度上落实,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机制,不断推出新对策,逐步健全完善医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管理的长效机制。
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篇二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分工与各自的职责如下:局长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副组长分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协调、督促工作。办公室人员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
我局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xxx安全卫士等安全软件、正版软件检查工具网络版,涉密计算机都采用了强口令密码,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切实抓好内网、外网和应用软件管理,确保“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移动硬盘等管理、维修和销毁工作。
重点抓好“三大安全”排查:一是加强对硬件安全的管理,包括防尘、防潮、防雷、防火、防盗、和电源连接等;二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我局计算机实行分网管理,严格区分内网和外网,合理布线,优化网络结构,加强密码管理、ip管理、互联网行为管理等;三是定期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学习有关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确保网络安全。
近年来,我局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对计算机外接设备、移动设备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在涉密内容的移动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加工、贮存、传递处理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严格区分内网和外网,对涉密计算机实行了与国际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物理隔离,落实保密措施,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计算机失密、泄密事故;其他非涉密计算机及网络使用,也严格按照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管理,确保了我局网络信息安全。
我局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我们一是坚持“制度管人”。二是强化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技能。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科普宣传等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党员干部网络安全意识。
在设备维护方面,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对外来维护人员,要求有相关人员陪同,并对其身份进行核实,规范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通过本次网络安全自查工作,我们也发现在网络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个别单位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注重人防与技防结合,确实做好我局网络安全工作。
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篇三
(一)我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院科两级责任制,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制定了与医疗安全质量相关的各项医疗管理职责制度。建立了每月定期召开科主任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例会、每季度定期召开中层干部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例会,医疗安全质量管理由科室自查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检查相接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召开大会和领导下科室参加晨会及建立医院微信平台的形式,对全员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安全检查检查结束后,院质量控制科及时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找出核心问题和整改措施,然后召开科长、护士长、业务骨干会议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按照年初制定的院内医学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计划,定期进行“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参考率、合格率务达95%以上。
(三)健立了“传染病管理小组”、“药事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小组”、“抗菌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配备有兼职传染病、药品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的网络直报人员。并建立了“不良事件采集制度”和“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制度”。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有应付的情况。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不健全。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病程记录中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水帐。
2、存在知情同意书漏签字、自费用药未签知情同意书。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胡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的培训,认真组织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二)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胡落实,特别是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的落实。
2、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3、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4、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5、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责任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篇四
一、总体情况
(一)及时制定地方法规。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颁行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并启动了地方法规的立法工作。《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于2000年5月25日经重庆市第一届人大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范和加强我市医疗机构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科学制订并严格落实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每一个规划年度,原市卫生局均及时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起草工作。结合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障医疗供需平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市和区县两级均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将符合规划作为新设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真正发挥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指挥棒作用。
建立了审批岗位职责、审批流程、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监督考核等制度,配备专职人员,开展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纳入重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流程、时限进行信息化全程监控。所有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均在行政审批时限内完成。
(四)规范了医疗机构行政许可的档案管理。在全市开展了已批准设置的医疗机构的清理整顿,重点清理不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或《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类别、名称和诊疗科目等规定的情况。通过清理,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处罚等档案管理。推进信息化联网管理,将医疗机构设置、执业、变更、校验等情况,及时录入“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医疗机构管理动态信息。
(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利用校验、年终考核、专项检查、暗访、等级医院评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是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市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25531人次,车辆6521台次,监督检查基层医疗机构11199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892起。
三是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启动了重庆市“诚信民营医院”创建工作,及时查处违规发布医疗广告、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各区县卫生局将辖区内民营医院纳入年终考核和排名。
四是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持续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自2017年以来,我市每年都组织开展了一次以上的全市性集中行动,采取日常监督与集中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内容统一的专项行动,做到了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违法案件查处率达100%。
2017年3月,市人大正式将《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纳入五年立法规划。随即,我委组织专门起草团队,深入调研,启动《重庆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条例在放宽社会资本准入、下放审批权限、压缩审批时间、强化执业规范、加强监督管理、明确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目前,该条例已通过市人大会审议,将于2017年11月1日施行。
二、取得的成效
规定》、《重庆市涉外医疗定点医院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规范了医疗机构管理。
二是医疗机构相关行政许可更加规范、公开、高效。市、区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实现了医疗机构管理行政许可的接办分离、信息公开及信息化管理,使行政审批更加规范、公开、高效。
三是医疗机构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持续的'加强监管,各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都明显提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是医疗市场更加规范。通过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非法行医、违法医疗广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医疗市场不断净化。
三、存在的问题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落实情况工作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篇五
菜园分院:已按相关要求设置发热诊室,并制定相关的操作流程。诊室内除信息化建设尚未完成外(已向总院相关科室汇报、正在建设中),已经能正常接诊发热患者(病历、处方等手工书写,配药、结账等由工作人员在分院门诊药房代办)。对于要求转诊的发热患者实行闭环管理。存在困难:因医护人员配置不足,如遇发热患者就诊,需要调用门诊医护人员更换防护级别后进入发热诊室处置,处置完成做好个人消毒并更换防护级别后回门诊工作,给日常门诊诊疗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青沙村卫生室: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不存在接诊发热患者的情况。存在困难:因医护人员配置不足,预检分诊由当班护士兼任,一定程序上影响患者就诊速度、偶有引起患者不满事件发生。
关岙村卫生室: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不存在接诊发热患者的情况。存在困难:因医护人员配置不足,预检分诊由当班护士兼任,一定程序上影响患者就诊速度、偶有引起患者不满事件发生。
绿华村卫生室: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因绿华岛属于悬水小岛,特殊情况下必须接诊发热患者,且村卫生室只有一名医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医务人员接诊发热患者时更换防护级别并在医院其他诊室进行(不得在日常接诊的门诊接诊发热患者)并采集患者核酸及血常规带到总院化验室排查。同时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和村干部以及分院领导的沟通、有问题及时汇报。存在困难:医护人员配置不足。
马迹山港区医务室:该医务室由总院安排医务人员开展工作。因港区不能随意出入已由驻村指导员通过微信、电话等和医务室负责人沟通,回复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发热患者闭环管理。
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篇六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安全风险排查整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60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事故隐患的及时排查和整改,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清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联合对县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排查,通过排查,落实整改,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职工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意识,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的排查和整治,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安全防范制度建设情况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县各医疗机构制定了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县各医疗机构制定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医疗安全与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监管,做好药械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置工作。并加强医务人员医学伦理教育和增强法律观念的培训。
县各医疗机构通过召开职工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
县各医疗机构在外墙设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防范知识宣传栏20余个,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应急通道等处张贴消防防火标志60余张,让医疗机构干部职工和群众能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明确、通畅有序疏散人群。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了医疗机构职工对消防器材(如应急照明、消防栓、灭火器等)的使用及实操能力。
(二)涉医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情况1.落实医疗安全监管职责。
县各医疗机构明确医疗安全岗位职责,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重大医疗纠纷预管机制,制定突发纠纷事件等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有效处置医疗纠纷。加强了内部治安防范。
(1)医疗业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患沟通等都是易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使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认真落实病情告知制度,采取适宜技术,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努力减少医疗医患矛盾和纠纷。
(2)药品方面的风险隐患。
药品是群众诊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易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方面。对此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进行了专题培训和考核,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方法》,通过定期抽查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格的处方和病历,按照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当事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加大了对处方和医嘱用药管理,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减少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医疗事故风险隐患。
(3)医疗服务方面的风险隐患。
开设急诊病人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和检查结果限时报告制,门诊实行导医导诊服务,确保患者就医有序、方便、快捷。
(4)开展排查,摸排线索。
通过日常检查、接收群众情况反映、接受医疗机构职工举报等多渠道摸排问题线索情况,暂时尚未发现涉黑涉恶等相关问题线索。
(三)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情况1.医疗机构自行开展专项检查,成立消防安全巡查小组。建立定时巡查和定期防火检查制度,结合各项专项隐患防范措施,突出对医疗机构部门的新装修、翻新、扩建、重点部位(如氧房、电房、仓库等危险地方)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对压力容器管道、锅炉、特种设备、电梯、车辆等生产设备均要求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定时检查,落实责任,对查处存在的问题,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始终保持“及时排查、有效预防”的高压态势。
2.对易燃易爆物品、医用放射性物质、有毒生物制剂等危险物质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落实责任。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时,能及时开展救援工作。
并在重要部门(如保安室、急诊、住院病房等)配备防护设备。
目前未发现医疗机构周边存在乱点整治情况。
(一)目前有部份医疗机构科室人员对突发事件风险认识不够,在学习、培训、演练等环节中不够积极主动。
(二)有关处理突发事件的制度、措施、物资的配备还不够完善、充足。
(三)部分医疗机构监控设备、防爆装备、在建工地管理、疫情防控措施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坚持目标管理考评制度。县各医疗机构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与改进的专题考评会,分别对医疗、护理、医技、院感、门急诊、药事、行政后勤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考评,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能流于形式。
2.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将工作做细,不能应付。要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
3.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物资的配备情况,合理分配物质;
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要求规范管理;
严格规范在建工地住建和职业健康方面的管理。
在后期的工作中,县卫生健康局和县公安局将联合进一步提高县各医疗机构突发事件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种配套设施,加强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培训力度,严把好各个关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源头上抓起,从制度上落实,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机制,不断推出新对策,逐步健全完善医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管理的长效机制。
医疗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篇七
情况通报是通过有重点和针对性的情况介绍,使受文单位了解全局,交流情况,学习先进,正视问题,以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一种通报形式,那么关于工作开展的情况通报是怎样的呢?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工作开展情况通报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党工委、办事处、管委会,县直各部门、单位: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查评比的77个行政村,均系各乡镇自主提报的第一批重点整治村,除鸡黍镇16个、胡集镇6个村外,其余乡镇均为5个行政村。从总体检查情况看,所有村庄主街道均实现了硬化、净化,村内保洁员及保洁清运三轮车配备齐全,垃圾收集点全部建设到位;部分村庄道路硬化率、绿化率较高,基本实现了户户通、路路绿。通过评比发现,有8个乡镇的16个村基本达到了示范村标准,主要包括:开发区(鱼山镇)张翟村、肖庄,鸡黍镇东李、西李、西桥、小李庄,卜集乡东门屯、辛王寨、杨庄,兴隆乡郭店,霄云镇店子、郑小楼、韩楼,化雨镇袁集,司马镇夏楼村,金乡街道周桥村等,以上村庄村内道路设施、排水沟、垃圾收集点等建设齐全,硬化绿化效果好,环境整治标准高,处处卫生整洁,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从各乡镇自查机制建设情况看,各乡镇(街道)均能较好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及配档表,大多数乡镇开展了检查评比活动,启动和推进整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大氛围正在形成。
检查评比发现,开发区(鱼山镇)、卜集乡、鸡黍镇重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效果明显。开发区(鱼山镇)措施得力,整治标准高,5个村庄均整洁有序,整体效果明显。卜集乡在对参与评比的村庄严格按照考评标准进行整治的基础上,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沿途路域环境整治比较彻底,5个村庄硬件设施配套齐全,村内整治无缝隙、全覆盖,角角落落整洁有序,村与村相连的道路路面整洁,路肩草坪整齐,视野内无杂物。鸡黍镇全镇动员,全民发动,村民参与整治活动热情高,自觉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柴堆,全镇16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基本完成。以上乡镇的工作力度、工作精神、经验做法值得全县各乡镇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开展不平衡。开发区(鱼山镇)、卜集、肖云、鸡黍、兴隆等乡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有的乡镇提报5个待查村就相当困难。从检查评比得分情况看,全县最高分87.76,最低分仅68.76,相差近 20分,差距十分明显。不平衡表现在分数上,归根结底在于重视程度、工作措施、宣传发动上的差距。
(二)整治热潮未形成。在第一批参评村庄中,大多数村庄为去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今年新整治的村庄较少。检查过程中,难以见到环境卫生整治的场面,沿途“三堆”随处可见,全县大面积、全方位综合整治工作尚未展开。
(三)整治标准不够高。检查评比的77个村庄中,有32个村未进行道路绿化,27个村村内道路两侧无排水沟或标准低。已整治村的路肩、路沟及路边,砖头、石头、垃圾等仍然可见,整治不够彻底。多数村庄整治工作仅仅限于村庄主街道和已硬化街巷,未硬化街巷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四)整治重点不突出。与一些乡镇偏远村庄整治大见成效相比,部分乡镇驻地,国省道、县乡道路两侧村庄环境卫生状况堪忧,垃圾不断,污水横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县环境整治成效和我县对外形象。
三、工作要求
(一)抓住重点,扎实推进,全方位扩大战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当前事关金乡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之一,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务必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化措施,快显成效。要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逐一推开的方式,扎实推进。镇驻地作为全镇中心,在环境卫生治理上应率先启动,示范带动全镇掀起活动高潮;镇域内重要道路及沿线两侧村庄地处交通要道,是展示对外形象的窗口,整治工作应走在前列,确保尽快扩大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二)广泛宣传,浓厚氛围,进一步发动群众。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任务面广量大,工作能否快速全面展开,宣传发动是关键。各乡镇要采取宣传车、广播、标语条幅、公开信等各种有效方式,进一步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群众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要通过宣传的力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把城镇当作“客厅”来呵护,把村庄当作“公园”来建设,真正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追求、自觉行动。
(三)严格标准,提升管理,严防工作反弹。对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市县均下达了实施细则,明确了整治的范围、内容、步骤及标准,各乡镇要认真对照细则,按照“干就干好、干就一流”的原则,高标准展开工作,做到精细化、无缝隙,确保整治一处,验收一处,合格一处,保持一处,处处建精品。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算好时间帐,对照任务目标卡死时间节点,全力加快整治工作进程。同时,要经常“回头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近期,要特别做好防止棉柴进村上路工作,努力实现村庄整洁有序常态化。
(四)强化措施,推动落实,打好整治攻坚战。各乡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落实镇两委成员、机关干部和村委会成员的工作责任,科学合理划分责任区、责任路段,确保区域责任落实无缝隙、全覆盖。同时,要加大自查自纠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本乡镇督查室的作用,定期对各村、各路段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要通过强力的工作措施,推动工作快速落实,打好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攻坚战,打造完美和谐新农村,共建鲁西南地区生态宜居名县。
xx县政府督查室
年9月24日
各县区供销社:
现将1-5月份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予以通报,请各县区供销社根据年度工作要点查找不足,制定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流通网络建设
1、日用品网络。河口区供销社组建成立东营农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河口区蓝色经济区服务中心建设大型日用品超市,目前,中心超市已完成投资100万元;河口区义和友谊超市已改造完成,6家加盟店等待验收。广饶县供销社依托东营科诚物流有限公司,已参股成立广饶县众合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公司拟在中心村建设直营店1处或加盟店50处,实行统一配送,逐步提高商品配送率,形成县级统一网络。垦利县供销社以县日用工业品公司为龙头,已在乡镇建设2处日用品直营店和4处加盟店。利津县拟依托“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工程,以北宋中心超市为依托,发展新型日用品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直营店2家。
2、农资网络。东营区供销社筹备成立东营铭石农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正在办理注册手续。公司成立后建设区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以此为龙头,发展镇、村直营(加盟)店,并积极与省、市农资龙头企业联合合作,加入全省农资联采平台,实施农资联采直供。河口区供销社积极培育壮大农益农资合作社,目前,投资50万元建设的六合农资超市已完工。广饶县供销社参股成立广饶县地力农资有限公司,新建经营网点10处。垦利县以东营源泉农资有限公司为依托,结合基层社改造建设,已在全县建设直营店2家和加盟店4家,进一步提升网络运营服务水平;利津县供销社依托树青生资专业合作社和惠丰农资公司建设配送中心,全面推进化肥直供业务和农化系列服务,目前,已直供化肥3000吨,建立新型农资营销服务网络,拟建设直营店4家。
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广饶县和河口区供销社重点培植发展金峤再生资源公司和六合供销社,在再生资源网络整合、项目建设、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进展。
(二)“合作富民”工程
1、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截止5月底,全市供销社系统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52%。其中:广饶县、垦利县各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完成计划的100%,东营区、河口区、利津县各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完成任务的20%。
2、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按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确定的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展顺利,正在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筹建。目前,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54770亩,发展入社社员2220户,辐射带动农户9543户。注册商标6个,质量认证无公害7个,绿色1个。东营区海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了规章制度,服务功能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广饶县丰泰胡萝卜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在申请注册“广樱”商标。
(三)基层社建设
拟启动的垦利县新安、永安、西宋、董集供销社组织机构健全,资产状况良好,都有面积不等的土地,经营方面都有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能够较好的行使为农服务的功能。拟创建的6家基层社中,广饶县天红供销社已于5月21日挂牌,东营区六户、河口区孤岛、广饶方华、利津汀罗、盐窝等5家供销社正在积极筹建中。
(四)重点项目。
20xx年重点调度项目6个,1-5月份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5530万元,占总投资的36%。
1、市级农资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84亩,其中:建筑物占地26968.4平方米;道路及地面硬化占地24639.9平方米,绿化8400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29605.1平方米,其中仓库3栋,总建筑24000平方米;测土配方实验、办公综合楼2栋,总建筑面积5272.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400万元。目前,园区内道路及地面硬化正在进行,仓库及实验楼主体工程已完工。总体工程计划12月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2、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20xx年计划以山东黄河口大闸蟹有限公司为主体,建设市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一处,主要承担黄河口大闸蟹物流配送和其他特优农产品物流配送任务。目前,资金筹集已到位,正在进行工程设计和选址工作。
3、黄河三角洲农产品电子商务二期工程。20xx年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农村百事通、网上农家店、农产品现货交易“三大核心业务”。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56%。
4、广饶县日用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广饶县日用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是由广饶县众合商贸有限公司建设。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
5、河口区蓝色经济开发区社区服务中心。河口区蓝色经济区服务中心由东营农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投资3000万元,一期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目前,主体一层已完工。
6、生态种植养殖及深加工项目。该项目由利津县合益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计划占用土地500亩,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租赁土地500亩,整平土地等基础、办公楼、圈舍、青储窖等建设投资1330万元。
(五)安全统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县区供销社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县区工作进展缓慢,尤其是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安全统筹工作上,工作差距较大。
二是流通网络建设加盟店多,供销社自主经营网络建设实质性进展突破小。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受工商登记注册限制,进展缓慢。
四是基层供销社注册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各县区供销社要根据情况通报,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工作进展。
二是流通网络建设要加大参股比例,逐步形成供销社有核心影响力的新型流通网络。
三是在围绕当地规模优势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模式路子。结合蔬菜瓜果将集中上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好“农超对接”工作。
四是探索解决基层供销社注册难问题。可学习河北省做法,在工商部门注册社团法人“某某基层合作社联合社”,“某某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分社”,注册资金起点低,程序较简单。也可在民政部门注册社团法人“某某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某某分会”,代行基层供销社职责。
年六月二十五日
1、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环保局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12日,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动员会进行全面的动员部署,并下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泰政办发〔20xx〕23号)。会后,各市(区)迅速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制定工作推进机制,出台考核督查办法,环保大检查工作全面推开。市环保局将《大检查工作方案》在泰州环保网上进行公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争取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的理解、支持,营造浓厚氛围。为坚决贯彻落实全省环保大检查工作推进会有关精神,8月14日,我市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2、组织企业自查。在企业自查阶段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召开环境保护大检查软件申报布置会。市环保局传达省环保厅对环保大检查信息报送和企业申报的相关要求,指导各地进行自查,网上申报。会后,各市(区)环保部门对辖区内所有镇、街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市污染源底数基础台账。我市成立了全市污染源“一企一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泰州市污染源“一企一档”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9月25日,召开全市推进会,指导督促各地扎实做好“一企一档”填报工作。目前,已完成5264家企业网上自查申报和污染源信息录入。
3、开展全面检查。按照《泰州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我市各地组织对重点排污单位、各类工业园区(集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开展全面检查,6月底前,完成了“土政策”清理废除工作。(1)排污单位检查情况。通过例行监察、突击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全市累计出动各类检查人员32109人次,检查企业13438厂次。对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795家,关停取缔51家。(2)各类工业园区检查情况。我市共检查市级以上产业园区10个,规划环评报告书的编制情况如下: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高永化工集中区已通过环保部门审查;海陵工业园区通过专家技术审查;泰州医药高新区、靖江市经济开发区、泰州新能源产业园编制完成;兴化经济开发区、姜堰经济开发区、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泰州港核心港区正在抓紧编制。除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外,其他9个工业园区全部建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除海陵工业园区、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外,其他8个工业园区均实现集中供热。目前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已经建设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并投入运行。(3)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情况。对20xx年以来审批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市环保局逐一进行现场核查,对存在批建不符、久试未验、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43个建设项目已进行立案查处。各市(区)也按照环保大检查要求,对火电、医药、化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开展专项清理工作,共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2268家,下一步,将按照“关停一批”、“整治一批”、“完善一批”的工作要求,督促企业进行整改。(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我市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个,其中现用水源7个、备用水源3个。通过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排查,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均无排污口,无网箱养殖,无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也没有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每个水源地均按规范要求设置了边界标志。(5)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情况。我市省、市两级生态红线区共有9类65个,总面积1182.8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44%。目前,在生态红线区均设置了标志牌和边界牌。按照生态红线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不同的保护要求,严格实行差别管理,严守生态红线,在一级管控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建设;在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二级管控区内,禁止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近两年来,全市累计开展涉及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审批和预审26个,其中,否决重污染项目3个,由于不符合管控要求而重新选址项目4个,要求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设施项目6个。(6)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清理废除情况。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对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认真排查,并于6月底前全部完成,没有发现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7)开展专项督查情况。今年4月、10月,市环保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的精兵强将组成督查组,分别对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市和姜堰、高港两个区的环保大检查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形式,全面掌握了各地环保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作了现场交办,促进各地环保大检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8)开展夜间突击检查和交叉执法检查情况。7月3日和9月28日,市环保局组织环境监察、监测人员对市区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夜间突击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环境问题的9家企业依法进行了严查。9月中旬,以化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天的环保执法交叉检查,各市(区)相互检查企业83家,检查后,立案查处15家,向公安部门移送3家,责令停产2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家。泰兴市环保局开展24小时环境执法巡查,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对企业的全天候监管,责令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等7家废气超标排放企业停产整治,对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9)危化品运输船舶专项整治工作情况。针对我市水网密布、危化品水上流动污染呈现多发易发态势的情况,9月18日,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危化品运输船舶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严明纪律,落实责任,要求各市(区)坚决防止发生水污染事件,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10月23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泰州市20xx年危化品运输船舶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及各市(区)迅速成立了由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具体的工作方案。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力推进。
4、严格环境执法。今年以来,借助新《环保法》正式实施的东风,我市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零容忍”的要求,对环境违法行为有案必查、违法必处,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对偷排偷排、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恶意违法行为,依法严厉处罚,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7月份,公安警务室在市环保局正式挂牌。今年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84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264件,对外公开226件,行政处罚金额1296万元。按照新《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9起,对海陵区东海物资经营部等16家企业实施了查封扣压,对金泰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实施了按日连续记罚,对泰兴锦港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实施了停产整治,将原靖江市侯河石油化工厂内发现有毒有害物质等13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刑事拘留14人,行政拘留4人,取保候审2人。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环保大检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一企一档”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企一档”申报工作前期主要由乡镇一级负责,对企业的指导不足,致使“一企一档”申报内容不够完整,存在漏报现象,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全市环境执法力度虽明显加大,但区域之间不平衡,依据新环保法实施案例和司法移送案件偏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严格进行考核督查。强化行政推动,建立完善“市级督查、县级负责、镇级监管”的工作机制。本月内,市环保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将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地环保大检查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向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通报各自辖区内的大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开展不力,未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2、认真开展项目清理。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全面清理整治环境保护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着力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建设项目清理工作,实施分类处理,20xx年12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
3、加强环境案件查处。进一步用好新《环保法》,对偷排偷放和非法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违法行为,一律从重处罚,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组织公安、环保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偷排直排、数据造假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切实起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真正把法律的权威树起来,让更多的企业脑中有法、心中畏法、行为依法。
4、推进检查成果应用。我市将充分利用此次大检查汇总的环境管理信息,进一步完善“一企一档”(企业基本信息、地理坐标、建设项目情况、污染防治设施情况、现场检查情况、违法行为处理情况等)环境管理基础台帐,年底前,将所有排污单位污染源信息录入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全市性的数据库,为今后开展污染物达标排放行动和排污许可证管理夯实基础。
x年xx月xx日